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金瓶梅詞話之兒尾詞研究
作者 林雅慧
貢獻者 竺家寧
林雅慧
關鍵詞 金瓶梅詞話
兒尾詞
小稱詞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6-May-2016 17:07:16 (UTC+8)
摘要 本論文是以《金瓶梅詞話》一書中所有的兒尾詞為主要討論對象,本論文的前提是:有關聲韻範疇的「兒化韻」並不是本文的研究對象,且將《金瓶梅詞話》中帶兒尾的詞一律稱為兒尾詞,但「兒」的意義尚未虛化的詞,例如:女兒、姪兒等都不是本論文研究的對象。研究方向主要是從兒尾詞的詞義、兒尾詞的構詞、兒尾的功能等三大主題著手,研究結果,從詞義的角度來看,比較有特色的是人體、稱謂語、人名、動植物等類別帶兒尾最具特色;從構詞的角度來看,在《金瓶梅詞話》中,並非所有構詞類型的複音詞都可帶兒尾,且《金瓶梅詞話》中的兒尾詞並不一定都是派生詞,「兒」也不一定只黏附在名詞之後,各種詞類都有可能黏附「兒」,因為兒尾詞不一定都是派生詞,所以「兒」的功能也不侷限在當詞綴,「兒」往往視語境而調整其功能,在構詞的世界可以千變萬化,但兒尾詞中最穩定的構詞,「兒」的功能最主要,也最穩定的還是以名詞為詞根的名詞性兒尾詞。就兒尾的功能而言,從構詞的角度來看,兒尾可當名詞、稱代詞、數詞、量詞、動賓式結構詞的詞綴,從語法的角度來看,可以黏附在動詞、形容詞、副詞之後當助詞,且具改變詞性的功能,從表義的角度來看,兒尾具表小義、愛義、確定詞義的功能。兒尾詞在《金瓶梅詞話》中往往視作品需要而出現,在一定要帶兒尾與一定不要帶兒尾這兩種情況下,是有規則可尋:就一定要帶兒尾的情況而言,《金瓶梅詞話》中必加的兒尾的兒尾詞往往具有具有表義功能;當詞本身具有多重意義時,加不加兒往往會影響詞義,為了確定詞義,就一定要帶兒尾;歇後語、俗諺俚語、固定詞組等中的兒尾詞往往構詞也比較穩定;為增強描述性,使作品呈現具韻律感,往往也會運用大量的兒尾詞鋪述。就詞末一定不帶「兒」的情況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情況:在官方交際場合或祝禱場合一向不用兒尾詞、與不熟悉的人對話、書信、官方文件、駢偶句。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依作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方師鐸 1966〈不增加音節的「兒化」詞尾(上)〉《中國語文》12月號,第19卷第6期 1967〈不增加音節的「兒化」詞尾(下)〉《中國語文》1月號,第20卷第1期 〈後綴輕聲「子尾」的合成詞(上)〉《中國語文》2月號,第20卷第2期 〈後綴輕聲「子尾」的合成詞(下)〉《中國語文》3月號,第20卷第3期 〈輕聲「子尾」與「兒化」詞尾的錯綜關係〉《中國語文》4月號,第20卷第4期 〈後綴「頭」詞尾或「頭兒」詞尾的合成詞〉《中國語文》5月號,第20卷第5期 〈「真」詞尾和「假」詞尾的分界線(上)〉《中國語文》6月號,第20卷第6期 〈「真」詞尾和「假」詞尾的分界線(中)〉《中國語文》7月號,第21卷第1期 〈輕聲“的”的多種功能〉《東海文薈》7月號,第8期 〈「真」詞尾和「假」詞尾的分界線(下)〉《中國語文》8月號,第21卷第2期 〈怎樣辨別詞組和合成詞〉《中國語文》10月號,第21卷第4期 于江 2003〈《金瓶梅詞話》中的語氣短語詞〉《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月號第10卷第4期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 1988《中國大百科全書‧ 語言‧文字卷》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2002《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北京第292次印刷 中國金瓶梅學會編 1990《金瓶梅研究》杭州市 : 浙江古籍出版社,第一版 中國語言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1991《中國語言大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文史哲出版社編 1975《中國文法要略》台北:文史哲,再版 王乃驥 2001《金瓶梅與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初版 王力 1970《漢語史稿》台北:泰順書局,初版 1987《中國語法理論(上)(下)》,初版 台中:藍燈文化 1993《漢語詞彙史》,第1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中國現代語法(上)(下)》,初版 香港:中華書局 2003《漢語語法史》北京:商務印書館,北京第3次印刷 2004《古代漢語(共四冊)》北京:中華書局,三版35刷 王立廷、沈基松、張小平 1998《縮略語》北京:新華出版社,第一版 王年雙 1996〈關於金瓶梅裡笑話的性質及作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集刊》6月號第1期 王啟忠 1991《《金瓶梅》價值論》上海 : 文藝,第一版 王森 1994〈《金瓶梅詞話》裡動詞的態〉《古漢語研究》第3期,總第24期 王錦慧 2002〈談趨向補語‘來’與‘去’的產生〉《新竹師院學報》第15期 2005〈複合趨向補語在宋代的發展:以《朱子語類》作為考察〉《國文學報》第37期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 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 語言‧文字卷》,2刷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史存直 1989《漢語詞彙史綱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一版 田宗堯 1989《中國古典小說用語辭典》台北:聯經,2刷 白維國、朱世滋主編 1992《古代小說百科大辭典》北京:學苑,第一版 白維國編 1991《金瓶梅詞典》北京市 : 中華書局,第一版 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編 1991《金瓶梅藝術世界》吉林 : 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一版 朱一玄、張字謙、姜東賦主編 1998《中國古典小說大辭典》河北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朱星 