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五四時期之中國知識婦女
作者 喻蓉蓉
貢獻者 戴玄之
喻蓉蓉
日期 1987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18:33 (UTC+8)
摘要 論文內容: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一、 索引、地圖
     1.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中國近二十年文史哲論文分類索引,台北,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台初版。
     2. 丁文江等編,中國分省新圖,上海、申報社,民國二十二年。
     二、 專書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辛亥革命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南港,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出版。
     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南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出版。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第一集上下冊,第二集上下冊,第三集上下冊,新華書店發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第一版,一九七九年八月瀋陽第一次印刷。
     4.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新華書店發行,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5. 天德黌舍用書,慈恩本,易經來註圖解上下冊,丙辰年正月十六日印。
     6. 天德黌舍用書,御批通鑑輯覽一~七冊,丙辰年正月十六日印。
     7. 王夫之著,宋論,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廿五日出版。
     8. 文學史料研究會,丁玲選集。
     9. 文學史料研究會,丁玲專集-母親。
     10. 文學史料研究會,冰心選集。
     11. 史作檉著,現代中國哲學在那裏?(兼論文化演變的法則),中國月刊社,民國六十一年三月初版。
     12. 全漢昇著,中國經濟史研究,上中下三冊,新亞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出版。
     13. 老舍著,離婚,香港南國出版社印行。
     14. 沈松僑著,學術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初版。
     15. 杜維明等著,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展望-當代研究與趨向,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初版。
     16.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五月第二次印行。
     17. 李守孔著,中國近代史,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月八月四版。
     18. 李定一,中國近代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七月台十八版。
     19. 李定一,包遵彭,吳相湘編纂,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二輯第五冊,第六冊,第八冊。
     20. 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上下冊,傳記文學社,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初版。
     21. 李又寧編著,近代中華婦女自?詩文選,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初版。
     22. 李汝珍著,鏡花緣,第一書店,民國七十年八月出版。
     23. 李澤厚著,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北京新華印刷廠印刷,一九七九年七月第一版,一九八二年二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24. 金耀基著,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增訂四版。
     25. 金耀基著,海德堡語絲,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六年一月第二次印行。
     26. 吳相湘編撰,孫逸仙先生傳,上下兩冊,遠東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初版。
     27. 周策縱等著,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九月六版。
     28. 周策縱原著,楊默夫編譯,五四運動史,台北,龍田出版社出版,民國七十年元月修訂再版。
     29. 克魯泡特金著,劉園譯,法國大革命史,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四年十月初版。
     30. 林語堂著,吾國吾民,台北,德華出版社出版,民國七十一年三月版。
     31. 林毓生著,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十月第二次印行。
     32. 林維紅著,同盟會時代女革命志士的活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二年。
     33. 冰心著,寄小讀者,香港,大通書局出版,一九六八年十月版。
     34. 茅盾創作,蝕三部曲-幻滅、追求、動搖。
     35. 夏志清著,新文學的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初版三刷。
     36. 秦賢次編,徐志摩懷念集-雲遊,台北,蘭亭書店出版,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初版。
     37. 凌叔華著,凌叔華小說集Ι、Ⅱ,台北,洪範書店,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初版。
     38. 殷海光、林毓生著,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台北,獅谷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初版。
     39. 陳曾燾著、陳勤譯,五四運動在上海,台北,經世書局印行,民國七十年五月初版。
     40. 陳啟天著,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台北,文星書店影印本,民國五十一年出版。
     41. 陳青之著,中國教育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二年出版。
     42. 陳東原著,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台景印初版。
     43. 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五四運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初版。
     44. 張玉法著,中國現代史,上、下冊,台北,東華書局出版,民國六十八年十月二版。
     45. 張朋園,李恩涵等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與自強運動,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三月初版。
     46. 張朋園著、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再版。
     47. 張朋園著、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1),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參版。
