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五○年代中國大陸基督教界控訴運動研究——以上海為中心
The Accusation Movement of Protestant Churches in Chins--Focusing on Shanghai Area
作者 鄭揚馨
Cheng, Yang-Hsing
貢獻者 王成勉
鄭揚馨
Cheng, Yang-Hsing
關鍵詞 「三自」運動
「反帝愛國」統一戰線
控訴運動
上海基督教界
整風改造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May-2016 11:57:36 (UTC+8)
摘要 在共產主義體制下,中國社會各部分皆無法擺脫政治力量的滲透,必須接受人民政府的動員,投入各種政治任務中。作為人民團體之一的基督教界,亦無法免除履行中共政治要求的義務。中共建國之初,即根據對國內外政治局勢,及敵我力量對比的評估,申明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官僚資本主義」等「三大敵人」為首要政治目標,並據此發動全國性政治運動,藉此鞏固政權,樹立其不可挑戰的統治權力。由統治者的觀點出發,與當前須對付的主要矛盾——「三大敵人」有密切聯繫的基督教界,也必須透過向其中的「敵對階級」鬥爭之過程,來適應新中國、新社會的形勢,因此中共在取得政權之初,即對基督教提出切斷與外國勢力的關係,實踐「反帝愛國」任務的要求。為達改造基督教的目標,中共拉攏吳耀宗等認同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督教人士,配合官方意志而發起「三自」運動,欲將所有更正政教信徒納入政府為其預定的前進軌道。在「反帝愛國」統一戰線範圍中,基督教的發展方向自始即受政治形勢的制約。中共建國之初基督教政策相對較為寬鬆,但韓戰的爆發則催促了革新運動的腳步,朝向激進化發展。在抗美援朝及鎮壓反革命二大運動結合的政治氣氛下,政府大力動員全國人民,針對美帝侵略陰謀罪行,及反革命分子顛覆活動展開控訴運動。對基督教問題而言,政府利用了此一時機,亦針對全國教會發動大規模的群眾控訴運動,要求中國基督徒擺脫並肅清外國勢力在中國教會內的一切影響。在「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基督教團體會議」(又稱「北京會議」)上,政府官員及以吳耀宗為首的三自骨幹人物示範控訴運動的模式,繼而推行至全國各教會團體,全面展開。
     在1951年基督教界控訴運動的發展方面,上海為政府眼中「帝國主義」勢力強大的地區,故在控訴運動中首當其衝。從中共意識型態角度而言,中國基督教之本質與「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無法分割,因而不論是長久以來接受外國津貼的宗派教會,或一向實行三自本土獨立教會團體如靈糧堂、靈工團、及影響力與規模更大之耶穌家庭、上海基督徒聚會處,皆無法免除接受整風改造的命運。在控訴運動推行過程中,多數重要基督教組織在宗教事務處及三自會介入操作下,清除了政治立場、觀點有問題者,使中共黨政得以確立其對各教會團體之領導權。然而仍有包括聚會處在內的本土自立教會,對三自運動持懷疑甚至抗拒態度。再者,許多不滿黨政力量干涉教會事務運作之公會信徒或傳道人,將其宗教信仰活動轉入地下,促使家庭教會勢力迅速增長。這些公開、地下教會組織及「自由傳道人」在1953年以後,逐漸遭受政治力壓迫。在1954年7月下旬第一屆「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於北京召開,正式確立三自運動之名稱,將原先的「革新」改為「愛國」,促使基督徒體認到加入三自的必要性。最後有關當局又藉由1955年「胡風事件」掀起的全國「肅反」運動,將反三自之教會人士以「反革命集團」罪名加以整肅。1955年10月29日,中共正式宣佈凡三自管理範圍外之基督教活動皆為非法,在上海基督徒聚會處進行整風鬥爭,並在其內部進行改組,正式納入三自管轄中。該會的「新生」,可說確立了中共對教會發展方向的主導地位。
參考文獻 (一)史料
     1.檔案、原始資料
     1.〈上海教會概況(1951年10月)〉,甲件、乙件,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
     2.《人民日報》,北京:人民日報社,1950-1956。
     3.《天風》,上海:天風雜誌社,1949-1956。
     4.上海統戰部統戰工作史料徵集組編,《統戰工作史料選輯》,輯4,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上海基督徒聚會處信徒學習委員會,《上海基督徒聚會處通運訊》,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1956。
     6.中文學者圖書公司編,《建國初期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國大陸參考資料》,California:中文學者圖書公司,1995。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卷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冊1-5,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冊1-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0.中共中央統戰部研究室編,《歷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概況和文獻》,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11.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獻室編,《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2.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毛澤東選集》,全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3.中共問題原始資料編輯委員會,《中共怎樣對待宗教(原始資料彙編之八)》,上、下,台北:黎明,1984。
     14.中共中央黨校編,《馬克斯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15.中共中央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斯恩格斯選集》,卷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中共中央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列寧選集》,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7.《中華基督教會總會公報》,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1952。