1982〈《金瓶梅》的詞匯、語匯札記〉《河北大學學報》第1期 舟揮帆 1992《譯注評析金瓶梅詩選》長沙 : 湖南文藝,第一版 何洪峰 1996〈《金瓶梅》中S1與S2沒有施受關係的動詞句〉《武漢教育學院學報》8月號第15卷第4期 何洪峰、程明安 1995〈《金瓶梅》中的數A數B四字結構〉《江漢大學學報》10月號第12卷第5期 何滿子、李時人主編 1992《明清小說鑑賞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第一版 吳士勛、王東明主編 1992《宋元明清百部小說語詞大辭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吳建偉 2001〈從《金瓶梅》看補語演變的向心趨勢〉《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總第174期 吳錫根 2001〈《金瓶梅詞話》中的“起來”句〉《杭州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7月號第4期 吳錫根 2004〈《金瓶梅詞話》“比”字句研究〉《語言研究》12月號第24卷第4期 吳錫根 2004〈《金瓶梅詞話》與《駱駝祥子》《圍城》中“使”字句比較研究〉《浙江樹人大學學報》3月號第4卷第2期 宋慧曼、張和友 2002〈《金瓶梅》中述補帶賓句式考察〉《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總第120期 李布青 1988《金瓶梅俚語俗諺》北京:新華書店,北京第一版 李立成 1994〈“ㄦ化”性質新探〉《杭州大學學報》9月號第24卷第3期 李明 1995〈從《紅樓夢》中的詞語看ㄦ化韻的表義功能〉《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總第31期 李思敬 1994《漢語“兒”〔〕音史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台灣修訂初版 李美玲 2001《樊川詩的詞彙和語法─從語言風格學探索》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汪維懋編 1999《漢語重言詞詞典》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第一版 沈懷興 2001〈複音單純詞、重疊詞、派生詞的產生和發展--漢語詞匯複音化發展續探〉《漢字文化》第1期 周中明 1990《金瓶梅藝術論》台北:貫雅文化 周汛、高春明編 1996《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法高 1972《中國古代語法––構詞篇》台聯國風出版社 周荐 2004《詞彙學詞典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初版 孟昭連 1991《金瓶梅詩詞解析》吉林 : 文史 林燊祿 2002《明辭釋義輯錄--《萬曆野獲編》》台北:稻香出版社 林霞 2002〈南宋時期的詞尾“-ㄦ”〉《語言研究》特刊 竺師家寧 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初版 2002《聲韻學》台北:五南,二版九刷 2003《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台北:台灣書店,初版三刷 2004〈晉代佛經和「搜神記」中的「來/去」--從構詞看當時的語言規律〉《政大中文學報》 邱燮友等編著 1999《國學常識》台北:東大 金立鑫 2002《語法的多視角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2次印刷 施耐庵 1991《水滸傳》台北:三民書局,初版八版 施發筆 2001〈論《水滸傳》中表示被動的“被”和“吃”〉《新疆大學學報》12月號第29卷第4期 胡文彬 1998〈《紅樓夢》中習慣用詞探微〉《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5期 胡裕樹 1992《現代漢語》台北:新文豐,台一版 孫立新 2004〈關中方言的詞綴〉《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月號,第24卷第1期 夏齊富 1997〈《金瓶梅》中“得”字句(述補結構)分析〉《古漢語研究》第3期,總第36期 海洋 1994〈《紅樓夢》ㄦ化詞初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總第68期 徐世璇 1999〈漢藏語言的派生構詞方式分析〉《民族語文》第4期 馬宏基、常慶豐 1998《稱謂語》北京:新華出版社,第一版 高越峰 1988《金瓶梅人物藝朮論》濟南市 : 齊魯書社,第一版 高順全 2004《三個平面的語法研究》上海:學林 崔山佳 2005〈《金瓶梅詞話》中的“ㄦ”作動詞詞尾分析〉《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月號,第3卷第1期 曾曉鷹 1996〈說“詞綴”〉《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總第40期) 張世錄主編 1992《古代漢語》台北:洪葉出版社 張玉金 2004《西周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志成 2004〈《金瓶梅詞話》“使”字句研究〉《江西社會科學》10月號 張金蘭 2001《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台北:萬卷樓,初版 張惠英 1992《金瓶梅俚俗難詞解》北京市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一版 張慶梅 2004〈對《金瓶梅詞話》反問句的考察〉《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3月號第17卷第1期 張鴻魁、王大新 1995〈從《金瓶梅》詞匯特點看文化因素的影響〉《求是學刊》第1期 曹 煒 1997《《金瓶梅》文學語言研究》南京市 : 江蘇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曹之翕編著 2003《金瓶梅詩諺考釋》蘭州市 : 甘肅教育,第一版 曹煒 2001〈《金瓶梅詞話》中的結構助詞和語氣助詞〉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7月號第3期 曹煒, 寧宗一 2002《《金瓶梅》的藝術世界》臺北市 : 文史哲,初版 曹躍香 