     48. 張朋園著,立憲派與辛亥革命,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24),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再版。
     49. 張朋園著,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湖南省,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專刊(46),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再版。
     50. 張三郎,五四時期的女權運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51. 程謫凡著,中國現代女子教育史,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五年出版。
     52. 傳樂詩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初版。
     53. 楊家駱主編,增訂中國學術名著第一輯,朱子小學及四書五經讀本,第四冊,禮記集說,世界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五月四版。
     54. 楊家駱主編,增訂中國學術名著第一輯,增補中國思想名著,第三冊,新語新書,春秋繁露注,世界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五月四版。
     55. 費孝通等著,皇權與紳權,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56. 費孝通著,鄉土中國,鄉土社會。
     57. 廖秀真,清末的女子教育,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近代史組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一月。
     58. 趙鳳喈著,中國婦女在法律上的地位,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七月再版。
     59. 熊十力撰,十力語要,台北,廣文書局印行,民國六十年四月再版。
     60. 熊十力著,尊聞錄,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七月一日初版。
     61. 熊十力著,讀經示要,台北,樂天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出版。
     62. 熊十力著,原儒,台北,史地教育出版社印行,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初版。
     63. 熊十力著,韓非子評論,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初版。
     64. 熊十力著,十力語要初續,台北,洪氏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再版。
     65. 魯迅著,吶喊,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66. 魯迅著,徬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67. 蔣永敬著,現代史料論集,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出版。
     68. 潘壽康著,朱淑貞別傳探原,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五月臺排印初版。
     69. 瞿同祖著,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出版。
     70. 韓復智編,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上下冊,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六年九月增訂版。
     71. 廬隱著,東京小品,台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七年一月一日初版。
     72. 蕭紅著,生死場,台北,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73. 蘇雪林著,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十月二版。
     三、 專文
     1. 王爾敏撰,「清季知識分子的自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期,民國六十年六月初版,頁一~四七。
     2. 全漢昇撰,「明末清初時反西洋文化的言論」,包遵彭、李定一、吳相湘,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二冊,中西文化交流,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八年三月台二版,頁 二二七-二三五。
     3. 李孝悌撰,「『平教會』與河北定縣的鄉村建設運動」,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八輯,十年建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初版,頁三O一-三三四。
     4. 余英時撰,「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五月第二次印行,頁一一三-一二四。
     5. 林麗月撰,「梅光?與新文化運動」,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五月第二次印行,頁三八三-四○二。
     6. 林毓生撰,「中國人文的重建」,林毓生著,思想與人物,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十月第二次印行,頁三-五五。
     7. 林毓生撰,「論自由與權威的關係」,同右,頁八七-一○一。
     8. 林毓生撰,「再論自由與權威的關係」,同右,頁一○三-一一八。
     9. 林毓生撰,「五四式反傳統思想與中國意識的危機」-兼論五四精神,五四目標,與五四思想,同右,真一二一-一三八。
     10. 林毓生撰,「五四時代的激烈反傳統思想與中國自由主義的前途」,同右,頁一三九-一九六。
     11. 林毓生撰,「『開放心靈』的認識與瞭解-對『五四』中西文化接觸的反省」,同右,頁二三一-二四一。
     12. 林毓生撰,「在轉型的時代中一個知識分子的沉思與建議--為紀念先師殷海光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同右,頁三二三-三四○。
     13. 邵玉銘撰,「宗教與美國對外擴張主義」,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初版,頁一-十八。
     14. 張蔭麟撰,「明清之際西學輸入中國考略」,包遵彭等編,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二冊,中西文化交流,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台一版,頁一-三二。
     四、 報紙、期刊
     1. 大公報,長沙,民國八年,九年,十二年。
     2. 民立報,上海,民國元年。
     3. 時報,上海,民國元年,八年-十二年,微捲。
     4. 婦女日報,天津,民國十三年三月。
     5. 順天時報,北京,民國八年-十三年,微捲。
     6. 華字日報,香港,民國十一年,微捲。
     7. 少年中國?一-二卷,北京,民國八年-十年。
     8. 北京大學學生週刊,四-九號,北京,民國九年一月-三月。
     9. 改造,一-二卷,北京,民國八年-十年,微捲。
     10. 東方雜誌,九-卅八卷,上海,民國元年-民國卅年。
     11. 新青年,民國五年-民國十年各期。
     12. 新潮,二卷一-三期,北京,民國八年-九年。
     13. 建設?誌,二卷二-三號,上海,民國八年-九年。
     14. 星期評論,第八號,二十七號,上海,民國八年七月,十二月。
     15. 婦女雜誌,一卷-十七卷,上海,民國四年-二十年,微捲。
     16. 婦女月刊,六卷五期,南京,民國三十六年。
     17. 覺悟,一期,天津,民國九年一月。
     
     英文部分:
