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激勵保健因素與公立高職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作者 江巨材
貢獻者 秦夢群
江巨材
關鍵詞 激勵保健因素
組織承諾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6-May-2016 17:06:43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激勵保健因素與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組織承諾之關係。採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方式進行。
在文獻分析方面,首先針對激勵保健因素及組織承諾相關文獻進行蒐集、探討與分析。進而建立研究架構。
再以教育部94年度所公佈之92所公立高職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為研究對象,以激勵保健因素與公立高職兼任行政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問卷為工具。以抽樣方式進行調查。
發出問卷644份,回收問卷635份,有效問卷609份,問卷可用率為94.6%。問卷回收後,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子變異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方式進行資料分析,茲就研究結果加以討論。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呈現中等感受度。
二、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激勵因素以「工作本身」感受度較高,「學習成長」感受度較低。
三、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保健因素以「工作環境」感受度較高,「行政考核」感受度較低。
四、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呈現良好組織承諾。
五、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在組織承諾上以「努力意願」感受度較高,「續任兼職傾向」感受度較低。
六、 二十年以上服務年資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有較高的整體激勵保健因素知覺。
七、 擔任「主任」之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有較高激勵保健因素知覺。
八、 50歲以上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有較高的組織承諾。
九、 男性、已婚、高年齡、高職務、高服務年資、非商工或工商職校者,有較高的續任兼職傾向與組織承諾。
十、 擔任主任之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有較高「組織承諾」。
十一、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對激勵保健因素之知覺愈高則會有愈高的組織承諾。
十二、 激勵保健因素能有效預測兼職行政工作教師之組織承諾,其中又以「保健因素」最具預測力。
十三、激勵保健理論使用於公立高職兼職行政工作教師,部分符合。

依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 對學校單位建議
(一)增加進修管道,培養行政人才
(二)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拔擢優秀兼職行政工作教師
(三)簡化行政程序,增加工作人力,均衡工作之質量
(四)建立優質工作環境,提升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
(五)確立學校發展方向,提升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
(六)積極培訓資淺兼職行政工作教師,強化行政工作發展
(七)重視年長及資深兼職行政工作教師,建立行政工作傳承