2004〈從“Xㄦ”產生理據上分析“ㄦ”的性質和作用〉《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月號,第33卷第1期 莊文福 1996《《金瓶梅詞話》人物形象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許世瑛 1990《中國文法講話》台灣開明書局 許仰民 1997〈論《金瓶梅詞話》的疑問句及疑問詞〉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月號第17卷第1期 2000〈論《金瓶梅詞話》中的介詞〉《中州大學學報》9月號第3期 2003〈論《金瓶梅詞話》的象聲詞〉《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月號第43卷第6期 2004〈論《金瓶梅詞話》的複合動詞〉《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月號第24卷第1期 2005〈論《金瓶梅詞話》的能願動詞〉《天中學刊》2月號第20卷第1期 許仰民、韓偉 1995〈論《金瓶梅詞話》的判斷句〉《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0月號第15卷第4期 1999〈論《金瓶梅詞話》的副詞〉《天中學刊》12月號第14卷第6期 許慎 1992《說文解字》台北:書銘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6版 郭玉雯 1998〈「金瓶梅」與「紅樓夢」〉《臺大中文學報》5月號第10期 陳東有 1992《金瓶梅文化研究》台北市 : 貫雅文化,初版 1994《金瓶梅詩詞文化鑑析》成都市 : 巴蜀書社 陳新雄、竺師家寧、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合編 1989《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陳寶條 1992《國語構詞法舉例》高雄:復文,初版 陳彭年等 1998《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初版十六刷 陸儉明、沈陽 2004《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 章一鳴 1997《《金瓶梅詞話》和明代口語詞匯語法研究》上海市 :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一版 2002〈明代口語反復問句研究〉《電大教學》第2期,總第149期 傅承洲 2005〈《金瓶梅》文人集體創作說〉《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總第75期 傅憎享 1993《金瓶梅隱語揭秘》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第一版 傅憎享 2000《《金瓶梅》妙語》瀋陽市 : 遼海,第一版 湯廷池 1988《漢語詞法句法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9《漢語詞法句法續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0《國語語法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程娟 1999〈試論《金瓶梅》單音形容詞的構詞特徵〉《古漢語研究》第2期,總第43期 2004《詞匯專題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第一版 程祥徽、田小琳 1995《現代漢語》台北:書林 程湘清主編 1992《先秦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1996《《金瓶梅》語詞溯源》北京市 : 華夏出版社,第一版 董季棠 1994《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增訂再版 馮春田 2000《近代漢語語法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黃霖主編 1991《金瓶梅大辭典》成都市 : 巴蜀書社,第一版. 楊子華 2005〈《金瓶梅》用“ㄦ尾”方言來描寫人物〉《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月號第25卷第1期 楊憶慈 1996《《西遊記》詞彙研究––論擬聲詞、重疊詞、派生詞》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葉建軍 2002〈《金瓶梅詞話》中的反問副詞〉《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9月號第21卷第5期 2002〈表祈使義的反問句“VP不是?”〉《甘肅社會科學》第2期 董紹克 1990〈《金瓶梅》中的“ㄦ尾”不全是ㄦ化音〉《古漢語研究》第1期,總第6期 趙克勤 1994《古代漢語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第一版 趙學武 1999〈詞綴對句型的影響〉《南海師院學報》第1期(總第12卷第43期) 趙學清、鄭振峰、萬藝玲 1998《詞匯》香港:海峰出版社,第一版 劉雪春 2003〈ㄦ化的語言性質〉《語言文字應用》第3期 劉新中 2003〈幾個常見詞綴在漢語方言中的分布〉《學術研究》第11期 劉師古 1996《金瓶梅研究》台北縣中和市 : 宋氏照遠出版,初版 劉景農 1998《漢語文言語法》北京:中華書局 劉森 2004〈《金瓶梅》中ㄦ化韻的使用與人物性格〉《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2月號第12卷第4期 劉繼超 1995〈從《金瓶梅詞話》的一種動賓結構式看北方話人稱代詞賓語語序的發展〉《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9月號第24卷第3期 歐陽宜璋 1992《《碧巖集》的語言風格研究--以構詞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潘文國、葉步青、韓洋 1993《漢語的構詞法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潘承玉 1998〈佛、道教描寫與「金瓶梅」的成書時代新探〉《中外文學》3月號第26卷第10期(總第310期) 1998〈《金瓶梅》五十三至五十七回真偽論考〉《中外文學》9月號第27卷第3期 2000〈「金瓶梅」作者研究新說四種檢討〉《古今論衡》6月號第4期 