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宏觀調控政策對股價影響之研究
作者 張華維
Chang, Hua-Wei
貢獻者 康榮寶
張華維
Chang,Hua-Wei
關鍵詞 宏觀調控
中國股市
股市泡沫
貨幣政策
政策有效性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6-May-2016 17:05:36 (UTC+8)
摘要 中國在近年來經濟實力漸增,國際上貿易出超,國內股市多頭,房地產市場景氣過熱,中共有穩定經濟局勢的巨大壓力存在。因此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成效與否,一直是大陸學界探討與爭論的一個主題,因此本文之研究目的是希望瞭解究竟什麼是宏觀調控?宏觀調控任務為何?在2006年與2007年新一波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是否有效?藉由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對股票市場之影響來探索宏觀調控政策之有效性,希望對宏觀調控政策之研究有一新視野之探索。本文預期對宏觀調控政策對股價研究之影響進行研究,並假設宏觀調控對股價指數有漲跌之影響。並希望搜集研究宏觀調控之文獻,進而對宏觀調控之定義有一更深入之確定,以期對宏觀調控有更明確之了解。
一般來說總體股票市場會受到整個總體經濟形勢(如經濟成長好壞、國家是否有戰爭,即系統風險)、投資者對未來前景的展望(投資者的預期心理)與政府的干預政策(如證券交易稅或資本利得稅的公布)等因素所影響。假如要研究個別股票的狀況,以分析程度上來說,會更加的複雜,本文排除非系統風險的問題,單純探討股票市場的總體層面,從國家干預的角度來切入分析宏觀調控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狀態。宏觀調控政策可以從短期與長期來觀察,而本文希望從短期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中國股票價格的變化來探究其政策的效果。首先,從貨幣政策開始,瞭解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存款準備率對股票市場漲跌之狀況;再分析調整利率的影響情況。第二,從財政政策來探討中國政府課徵印花稅對股價指數的變化程度瞭解政策的成效。


關鍵詞:宏觀調控、中國股市、股市泡沫、貨幣政策、政策有效性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中文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二版,2005年)。
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中國房地產地圖2006-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朱鎮明,大陸宏觀調控政策之動向及其對兩岸經貿關係之影響(臺北:經濟部研
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年)。
金春明主編,評「劍橋中華人民共國國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樹直主編,十六大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武少俊,中國宏觀經濟管理(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年),頁66~81。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臺北:麥格羅希爾,
2005年)。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從制度變革到戰略轉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吳曉求,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資本市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姜洪,利益主體、宏觀調控與制度創新(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
耿潔,宏觀經濟運行與調控(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康榮寶,深入中國股市(臺北:天下遠見,2001年)。
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年)。
劉振彪,國家宏觀調控演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劉樹成,經濟週期與宏觀調控(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陳佳貴主編,2007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董輔礽,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下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
張榮豐,中國宏觀調控之研究-從市場機能及所有制與政策工具角度探討(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年)。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2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版。
蔡昉、林毅夫,中國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André Kostolany著,唐峋譯,一個投機者的告白(臺北:商智文化2002年)。
