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臺灣海峽兩岸兒童政治社會化研究 : 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之比較
作者 許秀容
貢獻者 陳義彥
許秀容
日期 1986
上傳時間 5-May-2016 15:09:30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1.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七十二年)。
2. 中國教育年鑑1949年─1981年(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大事記1949年─1982年(北京)。
4. 毛澤東,毛澤東同志論教育工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
5. 毛澤東,毛澤東論教育革命(中共中央文革小組編印)。
6.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
7.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8. 王鐵,中國教育方針的研究──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年)。
9. 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
10. 伊加業林,雅歌蘭塔合著,柏嘉譯,馬恩列斯論學校與教育(上海:作家書屋,1950年初版)。
11. 汪琪,文化與傳播(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
12. 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北:台灣省教育會,民國六十九年三版)。
13. 周世輔,國父思想要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二版)。
14. 周世輔,國父思想新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三版)。
15. 姚若冰,中國教育(香港:華風書局,1984年)。
16. 徐佳士,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民國五十五年)。
17. 馬克思恩格斯文選,第一卷(莫斯科:外國文書籍出版局,1954年)。
18. 馬恩全集,第二卷、第三卷、第十六卷、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
19. 國父全集,第一?(台北,民國五十四年)。
20. 陳義彥,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第364種,民國六十八年)。
21.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三年)。
22.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及李亦園合著,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六版)。
23. 潘振球,台灣省教育法令彙編(台北:台灣書店,民國六十年)。
24. 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2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一?至第十二?(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四年)。
26.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編輯室編,五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一、二、三?(1981年版)。第四、五、六、七、九?(1982年版)。第八、十?(1983年版)。
二、 期刊與論文
1. 丁宗裕,「論三民主義的教育思想」,中興評論,第30卷,第4、5期,民國七十二年。
2. 王章陵,「共產主義教育哲學:關於環境決定論」,匪情月報,第19卷,第2期,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
3. 史潁君,「我國國語運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4. 呂亞力,「我國民主公民的培育」,政治學報,第9期,民國七十年十二月。
5. 宋國誠,「中共意識型態之危機」,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6. 林水波,「政治社會化研究之目的和評價」,憲政思潮,第24期,民國六十二年十月。
7. 林水波,「學校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思與言,第11卷,第3期,民國六十二年九月。
8. 胡守衡,「傳播研究之內容分析」,新聞學研究,第二集,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五十七年五月。
9. 洪德旋譯,「政治社會化」,憲政思潮,第24期,民國六十二年十月。
10. 袁頌西,「兒童與政治」,政治學報,第1期,民國六十年九月。
11. 袁頌西,「我國家庭政治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思與言,第11卷,第5、6期,民國六十三年一月、三月。
12. 袁頌西,「大?、伊斯頓之系統論」,思與言,第6卷,第6期,民國五十八年三月。
13. 袁頌西,「政治社會化:政治學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第7卷,第4期,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
14. 孫邦正,「國父的教育思想」,近代中國,第38期,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
15. 徐精一譯,「政治意識型態:政治中的信仰與行動」,憲政思潮,第31期,民國六十四年七月。
16. 黃紀,「無黨籍人士競選言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17. 陳文俊,「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
18. 陳海雄,「學校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第33卷,第9期,民國七十二年九月。
19. 華力進,「政治文化概念在政治研究上的功能及其問題」,憲政思潮選集,第二?。
20. 葉立群,「談談中小學教材編寫工作」,人民教育,第1期,總217期,1982年1月。
21. 盤治郎,「中共對兒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22. 黎拔佳,「從政治發展危機理論看中共現代化計畫(一九四九年──一九七九年)」,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23. 閻沁恒,「傳播內容之定量分析與定質分析」,新聞學研究,第一集,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五十六年五月。
貳、 英文部分
一、 書籍
1. Almond Gabriel A. and S. Verba,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3).
2. Baradat Leon P., Political Ideologies: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Prentice-Hall Inc., 1984).
3. Berelson Bernard,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llinois: The Free Press, 1952).
4. Dennis Jack (ed.),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A Reader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3).
5. Easton David, 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65).
6.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5).
7. Easton David and J. Dennis,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McGraw-Hill, 1969).
8. Gammage Philip, Children and Schooling: Issues in Childhood Socialization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82).
