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警察人員處理婚姻暴力事件過程中性別意識之表現及影響-以高雄市為例
作者 吳欣倢
貢獻者 孫本初
吳欣倢
關鍵詞 女性主義
性別意識量表AWS
警察人員
性別意識
婚姻暴力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May-2016 12:35:48 (UTC+8)
摘要 本研究試圖以女性主義的角度及觀點,探討處理婚姻暴力事件之警察人員所持之性別意識,因此主要以有報案經驗之受虐婦女為研究對象,透過其對於警察人員在現場處理過程之陳述,瞭解警察人員在處理過程中是否有性別意識偏差之言語、態度及行為,並且進一步分析這些偏差的性別意識是否會對於受虐者的心理層面造成影響,而其對於婚姻暴力的處理結果的影響又為何?並以警察人員之性別意識量表施測為輔,希冀以一客觀、中立、有效性之量表測量警察人員本身所持有之性別意識之大致樣貌。亦即本研究試圖以質量並行之方式達成本研究之目的,並回答本研究之問題。最後,透過文獻分析以及理論上的探討,試圖對於本研究發現,基於政策制訂的角度,提出政策上之相關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樂民(2003)。警察機關執行保護令對遭受婚姻暴力婦女脫離受暴關係成效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吳芳富(2006)。公權力介入家庭暴力之效能檢討—以警察執行家庭暴力防治法為例。警學叢刊,37(1),183-200。
吳秋鋒、何淑禛(2003)。從家庭暴力事件談兩性教育的推展。國教新知,49(3),90-97。
吳素霞(2001)。家庭暴力防治網絡個別體系功能整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4,32-41。
吳啟安(2003)。家庭暴力防治官性別平權意識與工作滿意度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宋賢儀(1998)。受虐婦女與其非正式社會支持系統互動經驗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宋賢儀(1998)。受虐婦女與其非正式社會支持系統互動經驗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李麗慧(2000)。關於兩個女人的變-受創婦女轉捩現象之探討。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周月清(1996)。婚姻暴力--理論分析與社會工作處置。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周月清(2001)。受暴婦女與專業人員對婚暴認知探討研究。社區發展季刊,94,106-133。
孟維德(2002)。警察逮捕決策與警察角色之研究—以台北市警察處理婚姻暴力案件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3(2),1-30。
林世當(2007)。警察處理家庭暴力案件之問題與策進作為。警學叢刊,37(6),1-26。
林佩瑾(1997)。台灣反婚姻暴力行動的研究。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林佩瑾(1998)。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實施與婚姻暴力防治。社區發展季刊,84,86-94。
林明傑、沈勝昂(2004)。婚姻暴力加害人分類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7,67-92。
林芳玟等(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顧燕翎編。台北:女書文化。
林震岩(2006)。 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智勝文化。
林瓊如、林明傑、鄭瑞隆、吳慈恩(2006)。警察實施家庭暴力案件危險分級查訪之研究—以高雄市警察局小港分局為例。犯罪學期刊,9(2),129-165。
韋愛梅(1998)。警察系統回應婚姻暴力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
徐瑞宜(2002)。警察參與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中央警察大學。
畢恆達(2003)。男性性別意識之形成。應用心理研究,17,51-84。
畢恆達(2004)。拿回女人的空間。張老師月刊,114-119。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市:學富文化。
許雅惠(2001)。家庭暴力防治—性別化的政策分析。社區發展季刊,94,277-288。
許瓊潔(2004)。九年一貫課程國中英語教科書內容性別意識型態之檢視。教育研究,12,91-101。
陳向明(2005)。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明志(2001)。探討警察人員處理家庭暴力事件之問題。社區發展季刊,94,317-330。
陳明志(2002)。警察機關執行家庭暴力防制工作問題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警察大學碩士論文。
陳明志、蔡俊章(2004)。家庭暴力受虐者之縱貫性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5(2),69-98。
陳芬苓(2001)。私領域公問題—性侵害與家庭暴力的結構因素探討。台大社工學刊,4,243-280。
陳若璋(1992)。台灣婚姻暴力之本質、歷程與影響。婦女與兩性學刊,3,117-147。
郭彩榕(2004)。婚姻暴力防治工作人員之網絡整合態度與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大學碩士論文。
陳源湖(2003)。婚姻暴力與社會支持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2,277-292。
陳義彥、羅文輝、馬藹萱、方念萱、鄭夙芬、耿曙(2004)。質性研究方法導論。國立政治大學第十一期「研究方法研習營」,國立政治大學。
彭淑華(1999)。台灣婚姻暴力防治工作的發展與省思。社會福利,73,1-9。
游美惠(2001a)。性別意識、教師增能與性別教育的推展。中等教育,52(3),42-57。