John King Fairbank著,劉尊棋譯,偉大的中國革命(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二)中文期刊
王年詠,「1980~1991年中國證券市場的復蘇與起步」,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
王雪峰,「房地產泡沫和金融安全—日本泡沫經濟的啟示」,日本學論壇(吉林),2006年第04期,頁7。
牛鳳瑞,「牛鳳瑞:宏觀調控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中國作家(北京),2006年13期(2006年),頁127~129。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2006—2007年」,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北京),2007年01期,頁5~10。
王夢煒「抑制流動性過剩的財政政策分析」,中國物價(北京),2007年05期,頁43~46。
左傳長,「貨幣流動性過剩及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中國科技投資(北京),2007年05期,頁71~72。
步德迎,「股市對宏觀經濟的緊縮效應不可低估」,現代商業銀行(吉林),2006年02期,頁20~22。
谷更軍,「宏觀調控法基本理論的應用與發展分析」,山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山西),2006年第三期,頁67~69。
李志剛,「中國股市確定性泡沫的特徵」,統計與決策(湖北),2006年第22期,頁40。
李軍杰,「調控效果正在顯現 配套改革應及時跟進-對當前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調研報告」,中國經貿導刊(北京), 2006年第20期,頁10~12。
李俊、夏明麗,「新企業所得稅法對于地下經濟的影響」,北方經濟(內蒙古),2006年07期,頁14~15。
李淑霞、洪雪飛,「中國財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學術交流(黑龍江),第2007年07期,頁106~109。
李娟娟、楊毅,「我國股票市場對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研究」,金融理論與實踐(河南),2005年02期,頁57~59。
李詩洋,「印花稅上調給股市帶來了什麼」,國際融資(北京),2007年07期,頁32~35。
何勝通,「股市宏觀調—調控的必要性及優化政策工具」,商場現代化(北京),2006年14期,頁280~281。
林昱君,「對中國宏觀調控的觀察」,經濟前瞻,第102期(2005年11月),頁69~73。
肖才林,「股票市場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效應分析」,國際貿易問題(北京),2005年05期,頁97~101。
吳韋華,「農村地下金融的經濟理論解釋」,湖北農村金融研究,(湖北),2007年12期,頁41~43。
易雲鵬,「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仲介目標的選擇」,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江西),第2007年03期,頁7~10。
易憲容,「為何新一輪宏觀調控效果不佳」,新財經(北京),2006年第10期,頁26。
周柏春,「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財政政策措施及其效果分析」,商場現代化(北京),2007年16期,頁80~81。
殷成國、王楠,「『國六條』新政令『房貸』知難而變—來自人行孝感支行的調查」,銀行家 (山西),2006年第10期,頁129~131。
胡俊超,「地下經濟行為的內部性與外部性分析」,山東社會科學(山東),2007年05期,頁75~77。
陸紅,「國外股市泡沫理論綜述」,商業時代(北京),2006年第29期 ,頁73。
夏興園、張世曉,「宏觀經濟運行中階段性泡沫問題分析」,財經政法資訊(湖北),2006年第03期 ,頁16。
徐香梅,「公司法修訂大事記」,湖南煙草(湖南),2006年第2期,頁30。
徐輝,「強力調控對股市影響有限」,證券導刊(廣東),2007年15期,頁72。
徐愛農,「中國股票市場泡沫測度及其合理性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湖南),2007年第01期 ,頁34~39。
郝潔,「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回顧與展望」,理論探索(山西),2007年03期 ,頁80。
郝曉彤,「政府調控強化與股市平準基金的設立」,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山西),2005年06期,頁114~117。
章和傑,「中國股市在全球資產泡沫中潛在的風險及對策」,國際技術經濟研究(北京),2006年第04期 ,頁38。
馬彥平,「貨幣政策仲介目標的歷史演變與現實選擇」,華北金融(天津),第2007年04期,頁10~12。
陳國力、吉昱華,「當前證券資產泡沫的成因與對策」,中國城市經濟(北京),2007年第05期 ,頁77~80。
黃若君,「新公司法的特點及實施問題的探討」,產業與科技論壇(湖北),2007年 02期 ,頁158~160。
黃海燕,「宏觀調控與股票市場」,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05年06期,頁50~51。
黃凱軍,「戰略建倉績優股正當其時—準備金率調整後的市場投資策略」,股市動態分析(廣東),2006年24期,頁12~13。
黃諾楠,「制約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及建議」,北方經貿(黑龍江),2007年05期,頁107~108。
