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台灣公共電視體系建構研究
作者 簡淑如
貢獻者 關尚仁
簡淑如
關鍵詞 無線電視
公共電視
公共化
公共電視體系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6-May-2016 14:38:49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多元文化及數位環境下,如何整合現有電視資源,有效建構台灣地區公共電視體系並提出政策建議。本研究主題為台灣公共電視體系建構探討,牽涉台視、華視及公共電視組織整併、人員安置、經費來源、節目規劃等問題,非僅藉由文獻資料可得知,故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進行事實現象描述、歸納與連結,並應用相關的論點,賦予意義,進而描繪出台灣公共廣電體系的架構、推動策略與行動方案等。
研究結果發現,公視現在提供一個類比電視頻道,如能儘速推動台視、華視公共化,加上現有公視成立一個公共電視體系,再整合宏觀、客家、原住民電視資源,一方面使公共電視集團能擁有足夠的媒體平台,使之滿足民眾在商業電視環境下得不到的各種媒體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將所有政府統籌編列的相關預算納入民意監督體制下。
關鍵字:無線電視、公共化;公共電視、公共電視體系。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電視年鑑》(1976)。《中華民國電視年鑑》。台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Mayaw Biho(2004年1月13日)〈給原住民一個電視台〉,《媒體觀察電子報》第98期。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95):《從宏觀面論公共電視的何去何從》。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編。
中華電視公司(2001):《中華電視公司八十九、九十年度頻率運用績效報告暨九十一、九十二年營運發展計劃》。台北:中華電視公司。
尤美玉(2002):〈堅持理想的電視台〉,《講義》十二月號:116-118。
王尹軒(2002):《我國商營無線電視股權多元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立信(1983):〈公共電視節目之製作〉。行政院一九八三年度出國專題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王振寰(1993):〈廣播電視媒體的控制權〉,鄭瑞城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頁79-128。澄社報告。台北:允晨。
王素彎、連文榮(2004):《國內有線電視廣告市場未來前景、五大廣告媒體未來消長分析、新興廣告媒體對有線電視廣告影響性暨加入WTO與兩岸經濟互動發展等總體經濟因素對廣告市場影響效果分析》。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研究報告。
包喬晉(2001年12月28日):〈杜絕政治力干預媒體 彩虹聯盟成立〉,《聯合報》,8版。
台灣時報(2004年3月11日):〈扁:客家無線電視台五月成立〉,《台灣時報》,6版。
台灣時報(2004年3月8日):〈客家電視台鬆動藍營鐵票〉,《台灣時報》,6版。
台灣電視公司(2000):《台視四十年》。台北:台灣電視公司。
台灣電視公司(2001):《台灣電視公司八十九、九十年度頻率運用績效報告暨九十一、九十二年營運發展計劃》。台北:台灣電視公司。
民生報(2004年3月7日):〈紀錄觀點 少見的人文關懷〉,《民生報》,C2版。
石世豪、何榮幸、翁秀琪(2000年5月6日):〈期待電視體制邁向民主化〉,《中國時報》,15版。
石世豪、蔡志宏、莊春發、程宗明(2001)《數位化時代無線電視之定位與發展》。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立法院公報(1982年1月14日):〈公報新聞稿〉公新字第二九三0號。
立法院公報(1982年5月19日):〈公報新聞稿〉公新字第二九九九號。
立法院公報(2004年3月3日):〈委員會紀錄〉,201-203。
立法院第四屆第六會期外交及僑務委員會(2002),〈宏觀電視的存廢〉,台北:僑務委員會。
伍齊美(1983年5月26日):〈公共電視定義確定係指節目非電視台〉,《民生報》,1版。
江文瑜(1994):〈國內廣電法制之分析與批判-以「廣播電視法」、「公共電視法草案」為探討對象〉,《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台北:前衛。
江聰明(2002年10月11日):〈無線電視公共化 扁政府延宕〉,《聯合報》,4版。
江耀國(2003):《有線電視市場與法律》。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2000):《媒體結構改造方向及政策說明》。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行政院新聞局(2001):《台視、華視公共化Q&A》。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行政院新聞局(2002a):《九十一年度有線電視服務品質及收視滿意度調查》報告》。蓋洛普徵信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2002b):《台視、華視「一公一民」評估及執行方案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行政院新聞局(2003):《廣播電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2004):《無線電視公股釋出執行評估方案(摘要版)》。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何宜謀(1990):《廣播與電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何國華(2003):《無線電視組織變革之挑戰-以台視視聽資料處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何榮幸(2001年12月14日):〈「公共化」的重要價值〉,《中國時報》,15版。
吳光中(2004年3月24日):〈選戰不停歇 電視台爭相對”政”下藥〉,《民生報》,C2版。
李天鐸、劉現成(1999)《亞太媒介圖誌》。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李文忠、羅文嘉(2002年5月3日):〈媒體公共化 重建文化深度〉,《聯合報》,15版。
李文忠、羅文嘉(2002年5月日):〈媒體公共化 重建文化深度〉,《聯合報》,15版。
李玟(1993):《公共電視規劃評估》。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順德(2004年4月29日):〈台視華視將走向民營化〉,《聯合報》,A5版。
李瞻(1987)《新聞學原理》,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李瞻(1990):〈我國建立公共電視制度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九卷,第四期。
辛澎祥(2004年3月5日):〈偏藍偏綠秀出味道〉,《大成報》,A6版。
