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已婚婦女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三者與壓力的關係 作者 張介貞 貢獻者 陳彰儀
張介貞日期 1987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20:08 (UTC+8) 摘要 摘要
目錄 謝詞………I 摘要………III 圖表目錄………VII 第一章 導論………1 第二章 研究方法………23 第一節 研究的對象………23 第二節 預試………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27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31 第三章 結果與討論………33 第一節 受試之人口統計變項的分析………33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婦女對壓力來源評分之比較………40 第三節 壓力反應量表之分析………49 第四節 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與壓力反應之關係………51 第五節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與壓力、壓力反應之關係………53 第六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各種壓力、壓力反應的關係………60 第七節 日常小困擾中開放式題目的分析………68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75 第一節 結論………75 第二節 建議………80 參考書目………85 附錄………92 圖表目錄 圖 圖一 生命週期、就業與否對生活改變量的交互作用………55 表 表一 以年齡、婚姻狀況、扶養家屬人數來界定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10 表二 受試來源及人數………24 表三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年齡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3 表四 已婚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子女數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4 表五 已婚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最大子女年齡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4 表六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教育程度的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5 表七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全家收入狀況的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5 表八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每天操作家務時間之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6 表九 職業婦女每週工作時數之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7 表十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家庭型態的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7 表十一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生命週期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8 表十二 未婚與已婚女性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1 表十三 未婚與已婚婦女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2 表十四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3 表十五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4 表十六 不同生命週期的婦女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5 表十七 不同生命週期的婦女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5 表十八 不同家庭型態之婦女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6 表十九 不同家庭型態的婦女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8 表二十 壓力反應量表因素分析之結果………49 表二十一 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綜合壓力以及壓力反應之間的相關係數………51 表二十二 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與壓力反應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結果………52 表二十三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生活改變量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3 表二十四 生命週期、就業與否在生活改變量上的平均數………54.. 表二十五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日常小困擾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7 表二十六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綜合壓力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8 表二十七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壓力反應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9 表二十八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綜合壓力、壓力反應上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F值………62 表二十九 不同婚姻狀況者在生活改變量上的平均數………62 表三十 不同教育程度者在綜合壓力上的平均數………63 表三十一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在綜合壓力上的平均數………64 表三十二 不同婚姻狀況者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5 表三十三 不同子女數目的受試者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5 表三十四 不同家庭型態在壓力反應上平均數………66 表三十五 不同教育程度者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7 表三十六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7 表三十七 日常小困擾排行前20名與被選的頻率………68 表三十八 家庭主婦日常小困擾排行前十名與有此困擾之人數與百分比………70 表三十九 職業婦女日常小困擾排行前十名與有此困擾之人數及百分比………70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王秀枝、吳英璋 (民75) 生活事件、生活壓力及身心疾病的動力性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三卷,事一~事一五。 白璐、溫信財、陸汝斌、郭敏伶 (民75) 成人生活壓力知覺量表。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三卷,理一~理一0。 周建卿 (民74) 老人對社會家庭如何適應。台北:中華日報社出版部。 段亞新 (民74) 大學生對生活事件的認知歷程及其身心健康。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筱鈞 (民75) 台北市高成就職業婦女之心理壓力與適應初探。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三卷,高一~高一七。 許是祥譯 (民70) 企業家的心理壓力。中國生產力中心。 陳明穗 (民75) 家庭型態,夫妻知覺一致性與婚姻滿足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彰儀 (民75) 已婚職業婦女之壓力、生活型態、休閒活動、婚姻滿足及工作滿足。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陳滿樺 (民72) 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的因應策略及有關變項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秀玲、柯永河 (民75) 大學生的生活壓力和自我強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華心理衛生特刊,第三卷,和一~和一六。 黃光國 (民69) 生活事件之知覺:非計量多元尺度法之應用。中華心理學刊,第二二卷,第二期,二五~三二。 黃慧貞 (民71) 生活壓力、歸因組型及社會支援與大學生的憂鬱症。