黃曉龍,「從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破滅看貨幣政策的靈活性」,上海金融(上海),2007年第5期 ,頁53~54。
曾應,「中國股市的概念模型研究」,商業時代(北京),2006年14期,頁63~64。
童振源,「人民幣匯率之國際政治經濟分析」,問題與研究,2005年第6期(2005
年12月),頁133-155。
童振源、王國臣,「大陸第十一個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研析」,兩岸經貿,第
172期(2006年4月),頁7~10。
彭啟蕾、張春曉,「地下經濟稅收流失現狀及對策」,集團經濟研究,(北京),2006年01期,頁40。
彭蘊亮,「市場可能再現『失靈』走勢—上調貸款利率到股市的影響」,證券導刊 (廣東),2006年16期,頁30~31。
馮學敏、何雁明,「銀行流動性過剩的現狀、成因及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廣西金融研究(廣西),2007年01期,頁16~21。
張迎春,「『地下經濟』知多少」,中國統計(北京),2005年12期,頁49~50。
張睿,「開放經濟下的貨幣政策」,開放經濟下的貨幣政策(遼寧),2007年01期,頁105~106。
趙黎,「中國地下經濟研究與估計(1990~2004)」,統計研究(北京),2006年09期,頁42~46。
談櫻佳,「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阻滯分析—信貸傳導機制角度」,市場論壇(廣西),第2006年04期,頁67~68。
樊彩躍,「宏觀調控初見成效 嚴控投資不可鬆懈」,宏觀經濟管理(北京), 2006年第10期(2006年10月),頁19~21。
劉秀芳,「影響中國資本市場非規範化運行的主要因素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湖南),2006年03期,頁62~64。
劉偉,「論中國宏觀經濟調控中的貨幣政策」,西南金融(四川),2007年05期,頁6~8。
劉維剛、張麗娜,「論實體經濟、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及對我國的啟示」,經濟縱橫(吉林),2006年第15期 ,頁13~14。
劉魯寧,「堅定看好後市的信心—對下半年股市行情演繹的個人看法」,中國石化 (北京),2006年06期,頁54~58。
劉曉明,「1993和2004年兩次宏觀調控之比較」,全球科技經濟瞭望(北京),
第230期(2005年2月),頁14~15。
劉曉輝,「淺析中國貨幣與匯率政策」,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山西),第2007年06期,頁54~56。
劉端,「股票市場的貨幣政策傳導分析」,當代經濟科學(陜西),2002年03期,頁75~78。
潘彬、張得讓,「政府采購宏觀調控效益研究—基於乘數效應與擠出效應的理論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湖南),2006年06期,頁83~87。
鐘加勇,「中國股市『黑色一周』」,中國企業家(北京),2007年12期,頁80~81。
盧凱,「央行加息對股市、房市和車市影響的經濟學分析」,商業研究(黑龍江),2006年02期,頁147~149。
戴暉,「我國股票市場對貨幣需求和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研究」,當代經理人(中旬刊)(北京),2006年04期,頁27~28。
謝珍、段寧戎,「我國地下金融發展狀況及理論思考」,特區經濟(深圳),2007年01期,頁68~69。
韓順玲,「中國公司法改革的若干思考」,產業與科技論壇(河北 ),2007年第6卷第5期,頁68。

(三)中文報紙雜誌
工商時報(台北)
人民日報(北京)
中國時報(台北)
經濟日報(台北)
聯合報(台北)
聯合晚報(台北)

(四)網路資料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http://www.customs.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http://www.mof.gov.cn)
中國人民銀行,(http://www.pbc.gov.cn)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src.gov.cn)
中國財經報,(http://www.cfen.cn)
北青網,(http://zxss.bjyouth.com)
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
多采財經,(http://www.mfzq.com.cn)
全景網,(http://www.p5w.net)
希賽網,(http://audit.csai.cn)
金融界,(http://finance.jrj.com.cn)
法律思想網,(http://law-thinker.com)
新浪網,(http://finance.sina.com.cn)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
福建日報,(http://www.66163.com)
騰訊網,(http://view.news.qq.com)

二、英文資料

(一)英文專書
Bernstein, William J,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 lessons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ortfolio,( New York : McGraw Hill, 2002).
Brealey, Richard A, Myers, Stewart C, and Marcus, Alan J, 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 5th ed.(New York, Mc Graw-Hill,2007).
