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呂凱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陳金木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陳金木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8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5-May-2016 14:21:30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5-May-2016 14:21:30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5-May-2016 14:21:30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6363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330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中國文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論文提要 本論文共一冊,八章,都二十萬言。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之動機與目的,檢討以往研究之成果,並陳述研究之步驟與論述之程序。 第二章:皇侃所處之時代。說明南北朝之政治現象與學術風尚。 第三章:皇侃之生平與著作。旨在參證皇侃之生平,考辨皇侃之著作。 第四章:皇侃之禮記學。對輯佚諸本提出檢討,析論禮記義疏佚文之形式與內容,並評論其得失。 第五章:皇侃之孝經學。重探敦煌本孝經鄭氏解義疏之作者,考辨與析論孝經義疏之佚文。 第六章:皇侃之論語學(上)。旨在探研論語義疏之流傳、板本、真貌三者。 第七章:皇侃之論語學(下)。旨在探究論語義疏之體例、思想,並加以評論。 第八章:結論。簡述本題之要點,皇侃治經之特色與對經學之貢獻,並說明本題研究之不足及今後研究之方向。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本題研究之動機與目的………一 第二節 以往研究之檢討………五 第三節 本題研究之步驟與論述之程序………一一 第二章 皇侃所處之時代 第一節 南北朝之政治現象………一五 (一) 偏安江南之政局與朝代更替頻仍………一五 (二) 士族政治受壓抑與寒素階層之興起………一八 (三) 梁武帝興學與佞佛並行………二0 第二節 南北朝之學術風尚………二三 (一) 魏晉經注之流行與義疏之學興起………二三 (二) 禮學之重視與玄學之發展………二四 (三) 佛教之傳播與道教之發展………二六 第三章 皇侃之生平與著作 第一節 皇侃之生平參證………三五 第二節 皇侃之著作考辨………四四 (一) 喪服問荅目十三卷………四四 (二) 喪服文句義疏十卷………四四 (三) 禮記講疏一00卷………四五 (四) 禮記義疏五十卷………四八 (五) 孝經義疏三卷………四九 (六) 論語義疏十卷………五0 第四章 皇侃之禮記學 第一節 皇侃禮記義疏輯佚諸問題之探討………六三 (一) 孔穎達援引皇侃禮記義疏之態度………六四 (二) 禮記義疏各家輯本評析………六八 (三) 鄭灼抄禮記子本疏義殘卷與輯佚本正義本之比較………七三 1. 以輯佚本與禮記子本疏義殘卷相比較………七三 2. 以孔氏禮記正義與禮記子本疏義殘卷相比較………七五 第二節 皇侃禮記義疏考論………八一 (一) 皇侃對鄭玄禮記注之態度………八一 1. 皇疏有申釋鄭注者………八一 2. 皇疏有補充鄭注者………八三 3. 皇疏有違異鄭注者………八四 4. 皇疏有匡正鄭注者………八六 (二) 禮記義疏形式之考察………八八 1. 皇疏有解釋詞義者………八八 2. 皇疏有分析句讀者………八九 3. 皇疏有校勘文字者………九0 4. 皇疏有闡明表達方法者………九0 5. 皇疏有闡釋大意者………九二 6. 皇疏有分析篇章結構者………九三 7. 皇疏有考證音義者………九四 8. 皇疏有發凡起例者………九五 (三) 禮記義疏內容之考察………九六 1. 皇疏有禮具之疏解………九七 2. 皇疏有禮文之疏解………九九 3. 皇疏有禮義之疏解………一0一 (四) 禮記義疏之評論………一0五 1. 今日評論皇疏應持之態度………一0五 2. 皇疏有五得………一0八 3. 皇疏有四失………一一三 第五章 皇侃之孝經學 第一節 敦煌本孝經鄭氏解義疏作者問題重探………一二五 (一) 敦煌本孝經鄭氏解義疏內容簡介與作者問題之提出………一二五 (二) 敦煌本孝經鄭氏解義疏問題之探討………一二七 1. 以敦煌本孝經鄭氏解義疏之經文考校………一二七 2. 以敦煌本孝經鄭氏解義疏之注文考校………一二八 3. 以孝經注疏稱引皇侃孝經義疏之疏語考校………一三一 4. 以孝經注疏與敦煌本孝經鄭氏解義疏之疏語考校………一四0 5. 王重民、陳鐵凡、林秀一等三氏說之檢討………一四五 第二節 皇侃孝經義疏佚文考辨………一四八 第三節 皇侃孝經義疏析論………一六九 (一) 皇侃孝經義疏佚文之考察………一六九 1. 解釋詞義者………一六九 2. 闡釋全書大意者………一七0 3. 闡明經義者………一七0 4. 闡明表達方法者………一七二 5. 說明篇章及命名之由者………一七二 6. 申說制度者………一七二 (二) 皇侃孝經義疏得失評論………一七三 1. 皇疏有五得………一七三 2. 