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民國初年的無政府主義運動 : 劉師復與「民聲」
作者 俞忠烈
貢獻者 張玉法
俞忠烈
日期 1986
上傳時間 5-May-2016 16:09:53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目的在探討劉師復與「民聲」雜誌的無政府主義思想,並藉此以明瞭民國初年無政府主義運動的實質與內涵。
       本文共分九章,約十六萬字。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目的與方法,以及研究概念。
       第二章,「時代背景」:敘述清末民初的政治社會動向,新思潮的高漲,以及知識分子的「激進主義」與「烏托邦思想」。
       第三章:「走向激進主義」與第四章、「從事無政府主義活動」;分析劉氏走向無政府主義的轉變過程,以及「心社」與「晦鳴學舍」之組織及其活動。
       第五章與第六章,「『民聲』言論的分析(上、下)」;分析「民聲」言論以探討劉師復的無政府主義的性格。
       第七章,「劉師復無政府主義的承襲與特性」;分析「新世界」與「天義」報以明瞭劉氏無政府主義的特性。
       第八章,「劉師復無政府主義的延續及其影響」;分析五四運動前後的無政府主義運動,並加以討論無政府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理論鬥爭。
       第九章,「結論」:說明本論文之發現外,並試述無政府主義運動的失敗原因。
       撰者受業期間,承蒙所裏諸位老師的教導,受益匪淺;撰寫論文期間,張玉法老師的諄諄教誨與啟發,給予我許多的鼓勵與指引,謹此致上最誠摯的謝忱,其次在四年的研究期間,韓國全南大學李洪吉老師不斷地給予照顧鼓勵,這些都是令我銘感五內,永難忘懷的。此外,要謝謝從旁照顧、關心和幫助我的摯友、同學,由於他們的愛心與鼓勵,使我度過挑燈夜讀的日子,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的母親。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份:
     (甲)、報刊
     天討,民報第十二號增刊,一九0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天義,東京,光緒三十三年、三十四年。
     民立報,上海,宣統二年.民國二年。
     民報,東京,光緒三十一年?宣統元年。
     民聲《第一期至三十三期合訂本),香港,龍門書店,一九六七年。
     東方雜誌,上海,光褚二十九年?民國三十七年?。
     俄事警聞,上海,光緒二十九年。
     國民日日報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以下簡稱黨史會)影印本,民國五十七年。
     清議報,橫濱,光緒二十四年?二十七年。
     湖北學生界,東京,光緒二十九年。
     新世紀,巴黎,一九0七年-一九一0年。
     新民叢報,橫濱,光緒二十八年-三十三年。
     新青年,東京,大安版影印本,一九六三年。
     萬國公教,上海,同治十三年-光緒三十二年。
     蘇報,上海,光緒二十九年。
     (乙)、專書
     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史組編,中國大同思想資料,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革命文獻,第一輯至第四輯,台北,民國四十二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國父全集,六冊,台北,民國四十六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革命先烈先進傳,台北,民國五十四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革命人物誌,每一-八集,民國五十八年至六十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無政府主義和中國社會黨,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一、二編,台北,民國五十一年至五十四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年。
     文史資料出版社編,辛亥革命回憶錄,第六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文史資料出版社編,回憶辛亥革命,北京,新華書店,一九八一年。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九八一年。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八年。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
     司特普尼克,巴金譯,俄國虛無主義運動史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民國二十五年。
     史華慈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安嘉芳,新世紀始未及其言論之分析,文化大學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打印本,民國六十六年。
     甘友蘭、鄭樞俊,社會主義運動史,香港,亞洲出版社,民國四十六年。
     左舜生,中國現代名人軼事,香港,自由出版社,民國四十六年。
     石錦,中國現代化運動與清末留日學生,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研究論文,民國六十年。
     印順,太虛大師年譜,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七士年。
     李又寧、張玉法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吳相湘,民國史事論叢,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吳相湘,民國百人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吳相湘,民國政治人物;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余英時,自由與平等,台北,漢新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
     何幹之,近代中國啟蒙運動,重慶,生活書店,民國三十六年。
     宋教仁,我之歷史,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一年。
     辛亥革命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
     汪榮祖,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
     克拉姆尼克(Issac Kramnick)、華特金士(Frederick M. Watkins)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的時代,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克魯泡特金,巴克譯,我底自傳,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四年。
     克魯泡特金,巴克譯,麵包與自由,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四年。
     克魯泡特金,天均等譯,無政府主義,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六年。
     克魯泡特金,帕米爾編輯部譯,互助論,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九年。
     呂芳上,朱執信與中國革命,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六十七年。