潘攀 1996〈《金瓶梅詞話》的“ㄦ”尾〉《語言研究》第2期,總第31期 蔡妮妮 1993《中國語言學論文集‧楚辭中的ABB式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初版 鄭傑麟 1975〈兒化韻的定義及其功用〉《國教天地》6月號第12期 鄭振鐸 1933〈談《金瓶梅詞話》〉《文學》7月號第1卷第1期 鄭劍平 2003〈試析《金瓶梅》的“好生”〉《西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月號第15卷第1期 2003《《金瓶梅》語法研究》成都 : 巴蜀書社,第一版 2004〈《金瓶梅》中帶“教”字的兼語結構考察〉《西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6月號第16卷第2期 錢乃榮 2002《現代漢語概論》台北:師大書苑,初版 駱吉萍 1994《《金瓶梅詞話》中的韻文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鮑延毅 1995〈《金瓶梅》逆序詞與中古詞匯變遷〉《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 謝茹、劉亞軍 2005〈試論三個不同的“來”〉《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1月號,第22卷第1期 魏子雲 1979《金瓶梅探原》台北市 : 巨流 1992《金瓶梅研究必讀 : 明代金瓶梅史料詮釋》台北市 : 貫雅文化 1998《金瓶梅的作者是誰》台北:商務,初版 1997〈我說「金瓶梅」的歷史--給所有研究「金瓶梅」的朋友們〉《育達學報》12月號第11期 1999〈「金瓶梅」的這五回〉《中外文學》4月號 2001〈「金瓶梅」(詞話)的語言--抽樣指出三幾字〉《國文天地》3月號第16卷第10期(總第190期)》 顏戎庚 1996〈論現代漢語詞綴及其與助詞的區別〉《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4期 顏峰 2002〈略論漢語方言ㄦ化韻的歷史演變〉《語言研究》特刊 羅竹風主編 2002《漢語大詞典‧縮印本》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一版第三次印刷 蘭陵笑笑生 1982《金瓶梅詞話》香港香港太平書局影印,第一版 龔常木 2001〈也談《金瓶梅》中的句末“着”〉《九江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總第110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2912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竺家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雅慧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雅慧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May-2016 17:07:16 (UTC+8)-
dc.date.available 6-May-2016 17:07: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May-2016 17:07:1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91200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61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9120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是以《金瓶梅詞話》一書中所有的兒尾詞為主要討論對象,本論文的前提是:有關聲韻範疇的「兒化韻」並不是本文的研究對象,且將《金瓶梅詞話》中帶兒尾的詞一律稱為兒尾詞,但「兒」的意義尚未虛化的詞,例如:女兒、姪兒等都不是本論文研究的對象。研究方向主要是從兒尾詞的詞義、兒尾詞的構詞、兒尾的功能等三大主題著手,研究結果,從詞義的角度來看,比較有特色的是人體、稱謂語、人名、動植物等類別帶兒尾最具特色;從構詞的角度來看,在《金瓶梅詞話》中,並非所有構詞類型的複音詞都可帶兒尾,且《金瓶梅詞話》中的兒尾詞並不一定都是派生詞,「兒」也不一定只黏附在名詞之後,各種詞類都有可能黏附「兒」,因為兒尾詞不一定都是派生詞,所以「兒」的功能也不侷限在當詞綴,「兒」往往視語境而調整其功能,在構詞的世界可以千變萬化,但兒尾詞中最穩定的構詞,「兒」的功能最主要,也最穩定的還是以名詞為詞根的名詞性兒尾詞。就兒尾的功能而言,從構詞的角度來看,兒尾可當名詞、稱代詞、數詞、量詞、動賓式結構詞的詞綴,從語法的角度來看,可以黏附在動詞、形容詞、副詞之後當助詞,且具改變詞性的功能,從表義的角度來看,兒尾具表小義、愛義、確定詞義的功能。兒尾詞在《金瓶梅詞話》中往往視作品需要而出現,在一定要帶兒尾與一定不要帶兒尾這兩種情況下,是有規則可尋:就一定要帶兒尾的情況而言,《金瓶梅詞話》中必加的兒尾的兒尾詞往往具有具有表義功能;當詞本身具有多重意義時,加不加兒往往會影響詞義,為了確定詞義,就一定要帶兒尾;歇後語、俗諺俚語、固定詞組等中的兒尾詞往往構詞也比較穩定;為增強描述性,使作品呈現具韻律感,往往也會運用大量的兒尾詞鋪述。就詞末一定不帶「兒」的情況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情況:在官方交際場合或祝禱場合一向不用兒尾詞、與不熟悉的人對話、書信、官方文件、駢偶句。