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山東義和團之研究
作者 陳德漢
貢獻者 戴玄之
陳德漢
日期 1986
上傳時間 5-May-2016 16:09:17 (UTC+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檔案及文獻資料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臺北,華文出版社影印本,民國五十三年。
     山東義和團調查資料選編,山東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教研室編,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0年六月。
     山東義和團案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室,齊魯書社一九八0年六月。
     山東近代史資料,第三分冊,史學會濟南分會編,一九五七年。
     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林修竹編,商務書局,民國八年四月。
     山東廟會調查,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編,民國二十二年八月。
     中國近百年史資料初編,左舜生編,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五年六月。
     光緒朝東華錄,朱壽朋編,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二年。
     西巡回鑾始末記,古田良太郎編,學生書局影印,民國六十二年。
     李忠節公奏議,李秉衡撰,成文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七年。
     直東剿匪電存,林學瑊編,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六十一年。
     英國藍皮書有關義和團運動資料選譯,胡濱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0年。
     拳案三種,勞乃宣編,廣文書局影印,民國六十一年。
     拳匪紀略,喬析生編,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六年。
     拳變繫日要錄,陳睦編,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袁世凱奏摺專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民國五十九年十月。
     清史稿,趙爾巽等撰,鼎文書局,民國七十年。
     教案教頭檔(五-七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六十三年。
     教案奏議彙編,程宗裕編,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
     義和團文獻彙編(共四冊),鼎文書局影印,民國六十二年。
     義和團檔案史料(共四冊),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六十六年。
     義和團史料(上、下兩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諭摺彙存,光緒彙存,光緒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六年。
     籌筆偶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三年五月。
     
     二、地方志
     平度縣志,丁世平修,尚慶翰等集,民國二十五年印。
     武城縣志續編,王延倫等修,王融銘等纂,民國元年印。
     威縣志,崔正春等修,尚希賓纂,民國十八年。
     高密縣志,余友林修,王照青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冠縣縣志,侯光陸重修,陳熙雍等纂,民國二十三年印。
     荏平縣志,牛占城等修,周之禎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夏津縣志續編,謝錫文等修,許宗海等纂,民國二十三年。
     陵縣續志,苗恩波修,劉蔭岐等集,民國二十四年印。
     清平縣志,梁鐘享等纂,張樹海等纂,民國二十五年印。
     壽張縣志,劉文煃等修,王守謙等纂,清光緒二十六年印。
     德縣志,李樹德修,董瑤林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臨清縣志,徐子尚修,張樹海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三、專書
     史達格著,吳宣易譯,庚子義和國運動始末,正中書局,民國三十年六月。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中國學術著作委員會,民國六十二年八月再版。
     李亦園,信仰與文化,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六月。
     張庚、郭漢城合著,中國戲曲通史,丹青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
     金家瑞,義和團運動,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峨眉居士,中國道壇符咒,內湖集安堂印行,未錄出版時間。
     陳捷,義和團運動史,文海出版社影印。
     陳華,清代咸同年間山東地區動亂之研究,民國七十一年台大史研所博士論文
     張玉法,中國現代區域研究-山東省,一八六0-一九一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七十一年二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五十二年三月。
     廖一中,義和團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
     戴玄之,義和團研究,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
     戴玄之,紅槍會,食貨出版社,六十二年二月。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五月。
     
     四、論文
     中國科學院山東分院歷史研究所編,「義和團六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年。
     王守中,「梨園屯教案淺探」,歷史教學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王文杰,「近世史上的教案」,收於李定一等編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七冊,正中書局,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
     史斌,「山東荏平、平原一帶義和團調查記」,文物一九七六年三月。
     李守孔,「清季山東教案與拳亂」,幼獅學報三卷二期。
     李文海,「義和團運動中的假團問題」,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三年三月。
     周錫瑞,「論義和拳運動的社會成因」,文史哲一九八一年一月。
     胡繩,「義和團的興起與失敗」,近代史研究一九七九年一月。
     胡汶本,「試論帝國主義在山東勢力範圍的形成」,文史哲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徐緒典,「教會、教民和民教衝突-山東義和團運動爆發原因初探」,文史哲一九八三年二月。
     陳在正,「論義和團運動時期的毓賢」,社會科學研究一九八二年二月。
     莊吉發,「清季義和拳源流考」,大陸雜誌六五卷六期。
     陸景琪,「山東義和拳的興起性質與特點」,文史哲一九八二年四月。
     程?,「乾嘉朝義和拳淺探」,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一年一期。
     程?,「民間宗教與義和團揭帖」,歷史研究一九八三年二月。
     齊魯書社編輯部編,義和團運動史討論集,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二年。
     鄺兆江,「關於義和團事件的幾點初步觀察」,大陸雜誌七十卷二期。
     
