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聯合國與臺灣海埔地建設及其成效
作者 饒宇婷
Jao, Yu Ting
貢獻者 張力
饒宇婷
Jao, Yu Ting
關鍵詞 海埔新生地
聯合國
特別基金
世界糧食方案
國際合作
the tidal land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Special Fund
World Food Programme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May-2016 15:24:01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旨以聯合國(United Nations)與中華民國合作開發海埔新生地為例,分析援外機構與中華民國的互動關係,探討雙方在技術合作上的外交斡旋與成效。
     第一部分「聯合國與國際合作」,從國際合作的源流角度切入,介紹聯合國成立前後如何吸納國際合作的概念,規劃各時期的合作發展政策;並且著重在冷戰框架下,分析親美國家為了拉攏新興國家,鞏固聯合國票源,如何在1950、60年代推動聯合國援外機構的成立;以及制定各項扶貧政策。第二部分「聯合國協助臺灣開發海埔新生地」,將技術合作層面轉以臺灣開發海埔地為例,首先介紹新生地的成因,敘述中華民國建設海埔新生地的背景因素。接著探討技協機構與中華民國的技術合作,論述來自聯合國的外籍專家與國內技術人員的合作情形,並以聯合國特別基金(United Nations Special Fund)的技術協助與世界糧食方案(World Food Programme)的食糧援助為主要論點。第三部分「國際合作的成效與檢討」,討論聯合國特別基金與世糧方案的開發計畫結束後,各區新生地移交給中華民國政府的維護情形。主要包含中華民國如何回應聯合國提出的建議,國內專家學者對此次合作的評價,以及中華民國政府如何藉由國際合作的名義,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突破外交逆境等。
     當今的中華民國不時嘗試如何突破外交困境、推動重返聯合國。除了政治性的議題外,我們還應瞭解國際組織存在的意義,是在推動國際合作。1950、1960年代的中華民國,曾與聯合國進行深入的國際合作,也促成了臺灣的發展。因此,本研究由國際合作的觀察入手,俾能為戰後我國國際關係之研究略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檔案
     省水利局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510/002,「嘉義海埔地鰲鼓工程設置辦法」。
     510/011,「海埔地開發方式」。
     510/042,「曾文區海埔地分區開發計畫」。
     510/047,「海埔地開發規劃計畫實施方案」。
     510/092,「聯合國協助海埔地計畫」。
     510/093,「亞經會顧問團來華指導開發案」。
     510/113,「聯合國技術協助擴大方案及特別基金合併為聯合國發展方案」。
     510/117,「嘉義海埔地申請世糧方案」。
     510/118,「聯合國海埔地計畫農場管理專家」。
     510/123,「聯合國協助海埔地計畫」。
     510/124,「嘉義海埔地申請世糧方案」。
     510/125,「嘉義海埔地鰲鼓開發計畫中美基金計畫建議書」。
     510/139,「嘉義海埔地世糧計畫進度季報照片」。
     510/153,「嘉義海埔地世糧計畫進度報表」。
     510/167,「嘉義海埔地開發計畫終結報告」。
     510/246,「曾文區分期開發計畫」。
     510/265,「歐爾生對南北堤工程改善備忘錄」。
     510/266,「軍工協調處向黃主席簡報」。
     510/271,「軍工協調處曾文工程進度表」。
     510/273,「主席諭發軍工端節加菜金」。
     510/294,「軍工協調處工程費設立基金戶」。
     
     外交部國組司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632.5/0034,「聯合國專家訪華」。
     635.213/0007,「水資源開發區域技術合作」。
     635.31/0026,「1956至1958年技協捐款」。
     635.31/0042,「1960年技協擴大方案」。
     635.31/0043,「1960年技協擴大方案」。
     635.31/0056,「1962至64年技協局柯瑞訪華」。
     635.31/0062,「1963年度聯合國技協經常方案申請計畫及實施」。
     635.31/0206,「申請聯合國特別基金協助」。
     635.31/0207,「申請聯合國特別基金協助」。
     635.31/0212,「向聯合國申請協助水利開發計畫」。
     635.31/0213,「向聯合國申請協助水利開發計畫」。
     635.31/0214,「向聯合國申請協助水利開發計畫」。
     635.31/0312,「海埔地開發計畫」。
     635.31/0313,「海埔地開發規劃計畫」。
     635.31/0314,「海埔地開發規劃計畫」。
     635.31/0315,「海埔地開發計畫」。
     635.31/0445,「聯合國發展方案會議等」。
     635.31/0448,「聯合國發展方案認捐」。
     639.012/0008,「WFP世糧資料」。
     639.012/0009,「WFP世糧認捐會議」。
     639.012/0016,「世界糧食方案」。
     639.012/0018,「世界糧食方案」。
     639.012/0019,「世界糧食方案」。
     639.012/0021,「世界糧食方案政府間委員會」。
     639.012/0046,「第1屆世界糧食會議」。
     639.012/0087,「糧食組織世界糧食方案」。
     644/0039,「1956至1958年海埔地開發補助」。
     
     李國鼎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c16002021,「臺糖農業生產技術研究」。
     
     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36-16-039-001,「世界糧食方案第106號─嘉義海埔地開發計畫」。
     二、史料彙編、年鑑、報告、方志
     王良行,《芳苑鄉志‧經濟篇》。彰化:芳苑鄉公所,1997。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二十二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8。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6。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一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57。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七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3。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二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58。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三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59。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五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0。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六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2。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組司,1956。