9. Greenstein Fred I., Children and Politic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5).
10. Hess Robert D. and Judith V. Torney,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 Children (N.Y.: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67).
11. Holsti Ole R.,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12. Hyman Herbert H.,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Gloncoe, Ill.: The Free Press, 1959).
13. Jaros Dean,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N.Y.: Praeger Publishers, 1973).
14. Krippendroff Klaus, Content Analysis (Beverly Kills: Sage Publications, 1980).
15. Langton Kenneth P.,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16. Lasswell Harold D. and Abraham Kaplan, Power and Society: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Inqui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0).
17. Ridley Charles P., Paul H. B. Godwin, and Dennis J. Drolin, The Making of A Model Citizen in Communist China (Stanford Calif.: The Hoover Institude Press, 1971).
18. Soloman Richard H., Mao’s Revolution 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2).
19. Thomas R. Murray, Politics and Education: Cases from Eleven Nations (Great Britain: Pergamon Press Ltd., 1983).
20. Weissberg Robert, Political Learning, Political Choice,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4).
21. Wilson Richard W., Learning to Be Chinese: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 Taiwa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0).
二、 期刊(含讀本的文章)
1. Almond Gabriel A.,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G.A. Almond & J.S. Coleman (eds.), The Politics of the Developing Area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0).
2. Easton David,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s”, World Politics, Vol. IX, No. 3 (April 1957).
3. Easton David and Jack Dennis, “The Child’s Acquisition of Regime Norms: Political Efficacy”,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1 (March 1967).
4. Greenstein Fred I.,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D.L. Sillset al.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 14 (The Macmillan Company and The Free Press, 1968).
5. Jennings M. Kent and Richard G. Niemi, “Patterns of Political Learning”,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Vol. 38, No. 3 (Summer 1968).
6. Martin Roberta,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 China and on Taiwan: An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xtbooks”, China Quarterly, Vol. 62 (June 1975).
7. Niemi Richard G., “Political Learning”, in Richard G. Niemi and Associates (eds.), The Politics of Future Citizens (California: Jossey-Bass, Inc., 1974).
8. Parsons Talcott, “The School Class as a Social System: Some of Its Functions in American Socie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Vol. 29, No. 4 (Fall 1959).
9. Peterson Steven A. and Albert Somit,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Childhoo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Questions About the Primacy Principl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25, No. 3 (January 1982).
10. Schonfeld William R., “The Focu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Research: An Evaluation”, World Politics, Vol. 23 (April 1971).
11. Wilson Richard W., “A Comparison of Political Attitudes of Taiwanese Children and Mainlander Children on Taiwan”, Asian Survey, Vol. 8, No. 12 (December 196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56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義彥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秀容zh_TW
dc.creator (作者) 許秀容zh_TW
dc.date (日期) 198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May-2016 15:09:30 (UTC+8)-
dc.date.available 5-May-2016 15:09:3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May-2016 15:09:3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56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52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言………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文獻檢閱及研究目的………8
第三節 研究方法………15
第二章 理論探討………29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涵義………29
第二節 政治社會化理論………37
第三章 政治社會化媒介──學校………47
第一節 學校的政治社會化角色………47
第二節 台灣地區的教育理論………51
第三節 大陸地區的教育理論………58
第四節 台灣海峽兩岸教育目標之比較………63
第四章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分析………77
第一節 主題類目之定義………77
第二節 主題內容之比較………84
第三節 主題結構之比較………120
第五章 結論………16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63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167
第三節 總結………171
參考書目………177
圖表目次:

二-1:政治系統的簡化模型………39
四-1:台灣地區各年級之主題分配圖………89
四-2:大陸地區各年級之主題分配圖………93
四-3:二地區德育主題次類目之分佈圖………106
四-4:三、四年級主題之方向模型圖………130
四-5:四、五年級主題之方向模型圖………144
四-6:五、六年級主題之方向模型圖………152

二-1:政治學習的九個面向………32
二-2:支持的四層面………40
