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Title從公司治理觀點論敵意併購及其防禦方式之法律問題研究---以台灣、新加坡及香港相關法令為中心
Creator許守銘
Hsu, Shou Ming
Contributor劉連煜
許守銘
Hsu,Shou Ming
Key Words敵意併購
公開收購
購併防禦
公司治理
Date2008
Date Issued9-May-2016 12:03:45 (UTC+8)
Summary企業必須不斷地整合資源,以求穩健的成長與永續之發展。而企業的成長,一方面透過內部營運方式以求內部發展,另一方面藉由外部資源來擴張企業規模與實力,以求外部成長。企業併購,即是企業外部成長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中,由公司治理之外部機制---敵意併購,在現代公司治理改革中也扮演著重要之角色,如果經營者過於怠惰,致使企業經營不善並造成代理成本過高,此時經營者將產生被其他企業併購之恐懼而倍受壓力,這種情況下,促使經營者更努力經營,以保住自己之經營權,此即一般所謂敵意併購可以建置出「企業控制權市場」;換言之,公司的收購亦爲降低監督和代理成本的重要機制之一。有疑義的是,我國之企業併購法及公開收購等法制設計,是否允許「企業控制權市場」存在,並發揮現代公司治理所期待之外部機制,是本文認為應首先探討之議題。其次,相對於美國、歐盟等,我國資本市場之亞洲競爭者:香港及新加坡,公開收購等法制設計,是否對收購者與被收購者更加保護,亦或保護有所不足,是另一個值得探討之議題。本文僅就台灣、香港及新加坡公開收購法制設計,作一系列深入之比較與相關議題之探討。本論文從公司治理觀點,以台灣、新加坡及香港相關法令為研究核心;就此,分別以六章論述,於第七章提出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緒論」,分別提出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以及論文架構等三部份,先就論文的基本研究方向與章節架構提出說明。
     其次,第二章為「併購動機」,則分別就整合水平資源、整合垂直資源、併購多角化經營、掠奪假說、重組企業資源理論假說,針對企業併購動機之理論與實證提出說明。
     在第三章主要談論「新、港、台併購法規環境」。首先簡介為新加坡併購環境,介紹新加坡法院與法律制度、金融管理局、新加坡交易所(SGX)與證券行業委員會、證券與期貨法、公司法及收購與合併守則、勞工法令及競爭法。其次在第二節部份介紹香港併購法規環境,內容涵蓋香港法院與法律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證監會與交易所、收購及合併委員會與收購上訴委員會、香港收購守則、僱傭條例及競爭政策綱領。至於介紹台灣併購併購環境,內容涵蓋企業併購法、勞工規範簡述、公平交易法置於第三節部份。第四節則以台、港、新併購環境作為比較,其內容涵蓋收購體制、併購法律之比較、勞工權利保障法規、公平交易法等。
     第四章為「敵意併購與公開收購制度」。第一節對敵意併購下定義。第二節則為公開收購股權賦予定義。第三節以台灣法為例,對於公開收購股權制度利弊進行評估,此節的內容前段涵蓋對收購者有利之處,包括有利企業之擴大經營、對收購者程序上較為簡便一次收購大量股份、對價較具多樣性、強制收購主控權均操之於收購者手中、結果較為確定、費用較為低廉、不須法院之涉入。至於對收購者不利之處,包括未完成預定收購數量一年內不得就同一被收購公司進行公開收購、資訊不對稱之劣勢、收購價格固定缺乏彈性、過程若有瑕疵容易引起公權力介入等為此節的內容後段主要重點。第四節介紹台、港、新之公開收購制度分類。第五、六、七節主要介紹台、港、新之任意收購、強制公開收購制度。其中,第七節中說明為強制公開收購制度之立法緣由。第八節開始介紹強制收購的理論基礎,內容前涵蓋公平待遇說、選擇權說及控制權溢價說。第八、九、十節乃介紹新、港、台之強制公開收購制度之沿革。第十一節則為台、港、新強制收購制度比較,並在此節為一小結。
     第五章為「敵意併購一般防禦策略」。首先概述併購防禦之學說爭議,即支持與反對併購防禦之理論基礎---董事會中心主義及股東中心主義。第二節探討併購防禦之適用,其內容涵蓋以下諸策略:驅鯊條款策略(Shark Repellent)、改變資產與負債之防禦策略(Restructuring Defense)、毒藥丸策略(Poison Pill)、買回股份策略與員工持股、 員工持股信託(ESOT)與員工認股權憑證、白衣騎士策略、白馬侍從策略(White Squire)、帕克門策略(Pac-man)及訴訟干擾。第三節就台、港、新併購防禦之比較,並在此節為一小結。
     第六章著眼於目標公司董事會於併購程序之責任與公司治理,第一節談代理問題與公司治理,第二節處理減輕代理成本的機制—公司治理的相關議題,第三節論述公司治理與敵意併購之關聯,內容涵蓋外部公司治理機制及內部公司治理機制,第四節論述公司治理與併購防禦之關聯,第五節比較就台、港、新的董事會於企業併購時所扮演的角色而作一小結。
     最後,第七章為本文的結論與建議,包涵第二章至第六章所研究的相關議題,並提出本人對於台灣目前併購環境及相關法規,提出自己的見解,以為結論。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書籍
     1. 王志誠,企業組織再造法制,元照,2005年
     2. 王濤,企業收購戰解碼,香港博景出版社,2005年6月
     3. 李澤沛,香港法律概述,香港三聯書店,1999年8月
     4. 林紀東,法學緒論,自版,2001年8月
     5. 林國全等,商事法,元照,2006年6月
     6. 林進富、蘇聰儒、莊國偉、金文悅,公司併購法律實戰守則,永然文化,2001 年
     7. 柯芳枝,公司法論,三民,2005年3月
     8. 香港董事學會,獨立非執行董事指引,自版,2003年
     9. 香港管理專業發展中心,香港商業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年
     10. 陳彥良,公司治理法制─公司內部機關組織職權論,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2007年1月
     11.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元照,2007年10月
     12. 馮邦彥,香港商戰經典—企業收購兼併個案實錄(二),香港明報出版社,2001年10月
     13. 馮震宇,公司證券重要爭議問題研究,元照,2005年5月
     14. 黃銘傑,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元照,2006年9月
     15. 楊佳璋、張子著,經營權爭霸---企業敵意併購攻防戰,商周,2001年
     16. 管歐,法學緒論,臺北,自版,1991年6月
     17. 廖大穎,證券市場與企業法制論,元照,2007年6月
     18. 劉孔中,公平交易法,元照,2005年1月
     19.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自版,2006年2月
     20.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元照,2007年2月
     21.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元照,2000年9月
     22. 劉孔中,公平交易法,元照,2005年1月
     23. Friedhelm Schwarz,(中譯本)德意志銀行:一個金控帝國的現代求生記,左岸文化,2005年11月。
     24. Lisa Endlich,(中譯本)四百億美元的祕密:高盛公司的致勝之道,先覺出版,2000年
     25. Thomas Kessner,(中譯本)金錢城市:紐約如何成為世界金融霸主,麥田,2004年11月
     
     (二)期刊文獻
     1. 方嘉麟,從台灣大案例論裁判解任及假處分在公司治理中之定位,政大法學評論,第83期, 2005年2月
     2. 王文宇,企業併購法總評,月旦法學,第83期,2002年4月
     3. 王文宇,併購決策與董事權責,實用月刊,第326期,2002年2月
     4. 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10月
     5. 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0期,2005年12月