林悅倫(2001)《臺灣公共電視台文化性節目之規劃策略分析》。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林淑玲(2001年12月14日):〈蘇正平:政府收購無線電視 使之公共化〉,《中國時報》,3版。
林麗雲(2002):〈公共化不是「政府化」,更不應是「綠化」〉,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電視改革 針鋒相對?》。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
邱慧君(2001年12月26日):〈林豐正:公共化是綠化前奏〉,《中時晚報》,2版。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2002):《電視改革 針鋒相對?》。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
施慶桂(1998):〈提案第0二一號〉,《八十七年僑務委員會全體僑務委員會議實錄》,台北:僑務委員會編印。
柯舜智(2004):〈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直播衛星服務經營者營運狀況研究〉。(未出版),行政院新聞局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洪瓊娟(2001):〈公有領域中的綠洲〉,「新視野 公共電視的發展與未來研討會」論文。「Online」Available:http:http://www.pts.org.tw/%7Eweb01/rd_invitation/index.htm
胡元輝(2002年10月11日):〈一公一民 此其時矣!〉,《中國時報》,15版。
孫青、翁寬、方乃侖等(1992)《美國公共電視》。台北:財團法人廣電基金。
徐佳士(1984):〈不是「公」眾「共」享的電視〉,《天下雜誌》九月號,台北:天下。
翁秀琪(1991)〈我國公共電視立法應有之精神-從比較法觀點論我國公共電視應具備之理念、形式與功能〉,《新聞學研究》,第44期,頁23-41。
翁秀琪、陳百齡、郭力昕、莊國榮、馮建三、程宗明、蘇瓜藤(2001):《無線電視公共化可行性評估報告》。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報告。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1):《公共電視跨世紀收視升級目標暨各季執行狀況書面報告》。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3):《公共電視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業務報告》。財團法人公共電視發展基金。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4):《公共電視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業務報告》。財團法人公共電視發展基金。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2003):《九十一年電視收視行為大調查》第一冊。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高吟文(2002):《我國國際衛星傳播政策初探:以宏觀電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動腦月刊編輯部(2003),〈2003年會更好還是更壞〉,《動腦月刊》,第322期:22-25。
動腦月刊編輯部(2004),〈景氣回春預測2004廣告量有兩位數成長〉,《動腦月刊》,第334期,頁41-43。
張士達(2004年3月23日):〈迷你公視展 風暴最高點揭開內幕〉,《中國時報》D3版。
張致遠(1994):<電視客語節目的現況與改進>,《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客家雜誌社。
張瑞昌(2002年10月11日):〈新聞局:無線台公共化須先評估〉,《中國時報》
張瑋珊(2002):《台視華視無線電視台公共化政策可行性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錦華(1997):〈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第三卷第一期:1-23
張錦華(2001年12月27日):〈制定媒體公共介入制度〉,《聯合晚報》,2版。
張繼高(1982):〈我們的電視怎麼辦?〉,《音樂與音響》105期。
莊春發(1994):〈電視媒體市場的寡佔〉,《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2000):《新世紀 新出路-陳水扁國家藍圖》。台北:國家藍圖委員會
陳世敏、關尚仁(1992)《公共電視定位與節目規劃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基金未出版之研究報告
陳立維(2004年5月5日):〈有線電視數位化遭遇瓶頸〉,《台灣日報》,23版。
陳百齡(2004):〈台灣地區衛星廣播電視事業之產權分析〉。(未出版)
陳孝凡(2002年10月11日):〈新聞局:無線台公共化須先評估〉,《中國時報》。
陳志平(2004年3月7日):〈連:設客家無線台 推負所得稅〉,《聯合報》,A4版。
陳怡慈(2000):《反公共化潮流下的公共電視公共性-以公視「圓桌論談」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陳炳宏(2001):《傳播產業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陳炳宏(2002):〈台灣電視產業組織與經營管理之變遷〉,「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陳炳宏(2003年6月23日):〈客家電視台 黨政軍止步〉,《聯合報》,A15版。
陳炳宏、鄭麗琪(2003)〈台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37-71
陳師孟、林忠正、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1991):《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台北:澄社報告。
陳淑婷(1992):《公共電視制度發展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日本放送協會NHK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鵬宇(2001年10月29日):〈蘇正平:要將台視華視公共化〉,《勁報》,頭版。
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傳播學生鬥陣(2004)〈籲請商業電子媒體為社會和國家自我節制!〉,《媒體觀察電子報》第99期。 2004/03/29
彭玉賢(2002):〈日韓公共電視考察報告〉,公視2002年8月韓日考察團
彭芸(1994):〈各國廣電政策初探〉。財團法人廣電基金。
曾柏升(2003):《台灣衛星電視頻道經營之垂直整合效益研究:以東森與三立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焦仁和(1999):〈中心議題研討及僑情分區座談記錄〉,僑務委員會編印,《八十八年僑務委員會全體僑務委員會議實錄》。
程宗明(2001年12月18日):〈無線電視台釋官股 便宜了財團〉,《聯合報》,15版。
程宗明(2002):〈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華顧與前瞻〉,「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程宗明(2004年5月3日):〈台視華視兩民方案錯誤到底!電視私有化使數位化一併破局〉,《台灣日報》,8版。