游美惠(2001b)。性別意識與性別意識型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98-100。
游美惠(2005)。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台北市:女書文化。
黃一秀(1999)。婚姻暴力之受虐婦女求助歷程之探討。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黃心怡(2003)。法官對婚姻暴力態度之研究—以北台灣法官為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
黃怡瑾(2001)。婚暴中的權力控制—個人自覺與社會結構的互動歷程。婦女與兩性學刊,12,95-137。
黃富源(1999)。警察與家庭暴力處理模式之研究。全國律師,7月號,16-25。
黃富源、陳明志。(2001)。探討家庭暴力受虐者對員警處理模式之感受。社區發展季刊,94,76-95。
黃翠紋(1998)。變遷社會中警察處理家庭暴力策略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4,71-85。
黃翠紋(1999)。家庭暴力防治策略之探討—兼論台灣地區警察處理家庭暴力問題之現況。警學叢刊,29(5),151-172。
黃翠紋(2001)。婚姻暴力事件中警察逮捕現行犯作為與改進策略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94,60-75。
黃翠紋(2002)。警察逮捕婚姻加害人意願之員警本身、系統支持及雙方當事人因素分析。犯罪學期刊,9,147-178。
黃翠紋(2003)。從警察分局家庭暴力防制官之觀點論保護令制度之實施成效。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3(159-178)。
黃翠紋(2004)。婚姻暴力嚴重性影響因素之研究。犯罪學期刊,7(1),127-154。
黃翠紋、鄭惠文(2002)。影響警察逮捕家庭暴力加害人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警察局實證調查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2,103-134。
黃增樟(2004)。原住民家庭暴力與警察回應之探討—以花蓮東賽德克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
黃囇莉(2007)。性別歧視的多面性。黃淑玲、游美惠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 (頁4-24)。台北市:巨流。
楊永年(2000)。政府處理家庭暴力事件組織結構與功能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管理學報,1,1-20。
楊巧玲(2001)。性別意識、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課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86-97。
葉毓蘭(2001)。家庭暴力防治網絡之建構—警察系統之回應與成效評估:內政部。
葉麗娟(1996)。警察、司法系統回應婚姻暴力的現況與檢討。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
褚杏子(2000)。婚姻暴力下女性被害者之研究—以女性主義觀點出發。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趙葳(2001)。婚姻暴力受虐婦女的依附及習得的無助感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劉貞汝(2005)。警察機關判別婚姻暴力嚴重性與危險性評估量表之研究—以申請保護令受虐婦女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
劉淑齡(2002)。公部門婦女保護服務社工之協助效益—從受暴婦女角度探討。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1)。婚姻暴力現象與制度的反思。社區發展季刊,94,134-146。
潘淑滿(2003)。婚姻暴力的性別政治。女學雜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5,195-253。
潘淑滿(2007)。親密暴力--多重身份與權力流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正道、吳素霞(2001)。我國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之規劃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94,5-17。
蔡欣茹(2005)。受婚姻暴力婦女在婚姻關係中自我認定之初探。諮商與輔導,233,20-22。
鄭玉蓮(2004)。受虐婦女脫離婚姻暴力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鄭善明(2004)。受虐兒童保護服務處遇模式之研究--以生活模型觀點分析。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駱俊宏、林燕卿、王素女與林蕙瑛(2005)。從異性戀霸權、父權體制看同性戀者之處境與污名。台灣性學學刊,11(2),61-74。
謝秋香(2001)。婚姻暴力受害者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魏英珠(1994)。受虐婦女介入方案發展暨評估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之受虐婦女團體方案為例。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二、翻譯書籍
Babbie, E. (1998).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 (李美華等譯). 台北: 時英.
Creswell, J. W. (2007). 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 (張宇樑、吳樎椒譯). 台北: 學富文化.
Johnson, A. G. (2008).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 台北市: 群學出版社.
