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毛死後中國大陸的政治變遷. (一九七六--一九八四)
作者 徐佩勇
貢獻者 趙建民
徐佩勇
日期 1987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29:50 (UTC+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二)期刊、報紙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二)期刊、報紙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按出版先後次序排列)
(一)書籍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
2黃天健編著。匪偽政權十八年。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八月。
3李天民編著。匪黨問題論集。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二年六月。
4張敬文民編。共匪政治問題論集。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四年六月。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四月。
6共匪原始資料選輯綜合類,第一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七十年四月。
7共匪原始資料選輯綜合類,第二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七十年四月。
8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一年七月。
9第九屆中、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專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一年四月。
10第三屆中韓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一年八月
11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全國代表大會文件。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二年九月。
12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14第四屆中韓學術會議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二年十月
15第十一屆中、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專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16鄧小平文選。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四年九月。
17中國大陸研究教學參考資料。台北:中國大陸研究教學資料中心,民國七十四年一月。
18一九八五匪情年報。台北:國防部情報局,民國七十四年三月。
19嚴家其、高臬編著。中國「文革」十年史,上冊。香港:香港大公報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20嚴家其、高臬編著。中國「文革」十年史,下冊。香港:香港大公報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二)期刊、報紙
1「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紅旗雜誌,第一期(一九七九年)。
2「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原則」。紅旗雜誌,第五期(一九七九年)
3陳棘蓀。「三十年大夢將醒乎?」。明報月刊,第十四卷,第十期(一九七九年十月)。
4王若水。「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三日在中共中央理論工作會議中的發言」。明報月刊,一九八○年二月。
5「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紅旗雜誌,第五期(一九八○年)。
6「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紅旗雜誌,第六期(一九八0年)
7宋任窮。「認真解決組織工作面臨的新課題」。紅旗雜誌,第十六期(一九八○年)。
8紅旗雜誌評論員。「領導制度必須改」。紅旗雜誌,第十七期(一九八○年)。
9紅旗雜誌評論員。「關於加強黨的領導的幾個問題」。紅旗雜誌,第二期(一九八一年)。
10紅旗雜誌評論員。「清理『左』的思想,增強黨的團結」。紅旗雜誌,第八期(一九八一年)。
11「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紅旗雜誌,第十三期(一九八一年)。
12紅旗雜誌評論員。「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符合三中全會精神嗎?」。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一年)。
13「鄧小平同志談端正黨風問題」。紅旗雜誌,第二十一期(一九八一年)。
14胡喬木。「當前思想戰線的若干問題」。紅旗雜誌,第二十三期(一九八一年)。
15史見「解放思想的一個重要問題」。紅旗雜誌,第三期(一九八二年)。
16紅旗雜誌評論員。「增強黨性改進學風」。紅旗雜誌,第十五期(一九八二年)。
17胡耀邦。「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的新局面」紅旗雜誌,第十八期(一九八二年)。
18盧永鴻。「鄧小平時代:中共的憲治時代?」明報月刊(一九八三年六月)。
19人民日報。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
20人民日報評論員。「四根擎天柱-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大意義」。新華月報,第十期(一九八三年)。
21費孝通。「中國的現代化和知識份子問題」。新華文摘,第二期(一九八三年)。
22「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紅旗雜誌,第二十期(一九八三年)。
23金耀基。「社會主義與中國民主: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明報月刊,第十九卷,第四期(一九八四年)。
24李鴻。「今日中共的四大政治問題」。明報月刊(一九八四年六月)。
25瞭望周刊記者。「鄧小平縱論國內外形勢」。瞭望周刊,第三十七期(一九八五年)。
26論壇。「切實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紅旗雜誌,第十期(一九八五年)。
27陳雲。「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五年)。
28鍾燾。「一月述評」。匪情研究,二十八卷九期,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29「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五年)。
30余英時。「中共接班運動的歷史意義」。中國時報,第二版,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31薄一波。「關於整黨和黨的建設的幾個問題」。紅旗雜誌,第二十期(一九八五年)。
32紅旗雜誌評論員。「四項基本原則是各項政策的基礎」。紅旗雜誌,第二十二期(一九八五年)。
33紅旗雜誌編輯部。「開放、搞活和堅持社會主義」。紅旗雜誌,第一期(一九八六年)。
34「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六年)。
35「關係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大事」。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六年)。
36「在思想上劃清政治體制改革中的兩個界限」。光明日報,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八日。