二、 對兼職行政工作教師建議
(一) 積極參與學習,追求個人與組織成長
(二) 適時表達意見,協助學校建立完善之行政考核制度
(三) 針對重視之激勵因素分層面,持續續探索工作之樂趣
(四) 適時自我調適,持續服務之熱忱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was mainly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We adopt the literature analyses and the questionnaire ways.
The first step of this study was to collect the relevant backgrounds with regard to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were proceeded the investigation, the discussion and the analysis and then these data were established the framework.
Secondl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5 year investigates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of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become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and they were used. The questionnaire uses the sampling module in Taiwan. We issue the 644 questionnaires, and we retrieve 635 copies. However, the 609 copies are valid questionnaires among the 635 copies. Therefore, the data validation rate was 94.6﹪. Finally, we use the statistics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one-way Anova, P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s to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The study obtains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a)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the perception of the middle degree in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b) Among three motivation factors,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in “work” and they possessed lower perception in “growth and learning”.
(c) Among three hygiene factors,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in “work environment” and they possessed lower perception in “administration and personnel examination”.
(d)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reached higher than mid-level perception i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e)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of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about the willingness and the effort, and they possessed lower perception about remaining position.
(f) I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xceed 20 years, they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in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g) Teacher who is serving as managers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in the motivation factors.
(h)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over 50 years old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about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 A man, the married, high years, high position, high seniority, commercial & industri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nd industrial & commerci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lower the remaining position about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 The managers o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about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k) Supposing the perception of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is more and more high,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also possessed higher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l)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efficaciously predicte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For instance, the hygiene factor possessed higher prediction.
(m) The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 conformed to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results:
To the school:
(a) It should increase the way of the furt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b) It constructs better testing system and the school take care of the excellent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c) It simplifies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s and enhances human resources thus balancing its quality and quantity.
(d)It constructs better working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e) It establishes developing direction to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f) It actively cultivates the young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to strengthen working development.
(g) 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enior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to construct the administrative continuance.
To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a) They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and to chase the growth from the individual to the organization.
(b) They suitably express the opinion, thus they help the school to establish the administrative testing system.
(c) They aim at the motivating factors highlighted to explore working funs.
(d) They are suitably the self- adjustment, and to continue the enthusiastic servi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 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白崇亮(1986)。組織承諾研究:理論與實證。管理評論,5(2) ,頁31-50。
王雅玄(1996)。教師組織承諾之理論分析。教育資料文摘,38,頁172-189。
方雅漣(2003)。完全中學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古聖姿(2004)。升遷公平認知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未出版。
牟鍾福(2001)。國中體育教師組織正義與組織信任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聖祺(2001)。國中教師之激勵方式重要性與實現可能性認知---兼論其對服務士氣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岷欽、林鍾沂(2003)。公共組織理論(修訂再版五刷)。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江斌玉(1988)。「激勵行為與績效之研究」。銘傳學報, 24,81-110。
牟鍾福(2001)。國中體育教師組織正義與組織信任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文釗(1996)。管理心理學(一版)。台北市:五南。
何俊明(2003)。台北市國小拔河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武恭(2002)。學校行政人員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地區私立大學為例。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孟諵(2002)。我國大專院校體育教師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永聖(2001)。南區國稅局稽徵人員對激勵制度之知覺及其與工作滿足、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彥蓁(1998)。國民中學教師人口變項、學校規模、全面品質管理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海輝(1998)。權力運作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莉莉(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激勵策略與教師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豐安(2003)。中等學校排球教練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市:華泰。
吳容輝(2002)。高階領導者更迭下員工認知及領導型態與組織承諾、士氣關聯性之研究-以某地方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慧君(2003)。主管領導型態、行政人員自我效能、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 以某私立醫學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月盛(2002)。國民中學教改壓力、組織衝突、權力運用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月鳳(2002)。教師在職進修專業成長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種子教師研習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加冠(2004)。組織承諾與激勵制度對員工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秋風(2002)。台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組織承諾現況調查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欽榮(2002)。工業心理學。台北市:揚智。
林政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保豐(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靜如(1989)。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經驗、內外控信念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崇儒(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佳全(2002)。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澤鴻(2000)。台灣地區高中體育教師激勵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崇儒(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占魁(1989)。人群關係新論。台北市:五南。
姜定宇、鄭伯壎(2003)。組織忠誠、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台北:五南。
姜泰吉(1994)。激勵制度實證研究-以中石化廠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樹榮(2001)。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檢驗薪資制度知覺的調節效果。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玉英(2003)。台北市某醫院護理人員激勵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瓊泰(1999)。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富崧(2000)。創造力人員激勵因素偏好之研究-以電子業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寶蓮(2004)。初任期國中教師工作激勵/角色相對重要性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善德(1996)。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秋紋(1996)。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正光(1975)。兩因素理論與工作態度研究。思與言,13(4)。
徐美玲(1997)。護理人員激勵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探討。私立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美玲、盧美秀、陳品玲(1999)。護理人員激勵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探討。護理研究,7(3),235-247。