Punch, K. F. (2005). 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 (林世華等譯). 台北: 心理出版社.


三、英文文獻
Abel, E. M., & Suh, E. K. (1987). Use of Police Services by Battered Wome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ovember-December, 526-528.
Buzawa, E. S. (1993). Determining Police Response to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6(5), 610-623.
Chaney, C. K., & Saltzstein, G. H. (1998). Democratic Control and Bureaucratic Responsiveness: the Police and Domestic Viol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2(3), 745-768.
Corcoran, J., Stephenson, M., & Perryman, D. (2001). Perceptions and Utilization of a Police-Social Work Crisis Intervention App>roach to Domestic Violence. Families in Society, 82(4), 393-398.
Dugan, L. (2003). Domestic Violence Legislation: Exploring its Impact on the Likelihood of Domestic Violence, Police Involvement, and Arrest. Criminology and Public Policy, 2(2), 283-312.
Felson, R. B., Messner, S. F., Hoskin, A. W., & Deane, G. (2002). Reasons for Reporting and not Reporting Domestic Violence to the Police. Criminology, 40(3), 617-647.
Fyfe, J. J., Klinger, D. A., & Flavin, J. M. (1997). Differential Police Treatment of Male-on-Female Spousal Violence. Criminology, 35(3), 455-473.
Gelles, R. J. (1976). Abused Wives: Why Do They Sta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8(4), 659-668.
Gordon, J. S. (1996). Community Services for Abused Women: A Review of Percived Usefulness and Efficacy.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11(4), 315-329.
Hickman, L. J., & Simpson, S. S. (2003). Fair Treatment or Preferred Outcome? The Impact of Police Behavior on Victim Reports of Domestic Violence Incidents. Law & Society Review, 37(3), 607-634.
Hoyle, C., & Sanders, A. (2000). Police Response to Domestic Violenc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 40(1), 14-36.
Johnson, I. M. (2007). Victims` Peseptions of Police Response to Domestic Violence Incidents.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35, 498-510.
Mckinney, K. (1987).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Women: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Sex Roles, 17(5/6), 353-358.
Mitchell, D. B. (1992). Contemporary Police Practices in Dometic Violence Cases: Arresting the Abuser: is it Enough? Th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and Criminology, 83(1), 241-249.
Mitchell, R. E., & Hodson, C. A. (1983). Coping with Domestic Violence: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mong Battered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1(6), 629-654.
Parish, W. L., Wang, T., Laumann, E. O., Pan, S., & Luo, Y. (2004).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n China: Nation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Associated Health Problems. Inter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30(4), 174-181.
Parks, J. B., & Roberton, M. A. (2004). Attitudes Toward Women Mediate the Gender Effect on Attitudes Toward Sexist Language.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8, 233-239.
Robinson, A. L., & Stroshine, M. S. (2005). The Importance of Expectation Fulfilment on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Satisfaction with the Police in the UK. Policing, 28(2), 301-320.
Spence, J. T., Helmreich, R. & Stapp, J. (1973). A Short Version of the Attitude Toward Women Scale(AWS). Bulletin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2, 219-220.
Spence, J. T., & Hahn, E. D. (1997). The Attitudes Toward Women Scale and Attitude Change i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1, 17-34.
Sun, I. Y. (2006). Police Response to Victims of Domestic and Non-domestic Violence. Journal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29(1/2), 145-172.
Sun, I. Y. (2007). Policing Domestic Violence: Does Officer Gender Matter?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35, 581-595.