     6.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制之變遷及發展趨勢,證券櫃檯,第119期,2006年5月
     7. 王藏偉,公開收購有價證券之制度及運作淺析,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7期, 2005年7月
     8. 台灣證券交易所,日本:投資人關注大股東持股與高階經理人薪酬揭露等議題,國際公司治理發展簡訊,第17期,2006年
     9. 江典嘉,短兵相接—敵意併購攻禦分析,實用月刊,第337期, 2003年1月
     10. 余尚武、江玉柏,影響企業購併成敗之因素與策略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四卷,第二期,1998年
     11. 余雪明,公開收購公開發行公司有價證券管理辦法之研究 ,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1999年
     12. 吳佳慧,變革後公開收購制度之簡介,證交資料,第491期,2003年3月
     13. 吳林,談企業併購之相關規範及修訂建議,證券櫃檯,第101期,2004年11月
     14. 吳啟銘、王銘鑫,企業併購價值分析—以我國重電機產業為例—扭轉產業經營劣勢EVA衡量併購價值,會計研究月刊,第235期, 2005年6月
     15. 吳啟銘、黃自立,以「或有支付」解決併購價格的爭議—Eli Lilly併購Hybritech個案:解決價值歧見發揮保險效益,會計研究月刊,第236期, 2005年7月
     16. 吳啟銘、黃自立,全球製藥業合併風潮—以葛蘭素與史克美占藥廠的合併案為例:獲利空間解壓縮市場利基卡位戰,會計研究月刊,第228期,2004年11月
     17. 吳啟銘、黃自立,合併綜效評價—以網路家庭公司合併案為例:財務紀律重於策略思維考量未來綜效產生可能性,會計研究月刊,第237期,2005年8月
     18. 李弘仁,勞動契約之移轉-勞基法第20條之檢討.勞工行政,第38期,1992年
     19. 李智仁,強制公開收購法制之發展與問題檢視--以我國法為中心,軍法專刊 ,第51卷,第12期, 2005年12月
     20. 李禮仲,金融控股公司間非合意併購問題法律之研究,月旦法學,第128期, 2006年1月
     21. 林仁光,由企業併購規範制度觀察二次金融改革,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7期,2005年12月
     22. 林仁光,企業併購規範制度之微調—以「重大性判斷法則」為規範標準,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0期,2004年7月
     23. 林光、陳東光、周淑敏,定期航運業併購後顧客滿意度之研究,航運季刊,第13卷,第2期,臺北,2004年
     24. 林進富、盧曉彥,臺灣最近之併購法制與實務變遷,證券櫃檯,第119期, 2006年5月
     25. 林黎華,我國強制收購制度規範內容與適用疑義之探討(下),集保,第138期, 2005年5月
     26. 林黎華,控制權溢價之初探,集保結算所月刊,第167期,2007年10月
     27. 林黎華,英國強制收購制度之研究,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2期,2005年2月
     28. 林國全,董事任期制與敵意併購,月旦法學雜誌,第35期,2005年9月
     29. 邱秋芳,敵意式收購的目標公司買回自己股份的適法性問題,證交資料,2003年10月
     30. 施俊堯,新加坡法院制度簡介,司法周刊,第1258期,臺北,2005年10月
     31. 涂一卿、陳玠文,企業控制權爭奪機制之研究,文笙金融通訊,第3期, 2004年12月
     32. 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探討強制公開收購制度,輔仁法學,第28期, 2004年
     33. 梁秀芳,公司收購制度之研究,證交資料,第510期,2004年10月
     34. 莊蕎安,敵意併購風起,會計研究月刊,第254期,2007年
     35. 許美麗,股份收買請求權實務問題之研究,全國法律,第8卷,第11期,2004年11月
     36. 郭玉芬,台灣公開收購制度及歷次修正重點簡介,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7期,2005年7月
     37. 陳文智,日本敵意併購防禦策略之最新動向—以日本Livedoor敵意併購日本放送事件為例,萬國法律,第142期,2005年8月
     38. 陳松造、王文娟,歐盟國家對政府參與投資事業之營運監督與管理機,主要國家產經政策動態季刊,第4期,2002年
     39. 陳俊仁,由企業併購法第五條與第六條論我國忠實義務規範的缺失,華岡法粹,第33期, 2005年6月
     40. 陳彥良,反併購措施法制之研析─德國法啟示兼論金鼎案之實證 (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 2006年9月
     41. 陳茵琦,機構投資人與公司治理,證券櫃檯月刊,第111期, 2005年9月
     42. 曾宛如,英國公開制度之架構,萬國法律,第105期,1999年6月
     43. 游智超、王薏菁,全球資產佈局--臺資企業在香港,國際投資月刊,第33期, 2005年4月
     44. 馮震宇,企業併購法制租稅優惠之檢討(上)--從臺灣相關法律與美國稅法免稅交易規定談起,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期,2003年3月
     45. 黃幼玲,臺灣併購市場發展現況與趨勢,證券櫃檯,第119期,2006年5月
     46. 黃銘傑,台灣公司法制關於敵意併購與防衛措施規範之現狀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129卷, 2006年2月
     47. 黃銘傑,企業併購法之檢討與省思(上),月旦法學,第96期,2003年5月
     48. 黃慧嫻,公開收購活動涉及之法律問題淺析,科技法律透析,2003年1月
     49. 經濟部,新加坡投資環境簡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6年9月
     50. 葉銀華,國際併購個案分析: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事業部,會計研究月刊,第239期,2005年10月
     51. 廖大穎,企業經營與董事責任之追究,社經法制論叢,第37期,2006年1月
     52. 劉紹樑,強化企業併購法制,月旦法學,第128期,2006年1月
     53. 劉連煜,公司經營權爭奪與假處分之制度,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0期,2007年1月
     54. 劉連煜,讓與主要部分營業或財產之判斷基準,台灣本土法學,第29期,2001年12月
     55. 賴英照,公開收購的法律規範,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2期, 2005年6月
     56. 蘇秀玲,私募股權基金與融資收購問題初探,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5卷 第3期, 2007年3月
     
     (三)學位論文
     1. 王家慶,論公司法中契約自由與法律干預,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碩士論文, 2006年7月
     2. 王譽穎,我國境外金融中心經營績效的分析,中原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2004年
     3. 林雍淇,台灣員工持股信託與員工認股權之比較研究,中原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6月
     4. 林黎華,強制收購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公司控制權移轉時對少數股東之保護,銘傳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2004年