洪世雄(1989)。兩因素理論在紡織業之研究-以潤泰工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碧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量表發展之驗證性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淑玲(1986)。不同工作性質的工作者對激勵滿足程度之比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唐意瑩(2005)。學校行政人員激勵-保健因素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境之大學校院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夢群(2003)。教育行政—理論部分(第二版)。 台北市:五南。
翁慧茹(2005)。激勵保健因素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大學校院學生事務工作人員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章珮瑜(1999)。學校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振生(2003)。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文祥(1997)。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衝突處理意向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月麗(2002)。高雄市幼稚園教師組織承諾與組織氣氛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吳政(2002)。組織文化、領導行為、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嘉南地區銀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金水(1989)。國民中學教師制握信念、工作經驗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君(2000)。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如(2001)。高屏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激勵之研究-以Hertzberg理論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宗賢(2003)。員工協助方案與組織氣候對工作士氣、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上市公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定國(1981)。企業管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陳昆漢(1994)。組織結構、角色壓力、社會交換變項與組織承諾及其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船務代理業從業人員為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珮琦(2002)。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狀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康真娥(2002)。台南地區幼稚園園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教育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瑞惠(2002)。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義勝(1984)。組織行為(修訂二版三刷)。台北市:華泰。
陳增明(2001)。大學校院體育主管領導型態、體育教師內外控取向與體育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陶文杰(1997)。花蓮縣偏遠國小教師離職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士軍(1988)。管理學。台北市:五南。
許仁宗(2004)。台北市基層員警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
許明文(2000)。公立高職科主任生涯發展、工作滿意、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工業類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道然(1983)。增強理論在激勵管理上的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粱瑞安(1990)。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莊孟峰(2000)。員工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地區市立國中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濱松(1981)。論激勵管理與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台北市:七友。
曾南薰(1997)。我國教師組織承諾之整合分析。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雅珍(1997)。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素華(1997)。幼兒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裕敏(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政治大學學報,53,55-84。
張大川(1997)。從激勵–保健理論探討激勵與工作滿足感之關係:以銀行業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世宗(1997)。不同激勵制度對新世代工作族群之激勵效果及其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影響-以電腦製造公司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志毓(1996)。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秀玲(2001)。高屏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生涯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金鑑(1985)。行政學新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品芬(1995)。高雄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文化知覺、學校環境特性與教師組織承諾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大學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美倫(2003)。台灣中等學校教職員之組織支持知覺對其組織承諾與變革認知影響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峰銘(2002)。薪資制度、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鍋爐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惠英(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瑋恩(2001)。激勵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碧娟(1978)。國民中學教師工作滿足感之研究-激勵保健兩因素理論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榮泰生(1998)。組織行為學。台北市:五南。
榮泰生(2001)。企業概論。台北市:五南。
張峰銘(2002)。薪資制度、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鍋爐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堂(1993)。文化中心主任領導行為、員工所受社會支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堂(2005)。高級中學知識管理、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嘉娟(2004)。員工內部行銷知覺、企業文化差異知覺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集團企業子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緡鏐(2000)。社工人員組織承諾相關因素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潤書(1984)。行政學。台北市:三民。
劉玉琰(1986)。組織行為。台北市:華泰。
劉小平、王重鳴(2001)。組織承諾及其形成過程研究。南開管理評論,6, 58-62。
程香儒 (1999)。組織使命對志工組織承諾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三家非營利機構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傅肅良(1989)。員工激勵學。台北市:三民。
黃美子(2000)。台、菲、泰基層員工之激勵制度對工作投入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秀霜(1987)。教育行政人員成就動機、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英凡(2004)。激勵保健因素對高屏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專業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素華(1997)。幼兒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渝芳(2003)。綜合高中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詩芳(2002)。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洲煌(2000)。個人人格特質、激勵認知、工作態度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明乾(2000)。台、菲、泰基層員工之激勵制度對工作滿足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益統(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益鉅(2000)。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學校建設性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婷姬(199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環境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萬廷(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方式對教師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子恆(2005)。F. Herzberg雙因子理論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實證研究分析-以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志鵬(1994)。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春榮(1992)。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心潔(1998)。激勵性報酬、員工屬性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實證對象。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仁忠(2003)。國民小學主任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美玉(1984)。中等學校行政人員管理動機、內外控、工作滿足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修明(2003)。兩因素理論、社會大眾角色評價與外部發展工作認知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以海軍艦艇志願役士官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樹培(1994)。人群關係與組織管理。台北市:五南。
蔡淑敏(2000)。企業內溝通媒介、員工溝通滿足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進雄(199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得雄(2001)。工作認知與激勵因素對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區公所里幹事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蕙鎂(2003)。領導型態、激勵制度、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民營銀行為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錦治(1999)。國民小學組織氣候、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信榮(1995)。實施目標管理之公司中員工激勵誘因偏好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雪梅(2002)。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行政人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全(1998)。教育行政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謝文全、林新發、張德銳、張明輝編著(1998)。教育行政學 。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謝宜倩(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執行成效與知覺及其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謝藝娟(1991)。台灣省縣市督學工作滿足感之研究--由激勵保健因素來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志明(2000)。企業文化、員工工作價值觀及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地區主要集團企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長生(1992)。校長領導型態與教師溝通窘境﹑工作滿足﹑組織承諾之關係--雲林縣公立中小學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盛忠、余凱成、徐昶、錢冰鴻(1997)。組織行為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盧瑞陽(1993)。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導向 。台北市:華泰書局。
譚地洲、吳鶴(2005)。MBA教程之組織行為學。台北縣:世界商業文庫。
簡宏江(2000)。論抗拒變革的管理。育達研究集刊,1,頁32-46。
簡佳珍(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明輝(2004)。組織行為。台北縣:新文京。
簡嘉誠(2000)。領導風格型態、創造力人格特質搭配對組織承諾與創新績效影響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俊龍(1994)。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工作價值觀、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公立國民中學現任教師之實證研究。東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家禾(2000)。台菲泰基層員工激勵制度之滿意度對工作倦怠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西文部分