Cecchetti, Stephen G.,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New York, Mc Graw-Hill,2006).
Kynge, James, China shakes the world : the rise of a hungry nation,( London : Weidenfeld & Nicolson, 2006).
Malkiel, Burton G,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 including a life-cycle guide to personal investing,( New York : Norton, 1999).
Mankiw, N. Gregory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3rded ( Mason, Ohio : Thomson/South-Western, 2004).
Levitt, Steven D, Freakonomics :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New York : William Morrow, 2005).
Paul R. Krugman and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7th ed. (Boston, MA: Addison-Wesley, 2006).

(二)英文期刊
Boyle, G. W. and J. D. Peterson(1995), “Monetary Policy, Aggregate Uncertainty, and the Stock Market,”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7(2), pp570-582.
Fama, E.F. (1965), "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 Journal of Business 38, pp. 34 - 105.
Jensen M., 1969, Risk, the pricing fo capital assets, and the evaluation of investment portfolios., Journal of Business 42,pp167-247.
Kahnman and Tversky, 1979, Prospect theory :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pp263-292.
Mishkin,F.S., “Does Anticipated Monetary Policy Matter? An Econometric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1982, pp.22-50.
Poole,W.,“Optimal Choice of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in a simple Stochastic Macro Model,”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4,1970, pp.197-216.
Stulz, René, 1990,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optimal financing polic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6, pp3-27.
Yu, Q. (1997), “Economic Fluctuation, Macro Control, and Monetary Policy in the Transitional Chinese Econom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5:2, pp. 180-19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326001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0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康榮寶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華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ang,Hua-Wei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華維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Hua-Weien_US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May-2016 17:05:36 (UTC+8)-
dc.date.available 6-May-2016 17:05:3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May-2016 17:05:3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260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58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26001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國在近年來經濟實力漸增,國際上貿易出超,國內股市多頭,房地產市場景氣過熱,中共有穩定經濟局勢的巨大壓力存在。因此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成效與否,一直是大陸學界探討與爭論的一個主題,因此本文之研究目的是希望瞭解究竟什麼是宏觀調控?宏觀調控任務為何?在2006年與2007年新一波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是否有效?藉由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對股票市場之影響來探索宏觀調控政策之有效性,希望對宏觀調控政策之研究有一新視野之探索。本文預期對宏觀調控政策對股價研究之影響進行研究,並假設宏觀調控對股價指數有漲跌之影響。並希望搜集研究宏觀調控之文獻,進而對宏觀調控之定義有一更深入之確定,以期對宏觀調控有更明確之了解。
一般來說總體股票市場會受到整個總體經濟形勢(如經濟成長好壞、國家是否有戰爭,即系統風險)、投資者對未來前景的展望(投資者的預期心理)與政府的干預政策(如證券交易稅或資本利得稅的公布)等因素所影響。假如要研究個別股票的狀況,以分析程度上來說,會更加的複雜,本文排除非系統風險的問題,單純探討股票市場的總體層面,從國家干預的角度來切入分析宏觀調控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狀態。宏觀調控政策可以從短期與長期來觀察,而本文希望從短期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中國股票價格的變化來探究其政策的效果。首先,從貨幣政策開始,瞭解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存款準備率對股票市場漲跌之狀況;再分析調整利率的影響情況。第二,從財政政策來探討中國政府課徵印花稅對股價指數的變化程度瞭解政策的成效。