     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編,《南部海埔地調查規劃報告》。臺北: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3。
     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編,《海埔地開規劃資料彙編》。臺北: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1。
     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編,《臺南海埔地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3。
     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編,《臺南區海埔地曾文示範區開發規劃報告》。臺北: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3。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輔導委員會編,《臺灣省新竹海埔地北區開發總報告》。臺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輔導委員會,1969。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五十三年年報》。臺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4。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五十四年年報》。臺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5。
     李慶餘,《臺南海埔地區農墾經營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3。
     林俊全,《芳苑鄉志‧地理篇》。彰化:芳苑鄉公所,1997。
     清‧李元春,《臺灣志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清‧周璽撰,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彰化縣志(第三冊)》。臺北:臺灣銀行,1962。
     清‧姚瑩,《中復堂選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清‧唐贊袞,《臺陽見聞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清‧連橫,《臺灣通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新竹海埔地開發小組,《五十一年度新竹海埔地開發實驗報告書》。臺北:新竹海埔地開發小組,1962。
     經濟部編,《中華民國第二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臺北:經濟部,1971。
     葉惠芬編,《中華民國與聯合國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2001。
     臺南縣政府編印,《臺南縣統計要覽(第48期)》。臺南:臺南縣政府,1997。
     臺南縣政府編印,《臺南縣統計要覽(第52期)》。臺南:臺南縣政府,2001。
     臺南縣政府編印,《臺南縣統計要覽(第57期)》。臺南:臺南縣政府,2006。
     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臺灣省十年(自民國五十年至五十九年)來經濟社會建設運用外資概況》。臺北: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1971。
     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世界糧食方案援助中華民國臺灣省各項社經建設計畫概況之檢討與建議》。臺北: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1971。
     臺灣省政府編印,《臺灣省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工作總報告》。南投:臺灣省政府,1975。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府輿圖纂要》。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臺灣糖業公司雲林海埔地墾殖實驗處編,《雲林海埔地四十九及五十年度工作報告》。臺北:臺灣糖業公司雲林海埔地墾殖實驗處,1962。
     魏金城,《芳苑鄉志‧歷史篇》。彰化:芳苑鄉公所,1997。
     三、專書、文集、日記、回憶錄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臺灣美援的政治分析(1951-1965)》。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0。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編著,李明峻譯,《援外的世界潮流》。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王文隆,《外交下鄉,農業出洋:中華民國農技援助非洲的實施與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4。
     吳功顯,《臺灣海埔地開發之經濟評估:農復會76-C21-E-703計畫》。臺中: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1976。
     周弘、張浚、張敏等著,《外援在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周煦,《聯合國與國際政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
     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編印,《世界銀行在非洲的業績》。臺北: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1962。
     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編印,《聯合國在非洲的技術援助》。臺北: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1962。