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鴻基 (民76) 成人生活事件之壓力研究。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明華 (民70) 生活壓力諸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五二期,一七三~二一0。 蔡麗珍 (民70) 光復後台灣地區婦女教育與就業之研究──男女平等地位的檢討。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駱重鳴 (民72) 生活壓力、適應方式與身心健康。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澤涵、陳寬政 (民70) 我國「家庭」的研究。中國論壇,第十二卷,第一期。 謝高橋 (民69) 家戶組成、結構與生育。國立政治大學民社系人口調查研究室。 戴智慧 (民74) 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新煌、陳寬政、張苙雲(民70)台灣老人問題和老人福利:現況和對策。中國論壇,一二卷,二期,四二~四八。 藍采風、廖榮利 (民73) 醫療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蘇東平、卓良珍 (民70) 生活改變之壓力量化研究。中華醫學雜誌,二八期,四O五~四一四。 鍾思嘉、黃國彥 (民73) 老人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第七期,一一九~一四三。 Burke, R.J., and Weir, T. (1976) Relationship of wives` employment status to husband, wife and pair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8(2), 279-287. Burke, R. J., and Weir, T. (1980) Coping with the stress of managerial occupations. In C. L. Cooper and R. Payne (eds.) Current concerns in Occupational Stress. New York: Wiley. Cannon, W.B. (1929) Bodily changes in pain, hunger, fear, rage: An account of recent research into the function of emotional excitement. New York: D. Appletion and Company. Ciuca, A. (1979) The elderly and the family. In Doughe, G., & Helander, J. (eds.). Family Life in old Age. Martinus Nijhoff. Cooper, C. L., & Payne, R. (1980) Current concerns in Occupational Stres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rbett, J. (1985) Stress: the scourge of the eighties Metro, 148, Oct. 148-156. Dohrenwend, B.S., & Dohrenwend, B.P. (1974). Overview and prospects for research on stressful life events. In Dohrenwend, B. S. & Dohrenwend, B.P.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Dohrenwend, B.S., Krasnoff, L., Askenasy, A.R., & Dohrenwend, B.P. (1978) Exemplification of a method for scaling life events: The PERI life events scal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 (June). 205-229. Estes, R.J., & Wilensky, H. L. (1978) Life cycle squeeze and the morale curve. Social Problems, 25, 277–292. Goldberger, L. & Breznitz, S. (eds.) (1982) Handbook of Stress: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Hinkle, L.E., Jr. (1974) Th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culture change, social change and change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health. In B.S. Dohrenwend & B. P. Dohrenwend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olmes, T. H., & Masuda, M. (1974) Life change and illness susceptibility. In Dohrenwend, B.S. & Dohrenwend, B.P.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olmes, T. H., & Rahe, R. 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8. Kandel, D. B. , Davies, M. , & Raveis, V. H. (1985) The stressfulness of daily social roles for women: marital, occupational and household role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6 (March), 64-78. Kanner, A.D., James, C. C., Schaefer, C., & Lazarus, R. S. (1981) Comparison of two modes of stress measurement: Daily hassles and uplifts versus major life events.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4: 1-39. Lazarus, R.S. (1966)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Lazarus, R.S. (1981) Little hassles can be hazardous to health. Psychology Today, July, 58-62. Law, J. L. (1971) A feminist review of marital adjustment literature: the rape of Lock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3 (August), 483-516. McGoldrick, M. (1980) The joining of families through marriage: The new couple. In Carter, E.A., & McGoldrick, M. (eds.) The Family Life Cycle. New York: Gardner press. Myers, J. K. , Lindenthal, J. J., Pepper, M.P., & Ostroander. D.R. (1972) Life events and mental status: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Health & Social Behavior, 13 (December) 398-406. Olson, D. H. , McCubbin, H.I., Barnes, H., Larsen, A., Muxen, M., and Wilson, M. (1983) Families: what makes them work. Calif.: Sage. Sarason, I.G., Johnson, J.H., & Siegel, J.M. (1978)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life changes: Development of the life experience surve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6 (5), 932–946.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elye, H. (1976) The Stress of Life (rev.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iegel, A.E., and Hass, M.B. (1963) The working mother: a review of research. Child Development. 34, 513–542. Theorell, T. (1974) Life ev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onset of a prema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B. S. Dohrenwend & B. P. Dohrenwend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Vinkour, A., & Selzer, M. L. (1975) Desirable versus undesirable life events: their relationship to stress and metal di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2 (2), 329–337. Wolfman, B., & Bean, J. (1980) Superwoman, Ms or Myth: A study of overload.