四、網站資料
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2008)。家庭暴力事件通報統計資料:http://dspc.moi.gov.tw/lp.asp?CtNode=776&CtUnit=79&BaseDSD=7&mp=1&xq_xCat=a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網站:http://www.kmph.gov.tw/CmsLink.aspx?ID=1037&LinkType=5&C_ID=35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94256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256008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孫本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欣倢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欣倢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2:35:48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2:35: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2:35:4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4256008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88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256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試圖以女性主義的角度及觀點,探討處理婚姻暴力事件之警察人員所持之性別意識,因此主要以有報案經驗之受虐婦女為研究對象,透過其對於警察人員在現場處理過程之陳述,瞭解警察人員在處理過程中是否有性別意識偏差之言語、態度及行為,並且進一步分析這些偏差的性別意識是否會對於受虐者的心理層面造成影響,而其對於婚姻暴力的處理結果的影響又為何?並以警察人員之性別意識量表施測為輔,希冀以一客觀、中立、有效性之量表測量警察人員本身所持有之性別意識之大致樣貌。亦即本研究試圖以質量並行之方式達成本研究之目的,並回答本研究之問題。最後,透過文獻分析以及理論上的探討,試圖對於本研究發現,基於政策制訂的角度,提出政策上之相關建議。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流程…………………………………………6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9

第二章 文獻檢閱…………………………………………………12
第一節 性別意識與父權體制……………………………………12
第二節 婚姻暴力…………………………………………………17
第三節 性別意識在婚姻暴力事件中之角色與重要性…………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方法…………………………………………………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53
第五節 研究效度與信度檢測……………………………………60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65
第七節 研究倫理…………………………………………………68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70
第一節 受虐婦女深度訪談結果分析……………………………71
第二節 警察人員問卷結果分析…………………………………84
第三節 小結………………………………………………………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6
第一節 結論………………………………………………………106
第二節 建議………………………………………………………11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之建議……………………………117

參考文獻……………………………………………………………118
附錄一 訪談說明暨同意書………………………………………126
附錄二 訪談問題大綱……………………………………………127
附錄三 警察人員量化問卷內容…………………………………128
附錄四 逐字稿紀錄………………………………………………13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256008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女性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性別意識量表AWS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警察人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性別意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婚姻暴力zh_TW
dc.title (題名) 警察人員處理婚姻暴力事件過程中性別意識之表現及影響-以高雄市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樂民(2003)。警察機關執行保護令對遭受婚姻暴力婦女脫離受暴關係成效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吳芳富(2006)。公權力介入家庭暴力之效能檢討—以警察執行家庭暴力防治法為例。警學叢刊,37(1),183-200。
吳秋鋒、何淑禛(2003)。從家庭暴力事件談兩性教育的推展。國教新知,49(3),90-97。
吳素霞(2001)。家庭暴力防治網絡個別體系功能整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4,32-41。
吳啟安(2003)。家庭暴力防治官性別平權意識與工作滿意度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宋賢儀(1998)。受虐婦女與其非正式社會支持系統互動經驗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宋賢儀(1998)。受虐婦女與其非正式社會支持系統互動經驗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李麗慧(2000)。關於兩個女人的變-受創婦女轉捩現象之探討。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周月清(1996)。婚姻暴力--理論分析與社會工作處置。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周月清(2001)。受暴婦女與專業人員對婚暴認知探討研究。社區發展季刊,94,106-133。
孟維德(2002)。警察逮捕決策與警察角色之研究—以台北市警察處理婚姻暴力案件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3(2),1-30。
林世當(2007)。警察處理家庭暴力案件之問題與策進作為。警學叢刊,37(6),1-26。
林佩瑾(1997)。台灣反婚姻暴力行動的研究。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林佩瑾(1998)。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實施與婚姻暴力防治。社區發展季刊,84,86-94。
林明傑、沈勝昂(2004)。婚姻暴力加害人分類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7,67-92。
林芳玟等(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顧燕翎編。台北:女書文化。
林震岩(2006)。 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智勝文化。
