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行為意向之因素
作者 陳榮卿
Chen, Jung-Ching
貢獻者 陳奉瑤
Chen, Fong-Yao
陳榮卿
Chen, Jung-Ching
關鍵詞 定錨
公告土地現值
計劃行為理論
地價人員
Anchoring
Land-value personnel
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May-2016 15:40:32 (UTC+8)
摘要 本研究擬以地價人員面對公告土地現值評估時,所形成的心理機制,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架構,透過估價相關文獻與社會心理學觀點,尋覓出與本研究相關的外生因素共計6項變數,分別為定錨、從眾、主群體、次群體、自我效能、工作便利性。藉此瞭解影響評估公告土地現值因素,以提供政府機關的參考依據。
     
     經本研究實證結果發現,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模式內變數,僅有主觀規範未達到統計水準要求,而態度、知覺行為控制皆到達統計水準要求。另外生變數而言定錨、從眾皆會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的態度。主群體、次群體也會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的主觀規範。自我效能會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的知覺行為控制。
According to mental mechanism that is formed when land-value personnel face the evaluation of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the study planned to use the 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 as basic frame to find out exogenous factors that are related with the study through documents and social psychology viewpoints related with evaluation. All together, there are six variables: anchoring, conformity, main group, secondary group, self-efficiency, and job convenience, which are use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valuation of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and will be provided to the government offices for reference.
     The study got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rough factual evidences: for the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evaluation of land-value personnel on, only subjective norm has not met the requirement of statistics level, while both attitude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have met the requirement of statistics level. For exogenous variables, anchoring and conformity will affect the attitude of land-value personnel on evaluating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main group and secondary group will also affect the subjective norm of land-value personnel on evaluating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and self-efficiency will affect the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of land-value personnel on evaluating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參考文獻 1、中文部分
     王國川(1997),計畫行為理論各成份量表之信、效度評估—以青少年搭 機車帶安全帽之研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學報,1 期,第95-121頁
     尤婷靜(2003),影響網路報稅接受意向之關鍵因素:三種理論模式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家斌(2000),慈善機關捐款人之行為意向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保憲(2003),我國平均地權土地政策執行:地價調整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易琁(2005),不動產估價人員估值決定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沙依仁(198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文笙書局。
     沈德裕(2003),消費者偏好、資訊媒體與政府住宅政策對購屋意向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
     李泳龍、葉光毅、徐國城,(2001)公告土地現值評價作業改進之研究-數量化理論I類之應用,第二屆地政學術研討會。
     卓輝華(2001),不動產估價實務與理論,台北:文笙書局。
     林英彥(1998),土地亂象批判,台北: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英彥(1998),土地的迷失,台北: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輔瑾(1996),專科學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憲宏(2001),多重錨點的呈現順序對定錨效果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論文。
     林詩堯(2002),台灣地區有效財產稅率之推估。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清、孫培真、徐景智(2000),「影響資訊系統使用者抗拒行為之原因﹕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之整合研究」,資訊管理研究,第二卷第二期。
     吳盛(2003),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資訊人員的知識分享行為,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文昌(1988),公告現值與土地市價差距之實證分析,土地金融季刊,第25卷2期,第121-130頁。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邱家範(2000),高雄市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邱皓政,(2003),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莊文郁(2002),企業採用新資訊科技之影響因素研究-以ADSL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癸(2002),高雄縣27鄉鎮市層級地方政府財政努力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非稅課收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鳳(2001),電子化政府下國稅稽徵人員資訊科技接受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豪(2004),高二學生對科學的態度與科學相關行為意向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奉瑤(2002),公告土地現值與市場交易價格關係之研究,第三屆(2002年)地政學術研討會,台北。
     陳奉瑤(2003),公告土地現值與交易價格關係之研究,土地經濟年刊,第14期,頁1-24。
     陳奉瑤、梁仁旭(1999),評定公告土地現值方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78期,第295頁至第318頁。
     陳昌文、鍾玉英、奉春梅、周瑾、顏炯合著(2004),社會心理學,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游適銘(2000),〖「地價及地稅制度座談會會議實錄」,地政通訊雙月刊,第9期,第11頁至第22頁。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梅英(1992)。建立土地大量估價方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能政(2004),不動產估價行為研究-行為理論之應用,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規劃學系碩士論文。