     1. Adler, Soloman, "The Chinese Economy``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57).
     2. Ayscough, Florence, "Chinese Women Yesterday and Today", New York, Thomas Crowell, 1923.
     3. Babb, Glenn, "Industrial Progress in China", China Weekly Review, p. 34-35, August 11, 1923.
     4. Barash, Meyer and Alice Scourby (eds.),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Problem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0.
     5. Beahan, Charlotte,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the Chinese Women`s Press", Modern China, p. 379-416, October, 1975.
     6. Beahan, Charlotte, "The Women`s Movement and Nationalism In Late Ch`ing China",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Ann Arbor, Michigan, U.S.A. 1983.
     7. Biggerstaff, Knight, “The Earliest Modern Government Schools in Chin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1).
     8. Black, Dora, “Women’s Rights and the Movement to Reform Women in China", FNTC, IX, (January, 1923), cited in Witke, p.171.
     9. Blaikie, Mrs. Gordon, "Higher Class Women: what is Being Done to Reach Them", China Mission Yearbook, 1912 (Shaughai, Kwang-hsueh Publishing, 1912), p.145-153.
     10. Brown, Carrie Chu, "The Position of a Wife in Late Traditional China", M. A. Thesis, Cornell University, 1966.
     11. Burton, Margaret E., "The Education of Women in China"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1911).
     12. Collins Leslie Eugene "The New Women", Yale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1976.
     13. Davin, Delia, "Women in Liberated Areas", in Marilyn B. Young, p. 73-91.
     14. Gage, Rev. Brownell, Chinese Recorder, December, 1907, cited in Burton, ``The Education of Women in China".
     15. Jen Tai, "Status of Chinese Women as a Revealed in Literature”, Symposium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hina Council on Sino-American Cooperation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January 17, 1972.
     16. Kin, Yamei, "The Women of China", Asia (April, 1917).
     17. Lamson, H. D., "Educated Women and Birth Control in China", China Medical Journal (November, 1930), p. 1100-1109.
     18. Lamson, Herbert Day, "Social Pathology in China", Shanghai, The Commercial Press, 1935, rep. Taipei, Cheng-wen, 1974.
     19. Lutz, Jessie Gregory, "China and the Christian Colleges", 1850–1950,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1.
     20. Nivard, Jacqueline, "Women and the Women`s Press", The Case of the Ladies, Journal (Funu Zazhi) 1915–1931, Republican China vol. 10, No. 1, November, 1984.
     21. Pao Chia-Lin, “Feminist Thought During the 1911 Revolution", China Forum, no.1 (January, 1974), p. 151-180.
     22. Reischauer, Edwin O. and John K. Fairbank (eds), "East Asia: The Great Tradi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60).
     23. “Resolution on the Women’s Movement”, in C. Martin Wilbur and Julie How, p.120.
     24.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Cutural Revolution", URS, 55, no. 2 (April 4, 1969) p. 15–29.
     25. Schiffrin, Harold, ``The Enigma of Sun Yat-sen", in Mary C. Wright, (ed.), China in Revolution, p443-474.
     26. Schwartz, Benjamin I., "The Limits of Tradition Versus Modernity` as Categories of Explanation: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Daedalus, (Spring, 1972), p.71-88, Cambri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7. Soong Ching Ling, "The Chinese Women`s Fight for Freedom", Asia, 42 (July–August, 1942), p. 391-393; p. 470–472.