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向‧‧‧‧‧‧‧‧‧‧‧‧‧‧‧‧‧‧‧3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4 第四節 《金瓶梅詞話》語言背景‧‧‧‧‧‧‧‧‧‧‧‧‧‧‧6 第五節 研究方法‧‧‧‧‧‧‧‧‧‧‧‧‧‧‧‧‧‧‧‧‧‧8 第二章 《金瓶梅詞話》中兒尾詞的詞義分析‧‧‧‧‧‧‧‧‧‧10 第一節 人事類‧‧‧‧‧‧‧‧‧‧‧‧‧‧‧‧‧‧‧‧‧‧‧‧10 壹、 人體類‧‧‧‧‧‧‧‧‧‧‧‧‧‧‧‧‧‧‧‧‧‧‧‧11 貳、 人際往來類‧‧‧‧‧‧‧‧‧‧‧‧‧‧‧‧‧‧‧‧‧‧32 參、 職業類‧‧‧‧‧‧‧‧‧‧‧‧‧‧‧‧‧‧‧‧‧‧‧‧35 肆、 稱謂語‧‧‧‧‧‧‧‧‧‧‧‧‧‧‧‧‧‧‧‧‧‧‧‧37 伍、 人名‧‧‧‧‧‧‧‧‧‧‧‧‧‧‧‧‧‧‧‧‧‧‧‧‧55 陸、 事件‧‧‧‧‧‧‧‧‧‧‧‧‧‧‧‧‧‧‧‧‧‧‧‧‧60 第二節 食衣住行類‧‧‧‧‧‧‧‧‧‧‧‧‧‧‧‧‧‧‧‧‧‧62 壹、 飲食類‧‧‧‧‧‧‧‧‧‧‧‧‧‧‧‧‧‧‧‧‧‧‧‧62 貳、 服飾類‧‧‧‧‧‧‧‧‧‧‧‧‧‧‧‧‧‧‧‧‧‧‧‧69 參、 居家、建築類‧‧‧‧‧‧‧‧‧‧‧‧‧‧‧‧‧‧‧‧‧82 肆、 交通類‧‧‧‧‧‧‧‧‧‧‧‧‧‧‧‧‧‧‧‧‧‧‧‧91 第三節 休閒娛樂藝術類‧‧‧‧‧‧‧‧‧‧‧‧‧‧‧‧‧‧‧‧91 第四節 民俗活動類‧‧‧‧‧‧‧‧‧‧‧‧‧‧‧‧‧‧‧‧‧‧93 第五節 健康醫藥類‧‧‧‧‧‧‧‧‧‧‧‧‧‧‧‧‧‧‧‧‧‧96 第六節 大自然類‧‧‧‧‧‧‧‧‧‧‧‧‧‧‧‧‧‧‧‧‧‧‧97 壹、 動物類‧‧‧‧‧‧‧‧‧‧‧‧‧‧‧‧‧‧‧‧‧‧‧‧97 貳、 植物類‧‧‧‧‧‧‧‧‧‧‧‧‧‧‧‧‧‧‧‧‧‧‧‧99 參、 天文地理類‧‧‧‧‧‧‧‧‧‧‧‧‧‧‧‧‧‧‧‧‧‧101 肆、 時間類‧‧‧‧‧‧‧‧‧‧‧‧‧‧‧‧‧‧‧‧‧‧‧‧102 第七節 動作類‧‧‧‧‧‧‧‧‧‧‧‧‧‧‧‧‧‧‧‧‧‧‧‧103 第八節 表示狀態與性質類‧‧‧‧‧‧‧‧‧‧‧‧‧‧‧‧‧‧‧111 第九節 意義虛化類‧‧‧‧‧‧‧‧‧‧‧‧‧‧‧‧‧‧‧‧‧‧115 壹、 副詞+兒‧‧‧‧‧‧‧‧‧‧‧‧‧‧‧‧‧‧‧‧‧‧‧116 貳、 量詞+兒‧‧‧‧‧‧‧‧‧‧‧‧‧‧‧‧‧‧‧‧‧‧‧117 第十節 本章小結‧‧‧‧‧‧‧‧‧‧‧‧‧‧‧‧‧‧‧‧126 第三章 《金瓶梅詞話》中兒尾詞的構詞分析‧‧‧‧‧‧‧‧‧‧‧129 第一節 單音節詞帶兒尾‧‧‧‧‧‧‧‧‧‧‧‧‧‧‧‧‧‧‧‧130 壹、 名詞+兒‧‧‧‧‧‧‧‧‧‧‧‧‧‧‧‧‧‧‧‧‧‧‧130 貳、 動詞+兒‧‧‧‧‧‧‧‧‧‧‧‧‧‧‧‧‧‧‧‧‧‧‧133 參、 形容詞+兒‧‧‧‧‧‧‧‧‧‧‧‧‧‧‧‧‧‧‧‧‧‧135 肆、 稱代詞+兒‧‧‧‧‧‧‧‧‧‧‧‧‧‧‧‧‧‧‧‧‧‧136 伍、 數詞+兒‧‧‧‧‧‧‧‧‧‧‧‧‧‧‧‧‧‧‧‧‧‧‧137 陸、 量詞+兒‧‧‧‧‧‧‧‧‧‧‧‧‧‧‧‧‧‧‧‧‧‧‧137 第二節 複音節詞帶兒尾‧‧‧‧‧‧‧‧‧‧‧‧‧‧‧‧‧‧‧‧138 壹、 衍聲複詞+兒的構詞‧‧‧‧‧‧‧‧‧‧‧‧‧‧‧‧‧‧138 貳、 合義複詞+兒的構詞‧‧‧‧‧‧‧‧‧‧‧‧‧‧‧‧‧‧139 一、 並列式複合詞+兒的構詞‧‧‧‧‧‧‧‧‧‧‧‧‧‧139 二、 主從式複合詞+兒的構詞‧‧‧‧‧‧‧‧‧‧‧‧‧‧145 三、 動賓式複合詞+兒的構詞‧‧‧‧‧‧‧‧‧‧‧‧‧‧149 四、 主謂式複合詞+兒的構詞‧‧‧‧‧‧‧‧‧‧‧‧‧‧153 五、 動補式複合詞+兒的構詞‧‧‧‧‧‧‧‧‧‧‧‧‧‧154 第三節 詞彙的重疊現象帶兒尾‧‧‧‧‧‧‧‧‧‧‧‧‧‧‧‧‧154 壹、 疊音重疊詞+兒‧‧‧‧‧‧‧‧‧‧‧‧‧‧‧‧‧‧‧‧155 貳、 疊義重疊詞+兒‧‧‧‧‧‧‧‧‧‧‧‧‧‧‧‧‧‧‧‧156 一、 AA兒式‧‧‧‧‧‧‧‧‧‧‧‧‧‧‧‧‧‧‧‧‧156 二、 ABAB兒式‧‧‧‧‧‧‧‧‧‧‧‧‧‧‧‧‧‧‧‧163 三、 ABB兒式‧‧‧‧‧‧‧‧‧‧‧‧‧‧‧‧‧‧‧‧‧164 四、 ABAC兒式‧‧‧‧‧‧‧‧‧‧‧‧‧‧‧‧‧‧‧‧165 第四節 雙詞綴現象‧‧‧‧‧‧‧‧‧‧‧‧‧‧‧‧‧‧‧‧‧‧168 壹、 前綴+詞根+兒‧‧‧‧‧‧‧‧‧‧‧‧‧‧‧‧‧‧‧‧168 一、 打+詞根+兒‧‧‧‧‧‧‧‧‧‧‧‧‧‧‧‧‧‧‧168 二、 老+詞根+兒‧‧‧‧‧‧‧‧‧‧‧‧‧‧‧‧‧‧‧172 三、 小+詞根+兒‧‧‧‧‧‧‧‧‧‧‧‧‧‧‧‧‧‧‧172 貳、 詞根+雙詞綴‧‧‧‧‧‧‧‧‧‧‧‧‧‧‧‧‧‧‧‧‧173 一、 詞根+子兒‧‧‧‧‧‧‧‧‧‧‧‧‧‧‧‧‧‧‧‧173 二、 詞根+朵兒‧‧‧‧‧‧‧‧‧‧‧‧‧‧‧‧‧‧‧‧174 三、 詞根+巴兒‧‧‧‧‧‧‧‧‧‧‧‧‧‧‧‧‧‧‧‧174 四、 詞根+頭兒‧‧‧‧‧‧‧‧‧‧‧‧‧‧‧‧‧‧‧‧174 第五節 帶「兒」的特殊構詞現象‧‧‧‧‧‧‧‧‧‧‧‧‧‧‧‧176 壹、 穩定的四字格與「兒」結合‧‧‧‧‧‧‧‧‧‧‧‧‧‧‧176 貳、 兒中嵌‧‧‧‧‧‧‧‧‧‧‧‧‧‧‧‧‧‧‧‧‧‧‧‧179 參、 名詞+的+兒‧‧‧‧‧‧‧‧‧‧‧‧‧‧‧‧‧‧‧‧‧181 肆、 動詞+助詞+兒(+補語)‧‧‧‧‧‧‧‧‧‧‧‧‧‧‧181 伍、 形容詞+助詞+兒‧‧‧‧‧‧‧‧‧‧‧‧‧‧‧‧‧‧‧182 陸、 數詞+量詞+助詞+兒‧‧‧‧‧‧‧‧‧‧‧‧‧‧‧‧‧183 第六節 本章小結‧‧‧‧‧‧‧‧‧‧‧‧‧‧‧‧‧‧‧‧‧‧‧183 第四章 《金瓶梅詞話》中兒尾的功能‧‧‧‧‧‧‧‧‧‧‧‧‧‧‧‧186 第一節 《金瓶梅詞話》中「兒」尾的構詞與語法功能‧‧‧‧‧186 壹、「兒」當派生詞的詞綴‧‧‧‧‧‧‧‧‧‧‧‧‧‧‧‧‧‧187 貳、「兒」當助詞‧‧‧‧‧‧‧‧‧‧‧‧‧‧‧‧‧‧‧‧‧‧189 參、改變詞性‧‧‧‧‧‧‧‧‧‧‧‧‧‧‧‧‧‧‧‧‧‧‧‧195 第二節 《金瓶梅詞話》中「兒」尾的表義功能‧‧‧‧‧‧‧‧‧‧198 壹、 兒尾表「小」意‧‧‧‧‧‧‧‧‧‧‧‧‧‧‧‧‧‧‧‧199 貳、 兒尾表「愛」意‧‧‧‧‧‧‧‧‧‧‧‧‧‧‧‧‧‧‧‧202 參、 確定詞義‧‧‧‧‧‧‧‧‧‧‧‧‧‧‧‧‧‧‧‧‧‧204 第三節 兒尾詞出現的時機‧‧‧‧‧‧‧‧‧‧‧‧‧‧‧‧‧‧‧206 壹、 詞尾一定要加兒的情況‧‧‧‧‧‧‧‧‧‧‧‧‧‧‧‧‧207 貳、 詞末不加兒的情況‧‧‧‧‧‧‧‧‧‧‧‧‧‧‧‧‧‧‧213 第四節 本章小結‧‧‧‧‧‧‧‧‧‧‧‧‧‧‧‧‧‧‧‧‧‧‧216 第五章 結論‧‧‧‧‧‧‧‧‧‧‧‧‧‧‧‧‧‧‧‧‧‧‧‧‧218 【參考書目】‧‧‧‧‧‧‧‧‧‧‧‧‧‧‧‧‧‧‧‧‧‧‧‧‧‧224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0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金瓶梅詞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兒尾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小稱詞zh_TW
