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 「革命理論」或「發展策略」爭議的探討
作者 華士傑
貢獻者 趙建民
華士傑
日期 1988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29:22 (UTC+8)
摘要 研究內容摘要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籍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下冊)。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民國七十三年。
(2)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3)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4)中外憲法選編。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5)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6)中共問題論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一九八二年。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
(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9)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年。
(10)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
(11)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
(12)巴拉沙﹒阿科什。匈牙利國民經濟計劃工作的基礎。羅素多,朱安康,蓋奇及孟傳德合譯,北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13)匈牙利的經濟改革。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編輯部。北平:中國展望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l4)共匪重要資料彙編第三輯黨務篇。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年。
(l5)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三十一號):馬克思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與中共異化問題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二年。
(16)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三十二號)(下):中共「體制改革」專輯。台北: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二年。
(17)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四十三號):中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三年。(l8)
(l8)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七號):中共「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編印,民國七十六年。
(19)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八號):中共十三大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編印,民國七十六年。
(20)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冊)。上海:解放社,一九五0年。
(21)列寧。列寧選集第三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
(22)何建章。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北平:中國展望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23)柳隨年,吳敢群主編。大躍進和調整時期的國民經濟(1958~1965)。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24)吳安家。中國社會史論戰之研究(1931-1933年)。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民國七十六年。
(25)周太和主編。當代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北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26)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巴黎公社。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2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
(28)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2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3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3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五年。
(3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
(3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34)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香港:壹山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35)高軍編。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戰。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36)許滌新。中國過渡時期國民經濟的分析(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37)許滌新。論社會主義的生產、流通與分配:讀資本論筆記。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38)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七年。
(3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三年)。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40)陳雲。陳雲文選(一九五六~一九八五年)。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41)陳雨蒼。「毛澤東思想」剖析(下卷)。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六十九年。
(42)黃家駒編寫。簡明政治經濟學史。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0年。
(43)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二年。
(44)劉佩弦。科學社會主義史綱,北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45)鄭竹圈。中共經濟的診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
年。

二、中文期刊、報紙
(1)于光遠。“發展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三年第四期。頁3-12。
(2)于光遠。“從世界末日中國歷史來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改革。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五年第一期。頁53-68。
(3)于光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七年第三期。頁73-88。
(4)于光遠。“重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私有制社會後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論──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的筆記"。上海社會科學,一九八八年第一期。頁2-11。
(5)毛澤東。“介紹一個合作社"。紅旗雜誌,一九五八年第一期。頁3。
(6)“向中共主義進軍的號角"。紅旗雜誌,一九五九年第四期。頁l-8。
(7)任維忠。“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的作用"。紅旗雜誌,一九八七年第十七期。頁43-46。
(8)谷受民,李杰,白良玉。“為鋼而戰分秒必爭"。紅旗雜誌,一九五八第十一期。頁24-26。
(9)吳樹青。“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幾個階段"。收錄於科學社會主義,一九八七年四月。頁58-59。
(10)吳安家。“論「政治體制改革」對中共政治的可能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卷第五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頁37-44。
(11)林琳文。“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型態」中的「意識型態」觀"。東亞季刊,第十九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七年一月。頁104-141。
(12) “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紅旗雜誌,一九五八年第七期。頁13-15。
(13)姜新立。“結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頁21-32。
(14)柯慶施。“論全國一盤棋"。紅旗雜誌,一九五九年第四期。頁9-12。
(15)徐偉新。“論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活力、動力及其辯證關係"。收錄於科學社會主義,一九八七年三月。頁72-76。
(16)徐鴻武,李敬德。“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紅旗雜誌,一九八七年第十九概。頁25-30。
(17)陳伯達。“在毛澤東同志的旗幟下──在北京大學慶祝黨成立三十七週年大會上的演講"。紅旗雜誌,一九五八年第四期。頁l-12。
(18)陳雲。“當前基本建設工作中的幾個重大問題"。紅旗雜誌,一九五九年第五期。頁1-16。
(19)陳文鴻。“「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的非理論性"。轉載於中國大陸,第二十一卷第二期,一九八三年二月。頁76-78。
(20)陶玉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研究的方法論問題"。收錄於上海社會科學,一九八八年第四期,一九八八年四月。頁2-5。
(21)陶魯笳。“黨的群眾路線在鋼鐵戰線上的偉大勝利"。紅旗雜誌,一九五八年第十期。頁9-15。
(22)劉國光。“在改革的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七年第五期。頁3-16。
(23)劉國光。“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問題"。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六年第六期。頁3-24。
(24)葉伯棠。“中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批判"。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卷第五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頁6-11。
(25)魯品越。《資本論》中的系統思想及其對我們的啟示"。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四年第一期。頁27-39。
(26)魏宏森。“辯證唯物主義系統觀初探"。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四年第一期。頁17-26。
(27)羅榮渠。“建立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理論的初步探索"。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八年第一期。頁39-63。
(28)關於改革、開放、搞活(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若干重要論點闡述。紅旗雜誌,一九八七年第十三期。頁43-46。
(29) “關於民主法制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若平重要論點闡述"。紅旗雜誌,一九八七年第十七期。頁37-42。
(30)“關於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比較經濟體制研究課題小組研究報告)"。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四年第五期。頁37-54。
(31)趙紫陽。“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香港明報,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三、英文書籍
(1) Amir, Samir. The Future of Maoism. Translated by Norman Finkelestein.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81.