皇疏有二失………一七五 第六章 皇侃之論語學(上) 第一節 論語義疏流傳考………一八九 (一) 在中國本土之流傳………一八九 (二) 在日本之流傳………一九二 (三) 回傳入中國後之情形………一九七 第二節 論語義疏板本考………二0一 (一) 鈔寫本………二0一 1. 敦煌本論語義疏殘卷………二0二 2. 日本曆應鈔卷子改摺本………二0三 3. 容安書院本………二0三 4. 寶德本………二0四 5. 文明九年本………二0五 6. 文明十九年本………二0五 7. 延德本………二0六 8. 永正本………二0六 9. 寶勝院本………二0七 10. 慶應義塾圖書館本………二0七 11. 足利學校本………二0八 12. 久原文庫本………二0九 13. 宮內省圖書寮本………二0九 14. 清熙園本………二一0 15. 觀海堂藏室町間殘本………二一0 16. 嵯峨院藏本………二一一 17. 和學講談所藏本………二一一 18. 神宮文庫本………二一一 19. 桃花齋本………二一二 20. 觀海堂藏述而篇殘本………二一二 21. 九折堂本………二一二 22. 京大圖書館本………二一三 23. 尾州德川侯爵家本………二一三 24. 前田侯爵家本………二一三 25. 木村正辭氏藏本………二一四 26. 內野五郎三氏藏本………二一四 27. 戶水法學博士藏本………二一四 28. 故林文學博士本………二一四 29. 泊園書院本………二一四 30. 最後久原文庫所藏之一本………二一五 31. 有不為齋本………二一五 32. 弘前星野某所藏本………二一五 33. 求古樓本………二一六 34. 盈進齋鈔本………二一六 35. 新井謙次摹鈔本………二一六 36. 其他………二一七 (二) 刊本………二一七 1. 寬永四年刻本………二一七 2. 根本遜志校刊本………二一七 3. 乾隆五二年武英殿刊本………二一九 4. 知不足齋叢書本………二二0 5. 寬政七年增刻本………二二0 6. 元治元年補刻本………二二一 7. 大正十二年武內義雄校刊本………二二一 8. 其他………二二二 第三節 論語義疏原貌試探………二二四 (一) 清代學者對論語義疏爭議之檢討………二二四 (二) 論語義疏體式原貌之試探………二二七 1. 今存論語義疏諸本之體式………二二七 2. 今存六朝至唐代經籍鈔本之體式………二三四 3. 今存宋代經籍刊本之體式………二三六 4. 論語義疏體式原貌之推測………二三九 (三) 論語義疏文字原貌之試探………二四三 1. 根本遜志校刊本與武內義雄校刊本之比較………二四三 2. 日本古籍與武內義雄校刊本之比較………二四八 (1) 論語總略與武內義雄校刊本之比較………二四八 (2) 弘決外典抄與武內義雄校刊本之比較………二五一 3. 敦煌本論語義疏殘卷與武內義雄校刊本之比較………二五五 (1) 以敦煌本論語義疏殘卷之經文考校………二五六 (2) 以敦煌本論語義疏殘卷之注文考校………二五九 (3) 以敦煌本論語義疏殘卷之疏語考校………二六0 4. 論語義疏文字原貌之推測………二六五 第七章 皇侃之論語學(下) 第一節 論語義疏之體例………二八七 (一) 論語義疏疏語構成之基本形式………二八七 (二) 論語義疏疏語之考察………二九三 1. 有勘正注文者………二九三 2. 有分析句讀者………二九四 3. 有解釋詞義者………二九六 4. 有闡明大意者………二九七 5. 有援引注家者………二九八 6. 有分析篇章結構者………三00 7. 有詮釋成語典故者………三00 8. 有?事考史者………三0一 9. 有發凡起例者………三0三 10. 有闡明表達方法者………三0四 11. 有說明修辭手段者………三0四 12. 有考證經義者………三0五 (三) 論語義疏引人引書考論………三0六 1. 論語義疏引人考論………三0六 2. 論語義疏引書考論………三一一 第二節 論語義疏之思想………三一四 (一) 論語義疏中皇氏用玄理注書之檢討………三一四 1. 皇氏援用道家思想注書者………三一四 2. 皇氏援用陰陽家思想注書者………三二0 3. 皇氏援用佛家思想注書者………三二四 (二) 論語義疏之中心思想………三二六 1. 視孔子為微妙玄通德合天地之聖人………三二六 2. 視論語為聖人之書首末相次無別科重………三三0 (三) 論語義疏之思想特徵………三三五 1. 浸染時代風尚………三三六 2. 意圖玄同三教………三三八 第三節 論語義疏之評論………三四0 (一) 皇侃撰述論語義疏之態度………三四0 (二) 前人對論語義疏之評論………三四一 (三) 論語義疏之得失………三四七 1. 論語義疏有四得………三四七 2. 論語義疏有五失………三五二 3. 論語義疏之評價………三五五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本題論述之要點………三七一 第二節 皇侃治經之特色及其對經學之貢獻………三七五 (一) 皇侃治經之特色………三七五 (二) 皇侃對經學之貢獻………三七七 第三節 本題研究之限制與今後研究之方向………三八0 (一) 本題研究之限制………三八0 (二) 今後研究之方向………三八一 附錄 一、 史傳書錄記載皇侃著作異同表………三八五 二、 皇侃禮記義疏佚文彙集………三八七 三、 敦煌本孝經鄭氏解義疏釋文………五六三 四、 論語義疏板本流傳書影………五九七 參考書目………六六七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363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皇侃之經學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 一、 書籍部分 周易注疏 