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珍珠港事變到雅爾達協定期間的美國對華關係
作者 李榮秋
LI, RONG-GIU
貢獻者 黃祝貴
李榮秋
LI, RONG-GIU
關鍵詞 雅爾達協定
美國
中國
魁北克會議
蔣中正
陳納德
羅斯福
政治
日期 1974
上傳時間 6-May-2016 16:45:05 (UTC+8)
摘要 公元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中美兩國,雖然由於珍珠港事變而成為並肩作戰的國家,但
     是對於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共同戰略,美國的反應,遠不及中國積極。美國由於先德後
     日的基本戰略,除了繼續對華提供租借物資與空軍方面的援助,在聯合國宣言中提攜
     中國名列四強之一,選派史迪威中將來華擔任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蔣委員長的參謀
     長暨本戰區美軍司令,並無條件給予五億美元的貸款外,美國既未娑遣陸軍來華協同
     作戰,也不曾運送大量物資援助中國。
     就在美英這種重歐輕亞的態度下,緬甸終於一九四二年五月淪陷,中外唯一陸上交通
     線滇緬路亦隨之斷絕。中國抗戰形勢,遂更加困難,且種下日後中美爭執的一大根源
     。
     一九四三年二月至六月間,蔣夫人的訪問美國白宮、國會及其主要城市,使美國上下
     對於中國的情況與立場有進一步的了解。
     直到一九四三年八月的魁北克會議,羅斯福與英國道相邱吉爾,始決定聯合國於擊敗
     德國後十二個月內擊敗日本的原則及其初步的作戰計劃,時距美國參戰已達二十一個
     月之久。美英還原則上決定縮小反攻全緬計劃為反攻北緬,並一致認為沒有同時進攻
     仰光與南緬以配合北緬攻勢的必要。凡此均為美國先德後日基本戰略以及迄無協助中
     國早日強大的決心之具體表徵,而且不合我出兵的先決條件。然美英仍要求我出動駐
     印軍與遠征軍入緬作戰,並交由新近成立的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英國海軍中將蒙巴頓統
     籌指揮。
     一九四三年十月蔣委員長在重慶黃山召集蒙巴頓、索姆維爾、史迪威、陳納德及中國
     將領等討論魁北京決議案。會中決定依照委員長的提議,於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開
     始反攻緬甸,並以蒙氏為總指揮。委員長並提示,聯軍必須控制孟加拉灣,同時必須
     在南緬實施水陸兩棲作戰,以配合北緬攻勢,對於敵人軍力不可估計過低,印度雷多
     方面國軍必須有預備隊、中印空運必須維持每月一萬噸,且不得因緬戰而減少。對於
     此等條件,蒙、索兩氏均無確切的答覆或承諾。無怪乎一向力主加強美國駐華空軍力
     量,並反對輕率出兵緬甸的陳納德認為,事實上黃山會議「關於緬甸之役,並沒有達
     成明確的決定。」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中美英三個政府首長的開羅會議,即係中國促請美國採取此等有力
     行動的良機,可惜會議前美國政府雖亦早已主張日本應歸還我失土,但美國無論在政
     治與軍事上都顯然重蘇輕華,故決定不將史達林決意於擊敗德國後參加對日戰爭的消
     息告訴我國。
     一九四四年四月日軍對我發動孤注一擲式的空前強大攻勢,此即「一號」或「華東」
     攻勢。蔣主席與陳納德對日軍此一攻勢早有所悉,故曾一再向美方提出警告,然華府
     與史迪威均置諸不理。其時我遠征軍已被迫入緬、華中、華南及西南等地區軍力不足
     ,逐漸敗退。
     一九四四年六月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的奉命訪華即其著例。華氏訪華期間,蔣主席曾就
     中共叛亂的事實、蘇聯侵華的野心,以及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詳加說明,並希望美
     國對中共採取冷淡超然的立場,以有助於中共問題的早日解決。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赫爾利首度應中共之邀,前往延安時,便完全接受中共的條件,匆
     促達成五項協定。其內容自非國民政府所能接受,於是提出對案。美國積極而又長期
     深入的從事調停國共之爭的努力,自此揭開序幕。
     美英蘇三國同盟合作的精神於一九四五年二月的雅爾達會議期間,達到空前的高潮。
     按前此美蘇已曾就蘇聯參加對日戰爭的政治條件有所商討,故至此再經羅斯福與史達
     林的面議後,即達成雅爾達秘密協定。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N000C11949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祝貴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榮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 RONG-GIU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榮秋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 RONG-GIUen_US
dc.date (日期) 197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May-2016 16:45:05 (UTC+8)-
