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少年中國學會之研究(. 一九一八-一九二五)
作者 陳正茂
貢獻者 沈雲龍 陶英惠
陳正茂
日期 1988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18:09 (UTC+8)
參考文獻 徵引及參考書目
     一、期刊、雜誌、報紙、年鑑(依筆畫次序排列,下同)
     少年中國月刊,一-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影印本,一九八0年,台北,近史所藏。
     少年世界月刊,一-十二期,上海,亞東圖書館,民國九年,台北,秦賢次先生惠借影印本。
     中華教育界,十四卷,七-九期,上海,中華書局,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藏。
     東方雜誌,十五-廿一卷,台北,商務印書館重印。
     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影印本,民國六十年。
     教育雜誌,十一-十六卷,台北,商務印書館重印。
     時報,民國七年,台北,中央圖書館藏。
     新中華雜誌,五卷,七期,台北,中央圖書館藏。
     新青年雜誌,一-八卷,東京,大安株式會社影印本,一九六二年。
     新潮雜誌,一-二卷,台北,東方文化書局影印本,一九七二年。
     學衡雜誌,一、二、四、六、十二期,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印本,民國六十年。醒獅週報,第一、二年彙刊,一-一0四號,上海,醒獅週刊社印行,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影印,沈雲龍師賜贈。
     嚮導週報,彙刊,廣州、嚮導週報社印行,台北,國關中心藏。
     
     二、論著
     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六一年。
     丁守和、殷敘彝等著,從五四啟蒙運動到馬克斯主義的傳播,北京,三聯書局,一九七九年。
     丁致聘,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五十年。
     厂民編,當代中國人物誌,台北,文海出版社。
     大陸雜誌社編,中國近代學人象傳初輯,台北,大陸雜誌社,民國六十年。
     王光祈,少年中國運動,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十三年,秦賢次先生惠借影印本。
     王光祈,王光祈旅德存稿,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五年,台北,孫逸仙博士圖書館藏。
     王光祈,王光祈傳記資料(一),台北,天一出版社,民國七四年。
     王拱璧,東遊揮汗錄,台北,近史研藏。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六年。
     王壽南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24),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五年。
     王玥民,中日軍事協定與日本對華侵略之研究(一九一七-一九二一),台北,台大史研碩士論文,民國七二年。
     王哲甫,中國新文學運動史,香港,遠東圖書公司,一九六五年。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王治心,中國基督教史綱,台北,文海出版社。
     王治心,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九年。
     王鳳喈,中國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四六年。
     王健民,中圈共產黨史稿,香港,中文圖書供應社,一九七四年。
     王文杰,中國近世史上的教案,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會出版,民國三六年。
     王星拱,科學方法論,台北,水牛出版社,一九六六年。
     少年中國學會編,少年中國學會周年紀念冊,民國九年,秦賢次先生惠贈影印本。
     少年中國學會編,國家主義論文集,第一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中共中央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六冊,北京,三聯書局,一九七九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五四運動回憶錄(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主編,中國青年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資料編輯組編,五四愛國運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曾慕韓先生逝世廿週年紀念集,台北,民國六十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編,曾慕韓先生逝世卅週年紀念集,台北,民國七十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左舜生先生紀念集,台北,民國五九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編印,中國青年黨黨史,台北,民團七三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宣傳組編印,中國青年黨黨史、政綱,台北,民國七四年。
     中華學術院編,中國文化綜合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民國六十年。
     中國基督教協會編,中國問題的各派思想,台北,民國四三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紀念五四運動六十週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0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印,何魯之先生紀念冊,台北,民國五七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組編,中國青年黨殉國死難及已故同志略傳,台北,民國六一年。
     中國民主社會黨編印,張君勱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方東美,方東美先生演講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四年。
     左舜生等著,王光祈先生紀念冊,台北,文海出版社。
     左舜生,萬竹樓隨筆,台北,文海出版社。
     左舜生,近三十年見聞雜記,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三年。左舜生,中國現代名人軼事,香港,自由出版社,民國四十年。
     左舜生,左舜生選集,五冊,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二年。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台北,谷風出版社,民國七五年。
     古?,現代中國及其教育,二冊,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五年。
     四川省地方編篡委員會,省志人物志編輯組編,任一民主編,四川近現代人物傳,第一輯──周太玄,四川,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五年。
     任時光,中國教育思想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七年。
     朱經農,近代教育思潮七講,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八年。
     沈雲龍,民國史事與人物論叢,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沈雲龍,中國共產黨之來源,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六年。
     沈雲龍主編,中國青年黨的過去與現在,第一冊,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二年。
     沈松僑,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台北,台大史研碩士論文,民國七二年。
     沈怡,沈怡自述,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四年。
     李國祁,近代中國思想人物--民族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九年。
     李霜青編,五四運動徵實,台北,現代雜誌社印行,民國五七年。
     李璜,學鈍室回憶錄,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四年。
     李璜、余家菊,國家主義的教育,台北,冬青出版社,民國六三年。
     李新、孫思白編,民國人物傳,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李立明,中國現代六百作家小傳,香港,波文書局,一九七七年。
     李恩涵,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台北,近史所專刊(8),民國六七年。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李大釗,李大釗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余家菊,余家菊回憶錄,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五年。