dc.title (題名) 金瓶梅詞話之兒尾詞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依作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方師鐸 1966〈不增加音節的「兒化」詞尾(上)〉《中國語文》12月號,第19卷第6期 1967〈不增加音節的「兒化」詞尾(下)〉《中國語文》1月號,第20卷第1期 〈後綴輕聲「子尾」的合成詞(上)〉《中國語文》2月號,第20卷第2期 〈後綴輕聲「子尾」的合成詞(下)〉《中國語文》3月號,第20卷第3期 〈輕聲「子尾」與「兒化」詞尾的錯綜關係〉《中國語文》4月號,第20卷第4期 〈後綴「頭」詞尾或「頭兒」詞尾的合成詞〉《中國語文》5月號,第20卷第5期 〈「真」詞尾和「假」詞尾的分界線(上)〉《中國語文》6月號,第20卷第6期 〈「真」詞尾和「假」詞尾的分界線(中)〉《中國語文》7月號,第21卷第1期 〈輕聲“的”的多種功能〉《東海文薈》7月號,第8期 〈「真」詞尾和「假」詞尾的分界線(下)〉《中國語文》8月號,第21卷第2期 〈怎樣辨別詞組和合成詞〉《中國語文》10月號,第21卷第4期 于江 2003〈《金瓶梅詞話》中的語氣短語詞〉《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月號第10卷第4期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 1988《中國大百科全書‧ 語言‧文字卷》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2002《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北京第292次印刷 中國金瓶梅學會編 1990《金瓶梅研究》杭州市 : 浙江古籍出版社,第一版 中國語言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1991《中國語言大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文史哲出版社編 1975《中國文法要略》台北:文史哲,再版 王乃驥 2001《金瓶梅與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初版 王力 1970《漢語史稿》台北:泰順書局,初版 1987《中國語法理論(上)(下)》,初版 台中:藍燈文化 1993《漢語詞彙史》,第1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中國現代語法(上)(下)》,初版 香港:中華書局 2003《漢語語法史》北京:商務印書館,北京第3次印刷 2004《古代漢語(共四冊)》北京:中華書局,三版35刷 王立廷、沈基松、張小平 1998《縮略語》北京:新華出版社,第一版 王年雙 1996〈關於金瓶梅裡笑話的性質及作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集刊》6月號第1期 王啟忠 1991《《金瓶梅》價值論》上海 : 文藝,第一版 王森 1994〈《金瓶梅詞話》裡動詞的態〉《古漢語研究》第3期,總第24期 王錦慧 2002〈談趨向補語‘來’與‘去’的產生〉《新竹師院學報》第15期 2005〈複合趨向補語在宋代的發展:以《朱子語類》作為考察〉《國文學報》第37期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 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 語言‧文字卷》,2刷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史存直 1989《漢語詞彙史綱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一版 田宗堯 1989《中國古典小說用語辭典》台北:聯經,2刷 白維國、朱世滋主編 1992《古代小說百科大辭典》北京:學苑,第一版 白維國編 1991《金瓶梅詞典》北京市 : 中華書局,第一版 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編 1991《金瓶梅藝術世界》吉林 : 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一版 朱一玄、張字謙、姜東賦主編 1998《中國古典小說大辭典》河北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朱星 1982〈《金瓶梅》的詞匯、語匯札記〉《河北大學學報》第1期 舟揮帆 1992《譯注評析金瓶梅詩選》長沙 : 湖南文藝,第一版 何洪峰 1996〈《金瓶梅》中S1與S2沒有施受關係的動詞句〉《武漢教育學院學報》8月號第15卷第4期 何洪峰、程明安 1995〈《金瓶梅》中的數A數B四字結構〉《江漢大學學報》10月號第12卷第5期 何滿子、李時人主編 1992《明清小說鑑賞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第一版 吳士勛、王東明主編 1992《宋元明清百部小說語詞大辭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吳建偉 2001〈從《金瓶梅》看補語演變的向心趨勢〉《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總第174期 吳錫根 2001〈《金瓶梅詞話》中的“起來”句〉《杭州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7月號第4期 吳錫根 2004〈《金瓶梅詞話》“比”字句研究〉《語言研究》12月號第24卷第4期 吳錫根 2004〈《金瓶梅詞話》與《駱駝祥子》《圍城》中“使”字句比較研究〉《浙江樹人大學學報》3月號第4卷第2期 宋慧曼、張和友 2002〈《金瓶梅》中述補帶賓句式考察〉《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總第120期 李布青 1988《金瓶梅俚語俗諺》北京:新華書店,北京第一版 李立成 1994〈“ㄦ化”性質新探〉《杭州大學學報》9月號第24卷第3期 李明 1995〈從《紅樓夢》中的詞語看ㄦ化韻的表義功能〉《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總第31期 李思敬 1994《漢語“兒”〔〕音史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台灣修訂初版 李美玲 2001《樊川詩的詞彙和語法─從語言風格學探索》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汪維懋編 1999《漢語重言詞詞典》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第一版 沈懷興 2001〈複音單純詞、重疊詞、派生詞的產生和發展--漢語詞匯複音化發展續探〉《漢字文化》第1期 周中明 1990《金瓶梅藝術論》台北:貫雅文化 周汛、高春明編 1996《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法高 