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美國處理德黑蘭人質危機之研究
作者 馬強生
MA, GIANG-SHENG
貢獻者 金神保
JIN, SHEN-BAO
馬強生
MA, GIANG-SHENG
關鍵詞 德黑蘭人質危機
伊朗
日期 1986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29:05 (UTC+8)
摘要 一九七八年以前,美國將伊朗視為波斯灣內部最安定,立場最堅定的盟邦,因此卡特
     政府上台後,繼承歷來美國支持伊王巴勒維的政策,對其軍援經援不遺餘力,務期伊
     朗成為美國推行其中東政策的代理人。但一九七八年伊朗回教革命爆發之後,伊朗政
     局在一年之內急轉直下,先是伊王巴勒維數度更易內閣,企圖挽救政權失敗,終於在
     內外交加的壓力中黯然去國,隨後他所任命的白泰爾內閣亦遭回教領袖何梅尼推翻,
     導致伊朗陷入如火如荼的宗教狂熱之中,此後情況演變再非美國所能掌握。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效忠何梅尼的一群伊朗學生突然佔據了駐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
     並劫持了六十二名美國館員作為人質,以交換正在紐約就醫的被黜國王巴勒維。德黑
     蘭人質事件最後雖在繼任的雷根政府多方努力下獲得解決,但對美國而言,顯然人質
     事件是一次失敗的演出。本論文除對上述情形作一般性的描述外,並試圖探討美國在
     處理伊朗人質危機過程中所犯的若干錯誤。
     本文共壹冊,分為五章共十七節,約七萬餘字。除第一章緒論介紹研究目的、研究方
     法及資料評介外,第二章介紹一九七八年伊朗回教革命的歷史背景,並簡單回顧回教
     領袖何梅尼取得政權前後的伊朗政情。第三章描述德黑蘭人質危機事件始末,並分析
     卡特政府中高級幕僚對解決人質問題的兩種不同觀點,及卡特如何在一連串外交失敗
     和即將來臨的競選壓力下採取強硬路線,決定武力救人而終於失敗之經過。第四章將
     美國與伊朗的關係及蘇聯與伊朗的關係作一歷史性回溯,並探討伊朗在美蘇對峙中的
     戰略地位,從而解釋美國處理人質事件的基本限制。第五章則對美國處理伊朗人質問
     題程試作一評析及結論。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09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金神保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JIN, SHEN-BA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馬強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MA, GIANG-SH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馬強生zh_TW
dc.creator (作者) MA, GIANG-SHENGen_US
dc.date (日期) 198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7:29:05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7:29:0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29:0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09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11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一九七八年以前,美國將伊朗視為波斯灣內部最安定,立場最堅定的盟邦,因此卡特
     政府上台後,繼承歷來美國支持伊王巴勒維的政策,對其軍援經援不遺餘力,務期伊
     朗成為美國推行其中東政策的代理人。但一九七八年伊朗回教革命爆發之後,伊朗政
     局在一年之內急轉直下,先是伊王巴勒維數度更易內閣,企圖挽救政權失敗,終於在
     內外交加的壓力中黯然去國,隨後他所任命的白泰爾內閣亦遭回教領袖何梅尼推翻,
     導致伊朗陷入如火如荼的宗教狂熱之中,此後情況演變再非美國所能掌握。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效忠何梅尼的一群伊朗學生突然佔據了駐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
     並劫持了六十二名美國館員作為人質,以交換正在紐約就醫的被黜國王巴勒維。德黑
     蘭人質事件最後雖在繼任的雷根政府多方努力下獲得解決,但對美國而言,顯然人質
     事件是一次失敗的演出。本論文除對上述情形作一般性的描述外,並試圖探討美國在
     處理伊朗人質危機過程中所犯的若干錯誤。
     本文共壹冊,分為五章共十七節,約七萬餘字。除第一章緒論介紹研究目的、研究方
     法及資料評介外,第二章介紹一九七八年伊朗回教革命的歷史背景,並簡單回顧回教
     領袖何梅尼取得政權前後的伊朗政情。第三章描述德黑蘭人質危機事件始末,並分析
     卡特政府中高級幕僚對解決人質問題的兩種不同觀點,及卡特如何在一連串外交失敗
     和即將來臨的競選壓力下採取強硬路線,決定武力救人而終於失敗之經過。第四章將
     美國與伊朗的關係及蘇聯與伊朗的關係作一歷史性回溯,並探討伊朗在美蘇對峙中的
     戰略地位,從而解釋美國處理人質事件的基本限制。第五章則對美國處理伊朗人質問
     題程試作一評析及結論。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09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德黑蘭人質危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伊朗zh_TW
dc.title (題名) 美國處理德黑蘭人質危機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