     沈雲龍,中國共產黨之來源,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周弘然,中國民主思想運動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五十三年。
     周策縱著,楊默夫譯,五四運動史,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言心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國立編譯館主編,孟祥森譯,現代人論烏托邦,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侯外廬,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上海,生活書局,民國三十六年。
     胡漢民,胡漢民自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
     胡濱,中國近代改良主義思想,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六四年。
     馬超俊編,中國勞工運動史,五冊,台北,中國勞工福利出版社,民國四十八年。
     徐啟智譯,尼斯具著,西方社會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徐復觀等著,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海隅孤客,解放別錄,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年。
     郭湛波,近代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一九六七年。
     陶希聖,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
     舒新城,中國留學史,台北,中國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
     孫常禕輯,蔡元培先生全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
     陳三井編,勤工儉學運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年。
     陳端志,五四運動之史的評價,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七三年。
     陳國鈞,勞工問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陳萬雄,新文化運動前的陳獨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張允侯等編,五四時期的社團,四冊,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七九年。
     張文伯,吳敬恒先生傳記,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三年。
     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年。
     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四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十冊,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張玉法編,晚清革命文學,台北,經世書局,民國七十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五十八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張朋園、李恩涵,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與自強運動,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張? 、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北京,新華書店,一九六○年。
     張東蓀,思想與社會,台北,廬山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
     張國壽,我的回憶,三冊,香港,明報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張靜廬,中國近代出版史料,上海,群聯出版社,一九五四年。
     張繼,張溥泉先生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一年。
     張灝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馮自由,社會主義與中國,香港,社會主義研究所,民國九年。
     馮自由,中國革命運動二十六年組織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七年。
     馮自由,革命逸史,五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二年。
     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四十三年。
     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四年。
     楊幼炯,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
     楊愷齡,民國李石曾先生煜瀛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
     楊愷齡,民國張靜江先生人傑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
     雷岱爾著,鄭學稼譯,社會主義思想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六年。
     褚民誼,褚民誼最近言論集,上海,大東書局,民國十八年。
     蔡元培,蔡元培自述,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
     鄭學稼,中共興亡史,四冊,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台北,京華書局,民國五十九年。
     劉師復事略,毛筆抄件,黨史會藏。
     劉師復,劉師復文集,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八年。
     劉焜煬編輯,廣東辛亥革命史料,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蔣永敬,現代史料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
     蔣永敬,近代人物史事,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
     龍冠海,社會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六年。
     蕭公權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社會主義,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鐵心編印,師復文存,廣州,革新書局,一九二八年。
     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一九一五?一九二六),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
     (丙)、論文
     石錦,「早期中國留日學生的活動與組織(一八九八?一九○一)」,思與言,第六卷,第一期,民國五十七年。
     余英時,「意識型態與中國現代思想史」,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一年八月十一日至十六日。
     李潤菴「章太炎與日本的無政府主義」,學術月刊,第六期,一九八一年。