37「共產黨員要站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前列」。紅旗雜誌,第三期(一九八七年)。
38紅旗雜誌評論員。「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紅旗雜誌,第三期(一九八七年)。
39「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有利於貫徹「雙百』方針」。紅旗雜誌,第四期(一九八七年)。
40杜鳴。「鄧小平還是鄧小平:京穗度歲論國事」。鏡報月刊,第三期(一九八七年)。
41傅成。「八年來左右為難鄧小平保大局有三手看趙紫陽」。鏡報月刊,第三期(一九八七年)。

二、英文部分
(一) Books
1. Andrew J. Nathan, chinese Democracy (New York: Alfred A. Knopt Inc.) 1985
2. Jiirgen Domes,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the PRC : A Time of Transition (Boulder, Colorado : West view Press, Inc, 1985)
3. King-yuh Chang (ed.), Perspectives on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Boulder, Colorado: West view Press, Inc, 1985)
4. Peter L. Berger, The Capitalist Revolu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86
5. Peter R. Moody, Jr., Chinese Politics After Mao,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3
6. Samuel P. Huntington and Clement H. Moore (ed),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 (New York : Basic Books Inc. 1970)
7. Stephen White, John Gardner and George Schopflin, Communist Political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2)
8. Tersed, Rakowska-Harmstone, Perspectives for Change in Communist Societies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Inc., 1979)
9. Yu-ming Shaw ed., Power and Policy in the PRC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5)
10. Alan. P.L. Liu, How China Is Rul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86)

(二) Periodicals
1. AFP, Hong Kong, Nov.28, 1978, in FBIS-CHI Nov. 29, 1978
2. Chang Chen-pang, "Teng Hsiao-p`ing`s Succession Problem" Issues & Studies, Vol.21, No.8 (August 1985)
3. Chang Chen-pang, "Succession by `Third Echelon` Cadres in Mainland China, "Issues & Studies, Vol.21, No.5 (May 1985)
4. Chang Chen-pang, "How Teng Hsiao-p`ing Plan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Succession, " Issues & Studies, Vol.21, No 12 (Dec. 1985)
5. Chi Mao-chi, "Red China`s Leadership Succession Problem : An Analysis of the `Three Echelons` Plan ", Issues & Studies, Vol.21 No. 1 (Jan. 1985)
6. China Daily, March 3, 1987
7. China Daily, March 16, 1987
8. Daniel N. Nelson, "Political Convergenc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World Politics, Vol, April 1978, No. 3,
9.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hung-fa, ( 1981) No.7, "Issues & studies, Vol. XVIII, No.7 (July 1987)
10. Gabriel A. Almond, "Political Systems and Political Change, "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VI, No. 10 (June 1963)
11. Harry Harding, "Reform in china : A mid-course Assessment,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m Studies, Vol.3 No. 2 (Summer 1984)
12. Hsin-Chi Kuan, "New Departures in China`s Constitution,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 Vol. XVII, No.1 (Spring 1984)
13. Joseph La PaLombar, "Monoliths or Plural Systems : Through Conceptual Lenses Darkly,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mism, Vol. VIII, No. 3. Autumn 1975
14. June Teufel Dreyer, "Limits of the Permissible in China", Problems of Communism (Nov. - Dec. 1980)
15. Kjeld Erik Brodsgaard, "The Democracy Movement in China, 1978-1979: Opposition Movement, Wall Poster Campaigns, and Underground Journals,"Asiam Survey, Vol XXI, No. 7 (July 1981)
16. Newsweek, January 5, 1987.
17. Newsweek, January 19.
18. Newsweek, June 10, 1985
19. Parris H. Chang, "Interview with Hu Yaobang", Problems of Communism, Vol.32 (Nov. - Dec. 1983)
20. Paul H.B. Godwin, "Communist Systems and Modernization : ?Sources of Political Crises",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 Vol.VI, nos. 1 and 2, Spring/Summer 1973.
21. Stephen White, "What is a Communist System?"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 Vol. XVI, No.4, Winter 1983.
22. Stephen White,"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Communist Legitimacy, "World Politics,
Vol XXXVIII, April 1986, No.3.