馮建三(1995):《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1990年代台灣廣電媒體的若干變遷》。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第五輯)。
馮建三(1998):〈公共廣電、市場競爭與效率:關於BBC前途的論述〉,《廣播與電視》,12:21-44
馮建三(2002):〈公集團電視、一台公共化、兩台局部公共化與公益信託〉:《電視改革 針鋒相對》。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
馮建三、景崇剛(2000):《行政院新聞局無線電視台總體政策及結構改造專案小組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馮建三、鄭瑞城等(合著)(1993):〈公共電視〉:收錄於鄭瑞城編《解構廣電媒體》第六章,頁319-395。澄社報告。台北:允晨
馮建三譯(1993)《統領BBC-英國廣播協會的蛻變歷程》。台北:遠流
黃宣範(1999):《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
黃瑞祺(2003年7月6日):〈讓客家電視台自主發展〉,《中國時報》
黃福其(2001a年12月26日):〈黨政軍退出媒體 在野從預算動刀〉,《聯合晚報》,2版。
黃福其(2001b年12月26日):〈台下 蘇正平舌戰在野立委〉,《聯合晚報》,2版。
黃齡玉(2003):〈考察日本、韓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共電視發展現況報告〉,行政院九十一年出國報告
楊意菁、陳芸芸譯(2001)《媒體原理與塑造》。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經濟日報(2004年3月8日)〈台灣地區電視觀眾研究報告出爐〉,《經濟日報》,15版。
葉堂宇(1997):《政策支持系統》。台北:商鼎文化
熊杰(1995) 《電子媒介基本法》。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報告。
管中祥(2002):〈公共參與的電視政策與多元電視文化〉,「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趙天楫(1983年11月27日):〈公共電視能為我們的社會做什麼?〉,《民生報》,11版。
劉梅君、莊正安(1985):〈我國公共電視發展方向探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當前電視的新課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劉博誠(1998):《從政策終結理論探討我國公共電視之演變》。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進興(1998)〈卡在立法院的公共電視法〉,公共媒體在台灣論文集
廣電人(2004):〈2003年台灣地區電視觀眾研究報告〉,廣電人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安怡(1999):《台灣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者策略比較研究-以東森媒體事業群、和信傳播集團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念中(2002):《國內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台數位化競爭策略分析探討》。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研究報告
蔡明燁(2000)《媒體世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呈皇(2000):《跨國傳播集團與台灣影視產業的競爭論述》。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春梅(2002年10月20日):〈打造公共電視集團〉,《大成報》,9版。
鄭瑞城(1993):〈頻率與頻道資源之管理與配用〉:鄭瑞城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頁3-65。澄社報告。台北:允晨
聯合報(2003年6月23日):〈張樹森,打拼八年有成〉,《聯合報》,D2版。
聯合報(2004年3月11日):〈政院廣告有扁標語 電視播逾千分鐘〉,《聯合報》,A4版。
聯合報(2004年3月24日):〈抗爭現場 中視午夜全程播〉,《聯合報》,D2版。
聯合報(2004年3月8日):〈五億電視競選廣告九成在有線〉,《聯合報》,A11版。
聯合報社論(2002年1月2日)〈釋股民營是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最佳道路?〉,《聯合報》,2版。
薛雲峰(2000):《電視傳播與族群語言的傳承以公共電視台之客家節目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玓(2004年1月13日):〈專屬電視頻道原住民存在關鍵〉,《聯合報》,15版。
曠湘霞(1992):《電視節目收看動機與行為研究》,行政院新聞局專題研究報告。
羅文嘉(2003年7月18日):〈再談公共電視的重要性〉,《中國時報》,A4版。
羅世宏譯(2000)《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運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關尚仁(1994):〈電視事業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報告〉,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編
關尚仁、孫青(1995)〈美國公共電視節目「企業贊助」研究〉,中華民國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為託研究
關尚仁、鄭如雯(1998):〈公共電視社會行銷初探研究〉,《廣播與電視》,第三卷第四期:45-69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社
蘇正平(2002):〈理想的電視政策〉,「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二、英文參考文獻
Altschull,J.H.(1984)Agents of power:The Role of the News Media in Human Affairs. New York:Longman
Axford, Barrie & Huggins, Richard(2001).Public Opinion and Postmodern Populism:A Crisis of Democracy 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mocratic Governance?in Slavko Splichal(ed.)Public Opinion and Democracy:Vox Populi-Vox dei. New jersey:Hampton Press,pp.193-213
Babbie,E.R.C.(1998).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CA:Wadsworth Pub Co.,.