關鍵詞:宏觀調控、中國股市、股市泡沫、貨幣政策、政策有效性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8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4
第四節 章節安排與研究限制 14
第二章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與變革 16
第一節 中國證券市場概述 16
第二節 股權分置改革對中國證券市場之影響 21
第三節 新「證券法」與「公司法」的公布 31
第四節 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實施 35
第三章 中國股市泡沫之可能性分析 39
第一節 泡沫經濟歷史回顧 39
第二節 泡沫相關概念與理論 49
第三節 中國股市泡沫之狀況 53
第四節 中國股市泡沫之爭論 55
第四章 宏觀調控政策之回顧 61
第一節 何謂「宏觀調控」 61
第二節 宏觀調控對股票市場之影響層面 70
第五章 宏觀調控對股市之政策成效 78
第一節 宏觀調控政策工具之效果 78
第二節 影響政策成效之原因 8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2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5
參考文獻 9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0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宏觀調控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股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股市泡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貨幣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策有效性zh_TW
dc.title (題名) 宏觀調控政策對股價影響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中文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二版,2005年)。
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中國房地產地圖2006-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朱鎮明,大陸宏觀調控政策之動向及其對兩岸經貿關係之影響(臺北:經濟部研
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年)。
金春明主編,評「劍橋中華人民共國國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樹直主編,十六大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武少俊,中國宏觀經濟管理(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年),頁66~81。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臺北:麥格羅希爾,
2005年)。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從制度變革到戰略轉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吳曉求,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資本市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姜洪,利益主體、宏觀調控與制度創新(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
耿潔,宏觀經濟運行與調控(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康榮寶,深入中國股市(臺北:天下遠見,2001年)。
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年)。
劉振彪,國家宏觀調控演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劉樹成,經濟週期與宏觀調控(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陳佳貴主編,2007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董輔礽,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下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
張榮豐,中國宏觀調控之研究-從市場機能及所有制與政策工具角度探討(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年)。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2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版。
蔡昉、林毅夫,中國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André Kostolany著,唐峋譯,一個投機者的告白(臺北:商智文化2002年)。
John King Fairbank著,劉尊棋譯,偉大的中國革命(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二)中文期刊
王年詠,「1980~1991年中國證券市場的復蘇與起步」,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
王雪峰,「房地產泡沫和金融安全—日本泡沫經濟的啟示」,日本學論壇(吉林),2006年第04期,頁7。
牛鳳瑞,「牛鳳瑞:宏觀調控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中國作家(北京),2006年13期(2006年),頁127~129。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2006—2007年」,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北京),2007年01期,頁5~10。
王夢煒「抑制流動性過剩的財政政策分析」,中國物價(北京),2007年05期,頁43~46。
左傳長,「貨幣流動性過剩及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中國科技投資(北京),2007年05期,頁71~72。