     段承璞編,《臺灣戰後經濟》。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06。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有限公司,2004。
     涂照彥、隅谷三喜郎、劉進慶,《臺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1993。
     張力,《國際合作在中國:國際聯盟角色的考察,1919-194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
     張繡文,《臺灣鹽業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
     陳玉璽,《臺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臺灣個案研究》。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陳勇志,《美援與臺灣之森林保育(1950-1965):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之個案研究》。臺北:稻香出版有限公司,2000。
     陶涵著,林添貴譯,《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土地開發之研究》。臺北:臺灣銀行,1971。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臺灣之海埔經濟(第一冊)》。臺北:臺灣銀行,1966。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臺灣之海埔經濟(第二冊)》。臺北:臺灣銀行,1966。
     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臺糖50年邁向新紀元》。臺北: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
     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譯,《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鄭天章,《臺灣海埔地開發之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
     謝勝彥,《臺灣省海埔地與河川地的開發》。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79。
     魏仰賢,《臺灣海埔地開發與利用之研究》。臺中: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71。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兼論臺灣發展經濟》。臺北:巨流出版有限公司,1993。
     龐建國,《臺灣經濟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幼獅出版有限公司,1992。
     四、期刊論文
     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編,《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工作報告》,第17期(臺北:1965年7月1日至1966年6月30日)。
     林美珠,〈臺灣西海岸海埔地開發方式之研究(下)〉,《人與地》,第88期(臺北,1991.04): 19-29。
     林美珠,〈臺灣西海岸海埔地開發方式之研究(上)〉,《人與地》,第79期(臺北,1990.07): 24-29。
     張淑雅,〈臺海危機與美國對「反攻大陸」政策的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6期(臺北,2001.12):235-290。
     趙綺娜,〈美國政府在臺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歐美研究》,第31期第1卷(臺北,2001.03):91-92。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秘書處,《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公報》,8.2(臺中,1956):7155。
     五、博、碩士論文
     今川祐子,〈冷戰後世界銀行與聯合國面對貧窮問題之研究:以對中國大陸的援助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7。
     方俊育,〈技術或政治─臺灣戰後工業職業教育發展史(1945-1986)〉,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安後暐,〈美援對臺灣職業教育的影響(民國39年─54年)〉,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7。
     李君星,〈經安會與臺灣工業的發展〉,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林美珠,〈臺灣西海岸海埔地開發方式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林琪嶽,〈中華民國對外援助的政治經濟分析—以對印尼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封運穎,〈經濟援助作為國際交往工具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孫林耀明,〈臺灣西岸海埔地自然特性及開發利用之分析〉,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陳月萍,〈美援僑生教育與反共活動 (1950~1965)〉,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
     楊景新,〈政府開發援助(ODA)之政經分析—中日外援體系之比較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楊綠茵,〈國土開發之環境社會學─以新竹市香山區海埔地造地開發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楊德睿,〈戰後援外體制與臺灣援外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鄔孟慧,〈戰後臺灣的肺結核病防治(1950-1966)〉,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04。
     蔡姿儀,〈戰後臺灣瘧疾防治之研究(1945-196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鄭天章,〈臺灣海埔地開發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70。
     鍾瀚樞,〈一九五0年代臺灣的美援教育計畫〉,臺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
     六、報紙
     〈曾文海埔地水產試驗所實驗魚塭養殖斑節蝦成功,春節前夕試鎖東京中央市場,每公斤新臺幣三百八十元〉,《經濟日報》(臺北),1972年2月20日,第6版。
     〈五國裁軍小組會上美提新建議〉,《聯合報》(臺北),1957年4月10日,第4版。
     〈開發海埔地規劃委員會成立,將邀聯合國專家協助工作〉,《聯合報》(臺北),1961年3月2日,第二版。