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Boston, Mass. , September, 198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心理學系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07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彰儀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介貞 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介貞 zh_TW dc.date (日期) 1987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7:20:08 (UTC+8) -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7:20:08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20:08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075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994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心理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摘要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錄 謝詞………I 摘要………III 圖表目錄………VII 第一章 導論………1 第二章 研究方法………23 第一節 研究的對象………23 第二節 預試………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27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31 第三章 結果與討論………33 第一節 受試之人口統計變項的分析………33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婦女對壓力來源評分之比較………40 第三節 壓力反應量表之分析………49 第四節 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與壓力反應之關係………51 第五節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與壓力、壓力反應之關係………53 第六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各種壓力、壓力反應的關係………60 第七節 日常小困擾中開放式題目的分析………68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75 第一節 結論………75 第二節 建議………80 參考書目………85 附錄………92 圖表目錄 圖 圖一 生命週期、就業與否對生活改變量的交互作用………55 表 表一 以年齡、婚姻狀況、扶養家屬人數來界定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10 表二 受試來源及人數………24 表三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年齡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3 表四 已婚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子女數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4 表五 已婚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最大子女年齡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4 表六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教育程度的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5 表七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全家收入狀況的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5 表八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每天操作家務時間之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6 表九 職業婦女每週工作時數之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7 表十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家庭型態的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7 表十一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生命週期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8 表十二 未婚與已婚女性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1 表十三 未婚與已婚婦女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2 表十四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3 表十五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4 表十六 不同生命週期的婦女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5 表十七 不同生命週期的婦女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5 表十八 不同家庭型態之婦女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6 表十九 不同家庭型態的婦女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8 表二十 壓力反應量表因素分析之結果………49 表二十一 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綜合壓力以及壓力反應之間的相關係數………51 表二十二 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與壓力反應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結果………52 表二十三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生活改變量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3 表二十四 生命週期、就業與否在生活改變量上的平均數………54.. 表二十五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日常小困擾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7 表二十六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綜合壓力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8 表二十七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壓力反應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9 表二十八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綜合壓力、壓力反應上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F值………62 表二十九 不同婚姻狀況者在生活改變量上的平均數………62 表三十 不同教育程度者在綜合壓力上的平均數………63 表三十一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在綜合壓力上的平均數………64 表三十二 不同婚姻狀況者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5 表三十三 不同子女數目的受試者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5 表三十四 不同家庭型態在壓力反應上平均數………66 表三十五 不同教育程度者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7 表三十六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7 表三十七 日常小困擾排行前20名與被選的頻率………68 表三十八 家庭主婦日常小困擾排行前十名與有此困擾之人數與百分比………70 表三十九 職業婦女日常小困擾排行前十名與有此困擾之人數及百分比………70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謝詞………I 摘要………III 圖表目錄………VII 第一章 導論………1 第二章 研究方法………23 第一節 研究的對象………23 第二節 預試………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27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31 