     貝馬丁,「劉師復與中國無政府主義」,香港,民聲(第一期至三十三期合訂本),一九六七年。
     吳雁南,「劉師培的無政府主義」,貴州,社會科學,第五期,一九八一年。
     施樂伯、于子橋「民國初年社會主義的概念和發展的趨向」,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二冊,民國七十年八月。
     胡秋原,「由俄羅斯之虛無主義到共產主義」,大陸雜誌,第五卷,第四期,民國四十四年。
     洪德先,「辛亥革命前的世界社及無政府主義思想」,食貨復刊,第十三卷,第二期。
     郭正昭,「從演化論探析嚴復型危機感的意理結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七期,民國六十七年。
     郭正昭,「中國科學社與中國近代科學化運動」,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一輯,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
     張玉法,「民初政黨的調查與分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五期,民國六十五年六月。
     張玉法,「同盟會時代的革命宣傳」,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二期,民國六十三年。
     張朋園,「梁啟超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及中國現代化的見解」,食貨月刊,第三卷,第十期。
     張朋園,「清末民初的知識份子」,思與言,第七卷,第三期,民國五十八年。
     張朋園,「辛亥革命時期領袖群的進取與保守」,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四卷,第七期,民國六十年。
     陳福霖,「社會主義與單稅法─廖仲愷在廣東」,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二冊,民國七十年八月。
     徐善廣,「二十世紀無政府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時期反對無政府主義的鬥爭」,江漢論壇,一九七九年九月。
     葉嘉熾,「宗教與中國民族主義:民初知識份子反教思想的學理基礎」,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集,民國七十年。
     彭英明,「評辛亥革命前的無政府主義思潮」,文?報,一九八0年二月二十五日。
     會叢英,「民元前後的江亢虎和中國社會黨」,歷史研究,第六期,一九八0年。
     楊天石編,「社會主義講習會資料」,中國哲學,第一輯,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七九年。
     楊天石,「論辛亥革命前的國粹主義思潮」,新建設,一九六五年二月。
     雷賈,「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反對無政府主義的鬥爭」,史學月刊,第七至十二期,一九六五年。
     鍾兆麟,「什麼叫做虛無主義」,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第六期,民國十九年一月一日。
     譚彼岸,「俄國民粹主義對同盟會的影響」,歷史研究,第一期,-九五九年。
     蘇雲?,「民初之知識份子(一九一二?-九二八)」,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研討會
     論文集,民國七十年十二月。
     二、日文部份:
     丸山松幸,中國近代?革命思想,東京,研文出版,一九八二年。
     小野川秀美,晚清政治思想研究,東京,一九六九年。
     平野義太郎,「中國革命報『天義』?日本????發刊-日中?初期社會主義?交流,附於天義(影印本),東京,大安株式會社,一九六六年。
     永井算己,「社會主義講習會?政聞社」,東洋學報,第五十一卷,第三號,一九六八年十二月。
     玉川信明,中國??????影,東京,三一書房,一九七四年。
     宇野重昭,「自由?統合????區聲白?陳獨秀論????????=?????論爭?一斷片」,成蹊法學十一,一九七七年六月。
     有田和夫,「清末?????????」,東方學三十,一九六五年七月。
     里井彥七郎,近代中國????民?運動???思想,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七八年。
     扳出祥伸,中國近代?思想?科學,同門舍出版,昭和五十八年。
     幸德秋水,社會主義神髓,東京,由分社,明治三十八年。
     狹間直樹,中國社會主義?黎明,東京,岩波新書,一九七六年。
     狹間直樹,「劉師復?『民聲』-民國初年????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想五七八,一九二二年八月。
     狹間直樹,「辛亥革命期????中國?社會主義」,思想五○三,五○七,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月。
     野原四郎,???????五四運動,東京,弘文堂,-九六○年十二月。
     菊池次郎,近世日本社會運動史,東京,白揚社,一九三四年。
     隅谷三喜郎,日本?社會思想-近代化?????教,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七○年。
     
     三、韓文部份
     無政府主義運動史編纂委員會,韓國無政府主義運動史,漢城,螢雪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秋憲樹編,韓國獨立運動,漢城,延世大學出版部,一九七一年。
     洪善熹,趙素昂之三均主義研究,漢城,一九八二年。
     慎鏞廈,申釆浩之社會思想研究,漢城,一九八四年。
     
     
     四、英文部份
     Bernal, Martin. Chinese Socialism to 1907. Ithaca, New York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6.
     Boorman, Howard. Man and Politics is Modern China. New York : 1960.
     Carter, Aqril.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Anarchism. London : Routledge & Kegan Paul Press, 1971.
     Chang, Yu - Fa. " The Effects of Western Socialism on the 1911 Revolution in China, " M. A. Thesis.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1970.
     Chen, Joseph T.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Shanghai: The Making of a Social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Leiden, 1972.
     Cheng, Shelley Hsien. " The tung-meng-hui:: Its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and Finances, 1905 – 1912, " Ph. D. Dissertation.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62.
     Chesneaux, Jean. The Chinese Labor Movement, 1919 – 1927. 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Cole, G. D. H. Socialist Thought, Marxism and Anarchism. 1850-1890. London : The
     MacMillan Press, 1954.