林瓊如、林明傑、鄭瑞隆、吳慈恩(2006)。警察實施家庭暴力案件危險分級查訪之研究—以高雄市警察局小港分局為例。犯罪學期刊,9(2),129-165。
韋愛梅(1998)。警察系統回應婚姻暴力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
徐瑞宜(2002)。警察參與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中央警察大學。
畢恆達(2003)。男性性別意識之形成。應用心理研究,17,51-84。
畢恆達(2004)。拿回女人的空間。張老師月刊,114-119。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市:學富文化。
許雅惠(2001)。家庭暴力防治—性別化的政策分析。社區發展季刊,94,277-288。
許瓊潔(2004)。九年一貫課程國中英語教科書內容性別意識型態之檢視。教育研究,12,91-101。
陳向明(2005)。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明志(2001)。探討警察人員處理家庭暴力事件之問題。社區發展季刊,94,317-330。
陳明志(2002)。警察機關執行家庭暴力防制工作問題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警察大學碩士論文。
陳明志、蔡俊章(2004)。家庭暴力受虐者之縱貫性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5(2),69-98。
陳芬苓(2001)。私領域公問題—性侵害與家庭暴力的結構因素探討。台大社工學刊,4,243-280。
陳若璋(1992)。台灣婚姻暴力之本質、歷程與影響。婦女與兩性學刊,3,117-147。
郭彩榕(2004)。婚姻暴力防治工作人員之網絡整合態度與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大學碩士論文。
陳源湖(2003)。婚姻暴力與社會支持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2,277-292。
陳義彥、羅文輝、馬藹萱、方念萱、鄭夙芬、耿曙(2004)。質性研究方法導論。國立政治大學第十一期「研究方法研習營」,國立政治大學。
彭淑華(1999)。台灣婚姻暴力防治工作的發展與省思。社會福利,73,1-9。
游美惠(2001a)。性別意識、教師增能與性別教育的推展。中等教育,52(3),42-57。
游美惠(2001b)。性別意識與性別意識型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98-100。
游美惠(2005)。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台北市:女書文化。
黃一秀(1999)。婚姻暴力之受虐婦女求助歷程之探討。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黃心怡(2003)。法官對婚姻暴力態度之研究—以北台灣法官為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
黃怡瑾(2001)。婚暴中的權力控制—個人自覺與社會結構的互動歷程。婦女與兩性學刊,12,95-137。
黃富源(1999)。警察與家庭暴力處理模式之研究。全國律師,7月號,16-25。
黃富源、陳明志。(2001)。探討家庭暴力受虐者對員警處理模式之感受。社區發展季刊,94,76-95。
黃翠紋(1998)。變遷社會中警察處理家庭暴力策略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4,71-85。
黃翠紋(1999)。家庭暴力防治策略之探討—兼論台灣地區警察處理家庭暴力問題之現況。警學叢刊,29(5),151-172。
黃翠紋(2001)。婚姻暴力事件中警察逮捕現行犯作為與改進策略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94,60-75。
黃翠紋(2002)。警察逮捕婚姻加害人意願之員警本身、系統支持及雙方當事人因素分析。犯罪學期刊,9,147-178。
黃翠紋(2003)。從警察分局家庭暴力防制官之觀點論保護令制度之實施成效。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3(159-178)。
黃翠紋(2004)。婚姻暴力嚴重性影響因素之研究。犯罪學期刊,7(1),127-154。
黃翠紋、鄭惠文(2002)。影響警察逮捕家庭暴力加害人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警察局實證調查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2,103-134。
黃增樟(2004)。原住民家庭暴力與警察回應之探討—以花蓮東賽德克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
黃囇莉(2007)。性別歧視的多面性。黃淑玲、游美惠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 (頁4-24)。台北市:巨流。
楊永年(2000)。政府處理家庭暴力事件組織結構與功能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管理學報,1,1-20。
楊巧玲(2001)。性別意識、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課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86-97。
葉毓蘭(2001)。家庭暴力防治網絡之建構—警察系統之回應與成效評估:內政部。
葉麗娟(1996)。警察、司法系統回應婚姻暴力的現況與檢討。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
褚杏子(2000)。婚姻暴力下女性被害者之研究—以女性主義觀點出發。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趙葳(2001)。婚姻暴力受虐婦女的依附及習得的無助感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劉貞汝(2005)。警察機關判別婚姻暴力嚴重性與危險性評估量表之研究—以申請保護令受虐婦女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
劉淑齡(2002)。公部門婦女保護服務社工之協助效益—從受暴婦女角度探討。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1)。婚姻暴力現象與制度的反思。社區發展季刊,94,134-146。
潘淑滿(2003)。婚姻暴力的性別政治。女學雜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5,195-253。
潘淑滿(2007)。親密暴力--多重身份與權力流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正道、吳素霞(2001)。我國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之規劃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94,5-17。
蔡欣茹(2005)。受婚姻暴力婦女在婚姻關係中自我認定之初探。諮商與輔導,233,20-22。
鄭玉蓮(2004)。受虐婦女脫離婚姻暴力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鄭善明(2004)。受虐兒童保護服務處遇模式之研究--以生活模型觀點分析。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駱俊宏、林燕卿、王素女與林蕙瑛(2005)。從異性戀霸權、父權體制看同性戀者之處境與污名。台灣性學學刊,11(2),61-74。
謝秋香(2001)。婚姻暴力受害者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魏英珠(1994)。受虐婦女介入方案發展暨評估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之受虐婦女團體方案為例。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二、翻譯書籍
Babbie, E. (1998).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 (李美華等譯). 台北: 時英.