第三章 結果與討論………33 第一節 受試之人口統計變項的分析………33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婦女對壓力來源評分之比較………40 第三節 壓力反應量表之分析………49 第四節 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與壓力反應之關係………51 第五節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與壓力、壓力反應之關係………53 第六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各種壓力、壓力反應的關係………60 第七節 日常小困擾中開放式題目的分析………68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75 第一節 結論………75 第二節 建議………80 參考書目………85 附錄………92 圖表目錄 圖 圖一 生命週期、就業與否對生活改變量的交互作用………55 表 表一 以年齡、婚姻狀況、扶養家屬人數來界定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10 表二 受試來源及人數………24 表三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年齡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3 表四 已婚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子女數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4 表五 已婚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最大子女年齡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4 表六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教育程度的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5 表七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全家收入狀況的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5 表八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每天操作家務時間之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6 表九 職業婦女每週工作時數之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7 表十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家庭型態的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7 表十一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生命週期分配人數及百分比………38 表十二 未婚與已婚女性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1 表十三 未婚與已婚婦女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2 表十四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3 表十五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4 表十六 不同生命週期的婦女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5 表十七 不同生命週期的婦女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5 表十八 不同家庭型態之婦女對生活事件評分的比較………46 表十九 不同家庭型態的婦女對日常小困擾評分的比較………48 表二十 壓力反應量表因素分析之結果………49 表二十一 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綜合壓力以及壓力反應之間的相關係數………51 表二十二 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與壓力反應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結果………52 表二十三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生活改變量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3 表二十四 生命週期、就業與否在生活改變量上的平均數………54.. 表二十五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日常小困擾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7 表二十六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綜合壓力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8 表二十七 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對壓力反應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9 表二十八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生活改變量、日常小困擾、綜合壓力、壓力反應上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F值………62 表二十九 不同婚姻狀況者在生活改變量上的平均數………62 表三十 不同教育程度者在綜合壓力上的平均數………63 表三十一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在綜合壓力上的平均數………64 表三十二 不同婚姻狀況者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5 表三十三 不同子女數目的受試者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5 表三十四 不同家庭型態在壓力反應上平均數………66 表三十五 不同教育程度者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7 表三十六 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在壓力反應上的平均數............67 表三十七 日常小困擾排行前20名與被選的頻率………68 表三十八 家庭主婦日常小困擾排行前十名與有此困擾之人數與百分比………70 表三十九 職業婦女日常小困擾排行前十名與有此困擾之人數及百分比………70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075 en_US dc.title (題名) 已婚婦女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三者與壓力的關係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王秀枝、吳英璋 (民75) 生活事件、生活壓力及身心疾病的動力性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三卷,事一~事一五。 白璐、溫信財、陸汝斌、郭敏伶 (民75) 成人生活壓力知覺量表。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三卷,理一~理一0。 周建卿 (民74) 老人對社會家庭如何適應。台北:中華日報社出版部。 段亞新 (民74) 大學生對生活事件的認知歷程及其身心健康。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筱鈞 (民75) 台北市高成就職業婦女之心理壓力與適應初探。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三卷,高一~高一七。 許是祥譯 (民70) 企業家的心理壓力。中國生產力中心。 陳明穗 (民75) 家庭型態,夫妻知覺一致性與婚姻滿足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彰儀 (民75) 已婚職業婦女之壓力、生活型態、休閒活動、婚姻滿足及工作滿足。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陳滿樺 (民72) 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的因應策略及有關變項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秀玲、柯永河 (民75) 大學生的生活壓力和自我強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華心理衛生特刊,第三卷,和一~和一六。 黃光國 (民69) 生活事件之知覺:非計量多元尺度法之應用。中華心理學刊,第二二卷,第二期,二五~三二。 黃慧貞 (民71) 生活壓力、歸因組型及社會支援與大學生的憂鬱症。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鴻基 (民76) 成人生活事件之壓力研究。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明華 (民70) 生活壓力諸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五二期,一七三~二一0。 蔡麗珍 (民70) 光復後台灣地區婦女教育與就業之研究──男女平等地位的檢討。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駱重鳴 (民72) 生活壓力、適應方式與身心健康。