     James Montier 著,郭敏華譯(2004),行為財務學,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Shellsy E. Taylor • Letitia Anne Peplau • David O.Sears 著,張滿玲譯(2005),『社會心理學』。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Elliot Aronson • Timothy D.Wilson • Rodin M.Aket 著,余伯泉、李茂興譯(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liot R. Smith 著,莊耀嘉、王重鳴譯(2001),『社會心理學』。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
     Mark H. Ashcraft 著,陳學智、邱發忠、劉政宏、林宜利、陳荻卿、陳淑蓉譯(2004),『認知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Kay Deaux • Francis C.Dane • Lawence S.Wrightsman著,楊語芸譯(1997),『90年代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郭建成(2007),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在挪用公款與洩漏公司機密文件兩事件全力與道德強度對個人決策的影響—以台灣金屬製造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文松(1999),地理資訊系統輔助都市土地地價區段劃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旭榮(1997),志工參與行為意向模式的建構及其在志工人力資源招募的應 用一以老人福利機構志工招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家儀(2001),以人際關係論與計畫行為論探討網路交友之現象。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安彥(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三民。
     康書華(1997),大學生對國家公園前往意願之研究─以理性行動和計畫性行為理論為應用。私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志超(1994),地權、地稅與土地政策-論文彙編,台北:文笙書局。
     蘇文賢(2000),應用大量估價法進行公告土地現值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繡容(2001),創業家之認知與行為意向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與社會認知理論之應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婷婷(1998),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行為意向模式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吉源(2001),〈台灣土地課稅制度:問題、影響與改革〉,《台灣土地研究》,第3期,頁37-82。
     蔡永利(1993),從課稅公平觀點探討公告土地現值。現代地政144-145(5.6月)。
     盧育明(2003),行為財務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饒見維(2005),創造思考訓練—創造思考的心理策略與技巧,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英文部分
     Ajze I., http://www-unix.oit.umass.edu/~aizen/
      Ajzen, I. & Madden, T. (1986)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Attitude,Intentions,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2:453-474.
     Ajzen, Icek & Fishbein, Martin(1980)“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
     Ajzen, I. (1988). Attitudes,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Stony Stratford: Milton Keynes.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Ajzen, I. (2002).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 665-683.
     Ajzen, I., & Driver, B. L. (1991). Predic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om behavioral, normative, and control beliefs: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Leisure Sciences, 13: 185-204.
     Ajzen, I., & Driver, B. L. (1992).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leisure cho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4: 207-224.
     Bandura, A.(1977).Social learming theory.NJEanglewood Cliffs,Prentiec-Hall
     Tversky, A. and Kaheman, D., (1974)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 185(4157):1124-113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9192302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923023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奉瑤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 Fong-Ya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榮卿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Jung-Ch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榮卿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Jung-Ch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5:40:32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5:40:3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5:40:3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1923023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31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92302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擬以地價人員面對公告土地現值評估時,所形成的心理機制,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架構,透過估價相關文獻與社會心理學觀點,尋覓出與本研究相關的外生因素共計6項變數,分別為定錨、從眾、主群體、次群體、自我效能、工作便利性。藉此瞭解影響評估公告土地現值因素,以提供政府機關的參考依據。
     
     經本研究實證結果發現,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模式內變數,僅有主觀規範未達到統計水準要求,而態度、知覺行為控制皆到達統計水準要求。另外生變數而言定錨、從眾皆會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的態度。主群體、次群體也會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的主觀規範。自我效能會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的知覺行為控制。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According to mental mechanism that is formed when land-value personnel face the evaluation of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the study planned to use the 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 as basic frame to find out exogenous factors that are related with the study through documents and social psychology viewpoints related with evaluation. All together, there are six variables: anchoring, conformity, main group, secondary group, self-efficiency, and job convenience, which are use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valuation of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and will be provided to the government offices for reference.