     5. 張世龍,資本支出及研發支出與公司治理對企業市場評價關聯性之實證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004年
     6. 曾素花,我國現階段公司治理之問題研討,中原大學會計學碩士論文, 2005年
     
      (四)研討會論文
     
     王健安,公司監理的方式與評估,二○○二年會計與審計學術研討會,銘傳大學,臺北,2002年
     二、英文文獻
     (一)書籍
     Farrat, J.H., FARRAR’s Company Law, 2d ed. 545 (1988)
     
     (二)期刊文獻
     1. Animashaun, Babatunde M., Poison Pill: Corporate antitakeover defense plan and the directors’responsibilities in responding to takeover bids, 18 S. U. L. Rev. , 176, 171-195(1991)
     2. Arye, Lucian & Bebchuk, Efficient and Inefficient Sales of Corporate Control, 109,Q.L. Econ., 957, 974-981 (1994) 。
     3. Braendel Addison D., Defeating poison pills through enactment of a state shareholder protection status, 25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655, 652-682(2000)
     4. Brown, Meredith M. & Debevoise & Plimpton, The duties of Target Company Director under State Law: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other standards of Judicial Review, 1405 PLI/ Corp 165 (January 14th, 2004)
     5. De Mott, Deborah A., Pac-man tender offer, 1983 Duke L.J., 116, 116-131(1983)
     6. Ferrell, Allen, Why Continental European Takeover Law Matter, Harvard Law School, Center for Law, Economics, and Business Discussion Paper No.454 (Dec. 2003)
     7. Gilson, Ronald J. & Jeffrey N. Gordon, Doctrines and Markets: Controll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U. PA L. Rev. 785, 794 (2003)。
     8. King, Brett W. ,The use of supermajority voting rules in corporate America, 21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895, 895-941(1996)
     9. McTear, Brian J. ,Has the evolution of the poison pill come to an end?24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881,882-916(1999)
     10. Meredith M. Brown & Debevoise & Plimpton, The duties of Target Company Director under State Law: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other standards of Judicial Review, 1405 PLI/ Corp 165 (January 14th, 2004)。
     11. Ware, David W.,Shareholders’right to review the adop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a takeover defense plan, 2000 U. Ill. L. Rev. ,1053, 1053-1089(2000)
     
     (三)研討會論文
     Gilson, Ronald J.,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Complicating the Taxonom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2005)
     
     
     三、網路資料
     1.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b/sab12.htm#p3。陳錦堂、沈仰斌,購併動機之理論與實證:以美國與亞洲之購併歷史為例
     2. http://app.supremecourt.gov.sg/default.aspx?pgID=21新加坡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3. http://www.singaporelaw.sg/content/CivilProcedureChi.html新加坡最高法院網頁
     4. http://app.supremecourt.gov.sg/default.aspx?pgID=265新加坡最高法院民商事管轄權網頁
     5. http://www.mas.gov.sg/sic/SIC_Overview.html證券行業委員會委員會之組成
     6. http://www.info.gov.hk/hkma/chi/hkma/index.htm。香港金融管理局之網頁
     7. http://www.sfc.hk/sfc/html/TC/speeches/public/others/speechbook/speechbook.html。白禮賢,證監會的執法理念
     8.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05PR83。2005年3月31日證監會委任收購及合併委員會和收購上訴委員會委員之新聞稿
     9.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05PR272。證監會批評德祥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局違反收購守則規則21.3的規定
     10. http://www.irasia.com/regbod/hk/hkex/press/cp010121.htm。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關詠輝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楊鴻游先生、楊銀明先生、左先覺女士、徐麗萍女士之公開批評聲明
     11. http://202.66.146.82/regbod/hk/hkex/press/cp010905.pdf。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東建科訊控股有限公司之前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魏文生先生之公開批評聲明
     12. http://www.irasia.com/regbod/hk/hksfc/press/cp990917.htm。證監會對馮亨公開譴責聲明
     13. http://202.66.146.82/regbod/hk/hksfc/press/cp060901a.pdf。證監會對蔡少豪作公開譴責聲明及施加罰款