     Dirlik, Arif and Krebs, Edward S. " Socialism and Anarchism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 " Modern China, Vol. 7, No. 2, ( April, 1981 ).
     Forman, James D. Anarchism. New York, 1975.
     Furth, Charlotte ( ed. ). The Limits of change, 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s in Republican China.?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Gasster, Michael.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 Birth of Modern Chinese Radicalism.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9.
     Grieder, Jerome B. Hu Shih and the Chinese Chinese Renaissance : Liberal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7-1937.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Hs?, Immanuel C. Y.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Johnson, Chalmers. Revolution and Social System. Stanford :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64.
     Krebs, Edward Skinner. "Liu Ssu-Fu and Chinese Anarchism, 1905-1915 ", Ph. D. Dissertation.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77.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Ann Arbor, Michingan. 1982.
     Kwok, D.W. Y. " Anarchism and Traditionalism : Liu Shih - Pei``, The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vol.IV, No. 2 ( December, 1971 ).
     Kwok, D.W. Y. 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1950.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5.
     Levenson, Joseph R. Liang Ch’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Levenson, Joseph R.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 A Trilog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5.
     Li, Yu -ning.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ism into China.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
     Lin, Yu - sheng. 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 :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 Madison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79.
     Lin, Yu - sheng. " The Origins and Implications of Modern Chinese Scientism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 A Case Study : "Science vs. M?taphysics in 1923` ". In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 ed.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27. Taipei :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Vol. I, 1984.
     Mackenzie, Norman. Socialism: A Short History. London : Hutchinson`s University, 1949.
     Mannheim, Karl. Ideology and Utopia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New York, 1936. ?
     Pennock, J. Roland and Chapman, John W. Anarchis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8.
     Price, Don C. Russia and the Root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896-1911.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Rankin, Mary B. Early Chinese Revolutionaries : Radical Intellectuals in Shang-hai and Chekiang, 1902-1911.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Rhoads, Edward J. M. China`s Republican Revolution : The Case of Kwangtung, 1895-1913.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Ritter, Alan. Anarchism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Scalapino, Robert A. and Schiffrin, Harold Z. " Early Socialist Currents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Sun Yat-sen Versus Liang Ch`i-ch` ao " ,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XVIII, No. 3 (May, 1959).
     Schumpeter, Joseph A. social. New York, 1950.
     Schwartz, Benjamin I. ( ed., ). Reflections 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 A Symposiu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Schiffrin, Harold Z. and Eto Shinkichi. The 1911 Revolution in China: Interpretive Essays.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84.
     Skocpol, theda. State and Social Revolution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 Russia and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Tan, Chester C.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Doubleday and Company Inc., 1971.
     Wakeman Jr., F. and Grant, C. ( ed.). Conflict and Control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Walzer, Michael. The Revolution of the Saints : A Study in the origins of Radical Politic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Wang, Y. C.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 West. 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Mass.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1969.
     Welch, Holmes. The Buddhist Revival in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1968.
     Wilbur, C. Martin. Sun Yat-Sen: Frustrated Patrio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
     Wilson, George M. Radical Nationalist in Japan: Kita Ikki 1883-1937.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Woodcock, George. Anarchism : A History of Libertarian Ideas and Movements. London : Penguin Books, 1963.