     18.《內部參考》,1950-1952。
     19.《光明日報》,北京:光明日報社,1951。
     20.《協進》上海: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1949-1955。
     21.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總會三自革新籌備委員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中華總會暨所屬上海市教會團體控訴大會專輯》,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1951。
     22.《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中華總會公報——牧聲》,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1955-1956。
     23.《新華月報》,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1956。
     24.《解放日報》上海:解放日報社,1956。
     25.羅廣武編著,《新中國宗教工作大事概覽》,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
     
     (二)專書
     A.中文部分
     1.Adeney, David H.(大衛‧艾德理)著,中天譯,《祂必保守》,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1975。Adeney, David H.(大衛‧艾德理著),中信翻譯小組譯,《中國教會長征錄》,台北:中國信徒佈道會,1988。
     2.Arendt, Hannah(漢娜‧鄂蘭)著,林驤華譯,《極權主義的起源》,台北:時報文化,1995。
     3.Fairbank, John King(費正清)、MacFarquhar, Roderick(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主編,.王建朗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Feuerbach, Ludwig Andreas(費爾巴哈),《宗教本質講演錄》,台北:台灣商務,1959。
     5.Kinnear, Angus I(金彌耳)著,陳建民譯,《中流砥柱——倪柝聲傳》,台北:基督中國主日,2004增訂再版。
     6.Lutz, Jessie G.(魯珍晞)編、王成勉譯,《所傳為何?基督教在華宣教的檢討》,台北:三民,2000。
     7.Lyall, Leslie T.(賴恩融)著,張林湖鎂等譯,《中國教會三巨人》,台北:橄欖文化基金會,1984。
     8.Lyall, Leslie T.(賴恩融)著,王永信譯,《風雨中的教會》,台北:中國信徒佈道會,1962。
     9.Lyall, Leslie T.(賴恩融)著,唐華、范約翰譯,《萬有主宰》,台北:中國信徒佈道會,1988。
     10.上海宗教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宗教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11.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編,《回憶吳耀宗先生》,上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1982。
     12.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編,《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四十周年徵文選》,上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1990。
     13.于風政,《改造》,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14.王明道,《五十年來》,台北:龍文,1993。
     15.王長新,《又四十年》,多倫多:加拿大福音出版社,1997。
     16.王國顯,《行過了死蔭的幽谷》,香港:福音書社,1974。
     17.王章陵,《馬列主義與宗教的衝突》,台北:幼獅,1986。
     18.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
     19.史伯誠,《倪柝聲殉道史》,Culver city, U.S.A.:美國見證出版社,1995。
     20.任鍾祥,《上海基督徒聚會處簡史》,上海: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1996。
     21.何虎生,《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22.沈德溶,《在三自工作五十年》,上海: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2000。
     23.邢福增,《反帝‧愛國‧屬靈人——倪柝聲與基督徒聚會處研究》,香港:基督宗教中國文化研究社,2005。
     24.邢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研究》,香港:建道神學院,1996。
     25.邢福增,《當代中國政教關係》,香港:建道神學院,1999。
     26.邢福增,《中國基要主義者的實踐與困境:陳崇桂的神學思想與時代》,香港:建道神學院,2001。
     27.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下,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
     28.李廣毅,《共產主義宗教觀》,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
     29.汪學文主編,《中共與宗教》,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6。
     30.阮仁澤、高振農主編,《上海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1.吳秀良,《破殼飛騰——倪柝聲的被囚與蛻變》,美國:比遜河,2004。
     32.吳建國,《當代中國意識型態風雲錄》,北京:警官教育,1993。