     〈嘉義海埔地鰲鼓區規劃提前完成,將於雨季後施工〉,《聯合報》(臺北),1963年7月31日,第6版。
     〈東石鄉鰲鼓新生地臺糖將築長堤圍墾,規劃工作業已初步完成〉,《聯合報》(臺北),1963年8月5日,第6版。
     〈聯合國援我開發嘉海埔地昨天簽訂協議書:將撥給我國小麥及牛油,李國鼎指出有助我經建發展〉,《聯合報》(臺北),1964年3月12日,第2版。
     〈我派工作人員助上伏塔農墾〉,《聯合報》(臺北),1967年1月13日,第2版。
     〈協助規劃都市建設,我與聯合國今日簽約〉,《聯合報》(臺北),1967年4月3日,第2版。
     〈補助臺省社區建設,聯國撥贈實務〉,《聯合報》(臺北),1967年4月12日,第2版。
     〈彰化縣六鄉鎮瘡痍滿目,風兩海水無情,綠田農莊失色〉,《聯合報》(臺北),1969年9月29日,第7版。
     〈我航空測量團今去日本考察〉,《經濟日報》(臺北),1969年12月2日,第2版。
     〈省決積極開發海埔地魚塭〉,《聯合報》(臺北),1971年2月15日,第2版。
     〈輔導漁業增產,改善魚貨運銷,政府決放寬漁貸並擴建市場〉,《經濟日報》(臺北),1975年5月31日,第3版。
     〈農業發展與邊際土地開發〉,《聯合報》(臺北),1976年4月2日,第2版。
     〈我數值地籍測量術不落世界潮流之後,我訪問團在德獲印證〉,《經濟日報》(臺北),1977年11月14日,第2版。
     〈參加國際航測學會年會我代表團今首途〉,《經濟日報》(臺北),1980年7月8日,第9版。
     〈養殖虱目魚已走下坡,風光40年好景不再〉,《聯合報》(臺北),1988年8月3日,第15版。
     〈麥寮海埔地有人炒作大肆購買海埔地,至少一千公頃新生地已被買下使用權,附近土地價格已飆漲了5倍〉,《聯合報》(臺北),1991年7月22日,第6版。
     〈臺塑定今日宣布六輕設廠麥寮,雲縣承諾協調養殖業停止抽定下水克服地層下陷〉,《聯合報》(臺北),1991年8月7日,第1版。
     〈六輕進駐後,麥寮不同風貌,往日百廢待舉的窮鄉僻壤,今時新文明入侵的暴發典型〉,《聯合報》(臺北),1996年1月2日,第21版。
     〈失去的地平線,美麗已成回憶,港南海埔新生地〉,《聯合報》(臺北),2000年8月7日,第39版。
     
     貳、外文部分
     一、英文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Planning Tidal Land Reclamation i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Rom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1968.
     Stephen Browne, Foreign Aid in Practic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0.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7.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57.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8.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58.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64.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64.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66.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66.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67.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67.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69.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69.
     參、網路資源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中華民國保護世界遺產協會:http://www.what.org.tw/unesco/。
     世界銀行網頁:http://www.worldbank.org/。
     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頁:http://www.who.int/en/。
     臺南縣七股鄉公所網業:http://web2.tainan.gov.tw/Cigu/。
     聯合國文獻資料庫裡關於大會決議案:http://www.un.org/documents/resga.htm。
     聯合國糧農組織官方網頁:http://www.fao.or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94153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3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饒宇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Jao, Yu T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饒宇婷zh_TW
dc.creator (作者) Jao, Yu T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5:24:01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5:24:0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5:24:0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153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3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15301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旨以聯合國(United Nations)與中華民國合作開發海埔新生地為例,分析援外機構與中華民國的互動關係,探討雙方在技術合作上的外交斡旋與成效。
     第一部分「聯合國與國際合作」,從國際合作的源流角度切入,介紹聯合國成立前後如何吸納國際合作的概念,規劃各時期的合作發展政策;並且著重在冷戰框架下,分析親美國家為了拉攏新興國家,鞏固聯合國票源,如何在1950、60年代推動聯合國援外機構的成立;以及制定各項扶貧政策。第二部分「聯合國協助臺灣開發海埔新生地」,將技術合作層面轉以臺灣開發海埔地為例,首先介紹新生地的成因,敘述中華民國建設海埔新生地的背景因素。接著探討技協機構與中華民國的技術合作,論述來自聯合國的外籍專家與國內技術人員的合作情形,並以聯合國特別基金(United Nations Special Fund)的技術協助與世界糧食方案(World Food Programme)的食糧援助為主要論點。第三部分「國際合作的成效與檢討」,討論聯合國特別基金與世糧方案的開發計畫結束後,各區新生地移交給中華民國政府的維護情形。主要包含中華民國如何回應聯合國提出的建議,國內專家學者對此次合作的評價,以及中華民國政府如何藉由國際合作的名義,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突破外交逆境等。