魏、王弼、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讀易三種 屈萬里撰 聯經文化公司 民國七二年 周易今註今譯 南懷瑾、徐芹庭合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八年 尚書注疏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尚書集釋 屈萬里撰 聯經文化公司 民國七二年 尚書今註今譯 屈萬里撰 聯經文化公司 民國七二年 毛詩注疏 漢、毛亨傳、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詩經詮譯 屈萬里撰 聯經文化公司 民國七二年 敦煌詩經卷子研究論文集 潘重規撰 新亞研究所 民國五九年 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儀禮注疏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禮記鄭注 漢、鄭玄注 學海出版社 民國六八年 禮記正義殘本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六年 (四部叢刊三編) 禮記注疏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禮記校證 王師夢鷗撰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五年 禮記今註今譯 王師夢鷗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四年 大戴禮記今註今譯 高師仲華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年 禮書 宋、陳祥道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四庫全書珍本五集) 清儒禮記彙解 清、扶經心室主人編 鼎文書局 民國六一年 禮記正義引佚書考 何希淳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五三年 禮記正義引書考 葉程義撰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五八年 魏晉南北朝禮學書考佚 柯金虎撰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七三年 三禮鄭氏學發凡 李雲光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五三年 禮記鄭注音讀與釋義之商權 林平和撰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年 春秋左傳注疏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撰 源流出版社 民國七一年 左傳舊疏考正 清、劉文淇撰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四年 (皇清經解續編) 春秋公羊傳注疏 漢、何休學 闕名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春秋榖梁傳注疏 晉、范甯集解 唐、楊士勛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孝經注疏 唐、玄宗注 宋、邢昺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孝經今註今譯 黃得時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九年 孝經集註述疏 清、簡朝亮撰 世界書局 民國五八年 孝經翼 明、呂維?撰 大通書局 民國五九年 (經苑本) 孝經義疏 清、阮福撰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四年 (皇清經解本) 孝經學 曹元弼撰 (其他不詳) 孝經通考 蔡汝?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九年 孝經通識 張嚴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九年 孝經要義 陳柱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六年 敦煌本孝經類纂 陳鐵凡編 燕京文化公司 民國六六年 論語義疏 魏、何晏集解 梁、皇侃疏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觀海堂室町間零本,嵯峨院藏本,和學講談所藏本,觀海堂述而篇殘本,九折堂本,盈進齋鈔本,新井謙次摹鈔本) 論語集解義疏 魏、何晏集解 梁、皇侃疏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根本遜志寬延三年校刊本,四庫全書本,乾隆五二年武英殿刊本) 論語集解義疏 魏、何晏集解 梁、皇侃疏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藏 (寬政七年增刻本) 論語集解義疏 魏、何晏集解 梁、皇侃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五年 (論語集成元治元年萬蘊堂補刊本,知不足齋叢書本) 論語義疏 魏、何晏集解 