Berg,B.L.(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Boston:Allyn and Bacon
Chouliaraki,Lilie(2000).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 News:Democratizing Responsibility or Aestheticizing Politics? Disourse & Society,11:3,pp.293-314
Fontana,A.,& Frey,J.H.(1998).Interview:The art of science.In N.K.Denzing & Y.S.Lincoin(Eds.),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Foster,R.(1992).Public Broadcasting:Accounnntability and Efficiency.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Glasser. Theodore L., (1984)”Competition and Diversity Among Radio Formats:Legal and Structural Issues”,Journal of Broadcasting Vol.28:2,p.140,Spring
Golding,P.(1990).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Citizenship:The Media and Democracy in an Inegalitarian Social Order. In M. Ferguson(ed.)Public Communication:The New Imperative. London:Sage.
Green,D.(1995).Preserving plurality in a digtal world,in Congdon et al.,pp.25-37
Huberman,M.,& Miles, M.B.(1994).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s. In Denzin, N.K., & Lincoln, Y.S(Eds).Handbook of Qualtative Research.London:Sage Publications
Jennings Michael and O`Hagan John(2003):Public Broadcasting in Europe:Rationale, Licence Fee and Other Issues,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7: 31-56, available:。 http://andromeda.dsc.unibo.it/dsc1/corsodilaurea/laureespecialistiche/Sc.Com.Pubblica/documenti/Materiali_didattici_02-03/Mazzanti_hagan-jennings_tv.pdf。
Lofland,J.,& Lofland,L.(1984).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Belmont,C.A:Wadsworth
McLeod, J. M.(1997).Mass Media Informed Citizen Participation. Speech in NCCU,Taipei, Taiwan.
Nieswoadomy.R.M(1993).Foundations of Nursing Research. Norwalk,CT:Appleton and Lange
Owen, M.Bruce,(1978)”Diversity in Broadcasting:The Economic View of programming”,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8:(Spring)
Underwood, Doug(2001)Reporting and the Push for Market-Oriented Journalism:Media Organization as Business. In W Lance Bennett & Robert M. Entman(eds.)Mediated Politics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of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99-116.

三、相關網站
The choice revolution,2003/08/22,The Guardian。「Online」available:http://media.guardian.co.uk/print/0,3858,4739282-105236,00.html
韓國放送委員會網站「Online」available:http://www.kbc.go.kr/english/common/korean_03.asp
行政院新聞局(2003年12月)。《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基本資料》。「Online」Available:http://www.gio.gov.tw/info/radiotv/satellite/sata.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新聞稿(2003年12月)。《客委會對「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通過的回應》。「Online」http://www.hakka.gov.tw/
宏觀電視「Online」available:http://mactv.cts.com.tw/a0001.htm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Online」available:http://www.apc.gov.tw/official/news/newsdetail.aspx?no=30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0941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941007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關尚仁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簡淑如zh_TW
dc.creator (作者) 簡淑如zh_TW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May-2016 14:38:49 (UTC+8)-
dc.date.available 6-May-2016 14:38: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May-2016 14:38:4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0941007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03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9410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多元文化及數位環境下,如何整合現有電視資源,有效建構台灣地區公共電視體系並提出政策建議。本研究主題為台灣公共電視體系建構探討,牽涉台視、華視及公共電視組織整併、人員安置、經費來源、節目規劃等問題,非僅藉由文獻資料可得知,故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進行事實現象描述、歸納與連結,並應用相關的論點,賦予意義,進而描繪出台灣公共廣電體系的架構、推動策略與行動方案等。