23. Tang Tsou, "The Historic Change in Direction and Continuity with the Past", The China Quarterly, No.98 (June 198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16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趙建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徐佩勇zh_TW
dc.creator (作者) 徐佩勇zh_TW
dc.date (日期) 198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May-2016 17:29:50 (UTC+8)-
dc.date.available 4-May-2016 17:29:5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May-2016 17:29:5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16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13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名詞界定………4
第三節 研究的範圍………6
第二章 共黨政治體系與政治變遷………9
第一節 共黨政治體系的特徵………10
第二節 刺激共黨政治變遷的因果………14
第三節 變遷的展望………20
小結
第三章 中共黨體系的轉變與適應………24
第一節 中共黨體系的轉變………25
第二節 適應的障礙………33
小結………36
第四章 制度化一黨體系的演化………40
第一節 專制政黨制度化的三個階段………41
第二節 制度化領導階層的嚐試………52
第三節 黨的領導角色………55
第四節 有限政治干預………57
小結………59
第五章 結論-中共在自由化嗎? ………64
第一節 中共官方的自由化政策………64
第二節 自由化的展望………72
結語………7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162en_US
dc.title (題名) 毛死後中國大陸的政治變遷. (一九七六--一九八四)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二)期刊、報紙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二)期刊、報紙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按出版先後次序排列)
(一)書籍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
2黃天健編著。匪偽政權十八年。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八月。
3李天民編著。匪黨問題論集。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二年六月。
4張敬文民編。共匪政治問題論集。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四年六月。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四月。
6共匪原始資料選輯綜合類,第一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七十年四月。
7共匪原始資料選輯綜合類,第二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七十年四月。
8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一年七月。
9第九屆中、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專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一年四月。
10第三屆中韓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一年八月
11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全國代表大會文件。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二年九月。
12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14第四屆中韓學術會議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二年十月
15第十一屆中、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專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16鄧小平文選。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一九八四年九月。
17中國大陸研究教學參考資料。台北:中國大陸研究教學資料中心,民國七十四年一月。
18一九八五匪情年報。台北:國防部情報局,民國七十四年三月。
19嚴家其、高臬編著。中國「文革」十年史,上冊。香港:香港大公報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20嚴家其、高臬編著。中國「文革」十年史,下冊。香港:香港大公報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二)期刊、報紙
1「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紅旗雜誌,第一期(一九七九年)。
2「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原則」。紅旗雜誌,第五期(一九七九年)
3陳棘蓀。「三十年大夢將醒乎?」。明報月刊,第十四卷,第十期(一九七九年十月)。
4王若水。「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三日在中共中央理論工作會議中的發言」。明報月刊,一九八○年二月。
5「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紅旗雜誌,第五期(一九八○年)。
6「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紅旗雜誌,第六期(一九八0年)
7宋任窮。「認真解決組織工作面臨的新課題」。紅旗雜誌,第十六期(一九八○年)。
8紅旗雜誌評論員。「領導制度必須改」。紅旗雜誌,第十七期(一九八○年)。
9紅旗雜誌評論員。「關於加強黨的領導的幾個問題」。紅旗雜誌,第二期(一九八一年)。
10紅旗雜誌評論員。「清理『左』的思想,增強黨的團結」。紅旗雜誌,第八期(一九八一年)。
11「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紅旗雜誌,第十三期(一九八一年)。
12紅旗雜誌評論員。「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符合三中全會精神嗎?」。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一年)。
13「鄧小平同志談端正黨風問題」。紅旗雜誌,第二十一期(一九八一年)。
14胡喬木。「當前思想戰線的若干問題」。紅旗雜誌,第二十三期(一九八一年)。
15史見「解放思想的一個重要問題」。紅旗雜誌,第三期(一九八二年)。
16紅旗雜誌評論員。「增強黨性改進學風」。紅旗雜誌,第十五期(一九八二年)。
17胡耀邦。「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的新局面」紅旗雜誌,第十八期(一九八二年)。
18盧永鴻。「鄧小平時代:中共的憲治時代?」明報月刊(一九八三年六月)。
19人民日報。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
20人民日報評論員。「四根擎天柱-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大意義」。新華月報,第十期(一九八三年)。
21費孝通。「中國的現代化和知識份子問題」。新華文摘,第二期(一九八三年)。
22「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紅旗雜誌,第二十期(一九八三年)。
23金耀基。「社會主義與中國民主: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明報月刊,第十九卷,第四期(一九八四年)。
24李鴻。「今日中共的四大政治問題」。明報月刊(一九八四年六月)。
25瞭望周刊記者。「鄧小平縱論國內外形勢」。瞭望周刊,第三十七期(一九八五年)。
26論壇。「切實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紅旗雜誌,第十期(一九八五年)。
27陳雲。「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五年)。
28鍾燾。「一月述評」。匪情研究,二十八卷九期,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29「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五年)。
30余英時。「中共接班運動的歷史意義」。中國時報,第二版,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31薄一波。「關於整黨和黨的建設的幾個問題」。紅旗雜誌,第二十期(一九八五年)。