梁、皇侃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五年 (論語集成大正十二年懷德堂排印本) 宋本論語注疏 魏、何晏集解 宋、邢昺疏 鼎文書局 民國六一年 (據日本宮內廳圖書寮宋本影印) 論語注疏解經 魏、何晏集解 宋、邢昺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四書集註 宋、朱熹撰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七二年 (吳志忠刻本) 論語正義 清、劉寶楠撰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五年 (論語集成本) 唐抄本鄭氏論語集成 日、金谷治編 平凡社 民國六七年 論語鄭氏注輯述 鄭靜若撰 學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年 論語皇疏考證 清、桂文燦撰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五年 (論語集成本) 無求備齋論語集成 嚴靈?編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五年 論語集釋 程樹德撰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四年 論語通釋 王師熙元撰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年 論語今註今譯 毛子水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三年 論語譯註 楊伯峻撰 源流出版社 民國七一年 論語義理疏解 王邦雄等撰 鵝湖出版社 民國七二年 論語辨證 胡志奎撰 聯經出版公司 民國六七年 論語異文集釋 陳舜政撰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五四年 論語年譜 日、林泰輔撰 岩波書店 民國六八年 朱子四書集註典據考 日、大槻信良撰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六五年 孟子注疏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十三經注疏本) 孟子譯註 楊伯峻撰 源流出版社 民國七一年 經典釋文 唐、陸德明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四年 經典釋文考證 清、盧文弨輯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七三年 經典釋文?錄疏證 吳承仕撰 崧高書社公司 民國七四年 經義考 清、朱?尊撰 中文出版社 民國六七年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撰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三年 中國經學史 日、本田成之撰 古亭書屋 民國六四年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年 群經述要 高師仲華編 黎明文化公司 民國六八年 讀經示要 熊十力撰 明文書局 民國七三年 先秦經籍考 江俠菴編譯 新欣出版社 民國五九年 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 黃彰健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七一年 鄭玄之讖緯學 呂師凱撰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六三年 馬融之經學 李師威熊撰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六四年 王肅之經學 李師振興撰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六五年 今存唐代經籍遺籍考 簡博賢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五九年 今存南北朝經學遺籍考 簡博賢撰 黎明文化公司 民國六三年 今存三國兩晉經學遺籍考 簡博賢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六九年 南北朝經學初探 汪惠敏撰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五年 爾雅注疏 晉、郭璞傳 宋、邢昺疏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十三經注疏本) 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 清、段玉裁注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六年 龍龕手鑑 遼、釋行均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六年(四部叢刊續編) 敦煌俗字譜 潘重規撰 石門圖書公司 民國六九年 訓詁學簡論 撰人不詳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七三年 訓詁學略論 撰人不詳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七三年 斠讎學 王叔岷撰 台聯國風出版社 民國六一年 敦煌古籍?