     余佑蓀,中國通史綱要,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九年。
     余家菊,國家主義概論,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十三年。
     何魯之,何魯之先生文存,台北,青城出版社,民國六七年。
     何魯之編,國家主義概論,中國人文研究所出版,民國三七年。
     何幹之,近代中國啟蒙運動史,上海,生活書店,民國二六年。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八年。
     汪孟鄒編,科學與人生觀之論戰,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七三年。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一八六0-一八七四),台北,近史所專列(16),民國五五年。
     杜佐周,近百年來之中國教育,香港,龍門書店,民國五八年。
     近代中國出版社印行,中華民國名人傳,台北,民國七四年。
     易君左,火燒趙家樓,台北,三民文庫,民國五九年。
     吳相湘,民國百人傳,四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吳雷川,基督教與中國文化,青年協會書局出版,民國三二年。
     周億孚,基督教與中國,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民國五四年。
     周作人,知堂回想錄,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一九八0年。
     周開慶,民國四川人物傳記,台北,四川文獻研究社,民國五五年。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六九年。
     周陽山編,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八年。
     周玉山編,五四論集,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六九年。
     周錦,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長歌出版社,民國六五年。
     周雲錦,新文化運動的價值觀,台北,台大史研碩士論文,民國七二年。
     林榮洪,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香港,天道書樓出版,民國六九年。
     林治平,基督教與中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六六年。
     林治平,基督教入華百七十年紀念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六六年。
     林治平主編,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七四年。
     林治平,基督教與中國近代化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四年。
     邵元?編,朱執信文存,台北,文海出版社。
     邵玉銘編,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問題,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九年。
     政大國關中心編印,中共人名錄,台北,國關中心藏。
     胡適,胡適選集,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五年。
     胡適,胡適文存,四集,台北,遠東圖書公司,民國四二年。
     胡華編,五四時期的歷史人物,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胡國偉,國家主義詮真,台北,菩提文藝出版社,民國六四年。
     胡國偉,中國國家主義史觀,台北,菩提文藝出版社,民國六四年。
     洪煥椿,五四時期的中國革命運動,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五六年。
     柳下(常燕生),十八年來之中國青年黨,成都,國魂書店發行,民國三十年。
     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冊,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一年。
     香港中文大學編印,五四運動六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印行,民國六八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弘文出版社,民國六七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一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東亞研究所印行,民國七一年。
     郭沫若,創造十年,上海,現代書局,民國二二年。
     郭正昭、林瑞明合著,王光祈的一生與少年中國學會,台北,環宇出版社,民國六三年。
     郭湛波,近代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一九七三年。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四九年。
     梁啟超,歐遊心影錄,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四九年。
     梁元棟,五四運動前後政治思潮與國民革命,台北,政大三研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台北,問學出版社,民國六八年。
     孫德中編,蔡元培先生遺文類鈔,台北,復興書局,民國五十年。
     孫常煒,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七年。
     孫常煒編,蔡元培先生全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六年。
     孫邦正,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住。
     唐祖培,民國名人小傳,台北,新世紀出版,民國四二年。
     唐鉞等主編,教育大辭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三年。
     馬建白,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台北,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八年。
     馬彬,轉形期的知識份子,出版年月地點不詳。
     原春輝,中國近代教育方略,台北,興台印刷廠,民國五二年。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台北,龍泉書局,出版年月不詳。
     海隅孤客,解放別錄,台北,文海出版社。
     陳啟天等著,世界國家主義運動史,台北,冬青出版社,民國六四年。
     陳啟天,新社會哲學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五年。
     陳啟天,近代中國教育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八年。
     陳啟天,寄園回憶錄,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一年。
     陳獨秀,獨秀文存,三冊,上海,亞東圖書館,民國二三年。
     陳公博周佛海回憶錄合編,出版地點年月不詳。
     陳三井,華工與歐戰,台北,近史所專刊(52),民國七五年。
     陳曾燾著,陳勤譯,五四運動在上海,台北,經世書局印行,民國七十年。
     陳少廷編,五四運動的回憶,台北,百傑出版社,民國六八年。
     陳少廷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台北﹒百傑出版社,民國六八年。
     陳少廷編,五四運動與知識青年,台北,環宇出版社,民國六二年。
     陳端志,五四運動之史的評價,台北,谷風出版社影印本,民國七五年。
     陳青之,中國教育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二年。
     陳敬堂,留法勤工儉學會與中國政治黨派,香港,珠海大學史研碩士論文,民國六七年。
     許德珩,回憶惲代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華崗,五四運動史,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國家安全局編,共匪人物誌,台北,民國五九年。
     國家主義論叢,第一集,台北,冬青出版社,民國六二年。
     國家主義教育論叢,台北,冬青出版社,民國六三年。
     莊俞、賀聖鼐,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國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年。
     莊澤宣,如何使新教育中國化,香港,中華書局,民國二七年。
     曹聚仁,文壇五十年,香港,新文化出版社,一九六六年。
     張允侯等編,五四時期的社團,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七九年。