Creswell, J. W. (2007). 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 (張宇樑、吳樎椒譯). 台北: 學富文化.
Johnson, A. G. (2008).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 台北市: 群學出版社.
Punch, K. F. (2005). 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 (林世華等譯). 台北: 心理出版社.


三、英文文獻
Abel, E. M., & Suh, E. K. (1987). Use of Police Services by Battered Wome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ovember-December, 526-528.
Buzawa, E. S. (1993). Determining Police Response to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6(5), 610-623.
Chaney, C. K., & Saltzstein, G. H. (1998). Democratic Control and Bureaucratic Responsiveness: the Police and Domestic Viol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2(3), 745-768.
Corcoran, J., Stephenson, M., & Perryman, D. (2001). Perceptions and Utilization of a Police-Social Work Crisis Intervention App>roach to Domestic Violence. Families in Society, 82(4), 393-398.
Dugan, L. (2003). Domestic Violence Legislation: Exploring its Impact on the Likelihood of Domestic Violence, Police Involvement, and Arrest. Criminology and Public Policy, 2(2), 283-312.
Felson, R. B., Messner, S. F., Hoskin, A. W., & Deane, G. (2002). Reasons for Reporting and not Reporting Domestic Violence to the Police. Criminology, 40(3), 617-647.
Fyfe, J. J., Klinger, D. A., & Flavin, J. M. (1997). Differential Police Treatment of Male-on-Female Spousal Violence. Criminology, 35(3), 455-473.
Gelles, R. J. (1976). Abused Wives: Why Do They Sta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8(4), 659-668.
Gordon, J. S. (1996). Community Services for Abused Women: A Review of Percived Usefulness and Efficacy.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11(4), 315-329.
Hickman, L. J., & Simpson, S. S. (2003). Fair Treatment or Preferred Outcome? The Impact of Police Behavior on Victim Reports of Domestic Violence Incidents. Law & Society Review, 37(3), 607-634.
Hoyle, C., & Sanders, A. (2000). Police Response to Domestic Violenc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 40(1), 14-36.
Johnson, I. M. (2007). Victims` Peseptions of Police Response to Domestic Violence Incidents.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35, 498-510.
Mckinney, K. (1987).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Women: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Sex Roles, 17(5/6), 353-358.
Mitchell, D. B. (1992). Contemporary Police Practices in Dometic Violence Cases: Arresting the Abuser: is it Enough? Th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and Criminology, 83(1), 241-249.
Mitchell, R. E., & Hodson, C. A. (1983). Coping with Domestic Violence: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mong Battered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1(6), 629-654.
Parish, W. L., Wang, T., Laumann, E. O., Pan, S., & Luo, Y. (2004).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n China: Nation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Associated Health Problems. Inter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30(4), 174-181.
Parks, J. B., & Roberton, M. A. (2004). Attitudes Toward Women Mediate the Gender Effect on Attitudes Toward Sexist Language.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8, 233-239.
Robinson, A. L., & Stroshine, M. S. (2005). The Importance of Expectation Fulfilment on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Satisfaction with the Police in the UK. Policing, 28(2), 301-320.
Spence, J. T., Helmreich, R. & Stapp, J. (1973). A Short Version of the Attitude Toward Women Scale(AWS). Bulletin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2, 219-220.
Spence, J. T., & Hahn, E. D. (1997). The Attitudes Toward Women Scale and Attitude Change i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1, 17-34.
Sun, I. Y. (2006). Police Response to Victims of Domestic and Non-domestic Violence. Journal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29(1/2), 145-172.
Sun, I. Y. (2007). Policing Domestic Violence: Does Officer Gender Matter?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35, 581-595.

四、網站資料
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2008)。家庭暴力事件通報統計資料:http://dspc.moi.gov.tw/lp.asp?CtNode=776&CtUnit=79&BaseDSD=7&mp=1&xq_xCat=a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網站:http://www.kmph.gov.tw/CmsLink.aspx?ID=1037&LinkType=5&C_ID=35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