錄 王重民撰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0年 敦煌遺書總目索引 王重民撰 源流出版社 民國七一年 敦煌遺書論文集 王重民撰 明文書局 民國七四年 敦煌秘籍留真新編 日、神田喜一郎編 台灣大學圖書館 民國三五年 敦煌寶藏 黃永武編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七0年 三國志 晉、陳壽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正史全文標點讀本) 晉書 唐、唐太宗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宋書 梁、沈約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南齊書 梁、蕭子顯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梁書 唐、姚思廉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陳書 唐、姚思廉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南史 唐、李延壽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北史 唐、李延壽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隋書 唐、魏徵等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新唐書 宋 歐陽修等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宋史 元脫脫等撰 鼎文書局 民國六九年 (同上) 兩晉南北朝史 呂思勉撰 台灣開明書局 民國六六年 魏晉南北朝史 王仲犖撰 (其他不詳)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唐長孺撰 (其他不詳)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 唐長孺撰 (其他不詳)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唐長孺撰 (其他不詳)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 周一良撰 (其他不詳) 讀史存稿 繆鉞撰(其他不詳) 讀史札記 呂思勉撰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二年 國史舊聞 陳登原撰 明文書局 民國七四年 中國歷史紀元年表 撰人不詳 木鐸出版社 民國六九年 日本史年表 歷史學研究會編 岩波書店 民國七0年 日本史料集成─正史之部(一)(二) 日本史料集成編纂委員會編 國書刊行會 民國六八年 史諱?例 陳垣撰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六三年 二十二史?記 清、趙翼撰 廣文書局 民國六一年 歷代纂弒之研究 朱堅章撰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四七年 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 毛漢光撰 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民國五五年 五朝門第 王伊同撰 香港中文大學 民國六一年 通典 唐、杜佑撰 新興書局 民國四八年 金石萃編 清、王昶編 國風出版社 民國五三年 歷代職官表 清、黃本驥撰 洪氏出版社 民國七二年 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撰 三民書局 民國七二年 中國思想史 韋政通撰 大林出版社 民國七十年 中國哲學史資料選輯─魏晉隋唐之部 馮友蘭等撰 九思出版公司 民國六七年 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 劉汝霖撰 長安出版社 民國六八年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 錢穆撰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六六年 才性與玄理 牟宗三撰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六七年 魏晉玄學析評 呂師凱撰 世紀書局 民國六九年 魏晉思想 賀昌群等撰 里仁書局 民國七三年 魏晉自然主義 盧建榮撰 聯鳴文化公司 民國六九年 魏晉思想與談風 何?民撰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六五年 論魏晉以來之崇尚談辯及其影響 牟潤孫撰 香港中文大學 民國五五年 向郭莊學之研究 林聰舜撰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0年 五朝的清言與玄學 何?