研究結果發現,公視現在提供一個類比電視頻道,如能儘速推動台視、華視公共化,加上現有公視成立一個公共電視體系,再整合宏觀、客家、原住民電視資源,一方面使公共電視集團能擁有足夠的媒體平台,使之滿足民眾在商業電視環境下得不到的各種媒體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將所有政府統籌編列的相關預算納入民意監督體制下。
關鍵字:無線電視、公共化;公共電視、公共電視體系。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表次‥‥‥‥‥‥‥‥‥‥‥‥‥‥‥‥‥‥‥‥‥‥‥‥‥‥‥‥‥‥‥‥‥‥ Ⅲ
圖次‥‥‥‥‥‥‥‥‥‥‥‥‥‥‥‥‥‥‥‥‥‥‥‥‥‥‥‥‥‥‥‥‥‥ Ⅳ
附錄‥‥‥‥‥‥‥‥‥‥‥‥‥‥‥‥‥‥‥‥‥‥‥‥‥‥‥‥‥‥‥‥‥‥‥V
中文摘要‥‥‥‥‥‥‥‥‥‥‥‥‥‥‥‥‥‥‥‥‥‥‥‥‥‥‥‥‥‥‥‥ Ⅵ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3
第二節 研究宗旨與目的‥‥‥‥‥‥‥‥‥‥‥‥‥‥‥‥‥‥‥‥05
第三節 研究方法概述‥‥‥‥‥‥‥‥‥‥‥‥‥‥‥‥‥‥‥‥‥07
第四節 操作性名詞定義‥‥‥‥‥‥‥‥‥‥‥‥‥‥‥‥‥‥‥‥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六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15
第二章 公共電視/公共化理論探討與回顧‥‥‥‥‥‥‥‥‥‥‥‥‥‥‥‥ 19
第一節 公共電視/公共化概念定義及實踐‥‥‥‥‥‥‥‥‥‥‥‥‥19
第二節 台灣公共化歷程及困境‥‥‥‥‥‥‥‥‥‥‥‥‥‥‥‥‥ 25
第三節 公共化與公共電視目標與落差探討‥‥‥‥‥‥‥‥‥‥‥‥ 28
第四節 公共媒介的基本構面與問題‥‥‥‥‥‥‥‥‥‥‥‥‥‥‥ 30
第五節 小結‥‥‥‥‥‥‥‥‥‥‥‥‥‥‥‥‥‥‥‥‥‥‥‥‥ 38
第三章 台灣目前公共電視資源‥‥‥‥‥‥‥‥‥‥‥‥‥‥‥‥‥‥‥‥39
第一節 現有公共電視發展現況‥‥‥‥‥‥‥‥‥‥‥‥‥‥‥‥‥ 39
第二節 政府投資電視台‥‥‥‥‥‥‥‥‥‥‥‥‥‥‥‥‥‥‥‥ 44
第三節 政府編列預算補助電視頻道‥‥‥‥‥‥‥‥‥‥‥‥‥‥‥53
第四節 小結‥‥‥‥‥‥‥‥‥‥‥‥‥‥‥‥‥‥‥‥‥‥‥‥‥59
第四章 台灣公共電視體系建構挑戰‥‥‥‥‥‥‥‥‥‥‥‥‥‥‥‥‥‥‥ 63
第一節 台灣的電視環境‥‥‥‥‥‥‥‥‥‥‥‥‥‥‥‥‥‥‥‥‥63
第二節 商業無線電視台績效分析‥‥‥‥‥‥‥‥‥‥‥‥‥‥‥‥‥68
第三節 台視、華視財務分析與比較‥‥‥‥‥‥‥‥‥‥‥‥‥‥‥‥77
第四節 小結‥‥‥‥‥‥‥‥‥‥‥‥‥‥‥‥‥‥‥‥‥‥‥‥‥‥82

第五章 資料分析‥‥‥‥‥‥‥‥‥‥‥‥‥‥‥‥‥‥‥‥‥‥‥‥‥‥‥‥ 85
第一節 數位時代的台灣傳播政策‥‥‥‥‥‥‥‥‥‥‥‥‥‥‥‥‥85
第二節 台視、華視公共化決策‥‥‥‥‥‥‥‥‥‥‥‥‥‥‥‥‥‥88
第三節 整合政府預算補助電視資源‥‥‥‥‥‥‥‥‥‥‥‥‥‥‥‥93
第四節 公共電視體系建構策略‥‥‥‥‥‥‥‥‥‥‥‥‥‥‥‥‥‥9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數位時代的台灣傳播政策‥‥‥‥‥‥‥‥‥‥‥‥‥‥‥‥101
第二節 台視、華視公共化決策‥‥‥‥‥‥‥‥‥‥‥‥‥‥‥‥‥101
第三節 整合政府預算補助電視資源‥‥‥‥‥‥‥‥‥‥‥‥‥‥‥104
第四節 公共電視體系建構策略‥‥‥‥‥‥‥‥‥‥‥‥‥‥‥‥‥106
第五節 建議‥‥‥‥‥‥‥‥‥‥‥‥‥‥‥‥‥‥‥‥‥‥‥‥‥108
參考文獻‥‥‥‥‥‥‥‥‥‥‥‥‥‥‥‥‥‥‥‥‥‥‥‥‥‥‥‥‥‥‥‥127
一、中文參考文獻‥‥‥‥‥‥‥‥‥‥‥‥‥‥‥‥‥‥‥‥‥‥‥‥‥‥‥127
二、英文參考文獻‥‥‥‥‥‥‥‥‥‥‥‥‥‥‥‥‥‥‥‥‥‥‥‥‥‥‥135
三、相關網站‥‥‥‥‥‥‥‥‥‥‥‥‥‥‥‥‥‥‥‥‥‥‥‥‥‥‥‥‥13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941007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無線電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共電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共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共電視體系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公共電視體系建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電視年鑑》(1976)。《中華民國電視年鑑》。台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Mayaw Biho(2004年1月13日)〈給原住民一個電視台〉,《媒體觀察電子報》第98期。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95):《從宏觀面論公共電視的何去何從》。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編。
中華電視公司(2001):《中華電視公司八十九、九十年度頻率運用績效報告暨九十一、九十二年營運發展計劃》。台北:中華電視公司。
尤美玉(2002):〈堅持理想的電視台〉,《講義》十二月號:116-118。
王尹軒(2002):《我國商營無線電視股權多元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立信(1983):〈公共電視節目之製作〉。行政院一九八三年度出國專題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王振寰(1993):〈廣播電視媒體的控制權〉,鄭瑞城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頁79-128。澄社報告。台北:允晨。
王素彎、連文榮(2004):《國內有線電視廣告市場未來前景、五大廣告媒體未來消長分析、新興廣告媒體對有線電視廣告影響性暨加入WTO與兩岸經濟互動發展等總體經濟因素對廣告市場影響效果分析》。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研究報告。
包喬晉(2001年12月28日):〈杜絕政治力干預媒體 彩虹聯盟成立〉,《聯合報》,8版。
台灣時報(2004年3月11日):〈扁:客家無線電視台五月成立〉,《台灣時報》,6版。
台灣時報(2004年3月8日):〈客家電視台鬆動藍營鐵票〉,《台灣時報》,6版。
台灣電視公司(2000):《台視四十年》。台北:台灣電視公司。
台灣電視公司(2001):《台灣電視公司八十九、九十年度頻率運用績效報告暨九十一、九十二年營運發展計劃》。台北:台灣電視公司。
民生報(2004年3月7日):〈紀錄觀點 少見的人文關懷〉,《民生報》,C2版。
石世豪、何榮幸、翁秀琪(2000年5月6日):〈期待電視體制邁向民主化〉,《中國時報》,15版。
石世豪、蔡志宏、莊春發、程宗明(2001)《數位化時代無線電視之定位與發展》。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立法院公報(1982年1月14日):〈公報新聞稿〉公新字第二九三0號。
立法院公報(1982年5月19日):〈公報新聞稿〉公新字第二九九九號。
立法院公報(2004年3月3日):〈委員會紀錄〉,201-203。
立法院第四屆第六會期外交及僑務委員會(2002),〈宏觀電視的存廢〉,台北:僑務委員會。
伍齊美(1983年5月26日):〈公共電視定義確定係指節目非電視台〉,《民生報》,1版。
江文瑜(1994):〈國內廣電法制之分析與批判-以「廣播電視法」、「公共電視法草案」為探討對象〉,《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台北:前衛。
江聰明(2002年10月11日):〈無線電視公共化 扁政府延宕〉,《聯合報》,4版。