     張靜廬,中國現代出版史料,甲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五四年。
     張灝等著,晚清思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七四年。
     張夢九(赤松子),人海滄桑六十年,台北,五洲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張靜如等編,李大釗生平史料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張大軍,中共人名典,香港,自由出版社,民國四五年。
     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一-十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一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五年。
     張國燾,我的回憶,香港,明報月刊發行,民國六二年。
     張欽士,國內近十年來之宗教思潮,北京,燕京華文學校,一九二七年。
     曾琦先生追悼會編印,追悼曾琦先生紀念刊,美國,華盛頓,民國四十年,台北,孫逸仙博士圖書館藏。
     曾琦,曾慕韓(琦)先生日記選,台北,文海出版社。
     曾琦,曾慕韓先生年譜、日記,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二年。
     曾琦,曾慕韓先生遺著,台北,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印,民國四三年。
     R, Flack,區紀勇譯,青年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八年。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四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一年。
     傅潤華,中國當代名人傳,世界文化服務社出版,民國三七年。
     舒新城,我和教育,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三四年。
     舒新城,近代中國教育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
     舒新城,收回教育權運動,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十六年。
     舒新城,中華民國之教育,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年。
     楊翠華,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台北,政大史研碩士論文,民國六七年。
     楊森富,中國基督教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七年。
     楊士毅編,方東美先生紀念集,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一年。
     楊亮功、蔡曉舟同編,五四,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一年。
     彭國樑,華東基督教大學之發展與影響(一九三一-一九四九),台北,政大教研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年。
     彭彼得,基督教思想史,香港,聖書公會出版,一九五三年。
     葉健馨,抗戰前中國中等教育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一年。
     趙聰,五四文壇泥爪,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九年。
     廖顯樹,五四運動與中國政治之變動關係,香港,珠海學院史研碩士論文,民國六六年。
     衛民,中國學生與政治-一個史實的考察,台北,政大政研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劉柏登,中共建立時期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台北,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國六五年。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七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四-七四年。
     劉棨琮,民國人物紀聞,台北,華欣文化事業公司出版,民國六三年。
     蔡尚思,蔡元培學術思想傳記,台北,元山書局,民國七五年。
     蔡尚思,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浙江,人民出版社,民國七一年。
     鄭學稼,中共興亡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七三年。
     實藤惠秀,中國人日本留學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一九六五年。
     盧紹稷,中國現代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三年。
     謝扶雅,基督教與中國思想,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謝扶雅,巨流點滴,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一九七0年。
     謝扶雅,謝扶雅晚年文錄,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六年。
     戴季陶,戴季陶文存,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民國四八年。
     魏嗣鑾,魏嗣鑾先生科哲論文集(一),台北,青城出版社,民國六九年。
     魏外揚,宣教事業與近代中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六七年。
     蕭公權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社會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九年。
     顧維鈞,顧維鈞回憶錄,第一集,台北,蒲公英出版社,民國七五年。
     
     三、專文
     一葦,「再論宗教問題」,台北,學衡月刊,第六期。
     王爾敏,「清季學會與近代民族主義的形成」,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三卷六期。
     王爾敏,「近代中國思想研究及其問題之發掘」,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四卷五期。
     王爾敏,「清季學會彙表」,台北,大陸雜誌二四卷二、三期。
     史誠之,「試論中共建黨的背景」,香港,明報月刊,三十期,一九六八年六月。
     石明,「論五四與中國民族運動之成敗」,台北,中華雜誌,六卷五期,民國五七年五月。
     朱鏡宙,「李大釗埋葬了少年中國學會」,台北,傳記文學,二三卷二期。
     沈怡,「悼實踐少中精神的方東美兄」,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四卷八期。
     沈雲龍,「我所認識的少中師友」,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一期。
     宋益清,「痛悼何魯之先生」,台北,現代國家,民國五七年五月。
     李璜,「少年中國學會的發起與成立」,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一期。
     李孝悌,「略論五四時代的保守思潮」,台北,幼獅月刊,民國七一年五月。
     李霜青,「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之史實考述」,台北,中興大學法商學報,十二期,民國六五年十月。
     李利國,「五四的信息,台北,書評書目社,六一期,民國六七年五月。
     李義彬,「國家主義派的形成及其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反動活動」,歷史研究,一九六五年五月。
     李義彬,「少年中國學會內部的鬥爭」,近代史研究,第二期,一九八0年。
     李時岳,「甲午戰爭前三十年間反洋教運動」,歷史研究,六號,一九五八年。
     呂實強,「民初知識份子反基督教思想之分析」,台北,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二冊。
     易君左, 「從少年中國學會想到左舜生」,台北,暢流,四五卷一期。
     易君左, 「曾琦與左舜生」,台北,春秋雜誌,十八卷一期。
     易君左, 「五四人物雜憶」,香港,中國週刊,十八卷六號,一九五七年五月。
     林明德, 「日本與洪憲帝制」,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三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民國七一年。
     林毓生,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傳統思想」,台北,中外文學,三卷十二期,民國六四年五月。
     林鐵鈞,「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反封建思想」,北京,中國史研究,一九七九年二期。
     金達凱,「五四運動的社會背景」,台北,民主評論,十五卷九期。
     周策縱,「五四五十年」,香港,明報月刊,四卷五期,一九六九年。