民撰 國科會論文 民國七0年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湯用彤撰 鼎文書局 民國七一年 隋唐佛教史稿 湯用彤撰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二年 中國佛教史略 黃懺華等撰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二年 (在中國佛教總論中) 中國佛教思想概論 呂澂撰 天華出版公司 民國七一年 崇文總目類輯 宋、王堯臣等撰 廣文書局 民國五六年 (書目續編)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 宋、晁公武撰 廣文書局 民國五六年 (書目續編) 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撰 廣文書局 民國五六年 (書目續編) 遂出堂書目 宋、尤袤撰 廣文書局 民國五六年 (書目續編) 四庫全書總目 清、紀昀等撰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七0年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清、永瑢等撰 河洛圖書公司 民國六四年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清、胡玉縉撰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七0年 四庫提要辨證 余嘉錫撰 藝文印書館 民國六六年 續修四庫全書提要 日、橋川時雄等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一年 日本訪書志 清、楊守敬撰 廣文書局 民國五六年 (書目叢編) 日本訪書志補 清、楊守敬撰 王重民輯 中華圖書館協會 民國十九年 日本國現在書目 日、藤原佐世撰 成文出版社 民國六七年 (書目類編) 經籍訪古志 日、森立之撰 廣文書局 民國五六年 (書目續編) 古文舊書考 日、島田翰撰 廣文書局 民國五六年 (書目叢編) 中國善本書提要 王重民撰 明文書局 民國七三年 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 陳國慶編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二年 漢魏百三家集題辭注 殷孟倫撰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一年 清人文集別錄 張舜徽撰 明文書局 民國七一年 和刻本漢籍分類目錄 日、長澤規矩也撰 汲古書院 民國六五年 岩崎文庫和漢籍目錄 日、東洋文庫編 東洋文庫 民國二三年 大東急記念文庫書目 日、大東急記念文庫編 大東急記念文庫 民國四四年 神宮文庫漢籍善本解題 日、長澤規矩也撰 汲古書院 民國六二年 圖書寮典籍解題─漢籍篇 日、圖書寮編 圖書寮 民國四九年 慶應義塾圖書館藏和漢書善本解題 日、慶應義塾圖書館編 文祥堂 民國四七年 阿部隆一遺稿集─解題篇一、二 日、阿部隆一撰 汲古書院 民國七四年 中國古書版本研究 撰人不詳 源流出版社 民國七二年 (中國古籍研究叢刊) 古籍版本鑑定叢談 撰人不詳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七三年 圖書板本學要略 屈萬里、昌彼得合撰 華岡出版公司 民國四二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宋本圖錄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 中華叢書委員會 民國四七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宋本圖錄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 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六五年 中國文獻學 張舜徽撰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二年 中國古典文獻學 撰人不詳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二年 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 王秋桂、王國良合編 名文書局 民國七二年 中國古代書史 錢存訓撰 香港中文大學 民國六四年 中國圖書史資料集 劉家璧編 龍門書店 民國六三年 元明時代東傳日本的文獻 鄭樑生撰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三年 荀子新注 注人未詳 里仁書局 民國七二年 世說新語箋疏 余嘉錫撰 仁愛書局 民國七三年 老子釋譯 朱謙之等撰 里仁書局 民國七二年 老子今註今譯 陳鼓應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九年 老子的哲學 王邦雄撰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六九年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撰 華正書局 民國六八年 莊子今註今譯 陳鼓應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四年 列子集釋 楊伯峻撰 成文出版社 民國六八年 走出頹廢的列子 何淑貞撰 尚友出版社 民國七0年 顏氏家訓集解 王利器集解 明文書局 民國七一年 風俗通義校注 王利器校注 名文書局 民國七一年 兼明書 後唐、丘光庭撰 新興書局 民國六三年 (筆記小說大觀) 太平御覽 宋、李昉等編 國泰文化公司 民國六九年 文苑英筆 宋、彭淑夏編 華聯出版社 民國五四年 玉海 宋、王應麟編 華聯出版社 民國五三年 ?