步德迎,「股市對宏觀經濟的緊縮效應不可低估」,現代商業銀行(吉林),2006年02期,頁20~22。
谷更軍,「宏觀調控法基本理論的應用與發展分析」,山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山西),2006年第三期,頁67~69。
李志剛,「中國股市確定性泡沫的特徵」,統計與決策(湖北),2006年第22期,頁40。
李軍杰,「調控效果正在顯現 配套改革應及時跟進-對當前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調研報告」,中國經貿導刊(北京), 2006年第20期,頁10~12。
李俊、夏明麗,「新企業所得稅法對于地下經濟的影響」,北方經濟(內蒙古),2006年07期,頁14~15。
李淑霞、洪雪飛,「中國財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學術交流(黑龍江),第2007年07期,頁106~109。
李娟娟、楊毅,「我國股票市場對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研究」,金融理論與實踐(河南),2005年02期,頁57~59。
李詩洋,「印花稅上調給股市帶來了什麼」,國際融資(北京),2007年07期,頁32~35。
何勝通,「股市宏觀調—調控的必要性及優化政策工具」,商場現代化(北京),2006年14期,頁280~281。
林昱君,「對中國宏觀調控的觀察」,經濟前瞻,第102期(2005年11月),頁69~73。
肖才林,「股票市場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效應分析」,國際貿易問題(北京),2005年05期,頁97~101。
吳韋華,「農村地下金融的經濟理論解釋」,湖北農村金融研究,(湖北),2007年12期,頁41~43。
易雲鵬,「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仲介目標的選擇」,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江西),第2007年03期,頁7~10。
易憲容,「為何新一輪宏觀調控效果不佳」,新財經(北京),2006年第10期,頁26。
周柏春,「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財政政策措施及其效果分析」,商場現代化(北京),2007年16期,頁80~81。
殷成國、王楠,「『國六條』新政令『房貸』知難而變—來自人行孝感支行的調查」,銀行家 (山西),2006年第10期,頁129~131。
胡俊超,「地下經濟行為的內部性與外部性分析」,山東社會科學(山東),2007年05期,頁75~77。
陸紅,「國外股市泡沫理論綜述」,商業時代(北京),2006年第29期 ,頁73。
夏興園、張世曉,「宏觀經濟運行中階段性泡沫問題分析」,財經政法資訊(湖北),2006年第03期 ,頁16。
徐香梅,「公司法修訂大事記」,湖南煙草(湖南),2006年第2期,頁30。
徐輝,「強力調控對股市影響有限」,證券導刊(廣東),2007年15期,頁72。
徐愛農,「中國股票市場泡沫測度及其合理性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湖南),2007年第01期 ,頁34~39。
郝潔,「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回顧與展望」,理論探索(山西),2007年03期 ,頁80。
郝曉彤,「政府調控強化與股市平準基金的設立」,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山西),2005年06期,頁114~117。
章和傑,「中國股市在全球資產泡沫中潛在的風險及對策」,國際技術經濟研究(北京),2006年第04期 ,頁38。
馬彥平,「貨幣政策仲介目標的歷史演變與現實選擇」,華北金融(天津),第2007年04期,頁10~12。
陳國力、吉昱華,「當前證券資產泡沫的成因與對策」,中國城市經濟(北京),2007年第05期 ,頁77~80。
黃若君,「新公司法的特點及實施問題的探討」,產業與科技論壇(湖北),2007年 02期 ,頁158~160。
黃海燕,「宏觀調控與股票市場」,宏觀經濟管理(北京),2005年06期,頁50~51。
黃凱軍,「戰略建倉績優股正當其時—準備金率調整後的市場投資策略」,股市動態分析(廣東),2006年24期,頁12~13。
黃諾楠,「制約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及建議」,北方經貿(黑龍江),2007年05期,頁107~108。
黃曉龍,「從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破滅看貨幣政策的靈活性」,上海金融(上海),2007年第5期 ,頁53~54。
曾應,「中國股市的概念模型研究」,商業時代(北京),2006年14期,頁63~64。
童振源,「人民幣匯率之國際政治經濟分析」,問題與研究,2005年第6期(2005
年12月),頁133-155。
童振源、王國臣,「大陸第十一個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研析」,兩岸經貿,第
172期(2006年4月),頁7~10。
彭啟蕾、張春曉,「地下經濟稅收流失現狀及對策」,集團經濟研究,(北京),2006年01期,頁40。
彭蘊亮,「市場可能再現『失靈』走勢—上調貸款利率到股市的影響」,證券導刊 (廣東),2006年16期,頁30~31。
馮學敏、何雁明,「銀行流動性過剩的現狀、成因及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廣西金融研究(廣西),2007年01期,頁16~21。
張迎春,「『地下經濟』知多少」,中國統計(北京),2005年12期,頁49~50。
張睿,「開放經濟下的貨幣政策」,開放經濟下的貨幣政策(遼寧),2007年01期,頁105~106。
趙黎,「中國地下經濟研究與估計(1990~2004)」,統計研究(北京),2006年09期,頁42~46。
談櫻佳,「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阻滯分析—信貸傳導機制角度」,市場論壇(廣西),第2006年04期,頁67~68。
樊彩躍,「宏觀調控初見成效 嚴控投資不可鬆懈」,宏觀經濟管理(北京), 2006年第10期(2006年10月),頁19~21。
劉秀芳,「影響中國資本市場非規範化運行的主要因素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湖南),2006年03期,頁62~64。
劉偉,「論中國宏觀經濟調控中的貨幣政策」,西南金融(四川),2007年05期,頁6~8。
劉維剛、張麗娜,「論實體經濟、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及對我國的啟示」,經濟縱橫(吉林),2006年第15期 ,頁13~14。
劉魯寧,「堅定看好後市的信心—對下半年股市行情演繹的個人看法」,中國石化 (北京),2006年06期,頁54~58。
劉曉明,「1993和2004年兩次宏觀調控之比較」,全球科技經濟瞭望(北京),
第230期(2005年2月),頁14~15。
劉曉輝,「淺析中國貨幣與匯率政策」,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山西),第2007年06期,頁54~56。