     周邦道,「高夢旦、楊效春、程時煃」,台北,中外雜誌,二十卷二期,民國六五年。
     吳俊升,「教育生涯一周甲」,台北,傳記文學,二七卷二期。
     胥端甫,「艱苦學人王光祈」,台北,暢流,二四卷八期。
     胡漢民,「排外與國際法」,民報,四-七號,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出版,民國七三年。
     南宮博,「憶事遣懷悼易君左」,台北,湖南文獻,四卷三期,民國六五年七月。
     南方望,「五四精神與愛國運動」,台北,藝文誌,六八卷,民國六十年五月。
     梁啟超,「評非宗教同盟」,台北,東方雜誌,十九卷八期,民國十一年。
     除高阮,「嚴復型的權威主義及同時代人對此型思想之批評」,台北,故宮文獻,一卷三期。
     孫智燊,「學生時代的方東美先生」,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八卷三期。
     秦夢群,「夜台長伴貝多芬──從王光祈的一生看其對近代教育思想的影響」,台北,東方雜誌復刊,十五卷七期。
     秦賢次,「關於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名錄」,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二期。
     秦賢次,「少年中國學會始末記」,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一期。
     秦賢次,「記少年中國學會時代的余家菊」,台北,傳記文學,二九卷一期。
     秦賢次,「曾琦先生與少年中國學會」,台北,傳記文學,二九卷二期。
     奏賢次,「方東美先生與少年中國學會」,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四卷八期。
     郭正昭,「王光祈與少年中國學會(一九一八-一九三六)──民國學會個案探討之一」,台北,近史所集刊,第二期,民國六十年六月。
     郭正昭,「王光祈生平中有關復興中華文化的見解和努力」,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三卷六期。
     郭正昭,「中國科學社與中國近代科學化運動(一九一四-一九三五)-民國學會個案探討之一」,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一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民國六十年。
     黃仲蘇,「王光祈與少年中國學會」,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二期。
     黃福慶,「五四前夕留日學生的排日運動」,台北,近史所集刊,三期上冊。
     黃振華,「方東美先生傳略」,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判,四卷八期。
     張葆恩,「關於少年中國學會」,九龍,自由陣?,十五卷一號,一九四九年。
     張國燾,「學生運動之我見」,嚮導週報,二七期。
     張春樹,「五四與我們這一代知識份子」,台北,大學雜誌,四八期,民國六十年十一月。
     陳啟天,「張夢九先生的生平事略」,秦賢次先生惠贈影印本。
     陳獨秀,「收回教育權」,嚮導週報,七四期。
     陳獨秀,「投降條件下之中國教育」,嚮導週報,六三期。
     陳哲三,「近代人物師生情誼與求學掌故」(九),台北,國教輔導,四九00。
     陳豐祥,「五四時期的民族主義」,台北,師大歷史學報,九期,民國七十年五月。
     棲梧老人,「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後的見聞」,北京,新觀察,第十三期,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
     舒新城,「少年中國學會的幾次年會」,文史集萃,第一輯,文史資料出版社出版,北京,新華書店發行,一九八三年十月。
     景昌極,「論學生擁護宗教之必要」,學衡雜誌,六號,一九二二年。
     楊效春,「基督教之宣傳與收回教育權運動」,上海,中華教育界,十四卷八期。
     葉嘉熾原著,李雲漢譯,「宗教與中國民族主義──民初知識份子反教思想的學理基礎」,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二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民國六一年。
     程湘帆,「收回教育權的具體辦法」,台北,東方雜誌,二三卷十號。
     彭明,「五四時期的李大釗和陳獨秀」,歷史研究,第六期,一九六二年。
     趙紫宸,「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真理與生命,三卷二期,一九二七年二月。
     趙天恩,「新文化時期中國知識份子對基督教的態度」,台北,校園雜誌,二一卷五期。
     劉伯明,「非宗教運動平議」,台北,創新周刊,七六-七七合刊,民國六二年。
     劉紹唐,「安康雷寶華先生小傳」,台北,陝西文獻,四六期,民國七十年七月。
     謝扶雅,「五四與基督教學生運動──紀念中國基督教學運發動人顧子仁博士」,台北,傳記文學,二十卷五期,民國六一年。
     謝扶雅,「基督教與五四運動」,台北,景風,三三期。
     錢秉雄、錢三強、錢德充,「回憶我們的父親──錢玄同」,新文學史料,第三輯,一九七九年五月。
     羅家倫,「五四的真精神」,台北,五四愛國運動四十周年紀念特刊。
     
     四、英文論著
     Chow,Tse-tsu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l960. -- ``The Anti-Confucian Movement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In The Confucian Persuasion, PP. 288-312. Edited by A.F. Wright. Stanford, 1960.
     China Education Commission, Christian Education in China,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 Shanghai, 1922.
     Carlton J, H, Hayes `` Nationalism:A Religion``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60.
     Chan, Wing-tsit. Religious Trends in Modern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3.
     D. W. Y. Kwok, 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 - 1950,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5.
     D.K. Emmerson "Conclusion`` ed , Emmerson, D. K. Students and Politics in Developing Nations,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zer. 1968?
     Eric Hoffer, The True Believer, New York, Harper & Row, 1957?
     Goldman, Marl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May Fourth Er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
     Hayes, Calton J. H.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dern Nationalism,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55.
     Lutz, Jessie G.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Evangelists of What? Boston: D.C .Heath and Co. 1965.
     Latourette, Kenneth Scott,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 in China. ( Cheng- Wen publishing Co. Taipei. 1970. )
     Lin Yu-Sheng, "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 Madison Wisconsi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79.
     Maurice Meisner, " Li Ta-Chao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Marxi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Cohen, paul A. China and Christianity: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and the Growth of Chinese Anti-Foreignism 1860-1870, Cambridge Mass, 1963.
     Poter, Lucius C, China`s Challenge to the Christianity, New York, Press, 1924.
     Tsi C, Wang, ``The Youth Movement in China`` New York: New Republic, Inc, 1928.