     33.吳梓明、吳小新主編,《基督與中國社會》,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06。
     34.吳維僔,《中國的以巴弗——吳維僔見證及文集》第一卷,美國:生命出版社,2005。
     35.吳耀宗,《黑暗與光明》,上海:青年協會書局,1949。
     36.金達凱,《中共的思想改造》,香港:友聯出版社,1954。
     37.林榮洪,《王明道與中國教會》,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1987。
     38.姜華宣、王德夫主編,《中國共產黨統戰史稿》,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39.姚民權、羅偉虹,《中國基督教簡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40.查時傑,《民國基督教史論文集》,台北:宇宙光,1993。
     41.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臺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3。
     42.高華,《身分和差異——1949-1965年國社會的政治分層》,香港:中文大學,2004。
     43.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44.黃奎元,《我控訴》,台北:明華書局,1956。
     45.梁家麟,《倪柝聲的榮辱升黜》,香港:建道神學院,2003。
     46.陳永發,《延安的陰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47.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台北:聯經,1998。
     48.陳金龍,《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的宗教問題——關於黨的宗教政策的歷史考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49.陳則信,《倪柝聲弟兄簡史》,香港:基督徒出版社,1997。
     50.陳啟章,《大陸宗教政策與法規之探討》,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3。
     51.陳終道,《我的舅父倪柝聲》,香港:金燈臺出版社,1999。
     52.郭承天,《政教關係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1999。
     53.陶飛亞,《中國的基督教烏托邦:耶穌家庭(1951-1952)》,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
     54.楊清海,《中共統一戰線——組織‧演變‧論證》,台北:龍文出版社,1991。
     55.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56.趙天恩,《中共對基督教的政策》,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6。
     57.趙天恩,《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史(1949-1997)》,台北:中國福音會,1997。
     58.趙天恩,《靈火淬煉:中國大陸教會復興的秘訣》,台北:中國福音出版社,1993。
     59.趙君影,《漫談五十年來的中國教會與政治》,臺北:中國主日學協會,1981。
     60.鄧肇明,《滄桑與窘境》,香港:基督教中國宗教研究社,1997。
     61.蔣建農、蕭傑,《當代中國統戰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1999。
     62.戴康生、彭耀,《社會主義與中國宗教》,南昌:江西人民,1996。
     63.羅竹風主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宗教問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87。
     64.羅冠宗主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國史實述評》,北京:宗教文化,2003。
     65.顧長聲,《中國基督教簡史》,加州蒙特利公園市:長青文化,1999。
     66.顧裕祿,《中國天主教的過去和現在》,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89。
     
     B.英文部分
     1.Brown, G. Thompson. Christianit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lanta: John Knox Press, 1986.
     2.Bush, Richard C. Religion in Communist China.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70.
     3.Chao, Jonathan. Wise as Serpent; Harmless as Doves: Christians in China tell their story /interviews by Jonathan. Chao, ed., by Richard Van Houten. Pasadena: Wm. Carey, 1988.
     4.Chen, Theodore H. E. Thought Reform of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Westport, Connecticut: Hyperion Press, Inc., 1981.
     5.Clark, William H. The Church in China: Its Vitality; its Future? N.Y.: Council Press, 1970.
     6.Ferris, Helen. The Christian Church in Communist China to 1952. Texas: Air Force personnel and Training Research Centre, 1956.
     7.Hunter, Edward. Brain-Washing in Red China. : the calculated destruction of men`s minds. New York: Vanguard Press, 1951.