1972《中國古代語法––構詞篇》台聯國風出版社 周荐 2004《詞彙學詞典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初版 孟昭連 1991《金瓶梅詩詞解析》吉林 : 文史 林燊祿 2002《明辭釋義輯錄--《萬曆野獲編》》台北:稻香出版社 林霞 2002〈南宋時期的詞尾“-ㄦ”〉《語言研究》特刊 竺師家寧 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初版 2002《聲韻學》台北:五南,二版九刷 2003《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台北:台灣書店,初版三刷 2004〈晉代佛經和「搜神記」中的「來/去」--從構詞看當時的語言規律〉《政大中文學報》 邱燮友等編著 1999《國學常識》台北:東大 金立鑫 2002《語法的多視角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2次印刷 施耐庵 1991《水滸傳》台北:三民書局,初版八版 施發筆 2001〈論《水滸傳》中表示被動的“被”和“吃”〉《新疆大學學報》12月號第29卷第4期 胡文彬 1998〈《紅樓夢》中習慣用詞探微〉《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5期 胡裕樹 1992《現代漢語》台北:新文豐,台一版 孫立新 2004〈關中方言的詞綴〉《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月號,第24卷第1期 夏齊富 1997〈《金瓶梅》中“得”字句(述補結構)分析〉《古漢語研究》第3期,總第36期 海洋 1994〈《紅樓夢》ㄦ化詞初探〉《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總第68期 徐世璇 1999〈漢藏語言的派生構詞方式分析〉《民族語文》第4期 馬宏基、常慶豐 1998《稱謂語》北京:新華出版社,第一版 高越峰 1988《金瓶梅人物藝朮論》濟南市 : 齊魯書社,第一版 高順全 2004《三個平面的語法研究》上海:學林 崔山佳 2005〈《金瓶梅詞話》中的“ㄦ”作動詞詞尾分析〉《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月號,第3卷第1期 曾曉鷹 1996〈說“詞綴”〉《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總第40期) 張世錄主編 1992《古代漢語》台北:洪葉出版社 張玉金 2004《西周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志成 2004〈《金瓶梅詞話》“使”字句研究〉《江西社會科學》10月號 張金蘭 2001《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台北:萬卷樓,初版 張惠英 1992《金瓶梅俚俗難詞解》北京市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一版 張慶梅 2004〈對《金瓶梅詞話》反問句的考察〉《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3月號第17卷第1期 張鴻魁、王大新 1995〈從《金瓶梅》詞匯特點看文化因素的影響〉《求是學刊》第1期 曹 煒 1997《《金瓶梅》文學語言研究》南京市 : 江蘇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曹之翕編著 2003《金瓶梅詩諺考釋》蘭州市 : 甘肅教育,第一版 曹煒 2001〈《金瓶梅詞話》中的結構助詞和語氣助詞〉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7月號第3期 曹煒, 寧宗一 2002《《金瓶梅》的藝術世界》臺北市 : 文史哲,初版 曹躍香 2004〈從“Xㄦ”產生理據上分析“ㄦ”的性質和作用〉《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月號,第33卷第1期 莊文福 1996《《金瓶梅詞話》人物形象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許世瑛 1990《中國文法講話》台灣開明書局 許仰民 1997〈論《金瓶梅詞話》的疑問句及疑問詞〉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月號第17卷第1期 2000〈論《金瓶梅詞話》中的介詞〉《中州大學學報》9月號第3期 2003〈論《金瓶梅詞話》的象聲詞〉《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月號第43卷第6期 2004〈論《金瓶梅詞話》的複合動詞〉《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月號第24卷第1期 2005〈論《金瓶梅詞話》的能願動詞〉《天中學刊》2月號第20卷第1期 許仰民、韓偉 1995〈論《金瓶梅詞話》的判斷句〉《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0月號第15卷第4期 1999〈論《金瓶梅詞話》的副詞〉《天中學刊》12月號第14卷第6期 許慎 1992《說文解字》台北:書銘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6版 郭玉雯 1998〈「金瓶梅」與「紅樓夢」〉《臺大中文學報》5月號第10期 陳東有 1992《金瓶梅文化研究》台北市 : 貫雅文化,初版 1994《金瓶梅詩詞文化鑑析》成都市 : 巴蜀書社 陳新雄、竺師家寧、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合編 1989《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陳寶條 1992《國語構詞法舉例》高雄:復文,初版 陳彭年等 1998《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初版十六刷 陸儉明、沈陽 2004《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 章一鳴 1997《《金瓶梅詞話》和明代口語詞匯語法研究》上海市 :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一版 2002〈明代口語反復問句研究〉《電大教學》第2期,總第149期 傅承洲 2005〈《金瓶梅》文人集體創作說〉《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總第75期 