     14.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199905/26/0526140.htm。香港立法會會議上劉慧卿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的答覆
     15. http://rcul.judiciary.gov.hk/rc/chi/jrl/JudicialReviewLeaflet.jsp。司法覆核之程序網頁
     16. http:// www.compag.gov.hk/chi/report/2005.pdf -。競爭諮詢委員會工作報告
     17. http://www.legco.gov.hk/yr06-07/chinese/panels/fa/papers/fa1123cb1-308-1-c.pdf。證監會及交易所對關於電訊盈科之股權變動相關問題的回應
     18.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R-091-045.htm。企業併購法之探討
     19. http://td.hkii.org/investu/168ch2/2-25.php。港投資者學會對於”倫敦港股”之說明
     20. http://www.iht.com/articles/1998/12/18/nasdaq.t.php。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1998年12月18日一篇介紹香港交易所與美國那玆達克交易所結盟之報導
     21. http://202.66.146.82/regbod/hk/hksfc/press/cp011019.pdf。證監會公佈新收購及合併守則第26.1條
     22. http://news.sina.com.tw/finance/sinacn/cn/2007-08-15/103337181431.shtml。新浪網新聞中心2007年8月15日新聞稿,主題為「歐美圖謀阻擊外國主權基金投資」
     23. http://www.angelfire.com/stars/tkchang/Privatization_State_Owned_Enterprises.htm。新加坡黃金股之規定
     24.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r33KMWJG2ogJ:www.aftinet.org.au/bulletins/2004/bulletin85.html+golden+share+privatisation+singapore&hl=zh-TW&ct=clnk&cd=2&gl=tw。2003年5月6日新加坡工業及貿易部長George Yeo 寫信給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B. Zoellick澄清政府在新科工程及新加坡電訊主之角色及說明黃金股之運作
     25. http://moeaitc.tier.org.tw/idic/mgz_topic.nsf/7997a65223cb73d448256a8e00204c66/a636e198d1ea3848482568c0000a2345?OpenDocument。新加坡電訊洽購併香港電訊資料
     26. http://www.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33/10.htm。台灣公司治理之概述
     27.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66006。國際證交所聯姻 台灣市場受衝擊?
     28.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Print/0,4670,110102x112007083101267,00.html。中時電子報「吳榮義:修法推動四合一 吸引國外交易所投資」
     29. http:// www. law. Harvard.edu/programs / olin_center 對於董事會分期改選之定義及運作
     30. http://www.comlawyer.net/news_more.asp?lm2=282。上市公司收購法律問題探析
     3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lenxu/3/1269620348/20060601154209/。劉鑾雄與華人置業
Description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496105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61055
Type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連煜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守銘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u,Shou M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守銘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Shou M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2:03:45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2:03:4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2:03:4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96105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87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96105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企業必須不斷地整合資源,以求穩健的成長與永續之發展。而企業的成長,一方面透過內部營運方式以求內部發展,另一方面藉由外部資源來擴張企業規模與實力,以求外部成長。企業併購,即是企業外部成長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中,由公司治理之外部機制---敵意併購,在現代公司治理改革中也扮演著重要之角色,如果經營者過於怠惰,致使企業經營不善並造成代理成本過高,此時經營者將產生被其他企業併購之恐懼而倍受壓力,這種情況下,促使經營者更努力經營,以保住自己之經營權,此即一般所謂敵意併購可以建置出「企業控制權市場」;換言之,公司的收購亦爲降低監督和代理成本的重要機制之一。有疑義的是,我國之企業併購法及公開收購等法制設計,是否允許「企業控制權市場」存在,並發揮現代公司治理所期待之外部機制,是本文認為應首先探討之議題。其次,相對於美國、歐盟等,我國資本市場之亞洲競爭者:香港及新加坡,公開收購等法制設計,是否對收購者與被收購者更加保護,亦或保護有所不足,是另一個值得探討之議題。本文僅就台灣、香港及新加坡公開收購法制設計,作一系列深入之比較與相關議題之探討。本論文從公司治理觀點,以台灣、新加坡及香港相關法令為研究核心;就此,分別以六章論述,於第七章提出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緒論」,分別提出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以及論文架構等三部份,先就論文的基本研究方向與章節架構提出說明。
     其次,第二章為「併購動機」,則分別就整合水平資源、整合垂直資源、併購多角化經營、掠奪假說、重組企業資源理論假說,針對企業併購動機之理論與實證提出說明。
     在第三章主要談論「新、港、台併購法規環境」。首先簡介為新加坡併購環境,介紹新加坡法院與法律制度、金融管理局、新加坡交易所(SGX)與證券行業委員會、證券與期貨法、公司法及收購與合併守則、勞工法令及競爭法。其次在第二節部份介紹香港併購法規環境,內容涵蓋香港法院與法律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證監會與交易所、收購及合併委員會與收購上訴委員會、香港收購守則、僱傭條例及競爭政策綱領。至於介紹台灣併購併購環境,內容涵蓋企業併購法、勞工規範簡述、公平交易法置於第三節部份。第四節則以台、港、新併購環境作為比較,其內容涵蓋收購體制、併購法律之比較、勞工權利保障法規、公平交易法等。