     
     五、日文資料
     齋藤道彥,「五、四時期?思想狀況──李大釗?『少年中國』主義」,講座中國近現代史,第4卷,<五四運動>,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七八年七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沈雲龍 陶英惠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正茂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正茂zh_TW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7:18:09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7:18:0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18:0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97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緒論………一
     第一章 少年中國學會發起之背景………五
     第一節 民族主義的沿襲………五
     第二節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七
     第三節 留日學生救國團的刺激………九
     第二章 少年中國學會成立動機之探討………一七
     第一節 新時代的要求………一七
     第二節 舊人物的失望………一九
     第三節 救國家的動機………二一
     第四節 改造社會的企圖………二三
     第三章 少年中國學會發起的經過………三四
     第一節 醞釀時期………三四
     第二節 籌備時期………三九
     第三節 成立時期………四一
     第四章 少年中國學會的活動與發展………五一
     第一節 「少中」之活動………五一
     第二節 「少中」之發展………六三
     第五章 少年中國學會之分裂………七四
     第一節 分裂的背景………七四
     第二節 分裂之開端──第一屆南京年會………七七
     第三節 分裂之爭執………八四
     第四節 分裂與瓦解………九0
     第五節 分裂之意義………九三
     第六章 少年中國學會與反宗教運動………一0六
     第一節 「少中」的反教運動………一0七
     第二節 「少中」的反教思想………一一一
     第三節 「少中」反教之影響與貢獻………一一八
     第七章 少年中國學會與收回教育權運動………一二六
     第一節 收回教育權運動之背景………一二六
     第二節 收回教育權之理由………一三0
     第三節 收回教育權之方法………一三三
     第四節 收回教育權之經過………一三五
     第五節 收回教育權運動之影響………一三七
     第八章 少年中國學會之影響………一四六
     第一節 「少中」與五四運動………一四六
     第二節 「少中」與民國政局………一四七
     第三節 「少中」與文學創作及婦女解放………一五0
     結論………一五九
     附錄一 少年中國學會大事記………一六四
     附錄二 少年中國學會規約………一七三
     附錄三 少年中國學會規約修正案………一八0
     附錄四 少年中國學會歷次會議一覽表………一八七
     附錄五 少年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調查表………二0二
     附錄六 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名單………二一五
     附錄七 少年中國學會各分會成立情形………二二四
     附錄八 少年中國學會歷屆職員名單………二二九
     附錄九 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終身志業調查表………二三五
     附錄十 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通訊地址一覽………二四五
     徵引及參考書目………二四九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006en_US
dc.title (題名) 少年中國學會之研究(. 一九一八-一九二五)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徵引及參考書目
     一、期刊、雜誌、報紙、年鑑(依筆畫次序排列,下同)
     少年中國月刊,一-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影印本,一九八0年,台北,近史所藏。
     少年世界月刊,一-十二期,上海,亞東圖書館,民國九年,台北,秦賢次先生惠借影印本。
     中華教育界,十四卷,七-九期,上海,中華書局,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藏。
     東方雜誌,十五-廿一卷,台北,商務印書館重印。
     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影印本,民國六十年。
     教育雜誌,十一-十六卷,台北,商務印書館重印。
     時報,民國七年,台北,中央圖書館藏。
     新中華雜誌,五卷,七期,台北,中央圖書館藏。
     新青年雜誌,一-八卷,東京,大安株式會社影印本,一九六二年。
     新潮雜誌,一-二卷,台北,東方文化書局影印本,一九七二年。
     學衡雜誌,一、二、四、六、十二期,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印本,民國六十年。醒獅週報,第一、二年彙刊,一-一0四號,上海,醒獅週刊社印行,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影印,沈雲龍師賜贈。
     嚮導週報,彙刊,廣州、嚮導週報社印行,台北,國關中心藏。
     
     二、論著
     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六一年。
     丁守和、殷敘彝等著,從五四啟蒙運動到馬克斯主義的傳播,北京,三聯書局,一九七九年。
     丁致聘,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五十年。
     厂民編,當代中國人物誌,台北,文海出版社。
     大陸雜誌社編,中國近代學人象傳初輯,台北,大陸雜誌社,民國六十年。
     王光祈,少年中國運動,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十三年,秦賢次先生惠借影印本。
     王光祈,王光祈旅德存稿,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五年,台北,孫逸仙博士圖書館藏。
     王光祈,王光祈傳記資料(一),台北,天一出版社,民國七四年。
     王拱璧,東遊揮汗錄,台北,近史研藏。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六年。
     王壽南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24),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五年。
     王玥民,中日軍事協定與日本對華侵略之研究(一九一七-一九二一),台北,台大史研碩士論文,民國七二年。
     王哲甫,中國新文學運動史,香港,遠東圖書公司,一九六五年。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王治心,中國基督教史綱,台北,文海出版社。
     王治心,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九年。
     王鳳喈,中國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四六年。
     王健民,中圈共產黨史稿,香港,中文圖書供應社,一九七四年。
     王文杰,中國近世史上的教案,私立福建協和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會出版,民國三六年。
     王星拱,科學方法論,台北,水牛出版社,一九六六年。
     少年中國學會編,少年中國學會周年紀念冊,民國九年,秦賢次先生惠贈影印本。
     少年中國學會編,國家主義論文集,第一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中共中央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六冊,北京,三聯書局,一九七九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五四運動回憶錄(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主編,中國青年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資料編輯組編,五四愛國運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曾慕韓先生逝世廿週年紀念集,台北,民國六十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編,曾慕韓先生逝世卅週年紀念集,台北,民國七十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左舜生先生紀念集,台北,民國五九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編印,中國青年黨黨史,台北,民團七三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宣傳組編印,中國青年黨黨史、政綱,台北,民國七四年。
     中華學術院編,中國文化綜合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民國六十年。
     中國基督教協會編,中國問題的各派思想,台北,民國四三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紀念五四運動六十週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0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印,何魯之先生紀念冊,台北,民國五七年。
     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組編,中國青年黨殉國死難及已故同志略傳,台北,民國六一年。
     中國民主社會黨編印,張君勱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方東美,方東美先生演講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四年。
     左舜生等著,王光祈先生紀念冊,台北,文海出版社。