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澤涵、陳寬政 (民70) 我國「家庭」的研究。中國論壇,第十二卷,第一期。 謝高橋 (民69) 家戶組成、結構與生育。國立政治大學民社系人口調查研究室。 戴智慧 (民74) 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新煌、陳寬政、張苙雲(民70)台灣老人問題和老人福利:現況和對策。中國論壇,一二卷,二期,四二~四八。 藍采風、廖榮利 (民73) 醫療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蘇東平、卓良珍 (民70) 生活改變之壓力量化研究。中華醫學雜誌,二八期,四O五~四一四。 鍾思嘉、黃國彥 (民73) 老人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第七期,一一九~一四三。 Burke, R.J., and Weir, T. (1976) Relationship of wives` employment status to husband, wife and pair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8(2), 279-287. Burke, R. J., and Weir, T. (1980) Coping with the stress of managerial occupations. In C. L. Cooper and R. Payne (eds.) Current concerns in Occupational Stress. New York: Wiley. Cannon, W.B. (1929) Bodily changes in pain, hunger, fear, rage: An account of recent research into the function of emotional excitement. New York: D. Appletion and Company. Ciuca, A. (1979) The elderly and the family. In Doughe, G., & Helander, J. (eds.). Family Life in old Age. Martinus Nijhoff. Cooper, C. L., & Payne, R. (1980) Current concerns in Occupational Stres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rbett, J. (1985) Stress: the scourge of the eighties Metro, 148, Oct. 148-156. Dohrenwend, B.S., & Dohrenwend, B.P. (1974). Overview and prospects for research on stressful life events. In Dohrenwend, B. S. & Dohrenwend, B.P.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Dohrenwend, B.S., Krasnoff, L., Askenasy, A.R., & Dohrenwend, B.P. (1978) Exemplification of a method for scaling life events: The PERI life events scal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 (June). 205-229. Estes, R.J., & Wilensky, H. L. (1978) Life cycle squeeze and the morale curve. Social Problems, 25, 277–292. Goldberger, L. & Breznitz, S. (eds.) (1982) Handbook of Stress: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Hinkle, L.E., Jr. (1974) Th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culture change, social change and change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health. In B.S. Dohrenwend & B. P. Dohrenwend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olmes, T. H., & Masuda, M. (1974) Life change and illness susceptibility. In Dohrenwend, B.S. & Dohrenwend, B.P.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olmes, T. H., & Rahe, R. 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8. Kandel, D. B. , Davies, M. , & Raveis, V. H. (1985) The stressfulness of daily social roles for women: marital, occupational and household role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6 (March), 64-78. Kanner, A.D., James, C. C., Schaefer, C., & Lazarus, R. S. (1981) Comparison of two modes of stress measurement: Daily hassles and uplifts versus major life events.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4: 1-39. Lazarus, R.S. (1966)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Lazarus, R.S. (1981) Little hassles can be hazardous to health. Psychology Today, July, 58-62. Law, J. L. (1971) A feminist review of marital adjustment literature: the rape of Lock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3 (August), 483-516. McGoldrick, M. (1980) The joining of families through marriage: The new couple. In Carter, E.A., & McGoldrick, M. (eds.) The Family Life Cycle. New York: Gardner press. Myers, J. K. , Lindenthal, J. J., Pepper, M.P., & Ostroander. D.R. (1972) Life events and mental status: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Health & Social Behavior, 13 (December) 398-406. Olson, D. H. , McCubbin, H.I., Barnes, H., Larsen, A., Muxen, M., and Wilson, M. (1983) Families: what makes them work. Calif.: Sage. Sarason, I.G., Johnson, J.H., & Siegel, J.M. (1978)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life changes: Development of the life experience surve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6 (5), 932–946.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elye, H. (1976) The Stress of Life (rev.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iegel, A.E., and Hass, M.B. (1963) The working mother: a review of research. Child Development. 34, 513–542. Theorell, T. (1974) Life ev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onset of a prema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B. S. Dohrenwend & B. P. Dohrenwend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Vinkour, A., & Selzer, M. L. (1975) Desirable versus undesirable life events: their relationship to stress and metal di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2 (2), 329–337. Wolfman, B., & Bean, J. (1980) Superwoman, Ms or Myth: A study of overload.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Boston, Mass. , September, 1980.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