     The study got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rough factual evidences: for the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evaluation of land-value personnel on, only subjective norm has not met the requirement of statistics level, while both attitude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have met the requirement of statistics level. For exogenous variables, anchoring and conformity will affect the attitude of land-value personnel on evaluating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main group and secondary group will also affect the subjective norm of land-value personnel on evaluating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and self-efficiency will affect the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of land-value personnel on evaluating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 4
     第二章 立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影響公告土地現值評估因素 7
     第二節 計劃行為理論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0
     第一節 架構之建立 30
     第二節 問卷設計 33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41
     第四章 問卷結果與分析 43
     第一節 敘數統計分析與信度量測 43
     第二節 外在變數分析 54
     第三節 假說之驗證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4
     
     參考文獻 76
     
     附錄 81
     附錄一 填寫問者基本資料 81
     附錄二 問卷 8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923023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定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告土地現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計劃行為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價人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Anchor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nd-value personne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nnounced land current valueen_US
dc.title (題名) 影響地價人員評估公告土地現值行為意向之因素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中文部分
     王國川(1997),計畫行為理論各成份量表之信、效度評估—以青少年搭 機車帶安全帽之研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學報,1 期,第95-121頁
     尤婷靜(2003),影響網路報稅接受意向之關鍵因素:三種理論模式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家斌(2000),慈善機關捐款人之行為意向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保憲(2003),我國平均地權土地政策執行:地價調整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易琁(2005),不動產估價人員估值決定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沙依仁(198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文笙書局。
     沈德裕(2003),消費者偏好、資訊媒體與政府住宅政策對購屋意向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
     李泳龍、葉光毅、徐國城,(2001)公告土地現值評價作業改進之研究-數量化理論I類之應用,第二屆地政學術研討會。
     卓輝華(2001),不動產估價實務與理論,台北:文笙書局。
     林英彥(1998),土地亂象批判,台北: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英彥(1998),土地的迷失,台北: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輔瑾(1996),專科學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憲宏(2001),多重錨點的呈現順序對定錨效果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論文。
     林詩堯(2002),台灣地區有效財產稅率之推估。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清、孫培真、徐景智(2000),「影響資訊系統使用者抗拒行為之原因﹕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之整合研究」,資訊管理研究,第二卷第二期。
     吳盛(2003),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資訊人員的知識分享行為,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文昌(1988),公告現值與土地市價差距之實證分析,土地金融季刊,第25卷2期,第121-130頁。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邱家範(2000),高雄市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邱皓政,(2003),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莊文郁(2002),企業採用新資訊科技之影響因素研究-以ADSL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癸(2002),高雄縣27鄉鎮市層級地方政府財政努力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非稅課收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鳳(2001),電子化政府下國稅稽徵人員資訊科技接受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豪(2004),高二學生對科學的態度與科學相關行為意向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奉瑤(2002),公告土地現值與市場交易價格關係之研究,第三屆(2002年)地政學術研討會,台北。
     陳奉瑤(2003),公告土地現值與交易價格關係之研究,土地經濟年刊,第14期,頁1-24。
     陳奉瑤、梁仁旭(1999),評定公告土地現值方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78期,第295頁至第318頁。
     陳昌文、鍾玉英、奉春梅、周瑾、顏炯合著(2004),社會心理學,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游適銘(2000),〖「地價及地稅制度座談會會議實錄」,地政通訊雙月刊,第9期,第11頁至第22頁。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梅英(1992)。建立土地大量估價方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能政(2004),不動產估價行為研究-行為理論之應用,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規劃學系碩士論文。
     James Montier 著,郭敏華譯(2004),行為財務學,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Shellsy E. Taylor • Letitia Anne Peplau • David O.Sears 著,張滿玲譯(2005),『社會心理學』。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Elliot Aronson • Timothy D.Wilson • Rodin M.Aket 著,余伯泉、李茂興譯(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liot R. Smith 著,莊耀嘉、王重鳴譯(2001),『社會心理學』。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
     Mark H. Ashcraft 著,陳學智、邱發忠、劉政宏、林宜利、陳荻卿、陳淑蓉譯(2004),『認知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Kay Deaux • Francis C.Dane • Lawence S.Wrightsman著,楊語芸譯(1997),『90年代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郭建成(2007),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在挪用公款與洩漏公司機密文件兩事件全力與道德強度對個人決策的影響—以台灣金屬製造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文松(1999),地理資訊系統輔助都市土地地價區段劃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旭榮(1997),志工參與行為意向模式的建構及其在志工人力資源招募的應 用一以老人福利機構志工招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家儀(2001),以人際關係論與計畫行為論探討網路交友之現象。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安彥(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三民。
     康書華(1997),大學生對國家公園前往意願之研究─以理性行動和計畫性行為理論為應用。私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志超(1994),地權、地稅與土地政策-論文彙編,台北:文笙書局。
     蘇文賢(2000),應用大量估價法進行公告土地現值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繡容(2001),創業家之認知與行為意向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與社會認知理論之應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婷婷(1998),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行為意向模式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吉源(2001),〈台灣土地課稅制度:問題、影響與改革〉,《台灣土地研究》,第3期,頁37-82。
     蔡永利(1993),從課稅公平觀點探討公告土地現值。現代地政144-145(5.6月)。
     盧育明(2003),行為財務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饒見維(2005),創造思考訓練—創造思考的心理策略與技巧,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英文部分
     Ajze I., http://www-unix.oit.umass.edu/~aizen/
      Ajzen, I. & Madden, T. (1986)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Attitude,Intentions,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2:453-474.
     Ajzen, Icek & Fishbein, Martin(1980)“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
     Ajzen, I. (1988). Attitudes,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Stony Stratford: Milton Keynes.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Ajzen, I. (2002).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 665-683.
     Ajzen, I., & Driver, B. L. (1991). Predic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om behavioral, normative, and control beliefs: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Leisure Sciences, 13: 185-204.
     Ajzen, I., & Driver, B. L. (1992).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leisure cho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4: 207-224.
     Bandura, A.(1977).Social learming theory.NJEanglewood Cliffs,Prentiec-Hall
     Tversky, A. and Kaheman, D., (1974)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 185(4157):1124-113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