dc.date.available 6-May-2016 16:45:0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May-2016 16:45:0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N000C11949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509-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公元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中美兩國,雖然由於珍珠港事變而成為並肩作戰的國家,但
     是對於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共同戰略,美國的反應,遠不及中國積極。美國由於先德後
     日的基本戰略,除了繼續對華提供租借物資與空軍方面的援助,在聯合國宣言中提攜
     中國名列四強之一,選派史迪威中將來華擔任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蔣委員長的參謀
     長暨本戰區美軍司令,並無條件給予五億美元的貸款外,美國既未娑遣陸軍來華協同
     作戰,也不曾運送大量物資援助中國。
     就在美英這種重歐輕亞的態度下,緬甸終於一九四二年五月淪陷,中外唯一陸上交通
     線滇緬路亦隨之斷絕。中國抗戰形勢,遂更加困難,且種下日後中美爭執的一大根源
     。
     一九四三年二月至六月間,蔣夫人的訪問美國白宮、國會及其主要城市,使美國上下
     對於中國的情況與立場有進一步的了解。
     直到一九四三年八月的魁北克會議,羅斯福與英國道相邱吉爾,始決定聯合國於擊敗
     德國後十二個月內擊敗日本的原則及其初步的作戰計劃,時距美國參戰已達二十一個
     月之久。美英還原則上決定縮小反攻全緬計劃為反攻北緬,並一致認為沒有同時進攻
     仰光與南緬以配合北緬攻勢的必要。凡此均為美國先德後日基本戰略以及迄無協助中
     國早日強大的決心之具體表徵,而且不合我出兵的先決條件。然美英仍要求我出動駐
     印軍與遠征軍入緬作戰,並交由新近成立的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英國海軍中將蒙巴頓統
     籌指揮。
     一九四三年十月蔣委員長在重慶黃山召集蒙巴頓、索姆維爾、史迪威、陳納德及中國
     將領等討論魁北京決議案。會中決定依照委員長的提議,於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開
     始反攻緬甸,並以蒙氏為總指揮。委員長並提示,聯軍必須控制孟加拉灣,同時必須
     在南緬實施水陸兩棲作戰,以配合北緬攻勢,對於敵人軍力不可估計過低,印度雷多
     方面國軍必須有預備隊、中印空運必須維持每月一萬噸,且不得因緬戰而減少。對於
     此等條件,蒙、索兩氏均無確切的答覆或承諾。無怪乎一向力主加強美國駐華空軍力
     量,並反對輕率出兵緬甸的陳納德認為,事實上黃山會議「關於緬甸之役,並沒有達
     成明確的決定。」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中美英三個政府首長的開羅會議,即係中國促請美國採取此等有力
     行動的良機,可惜會議前美國政府雖亦早已主張日本應歸還我失土,但美國無論在政
     治與軍事上都顯然重蘇輕華,故決定不將史達林決意於擊敗德國後參加對日戰爭的消
     息告訴我國。
     一九四四年四月日軍對我發動孤注一擲式的空前強大攻勢,此即「一號」或「華東」
     攻勢。蔣主席與陳納德對日軍此一攻勢早有所悉,故曾一再向美方提出警告,然華府
     與史迪威均置諸不理。其時我遠征軍已被迫入緬、華中、華南及西南等地區軍力不足
     ,逐漸敗退。
     一九四四年六月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的奉命訪華即其著例。華氏訪華期間,蔣主席曾就
     中共叛亂的事實、蘇聯侵華的野心,以及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詳加說明,並希望美
     國對中共採取冷淡超然的立場,以有助於中共問題的早日解決。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赫爾利首度應中共之邀,前往延安時,便完全接受中共的條件,匆
     促達成五項協定。其內容自非國民政府所能接受,於是提出對案。美國積極而又長期
     深入的從事調停國共之爭的努力,自此揭開序幕。
     美英蘇三國同盟合作的精神於一九四五年二月的雅爾達會議期間,達到空前的高潮。
     按前此美蘇已曾就蘇聯參加對日戰爭的政治條件有所商討,故至此再經羅斯福與史達
     林的面議後,即達成雅爾達秘密協定。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N000C11949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雅爾達協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美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魁北克會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蔣中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陳納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羅斯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治zh_TW
dc.title (題名) 珍珠港事變到雅爾達協定期間的美國對華關係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