     左舜生,萬竹樓隨筆,台北,文海出版社。
     左舜生,近三十年見聞雜記,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三年。左舜生,中國現代名人軼事,香港,自由出版社,民國四十年。
     左舜生,左舜生選集,五冊,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二年。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台北,谷風出版社,民國七五年。
     古?,現代中國及其教育,二冊,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五年。
     四川省地方編篡委員會,省志人物志編輯組編,任一民主編,四川近現代人物傳,第一輯──周太玄,四川,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五年。
     任時光,中國教育思想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七年。
     朱經農,近代教育思潮七講,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八年。
     沈雲龍,民國史事與人物論叢,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沈雲龍,中國共產黨之來源,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六年。
     沈雲龍主編,中國青年黨的過去與現在,第一冊,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二年。
     沈松僑,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台北,台大史研碩士論文,民國七二年。
     沈怡,沈怡自述,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四年。
     李國祁,近代中國思想人物--民族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九年。
     李霜青編,五四運動徵實,台北,現代雜誌社印行,民國五七年。
     李璜,學鈍室回憶錄,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四年。
     李璜、余家菊,國家主義的教育,台北,冬青出版社,民國六三年。
     李新、孫思白編,民國人物傳,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李立明,中國現代六百作家小傳,香港,波文書局,一九七七年。
     李恩涵,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台北,近史所專刊(8),民國六七年。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李大釗,李大釗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余家菊,余家菊回憶錄,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五年。
     余佑蓀,中國通史綱要,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九年。
     余家菊,國家主義概論,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十三年。
     何魯之,何魯之先生文存,台北,青城出版社,民國六七年。
     何魯之編,國家主義概論,中國人文研究所出版,民國三七年。
     何幹之,近代中國啟蒙運動史,上海,生活書店,民國二六年。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八年。
     汪孟鄒編,科學與人生觀之論戰,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七三年。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一八六0-一八七四),台北,近史所專列(16),民國五五年。
     杜佐周,近百年來之中國教育,香港,龍門書店,民國五八年。
     近代中國出版社印行,中華民國名人傳,台北,民國七四年。
     易君左,火燒趙家樓,台北,三民文庫,民國五九年。
     吳相湘,民國百人傳,四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吳雷川,基督教與中國文化,青年協會書局出版,民國三二年。
     周億孚,基督教與中國,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民國五四年。
     周作人,知堂回想錄,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一九八0年。
     周開慶,民國四川人物傳記,台北,四川文獻研究社,民國五五年。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六九年。
     周陽山編,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八年。
     周玉山編,五四論集,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六九年。
     周錦,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長歌出版社,民國六五年。
     周雲錦,新文化運動的價值觀,台北,台大史研碩士論文,民國七二年。
     林榮洪,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香港,天道書樓出版,民國六九年。
     林治平,基督教與中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六六年。
     林治平,基督教入華百七十年紀念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六六年。
     林治平主編,近代中國與基督教論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七四年。
     林治平,基督教與中國近代化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四年。
     邵元?編,朱執信文存,台北,文海出版社。
     邵玉銘編,二十世紀中國基督教問題,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九年。
     政大國關中心編印,中共人名錄,台北,國關中心藏。
     胡適,胡適選集,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五年。
     胡適,胡適文存,四集,台北,遠東圖書公司,民國四二年。
     胡華編,五四時期的歷史人物,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胡國偉,國家主義詮真,台北,菩提文藝出版社,民國六四年。
     胡國偉,中國國家主義史觀,台北,菩提文藝出版社,民國六四年。
     洪煥椿,五四時期的中國革命運動,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五六年。
     柳下(常燕生),十八年來之中國青年黨,成都,國魂書店發行,民國三十年。
     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冊,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一年。
     香港中文大學編印,五四運動六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印行,民國六八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弘文出版社,民國六七年。
     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一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東亞研究所印行,民國七一年。
     郭沫若,創造十年,上海,現代書局,民國二二年。
     郭正昭、林瑞明合著,王光祈的一生與少年中國學會,台北,環宇出版社,民國六三年。
     郭湛波,近代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一九七三年。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四九年。
     梁啟超,歐遊心影錄,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四九年。
     梁元棟,五四運動前後政治思潮與國民革命,台北,政大三研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台北,問學出版社,民國六八年。
     孫德中編,蔡元培先生遺文類鈔,台北,復興書局,民國五十年。
     孫常煒,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七年。
     孫常煒編,蔡元培先生全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六年。
     孫邦正,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住。
     唐祖培,民國名人小傳,台北,新世紀出版,民國四二年。
     唐鉞等主編,教育大辭書,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三年。
     馬建白,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台北,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八年。
     馬彬,轉形期的知識份子,出版年月地點不詳。
     原春輝,中國近代教育方略,台北,興台印刷廠,民國五二年。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台北,龍泉書局,出版年月不詳。
     海隅孤客,解放別錄,台北,文海出版社。
     陳啟天等著,世界國家主義運動史,台北,冬青出版社,民國六四年。
     陳啟天,新社會哲學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五年。
     陳啟天,近代中國教育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八年。
     陳啟天,寄園回憶錄,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一年。
     陳獨秀,獨秀文存,三冊,上海,亞東圖書館,民國二三年。