三-1:三民主義教育思想體系………57
三-2:二個地區小學教育目標之比較………64
三-3:二個地區小學國(語)文教學目標之比較………68
四-1:主題類目之歸類………85
四-2:台灣地區各類主題之統計分配………87
四-3:大陸地區各類主題之統計分配………88
四-4:台灣地區各年級之主題統計分配………90
四-5:大陸地區各年級之主題統計分配………92
四-6:台灣地區政治主題之統計分配………94
四-7:大陸地區政治主題之統計分配………95
四-8:台灣地區政治主題次類之統計分配………98
四-9:大陸地區政治主題次類之統計分配………99
四-10:台灣地區德育主題次類之統計分配………104
四-11:大陸地區德育主題次類之統計分配………105
四-12:台灣地區智育主題次類之統計分配………112
四-13:大陸地區智育主題次類之統計分配………112
四-14:台灣地區常識類細目之統計分配………114
四-15:大陸地區常識類細目之統計分配………115
四-16:台灣地區體群美育主題的統計分配………117
四-17:大陸地區體群美育主題的統計分配………118
四-18:台灣地區二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123
四-19:大陸地區一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125
四-20:一、二年級主題之角色形態………127
四-21:台灣地區三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131
四-22:大陸地區二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133
四-23:二、三年級主題之角色形態………135
四-24:台灣地區四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標準化)………137
四-25:大陸地區三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標準化)………139
四-26:三、四年級主題之角色形態………141
四-27:台灣地區五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標準化)………145
四-28:大陸地區四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標準化)………147
四-29:四、五年級主題之角色形態………149
四-30:台灣地區六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標準化)………153
四-31:大陸地區五年級主題之方向矩陣(標準化)………155
四-32:五、六年級主題之角色形態………15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566en_US
dc.title (題名) 臺灣海峽兩岸兒童政治社會化研究 : 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之比較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1.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七十二年)。
2. 中國教育年鑑1949年─1981年(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大事記1949年─1982年(北京)。
4. 毛澤東,毛澤東同志論教育工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
5. 毛澤東,毛澤東論教育革命(中共中央文革小組編印)。
6.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
7.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8. 王鐵,中國教育方針的研究──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年)。
9. 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
10. 伊加業林,雅歌蘭塔合著,柏嘉譯,馬恩列斯論學校與教育(上海:作家書屋,1950年初版)。
11. 汪琪,文化與傳播(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
12. 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北:台灣省教育會,民國六十九年三版)。
13. 周世輔,國父思想要義(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二版)。
14. 周世輔,國父思想新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三版)。
15. 姚若冰,中國教育(香港:華風書局,1984年)。
16. 徐佳士,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民國五十五年)。
17. 馬克思恩格斯文選,第一卷(莫斯科:外國文書籍出版局,1954年)。
18. 馬恩全集,第二卷、第三卷、第十六卷、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
19. 國父全集,第一?(台北,民國五十四年)。
20. 陳義彥,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第364種,民國六十八年)。
21.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三年)。
22.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及李亦園合著,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台北: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六版)。
23. 潘振球,台灣省教育法令彙編(台北:台灣書店,民國六十年)。
24. 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2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一?至第十二?(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四年)。
26.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編輯室編,五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一、二、三?(1981年版)。第四、五、六、七、九?(1982年版)。第八、十?(1983年版)。
二、 期刊與論文
1. 丁宗裕,「論三民主義的教育思想」,中興評論,第30卷,第4、5期,民國七十二年。
2. 王章陵,「共產主義教育哲學:關於環境決定論」,匪情月報,第19卷,第2期,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
3. 史潁君,「我國國語運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4. 呂亞力,「我國民主公民的培育」,政治學報,第9期,民國七十年十二月。
5. 宋國誠,「中共意識型態之危機」,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6. 林水波,「政治社會化研究之目的和評價」,憲政思潮,第24期,民國六十二年十月。
7. 林水波,「學校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思與言,第11卷,第3期,民國六十二年九月。
8. 胡守衡,「傳播研究之內容分析」,新聞學研究,第二集,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五十七年五月。
9. 洪德旋譯,「政治社會化」,憲政思潮,第24期,民國六十二年十月。
10. 袁頌西,「兒童與政治」,政治學報,第1期,民國六十年九月。
11. 袁頌西,「我國家庭政治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思與言,第11卷,第5、6期,民國六十三年一月、三月。
12. 袁頌西,「大?、伊斯頓之系統論」,思與言,第6卷,第6期,民國五十八年三月。
13. 袁頌西,「政治社會化:政治學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第7卷,第4期,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
14. 孫邦正,「國父的教育思想」,近代中國,第38期,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
15. 徐精一譯,「政治意識型態:政治中的信仰與行動」,憲政思潮,第31期,民國六十四年七月。
16. 黃紀,「無黨籍人士競選言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17. 陳文俊,「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
18. 陳海雄,「學校在政治社會化中的角色」,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第33卷,第9期,民國七十二年九月。
19. 華力進,「政治文化概念在政治研究上的功能及其問題」,憲政思潮選集,第二?。
20. 葉立群,「談談中小學教材編寫工作」,人民教育,第1期,總217期,1982年1月。
21. 盤治郎,「中共對兒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22. 黎拔佳,「從政治發展危機理論看中共現代化計畫(一九四九年──一九七九年)」,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23. 閻沁恒,「傳播內容之定量分析與定質分析」,新聞學研究,第一集,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五十六年五月。