劉端,「股票市場的貨幣政策傳導分析」,當代經濟科學(陜西),2002年03期,頁75~78。
潘彬、張得讓,「政府采購宏觀調控效益研究—基於乘數效應與擠出效應的理論分析」,財經理論與實踐(湖南),2006年06期,頁83~87。
鐘加勇,「中國股市『黑色一周』」,中國企業家(北京),2007年12期,頁80~81。
盧凱,「央行加息對股市、房市和車市影響的經濟學分析」,商業研究(黑龍江),2006年02期,頁147~149。
戴暉,「我國股票市場對貨幣需求和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研究」,當代經理人(中旬刊)(北京),2006年04期,頁27~28。
謝珍、段寧戎,「我國地下金融發展狀況及理論思考」,特區經濟(深圳),2007年01期,頁68~69。
韓順玲,「中國公司法改革的若干思考」,產業與科技論壇(河北 ),2007年第6卷第5期,頁68。

(三)中文報紙雜誌
工商時報(台北)
人民日報(北京)
中國時報(台北)
經濟日報(台北)
聯合報(台北)
聯合晚報(台北)

(四)網路資料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http://www.customs.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http://www.mof.gov.cn)
中國人民銀行,(http://www.pbc.gov.cn)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src.gov.cn)
中國財經報,(http://www.cfen.cn)
北青網,(http://zxss.bjyouth.com)
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
多采財經,(http://www.mfzq.com.cn)
全景網,(http://www.p5w.net)
希賽網,(http://audit.csai.cn)
金融界,(http://finance.jrj.com.cn)
法律思想網,(http://law-thinker.com)
新浪網,(http://finance.sina.com.cn)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
福建日報,(http://www.66163.com)
騰訊網,(http://view.news.qq.com)

二、英文資料

(一)英文專書
Bernstein, William J,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 lessons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ortfolio,( New York : McGraw Hill, 2002).
Brealey, Richard A, Myers, Stewart C, and Marcus, Alan J, 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 5th ed.(New York, Mc Graw-Hill,2007).
Cecchetti, Stephen G.,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New York, Mc Graw-Hill,2006).
Kynge, James, China shakes the world : the rise of a hungry nation,( London : Weidenfeld & Nicolson, 2006).
Malkiel, Burton G,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 including a life-cycle guide to personal investing,( New York : Norton, 1999).
Mankiw, N. Gregory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3rded ( Mason, Ohio : Thomson/South-Western, 2004).
Levitt, Steven D, Freakonomics :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New York : William Morrow, 2005).
Paul R. Krugman and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7th ed. (Boston, MA: Addison-Wesley, 2006).

(二)英文期刊
Boyle, G. W. and J. D. Peterson(1995), “Monetary Policy, Aggregate Uncertainty, and the Stock Market,”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7(2), pp570-582.
Fama, E.F. (1965), "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 Journal of Business 38, pp. 34 - 105.
Jensen M., 1969, Risk, the pricing fo capital assets, and the evaluation of investment portfolios., Journal of Business 42,pp167-247.
Kahnman and Tversky, 1979, Prospect theory :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pp263-292.
Mishkin,F.S., “Does Anticipated Monetary Policy Matter? An Econometric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1982, pp.22-50.
Poole,W.,“Optimal Choice of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in a simple Stochastic Macro Model,”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4,1970, pp.197-216.
Stulz, René, 1990,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optimal financing polic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6, pp3-27.
Yu, Q. (1997), “Economic Fluctuation, Macro Control, and Monetary Policy in the Transitional Chinese Econom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5:2, pp. 180-195.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