Adams,J.S.(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rquity.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67,422-436.
Atkinson, J. W.(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 NJ: Van Nostrand.
Barnard , C. I.(1948).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Cambridge ,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cker, H.S.(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 32-42.
Bell, B.& Gilbert, J.(1994). Teacher development as professional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0(5), 483-497.
Blau, G. J., & Boal, K. B.(1987). Conceptualizing how job involv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ffect turnover and absenteeis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2), 288-300.
Daft, R. L. & Noe, R. A.(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rlando: Harcourt College
D’Aunno, and Fottler(1994). Motivating people. In S. M. Shortell, and A. D. Kaluzny, Health care management.
Davis, K.(1989). Human behavior to work. New York: McGraw-Hill.
Davis,R. C.(1966). The fundamentals of top Management . Principle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2nd, ed. N. Y.:McGraw-Hill Book company.
Dessler(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3.
DuBrin, A. J.(2001). Human relations : International job-oriented skills (7th edition). NJ: Prentice Hall.
Farrell, D., & Rusbult, C. E.(1981). Exchange variable as predictors of job satisfaction, job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28,120-126.
Feather , N. T.(1982). Expectancy and action. Expectancy – value models in psychology. New Jersey Hillsdale,p57
Ferris, K.R.& Aranya, N.(1983). A comparison of two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ales. Personnel Psychology, 36, 87-98.
Free, M. D.(1986). A model of individual , organizational , and envirment determinants of Job satisfaction .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09), May , 2828A
George, J. M. and Jones, G. R.(2002).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Goulet, L. R. and Frank, M. L.(2002).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ross three sectors: Public,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Vol. 31, No. 2, pp. 201-207.