     第四章為「敵意併購與公開收購制度」。第一節對敵意併購下定義。第二節則為公開收購股權賦予定義。第三節以台灣法為例,對於公開收購股權制度利弊進行評估,此節的內容前段涵蓋對收購者有利之處,包括有利企業之擴大經營、對收購者程序上較為簡便一次收購大量股份、對價較具多樣性、強制收購主控權均操之於收購者手中、結果較為確定、費用較為低廉、不須法院之涉入。至於對收購者不利之處,包括未完成預定收購數量一年內不得就同一被收購公司進行公開收購、資訊不對稱之劣勢、收購價格固定缺乏彈性、過程若有瑕疵容易引起公權力介入等為此節的內容後段主要重點。第四節介紹台、港、新之公開收購制度分類。第五、六、七節主要介紹台、港、新之任意收購、強制公開收購制度。其中,第七節中說明為強制公開收購制度之立法緣由。第八節開始介紹強制收購的理論基礎,內容前涵蓋公平待遇說、選擇權說及控制權溢價說。第八、九、十節乃介紹新、港、台之強制公開收購制度之沿革。第十一節則為台、港、新強制收購制度比較,並在此節為一小結。
     第五章為「敵意併購一般防禦策略」。首先概述併購防禦之學說爭議,即支持與反對併購防禦之理論基礎---董事會中心主義及股東中心主義。第二節探討併購防禦之適用,其內容涵蓋以下諸策略:驅鯊條款策略(Shark Repellent)、改變資產與負債之防禦策略(Restructuring Defense)、毒藥丸策略(Poison Pill)、買回股份策略與員工持股、 員工持股信託(ESOT)與員工認股權憑證、白衣騎士策略、白馬侍從策略(White Squire)、帕克門策略(Pac-man)及訴訟干擾。第三節就台、港、新併購防禦之比較,並在此節為一小結。
     第六章著眼於目標公司董事會於併購程序之責任與公司治理,第一節談代理問題與公司治理,第二節處理減輕代理成本的機制—公司治理的相關議題,第三節論述公司治理與敵意併購之關聯,內容涵蓋外部公司治理機制及內部公司治理機制,第四節論述公司治理與併購防禦之關聯,第五節比較就台、港、新的董事會於企業併購時所扮演的角色而作一小結。
     最後,第七章為本文的結論與建議,包涵第二章至第六章所研究的相關議題,並提出本人對於台灣目前併購環境及相關法規,提出自己的見解,以為結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5
     第三節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併購動機---企業控股權變動之理論與實證 10
     第一節 整合水平資源 10
     第二節 整合垂直資源 12
     第三節 併購多角化經營 13
     第四節 掠奪行為 14
     第五節 重組企業資源理論 15
     第三章 新、港、台併購法規環境 17
     第一節 新加坡併購環境 17
     第一項 法院與法律制度 17
     第二項 金融管理局、證券交易所與證券行業委員會 18
     第三項 證券與期貨法、公司法及收購與合併守則 20
     第四項 勞工法令 23
     第五項 競爭法 25
     第二節 香港併購法規環境 29
     第一項 香港法院與法律制度 29
     第二項 香港金融管理局、證監會與交易所 31
     第三項 併購環境---收購及合併委員會與收購上訴委員會 32
     第四項 香港收購守則 35
     第一款 概說 35
     第二款 收購守則的公平待遇原則 37
     第三款 收購守則的資訊公開原則 37
     第四款 違反收購及合併守則之制裁 39
     第五項 香港僱傭條例 46
     第六項 競爭政策綱領 47
     第一款 競爭政策諮詢委員會及競爭政策綱領 47
     第二款 競爭政策檢討委員會 48
     第七項 監管當局或立法機關批准之合併 50
     第三節 台灣併購併購環境 54
     第一項 企業併購法 54
     第二項 企業合併之勞工法規範 56
     第三項 台灣公平交易法 59
     第一款 公平交易法對結合之監督 59
     第二款 申報之結合標準及結合實質審查之重點 60
     第四節 台、新、港併購環境之比較 64
     第一項 台、新、港併購監督體制之比較 64
     第二項 台、新、港併購規範目的之比較 65
     第三項 台、港、新併購規範形式之比較 66
     第四項 台、新、港併購規範範圍之比較 67
     第五項 台、新、港併購法規對勞工權利保障 68
     第六項 台、港、新公平交易法法規之比較 70
     第四章 敵意併購與公開收購制度 72
     第一節 敵意併購之定義 72
     第二節 公開收購股權之定義 72
     第三節 公開收購股權制度利弊之評估—以台灣法為例 74
     第一項 對收購者有利之處 74
     第一款 有利企業之擴大經營、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74
     第二款 對收購者程序上較為簡便 75
     第三款 一次購足大量股份 76
     第四款 對價較具多樣性 76
     第五款 強制收購主控權均操控於收購者手中 80
     第六款 無需通過股東會決議 80
     第七款 收購費用較為低廉 81
     第八款 法院無需涉入 82
     第二項 對收購者不利之處 82
     第一款 未完成預定收購數量 82
     第二款 資訊不對稱之劣勢 83
     第三款 收購價格固定缺乏彈性 83
     第四款 對過程瑕疵容易引起公權力介入 84
     第四節 公開收購制度分類---任意與強制公開收購制度 85
     第五節 強制收購的理論基礎 86
     第一項 公平待遇說 86
     第二項 選擇權說 86
     第三項 控制權溢價說 87
     第六節 強制公開收購制度之立法緣由 88
     第七節 新加坡強制公開收購制度之沿革 89
     第八節 香港強制公開收購制度之沿革 92
     第九節 台灣之強制公開收購 97
     第十節 台、港、新強制收購制度比較 100
     第五章 敵意併購之一般防禦策略 104
     第一節 併購防禦之學說爭議與實務運作 104
     第一項 董事會有權採取反收購措施的理論依據與實務運作 104
     第二項 董事會無權採取反收購措施的理由 105
     第二節 併購防禦適用之探討 107
     第一項 驅鯊條款 (Shark Repellent) 策略 107
     第一款 董事會分期改選 107
     第二款 超高比例決議條款 113
     第三款 雙層股票 117
     第四款 黃金股(公益股 Golden Share) 119
     第二項 改變資產與負債之防禦策略(Restructuring Defense) 123
     第一款 出售俱吸引力重大資産(焦土戰術) 123
     第二款 黃金、灰色與錫降落傘防禦策略 128
     第三項 毒藥丸策略(Poison Pill) 133
     第四項 買回股份策略與員工持股 139
     第五項 員工持股信託(ESOT)與員工認股權憑證 142
     第六項 白衣騎士策略 148
     第七項 白馬侍從(White Squire)策略 151
     第八項 帕克門策略 153
     第九項 訴訟干擾 156
     第三節 台、港、新併購防禦之比較 159
     第六章 目標公司董事會與公司治理 162
     第一節 代理問題與公司治理 163
     第二節 減輕代理成本的機制—公司治理 164
     第三節 公司治理與敵意併購之關聯 165
     第一項 外部公司治理機制 165
     第二項 內部公司治理機制 166
     第一款 目標公司財務顧問(獨立專家)之定位 167
     第二款 目標公司董事會之定位 174
     第三款 目標公司股東之定位 180
     第四節 董事採防禦措施之適法性 183
     第五節 比較台、新、港董事會於併購時的角色 187
     第七章 結論及建議 189
     第一節 本文探討之範圍 189
     第二節 政策上應採取立場之探討 190
     第一項 規範形式相關疑義與檢討 190
     第二項 法規競爭優勢之建立 191