貳、 英文部分
一、 書籍
1. Almond Gabriel A. and S. Verba,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3).
2. Baradat Leon P., Political Ideologies: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Prentice-Hall Inc., 1984).
3. Berelson Bernard,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llinois: The Free Press, 1952).
4. Dennis Jack (ed.),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A Reader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3).
5. Easton David, 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65).
6.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5).
7. Easton David and J. Dennis,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McGraw-Hill, 1969).
8. Gammage Philip, Children and Schooling: Issues in Childhood Socialization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82).
9. Greenstein Fred I., Children and Politic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5).
10. Hess Robert D. and Judith V. Torney,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 Children (N.Y.: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67).
11. Holsti Ole R.,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69).
12. Hyman Herbert H.,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Gloncoe, Ill.: The Free Press, 1959).
13. Jaros Dean,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N.Y.: Praeger Publishers, 1973).
14. Krippendroff Klaus, Content Analysis (Beverly Kills: Sage Publications, 1980).
15. Langton Kenneth P.,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16. Lasswell Harold D. and Abraham Kaplan, Power and Society: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Inqui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0).
17. Ridley Charles P., Paul H. B. Godwin, and Dennis J. Drolin, The Making of A Model Citizen in Communist China (Stanford Calif.: The Hoover Institude Press, 1971).
18. Soloman Richard H., Mao’s Revolution 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2).
19. Thomas R. Murray, Politics and Education: Cases from Eleven Nations (Great Britain: Pergamon Press Ltd., 1983).
20. Weissberg Robert, Political Learning, Political Choice,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4).
21. Wilson Richard W., Learning to Be Chinese: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 Taiwa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70).
二、 期刊(含讀本的文章)
1. Almond Gabriel A.,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G.A. Almond & J.S. Coleman (eds.), The Politics of the Developing Area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0).
2. Easton David,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s”, World Politics, Vol. IX, No. 3 (April 1957).
3. Easton David and Jack Dennis, “The Child’s Acquisition of Regime Norms: Political Efficacy”,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1 (March 1967).
4. Greenstein Fred I.,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D.L. Sillset al.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 14 (The Macmillan Company and The Free Press, 1968).
5. Jennings M. Kent and Richard G. Niemi, “Patterns of Political Learning”,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Vol. 38, No. 3 (Summer 1968).
6. Martin Roberta,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 China and on Taiwan: An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xtbooks”, China Quarterly, Vol. 62 (June 1975).
7. Niemi Richard G., “Political Learning”, in Richard G. Niemi and Associates (eds.), The Politics of Future Citizens (California: Jossey-Bass, Inc., 1974).
8. Parsons Talcott, “The School Class as a Social System: Some of Its Functions in American Socie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Vol. 29, No. 4 (Fall 1959).
9. Peterson Steven A. and Albert Somit,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Childhoo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Questions About the Primacy Principl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25, No. 3 (January 1982).
10. Schonfeld William R., “The Focu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Research: An Evaluation”, World Politics, Vol. 23 (April 1971).
11. Wilson Richard W., “A Comparison of Political Attitudes of Taiwanese Children and Mainlander Children on Taiwan”, Asian Survey, Vol. 8, No. 12 (December 196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