     陳公博周佛海回憶錄合編,出版地點年月不詳。
     陳三井,華工與歐戰,台北,近史所專刊(52),民國七五年。
     陳曾燾著,陳勤譯,五四運動在上海,台北,經世書局印行,民國七十年。
     陳少廷編,五四運動的回憶,台北,百傑出版社,民國六八年。
     陳少廷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台北﹒百傑出版社,民國六八年。
     陳少廷編,五四運動與知識青年,台北,環宇出版社,民國六二年。
     陳端志,五四運動之史的評價,台北,谷風出版社影印本,民國七五年。
     陳青之,中國教育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二年。
     陳敬堂,留法勤工儉學會與中國政治黨派,香港,珠海大學史研碩士論文,民國六七年。
     許德珩,回憶惲代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華崗,五四運動史,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國家安全局編,共匪人物誌,台北,民國五九年。
     國家主義論叢,第一集,台北,冬青出版社,民國六二年。
     國家主義教育論叢,台北,冬青出版社,民國六三年。
     莊俞、賀聖鼐,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國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年。
     莊澤宣,如何使新教育中國化,香港,中華書局,民國二七年。
     曹聚仁,文壇五十年,香港,新文化出版社,一九六六年。
     張允侯等編,五四時期的社團,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七九年。
     張靜廬,中國現代出版史料,甲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五四年。
     張灝等著,晚清思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七四年。
     張夢九(赤松子),人海滄桑六十年,台北,五洲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張靜如等編,李大釗生平史料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張大軍,中共人名典,香港,自由出版社,民國四五年。
     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一-十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一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五年。
     張國燾,我的回憶,香港,明報月刊發行,民國六二年。
     張欽士,國內近十年來之宗教思潮,北京,燕京華文學校,一九二七年。
     曾琦先生追悼會編印,追悼曾琦先生紀念刊,美國,華盛頓,民國四十年,台北,孫逸仙博士圖書館藏。
     曾琦,曾慕韓(琦)先生日記選,台北,文海出版社。
     曾琦,曾慕韓先生年譜、日記,台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印行,民國七二年。
     曾琦,曾慕韓先生遺著,台北,中國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印,民國四三年。
     R, Flack,區紀勇譯,青年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八年。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第四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一年。
     傅潤華,中國當代名人傳,世界文化服務社出版,民國三七年。
     舒新城,我和教育,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三四年。
     舒新城,近代中國教育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
     舒新城,收回教育權運動,上海,中華書局,民國十六年。
     舒新城,中華民國之教育,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年。
     楊翠華,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台北,政大史研碩士論文,民國六七年。
     楊森富,中國基督教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七年。
     楊士毅編,方東美先生紀念集,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一年。
     楊亮功、蔡曉舟同編,五四,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一年。
     彭國樑,華東基督教大學之發展與影響(一九三一-一九四九),台北,政大教研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年。
     彭彼得,基督教思想史,香港,聖書公會出版,一九五三年。
     葉健馨,抗戰前中國中等教育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一年。
     趙聰,五四文壇泥爪,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九年。
     廖顯樹,五四運動與中國政治之變動關係,香港,珠海學院史研碩士論文,民國六六年。
     衛民,中國學生與政治-一個史實的考察,台北,政大政研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劉柏登,中共建立時期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台北,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民國六五年。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七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四-七四年。
     劉棨琮,民國人物紀聞,台北,華欣文化事業公司出版,民國六三年。
     蔡尚思,蔡元培學術思想傳記,台北,元山書局,民國七五年。
     蔡尚思,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浙江,人民出版社,民國七一年。
     鄭學稼,中共興亡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七三年。
     實藤惠秀,中國人日本留學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一九六五年。
     盧紹稷,中國現代教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三年。
     謝扶雅,基督教與中國思想,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民國六十年。
     謝扶雅,巨流點滴,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一九七0年。
     謝扶雅,謝扶雅晚年文錄,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六年。
     戴季陶,戴季陶文存,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民國四八年。
     魏嗣鑾,魏嗣鑾先生科哲論文集(一),台北,青城出版社,民國六九年。
     魏外揚,宣教事業與近代中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民國六七年。
     蕭公權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社會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六九年。
     顧維鈞,顧維鈞回憶錄,第一集,台北,蒲公英出版社,民國七五年。
     
     三、專文
     一葦,「再論宗教問題」,台北,學衡月刊,第六期。
     王爾敏,「清季學會與近代民族主義的形成」,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三卷六期。
     王爾敏,「近代中國思想研究及其問題之發掘」,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四卷五期。
     王爾敏,「清季學會彙表」,台北,大陸雜誌二四卷二、三期。
     史誠之,「試論中共建黨的背景」,香港,明報月刊,三十期,一九六八年六月。
     石明,「論五四與中國民族運動之成敗」,台北,中華雜誌,六卷五期,民國五七年五月。
     朱鏡宙,「李大釗埋葬了少年中國學會」,台北,傳記文學,二三卷二期。
     沈怡,「悼實踐少中精神的方東美兄」,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四卷八期。
     沈雲龍,「我所認識的少中師友」,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一期。
     宋益清,「痛悼何魯之先生」,台北,現代國家,民國五七年五月。
     李璜,「少年中國學會的發起與成立」,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一期。
     李孝悌,「略論五四時代的保守思潮」,台北,幼獅月刊,民國七一年五月。
     李霜青,「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之史實考述」,台北,中興大學法商學報,十二期,民國六五年十月。
     李利國,「五四的信息,台北,書評書目社,六一期,民國六七年五月。
     李義彬,「國家主義派的形成及其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反動活動」,歷史研究,一九六五年五月。
     李義彬,「少年中國學會內部的鬥爭」,近代史研究,第二期,一九八0年。
     李時岳,「甲午戰爭前三十年間反洋教運動」,歷史研究,六號,一九五八年。
     呂實強,「民初知識份子反基督教思想之分析」,台北,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二冊。
     易君左, 「從少年中國學會想到左舜生」,台北,暢流,四五卷一期。
     易君左, 「曾琦與左舜生」,台北,春秋雜誌,十八卷一期。
     易君左, 「五四人物雜憶」,香港,中國週刊,十八卷六號,一九五七年五月。