     Wright, Mary C. ( ed. ). China in Revolution : The First Phase1900 – 1913.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8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玉法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俞忠烈zh_TW
dc.creator (作者) 俞忠烈zh_TW
dc.date (日期) 198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May-2016 16:09:53 (UTC+8)-
dc.date.available 5-May-2016 16:09:5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May-2016 16:09:5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68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76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主要目的在探討劉師復與「民聲」雜誌的無政府主義思想,並藉此以明瞭民國初年無政府主義運動的實質與內涵。
       本文共分九章,約十六萬字。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目的與方法,以及研究概念。
       第二章,「時代背景」:敘述清末民初的政治社會動向,新思潮的高漲,以及知識分子的「激進主義」與「烏托邦思想」。
       第三章:「走向激進主義」與第四章、「從事無政府主義活動」;分析劉氏走向無政府主義的轉變過程,以及「心社」與「晦鳴學舍」之組織及其活動。
       第五章與第六章,「『民聲』言論的分析(上、下)」;分析「民聲」言論以探討劉師復的無政府主義的性格。
       第七章,「劉師復無政府主義的承襲與特性」;分析「新世界」與「天義」報以明瞭劉氏無政府主義的特性。
       第八章,「劉師復無政府主義的延續及其影響」;分析五四運動前後的無政府主義運動,並加以討論無政府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理論鬥爭。
       第九章,「結論」:說明本論文之發現外,並試述無政府主義運動的失敗原因。
       撰者受業期間,承蒙所裏諸位老師的教導,受益匪淺;撰寫論文期間,張玉法老師的諄諄教誨與啟發,給予我許多的鼓勵與指引,謹此致上最誠摯的謝忱,其次在四年的研究期間,韓國全南大學李洪吉老師不斷地給予照顧鼓勵,這些都是令我銘感五內,永難忘懷的。此外,要謝謝從旁照顧、關心和幫助我的摯友、同學,由於他們的愛心與鼓勵,使我度過挑燈夜讀的日子,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的母親。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一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一
     第二節 研究概念-「激進主義」與「烏托邦思想」………九
     第二章 時代背景………一五
     第一節 政治社會動向………一五
     第二節 新思潮的高漲………二五
     第三節 知識分子的激進主義與烏托邦思想………四二
     第三章 走向激進主義………五七
     第一節 走向革命………五七
     第二節 向無政府主義轉變………六四
     第三節 對無政府主義的闡釋………七八
     第四章 從事無政府主義活動………九一
     第一節 「心社」時期………九一
     第二節 「晦鳴學舍」時期………一0一
     第三節 「民聲」的創刊………一一一
     第五章 「民聲」言論的分析(上)………一一七
     第一節 言論的基礎………一一七
     第二節 論自由平等………一二三
     第三節 論革命………一三四
     第四節 反傳統與反宗教………一四二
     第五節 鼓吹勞工運動………一五三
     第六節 提倡語文改造………一六九
     第六章 「民聲」言論的分析(下)………一七九
     第一節 對孫中山與江沆虎的批判………一七九
     第二節 對社會黨的批判………一九五
     第七章 劉師復無政府主義的承襲與特性………二0三
     第一節 巴黎「新世紀」的影響………二0三
     第二節 東京「天義」報的影響………二一五
     第三節 劉師復無政府主義的特性………二三一
     第八章 劉師復無政府主義的延續及其影響………二四三
     第一節 五四運動前後的無政府主義運動………二四三
     第二節 無政府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理論鬥爭………二六四
     第三節 無政府主義運動的影響………二七八
     第九章 結論………二九五
     參考書目………三0一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803en_US
dc.title (題名) 民國初年的無政府主義運動 : 劉師復與「民聲」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份:
     (甲)、報刊
     天討,民報第十二號增刊,一九0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天義,東京,光緒三十三年、三十四年。
     民立報,上海,宣統二年.民國二年。
     民報,東京,光緒三十一年?宣統元年。
     民聲《第一期至三十三期合訂本),香港,龍門書店,一九六七年。
     東方雜誌,上海,光褚二十九年?民國三十七年?。
     俄事警聞,上海,光緒二十九年。
     國民日日報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以下簡稱黨史會)影印本,民國五十七年。
     清議報,橫濱,光緒二十四年?二十七年。
     湖北學生界,東京,光緒二十九年。
     新世紀,巴黎,一九0七年-一九一0年。
     新民叢報,橫濱,光緒二十八年-三十三年。
     新青年,東京,大安版影印本,一九六三年。
     萬國公教,上海,同治十三年-光緒三十二年。
     蘇報,上海,光緒二十九年。
     (乙)、專書
     丁文江編,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史組編,中國大同思想資料,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革命文獻,第一輯至第四輯,台北,民國四十二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國父全集,六冊,台北,民國四十六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革命先烈先進傳,台北,民國五十四年。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革命人物誌,每一-八集,民國五十八年至六十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無政府主義和中國社會黨,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第一、二編,台北,民國五十一年至五十四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年。
     文史資料出版社編,辛亥革命回憶錄,第六集,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文史資料出版社編,回憶辛亥革命,北京,新華書店,一九八一年。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九八一年。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八年。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
     司特普尼克,巴金譯,俄國虛無主義運動史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民國二十五年。
     史華慈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安嘉芳,新世紀始未及其言論之分析,文化大學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打印本,民國六十六年。
     甘友蘭、鄭樞俊,社會主義運動史,香港,亞洲出版社,民國四十六年。