(2) Bideleux, Robert. Communism and Development. London: Methuen & Co. Ltd., 1985.
(3) Brody, Baruch A. ed. Read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0.
(4) Brus, Wlodzimierz. The Market in a Socialist Economy. Translated by Angus Walker and Revised by author.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2.
(5) Brus, Woldzimierz. 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Socialis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3.
(6) Bauer, P.T. Dissent on Development : Studies and Debate in Development Economic. Massachusetts: Harve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7) Berqesen, Albert. ed. Studies of the Modern World-syste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Inc., 1980.
(8) Chang, Parris H. Power and Policy in China. Pennsylvania and Lond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8.
(9) Chenge, Chu-Yua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 Growth and Structure Change.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2.
(10) Campbell, Robert W. The Soviet-Type Economics: Performance and Evolu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4.
(11) Cohen, Stanley 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oviet Union. Massachusetts: D.C. Heath and Company , 1970 .
(12) Chase-Dunn, Christophen K. ed. Socialist States in the World-System.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82.
(13) Elvin, Mark.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14) Fleron, Frederic J. ed. Communist Stud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 Essays On Methodology and Emperical Theory.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mpany, 1969.
(15) Feuchtwang, Stephan and Hussain, Athar.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s. London & Canberra: Croon Helm Ltd., 1983.
(16) Ghosh, Pradip K. ed. Development Policy and Planning: A Third World Perspective.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4.
(17) Goldfrank, Walter L. ed. The World-system of Capitalism: Past and Present.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79.
(18) Huang, Philip C. C. ed.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ment in China: A Symposium. New York: M.E. Sharpe, Inc. 1980.
(19) Johnson, Chalmers ed. Change in Communist Systems.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20) Lippit, Victor 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New York: M.E. Sharpe, Inc., 1987.
(21) Marcuse, Herbert. Soviet Marxism: A Cr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8.
(22) Mabogunje, Akin 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 Spat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Inc., 1981.
(23) Mitrany, David, Marx Against the Peasant: A Study in Social Dogmatism. North Carobina: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1951.
(24) Nee, Victor and Mozingo, David eds. State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London: Cornell Univeristy Press, 1983.
(25) Perkins, Dwight H. ed. 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26) Rostow, W. W. The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 A Non-Communist Manifesto.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27) Recktenwald, Horst Claus ed. Political Economy: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Publishers, 1973.
(28) Rubin, Issak I. Essays on Marx`s Theory of Value. Translated by Milos Samardzija and Fredy Perlman. Detroit: Black & Red, 1972.
(29) Seroka, Jim, and Simon, Maurice D. eds. Developed Socialism in the Soviet Bloc: Political Theory and Political Reality.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2.
(30) Tredgold, Donald W. ed. Soviet and Chinese Commun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7.
(31) Tucker, Robert C. ed. Stalinism: Essays in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77.
(32) Wallerstein, Immanuel.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33) Wallerstein, Immanuel. The Poli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States, the Movement and the civilization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34) Wright, George Henrik Von. Expla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1.
四、英文期刊
(1) Andrews, Bruc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World Capitalism.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No.1. 135-163.