     8.Jones, Francis P. The Church in Communist China: A Protestant Appraisal. New York: Friendship Press, 1962.
     9.Kauffman, Paul E. China, The Emerging Challenge: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Grand Rapids: Baker, 1982.
     10.Lifton, Robert Jay. Thought Reform and the Psychology of totalism: a study of brainwashing in China. New York: W. W. Norton, 1969.
     11.Patterson, George N. Christianity in Communist China. Waco: Word Books, 1969.
     12.Slyke, Lyman P., van. Enemies and friends: The United Front in Chinese Communist Histor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13.Teiwes, Frederick C.. Politics and Purges in China: Rectification & the Decline of Party Norms, 1950-1965. N. Y.:M. E. Sharpe, 1993.
     14.Varg, Paul A. Missionaries, Chinese and Diplomats: The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ary Movement in China, 1890-1952.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8.
     15.Wickeri, Philip L. Seeking the Common Ground: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the Three-Self Movement & China’s United Front. N.Y.: Orbis Books, 1988.
     16.Yamamoto, Sumiko History of Protestantism in China : the indigenization of Christianity. Tokyo : Toho Gakkai, 2000.
     
     (三)論文
     1.邢福增,〈當代中國政教關係探討——兼論對基督教的發展影響〉,《新世紀宗教研究》,2:2(台北,2003.12),頁111-158。
     2.邢福增,〈反帝愛國與宗教革新——論中共建國初期的基督教〈革新宣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6(台北,2007.06),頁91-140。
     3.馬克正,〈內戰時期基督徒對時局之宣言及行動〉,《中國與教會》,35(香港,1984.07-08),頁4-9。
     4.許頌聲,〈中國基督教革新運動與政治運動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宗教及神學學部碩士論文,1999。
     5.梁家麟,〈宗教工具論——中共對宗教的理解與利用〉,《建道學刊》,2:2(香港,2004),頁1-26。
     6.梁家麟,〈中共建國前後吳耀宗的教會改造思想〉,《建道學刊》,6(香港,1996),頁135-180。
     7.梁家麟,〈中華基督徒佈道會史述〉,《建道學刊》,15(香港,2001),頁223-283。
     8.楊洋,〈「三自」運動委員會產生的經過〉,《中國與教會》,2:12(香港,1983.05-06),頁2-10。
     9.楊洋,〈政府導演下產生的「控訴」運動——五0年代初大陸基督教接受改造的第一步〉,《中國與教會》,3:2(香港,1983.09-10),頁1-10。
     10.楊洋,〈三自會的發展和鞏固——參加「三自」是改造大陸基督教的第二步〉,《中國與教會》,3:3(香港,1983.11-12),頁11-19。
     11.盧昭靈,〈三自愛國運動成立過程始末〉,《景風》,73(香港,1983.03),頁16-31。
     12.盧昭靈,〈三自愛國運動和三反五反〉,《景風》,74(香港,1983.06),頁1-11。
     13.盧昭靈,〈陳崇桂和三自愛國運動〉,《景風》,76(香港,1983.12),頁1-6。
     14.高華,〈階級身分和差異:1949-1965年中國社會的政治分層〉,收入高華,《在歷史中的風陵渡口》,(香港:時代國際,2005),284-34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9315301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15301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成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揚馨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g, Yang-Hs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鄭揚馨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g, Yang-Hs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1:57:36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1:57:3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1:57:3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315301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84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15301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共產主義體制下,中國社會各部分皆無法擺脫政治力量的滲透,必須接受人民政府的動員,投入各種政治任務中。作為人民團體之一的基督教界,亦無法免除履行中共政治要求的義務。中共建國之初,即根據對國內外政治局勢,及敵我力量對比的評估,申明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官僚資本主義」等「三大敵人」為首要政治目標,並據此發動全國性政治運動,藉此鞏固政權,樹立其不可挑戰的統治權力。