     左舜生,中國現代名人軼事,香港,自由出版社,民國四十六年。
     石錦,中國現代化運動與清末留日學生,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研究論文,民國六十年。
     印順,太虛大師年譜,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七士年。
     李又寧、張玉法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四年。
     吳相湘,民國史事論叢,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吳相湘,民國百人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吳相湘,民國政治人物;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余英時,自由與平等,台北,漢新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
     何幹之,近代中國啟蒙運動,重慶,生活書店,民國三十六年。
     宋教仁,我之歷史,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一年。
     辛亥革命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
     汪榮祖,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
     克拉姆尼克(Issac Kramnick)、華特金士(Frederick M. Watkins)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的時代,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克魯泡特金,巴克譯,我底自傳,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四年。
     克魯泡特金,巴克譯,麵包與自由,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四年。
     克魯泡特金,天均等譯,無政府主義,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六年。
     克魯泡特金,帕米爾編輯部譯,互助論,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九年。
     呂芳上,朱執信與中國革命,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六十七年。
     沈雲龍,中國共產黨之來源,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周弘然,中國民主思想運動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五十三年。
     周策縱著,楊默夫譯,五四運動史,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言心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國立編譯館主編,孟祥森譯,現代人論烏托邦,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侯外廬,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上海,生活書局,民國三十六年。
     胡漢民,胡漢民自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
     胡濱,中國近代改良主義思想,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六四年。
     馬超俊編,中國勞工運動史,五冊,台北,中國勞工福利出版社,民國四十八年。
     徐啟智譯,尼斯具著,西方社會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台北,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
     徐復觀等著,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海隅孤客,解放別錄,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年。
     郭湛波,近代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一九六七年。
     陶希聖,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
     舒新城,中國留學史,台北,中國出版社,民國六十二年。
     孫常禕輯,蔡元培先生全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
     陳三井編,勤工儉學運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年。
     陳端志,五四運動之史的評價,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七三年。
     陳國鈞,勞工問題,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陳萬雄,新文化運動前的陳獨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張允侯等編,五四時期的社團,四冊,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七九年。
     張文伯,吳敬恒先生傳記,台北,黨史會,民國五十三年。
     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年。
     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四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國六十六年。
     張玉法主編,中國現代史論集,十冊,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張玉法編,晚清革命文學,台北,經世書局,民國七十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五十八年。
     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張朋園、李恩涵,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與自強運動,台北,食貨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張? 、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北京,新華書店,一九六○年。
     張東蓀,思想與社會,台北,廬山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
     張國壽,我的回憶,三冊,香港,明報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張靜廬,中國近代出版史料,上海,群聯出版社,一九五四年。
     張繼,張溥泉先生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一年。
     張灝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馮自由,社會主義與中國,香港,社會主義研究所,民國九年。
     馮自由,中國革命運動二十六年組織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十七年。
     馮自由,革命逸史,五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二年。
     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四十三年。
     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四年。
     楊幼炯,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
     楊愷齡,民國李石曾先生煜瀛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