(2) Bachman, David. "Differing Visions of China`s Post-Mao Economy: The Ideas of Chen Yun, Deng Xiaoping and Zhao Zigany". Asian Survey. Vol. 26 No. 3 (Mar. 1986) 292-321.
(3) Chavance, Bernard.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Actual and Proclaimed: The Soviet and Chinese Experience". China Report. Vol. 23 No. 1 (Jan. 1987) 45-55
(4) Nathan, Andrew J. "Models of Conflict in Chinese Politics:. Problem of Communism. Vol. 21 No. 3, 80-83.
(5) Nathan, Andrew J. "Policy Oscilla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Critique. The China Quarterly. No. 68 (1976) 720-773.
(6) Pye, Lucian W. "On Chinese Pragmatism in the 1980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06 (1986), 207-234.
(7) Wylie, Raymond F. "Mao Tse-tung, Chen Po-ta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Marxism 1936-38". The China Quarterly. No. 79 (1979), 447-48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93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趙建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華士傑zh_TW
dc.creator (作者) 華士傑zh_TW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7:29:22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7:29:2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29:2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93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12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研究內容摘要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主旨………2
第二節 研究方法………5
一、歷史解釋………5
二、內在評估………8
三、比較共產主義………13
第二章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形成之背景………29
第一節 社會主義論戰與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29
一、「中國托派」與「新思潮派」對於中國社會性質觀點的歧異………30
二、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與中共社會主義建設方向之間的關聯………34
第二節 「蘇聯模式」與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建設………36
一、「蘇聯模式」的特徵………37
二、中共「一五計劃」受「蘇聯模式」影響的程度………38
三、中共應用「蘇聯模式」產生的影響………39
第三節 毛澤東的「大躍進模式」與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建設………42
一、毛澤東「大躍進模式」形成的原因………43
二、「大躍進模式」的具體目標………45
三、「大躍進模式」的實施方法………47
四、「大躍進模式」實施的結果………48
第四節 從「蘇聯模式」、毛澤東的「大躍進模式」看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建設的困境………50
一、「低度發展」與「未發展」學說與中共發展策略之間的關係………51
二、「蘇聯模式」與「大躍進模式」對於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產生的影響………58
第二章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內容………73
第一節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名詞涵意………73
一、中共決策者對於中國大陸實際情況的認知………74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說法………75
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兩個方向………80
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中心任務………80
五、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之間的關係………81
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一國兩制」………85
第二節 經濟體制改革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關鍵地位.........87
第二節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兩個面向探討………89
第四章 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評估………99
第一節 作為「革命理論」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00
一、理解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101
二、商品生產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下的地位………105
第二節 作為「發展策略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12
一、中共「所有制」結構的沿革………113
二、中共「計劃體制改革」的變遷………115
三、「所有制」與「計劃體制」的變革在中共發展策略上的意義………118
第五章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定位………137
第一節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否是一種「國家主義」? ………137
一、由經濟過程的干預來看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139
二、由國家職能的轉變來看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141
三、國家主義模式的形成與經典馬克斯主義之間的關係………145
第二節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否是一種「市場社會主義」? ………148
一、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改革的特色………149
二、市場社會主義的「政治──社會」層面及經濟層面的涵意………151
三、馬克思和恩格斯有關社會主義社會的遠景………153
第三節 世界體系下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54
一、「世界體系」理論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間的關係………155
二、中國大陸目前所實行的是資本主義或是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 ………157
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能否存在於一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仍然盛行的「世界經濟」裏? ………160
第六章 結論………173
參考書目………18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936en_US
dc.title (題名)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 「革命理論」或「發展策略」爭議的探討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籍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下冊)。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印,民國七十三年。
(2)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3)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4)中外憲法選編。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5)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6)中共問題論集。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一九八二年。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
(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
(9)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年。
(10)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
(11)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
(12)巴拉沙﹒阿科什。匈牙利國民經濟計劃工作的基礎。羅素多,朱安康,蓋奇及孟傳德合譯,北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13)匈牙利的經濟改革。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編輯部。北平:中國展望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l4)共匪重要資料彙編第三輯黨務篇。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年。
(l5)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三十一號):馬克思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與中共異化問題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二年。