32紅旗雜誌評論員。「四項基本原則是各項政策的基礎」。紅旗雜誌,第二十二期(一九八五年)。
33紅旗雜誌編輯部。「開放、搞活和堅持社會主義」。紅旗雜誌,第一期(一九八六年)。
34「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六年)。
35「關係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大事」。紅旗雜誌,第十九期(一九八六年)。
36「在思想上劃清政治體制改革中的兩個界限」。光明日報,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八日。
37「共產黨員要站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前列」。紅旗雜誌,第三期(一九八七年)。
38紅旗雜誌評論員。「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紅旗雜誌,第三期(一九八七年)。
39「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有利於貫徹「雙百』方針」。紅旗雜誌,第四期(一九八七年)。
40杜鳴。「鄧小平還是鄧小平:京穗度歲論國事」。鏡報月刊,第三期(一九八七年)。
41傅成。「八年來左右為難鄧小平保大局有三手看趙紫陽」。鏡報月刊,第三期(一九八七年)。

二、英文部分
(一) Books
1. Andrew J. Nathan, chinese Democracy (New York: Alfred A. Knopt Inc.) 1985
2. Jiirgen Domes,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the PRC : A Time of Transition (Boulder, Colorado : West view Press, Inc, 1985)
3. King-yuh Chang (ed.), Perspectives on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Boulder, Colorado: West view Press, Inc, 1985)
4. Peter L. Berger, The Capitalist Revolu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86
5. Peter R. Moody, Jr., Chinese Politics After Mao,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3
6. Samuel P. Huntington and Clement H. Moore (ed),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 (New York : Basic Books Inc. 1970)
7. Stephen White, John Gardner and George Schopflin, Communist Political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2)
8. Tersed, Rakowska-Harmstone, Perspectives for Change in Communist Societies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Inc., 1979)
9. Yu-ming Shaw ed., Power and Policy in the PRC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5)
10. Alan. P.L. Liu, How China Is Rul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86)

(二) Periodicals
1. AFP, Hong Kong, Nov.28, 1978, in FBIS-CHI Nov. 29, 1978
2. Chang Chen-pang, "Teng Hsiao-p`ing`s Succession Problem" Issues & Studies, Vol.21, No.8 (August 1985)
3. Chang Chen-pang, "Succession by `Third Echelon` Cadres in Mainland China, "Issues & Studies, Vol.21, No.5 (May 1985)
4. Chang Chen-pang, "How Teng Hsiao-p`ing Plan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Succession, " Issues & Studies, Vol.21, No 12 (Dec. 1985)
5. Chi Mao-chi, "Red China`s Leadership Succession Problem : An Analysis of the `Three Echelons` Plan ", Issues & Studies, Vol.21 No. 1 (Jan. 1985)
6. China Daily, March 3, 1987
7. China Daily, March 16, 1987
8. Daniel N. Nelson, "Political Convergenc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World Politics, Vol, April 1978, No. 3,
9.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hung-fa, ( 1981) No.7, "Issues & studies, Vol. XVIII, No.7 (July 1987)
10. Gabriel A. Almond, "Political Systems and Political Change, "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VI, No. 10 (June 1963)
11. Harry Harding, "Reform in china : A mid-course Assessment,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m Studies, Vol.3 No. 2 (Summer 1984)
12. Hsin-Chi Kuan, "New Departures in China`s Constitution,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 Vol. XVII, No.1 (Spring 1984)
13. Joseph La PaLombar, "Monoliths or Plural Systems : Through Conceptual Lenses Darkly,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mism, Vol. VIII, No. 3. Autumn 1975
14. June Teufel Dreyer, "Limits of the Permissible in China", Problems of Communism (Nov. - Dec. 1980)
15. Kjeld Erik Brodsgaard, "The Democracy Movement in China, 1978-1979: Opposition Movement, Wall Poster Campaigns, and Underground Journals,"Asiam Survey, Vol XXI, No. 7 (July 1981)
16. Newsweek, January 5, 1987.
17. Newsweek, January 19.
18. Newsweek, June 10, 1985
19. Parris H. Chang, "Interview with Hu Yaobang", Problems of Communism, Vol.32 (Nov. - Dec. 1983)
20. Paul H.B. Godwin, "Communist Systems and Modernization : ?Sources of Political Crises",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 Vol.VI, nos. 1 and 2, Spring/Summer 1973.
21. Stephen White, "What is a Communist System?" 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 Vol. XVI, No.4, Winter 1983.
22. Stephen White,"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Communist Legitimacy, "World Politics,
Vol XXXVIII, April 1986, No.3.
23. Tang Tsou, "The Historic Change in Direction and Continuity with the Past", The China Quarterly, No.98 (June 198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