     當今的中華民國不時嘗試如何突破外交困境、推動重返聯合國。除了政治性的議題外,我們還應瞭解國際組織存在的意義,是在推動國際合作。1950、1960年代的中華民國,曾與聯合國進行深入的國際合作,也促成了臺灣的發展。因此,本研究由國際合作的觀察入手,俾能為戰後我國國際關係之研究略盡綿薄之力。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提要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4
     一、有關外國援助與國際合作的研究 4
     二、有關海埔新生地的研究 8
     第三節 論文架構與研究方法 10
     第二章 聯合國與國際合作 13
     第一節 國際合作的形成與聯合國成立 14
     一、國際合作概念的提出與運用 14
     二、聯合國的創立與國際合作的延續 15
     三、聯合國國際援助之政策發展 18
     第二節 冷戰前期聯合國的技協機構 20
     一、技協局經常方案與擴大方案 20
     二、特別基金的設立與運作 24
     三、聯合國協助中華民國之技協計畫 28
     第三節 1960年代聯合國的扶貧政策 29
     一、第一次聯合國十年發展方案 29
     二、世界糧食方案之設立 31
     三、世糧方案之運作與援助 34
     第三章 聯合國協助臺灣開發海埔新生地 39
     第一節 臺灣開墾海埔地之政經因素 40
     一、臺灣西部海埔新生地之形成與分布 40
     二、國民黨政府建設臺灣的政治背景 42
     三、促進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 44
     第二節 聯合國特別基金與海埔地開發 46
     一、開發計畫的提出 46
     二、聯合國專家的考察 51
     三、我方的相對服務 57
     第三節 世糧方案的援助開發嘉義鰲鼓區 61
     一、向世糧方案申請協助 61
     二、鰲股區建設概況 64
     三、申貸中美基金 70
     第四章 國際合作的成效與檢討 75
     第一節 聯合國援助「海埔地開發規劃計畫」之檢討 76
     一、糧食暨農業組織之結論與建言 76
     二、嘉義鰲鼓區建設工程之檢討 78
     三、國內專家的看法與意見 80
     第二節 新生地之放領與早期利用 81
     一、退除役官兵的開墾成果 81
     二、彰化王功之農漁業 86
     三、嘉南地區之多元發展 92
     第三節 國際合作在臺灣之意義與失焦 96
     一、中華民國與聯合國之互動關係 96
     二、國際合作之正面推廣 99
     三、1980年以降之負面成長 102
     第五章 結論 107
     徵引書目 11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3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海埔新生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聯合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特別基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世界糧食方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合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tidal land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United Nation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United Nations Special Fund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World Food Programm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聯合國與臺灣海埔地建設及其成效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檔案
     省水利局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510/002,「嘉義海埔地鰲鼓工程設置辦法」。
     510/011,「海埔地開發方式」。
     510/042,「曾文區海埔地分區開發計畫」。
     510/047,「海埔地開發規劃計畫實施方案」。
     510/092,「聯合國協助海埔地計畫」。
     510/093,「亞經會顧問團來華指導開發案」。
     510/113,「聯合國技術協助擴大方案及特別基金合併為聯合國發展方案」。
     510/117,「嘉義海埔地申請世糧方案」。
     510/118,「聯合國海埔地計畫農場管理專家」。
     510/123,「聯合國協助海埔地計畫」。
     510/124,「嘉義海埔地申請世糧方案」。
     510/125,「嘉義海埔地鰲鼓開發計畫中美基金計畫建議書」。
     510/139,「嘉義海埔地世糧計畫進度季報照片」。
     510/153,「嘉義海埔地世糧計畫進度報表」。
     510/167,「嘉義海埔地開發計畫終結報告」。
     510/246,「曾文區分期開發計畫」。
     510/265,「歐爾生對南北堤工程改善備忘錄」。
     510/266,「軍工協調處向黃主席簡報」。
     510/271,「軍工協調處曾文工程進度表」。
     510/273,「主席諭發軍工端節加菜金」。
     510/294,「軍工協調處工程費設立基金戶」。
     
     外交部國組司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632.5/0034,「聯合國專家訪華」。
     635.213/0007,「水資源開發區域技術合作」。
     635.31/0026,「1956至1958年技協捐款」。
     635.31/0042,「1960年技協擴大方案」。
     635.31/0043,「1960年技協擴大方案」。
     635.31/0056,「1962至64年技協局柯瑞訪華」。
     635.31/0062,「1963年度聯合國技協經常方案申請計畫及實施」。
     635.31/0206,「申請聯合國特別基金協助」。
     635.31/0207,「申請聯合國特別基金協助」。
     635.31/0212,「向聯合國申請協助水利開發計畫」。
     635.31/0213,「向聯合國申請協助水利開發計畫」。
     635.31/0214,「向聯合國申請協助水利開發計畫」。
     635.31/0312,「海埔地開發計畫」。
     635.31/0313,「海埔地開發規劃計畫」。
     635.31/0314,「海埔地開發規劃計畫」。
     635.31/0315,「海埔地開發計畫」。
     635.31/0445,「聯合國發展方案會議等」。
     635.31/0448,「聯合國發展方案認捐」。
     639.012/0008,「WFP世糧資料」。
     639.012/0009,「WFP世糧認捐會議」。