(16)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三十二號)(下):中共「體制改革」專輯。台北:總政治作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二年。
(17)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四十三號):中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編印,民國七十三年。(l8)
(l8)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七號):中共「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編印,民國七十六年。
(19)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八號):中共十三大專輯。台北:國防部總政戰部編印,民國七十六年。
(20)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冊)。上海:解放社,一九五0年。
(21)列寧。列寧選集第三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
(22)何建章。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北平:中國展望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23)柳隨年,吳敢群主編。大躍進和調整時期的國民經濟(1958~1965)。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24)吳安家。中國社會史論戰之研究(1931-1933年)。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民國七十六年。
(25)周太和主編。當代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北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26)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巴黎公社。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2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
(28)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2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3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3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五年。
(3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
(3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34)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香港:壹山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35)高軍編。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戰。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36)許滌新。中國過渡時期國民經濟的分析(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37)許滌新。論社會主義的生產、流通與分配:讀資本論筆記。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38)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香港:三聯書店,一九八七年。
(3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三年)。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40)陳雲。陳雲文選(一九五六~一九八五年)。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41)陳雨蒼。「毛澤東思想」剖析(下卷)。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六十九年。
(42)黃家駒編寫。簡明政治經濟學史。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0年。
(43)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二年。
(44)劉佩弦。科學社會主義史綱,北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45)鄭竹圈。中共經濟的診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
年。

二、中文期刊、報紙
(1)于光遠。“發展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三年第四期。頁3-12。
(2)于光遠。“從世界末日中國歷史來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改革。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五年第一期。頁53-68。
(3)于光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七年第三期。頁73-88。
(4)于光遠。“重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私有制社會後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論──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的筆記"。上海社會科學,一九八八年第一期。頁2-11。
(5)毛澤東。“介紹一個合作社"。紅旗雜誌,一九五八年第一期。頁3。
(6)“向中共主義進軍的號角"。紅旗雜誌,一九五九年第四期。頁l-8。
(7)任維忠。“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的作用"。紅旗雜誌,一九八七年第十七期。頁43-46。
(8)谷受民,李杰,白良玉。“為鋼而戰分秒必爭"。紅旗雜誌,一九五八第十一期。頁24-26。
(9)吳樹青。“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幾個階段"。收錄於科學社會主義,一九八七年四月。頁58-59。
(10)吳安家。“論「政治體制改革」對中共政治的可能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卷第五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頁37-44。
(11)林琳文。“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型態」中的「意識型態」觀"。東亞季刊,第十九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七年一月。頁104-141。
(12) “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紅旗雜誌,一九五八年第七期。頁13-15。
(13)姜新立。“結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頁21-32。
(14)柯慶施。“論全國一盤棋"。紅旗雜誌,一九五九年第四期。頁9-12。
(15)徐偉新。“論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活力、動力及其辯證關係"。收錄於科學社會主義,一九八七年三月。頁72-76。
(16)徐鴻武,李敬德。“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紅旗雜誌,一九八七年第十九概。頁25-30。
(17)陳伯達。“在毛澤東同志的旗幟下──在北京大學慶祝黨成立三十七週年大會上的演講"。紅旗雜誌,一九五八年第四期。頁l-12。
(18)陳雲。“當前基本建設工作中的幾個重大問題"。紅旗雜誌,一九五九年第五期。頁1-16。
(19)陳文鴻。“「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的非理論性"。轉載於中國大陸,第二十一卷第二期,一九八三年二月。頁76-78。
(20)陶玉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研究的方法論問題"。收錄於上海社會科學,一九八八年第四期,一九八八年四月。頁2-5。
(21)陶魯笳。“黨的群眾路線在鋼鐵戰線上的偉大勝利"。紅旗雜誌,一九五八年第十期。頁9-15。
(22)劉國光。“在改革的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七年第五期。頁3-16。
(23)劉國光。“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問題"。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六年第六期。頁3-24。
(24)葉伯棠。“中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批判"。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卷第五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頁6-11。
(25)魯品越。《資本論》中的系統思想及其對我們的啟示"。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四年第一期。頁27-39。
(26)魏宏森。“辯證唯物主義系統觀初探"。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四年第一期。頁17-26。
(27)羅榮渠。“建立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理論的初步探索"。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八年第一期。頁39-63。
(28)關於改革、開放、搞活(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若干重要論點闡述。紅旗雜誌,一九八七年第十三期。頁43-46。
(29) “關於民主法制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若平重要論點闡述"。紅旗雜誌,一九八七年第十七期。頁37-42。
(30)“關於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比較經濟體制研究課題小組研究報告)"。中國社會科學,一九八四年第五期。頁37-54。
(31)趙紫陽。“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香港明報,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三、英文書籍
(1) Amir, Samir. The Future of Maoism. Translated by Norman Finkelestein.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81.