Hanson Mirk(198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nd . ed . Newton , Massachusetts : Alley and Bacon Inc .
Herzberg, F.(1956). Job attitudes: Review and Opinion, Pittsburgh, PA: psychological Services of Pittsburgh.
Herzberg, F. , Mausner, B. & Snyderman, B.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erzberg, F.(1966).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 Cleveland: World
Herzberg, F.(1968). One more time: 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3-62.
Ivancevich, J.M. & Motteson, M.T.(1977).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California Santa Monica,Goodyear Publish Company In (p.101)
Kanter,R.M.(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un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33,499.
Kast , F .E .(1979)Organizational and management a system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 3rd . Taipei : The Tai Chiang Book Compony .
Kast, F. E. & Rosenzweig, J. E. (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A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4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Kushman, J.W.(1992).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 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5-42.
Kawakubo. M. K.(1987). Perception of Authority, Control and Commitment in Japanese Organizations, Dissertation Abstrcacts International, Vol. 49, pp.152.
Kelly, J.(1974). Organization Behavior, 2nd ed., Homewood Ⅲ: Richard D. Irwin.
Koch, J. L. & Steers, R. M.(1978). Job Attachment,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ublic Sector Employe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Vol. 12, pp. 119-128."
Kushman, J.W.(1992).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 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5-42.
Landy, F. J.(1985)Psychology of Work Behavior , Chicago : The Dorsey Press
Luthans , F.(1992)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k&Row.
McGregor , D .(1960)The human side enterprise . McGraw-Hill .
McShane , S. L. & von Glinow, M. A.(200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McGraw-Hill.
Meyer,J.P.,&Allen,N.J.,(1990). 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63,1-18.
Miller, H. J.(1978).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The new science of managing people at work. New York: McGraw-Hill.
Mitchell, W., & James, W.(1992). Influence of Quality of Work Life on Company and Union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5, No. 2, pp.439-450.
Morris, J. H., & Sherman, J. D.(1981). Generaliza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3), 512-526.
Porter, L. W., &Smith F. J.(1970). The etiology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ivine.
Rakich(1992), Managing health services organizations. Baltimore: Health Professions Press, p. 499.
Reichers, A. E.(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 465-476.
Reitz, H. J. (197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Inc.
Reyes, P.(1990). Teachers and their work place: Commitment, Preference and Productivity,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Robbins, S. P.(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8th edition). NJ: Prentice Hall.
Robbins, S. P.(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10th Ed., Prentice-Hall, Upper Saddle River,NJ..
Robbins.S.P(199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6th ed),Englewood Cliff’.N.Y.:Prentice-Hall
Ryan,R.M.Connell,J.P.& Grolnick, W.S.(1992).When achievement is not intrinsically motivated:a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in school. In A. K. Boggiano & T. S. Pittman(Ed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a social development persrective(pp.167-188).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heldon, M. E.(1971). Investments and Involvements as Mechanisms Producing Commitment to the Org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110-142
Steers, Richard M.(1994).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th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Steers, R. M. & Porter, L. W.(1991).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Steers, R.M.(1997a).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A behavioral view,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Steers, R.M.(199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Shipley, D.& Kiely, J.(1988). Motiva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of industrial salespeople-how relevant is Hertzberg,s theory?.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2(1),17-30.
Stumpf, S. A. and Hartman, K.(1984)Individual exploration to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r withdraw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7, No.2 pp.308-329
Szilagyi, J., & Wallace, A. D.(198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 CA: Good-year Publishing
Taylor , F . W .(1974). Scientific Management .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Vroom, V. H.(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einer,Y.(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A Normative View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3), 420-429.
Williams, Larry J., & Anderson, Stella E.(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pp.601-617.
Yiener, Y., & Gechman, A. S.(1997). Commitment: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0, 47-5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391102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1102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秦夢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江巨材zh_TW
dc.creator (作者) 江巨材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May-2016 17:06:43 (UTC+8)-
dc.date.available 6-May-2016 17:06: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May-2016 17:06:4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391102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60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91102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激勵保健因素與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組織承諾之關係。採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方式進行。
在文獻分析方面,首先針對激勵保健因素及組織承諾相關文獻進行蒐集、探討與分析。進而建立研究架構。
再以教育部94年度所公佈之92所公立高職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為研究對象,以激勵保健因素與公立高職兼任行政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問卷為工具。以抽樣方式進行調查。
發出問卷644份,回收問卷635份,有效問卷609份,問卷可用率為94.6%。問卷回收後,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子變異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方式進行資料分析,茲就研究結果加以討論。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呈現中等感受度。
二、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激勵因素以「工作本身」感受度較高,「學習成長」感受度較低。
三、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保健因素以「工作環境」感受度較高,「行政考核」感受度較低。
四、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呈現良好組織承諾。
五、 公立高職兼職行政教師在組織承諾上以「努力意願」感受度較高,「續任兼職傾向」感受度較低。
六、 二十年以上服務年資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有較高的整體激勵保健因素知覺。
七、 擔任「主任」之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有較高激勵保健因素知覺。
八、 50歲以上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有較高的組織承諾。
九、 男性、已婚、高年齡、高職務、高服務年資、非商工或工商職校者,有較高的續任兼職傾向與組織承諾。
十、 擔任主任之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有較高「組織承諾」。
十一、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對激勵保健因素之知覺愈高則會有愈高的組織承諾。
十二、 激勵保健因素能有效預測兼職行政工作教師之組織承諾,其中又以「保健因素」最具預測力。
十三、激勵保健理論使用於公立高職兼職行政工作教師,部分符合。

依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 對學校單位建議
(一)增加進修管道,培養行政人才
(二)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拔擢優秀兼職行政工作教師
(三)簡化行政程序,增加工作人力,均衡工作之質量
(四)建立優質工作環境,提升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
(五)確立學校發展方向,提升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
(六)積極培訓資淺兼職行政工作教師,強化行政工作發展
(七)重視年長及資深兼職行政工作教師,建立行政工作傳承