由統治者的觀點出發,與當前須對付的主要矛盾——「三大敵人」有密切聯繫的基督教界,也必須透過向其中的「敵對階級」鬥爭之過程,來適應新中國、新社會的形勢,因此中共在取得政權之初,即對基督教提出切斷與外國勢力的關係,實踐「反帝愛國」任務的要求。為達改造基督教的目標,中共拉攏吳耀宗等認同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督教人士,配合官方意志而發起「三自」運動,欲將所有更正政教信徒納入政府為其預定的前進軌道。在「反帝愛國」統一戰線範圍中,基督教的發展方向自始即受政治形勢的制約。中共建國之初基督教政策相對較為寬鬆,但韓戰的爆發則催促了革新運動的腳步,朝向激進化發展。在抗美援朝及鎮壓反革命二大運動結合的政治氣氛下,政府大力動員全國人民,針對美帝侵略陰謀罪行,及反革命分子顛覆活動展開控訴運動。對基督教問題而言,政府利用了此一時機,亦針對全國教會發動大規模的群眾控訴運動,要求中國基督徒擺脫並肅清外國勢力在中國教會內的一切影響。在「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基督教團體會議」(又稱「北京會議」)上,政府官員及以吳耀宗為首的三自骨幹人物示範控訴運動的模式,繼而推行至全國各教會團體,全面展開。
     在1951年基督教界控訴運動的發展方面,上海為政府眼中「帝國主義」勢力強大的地區,故在控訴運動中首當其衝。從中共意識型態角度而言,中國基督教之本質與「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無法分割,因而不論是長久以來接受外國津貼的宗派教會,或一向實行三自本土獨立教會團體如靈糧堂、靈工團、及影響力與規模更大之耶穌家庭、上海基督徒聚會處,皆無法免除接受整風改造的命運。在控訴運動推行過程中,多數重要基督教組織在宗教事務處及三自會介入操作下,清除了政治立場、觀點有問題者,使中共黨政得以確立其對各教會團體之領導權。然而仍有包括聚會處在內的本土自立教會,對三自運動持懷疑甚至抗拒態度。再者,許多不滿黨政力量干涉教會事務運作之公會信徒或傳道人,將其宗教信仰活動轉入地下,促使家庭教會勢力迅速增長。這些公開、地下教會組織及「自由傳道人」在1953年以後,逐漸遭受政治力壓迫。在1954年7月下旬第一屆「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於北京召開,正式確立三自運動之名稱,將原先的「革新」改為「愛國」,促使基督徒體認到加入三自的必要性。最後有關當局又藉由1955年「胡風事件」掀起的全國「肅反」運動,將反三自之教會人士以「反革命集團」罪名加以整肅。1955年10月29日,中共正式宣佈凡三自管理範圍外之基督教活動皆為非法,在上海基督徒聚會處進行整風鬥爭,並在其內部進行改組,正式納入三自管轄中。該會的「新生」,可說確立了中共對教會發展方向的主導地位。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一、研究動機………………………………………………………1
     二、文獻回顧………………………………………………………4
     三、研究方法與史料運用…………………………………………8
     四、章節結構………………………………………………………9
     第二章 中共建國初期的基督教政策與三自革新………………13
     一、馬列主義宗教觀及其在基督教問題上的應用………………13
     二、統一戰線與中共基督教政策…………………………………17
     三、三自革新運動的開展…………………………………………22
     四、國內外政治局勢對革新運動的影響…………………………27
     五、小結……………………………………………………………33
     第三章 控訴運動的發起及其在上海的推行……………………35
     一、基督教界「整風」鬥爭的開端………………………………35
     二、控訴運動在上海的萌芽………………………………………46
     三、控訴運動的深化………………………………………………51
     四、搞通思想:如何兼顧「信教」與「愛國」?………………57
     五、小結……………………………………………………………61
     第四章 「三反」、「五反」運動的衝擊………………………65
     一、「三反」、「五反」政治任務與控訴運動的結合…………65
     二、教會團體及個別基督徒的遭遇………………………………72
     三、深化革新的途徑:澄清上海基督教內混亂現象……………79
     四、小結……………………………………………………………87
     第五章 「三自愛國運動」的確立至肅反時期的變化…………91
     一、「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正式展開 91
     二、政治權力對教會控制的強化…………………………………96
     三、小結……………………………………………………………109
     第六章 結論………………………………………………………113
     參考文獻……………………………………………………………11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15301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三自」運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帝愛國」統一戰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控訴運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上海基督教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整風改造zh_TW
dc.title (題名) 五○年代中國大陸基督教界控訴運動研究——以上海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Accusation Movement of Protestant Churches in Chins--Focusing on Shanghai Are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史料
     1.檔案、原始資料
     1.〈上海教會概況(1951年10月)〉,甲件、乙件,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
     2.《人民日報》,北京:人民日報社,1950-1956。
     3.《天風》,上海:天風雜誌社,1949-1956。
     4.上海統戰部統戰工作史料徵集組編,《統戰工作史料選輯》,輯4,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上海基督徒聚會處信徒學習委員會,《上海基督徒聚會處通運訊》,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1956。