傅憎享 1993《金瓶梅隱語揭秘》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第一版 傅憎享 2000《《金瓶梅》妙語》瀋陽市 : 遼海,第一版 湯廷池 1988《漢語詞法句法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9《漢語詞法句法續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0《國語語法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程娟 1999〈試論《金瓶梅》單音形容詞的構詞特徵〉《古漢語研究》第2期,總第43期 2004《詞匯專題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第一版 程祥徽、田小琳 1995《現代漢語》台北:書林 程湘清主編 1992《先秦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1996《《金瓶梅》語詞溯源》北京市 : 華夏出版社,第一版 董季棠 1994《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增訂再版 馮春田 2000《近代漢語語法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黃霖主編 1991《金瓶梅大辭典》成都市 : 巴蜀書社,第一版. 楊子華 2005〈《金瓶梅》用“ㄦ尾”方言來描寫人物〉《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月號第25卷第1期 楊憶慈 1996《《西遊記》詞彙研究––論擬聲詞、重疊詞、派生詞》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葉建軍 2002〈《金瓶梅詞話》中的反問副詞〉《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9月號第21卷第5期 2002〈表祈使義的反問句“VP不是?”〉《甘肅社會科學》第2期 董紹克 1990〈《金瓶梅》中的“ㄦ尾”不全是ㄦ化音〉《古漢語研究》第1期,總第6期 趙克勤 1994《古代漢語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第一版 趙學武 1999〈詞綴對句型的影響〉《南海師院學報》第1期(總第12卷第43期) 趙學清、鄭振峰、萬藝玲 1998《詞匯》香港:海峰出版社,第一版 劉雪春 2003〈ㄦ化的語言性質〉《語言文字應用》第3期 劉新中 2003〈幾個常見詞綴在漢語方言中的分布〉《學術研究》第11期 劉師古 1996《金瓶梅研究》台北縣中和市 : 宋氏照遠出版,初版 劉景農 1998《漢語文言語法》北京:中華書局 劉森 2004〈《金瓶梅》中ㄦ化韻的使用與人物性格〉《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2月號第12卷第4期 劉繼超 1995〈從《金瓶梅詞話》的一種動賓結構式看北方話人稱代詞賓語語序的發展〉《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9月號第24卷第3期 歐陽宜璋 1992《《碧巖集》的語言風格研究--以構詞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潘文國、葉步青、韓洋 1993《漢語的構詞法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潘承玉 1998〈佛、道教描寫與「金瓶梅」的成書時代新探〉《中外文學》3月號第26卷第10期(總第310期) 1998〈《金瓶梅》五十三至五十七回真偽論考〉《中外文學》9月號第27卷第3期 2000〈「金瓶梅」作者研究新說四種檢討〉《古今論衡》6月號第4期 潘攀 1996〈《金瓶梅詞話》的“ㄦ”尾〉《語言研究》第2期,總第31期 蔡妮妮 1993《中國語言學論文集‧楚辭中的ABB式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初版 鄭傑麟 1975〈兒化韻的定義及其功用〉《國教天地》6月號第12期 鄭振鐸 1933〈談《金瓶梅詞話》〉《文學》7月號第1卷第1期 鄭劍平 2003〈試析《金瓶梅》的“好生”〉《西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月號第15卷第1期 2003《《金瓶梅》語法研究》成都 : 巴蜀書社,第一版 2004〈《金瓶梅》中帶“教”字的兼語結構考察〉《西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6月號第16卷第2期 錢乃榮 2002《現代漢語概論》台北:師大書苑,初版 駱吉萍 1994《《金瓶梅詞話》中的韻文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鮑延毅 1995〈《金瓶梅》逆序詞與中古詞匯變遷〉《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 謝茹、劉亞軍 2005〈試論三個不同的“來”〉《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1月號,第22卷第1期 魏子雲 1979《金瓶梅探原》台北市 : 巨流 1992《金瓶梅研究必讀 : 明代金瓶梅史料詮釋》台北市 : 貫雅文化 1998《金瓶梅的作者是誰》台北:商務,初版 1997〈我說「金瓶梅」的歷史--給所有研究「金瓶梅」的朋友們〉《育達學報》12月號第11期 1999〈「金瓶梅」的這五回〉《中外文學》4月號 2001〈「金瓶梅」(詞話)的語言--抽樣指出三幾字〉《國文天地》3月號第16卷第10期(總第190期)》 顏戎庚 1996〈論現代漢語詞綴及其與助詞的區別〉《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4期 顏峰 2002〈略論漢語方言ㄦ化韻的歷史演變〉《語言研究》特刊 羅竹風主編 2002《漢語大詞典‧縮印本》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一版第三次印刷 蘭陵笑笑生 1982《金瓶梅詞話》香港香港太平書局影印,第一版 龔常木 2001〈也談《金瓶梅》中的句末“着”〉《九江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總第110期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