     楊愷齡,民國張靜江先生人傑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
     雷岱爾著,鄭學稼譯,社會主義思想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六年。
     褚民誼,褚民誼最近言論集,上海,大東書局,民國十八年。
     蔡元培,蔡元培自述,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
     鄭學稼,中共興亡史,四冊,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台北,京華書局,民國五十九年。
     劉師復事略,毛筆抄件,黨史會藏。
     劉師復,劉師復文集,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八年。
     劉焜煬編輯,廣東辛亥革命史料,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蔣永敬,現代史料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
     蔣永敬,近代人物史事,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
     龍冠海,社會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六年。
     蕭公權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社會主義,台北,時報出版社,民國七十一年。
     鐵心編印,師復文存,廣州,革新書局,一九二八年。
     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一九一五?一九二六),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
     (丙)、論文
     石錦,「早期中國留日學生的活動與組織(一八九八?一九○一)」,思與言,第六卷,第一期,民國五十七年。
     余英時,「意識型態與中國現代思想史」,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一年八月十一日至十六日。
     李潤菴「章太炎與日本的無政府主義」,學術月刊,第六期,一九八一年。
     貝馬丁,「劉師復與中國無政府主義」,香港,民聲(第一期至三十三期合訂本),一九六七年。
     吳雁南,「劉師培的無政府主義」,貴州,社會科學,第五期,一九八一年。
     施樂伯、于子橋「民國初年社會主義的概念和發展的趨向」,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二冊,民國七十年八月。
     胡秋原,「由俄羅斯之虛無主義到共產主義」,大陸雜誌,第五卷,第四期,民國四十四年。
     洪德先,「辛亥革命前的世界社及無政府主義思想」,食貨復刊,第十三卷,第二期。
     郭正昭,「從演化論探析嚴復型危機感的意理結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七期,民國六十七年。
     郭正昭,「中國科學社與中國近代科學化運動」,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一輯,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
     張玉法,「民初政黨的調查與分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五期,民國六十五年六月。
     張玉法,「同盟會時代的革命宣傳」,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二期,民國六十三年。
     張朋園,「梁啟超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及中國現代化的見解」,食貨月刊,第三卷,第十期。
     張朋園,「清末民初的知識份子」,思與言,第七卷,第三期,民國五十八年。
     張朋園,「辛亥革命時期領袖群的進取與保守」,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四卷,第七期,民國六十年。
     陳福霖,「社會主義與單稅法─廖仲愷在廣東」,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二冊,民國七十年八月。
     徐善廣,「二十世紀無政府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時期反對無政府主義的鬥爭」,江漢論壇,一九七九年九月。
     葉嘉熾,「宗教與中國民族主義:民初知識份子反教思想的學理基礎」,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集,民國七十年。
     彭英明,「評辛亥革命前的無政府主義思潮」,文?報,一九八0年二月二十五日。
     會叢英,「民元前後的江亢虎和中國社會黨」,歷史研究,第六期,一九八0年。
     楊天石編,「社會主義講習會資料」,中國哲學,第一輯,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七九年。
     楊天石,「論辛亥革命前的國粹主義思潮」,新建設,一九六五年二月。
     雷賈,「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反對無政府主義的鬥爭」,史學月刊,第七至十二期,一九六五年。
     鍾兆麟,「什麼叫做虛無主義」,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第六期,民國十九年一月一日。
     譚彼岸,「俄國民粹主義對同盟會的影響」,歷史研究,第一期,-九五九年。
     蘇雲?,「民初之知識份子(一九一二?-九二八)」,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研討會
     論文集,民國七十年十二月。
     二、日文部份:
     丸山松幸,中國近代?革命思想,東京,研文出版,一九八二年。
     小野川秀美,晚清政治思想研究,東京,一九六九年。
     平野義太郎,「中國革命報『天義』?日本????發刊-日中?初期社會主義?交流,附於天義(影印本),東京,大安株式會社,一九六六年。
     永井算己,「社會主義講習會?政聞社」,東洋學報,第五十一卷,第三號,一九六八年十二月。
     玉川信明,中國??????影,東京,三一書房,一九七四年。
     宇野重昭,「自由?統合????區聲白?陳獨秀論????????=?????論爭?一斷片」,成蹊法學十一,一九七七年六月。
     有田和夫,「清末?????????」,東方學三十,一九六五年七月。
     里井彥七郎,近代中國????民?運動???思想,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七八年。
     扳出祥伸,中國近代?思想?科學,同門舍出版,昭和五十八年。
     幸德秋水,社會主義神髓,東京,由分社,明治三十八年。
     狹間直樹,中國社會主義?黎明,東京,岩波新書,一九七六年。
     狹間直樹,「劉師復?『民聲』-民國初年????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想五七八,一九二二年八月。
     狹間直樹,「辛亥革命期????中國?社會主義」,思想五○三,五○七,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月。
     野原四郎,???????五四運動,東京,弘文堂,-九六○年十二月。
     菊池次郎,近世日本社會運動史,東京,白揚社,一九三四年。
     隅谷三喜郎,日本?社會思想-近代化?????教,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七○年。
     
     三、韓文部份
     無政府主義運動史編纂委員會,韓國無政府主義運動史,漢城,螢雪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秋憲樹編,韓國獨立運動,漢城,延世大學出版部,一九七一年。
     洪善熹,趙素昂之三均主義研究,漢城,一九八二年。
     慎鏞廈,申釆浩之社會思想研究,漢城,一九八四年。
     
     
     四、英文部份
     Bernal, Martin. Chinese Socialism to 1907. Ithaca, New York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6.