     6.中文學者圖書公司編,《建國初期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國大陸參考資料》,California:中文學者圖書公司,1995。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卷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冊1-5,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冊1-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0.中共中央統戰部研究室編,《歷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概況和文獻》,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11.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獻室編,《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2.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毛澤東選集》,全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3.中共問題原始資料編輯委員會,《中共怎樣對待宗教(原始資料彙編之八)》,上、下,台北:黎明,1984。
     14.中共中央黨校編,《馬克斯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15.中共中央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斯恩格斯選集》,卷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中共中央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列寧選集》,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7.《中華基督教會總會公報》,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1952。
     18.《內部參考》,1950-1952。
     19.《光明日報》,北京:光明日報社,1951。
     20.《協進》上海: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1949-1955。
     21.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總會三自革新籌備委員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中華總會暨所屬上海市教會團體控訴大會專輯》,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1951。
     22.《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中華總會公報——牧聲》,上海市檔案館所藏影印本,1955-1956。
     23.《新華月報》,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1956。
     24.《解放日報》上海:解放日報社,1956。
     25.羅廣武編著,《新中國宗教工作大事概覽》,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
     
     (二)專書
     A.中文部分
     1.Adeney, David H.(大衛‧艾德理)著,中天譯,《祂必保守》,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1975。Adeney, David H.(大衛‧艾德理著),中信翻譯小組譯,《中國教會長征錄》,台北:中國信徒佈道會,1988。
     2.Arendt, Hannah(漢娜‧鄂蘭)著,林驤華譯,《極權主義的起源》,台北:時報文化,1995。
     3.Fairbank, John King(費正清)、MacFarquhar, Roderick(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主編,.王建朗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Feuerbach, Ludwig Andreas(費爾巴哈),《宗教本質講演錄》,台北:台灣商務,1959。
     5.Kinnear, Angus I(金彌耳)著,陳建民譯,《中流砥柱——倪柝聲傳》,台北:基督中國主日,2004增訂再版。
     6.Lutz, Jessie G.(魯珍晞)編、王成勉譯,《所傳為何?基督教在華宣教的檢討》,台北:三民,2000。
     7.Lyall, Leslie T.(賴恩融)著,張林湖鎂等譯,《中國教會三巨人》,台北:橄欖文化基金會,1984。
     8.Lyall, Leslie T.(賴恩融)著,王永信譯,《風雨中的教會》,台北:中國信徒佈道會,1962。
     9.Lyall, Leslie T.(賴恩融)著,唐華、范約翰譯,《萬有主宰》,台北:中國信徒佈道會,1988。
     10.上海宗教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宗教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11.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編,《回憶吳耀宗先生》,上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1982。
     12.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編,《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四十周年徵文選》,上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1990。
     13.于風政,《改造》,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14.王明道,《五十年來》,台北:龍文,1993。
     15.王長新,《又四十年》,多倫多:加拿大福音出版社,1997。
     16.王國顯,《行過了死蔭的幽谷》,香港:福音書社,1974。
     17.王章陵,《馬列主義與宗教的衝突》,台北:幼獅,1986。
     18.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
     19.史伯誠,《倪柝聲殉道史》,Culver city, U.S.A.:美國見證出版社,1995。