     五、日文書目
     市古宙三,近代中國?政治?社會,東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佐臉,「義和團(拳)源流-八卦教?義和拳」,史學雜誌九一卷一期。
     佐佐木衛,「山東義和團運動?社會性格」,民族學研究五十卷二期,一九八五年九月。
     佐佐木正哉,「義和團的起源(上)、(中)、(下),近代中國一卷、二卷、三卷,一九七七、七八、七九年。
     村松佑次,義和?研究,嶺南堂書店,一九七六年。
     相因洋,「清季????演劇?民眾運動」,收於木村正雄先生退官紀念東洋史論集。
     野澤豐,(講座)中國近現代史二,義和團運動,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七八年。
     崛川哲男,「義和團運動史研究序說」,東洋史研究二十三卷三期。
     
     六、英文書目
     Chen, Jerome, The origin of the Boxers ,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dited by J. Chen and N. Tarling.
     Chen, Jerome,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xer movement -a morphological study ,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Vol.23 1960.
     Cohen, Pauel A., The anti-christian tradition in China , Journal of Asia Studies, Vol. 20 1961.
     Doar, Bruce, " The Boxers and Chinese drama question interaction``, 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29, March 1984.
     Mayers ,Ramon, The Chinese Peasant Ecomony: Agricultural Developement in Hopei and Shantung, 1890-194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Purcell, Victor, The Boxer uprising: a background Stud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3.
     Steiger, George Nye, China and the Occiden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New Haven; Yale Uniersity Press 1927. reprint, N.Y. Russell & Russell 1966.
     Schrecker, John E., Imperialism and Chinese nationalism-Germany in Shantung,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Tan, Chester C., The Boxer catastroph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55.
     Wehrle, Edmund S., Britain, China, and the antimissionary riots, 1 1891-1900, University of Minneapolis 196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79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戴玄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德漢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德漢zh_TW
dc.date (日期) 198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May-2016 16:09:17 (UTC+8)-
dc.date.available 5-May-2016 16:09:1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May-2016 16:09:1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79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76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前言………一
     第二章 山東義和團興起之時代背景………五
     第一節 外力衝擊的背景………五
     第二節 宗教背景………九
     第三節 政治背景………十六
     第四節 社會經濟背景………二0
     第五節 軍事背景………二六
     第三章 山東義和團之源流與成員………五一
     第一節 山東義和團源流之異說………五一
     第二節 山東義和團起源地之異說………六十
     第三節 山東義和團之成員………六五
     第四章 山東義和團的組織與宗旨………八九
     第一節 組織………八九
     第二節 信仰與法術………九五
     第三節 宗旨與紀律………一一二
     第五章 山東義和團之發展………一二七
     第一節 初興時期………一二七
     第二節 擴大時期………一六五
     第三節 衰敗時期………一九四
     第六章 結論………二一四
     附錄:山東省州縣圖………二二0
     參考書目………二二一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799en_US
dc.title (題名) 山東義和團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檔案及文獻資料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臺北,華文出版社影印本,民國五十三年。
     山東義和團調查資料選編,山東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教研室編,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0年六月。
     山東義和團案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室,齊魯書社一九八0年六月。
     山東近代史資料,第三分冊,史學會濟南分會編,一九五七年。
     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林修竹編,商務書局,民國八年四月。
     山東廟會調查,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編,民國二十二年八月。
     中國近百年史資料初編,左舜生編,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五年六月。
     光緒朝東華錄,朱壽朋編,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二年。
     西巡回鑾始末記,古田良太郎編,學生書局影印,民國六十二年。
     李忠節公奏議,李秉衡撰,成文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七年。
     直東剿匪電存,林學瑊編,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六十一年。
     英國藍皮書有關義和團運動資料選譯,胡濱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0年。
     拳案三種,勞乃宣編,廣文書局影印,民國六十一年。
     拳匪紀略,喬析生編,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六年。
     拳變繫日要錄,陳睦編,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袁世凱奏摺專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民國五十九年十月。
     清史稿,趙爾巽等撰,鼎文書局,民國七十年。
     教案教頭檔(五-七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六十三年。
     教案奏議彙編,程宗裕編,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
     義和團文獻彙編(共四冊),鼎文書局影印,民國六十二年。
     義和團檔案史料(共四冊),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六十六年。
     義和團史料(上、下兩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諭摺彙存,光緒彙存,光緒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六年。
     籌筆偶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三年五月。
     