二、 對兼職行政工作教師建議
(一) 積極參與學習,追求個人與組織成長
(二) 適時表達意見,協助學校建立完善之行政考核制度
(三) 針對重視之激勵因素分層面,持續續探索工作之樂趣
(四) 適時自我調適,持續服務之熱忱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was mainly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We adopt the literature analyses and the questionnaire ways.
The first step of this study was to collect the relevant backgrounds with regard to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were proceeded the investigation, the discussion and the analysis and then these data were established the framework.
Secondl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5 year investigates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of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become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and they were used. The questionnaire uses the sampling module in Taiwan. We issue the 644 questionnaires, and we retrieve 635 copies. However, the 609 copies are valid questionnaires among the 635 copies. Therefore, the data validation rate was 94.6﹪. Finally, we use the statistics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one-way Anova, P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s to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The study obtains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a)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the perception of the middle degree in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b) Among three motivation factors,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in “work” and they possessed lower perception in “growth and learning”.
(c) Among three hygiene factors,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in “work environment” and they possessed lower perception in “administration and personnel examination”.
(d)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reached higher than mid-level perception i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e)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of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about the willingness and the effort, and they possessed lower perception about remaining position.
(f) I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xceed 20 years, they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in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g) Teacher who is serving as managers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in the motivation factors.
(h)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over 50 years old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about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 A man, the married, high years, high position, high seniority, commercial & industri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nd industrial & commercial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ossessed lower the remaining position about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 The managers o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possessed higher perception about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k) Supposing the perception of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is more and more high,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also possessed higher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l)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 efficaciously predicted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For instance, the hygiene factor possessed higher prediction.
(m) The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 conformed to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in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results:
To the school:
(a) It should increase the way of the furt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b) It constructs better testing system and the school take care of the excellent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c) It simplifies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s and enhances human resources thus balancing its quality and quantity.
(d)It constructs better working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e) It establishes developing direction to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f) It actively cultivates the young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to strengthen working development.
(g) 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enior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to construct the administrative continuance.
To the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a) They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and to chase the growth from the individual to the organization.
(b) They suitably express the opinion, thus they help the school to establish the administrative testing system.
(c) They aim at the motivating factors highlighted to explore working funs.
(d) They are suitably the self- adjustment, and to continue the enthusiastic servic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五節 研究流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激勵保健理論分析及相關研究……………………………… 13
第二節 組織承諾之理論分析與相關研究…………………………… 37
第三節 激勵保健因素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 5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5
第一節 研究架………………………………………………………
7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9
第一節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與組織承諾現況分析…… 89
第二節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下激勵保健因素與…… 93
第三節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與組織承諾關係分析…… 124
第四節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對組織承諾預測分析…… 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3
第二節 結論…………………………………………………………… 140
第三節 建議…………………………………………………………… 14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49
西文部份………………………………………………………… 157

附錄
壹、激勵保健因素與公立高職兼任行政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問卷… 161
貳、問卷授權書……………………………………………………………… 165


表 次
表 2-1-1 國外學者對激勵的定義…………………………………………… 14
表 2-1-2 國內學者對激勵的定義…………………………………………… 15
表 2-1-3 近代激勵理論……………………………………………………… 18
表 2-1-4 有關「期望—價值」模式概念一覽表…………………………… 25
表 2-1-5 公平理論的公式…………………………………………………… 27
表 2-1-6 激勵理論彙整表…………………………………………………… 30
表 2-1-7 激勵及保健因素研究分層面統計表……………………………… 35
表 2-2-1 國外學者對組織承諾之定義……………………………………… 38
表 2-2-2 國內學者對「教師組織承諾」的定義…………………………… 39
表 2-2-3 Randall 的組織承諾功能………………………………………… 41
表 2-2-4 組織承諾的分類整理……………………………………………… 42
表 2-2-5 各學者之組織承諾理論模式的相關承諾因素構面……………… 54
表 2-3-1 激勵保健理論實證研究…………………………………………… 56
表 2-3-2 國外組織承諾發展過程研究表…………………………………… 60
表 2-3-3 組織承諾研究分層面統計表……………………………………… 61
表 2-3-4 激勵保健因素與組織承諾實證性研究…………………………… 74
表 3-3-1 公立高職日間部學校行政工作人員統計表……………………… 76
表 3-3-2 背景樣本摘要……………………………………………………… 79
表 3-3-3 激勵因素分析表…………………………………………………… 81
表 3-3-4 保健因素分析表…………………………………………………… 82
表 3-3-5 激勵保健問卷各分量表之Cronbach α係數……………………… 83
表 3-3-6 組織承諾因素分析表……………………………………………… 84
表 3-3-7 組織承諾問卷各分量表之Cronbach α係數……………………… 85
表 4-1-1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現況分析摘要表……………… 90
表 4-1-2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現況分析摘要表…………………… 91
表 4-2-1 不同性別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94
表 4-2-2 不同婚姻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95
表 4-2-3 不同教育程度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96
表 4-2-4 表不同年齡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98
表 4-2-5 不同職務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100
表 4-2-6 不同行政工作服務年資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102
表 4-2-7 不同區域學校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104
表 4-2-8 不同規模學校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106
表 4-2-9 不同性質學校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108
表4-2-10 不同背景變項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保健因素事後比較彙整表 111
表 4-2-11 不同性別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 112
表 4-2-12 不同婚姻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 113
表 4-2-13 不同教育程度教師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 114
表 4-2-14 不同年齡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 115
表 4-2-15 不同職務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 116
表 4-2-16 不同行政工作服務年資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 117
表 4-2-17 不同區域學校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 118
表 4-2-18 不同規模學校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表 119
表 4-2-19 不同性質學校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因素差異比較摘要表 120
表 4-2-20 不同背景變項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因素事後比較彙整表 123
表 4-3-1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激勵因素在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 125
表 4-3-2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保健因素在組織承諾差異比較摘要表……… 126
表 4-3-3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整體激勵保健因素在組織承諾積差相關比較摘要表……………………………………………………………… 127
表 4-4-1 激勵保健因素各分層面預測整體組織承諾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29
表 4-4-2 激勵保健因素各分層面預測組織認同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29
表 4-4-3 激勵保健因素各分層面預測努力意願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30
表 4-4-4 激勵保健因素各分層面預測續任兼職傾向多元逐步迴歸
分析摘要表………………………………………………………… 131
表 4-4-5 行政人員激勵保健因素對組織承諾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綜合摘要…………………………………………………………………… 132