     28. Wright, Mary C., "China in Revolution: The First Phase 1900–1913``,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29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戴玄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喻蓉蓉zh_TW
dc.creator (作者) 喻蓉蓉zh_TW
dc.date (日期) 198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7:18:33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7:18:3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18:3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29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98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內容: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五四時期之中國知識婦女
     第一章 序論………一
     第二章 教育方面………一四
     第一節 清末女學之興起………一四
     第二節 五四時期之婦女教育………三三
     第三節 新式婦女教育之影響………五七
     第三章 職業方面………七五
     第一節 五四以前婦女之職業………七五
     第二節 新知識婦女之職業………九八
     第三節 職業對知識婦女之影響………一一四
     第四章 家庭方面………一三四
     第一節 女主內之傳統家庭生活………一三四
     第二節 五四時期知識婦女地位之轉變………一五四
     第三節 知識婦女對家庭之影響………一八五
     第五章 結論………二0二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295en_US
dc.title (題名) 五四時期之中國知識婦女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一、 索引、地圖
     1.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中國近二十年文史哲論文分類索引,台北,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台初版。
     2. 丁文江等編,中國分省新圖,上海、申報社,民國二十二年。
     二、 專書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辛亥革命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南港,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出版。
     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南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出版。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期刊介紹,第一集上下冊,第二集上下冊,第三集上下冊,新華書店發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第一版,一九七九年八月瀋陽第一次印刷。
     4.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新華書店發行,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5. 天德黌舍用書,慈恩本,易經來註圖解上下冊,丙辰年正月十六日印。
     6. 天德黌舍用書,御批通鑑輯覽一~七冊,丙辰年正月十六日印。
     7. 王夫之著,宋論,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廿五日出版。
     8. 文學史料研究會,丁玲選集。
     9. 文學史料研究會,丁玲專集-母親。
     10. 文學史料研究會,冰心選集。
     11. 史作檉著,現代中國哲學在那裏?(兼論文化演變的法則),中國月刊社,民國六十一年三月初版。
     12. 全漢昇著,中國經濟史研究,上中下三冊,新亞研究所,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出版。
     13. 老舍著,離婚,香港南國出版社印行。
     14. 沈松僑著,學術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初版。
     15. 杜維明等著,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展望-當代研究與趨向,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初版。
     16.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五月第二次印行。
     17. 李守孔著,中國近代史,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月八月四版。
     18. 李定一,中國近代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七月台十八版。
     19. 李定一,包遵彭,吳相湘編纂,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二輯第五冊,第六冊,第八冊。
     20. 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上下冊,傳記文學社,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初版。
     21. 李又寧編著,近代中華婦女自?詩文選,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初版。
     22. 李汝珍著,鏡花緣,第一書店,民國七十年八月出版。
     23. 李澤厚著,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北京新華印刷廠印刷,一九七九年七月第一版,一九八二年二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24. 金耀基著,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增訂四版。
     25. 金耀基著,海德堡語絲,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六年一月第二次印行。
     26. 吳相湘編撰,孫逸仙先生傳,上下兩冊,遠東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初版。
     27. 周策縱等著,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九月六版。
     28. 周策縱原著,楊默夫編譯,五四運動史,台北,龍田出版社出版,民國七十年元月修訂再版。
     29. 克魯泡特金著,劉園譯,法國大革命史,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四年十月初版。
     30. 林語堂著,吾國吾民,台北,德華出版社出版,民國七十一年三月版。
     31. 林毓生著,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十月第二次印行。
     32. 林維紅著,同盟會時代女革命志士的活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二年。
     33. 冰心著,寄小讀者,香港,大通書局出版,一九六八年十月版。
     34. 茅盾創作,蝕三部曲-幻滅、追求、動搖。
     35. 夏志清著,新文學的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初版三刷。
     36. 秦賢次編,徐志摩懷念集-雲遊,台北,蘭亭書店出版,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初版。
     37. 凌叔華著,凌叔華小說集Ι、Ⅱ,台北,洪範書店,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初版。
     38. 殷海光、林毓生著,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台北,獅谷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初版。
     39. 陳曾燾著、陳勤譯,五四運動在上海,台北,經世書局印行,民國七十年五月初版。
     40. 陳啟天著,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台北,文星書店影印本,民國五十一年出版。
     41. 陳青之著,中國教育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二年出版。
     42. 陳東原著,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台景印初版。