     Boorman, Howard. Man and Politics is Modern China. New York : 1960.
     Carter, Aqril.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Anarchism. London : Routledge & Kegan Paul Press, 1971.
     Chang, Yu - Fa. " The Effects of Western Socialism on the 1911 Revolution in China, " M. A. Thesis.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1970.
     Chen, Joseph T.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Shanghai: The Making of a Social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Leiden, 1972.
     Cheng, Shelley Hsien. " The tung-meng-hui:: Its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and Finances, 1905 – 1912, " Ph. D. Dissertation.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62.
     Chesneaux, Jean. The Chinese Labor Movement, 1919 – 1927. 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Cole, G. D. H. Socialist Thought, Marxism and Anarchism. 1850-1890. London : The
     MacMillan Press, 1954.
     Dirlik, Arif and Krebs, Edward S. " Socialism and Anarchism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 " Modern China, Vol. 7, No. 2, ( April, 1981 ).
     Forman, James D. Anarchism. New York, 1975.
     Furth, Charlotte ( ed. ). The Limits of change, 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s in Republican China.?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Gasster, Michael.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 Birth of Modern Chinese Radicalism.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9.
     Grieder, Jerome B. Hu Shih and the Chinese Chinese Renaissance : Liberal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7-1937.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Hs?, Immanuel C. Y.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Johnson, Chalmers. Revolution and Social System. Stanford :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64.
     Krebs, Edward Skinner. "Liu Ssu-Fu and Chinese Anarchism, 1905-1915 ", Ph. D. Dissertation.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77.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Ann Arbor, Michingan. 1982.
     Kwok, D.W. Y. " Anarchism and Traditionalism : Liu Shih - Pei``, The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vol.IV, No. 2 ( December, 1971 ).
     Kwok, D.W. Y. 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1950.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5.
     Levenson, Joseph R. Liang Ch’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Levenson, Joseph R.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 A Trilog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5.
     Li, Yu -ning.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ism into China.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
     Lin, Yu - sheng. 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 :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 Madison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79.
     Lin, Yu - sheng. " The Origins and Implications of Modern Chinese Scientism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 A Case Study : "Science vs. M?taphysics in 1923` ". In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 ed.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27. Taipei :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Vol. I, 1984.
     Mackenzie, Norman. Socialism: A Short History. London : Hutchinson`s University, 1949.
     Mannheim, Karl. Ideology and Utopia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New York, 1936. ?
     Pennock, J. Roland and Chapman, John W. Anarchis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8.
     Price, Don C. Russia and the Root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896-1911.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Rankin, Mary B. Early Chinese Revolutionaries : Radical Intellectuals in Shang-hai and Chekiang, 1902-1911.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Rhoads, Edward J. M. China`s Republican Revolution : The Case of Kwangtung, 1895-1913.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Ritter, Alan. Anarchism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Scalapino, Robert A. and Schiffrin, Harold Z. " Early Socialist Currents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Sun Yat-sen Versus Liang Ch`i-ch` ao " ,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XVIII, No. 3 (May, 1959).
     Schumpeter, Joseph A. social. New York, 1950.
     Schwartz, Benjamin I. ( ed., ). Reflections 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 A Symposiu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Schiffrin, Harold Z. and Eto Shinkichi. The 1911 Revolution in China: Interpretive Essays.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84.
     Skocpol, theda. State and Social Revolution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 Russia and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Tan, Chester C.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Doubleday and Company Inc., 1971.
     Wakeman Jr., F. and Grant, C. ( ed.). Conflict and Control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Walzer, Michael. The Revolution of the Saints : A Study in the origins of Radical Politic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Wang, Y. C.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 West. 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Mass.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1969.
     Welch, Holmes. The Buddhist Revival in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1968.
     Wilbur, C. Martin. Sun Yat-Sen: Frustrated Patrio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
     Wilson, George M. Radical Nationalist in Japan: Kita Ikki 1883-1937.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Woodcock, George. Anarchism : A History of Libertarian Ideas and Movements. London : Penguin Books, 1963.
     Wright, Mary C. ( ed. ). China in Revolution : The First Phase1900 – 1913.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