     20.任鍾祥,《上海基督徒聚會處簡史》,上海: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1996。
     21.何虎生,《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22.沈德溶,《在三自工作五十年》,上海: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2000。
     23.邢福增,《反帝‧愛國‧屬靈人——倪柝聲與基督徒聚會處研究》,香港:基督宗教中國文化研究社,2005。
     24.邢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研究》,香港:建道神學院,1996。
     25.邢福增,《當代中國政教關係》,香港:建道神學院,1999。
     26.邢福增,《中國基要主義者的實踐與困境:陳崇桂的神學思想與時代》,香港:建道神學院,2001。
     27.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下,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
     28.李廣毅,《共產主義宗教觀》,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
     29.汪學文主編,《中共與宗教》,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6。
     30.阮仁澤、高振農主編,《上海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1.吳秀良,《破殼飛騰——倪柝聲的被囚與蛻變》,美國:比遜河,2004。
     32.吳建國,《當代中國意識型態風雲錄》,北京:警官教育,1993。
     33.吳梓明、吳小新主編,《基督與中國社會》,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06。
     34.吳維僔,《中國的以巴弗——吳維僔見證及文集》第一卷,美國:生命出版社,2005。
     35.吳耀宗,《黑暗與光明》,上海:青年協會書局,1949。
     36.金達凱,《中共的思想改造》,香港:友聯出版社,1954。
     37.林榮洪,《王明道與中國教會》,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1987。
     38.姜華宣、王德夫主編,《中國共產黨統戰史稿》,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39.姚民權、羅偉虹,《中國基督教簡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40.查時傑,《民國基督教史論文集》,台北:宇宙光,1993。
     41.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臺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3。
     42.高華,《身分和差異——1949-1965年國社會的政治分層》,香港:中文大學,2004。
     43.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44.黃奎元,《我控訴》,台北:明華書局,1956。
     45.梁家麟,《倪柝聲的榮辱升黜》,香港:建道神學院,2003。
     46.陳永發,《延安的陰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47.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台北:聯經,1998。
     48.陳金龍,《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的宗教問題——關於黨的宗教政策的歷史考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49.陳則信,《倪柝聲弟兄簡史》,香港:基督徒出版社,1997。
     50.陳啟章,《大陸宗教政策與法規之探討》,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3。
     51.陳終道,《我的舅父倪柝聲》,香港:金燈臺出版社,1999。
     52.郭承天,《政教關係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1999。
     53.陶飛亞,《中國的基督教烏托邦:耶穌家庭(1951-1952)》,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
     54.楊清海,《中共統一戰線——組織‧演變‧論證》,台北:龍文出版社,1991。
     55.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56.趙天恩,《中共對基督教的政策》,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6。
     57.趙天恩,《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史(1949-1997)》,台北:中國福音會,1997。
     58.趙天恩,《靈火淬煉:中國大陸教會復興的秘訣》,台北:中國福音出版社,1993。
     59.趙君影,《漫談五十年來的中國教會與政治》,臺北:中國主日學協會,1981。
     60.鄧肇明,《滄桑與窘境》,香港:基督教中國宗教研究社,1997。
     61.蔣建農、蕭傑,《當代中國統戰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1999。
     62.戴康生、彭耀,《社會主義與中國宗教》,南昌:江西人民,1996。
     63.羅竹風主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宗教問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87。
     64.羅冠宗主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國史實述評》,北京:宗教文化,2003。
     65.顧長聲,《中國基督教簡史》,加州蒙特利公園市:長青文化,1999。
     66.顧裕祿,《中國天主教的過去和現在》,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89。
     
     B.英文部分
     1.Brown, G. Thompson. Christianit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lanta: John Knox Press, 1986.