圖 次
圖 1-5-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11

圖 2-1-1
Maslow的需求層級論……………………………………………

19

圖 2-1-2
Herzberg工作滿意理論內涵………………………………………
20

圖 2-1-3
Herzberg對於滿足與不滿足之觀念………………………………
21

圖 2-1-4
C.P.Alderfer的ERG理論圖示……………………………………
22

圖 2-1-5
目標設定理論模式………………………………………………
28

圖 2-1-6
激勵因素與保健因素對工作滿足感之影響……………………
32

圖 2-2-1
Fishbein & Ajzen組織承諾的行為意圖模式……………………
45

圖 2-2-2
Steers組織承諾的前因後果模式…………………………………
46

圖 2-2-3
Staw的組織承諾形成模式………………………………………
47

圖 2-2-4
Stevens, Beyer & Trice的組織承諾角色知覺模式………………
48

圖 2-2-5
Mowday, Poter & Steers的組織承諾前因後果模式………………

49

圖 2-2-6
Locke等人之組織承諾模式………………………………………

50

圖 2-2-7
Mathieu & Zajac之前因後果及相關變項的分類模式…………

52

圖 2-2-8
Reyes & Pounder的教師組織承諾模式…………………………



53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75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1102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激勵保健因素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組織承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兼職行政工作教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motivation-hygiene facto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en_US
dc.title (題名) 激勵保健因素與公立高職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 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白崇亮(1986)。組織承諾研究:理論與實證。管理評論,5(2) ,頁31-50。
王雅玄(1996)。教師組織承諾之理論分析。教育資料文摘,38,頁172-189。
方雅漣(2003)。完全中學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古聖姿(2004)。升遷公平認知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未出版。
牟鍾福(2001)。國中體育教師組織正義與組織信任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聖祺(2001)。國中教師之激勵方式重要性與實現可能性認知---兼論其對服務士氣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岷欽、林鍾沂(2003)。公共組織理論(修訂再版五刷)。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江斌玉(1988)。「激勵行為與績效之研究」。銘傳學報, 24,81-110。
牟鍾福(2001)。國中體育教師組織正義與組織信任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文釗(1996)。管理心理學(一版)。台北市:五南。
何俊明(2003)。台北市國小拔河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武恭(2002)。學校行政人員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地區私立大學為例。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孟諵(2002)。我國大專院校體育教師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永聖(2001)。南區國稅局稽徵人員對激勵制度之知覺及其與工作滿足、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彥蓁(1998)。國民中學教師人口變項、學校規模、全面品質管理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海輝(1998)。權力運作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莉莉(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激勵策略與教師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豐安(2003)。中等學校排球教練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市:華泰。
吳容輝(2002)。高階領導者更迭下員工認知及領導型態與組織承諾、士氣關聯性之研究-以某地方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慧君(2003)。主管領導型態、行政人員自我效能、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 以某私立醫學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月盛(2002)。國民中學教改壓力、組織衝突、權力運用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月鳳(2002)。教師在職進修專業成長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種子教師研習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加冠(2004)。組織承諾與激勵制度對員工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秋風(2002)。台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組織承諾現況調查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欽榮(2002)。工業心理學。台北市:揚智。
林政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保豐(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靜如(1989)。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經驗、內外控信念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崇儒(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佳全(2002)。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澤鴻(2000)。台灣地區高中體育教師激勵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崇儒(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占魁(1989)。人群關係新論。台北市:五南。
姜定宇、鄭伯壎(2003)。組織忠誠、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台北:五南。
姜泰吉(1994)。激勵制度實證研究-以中石化廠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樹榮(2001)。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檢驗薪資制度知覺的調節效果。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玉英(2003)。台北市某醫院護理人員激勵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瓊泰(1999)。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富崧(2000)。創造力人員激勵因素偏好之研究-以電子業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寶蓮(2004)。初任期國中教師工作激勵/角色相對重要性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善德(1996)。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秋紋(1996)。特殊教育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正光(1975)。兩因素理論與工作態度研究。思與言,13(4)。
徐美玲(1997)。護理人員激勵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探討。私立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美玲、盧美秀、陳品玲(1999)。護理人員激勵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探討。護理研究,7(3),235-247。
洪世雄(1989)。兩因素理論在紡織業之研究-以潤泰工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碧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量表發展之驗證性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淑玲(1986)。不同工作性質的工作者對激勵滿足程度之比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唐意瑩(2005)。學校行政人員激勵-保健因素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境之大學校院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夢群(2003)。教育行政—理論部分(第二版)。 台北市:五南。
翁慧茹(2005)。激勵保健因素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大學校院學生事務工作人員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章珮瑜(1999)。學校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振生(2003)。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文祥(1997)。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衝突處理意向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月麗(2002)。高雄市幼稚園教師組織承諾與組織氣氛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吳政(2002)。組織文化、領導行為、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嘉南地區銀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金水(1989)。國民中學教師制握信念、工作經驗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君(2000)。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如(2001)。高屏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激勵之研究-以Hertzberg理論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宗賢(2003)。員工協助方案與組織氣候對工作士氣、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上市公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定國(1981)。企業管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陳昆漢(1994)。組織結構、角色壓力、社會交換變項與組織承諾及其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船務代理業從業人員為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珮琦(2002)。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狀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康真娥(2002)。台南地區幼稚園園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教育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瑞惠(2002)。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義勝(1984)。組織行為(修訂二版三刷)。台北市:華泰。
陳增明(2001)。大學校院體育主管領導型態、體育教師內外控取向與體育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陶文杰(1997)。花蓮縣偏遠國小教師離職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士軍(1988)。管理學。台北市:五南。
許仁宗(2004)。台北市基層員警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
許明文(2000)。公立高職科主任生涯發展、工作滿意、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工業類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道然(1983)。增強理論在激勵管理上的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粱瑞安(1990)。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莊孟峰(2000)。員工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地區市立國中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濱松(1981)。論激勵管理與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台北市:七友。
曾南薰(1997)。我國教師組織承諾之整合分析。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雅珍(1997)。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素華(1997)。幼兒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裕敏(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政治大學學報,53,55-84。
張大川(1997)。從激勵–保健理論探討激勵與工作滿足感之關係:以銀行業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世宗(1997)。不同激勵制度對新世代工作族群之激勵效果及其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影響-以電腦製造公司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志毓(1996)。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秀玲(2001)。高屏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生涯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金鑑(1985)。行政學新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品芬(1995)。高雄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文化知覺、學校環境特性與教師組織承諾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大學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美倫(2003)。台灣中等學校教職員之組織支持知覺對其組織承諾與變革認知影響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峰銘(2002)。薪資制度、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鍋爐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惠英(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瑋恩(2001)。激勵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碧娟(1978)。國民中學教師工作滿足感之研究-激勵保健兩因素理論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榮泰生(1998)。組織行為學。台北市:五南。
榮泰生(2001)。企業概論。台北市:五南。
張峰銘(2002)。薪資制度、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鍋爐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堂(1993)。文化中心主任領導行為、員工所受社會支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堂(2005)。高級中學知識管理、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嘉娟(2004)。員工內部行銷知覺、企業文化差異知覺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集團企業子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緡鏐(2000)。社工人員組織承諾相關因素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潤書(1984)。行政學。台北市:三民。
劉玉琰(1986)。組織行為。台北市:華泰。
劉小平、王重鳴(2001)。組織承諾及其形成過程研究。南開管理評論,6, 58-62。
程香儒 (1999)。組織使命對志工組織承諾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三家非營利機構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傅肅良(1989)。員工激勵學。台北市:三民。
黃美子(2000)。台、菲、泰基層員工之激勵制度對工作投入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秀霜(1987)。教育行政人員成就動機、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英凡(2004)。激勵保健因素對高屏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專業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素華(1997)。幼兒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渝芳(2003)。綜合高中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詩芳(2002)。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洲煌(2000)。個人人格特質、激勵認知、工作態度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明乾(2000)。台、菲、泰基層員工之激勵制度對工作滿足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益統(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益鉅(2000)。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學校建設性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婷姬(199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環境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萬廷(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方式對教師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子恆(2005)。F. Herzberg雙因子理論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實證研究分析-以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志鵬(1994)。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決定、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春榮(1992)。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心潔(1998)。激勵性報酬、員工屬性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實證對象。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仁忠(2003)。國民小學主任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美玉(1984)。中等學校行政人員管理動機、內外控、工作滿足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修明(2003)。兩因素理論、社會大眾角色評價與外部發展工作認知對離職傾向影響之研究∼以海軍艦艇志願役士官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樹培(1994)。人群關係與組織管理。台北市:五南。
蔡淑敏(2000)。企業內溝通媒介、員工溝通滿足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進雄(199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得雄(2001)。工作認知與激勵因素對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區公所里幹事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蕙鎂(2003)。領導型態、激勵制度、人格特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民營銀行為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錦治(1999)。國民小學組織氣候、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信榮(1995)。實施目標管理之公司中員工激勵誘因偏好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雪梅(2002)。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行政人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全(1998)。教育行政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謝文全、林新發、張德銳、張明輝編著(1998)。教育行政學 。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謝宜倩(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執行成效與知覺及其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謝藝娟(1991)。台灣省縣市督學工作滿足感之研究--由激勵保健因素來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志明(2000)。企業文化、員工工作價值觀及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地區主要集團企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長生(1992)。校長領導型態與教師溝通窘境﹑工作滿足﹑組織承諾之關係--雲林縣公立中小學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盛忠、余凱成、徐昶、錢冰鴻(1997)。組織行為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盧瑞陽(1993)。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導向 。台北市:華泰書局。
譚地洲、吳鶴(2005)。MBA教程之組織行為學。台北縣:世界商業文庫。
簡宏江(2000)。論抗拒變革的管理。育達研究集刊,1,頁32-46。
簡佳珍(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明輝(2004)。組織行為。台北縣:新文京。
簡嘉誠(2000)。領導風格型態、創造力人格特質搭配對組織承諾與創新績效影響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俊龍(1994)。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工作價值觀、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公立國民中學現任教師之實證研究。東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家禾(2000)。台菲泰基層員工激勵制度之滿意度對工作倦怠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西文部分