     639.012/0016,「世界糧食方案」。
     639.012/0018,「世界糧食方案」。
     639.012/0019,「世界糧食方案」。
     639.012/0021,「世界糧食方案政府間委員會」。
     639.012/0046,「第1屆世界糧食會議」。
     639.012/0087,「糧食組織世界糧食方案」。
     644/0039,「1956至1958年海埔地開發補助」。
     
     李國鼎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c16002021,「臺糖農業生產技術研究」。
     
     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36-16-039-001,「世界糧食方案第106號─嘉義海埔地開發計畫」。
     二、史料彙編、年鑑、報告、方志
     王良行,《芳苑鄉志‧經濟篇》。彰化:芳苑鄉公所,1997。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二十二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8。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6。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一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57。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七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3。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二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58。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三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59。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五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0。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六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際組織司,1962。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編,《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十屆常會代表團報告書》。臺北:外交部國組司,1956。
     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編,《南部海埔地調查規劃報告》。臺北: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3。
     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編,《海埔地開規劃資料彙編》。臺北: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1。
     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編,《臺南海埔地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3。
     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編,《臺南區海埔地曾文示範區開發規劃報告》。臺北: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3。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輔導委員會編,《臺灣省新竹海埔地北區開發總報告》。臺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輔導委員會,1969。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五十三年年報》。臺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4。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五十四年年報》。臺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5。
     李慶餘,《臺南海埔地區農墾經營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1963。
     林俊全,《芳苑鄉志‧地理篇》。彰化:芳苑鄉公所,1997。
     清‧李元春,《臺灣志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清‧周璽撰,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彰化縣志(第三冊)》。臺北:臺灣銀行,1962。
     清‧姚瑩,《中復堂選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清‧唐贊袞,《臺陽見聞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清‧連橫,《臺灣通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新竹海埔地開發小組,《五十一年度新竹海埔地開發實驗報告書》。臺北:新竹海埔地開發小組,1962。
     經濟部編,《中華民國第二期臺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臺北:經濟部,1971。
     葉惠芬編,《中華民國與聯合國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2001。
     臺南縣政府編印,《臺南縣統計要覽(第48期)》。臺南:臺南縣政府,1997。
     臺南縣政府編印,《臺南縣統計要覽(第52期)》。臺南:臺南縣政府,2001。
     臺南縣政府編印,《臺南縣統計要覽(第57期)》。臺南:臺南縣政府,2006。
     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臺灣省十年(自民國五十年至五十九年)來經濟社會建設運用外資概況》。臺北: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1971。
     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編製,《世界糧食方案援助中華民國臺灣省各項社經建設計畫概況之檢討與建議》。臺北:臺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1971。