府元龜 宋、王欽若等編 中華書局 民國四九年 容齋隨筆 宋、洪邁撰 大立出版社 民國七0年 東塾讀書記 清、陳澧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六年 羅雪堂先生全集七編 羅振玉撰 台灣大通書局 民國六五年 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 王國維撰 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五年 梁?超學術論叢 梁?超撰 南嶽出版社 民國六七年 高明文輯 高師仲華撰 黎明文化公司 民國六七年 洪業論學集 洪業撰 明文書局 民國七一年 劉申叔先生遺書 劉師培撰 華世出版社 民國六七年 武內義雄全集 日、武內義雄撰 角川書店 民國六八年 浩瀚的學海 林慶彰編 聯經出版公司 民國七二年 (中國文化新論) 敬天與親人 藍吉富等編 聯經文化公司 民國七二年 (中國文化新論) 二、 論文部分 小戴禮記考源 王師夢鷗撰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三期 民國五0年五月 禮記思想體系試探 王師夢鷗撰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四期 民國五0年十二月 孝經疏證 李鍌撰 師大學報 十二期 民國五六年六月 孝經鄭氏解抉徵 陳鐵凡撰 孔孟學報 三三期 民國六六年四月 孝經鄭氏解斠詮 陳鐵凡撰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新十卷 一期 民國六六年六月 敦煌本孝經考略 陳鐵凡撰 東海學報 十九卷 民國六七年六月 隋唐經籍及義疏之學的探討 李師威熊撰 孔孟學報第四八期 民國七四年四月 論語版本源流概述 昌彼得撰 孔孟月刊 二卷 八期 民國五三年四月 四書學考 傅武光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 第十八號 民國六三年六月 論語斠理 王叔岷撰 孔孟學報 三期 民國五一年四月 敦煌論語異文彙考 陳鐵凡撰 孔孟學報 一期 民國五0年四月 梁皇侃論語義疏?就??(上)(中)(下) 日、武內義雄撰 支那學 第三卷 第二─四期 民國十一年 日本刻皇侃論語義疏?清代經學?及???影響 日、藤塚鄰撰 漢學會雜誌 第八卷 三期 民國二九年 論語皇疏校訂?一資料─國寶論語總略 日、武內義雄撰 日本學士院紀要 第六卷 二─三期 民國三七年 論儒釋兩家之講經與義疏 牟潤孫撰 新亞學報 第四卷 二期 民國四七年八月 經疏之衍成 戴君仁撰 孔孟學報 第十九期 民國五九年四月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的性質和形式 戴君仁撰 中央圖書館館刊 第三卷 第三、四期 民國五九年十月 皇侃論語義疏的內涵思想 戴君仁撰 孔孟學報 第二一期 民國六0年四月 論語皇本異文?要 董季棠撰 孔孟學報 第二三期 民國六一年四月 評論語皇侃義疏之得失 董季棠撰 孔孟學報 二八-九期 民國六三年九月-六四年四月 五經正義探源 潘重規撰 華岡學報 第一期 民國六四年十月 皇侃「論語義疏」?諸特徵考察 日、山本建一撰 名古屋大學中國語文學文學論集 第三號 民國六八年二月 何晏論語集解考辨 汪惠敏撰 孔孟學報 第三五期 民國六七年四月 皇侃論語義疏?釋論補述 朱學瓊撰 孔孟月刊 第四卷 八期 民國五五年四月 隋代經學概況 汪惠敏撰 書目季刊 第十七卷三期 民國七二年十二月 五經正義第一次頒行於貞觀年中說 蘇瑩輝撰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新二卷二期 民國五七年十月 從敦煌本銜名頁論五經正義之刊定 蘇瑩輝撰 孔孟學報 第十六期 民國五七年九月 談寫經生 臺靜農撰 大陸雜誌 第一卷第九期 民國三九年十一月 敦煌變文與儒生解經 潘重規撰 靜宜學報 第四期 民國七0年六月 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楊氏觀海堂善本解題-中國訪書志一 阿部隆一撰 斯道文庫論集第九輯 民國六0年十二月 敦煌學研究論文著作目錄初稿 鄭阿財撰 華岡文科學報 第十四-十五期 民國七一年六月-七二年十二月 注解思想性典籍之一形式基礎-以老子首章注為例 謝?武撰 文史哲學報 第三0期 民國七一年十二月 直齋書錄解題板本考 喬師衍琯撰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第四二期 民國六九年十二月 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轉變 余英時撰 食貨月刊 復刊第九卷 七、八期合刊 民國六八年十一月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知識份子的特色 陳?雲撰 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民國七0年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