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鄭丁旺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Zheng, Zheng-Wang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謝銘仁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Xie, Ming-Re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謝銘仁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Xie, Ming-Re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80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6-May-2016 10:37:2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6-May-2016 10:37:2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6-May-2016 10:37:24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7899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2648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會計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現代企業的經營,在於強調利潤的最大化。成千上萬的投資大眾,以企業獲利能力來評估經營績效與做為投資決策之依據。政府財稅機關每年課徵所得稅,亦須企業的損益資料。此外,倆權人、供應商、銀行、徵信機構等,亦對企業損益資料,深感興趣。 現代的會計實務,對於期間損益的衡量,向來採「交易法」,認為凈利是由已完成之交易所引起之收人及費用配合後之差額;即由「成本與收益配合法」來取決期間的損益。 此配合概念自從Paton & Littleton 之“公司會計準則之介紹”(1940),出版后已經開始確立其地位,時隔四十年至今,會計人員仍奉之為主臬。本人有鑒於此,特選本文加以研究,對此具有歷史性的“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重新予以評估其價值! 全文計分八章二十六節,主要內容: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限制、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期間損益取決與不確定性。介紹傳統會計所得之意義、取決與缺失,探討不確定性狀況下,收益、費用、與損益取決過程之性質,並試圖建立一項標準,以比較各種衡量損益的方法! 第三章,介紹收益實現原則與收益認定,繼續經營假設下,損益之衡量。並探討實現原則修正的可行性。 第四章,探討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涉及配合方法、成本分攤。並就配合原則在所得稅衡量上之應用,分析之! 第五章,探討在實現原則下,可能發生的錯誤配合。 第六章,介紹現時價值會計與配合原則。 第七章,對傳統的實現原則與配合原則,予以重新評價! 第八章,將論文之研究結果予以彙總說明,並提出建議!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899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成本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收益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配合原則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利潤最大化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交易法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成本與收益配合法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會計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商業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ACCOUNTING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BUSINESS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