     2.Bush, Richard C. Religion in Communist China.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1970.
     3.Chao, Jonathan. Wise as Serpent; Harmless as Doves: Christians in China tell their story /interviews by Jonathan. Chao, ed., by Richard Van Houten. Pasadena: Wm. Carey, 1988.
     4.Chen, Theodore H. E. Thought Reform of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Westport, Connecticut: Hyperion Press, Inc., 1981.
     5.Clark, William H. The Church in China: Its Vitality; its Future? N.Y.: Council Press, 1970.
     6.Ferris, Helen. The Christian Church in Communist China to 1952. Texas: Air Force personnel and Training Research Centre, 1956.
     7.Hunter, Edward. Brain-Washing in Red China. : the calculated destruction of men`s minds. New York: Vanguard Press, 1951.
     8.Jones, Francis P. The Church in Communist China: A Protestant Appraisal. New York: Friendship Press, 1962.
     9.Kauffman, Paul E. China, The Emerging Challenge: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Grand Rapids: Baker, 1982.
     10.Lifton, Robert Jay. Thought Reform and the Psychology of totalism: a study of brainwashing in China. New York: W. W. Norton, 1969.
     11.Patterson, George N. Christianity in Communist China. Waco: Word Books, 1969.
     12.Slyke, Lyman P., van. Enemies and friends: The United Front in Chinese Communist Histor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13.Teiwes, Frederick C.. Politics and Purges in China: Rectification & the Decline of Party Norms, 1950-1965. N. Y.:M. E. Sharpe, 1993.
     14.Varg, Paul A. Missionaries, Chinese and Diplomats: The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ary Movement in China, 1890-1952.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8.
     15.Wickeri, Philip L. Seeking the Common Ground: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the Three-Self Movement & China’s United Front. N.Y.: Orbis Books, 1988.
     16.Yamamoto, Sumiko History of Protestantism in China : the indigenization of Christianity. Tokyo : Toho Gakkai, 2000.
     
     (三)論文
     1.邢福增,〈當代中國政教關係探討——兼論對基督教的發展影響〉,《新世紀宗教研究》,2:2(台北,2003.12),頁111-158。
     2.邢福增,〈反帝愛國與宗教革新——論中共建國初期的基督教〈革新宣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6(台北,2007.06),頁91-140。
     3.馬克正,〈內戰時期基督徒對時局之宣言及行動〉,《中國與教會》,35(香港,1984.07-08),頁4-9。
     4.許頌聲,〈中國基督教革新運動與政治運動的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宗教及神學學部碩士論文,1999。
     5.梁家麟,〈宗教工具論——中共對宗教的理解與利用〉,《建道學刊》,2:2(香港,2004),頁1-26。
     6.梁家麟,〈中共建國前後吳耀宗的教會改造思想〉,《建道學刊》,6(香港,1996),頁135-180。
     7.梁家麟,〈中華基督徒佈道會史述〉,《建道學刊》,15(香港,2001),頁223-283。
     8.楊洋,〈「三自」運動委員會產生的經過〉,《中國與教會》,2:12(香港,1983.05-06),頁2-10。
     9.楊洋,〈政府導演下產生的「控訴」運動——五0年代初大陸基督教接受改造的第一步〉,《中國與教會》,3:2(香港,1983.09-10),頁1-10。
     10.楊洋,〈三自會的發展和鞏固——參加「三自」是改造大陸基督教的第二步〉,《中國與教會》,3:3(香港,1983.11-12),頁11-19。
     11.盧昭靈,〈三自愛國運動成立過程始末〉,《景風》,73(香港,1983.03),頁16-31。
     12.盧昭靈,〈三自愛國運動和三反五反〉,《景風》,74(香港,1983.06),頁1-11。
     13.盧昭靈,〈陳崇桂和三自愛國運動〉,《景風》,76(香港,1983.12),頁1-6。
     14.高華,〈階級身分和差異:1949-1965年中國社會的政治分層〉,收入高華,《在歷史中的風陵渡口》,(香港:時代國際,2005),284-34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