     臺灣省政府編印,《臺灣省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工作總報告》。南投:臺灣省政府,1975。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府輿圖纂要》。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臺灣糖業公司雲林海埔地墾殖實驗處編,《雲林海埔地四十九及五十年度工作報告》。臺北:臺灣糖業公司雲林海埔地墾殖實驗處,1962。
     魏金城,《芳苑鄉志‧歷史篇》。彰化:芳苑鄉公所,1997。
     三、專書、文集、日記、回憶錄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臺灣美援的政治分析(1951-1965)》。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0。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編著,李明峻譯,《援外的世界潮流》。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王文隆,《外交下鄉,農業出洋:中華民國農技援助非洲的實施與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4。
     吳功顯,《臺灣海埔地開發之經濟評估:農復會76-C21-E-703計畫》。臺中: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1976。
     周弘、張浚、張敏等著,《外援在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周煦,《聯合國與國際政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
     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編印,《世界銀行在非洲的業績》。臺北: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1962。
     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編印,《聯合國在非洲的技術援助》。臺北:非洲及拉丁美洲資料中心,1962。
     段承璞編,《臺灣戰後經濟》。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06。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有限公司,2004。
     涂照彥、隅谷三喜郎、劉進慶,《臺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1993。
     張力,《國際合作在中國:國際聯盟角色的考察,1919-194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
     張繡文,《臺灣鹽業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
     陳玉璽,《臺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臺灣個案研究》。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陳勇志,《美援與臺灣之森林保育(1950-1965):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之個案研究》。臺北:稻香出版有限公司,2000。
     陶涵著,林添貴譯,《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土地開發之研究》。臺北:臺灣銀行,1971。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臺灣之海埔經濟(第一冊)》。臺北:臺灣銀行,1966。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臺灣之海埔經濟(第二冊)》。臺北:臺灣銀行,1966。
     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編,《臺糖50年邁向新紀元》。臺北: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
     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譯,《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鄭天章,《臺灣海埔地開發之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
     謝勝彥,《臺灣省海埔地與河川地的開發》。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79。
     魏仰賢,《臺灣海埔地開發與利用之研究》。臺中: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71。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兼論臺灣發展經濟》。臺北:巨流出版有限公司,1993。
     龐建國,《臺灣經濟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幼獅出版有限公司,1992。
     四、期刊論文
     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編,《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工作報告》,第17期(臺北:1965年7月1日至1966年6月30日)。
     林美珠,〈臺灣西海岸海埔地開發方式之研究(下)〉,《人與地》,第88期(臺北,1991.04): 19-29。
     林美珠,〈臺灣西海岸海埔地開發方式之研究(上)〉,《人與地》,第79期(臺北,1990.07): 24-29。
     張淑雅,〈臺海危機與美國對「反攻大陸」政策的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6期(臺北,2001.12):235-290。
     趙綺娜,〈美國政府在臺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歐美研究》,第31期第1卷(臺北,2001.03):91-92。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秘書處,《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公報》,8.2(臺中,1956):7155。
     五、博、碩士論文
     今川祐子,〈冷戰後世界銀行與聯合國面對貧窮問題之研究:以對中國大陸的援助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7。
     方俊育,〈技術或政治─臺灣戰後工業職業教育發展史(1945-1986)〉,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安後暐,〈美援對臺灣職業教育的影響(民國39年─54年)〉,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7。