     參考書目 19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6105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敵意併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開收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購併防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司治理zh_TW
dc.title (題名) 從公司治理觀點論敵意併購及其防禦方式之法律問題研究---以台灣、新加坡及香港相關法令為中心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書籍
     1. 王志誠,企業組織再造法制,元照,2005年
     2. 王濤,企業收購戰解碼,香港博景出版社,2005年6月
     3. 李澤沛,香港法律概述,香港三聯書店,1999年8月
     4. 林紀東,法學緒論,自版,2001年8月
     5. 林國全等,商事法,元照,2006年6月
     6. 林進富、蘇聰儒、莊國偉、金文悅,公司併購法律實戰守則,永然文化,2001 年
     7. 柯芳枝,公司法論,三民,2005年3月
     8. 香港董事學會,獨立非執行董事指引,自版,2003年
     9. 香港管理專業發展中心,香港商業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年
     10. 陳彥良,公司治理法制─公司內部機關組織職權論,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2007年1月
     11.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元照,2007年10月
     12. 馮邦彥,香港商戰經典—企業收購兼併個案實錄(二),香港明報出版社,2001年10月
     13. 馮震宇,公司證券重要爭議問題研究,元照,2005年5月
     14. 黃銘傑,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元照,2006年9月
     15. 楊佳璋、張子著,經營權爭霸---企業敵意併購攻防戰,商周,2001年
     16. 管歐,法學緒論,臺北,自版,1991年6月
     17. 廖大穎,證券市場與企業法制論,元照,2007年6月
     18. 劉孔中,公平交易法,元照,2005年1月
     19.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自版,2006年2月
     20.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元照,2007年2月
     21.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元照,2000年9月
     22. 劉孔中,公平交易法,元照,2005年1月
     23. Friedhelm Schwarz,(中譯本)德意志銀行:一個金控帝國的現代求生記,左岸文化,2005年11月。
     24. Lisa Endlich,(中譯本)四百億美元的祕密:高盛公司的致勝之道,先覺出版,2000年
     25. Thomas Kessner,(中譯本)金錢城市:紐約如何成為世界金融霸主,麥田,2004年11月
     
     (二)期刊文獻
     1. 方嘉麟,從台灣大案例論裁判解任及假處分在公司治理中之定位,政大法學評論,第83期, 2005年2月
     2. 王文宇,企業併購法總評,月旦法學,第83期,2002年4月
     3. 王文宇,併購決策與董事權責,實用月刊,第326期,2002年2月
     4. 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10月
     5. 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0期,2005年12月
     6.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制之變遷及發展趨勢,證券櫃檯,第119期,2006年5月
     7. 王藏偉,公開收購有價證券之制度及運作淺析,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7期, 2005年7月
     8. 台灣證券交易所,日本:投資人關注大股東持股與高階經理人薪酬揭露等議題,國際公司治理發展簡訊,第17期,2006年
     9. 江典嘉,短兵相接—敵意併購攻禦分析,實用月刊,第337期, 2003年1月
     10. 余尚武、江玉柏,影響企業購併成敗之因素與策略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四卷,第二期,1998年
     11. 余雪明,公開收購公開發行公司有價證券管理辦法之研究 ,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1999年
     12. 吳佳慧,變革後公開收購制度之簡介,證交資料,第491期,2003年3月
     13. 吳林,談企業併購之相關規範及修訂建議,證券櫃檯,第101期,2004年11月
     14. 吳啟銘、王銘鑫,企業併購價值分析—以我國重電機產業為例—扭轉產業經營劣勢EVA衡量併購價值,會計研究月刊,第235期, 2005年6月
     15. 吳啟銘、黃自立,以「或有支付」解決併購價格的爭議—Eli Lilly併購Hybritech個案:解決價值歧見發揮保險效益,會計研究月刊,第236期, 2005年7月
     16. 吳啟銘、黃自立,全球製藥業合併風潮—以葛蘭素與史克美占藥廠的合併案為例:獲利空間解壓縮市場利基卡位戰,會計研究月刊,第228期,2004年11月
     17. 吳啟銘、黃自立,合併綜效評價—以網路家庭公司合併案為例:財務紀律重於策略思維考量未來綜效產生可能性,會計研究月刊,第237期,2005年8月
     18. 李弘仁,勞動契約之移轉-勞基法第20條之檢討.勞工行政,第38期,1992年
     19. 李智仁,強制公開收購法制之發展與問題檢視--以我國法為中心,軍法專刊 ,第51卷,第12期, 2005年12月
     20. 李禮仲,金融控股公司間非合意併購問題法律之研究,月旦法學,第128期, 2006年1月
     21. 林仁光,由企業併購規範制度觀察二次金融改革,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7期,2005年12月
     22. 林仁光,企業併購規範制度之微調—以「重大性判斷法則」為規範標準,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0期,2004年7月
     23. 林光、陳東光、周淑敏,定期航運業併購後顧客滿意度之研究,航運季刊,第13卷,第2期,臺北,2004年
     24. 林進富、盧曉彥,臺灣最近之併購法制與實務變遷,證券櫃檯,第119期, 2006年5月
     25. 林黎華,我國強制收購制度規範內容與適用疑義之探討(下),集保,第138期, 2005年5月
     26. 林黎華,控制權溢價之初探,集保結算所月刊,第167期,2007年10月
     27. 林黎華,英國強制收購制度之研究,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2期,2005年2月
     28. 林國全,董事任期制與敵意併購,月旦法學雜誌,第35期,2005年9月
     29. 邱秋芳,敵意式收購的目標公司買回自己股份的適法性問題,證交資料,2003年10月
     30. 施俊堯,新加坡法院制度簡介,司法周刊,第1258期,臺北,2005年10月
     31. 涂一卿、陳玠文,企業控制權爭奪機制之研究,文笙金融通訊,第3期, 2004年12月
     32. 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探討強制公開收購制度,輔仁法學,第28期, 2004年
     33. 梁秀芳,公司收購制度之研究,證交資料,第510期,2004年10月
     34. 莊蕎安,敵意併購風起,會計研究月刊,第254期,2007年
     35. 許美麗,股份收買請求權實務問題之研究,全國法律,第8卷,第11期,2004年11月
     36. 郭玉芬,台灣公開收購制度及歷次修正重點簡介,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3卷,第7期,2005年7月
