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唐朝與吐蕃和親之研究
作者 馮藝超
FENG, YI-CHAO
貢獻者 蕭金松
XIAO, JIN-SONG
馮藝超
FENG, YI-CHAO
關鍵詞 唐朝
吐蕃
和親
政策
和親政策
公主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
TANG DYNASTY
日期 1984
上傳時間 5-May-2016 17:32:54 (UTC+8)
摘要 前言
     根據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的研究,婚姻的目的,大體可分為經濟的、生殖的和愛情的三方面(註一)。雖然每一民族的取向與其所著重的程度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仍是以「生殖」為主。傳宗接代為婚姻的最大任務,所謂「繁子孫」是也,經濟關係反居於較次的層面。然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姻,著眼點卻在政治上的結合,不但在經濟上,以至於文化上往往亦憑藉婚姻關係的建立而得以推展。
     又和親是建立政治聯繫的一種橋樑,但若雙方之間產生根本利害衝突時,或一方的力量較為強大,足以兼併另一方時,則所建立的婚姻關係亦難以阻止彼此間之戰爭與吞併。歷史上記載的和親事件甚多,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可看出已塗上政治色彩。唐朝與吐蕃的和親乃其中一例。
     吐蕃自贊普松贊幹布登位後,始在西藏高原建立統一的王國。其時,中原的唐廷正值太宗在位,吐蕃的新興勢力,固未足與勢如中天的唐廷相頡頏,但初生之犢亦無所畏忌,反而銳意進取。其與唐廷締交未幾,即藉詞以武力犯邊,以試探唐廷之實力,及其失利後,乃遣使向唐請婚,實行以退為進的策略。唐廷處於極為有利的情勢下,竟接納認識未深之遠鄰而許結和親,箇中緣由為何?乃引發筆者探討本文的動機之一。
     唐廷先後以兩位公主下嫁吐蕃,但漢籍中有關文成公主的記載極其簡略,反觀藏籍卻臚述甚詳;而金城公主則恰好相反,漢籍記載的多,藏籍反而少。其中是否有特別緣由?當時實際情形究竟如何?乃筆者欲探討本文的動機之二。
     吐蕃與唐廷和親之前,仍為一未完全開化的社會,但在雙方結為婚媾之後,依附和親而建立的其他關係,對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均有極其深切的影響。尤其是文化方面,今日西藏的文化,泰半皆採自中國,只有一小部分採自印度(註二),無庸置疑,此乃唐蕃和親時所奠立的基礎。相對而言,唐廷所受影響雖然較少,但亦有深可注意者。此是筆者欲探討本文的動機之三。
     此外,如當時人對和親所持的態度,乃至於公主以穉齡遠適異域,與出嫁後的心態,筆者亦極有興趣予以探索。
     本文的研究範圍,自唐太宗貞觀八年(六三四),吐蕃初次遣使朝唐而後文成公主下嫁起,至玄宗開元二十七年(七三九),金城公主薨,唐蕃和親關係告終止,中間共一百零五年的史事。研究目的在探究唐朝與吐蕃和親的原因、經過,以及和親對雙方所造成之影響。全文除前言外,共六章十六節,約十二萬言。正文第一章「緒論」,就和親的意義、淵源與演變,及唐朝對和親政策的態度作一闡述。第二章「唐蕃和親之背景」,先介紹吐蕃的先世及其種性,再就雙方對峙態勢的形成,以及基於事實上的需要兩方面加以論析。第三、四章「文成、金城兩公主之和親」,就和親契機陳述吐蕃請婚的經過,與文成、金城兩公主入藏前後的情形探討當時的實際情況。第五章「唐蕃和親之效果與檢討」,就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以及其他方面對唐蕃雙方的影響作評估。第六章「結論」,乃就全文作綜合性的總結,並對唐朝與吐蕃和親的得失提出個人的看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採用歷史學的角度,就手邊所蒐集的資料,予以分析、綜合、比較,間亦配合社會學、民族學的觀點。但因筆者未曾接受過有關的專門訓練,認知上難免不夠深入;加上本文標題有欠明確,多少在取向上造成混淆,此無疑是本文的一大缺失。其次在現實環境的限制下,吐蕃的原始資料未能蒐集周全,故不得不參考西方學者及日人的有關著作;但筆者才識俱淺,有關資料雖力求蒐集,但掛一漏萬,仍在所難免,此是本文的缺失之二。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吐蕃記述歷史事實失之簡略,甚且付諸闕如,故在有關事件上,未能與漢籍資料相比照,為筆者最感棘手的一個問題。又吐蕃為一絕對的宗教社會,藏人本身歷史觀念極為淺薄,造成其歷史的記述「苟無宗教,則不足以動西藏人之心也」(註三)。因而吐蕃歷史多夾雜神話傳說,顯得矇昧難明,雖經剔羅爬梳,但扞格仍存,故筆者在撰作過程中,力求守持謹慎客觀的態度,以期求得此段歷史的真象。
     本論文能即時完成,首先應感謝林所長恩顯的安排,使筆者在論文大綱口頭報告研討會上,得有機會聆聽王壽南、王吉林兩位教授提出中肯而寶貴的意見,對本論文在架構、資料取向、以及觀念的啟迪上裨益甚多,指導教授蕭師金松的諄諄善誘,在百忙中能費神予以詳細批閱,更使筆者感繳萬分,又學友們的熱心幫助,在此亦致上最由衷的謝意。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09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蕭金松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XIAO, JIN-SO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馮藝超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FENG, YI-CHAOen_US
dc.creator (作者) 馮藝超zh_TW
dc.creator (作者) FENG, YI-CHAOen_US
dc.date (日期) 198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May-2016 17:32:54 (UTC+8)-