江耀國(2003):《有線電視市場與法律》。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2000):《媒體結構改造方向及政策說明》。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行政院新聞局(2001):《台視、華視公共化Q&A》。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行政院新聞局(2002a):《九十一年度有線電視服務品質及收視滿意度調查》報告》。蓋洛普徵信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2002b):《台視、華視「一公一民」評估及執行方案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行政院新聞局(2003):《廣播電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2004):《無線電視公股釋出執行評估方案(摘要版)》。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何宜謀(1990):《廣播與電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何國華(2003):《無線電視組織變革之挑戰-以台視視聽資料處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何榮幸(2001年12月14日):〈「公共化」的重要價值〉,《中國時報》,15版。
吳光中(2004年3月24日):〈選戰不停歇 電視台爭相對”政”下藥〉,《民生報》,C2版。
李天鐸、劉現成(1999)《亞太媒介圖誌》。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李文忠、羅文嘉(2002年5月3日):〈媒體公共化 重建文化深度〉,《聯合報》,15版。
李文忠、羅文嘉(2002年5月日):〈媒體公共化 重建文化深度〉,《聯合報》,15版。
李玟(1993):《公共電視規劃評估》。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順德(2004年4月29日):〈台視華視將走向民營化〉,《聯合報》,A5版。
李瞻(1987)《新聞學原理》,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李瞻(1990):〈我國建立公共電視制度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九卷,第四期。
辛澎祥(2004年3月5日):〈偏藍偏綠秀出味道〉,《大成報》,A6版。
林悅倫(2001)《臺灣公共電視台文化性節目之規劃策略分析》。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林淑玲(2001年12月14日):〈蘇正平:政府收購無線電視 使之公共化〉,《中國時報》,3版。
林麗雲(2002):〈公共化不是「政府化」,更不應是「綠化」〉,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電視改革 針鋒相對?》。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
邱慧君(2001年12月26日):〈林豐正:公共化是綠化前奏〉,《中時晚報》,2版。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2002):《電視改革 針鋒相對?》。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
施慶桂(1998):〈提案第0二一號〉,《八十七年僑務委員會全體僑務委員會議實錄》,台北:僑務委員會編印。
柯舜智(2004):〈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直播衛星服務經營者營運狀況研究〉。(未出版),行政院新聞局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洪瓊娟(2001):〈公有領域中的綠洲〉,「新視野 公共電視的發展與未來研討會」論文。「Online」Available:http:http://www.pts.org.tw/%7Eweb01/rd_invitation/index.htm
胡元輝(2002年10月11日):〈一公一民 此其時矣!〉,《中國時報》,15版。
孫青、翁寬、方乃侖等(1992)《美國公共電視》。台北:財團法人廣電基金。
徐佳士(1984):〈不是「公」眾「共」享的電視〉,《天下雜誌》九月號,台北:天下。
翁秀琪(1991)〈我國公共電視立法應有之精神-從比較法觀點論我國公共電視應具備之理念、形式與功能〉,《新聞學研究》,第44期,頁23-41。
翁秀琪、陳百齡、郭力昕、莊國榮、馮建三、程宗明、蘇瓜藤(2001):《無線電視公共化可行性評估報告》。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報告。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1):《公共電視跨世紀收視升級目標暨各季執行狀況書面報告》。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3):《公共電視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業務報告》。財團法人公共電視發展基金。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4):《公共電視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業務報告》。財團法人公共電視發展基金。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2003):《九十一年電視收視行為大調查》第一冊。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高吟文(2002):《我國國際衛星傳播政策初探:以宏觀電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動腦月刊編輯部(2003),〈2003年會更好還是更壞〉,《動腦月刊》,第322期:22-25。
動腦月刊編輯部(2004),〈景氣回春預測2004廣告量有兩位數成長〉,《動腦月刊》,第334期,頁41-43。
張士達(2004年3月23日):〈迷你公視展 風暴最高點揭開內幕〉,《中國時報》D3版。
張致遠(1994):<電視客語節目的現況與改進>,《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客家雜誌社。
張瑞昌(2002年10月11日):〈新聞局:無線台公共化須先評估〉,《中國時報》
張瑋珊(2002):《台視華視無線電視台公共化政策可行性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錦華(1997):〈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第三卷第一期:1-23
張錦華(2001年12月27日):〈制定媒體公共介入制度〉,《聯合晚報》,2版。
張繼高(1982):〈我們的電視怎麼辦?〉,《音樂與音響》105期。
莊春發(1994):〈電視媒體市場的寡佔〉,《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2000):《新世紀 新出路-陳水扁國家藍圖》。台北:國家藍圖委員會
陳世敏、關尚仁(1992)《公共電視定位與節目規劃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基金未出版之研究報告
陳立維(2004年5月5日):〈有線電視數位化遭遇瓶頸〉,《台灣日報》,23版。
陳百齡(2004):〈台灣地區衛星廣播電視事業之產權分析〉。(未出版)
陳孝凡(2002年10月11日):〈新聞局:無線台公共化須先評估〉,《中國時報》。
陳志平(2004年3月7日):〈連:設客家無線台 推負所得稅〉,《聯合報》,A4版。