     37. 陳文智,日本敵意併購防禦策略之最新動向—以日本Livedoor敵意併購日本放送事件為例,萬國法律,第142期,2005年8月
     38. 陳松造、王文娟,歐盟國家對政府參與投資事業之營運監督與管理機,主要國家產經政策動態季刊,第4期,2002年
     39. 陳俊仁,由企業併購法第五條與第六條論我國忠實義務規範的缺失,華岡法粹,第33期, 2005年6月
     40. 陳彥良,反併購措施法制之研析─德國法啟示兼論金鼎案之實證 (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 2006年9月
     41. 陳茵琦,機構投資人與公司治理,證券櫃檯月刊,第111期, 2005年9月
     42. 曾宛如,英國公開制度之架構,萬國法律,第105期,1999年6月
     43. 游智超、王薏菁,全球資產佈局--臺資企業在香港,國際投資月刊,第33期, 2005年4月
     44. 馮震宇,企業併購法制租稅優惠之檢討(上)--從臺灣相關法律與美國稅法免稅交易規定談起,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期,2003年3月
     45. 黃幼玲,臺灣併購市場發展現況與趨勢,證券櫃檯,第119期,2006年5月
     46. 黃銘傑,台灣公司法制關於敵意併購與防衛措施規範之現狀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129卷, 2006年2月
     47. 黃銘傑,企業併購法之檢討與省思(上),月旦法學,第96期,2003年5月
     48. 黃慧嫻,公開收購活動涉及之法律問題淺析,科技法律透析,2003年1月
     49. 經濟部,新加坡投資環境簡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6年9月
     50. 葉銀華,國際併購個案分析: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事業部,會計研究月刊,第239期,2005年10月
     51. 廖大穎,企業經營與董事責任之追究,社經法制論叢,第37期,2006年1月
     52. 劉紹樑,強化企業併購法制,月旦法學,第128期,2006年1月
     53. 劉連煜,公司經營權爭奪與假處分之制度,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0期,2007年1月
     54. 劉連煜,讓與主要部分營業或財產之判斷基準,台灣本土法學,第29期,2001年12月
     55. 賴英照,公開收購的法律規範,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2期, 2005年6月
     56. 蘇秀玲,私募股權基金與融資收購問題初探,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5卷 第3期, 2007年3月
     
     (三)學位論文
     1. 王家慶,論公司法中契約自由與法律干預,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碩士論文, 2006年7月
     2. 王譽穎,我國境外金融中心經營績效的分析,中原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2004年
     3. 林雍淇,台灣員工持股信託與員工認股權之比較研究,中原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6月
     4. 林黎華,強制收購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公司控制權移轉時對少數股東之保護,銘傳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2004年
     5. 張世龍,資本支出及研發支出與公司治理對企業市場評價關聯性之實證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004年
     6. 曾素花,我國現階段公司治理之問題研討,中原大學會計學碩士論文, 2005年
     
      (四)研討會論文
     
     王健安,公司監理的方式與評估,二○○二年會計與審計學術研討會,銘傳大學,臺北,2002年
     二、英文文獻
     (一)書籍
     Farrat, J.H., FARRAR’s Company Law, 2d ed. 545 (1988)
     
     (二)期刊文獻
     1. Animashaun, Babatunde M., Poison Pill: Corporate antitakeover defense plan and the directors’responsibilities in responding to takeover bids, 18 S. U. L. Rev. , 176, 171-195(1991)
     2. Arye, Lucian & Bebchuk, Efficient and Inefficient Sales of Corporate Control, 109,Q.L. Econ., 957, 974-981 (1994) 。
     3. Braendel Addison D., Defeating poison pills through enactment of a state shareholder protection status, 25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655, 652-682(2000)
     4. Brown, Meredith M. & Debevoise & Plimpton, The duties of Target Company Director under State Law: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other standards of Judicial Review, 1405 PLI/ Corp 165 (January 14th, 2004)
     5. De Mott, Deborah A., Pac-man tender offer, 1983 Duke L.J., 116, 116-131(1983)
     6. Ferrell, Allen, Why Continental European Takeover Law Matter, Harvard Law School, Center for Law, Economics, and Business Discussion Paper No.454 (Dec. 2003)
     7. Gilson, Ronald J. & Jeffrey N. Gordon, Doctrines and Markets: Controll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U. PA L. Rev. 785, 794 (2003)。
     8. King, Brett W. ,The use of supermajority voting rules in corporate America, 21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895, 895-941(1996)
     9. McTear, Brian J. ,Has the evolution of the poison pill come to an end?24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881,882-916(1999)
     10. Meredith M. Brown & Debevoise & Plimpton, The duties of Target Company Director under State Law: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other standards of Judicial Review, 1405 PLI/ Corp 165 (January 14th, 2004)。