(2) Bideleux, Robert. Communism and Development. London: Methuen & Co. Ltd., 1985.
(3) Brody, Baruch A. ed. Read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0.
(4) Brus, Wlodzimierz. The Market in a Socialist Economy. Translated by Angus Walker and Revised by author.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2.
(5) Brus, Woldzimierz. 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Socialis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3.
(6) Bauer, P.T. Dissent on Development : Studies and Debate in Development Economic. Massachusetts: Harve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7) Berqesen, Albert. ed. Studies of the Modern World-syste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Inc., 1980.
(8) Chang, Parris H. Power and Policy in China. Pennsylvania and Lond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8.
(9) Chenge, Chu-Yua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 Growth and Structure Change.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2.
(10) Campbell, Robert W. The Soviet-Type Economics: Performance and Evolu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4.
(11) Cohen, Stanley 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oviet Union. Massachusetts: D.C. Heath and Company , 1970 .
(12) Chase-Dunn, Christophen K. ed. Socialist States in the World-System.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82.
(13) Elvin, Mark.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14) Fleron, Frederic J. ed. Communist Stud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 Essays On Methodology and Emperical Theory.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mpany, 1969.
(15) Feuchtwang, Stephan and Hussain, Athar.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s. London & Canberra: Croon Helm Ltd., 1983.
(16) Ghosh, Pradip K. ed. Development Policy and Planning: A Third World Perspective.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4.
(17) Goldfrank, Walter L. ed. The World-system of Capitalism: Past and Present.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79.
(18) Huang, Philip C. C. ed.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ment in China: A Symposium. New York: M.E. Sharpe, Inc. 1980.
(19) Johnson, Chalmers ed. Change in Communist Systems.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20) Lippit, Victor 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New York: M.E. Sharpe, Inc., 1987.
(21) Marcuse, Herbert. Soviet Marxism: A Cr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8.
(22) Mabogunje, Akin 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 Spat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Inc., 1981.
(23) Mitrany, David, Marx Against the Peasant: A Study in Social Dogmatism. North Carobina: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1951.
(24) Nee, Victor and Mozingo, David eds. State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London: Cornell Univeristy Press, 1983.
(25) Perkins, Dwight H. ed. 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26) Rostow, W. W. The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 A Non-Communist Manifesto.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
(27) Recktenwald, Horst Claus ed. Political Economy: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Publishers, 1973.
(28) Rubin, Issak I. Essays on Marx`s Theory of Value. Translated by Milos Samardzija and Fredy Perlman. Detroit: Black & Red, 1972.
(29) Seroka, Jim, and Simon, Maurice D. eds. Developed Socialism in the Soviet Bloc: Political Theory and Political Reality.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2.
(30) Tredgold, Donald W. ed. Soviet and Chinese Commun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7.
(31) Tucker, Robert C. ed. Stalinism: Essays in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77.
(32) Wallerstein, Immanuel.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33) Wallerstein, Immanuel. The Poli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States, the Movement and the civilization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34) Wright, George Henrik Von. Expla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1.
四、英文期刊
(1) Andrews, Bruc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World Capitalism.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No.1. 135-163.
(2) Bachman, David. "Differing Visions of China`s Post-Mao Economy: The Ideas of Chen Yun, Deng Xiaoping and Zhao Zigany". Asian Survey. Vol. 26 No. 3 (Mar. 1986) 292-321.
(3) Chavance, Bernard.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Actual and Proclaimed: The Soviet and Chinese Experience". China Report. Vol. 23 No. 1 (Jan. 1987) 45-55
(4) Nathan, Andrew J. "Models of Conflict in Chinese Politics:. Problem of Communism. Vol. 21 No. 3, 80-83.
(5) Nathan, Andrew J. "Policy Oscilla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Critique. The China Quarterly. No. 68 (1976) 720-773.
(6) Pye, Lucian W. "On Chinese Pragmatism in the 1980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06 (1986), 207-234.
(7) Wylie, Raymond F. "Mao Tse-tung, Chen Po-ta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Marxism 1936-38". The China Quarterly. No. 79 (1979), 447-480.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