陳怡慈(2000):《反公共化潮流下的公共電視公共性-以公視「圓桌論談」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陳炳宏(2001):《傳播產業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陳炳宏(2002):〈台灣電視產業組織與經營管理之變遷〉,「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陳炳宏(2003年6月23日):〈客家電視台 黨政軍止步〉,《聯合報》,A15版。
陳炳宏、鄭麗琪(2003)〈台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37-71
陳師孟、林忠正、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1991):《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台北:澄社報告。
陳淑婷(1992):《公共電視制度發展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日本放送協會NHK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鵬宇(2001年10月29日):〈蘇正平:要將台視華視公共化〉,《勁報》,頭版。
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傳播學生鬥陣(2004)〈籲請商業電子媒體為社會和國家自我節制!〉,《媒體觀察電子報》第99期。 2004/03/29
彭玉賢(2002):〈日韓公共電視考察報告〉,公視2002年8月韓日考察團
彭芸(1994):〈各國廣電政策初探〉。財團法人廣電基金。
曾柏升(2003):《台灣衛星電視頻道經營之垂直整合效益研究:以東森與三立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焦仁和(1999):〈中心議題研討及僑情分區座談記錄〉,僑務委員會編印,《八十八年僑務委員會全體僑務委員會議實錄》。
程宗明(2001年12月18日):〈無線電視台釋官股 便宜了財團〉,《聯合報》,15版。
程宗明(2002):〈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華顧與前瞻〉,「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程宗明(2004年5月3日):〈台視華視兩民方案錯誤到底!電視私有化使數位化一併破局〉,《台灣日報》,8版。
馮建三(1995):《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1990年代台灣廣電媒體的若干變遷》。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第五輯)。
馮建三(1998):〈公共廣電、市場競爭與效率:關於BBC前途的論述〉,《廣播與電視》,12:21-44
馮建三(2002):〈公集團電視、一台公共化、兩台局部公共化與公益信託〉:《電視改革 針鋒相對》。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
馮建三、景崇剛(2000):《行政院新聞局無線電視台總體政策及結構改造專案小組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馮建三、鄭瑞城等(合著)(1993):〈公共電視〉:收錄於鄭瑞城編《解構廣電媒體》第六章,頁319-395。澄社報告。台北:允晨
馮建三譯(1993)《統領BBC-英國廣播協會的蛻變歷程》。台北:遠流
黃宣範(1999):《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
黃瑞祺(2003年7月6日):〈讓客家電視台自主發展〉,《中國時報》
黃福其(2001a年12月26日):〈黨政軍退出媒體 在野從預算動刀〉,《聯合晚報》,2版。
黃福其(2001b年12月26日):〈台下 蘇正平舌戰在野立委〉,《聯合晚報》,2版。
黃齡玉(2003):〈考察日本、韓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共電視發展現況報告〉,行政院九十一年出國報告
楊意菁、陳芸芸譯(2001)《媒體原理與塑造》。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經濟日報(2004年3月8日)〈台灣地區電視觀眾研究報告出爐〉,《經濟日報》,15版。
葉堂宇(1997):《政策支持系統》。台北:商鼎文化
熊杰(1995) 《電子媒介基本法》。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報告。
管中祥(2002):〈公共參與的電視政策與多元電視文化〉,「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趙天楫(1983年11月27日):〈公共電視能為我們的社會做什麼?〉,《民生報》,11版。
劉梅君、莊正安(1985):〈我國公共電視發展方向探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當前電視的新課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劉博誠(1998):《從政策終結理論探討我國公共電視之演變》。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進興(1998)〈卡在立法院的公共電視法〉,公共媒體在台灣論文集
廣電人(2004):〈2003年台灣地區電視觀眾研究報告〉,廣電人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安怡(1999):《台灣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者策略比較研究-以東森媒體事業群、和信傳播集團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念中(2002):《國內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台數位化競爭策略分析探討》。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研究報告
蔡明燁(2000)《媒體世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呈皇(2000):《跨國傳播集團與台灣影視產業的競爭論述》。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春梅(2002年10月20日):〈打造公共電視集團〉,《大成報》,9版。
鄭瑞城(1993):〈頻率與頻道資源之管理與配用〉:鄭瑞城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頁3-65。澄社報告。台北:允晨
聯合報(2003年6月23日):〈張樹森,打拼八年有成〉,《聯合報》,D2版。
聯合報(2004年3月11日):〈政院廣告有扁標語 電視播逾千分鐘〉,《聯合報》,A4版。
聯合報(2004年3月24日):〈抗爭現場 中視午夜全程播〉,《聯合報》,D2版。
聯合報(2004年3月8日):〈五億電視競選廣告九成在有線〉,《聯合報》,A11版。
聯合報社論(2002年1月2日)〈釋股民營是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最佳道路?〉,《聯合報》,2版。
薛雲峰(2000):《電視傳播與族群語言的傳承以公共電視台之客家節目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玓(2004年1月13日):〈專屬電視頻道原住民存在關鍵〉,《聯合報》,15版。
曠湘霞(1992):《電視節目收看動機與行為研究》,行政院新聞局專題研究報告。
羅文嘉(2003年7月18日):〈再談公共電視的重要性〉,《中國時報》,A4版。
羅世宏譯(2000)《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運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關尚仁(1994):〈電視事業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報告〉,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編