     二、地方志
     平度縣志,丁世平修,尚慶翰等集,民國二十五年印。
     武城縣志續編,王延倫等修,王融銘等纂,民國元年印。
     威縣志,崔正春等修,尚希賓纂,民國十八年。
     高密縣志,余友林修,王照青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冠縣縣志,侯光陸重修,陳熙雍等纂,民國二十三年印。
     荏平縣志,牛占城等修,周之禎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夏津縣志續編,謝錫文等修,許宗海等纂,民國二十三年。
     陵縣續志,苗恩波修,劉蔭岐等集,民國二十四年印。
     清平縣志,梁鐘享等纂,張樹海等纂,民國二十五年印。
     壽張縣志,劉文煃等修,王守謙等纂,清光緒二十六年印。
     德縣志,李樹德修,董瑤林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臨清縣志,徐子尚修,張樹海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三、專書
     史達格著,吳宣易譯,庚子義和國運動始末,正中書局,民國三十年六月。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中國學術著作委員會,民國六十二年八月再版。
     李亦園,信仰與文化,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六月。
     張庚、郭漢城合著,中國戲曲通史,丹青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
     金家瑞,義和團運動,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峨眉居士,中國道壇符咒,內湖集安堂印行,未錄出版時間。
     陳捷,義和團運動史,文海出版社影印。
     陳華,清代咸同年間山東地區動亂之研究,民國七十一年台大史研所博士論文
     張玉法,中國現代區域研究-山東省,一八六0-一九一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七十一年二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五十二年三月。
     廖一中,義和團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
     戴玄之,義和團研究,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
     戴玄之,紅槍會,食貨出版社,六十二年二月。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五月。
     
     四、論文
     中國科學院山東分院歷史研究所編,「義和團六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年。
     王守中,「梨園屯教案淺探」,歷史教學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王文杰,「近世史上的教案」,收於李定一等編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七冊,正中書局,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
     史斌,「山東荏平、平原一帶義和團調查記」,文物一九七六年三月。
     李守孔,「清季山東教案與拳亂」,幼獅學報三卷二期。
     李文海,「義和團運動中的假團問題」,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三年三月。
     周錫瑞,「論義和拳運動的社會成因」,文史哲一九八一年一月。
     胡繩,「義和團的興起與失敗」,近代史研究一九七九年一月。
     胡汶本,「試論帝國主義在山東勢力範圍的形成」,文史哲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徐緒典,「教會、教民和民教衝突-山東義和團運動爆發原因初探」,文史哲一九八三年二月。
     陳在正,「論義和團運動時期的毓賢」,社會科學研究一九八二年二月。
     莊吉發,「清季義和拳源流考」,大陸雜誌六五卷六期。
     陸景琪,「山東義和拳的興起性質與特點」,文史哲一九八二年四月。
     程?,「乾嘉朝義和拳淺探」,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一年一期。
     程?,「民間宗教與義和團揭帖」,歷史研究一九八三年二月。
     齊魯書社編輯部編,義和團運動史討論集,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二年。
     鄺兆江,「關於義和團事件的幾點初步觀察」,大陸雜誌七十卷二期。
     
     五、日文書目
     市古宙三,近代中國?政治?社會,東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佐臉,「義和團(拳)源流-八卦教?義和拳」,史學雜誌九一卷一期。
     佐佐木衛,「山東義和團運動?社會性格」,民族學研究五十卷二期,一九八五年九月。
     佐佐木正哉,「義和團的起源(上)、(中)、(下),近代中國一卷、二卷、三卷,一九七七、七八、七九年。
     村松佑次,義和?研究,嶺南堂書店,一九七六年。
     相因洋,「清季????演劇?民眾運動」,收於木村正雄先生退官紀念東洋史論集。
     野澤豐,(講座)中國近現代史二,義和團運動,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七八年。
     崛川哲男,「義和團運動史研究序說」,東洋史研究二十三卷三期。
     
     六、英文書目
     Chen, Jerome, The origin of the Boxers ,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dited by J. Chen and N. Tarling.
     Chen, Jerome,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xer movement -a morphological study ,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Vol.23 1960.
     Cohen, Pauel A., The anti-christian tradition in China , Journal of Asia Studies, Vol. 20 1961.
     Doar, Bruce, " The Boxers and Chinese drama question interaction``, 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29, March 1984.
     Mayers ,Ramon, The Chinese Peasant Ecomony: Agricultural Developement in Hopei and Shantung, 1890-194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Purcell, Victor, The Boxer uprising: a background Stud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3.
     Steiger, George Nye, China and the Occiden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New Haven; Yale Uniersity Press 1927. reprint, N.Y. Russell & Russell 1966.
     Schrecker, John E., Imperialism and Chinese nationalism-Germany in Shantung,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Tan, Chester C., The Boxer catastroph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55.
     Wehrle, Edmund S., Britain, China, and the antimissionary riots, 1 1891-1900, University of Minneapolis 196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