Adams,J.S.(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rquity.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67,422-436.
Atkinson, J. W.(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 NJ: Van Nostrand.
Barnard , C. I.(1948).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Cambridge ,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cker, H.S.(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 32-42.
Bell, B.& Gilbert, J.(1994). Teacher development as professional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0(5), 483-497.
Blau, G. J., & Boal, K. B.(1987). Conceptualizing how job involv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ffect turnover and absenteeis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2), 288-300.
Daft, R. L. & Noe, R. A.(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rlando: Harcourt College
D’Aunno, and Fottler(1994). Motivating people. In S. M. Shortell, and A. D. Kaluzny, Health care management.
Davis, K.(1989). Human behavior to work. New York: McGraw-Hill.
Davis,R. C.(1966). The fundamentals of top Management . Principle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2nd, ed. N. Y.:McGraw-Hill Book company.
Dessler(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3.
DuBrin, A. J.(2001). Human relations : International job-oriented skills (7th edition). NJ: Prentice Hall.
Farrell, D., & Rusbult, C. E.(1981). Exchange variable as predictors of job satisfaction, job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28,120-126.
Feather , N. T.(1982). Expectancy and action. Expectancy – value models in psychology. New Jersey Hillsdale,p57
Ferris, K.R.& Aranya, N.(1983). A comparison of two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cales. Personnel Psychology, 36, 87-98.
Free, M. D.(1986). A model of individual , organizational , and envirment determinants of Job satisfaction .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09), May , 2828A
George, J. M. and Jones, G. R.(2002).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Goulet, L. R. and Frank, M. L.(2002).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ross three sectors: Public,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Vol. 31, No. 2, pp. 201-207.

Hanson Mirk(1985).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nd . ed . Newton , Massachusetts : Alley and Bacon Inc .
Herzberg, F.(1956). Job attitudes: Review and Opinion, Pittsburgh, PA: psychological Services of Pittsburgh.
Herzberg, F. , Mausner, B. & Snyderman, B.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erzberg, F.(1966).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 Cleveland: World
Herzberg, F.(1968). One more time: 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3-62.
Ivancevich, J.M. & Motteson, M.T.(1977).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California Santa Monica,Goodyear Publish Company In (p.101)
Kanter,R.M.(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un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33,499.
Kast , F .E .(1979)Organizational and management a system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 3rd . Taipei : The Tai Chiang Book Compony .
Kast, F. E. & Rosenzweig, J. E. (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A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4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Kushman, J.W.(1992).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 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5-42.
Kawakubo. M. K.(1987). Perception of Authority, Control and Commitment in Japanese Organizations, Dissertation Abstrcacts International, Vol. 49, pp.152.
Kelly, J.(1974). Organization Behavior, 2nd ed., Homewood Ⅲ: Richard D. Irwin.
Koch, J. L. & Steers, R. M.(1978). Job Attachment,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ublic Sector Employe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Vol. 12, pp. 119-128."
Kushman, J.W.(1992).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 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5-42.
Landy, F. J.(1985)Psychology of Work Behavior , Chicago : The Dorsey Press
Luthans , F.(1992)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k&Row.
McGregor , D .(1960)The human side enterprise . McGraw-Hill .
McShane , S. L. & von Glinow, M. A.(200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McGraw-Hill.
Meyer,J.P.,&Allen,N.J.,(1990). 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63,1-18.
Miller, H. J.(1978).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The new science of managing people at work. New York: McGraw-Hill.
Mitchell, W., & James, W.(1992). Influence of Quality of Work Life on Company and Union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5, No. 2, pp.439-450.
Morris, J. H., & Sherman, J. D.(1981). Generaliza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3), 512-526.
Porter, L. W., &Smith F. J.(1970). The etiology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ivine.
Rakich(1992), Managing health services organizations. Baltimore: Health Professions Press, p. 499.
Reichers, A. E.(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 465-476.
Reitz, H. J. (197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Inc.
Reyes, P.(1990). Teachers and their work place: Commitment, Preference and Productivity,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Robbins, S. P.(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8th edition). NJ: Prentice Hall.
Robbins, S. P.(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10th Ed., Prentice-Hall, Upper Saddle River,NJ..
Robbins.S.P(199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6th ed),Englewood Cliff’.N.Y.:Prentice-Hall
Ryan,R.M.Connell,J.P.& Grolnick, W.S.(1992).When achievement is not intrinsically motivated:a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in school. In A. K. Boggiano & T. S. Pittman(Ed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a social development persrective(pp.167-188).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heldon, M. E.(1971). Investments and Involvements as Mechanisms Producing Commitment to the Org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110-142
Steers, Richard M.(1994).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th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Steers, R. M. & Porter, L. W.(1991).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Steers, R.M.(1997a).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 A behavioral view,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Steers, R.M.(199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Shipley, D.& Kiely, J.(1988). Motiva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of industrial salespeople-how relevant is Hertzberg,s theory?.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2(1),17-30.
Stumpf, S. A. and Hartman, K.(1984)Individual exploration to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r withdraw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7, No.2 pp.308-329
Szilagyi, J., & Wallace, A. D.(198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 CA: Good-year Publishing
Taylor , F . W .(1974). Scientific Management .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Vroom, V. H.(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einer,Y.(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A Normative View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3), 420-429.
Williams, Larry J., & Anderson, Stella E.(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pp.601-617.
Yiener, Y., & Gechman, A. S.(1997). Commitment: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0, 47-5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