     43. 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五四運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初版。
     44. 張玉法著,中國現代史,上、下冊,台北,東華書局出版,民國六十八年十月二版。
     45. 張朋園,李恩涵等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與自強運動,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三月初版。
     46. 張朋園著、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再版。
     47. 張朋園著、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1),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參版。
     48. 張朋園著,立憲派與辛亥革命,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24),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再版。
     49. 張朋園著,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湖南省,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專刊(46),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再版。
     50. 張三郎,五四時期的女權運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51. 程謫凡著,中國現代女子教育史,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二十五年出版。
     52. 傳樂詩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初版。
     53. 楊家駱主編,增訂中國學術名著第一輯,朱子小學及四書五經讀本,第四冊,禮記集說,世界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五月四版。
     54. 楊家駱主編,增訂中國學術名著第一輯,增補中國思想名著,第三冊,新語新書,春秋繁露注,世界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五月四版。
     55. 費孝通等著,皇權與紳權,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56. 費孝通著,鄉土中國,鄉土社會。
     57. 廖秀真,清末的女子教育,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近代史組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一月。
     58. 趙鳳喈著,中國婦女在法律上的地位,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七月再版。
     59. 熊十力撰,十力語要,台北,廣文書局印行,民國六十年四月再版。
     60. 熊十力著,尊聞錄,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七月一日初版。
     61. 熊十力著,讀經示要,台北,樂天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出版。
     62. 熊十力著,原儒,台北,史地教育出版社印行,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初版。
     63. 熊十力著,韓非子評論,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初版。
     64. 熊十力著,十力語要初續,台北,洪氏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再版。
     65. 魯迅著,吶喊,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66. 魯迅著,徬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67. 蔣永敬著,現代史料論集,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出版。
     68. 潘壽康著,朱淑貞別傳探原,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五月臺排印初版。
     69. 瞿同祖著,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出版。
     70. 韓復智編,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上下冊,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六年九月增訂版。
     71. 廬隱著,東京小品,台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七年一月一日初版。
     72. 蕭紅著,生死場,台北,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73. 蘇雪林著,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十月二版。
     三、 專文
     1. 王爾敏撰,「清季知識分子的自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期,民國六十年六月初版,頁一~四七。
     2. 全漢昇撰,「明末清初時反西洋文化的言論」,包遵彭、李定一、吳相湘,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二冊,中西文化交流,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八年三月台二版,頁 二二七-二三五。
     3. 李孝悌撰,「『平教會』與河北定縣的鄉村建設運動」,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八輯,十年建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初版,頁三O一-三三四。
     4. 余英時撰,「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五月第二次印行,頁一一三-一二四。
     5. 林麗月撰,「梅光?與新文化運動」,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五月第二次印行,頁三八三-四○二。
     6. 林毓生撰,「中國人文的重建」,林毓生著,思想與人物,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十月第二次印行,頁三-五五。
     7. 林毓生撰,「論自由與權威的關係」,同右,頁八七-一○一。
     8. 林毓生撰,「再論自由與權威的關係」,同右,頁一○三-一一八。
     9. 林毓生撰,「五四式反傳統思想與中國意識的危機」-兼論五四精神,五四目標,與五四思想,同右,真一二一-一三八。
     10. 林毓生撰,「五四時代的激烈反傳統思想與中國自由主義的前途」,同右,頁一三九-一九六。
     11. 林毓生撰,「『開放心靈』的認識與瞭解-對『五四』中西文化接觸的反省」,同右,頁二三一-二四一。
     12. 林毓生撰,「在轉型的時代中一個知識分子的沉思與建議--為紀念先師殷海光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同右,頁三二三-三四○。
     13. 邵玉銘撰,「宗教與美國對外擴張主義」,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初版,頁一-十八。
     14. 張蔭麟撰,「明清之際西學輸入中國考略」,包遵彭等編,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二冊,中西文化交流,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台一版,頁一-三二。
     四、 報紙、期刊
     1. 大公報,長沙,民國八年,九年,十二年。
     2. 民立報,上海,民國元年。
     3. 時報,上海,民國元年,八年-十二年,微捲。
     4. 婦女日報,天津,民國十三年三月。
     5. 順天時報,北京,民國八年-十三年,微捲。
     6. 華字日報,香港,民國十一年,微捲。
     7. 少年中國?一-二卷,北京,民國八年-十年。
     8. 北京大學學生週刊,四-九號,北京,民國九年一月-三月。
     9. 改造,一-二卷,北京,民國八年-十年,微捲。
     10. 東方雜誌,九-卅八卷,上海,民國元年-民國卅年。
     11. 新青年,民國五年-民國十年各期。
     12. 新潮,二卷一-三期,北京,民國八年-九年。
     13. 建設?誌,二卷二-三號,上海,民國八年-九年。
     14. 星期評論,第八號,二十七號,上海,民國八年七月,十二月。
     15. 婦女雜誌,一卷-十七卷,上海,民國四年-二十年,微捲。
     16. 婦女月刊,六卷五期,南京,民國三十六年。
     17. 覺悟,一期,天津,民國九年一月。
     
     英文部分:
     1. Adler, Soloman, "The Chinese Economy``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57).
     2. Ayscough, Florence, "Chinese Women Yesterday and Today", New York, Thomas Crowell, 1923.
     3. Babb, Glenn, "Industrial Progress in China", China Weekly Review, p. 34-35, August 11, 1923.
     4. Barash, Meyer and Alice Scourby (eds.),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Problem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0.
     5. Beahan, Charlotte,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the Chinese Women`s Press", Modern China, p. 379-416, October, 1975.
     6. Beahan, Charlotte, "The Women`s Movement and Nationalism In Late Ch`ing China",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Ann Arbor, Michigan, U.S.A. 1983.
     7. Biggerstaff, Knight, “The Earliest Modern Government Schools in Chin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1).
     8. Black, Dora, “Women’s Rights and the Movement to Reform Women in China", FNTC, IX, (January, 1923), cited in Witke, p.171.
     9. Blaikie, Mrs. Gordon, "Higher Class Women: what is Being Done to Reach Them", China Mission Yearbook, 1912 (Shaughai, Kwang-hsueh Publishing, 1912), p.145-153.
     10. Brown, Carrie Chu, "The Position of a Wife in Late Traditional China", M. A. Thesis, Cornell University, 1966.
     11. Burton, Margaret E., "The Education of Women in China"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1911).
     12. Collins Leslie Eugene "The New Women", Yale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1976.
     13. Davin, Delia, "Women in Liberated Areas", in Marilyn B. Young, p. 73-91.
     14. Gage, Rev. Brownell, Chinese Recorder, December, 1907, cited in Burton, ``The Education of Women in China".
     15. Jen Tai, "Status of Chinese Women as a Revealed in Literature”, Symposium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hina Council on Sino-American Cooperation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January 17, 1972.
     16. Kin, Yamei, "The Women of China", Asia (April, 1917).
     17. Lamson, H. D., "Educated Women and Birth Control in China", China Medical Journal (November, 1930), p. 1100-1109.
     18. Lamson, Herbert Day, "Social Pathology in China", Shanghai, The Commercial Press, 1935, rep. Taipei, Cheng-wen, 1974.
     19. Lutz, Jessie Gregory, "China and the Christian Colleges", 1850–1950,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1.
     20. Nivard, Jacqueline, "Women and the Women`s Press", The Case of the Ladies, Journal (Funu Zazhi) 1915–1931, Republican China vol. 10, No. 1, November, 1984.
     21. Pao Chia-Lin, “Feminist Thought During the 1911 Revolution", China Forum, no.1 (January, 1974), p. 151-180.
     22. Reischauer, Edwin O. and John K. Fairbank (eds), "East Asia: The Great Tradi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60).
     23. “Resolution on the Women’s Movement”, in C. Martin Wilbur and Julie How, p.120.
     24.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Cutural Revolution", URS, 55, no. 2 (April 4, 1969) p. 15–29.
     25. Schiffrin, Harold, ``The Enigma of Sun Yat-sen", in Mary C. Wright, (ed.), China in Revolution, p443-474.
     26. Schwartz, Benjamin I., "The Limits of Tradition Versus Modernity` as Categories of Explanation: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Daedalus, (Spring, 1972), p.71-88, Cambri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7. Soong Ching Ling, "The Chinese Women`s Fight for Freedom", Asia, 42 (July–August, 1942), p. 391-393; p. 470–472.
     28. Wright, Mary C., "China in Revolution: The First Phase 1900–1913``,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