dc.date.available 5-May-2016 17:32:5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May-2016 17:32:5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709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220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前言
     根據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的研究,婚姻的目的,大體可分為經濟的、生殖的和愛情的三方面(註一)。雖然每一民族的取向與其所著重的程度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仍是以「生殖」為主。傳宗接代為婚姻的最大任務,所謂「繁子孫」是也,經濟關係反居於較次的層面。然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姻,著眼點卻在政治上的結合,不但在經濟上,以至於文化上往往亦憑藉婚姻關係的建立而得以推展。
     又和親是建立政治聯繫的一種橋樑,但若雙方之間產生根本利害衝突時,或一方的力量較為強大,足以兼併另一方時,則所建立的婚姻關係亦難以阻止彼此間之戰爭與吞併。歷史上記載的和親事件甚多,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可看出已塗上政治色彩。唐朝與吐蕃的和親乃其中一例。
     吐蕃自贊普松贊幹布登位後,始在西藏高原建立統一的王國。其時,中原的唐廷正值太宗在位,吐蕃的新興勢力,固未足與勢如中天的唐廷相頡頏,但初生之犢亦無所畏忌,反而銳意進取。其與唐廷締交未幾,即藉詞以武力犯邊,以試探唐廷之實力,及其失利後,乃遣使向唐請婚,實行以退為進的策略。唐廷處於極為有利的情勢下,竟接納認識未深之遠鄰而許結和親,箇中緣由為何?乃引發筆者探討本文的動機之一。
     唐廷先後以兩位公主下嫁吐蕃,但漢籍中有關文成公主的記載極其簡略,反觀藏籍卻臚述甚詳;而金城公主則恰好相反,漢籍記載的多,藏籍反而少。其中是否有特別緣由?當時實際情形究竟如何?乃筆者欲探討本文的動機之二。
     吐蕃與唐廷和親之前,仍為一未完全開化的社會,但在雙方結為婚媾之後,依附和親而建立的其他關係,對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均有極其深切的影響。尤其是文化方面,今日西藏的文化,泰半皆採自中國,只有一小部分採自印度(註二),無庸置疑,此乃唐蕃和親時所奠立的基礎。相對而言,唐廷所受影響雖然較少,但亦有深可注意者。此是筆者欲探討本文的動機之三。
     此外,如當時人對和親所持的態度,乃至於公主以穉齡遠適異域,與出嫁後的心態,筆者亦極有興趣予以探索。
     本文的研究範圍,自唐太宗貞觀八年(六三四),吐蕃初次遣使朝唐而後文成公主下嫁起,至玄宗開元二十七年(七三九),金城公主薨,唐蕃和親關係告終止,中間共一百零五年的史事。研究目的在探究唐朝與吐蕃和親的原因、經過,以及和親對雙方所造成之影響。全文除前言外,共六章十六節,約十二萬言。正文第一章「緒論」,就和親的意義、淵源與演變,及唐朝對和親政策的態度作一闡述。第二章「唐蕃和親之背景」,先介紹吐蕃的先世及其種性,再就雙方對峙態勢的形成,以及基於事實上的需要兩方面加以論析。第三、四章「文成、金城兩公主之和親」,就和親契機陳述吐蕃請婚的經過,與文成、金城兩公主入藏前後的情形探討當時的實際情況。第五章「唐蕃和親之效果與檢討」,就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以及其他方面對唐蕃雙方的影響作評估。第六章「結論」,乃就全文作綜合性的總結,並對唐朝與吐蕃和親的得失提出個人的看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採用歷史學的角度,就手邊所蒐集的資料,予以分析、綜合、比較,間亦配合社會學、民族學的觀點。但因筆者未曾接受過有關的專門訓練,認知上難免不夠深入;加上本文標題有欠明確,多少在取向上造成混淆,此無疑是本文的一大缺失。其次在現實環境的限制下,吐蕃的原始資料未能蒐集周全,故不得不參考西方學者及日人的有關著作;但筆者才識俱淺,有關資料雖力求蒐集,但掛一漏萬,仍在所難免,此是本文的缺失之二。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吐蕃記述歷史事實失之簡略,甚且付諸闕如,故在有關事件上,未能與漢籍資料相比照,為筆者最感棘手的一個問題。又吐蕃為一絕對的宗教社會,藏人本身歷史觀念極為淺薄,造成其歷史的記述「苟無宗教,則不足以動西藏人之心也」(註三)。因而吐蕃歷史多夾雜神話傳說,顯得矇昧難明,雖經剔羅爬梳,但扞格仍存,故筆者在撰作過程中,力求守持謹慎客觀的態度,以期求得此段歷史的真象。
     本論文能即時完成,首先應感謝林所長恩顯的安排,使筆者在論文大綱口頭報告研討會上,得有機會聆聽王壽南、王吉林兩位教授提出中肯而寶貴的意見,對本論文在架構、資料取向、以及觀念的啟迪上裨益甚多,指導教授蕭師金松的諄諄善誘,在百忙中能費神予以詳細批閱,更使筆者感繳萬分,又學友們的熱心幫助,在此亦致上最由衷的謝意。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09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唐朝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吐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和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和親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成公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金城公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ANG DYNASTYen_US
dc.title (題名) 唐朝與吐蕃和親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