     林明德, 「日本與洪憲帝制」,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三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民國七一年。
     林毓生,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傳統思想」,台北,中外文學,三卷十二期,民國六四年五月。
     林鐵鈞,「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反封建思想」,北京,中國史研究,一九七九年二期。
     金達凱,「五四運動的社會背景」,台北,民主評論,十五卷九期。
     周策縱,「五四五十年」,香港,明報月刊,四卷五期,一九六九年。
     周邦道,「高夢旦、楊效春、程時煃」,台北,中外雜誌,二十卷二期,民國六五年。
     吳俊升,「教育生涯一周甲」,台北,傳記文學,二七卷二期。
     胥端甫,「艱苦學人王光祈」,台北,暢流,二四卷八期。
     胡漢民,「排外與國際法」,民報,四-七號,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出版,民國七三年。
     南宮博,「憶事遣懷悼易君左」,台北,湖南文獻,四卷三期,民國六五年七月。
     南方望,「五四精神與愛國運動」,台北,藝文誌,六八卷,民國六十年五月。
     梁啟超,「評非宗教同盟」,台北,東方雜誌,十九卷八期,民國十一年。
     除高阮,「嚴復型的權威主義及同時代人對此型思想之批評」,台北,故宮文獻,一卷三期。
     孫智燊,「學生時代的方東美先生」,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八卷三期。
     秦夢群,「夜台長伴貝多芬──從王光祈的一生看其對近代教育思想的影響」,台北,東方雜誌復刊,十五卷七期。
     秦賢次,「關於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名錄」,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二期。
     秦賢次,「少年中國學會始末記」,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一期。
     秦賢次,「記少年中國學會時代的余家菊」,台北,傳記文學,二九卷一期。
     秦賢次,「曾琦先生與少年中國學會」,台北,傳記文學,二九卷二期。
     奏賢次,「方東美先生與少年中國學會」,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四卷八期。
     郭正昭,「王光祈與少年中國學會(一九一八-一九三六)──民國學會個案探討之一」,台北,近史所集刊,第二期,民國六十年六月。
     郭正昭,「王光祈生平中有關復興中華文化的見解和努力」,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三卷六期。
     郭正昭,「中國科學社與中國近代科學化運動(一九一四-一九三五)-民國學會個案探討之一」,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一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民國六十年。
     黃仲蘇,「王光祈與少年中國學會」,台北,傳記文學,三五卷二期。
     黃福慶,「五四前夕留日學生的排日運動」,台北,近史所集刊,三期上冊。
     黃振華,「方東美先生傳略」,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判,四卷八期。
     張葆恩,「關於少年中國學會」,九龍,自由陣?,十五卷一號,一九四九年。
     張國燾,「學生運動之我見」,嚮導週報,二七期。
     張春樹,「五四與我們這一代知識份子」,台北,大學雜誌,四八期,民國六十年十一月。
     陳啟天,「張夢九先生的生平事略」,秦賢次先生惠贈影印本。
     陳獨秀,「收回教育權」,嚮導週報,七四期。
     陳獨秀,「投降條件下之中國教育」,嚮導週報,六三期。
     陳哲三,「近代人物師生情誼與求學掌故」(九),台北,國教輔導,四九00。
     陳豐祥,「五四時期的民族主義」,台北,師大歷史學報,九期,民國七十年五月。
     棲梧老人,「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後的見聞」,北京,新觀察,第十三期,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
     舒新城,「少年中國學會的幾次年會」,文史集萃,第一輯,文史資料出版社出版,北京,新華書店發行,一九八三年十月。
     景昌極,「論學生擁護宗教之必要」,學衡雜誌,六號,一九二二年。
     楊效春,「基督教之宣傳與收回教育權運動」,上海,中華教育界,十四卷八期。
     葉嘉熾原著,李雲漢譯,「宗教與中國民族主義──民初知識份子反教思想的學理基礎」,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二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民國六一年。
     程湘帆,「收回教育權的具體辦法」,台北,東方雜誌,二三卷十號。
     彭明,「五四時期的李大釗和陳獨秀」,歷史研究,第六期,一九六二年。
     趙紫宸,「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真理與生命,三卷二期,一九二七年二月。
     趙天恩,「新文化時期中國知識份子對基督教的態度」,台北,校園雜誌,二一卷五期。
     劉伯明,「非宗教運動平議」,台北,創新周刊,七六-七七合刊,民國六二年。
     劉紹唐,「安康雷寶華先生小傳」,台北,陝西文獻,四六期,民國七十年七月。
     謝扶雅,「五四與基督教學生運動──紀念中國基督教學運發動人顧子仁博士」,台北,傳記文學,二十卷五期,民國六一年。
     謝扶雅,「基督教與五四運動」,台北,景風,三三期。
     錢秉雄、錢三強、錢德充,「回憶我們的父親──錢玄同」,新文學史料,第三輯,一九七九年五月。
     羅家倫,「五四的真精神」,台北,五四愛國運動四十周年紀念特刊。
     
     四、英文論著
     Chow,Tse-tsu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l960. -- ``The Anti-Confucian Movement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In The Confucian Persuasion, PP. 288-312. Edited by A.F. Wright. Stanford, 1960.
     China Education Commission, Christian Education in China,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 Shanghai, 1922.
     Carlton J, H, Hayes `` Nationalism:A Religion``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60.
     Chan, Wing-tsit. Religious Trends in Modern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3.
     D. W. Y. Kwok, 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 - 1950,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5.
     D.K. Emmerson "Conclusion`` ed , Emmerson, D. K. Students and Politics in Developing Nations,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zer. 1968?
     Eric Hoffer, The True Believer, New York, Harper & Row, 1957?
     Goldman, Marl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May Fourth Er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
     Hayes, Calton J. H.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dern Nationalism,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55.
     Lutz, Jessie G.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Evangelists of What? Boston: D.C .Heath and Co. 1965.
     Latourette, Kenneth Scott,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 in China. ( Cheng- Wen publishing Co. Taipei. 1970. )
     Lin Yu-Sheng, "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 Madison Wisconsi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79.
     Maurice Meisner, " Li Ta-Chao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Marxi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Cohen, paul A. China and Christianity: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and the Growth of Chinese Anti-Foreignism 1860-1870, Cambridge Mass, 1963.
     Poter, Lucius C, China`s Challenge to the Christianity, New York, Press, 1924.
     Tsi C, Wang, ``The Youth Movement in China`` New York: New Republic, Inc, 1928.
     
     五、日文資料
     齋藤道彥,「五、四時期?思想狀況──李大釗?『少年中國』主義」,講座中國近現代史,第4卷,<五四運動>,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七八年七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