關尚仁、孫青(1995)〈美國公共電視節目「企業贊助」研究〉,中華民國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為託研究
關尚仁、鄭如雯(1998):〈公共電視社會行銷初探研究〉,《廣播與電視》,第三卷第四期:45-69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社
蘇正平(2002):〈理想的電視政策〉,「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二、英文參考文獻
Altschull,J.H.(1984)Agents of power:The Role of the News Media in Human Affairs. New York:Longman
Axford, Barrie & Huggins, Richard(2001).Public Opinion and Postmodern Populism:A Crisis of Democracy 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mocratic Governance?in Slavko Splichal(ed.)Public Opinion and Democracy:Vox Populi-Vox dei. New jersey:Hampton Press,pp.193-213
Babbie,E.R.C.(1998).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CA:Wadsworth Pub Co.,.
Berg,B.L.(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Boston:Allyn and Bacon
Chouliaraki,Lilie(2000).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 News:Democratizing Responsibility or Aestheticizing Politics? Disourse & Society,11:3,pp.293-314
Fontana,A.,& Frey,J.H.(1998).Interview:The art of science.In N.K.Denzing & Y.S.Lincoin(Eds.),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Foster,R.(1992).Public Broadcasting:Accounnntability and Efficiency.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Glasser. Theodore L., (1984)”Competition and Diversity Among Radio Formats:Legal and Structural Issues”,Journal of Broadcasting Vol.28:2,p.140,Spring
Golding,P.(1990).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Citizenship:The Media and Democracy in an Inegalitarian Social Order. In M. Ferguson(ed.)Public Communication:The New Imperative. London:Sage.
Green,D.(1995).Preserving plurality in a digtal world,in Congdon et al.,pp.25-37
Huberman,M.,& Miles, M.B.(1994).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s. In Denzin, N.K., & Lincoln, Y.S(Eds).Handbook of Qualtative Research.London:Sage Publications
Jennings Michael and O`Hagan John(2003):Public Broadcasting in Europe:Rationale, Licence Fee and Other Issues,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7: 31-56, available:。 http://andromeda.dsc.unibo.it/dsc1/corsodilaurea/laureespecialistiche/Sc.Com.Pubblica/documenti/Materiali_didattici_02-03/Mazzanti_hagan-jennings_tv.pdf。
Lofland,J.,& Lofland,L.(1984).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Belmont,C.A:Wadsworth
McLeod, J. M.(1997).Mass Media Informed Citizen Participation. Speech in NCCU,Taipei, Taiwan.
Nieswoadomy.R.M(1993).Foundations of Nursing Research. Norwalk,CT:Appleton and Lange
Owen, M.Bruce,(1978)”Diversity in Broadcasting:The Economic View of programming”,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8:(Spring)
Underwood, Doug(2001)Reporting and the Push for Market-Oriented Journalism:Media Organization as Business. In W Lance Bennett & Robert M. Entman(eds.)Mediated Politics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of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99-116.

三、相關網站
The choice revolution,2003/08/22,The Guardian。「Online」available:http://media.guardian.co.uk/print/0,3858,4739282-105236,00.html
韓國放送委員會網站「Online」available:http://www.kbc.go.kr/english/common/korean_03.asp
行政院新聞局(2003年12月)。《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基本資料》。「Online」Available:http://www.gio.gov.tw/info/radiotv/satellite/sata.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新聞稿(2003年12月)。《客委會對「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通過的回應》。「Online」http://www.hakka.gov.tw/
宏觀電視「Online」available:http://mactv.cts.com.tw/a0001.htm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Online」available:http://www.apc.gov.tw/official/news/newsdetail.aspx?no=30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