     李君星,〈經安會與臺灣工業的發展〉,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林美珠,〈臺灣西海岸海埔地開發方式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林琪嶽,〈中華民國對外援助的政治經濟分析—以對印尼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封運穎,〈經濟援助作為國際交往工具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孫林耀明,〈臺灣西岸海埔地自然特性及開發利用之分析〉,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陳月萍,〈美援僑生教育與反共活動 (1950~1965)〉,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
     楊景新,〈政府開發援助(ODA)之政經分析—中日外援體系之比較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楊綠茵,〈國土開發之環境社會學─以新竹市香山區海埔地造地開發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楊德睿,〈戰後援外體制與臺灣援外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鄔孟慧,〈戰後臺灣的肺結核病防治(1950-1966)〉,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04。
     蔡姿儀,〈戰後臺灣瘧疾防治之研究(1945-196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鄭天章,〈臺灣海埔地開發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70。
     鍾瀚樞,〈一九五0年代臺灣的美援教育計畫〉,臺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
     六、報紙
     〈曾文海埔地水產試驗所實驗魚塭養殖斑節蝦成功,春節前夕試鎖東京中央市場,每公斤新臺幣三百八十元〉,《經濟日報》(臺北),1972年2月20日,第6版。
     〈五國裁軍小組會上美提新建議〉,《聯合報》(臺北),1957年4月10日,第4版。
     〈開發海埔地規劃委員會成立,將邀聯合國專家協助工作〉,《聯合報》(臺北),1961年3月2日,第二版。
     〈嘉義海埔地鰲鼓區規劃提前完成,將於雨季後施工〉,《聯合報》(臺北),1963年7月31日,第6版。
     〈東石鄉鰲鼓新生地臺糖將築長堤圍墾,規劃工作業已初步完成〉,《聯合報》(臺北),1963年8月5日,第6版。
     〈聯合國援我開發嘉海埔地昨天簽訂協議書:將撥給我國小麥及牛油,李國鼎指出有助我經建發展〉,《聯合報》(臺北),1964年3月12日,第2版。
     〈我派工作人員助上伏塔農墾〉,《聯合報》(臺北),1967年1月13日,第2版。
     〈協助規劃都市建設,我與聯合國今日簽約〉,《聯合報》(臺北),1967年4月3日,第2版。
     〈補助臺省社區建設,聯國撥贈實務〉,《聯合報》(臺北),1967年4月12日,第2版。
     〈彰化縣六鄉鎮瘡痍滿目,風兩海水無情,綠田農莊失色〉,《聯合報》(臺北),1969年9月29日,第7版。
     〈我航空測量團今去日本考察〉,《經濟日報》(臺北),1969年12月2日,第2版。
     〈省決積極開發海埔地魚塭〉,《聯合報》(臺北),1971年2月15日,第2版。
     〈輔導漁業增產,改善魚貨運銷,政府決放寬漁貸並擴建市場〉,《經濟日報》(臺北),1975年5月31日,第3版。
     〈農業發展與邊際土地開發〉,《聯合報》(臺北),1976年4月2日,第2版。
     〈我數值地籍測量術不落世界潮流之後,我訪問團在德獲印證〉,《經濟日報》(臺北),1977年11月14日,第2版。
     〈參加國際航測學會年會我代表團今首途〉,《經濟日報》(臺北),1980年7月8日,第9版。
     〈養殖虱目魚已走下坡,風光40年好景不再〉,《聯合報》(臺北),1988年8月3日,第15版。
     〈麥寮海埔地有人炒作大肆購買海埔地,至少一千公頃新生地已被買下使用權,附近土地價格已飆漲了5倍〉,《聯合報》(臺北),1991年7月22日,第6版。
     〈臺塑定今日宣布六輕設廠麥寮,雲縣承諾協調養殖業停止抽定下水克服地層下陷〉,《聯合報》(臺北),1991年8月7日,第1版。
     〈六輕進駐後,麥寮不同風貌,往日百廢待舉的窮鄉僻壤,今時新文明入侵的暴發典型〉,《聯合報》(臺北),1996年1月2日,第21版。
     〈失去的地平線,美麗已成回憶,港南海埔新生地〉,《聯合報》(臺北),2000年8月7日,第39版。
     
     貳、外文部分
     一、英文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Planning Tidal Land Reclamation i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Rom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1968.
     Stephen Browne, Foreign Aid in Practic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0.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7.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57.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8.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58.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64.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64.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66.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66.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67.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67.
     United Nations, 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69. New York: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Press, 1969.
     參、網路資源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中華民國保護世界遺產協會:http://www.what.org.tw/unesco/。
     世界銀行網頁:http://www.worldbank.org/。
     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頁:http://www.who.int/en/。
     臺南縣七股鄉公所網業:http://web2.tainan.gov.tw/Cigu/。
     聯合國文獻資料庫裡關於大會決議案:http://www.un.org/documents/resga.htm。
     聯合國糧農組織官方網頁:http://www.fao.org/。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