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南宋遺民詠物詞研究
作者 陳彩玲
CHEN, CAI-LING
貢獻者 尉素秋
WEI, SU-GIU
陳彩玲
CHEN, CAI-LING
關鍵詞 南宋

詠物詞
宋朝
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5-May-2016 16:03:19 (UTC+8)
摘要 詞體大成於兩宋,其中詠物類作品,亦因各方條件的配合,而得以繁盛。及至宋季,
     詞體漸驅末流,形式唯美,內涵貧弱;詠物詞以其特重寫物工巧的創作型態,而仍得
     以流行,此時詠物之作多尚典雅婉麗,以純粹詠物為多;然趙宋國祚結束後,繁華昇
     平已逝去,國族淪覆的傷痛,深深地震撼遺民的心弦,而處於異族統治之下,滿腔故
     國家山的思緒,須有所抒發,故承紹前風,仍致力於詠物創作,而實假藉詠物之外衣
     ,以寓寄身世之感,宗國之念。而遺民詞人仍秉持原有的創作計巧與風尚;從事更深
     沉的詠物創作,是以其作品,外在形式多典麗含蓄,而時有失之隱晦;內在寓寄,則
     沉鬱深遠,隱約透露遺民的無限哀思,或謂是殘蟬哀鳴,而實為真性情之表現。是以
     遺民詠物詞實有可觀之處。而宋末詞壇之未遽衰者,是遺民沉痛的表達心聲,作品內
     涵得以充實,遂為宋詞綻放最後的光彩
     本文一冊共分五章,茲略述各章大要於次:
     第一章緒論。首先就遺民之涵義及南宋遺民的活動作一簡要說明;再說詠物詞之義界
     作一限定;最後則敘寫本文研究動機及方向等等。期能為本文之研究,確立凡疇與標
     的。
     第二章遺民詠物詞之先導。即就詠物創作之傳統特性,歸納重點,扼要說明之,以見
     詠物類作品的獨特之處;次則略說兩宋詠物詞興盛的因素,及概述北宋、南宋詠詞發
     展、演變的情況,並各列舉詠物詞家數人及其作品之舉證;藉此以了解在遺民詠物闖
     作之前,詠物詞發展的情況。
     第三章遺民詠物詞之盛行。先就其時代背景作一分析,以見宋季之政治、社會的演變
     ,及文學趨勢,此時代環境的變化,實深切地影響了遺民詠物詞的發展;故接著探討
     遺民詠物詞於亡國前後的發展情況,而主要重心實在於入元之後的部分;再則概述遺
     民詠物的方向,以略見其創作動機;最後則選列重要詠物詞家、並舉例其作品,說明
     各家詠物之特色。
     第四章遺民詠物詞之研析。即針對其詠物詞作一綜合討論,試就題材、寫物與寄興的
     表現情況,及其與民族思想的關聯,分別舉例闡述之。
     第五章結論。就遺民詠物於文學上之成就,做一簡要論評。
     遺民詞人於此詞學末流之際,猶作一番極力掙扎,雖不免有所缺失,亦能深刻地表達
     至真的情感,頗具時代意義。是以吾人除承認其缺失外,其成就亦應給予相當的肯定
     。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86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尉素秋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WEI, SU-GI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彩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CAI-L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彩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CAI-LINGen_US
dc.date (日期) 198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May-2016 16:03:19 (UTC+8)-
dc.date.available 5-May-2016 16:03:1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May-2016 16:03:1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86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75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詞體大成於兩宋,其中詠物類作品,亦因各方條件的配合,而得以繁盛。及至宋季,
     詞體漸驅末流,形式唯美,內涵貧弱;詠物詞以其特重寫物工巧的創作型態,而仍得
     以流行,此時詠物之作多尚典雅婉麗,以純粹詠物為多;然趙宋國祚結束後,繁華昇
     平已逝去,國族淪覆的傷痛,深深地震撼遺民的心弦,而處於異族統治之下,滿腔故
     國家山的思緒,須有所抒發,故承紹前風,仍致力於詠物創作,而實假藉詠物之外衣
     ,以寓寄身世之感,宗國之念。而遺民詞人仍秉持原有的創作計巧與風尚;從事更深
     沉的詠物創作,是以其作品,外在形式多典麗含蓄,而時有失之隱晦;內在寓寄,則
     沉鬱深遠,隱約透露遺民的無限哀思,或謂是殘蟬哀鳴,而實為真性情之表現。是以
     遺民詠物詞實有可觀之處。而宋末詞壇之未遽衰者,是遺民沉痛的表達心聲,作品內
     涵得以充實,遂為宋詞綻放最後的光彩
     本文一冊共分五章,茲略述各章大要於次:
     第一章緒論。首先就遺民之涵義及南宋遺民的活動作一簡要說明;再說詠物詞之義界
     作一限定;最後則敘寫本文研究動機及方向等等。期能為本文之研究,確立凡疇與標
     的。
     第二章遺民詠物詞之先導。即就詠物創作之傳統特性,歸納重點,扼要說明之,以見
     詠物類作品的獨特之處;次則略說兩宋詠物詞興盛的因素,及概述北宋、南宋詠詞發
     展、演變的情況,並各列舉詠物詞家數人及其作品之舉證;藉此以了解在遺民詠物闖
     作之前,詠物詞發展的情況。
     第三章遺民詠物詞之盛行。先就其時代背景作一分析,以見宋季之政治、社會的演變
     ,及文學趨勢,此時代環境的變化,實深切地影響了遺民詠物詞的發展;故接著探討
     遺民詠物詞於亡國前後的發展情況,而主要重心實在於入元之後的部分;再則概述遺
     民詠物的方向,以略見其創作動機;最後則選列重要詠物詞家、並舉例其作品,說明
     各家詠物之特色。
     第四章遺民詠物詞之研析。即針對其詠物詞作一綜合討論,試就題材、寫物與寄興的
     表現情況,及其與民族思想的關聯,分別舉例闡述之。
     第五章結論。就遺民詠物於文學上之成就,做一簡要論評。
     遺民詞人於此詞學末流之際,猶作一番極力掙扎,雖不免有所缺失,亦能深刻地表達
     至真的情感,頗具時代意義。是以吾人除承認其缺失外,其成就亦應給予相當的肯定
     。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86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南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詠物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宋朝zh_TW
dc.title (題名) 南宋遺民詠物詞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