     11. Ware, David W.,Shareholders’right to review the adop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a takeover defense plan, 2000 U. Ill. L. Rev. ,1053, 1053-1089(2000)
     
     (三)研討會論文
     Gilson, Ronald J.,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Complicating the Taxonom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2005)
     
     
     三、網路資料
     1.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b/sab12.htm#p3。陳錦堂、沈仰斌,購併動機之理論與實證:以美國與亞洲之購併歷史為例
     2. http://app.supremecourt.gov.sg/default.aspx?pgID=21新加坡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3. http://www.singaporelaw.sg/content/CivilProcedureChi.html新加坡最高法院網頁
     4. http://app.supremecourt.gov.sg/default.aspx?pgID=265新加坡最高法院民商事管轄權網頁
     5. http://www.mas.gov.sg/sic/SIC_Overview.html證券行業委員會委員會之組成
     6. http://www.info.gov.hk/hkma/chi/hkma/index.htm。香港金融管理局之網頁
     7. http://www.sfc.hk/sfc/html/TC/speeches/public/others/speechbook/speechbook.html。白禮賢,證監會的執法理念
     8.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05PR83。2005年3月31日證監會委任收購及合併委員會和收購上訴委員會委員之新聞稿
     9.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05PR272。證監會批評德祥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局違反收購守則規則21.3的規定
     10. http://www.irasia.com/regbod/hk/hkex/press/cp010121.htm。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關詠輝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楊鴻游先生、楊銀明先生、左先覺女士、徐麗萍女士之公開批評聲明
     11. http://202.66.146.82/regbod/hk/hkex/press/cp010905.pdf。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東建科訊控股有限公司之前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魏文生先生之公開批評聲明
     12. http://www.irasia.com/regbod/hk/hksfc/press/cp990917.htm。證監會對馮亨公開譴責聲明
     13. http://202.66.146.82/regbod/hk/hksfc/press/cp060901a.pdf。證監會對蔡少豪作公開譴責聲明及施加罰款
     14.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199905/26/0526140.htm。香港立法會會議上劉慧卿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的答覆
     15. http://rcul.judiciary.gov.hk/rc/chi/jrl/JudicialReviewLeaflet.jsp。司法覆核之程序網頁
     16. http:// www.compag.gov.hk/chi/report/2005.pdf -。競爭諮詢委員會工作報告
     17. http://www.legco.gov.hk/yr06-07/chinese/panels/fa/papers/fa1123cb1-308-1-c.pdf。證監會及交易所對關於電訊盈科之股權變動相關問題的回應
     18.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R-091-045.htm。企業併購法之探討
     19. http://td.hkii.org/investu/168ch2/2-25.php。港投資者學會對於”倫敦港股”之說明
     20. http://www.iht.com/articles/1998/12/18/nasdaq.t.php。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1998年12月18日一篇介紹香港交易所與美國那玆達克交易所結盟之報導
     21. http://202.66.146.82/regbod/hk/hksfc/press/cp011019.pdf。證監會公佈新收購及合併守則第26.1條
     22. http://news.sina.com.tw/finance/sinacn/cn/2007-08-15/103337181431.shtml。新浪網新聞中心2007年8月15日新聞稿,主題為「歐美圖謀阻擊外國主權基金投資」
     23. http://www.angelfire.com/stars/tkchang/Privatization_State_Owned_Enterprises.htm。新加坡黃金股之規定
     24.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r33KMWJG2ogJ:www.aftinet.org.au/bulletins/2004/bulletin85.html+golden+share+privatisation+singapore&hl=zh-TW&ct=clnk&cd=2&gl=tw。2003年5月6日新加坡工業及貿易部長George Yeo 寫信給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B. Zoellick澄清政府在新科工程及新加坡電訊主之角色及說明黃金股之運作
     25. http://moeaitc.tier.org.tw/idic/mgz_topic.nsf/7997a65223cb73d448256a8e00204c66/a636e198d1ea3848482568c0000a2345?OpenDocument。新加坡電訊洽購併香港電訊資料
     26. http://www.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33/10.htm。台灣公司治理之概述
     27.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66006。國際證交所聯姻 台灣市場受衝擊?
     28.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Print/0,4670,110102x112007083101267,00.html。中時電子報「吳榮義:修法推動四合一 吸引國外交易所投資」
     29. http:// www. law. Harvard.edu/programs / olin_center 對於董事會分期改選之定義及運作
     30. http://www.comlawyer.net/news_more.asp?lm2=282。上市公司收購法律問題探析
     3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lenxu/3/1269620348/20060601154209/。劉鑾雄與華人置業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