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親師溝通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中學為例
A stud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作者 黃佳詩
貢獻者 王鍾和
黃佳詩
關鍵詞 積極溝通
消極溝通
親師溝通
教師背景變項
家長背景變項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9-May-2016 15:45:17 (UTC+8)
摘要 為了解苗栗縣國民中學家長與教師間的親師溝通品質,與家長背景變項、教師背景變項間的關係,乃以苗栗縣國民中學學生家長584人為研究對象,採用國民中學親師溝通量表為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單純主要效果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1.苗栗縣國民中學的家長,與教師間的親師溝通品質,積極溝通呈中間偏上程度,而消極溝通呈中間偏下的程度。
     2.家長對女性教師採用的積極溝通較多於男性教師;而對男性教師採用的消極溝通則較多於女性教師。
     3.家長對學校規模13-24班教師採用的消極溝通,較多於對12班以下及25班以上的兩組教師。
     4.家長對任教11年以上的教師,採用之消極溝通較多於任教6-10年的教師。
     5.家長對教育背景為師範大學教師採用的消極溝通,較多於教育背景為研究所以上的教師。
     6.不同性別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積極溝通與消極溝通方式,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7.職業類別不同的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積極溝通方式,有顯著的差異存在;而採用之消極溝通方式則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8.年齡不同的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親師溝通方式,無論是積極溝通抑或消極溝通,均未見顯著差異存在。
     9.教育程度不同的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親師溝通方式,無論是積極溝通抑或消極溝通,均未見顯著差異存在。
     10.家庭結構不同的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親師溝通方式,無論是積極溝通抑或消極溝通,均未見顯著差異存在。
     11.性別不同的家長與性別不同的教師進行溝通時,家長採用之親師溝通方式,無論是積極溝通抑或消極溝通,均未見顯著差異存在。
     12.年齡40歲以下家長對任教年資「1-5年」及「11年以上」的教師間,有較多的消極溝通;至於年齡41歲以上的家長,較不會因教師任教年資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消極溝通。
     13.家長年齡「40歲以下」及「41歲以上」對年資11年以上教師採用較多的消極溝通;至於對年資「1-5年」及「6-10年」的教師,則較不會因家長本身年齡的差異,而採用明顯不同的消極溝通。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qualit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respectively.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584 par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iaoli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d The Communication Sca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arents and Teachers as the main research tool. And the data were futher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two-way ANOVA, and simple main effect.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Concerning the qualit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in Miaoli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score of positive communication is 3.88 out of 5, and the score of negative communication is 2.54 out of 5.
     2.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posi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female teachers and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male teachers.
     3.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teachers in schools with 13-24 classes than toward teachers in schools with under 12 or over 25 classes.
     4.Parents are likely to adopt more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teachers with over 11-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than toward teachers with 6-10 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5.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teachers from normal schools than teachers with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in graduates or above.
     6.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opting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7.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careers, there exi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ositive communication; there exit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negative communication.
     8.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ag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9.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10.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family structur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11.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opposite gend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12.Parents under age 40 are more likely to adpot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teachers with 1-5 year and over 11-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however, parents over age 41 are less likely to adopt different ways of negative communication with teachers of different teaching experiences.
     13.Parents under age 40 and over age 41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negative communiction toward teachers with over 11-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as toward teachers with 1-5 year and 6-10 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there is no significnt difference shown in these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ages.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親師溝通的特質 13
     第二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20
     第三節 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6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4
     第四章 結 果
     第一節 苗栗縣國民中學的親師溝通品質 49
     第二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58
     第三節 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68
     第四節 背景變項不同之教師與家長的親師溝通品質 78
     第五章 討 論
     第一節 苗栗縣國民中學的親師溝通品質 85
     第二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87
     第三節 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92
     第四節 背景變項不同之教師與家長的親師溝通品質 9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08
     英文文獻 113
     
     附錄
     附錄一 國民中學親師溝通開放問卷 116
     附錄二 國民中學親師溝通預試問卷 118
     附錄三 國民中學親師溝通家長問卷 122
     
     表 次
     表2-1 親師溝通的意義 13
     表2-2 親師溝通的內涵摘要 14
     表2-3 教師性別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0
     表2-4 學校規模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2
     表2-5 教師任教年資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3
     表2-6 教師教育背景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4
     表2-7 家長性別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6
     表2-8 家長職業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7
     表2-9 家長年齡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9
     表2-10家長教育程度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9
     表3-1 親師溝通家長問卷積極溝通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39
     表3-2 親師溝通家長問卷消極溝通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40
     表3-3 本研究研究假設與統計分析方法一覽表 45
     表4-1 國中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敘述統計表 50
     表4-2 家長與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1
     表4-3 家長與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2
     表4-4 家長與不同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2
     表4-5 家長與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3
     表4-6 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4
     表4-7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4
     表4-8 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5
     表4-9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6
     表4-10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7
     表4-11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58
     表4-12 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 t考驗摘要表 58
     表4-13 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59
     表4-14 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 t考驗摘要表 59
     表4-15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0
     表4-16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0
     表4-17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1
     表4-18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1
     表4-19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事後比較表 61
     表4-20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2
     表4-21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2
     表4-22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3
     表4-23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3
     表4-24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事後比較表 64
     表4-25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4
     表4-26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5
     表4-27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5
     表4-28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6
     表4-29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事後比較表 66
     表4-30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66
     表4-31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68
     表4-32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69
     表4-33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69
     表4-34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0
     表4-35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0
     表4-36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1
     表4-37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1
     表4-38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72
     表4-39 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72
     表4-40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73
     表4-41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73
     表4-42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3
     表4-43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4
     表4-44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4
     表4-45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5
     表4-46 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5
     表4-47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6
     表4-48 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6
     
     表4-49 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7
     表4-50不同性別家長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78
     表4-51不同性別家長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78
     表4-52 不同年齡家長與不同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79
     表4-53不同年齡家長與不同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表4-54 40歲以下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0
     表4-55 40歲以下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0
     表4-56 40歲以下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
     事後比較表 81
     表4-57 41歲以上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1
     表4-58 41歲以上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2
     表4-59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5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標準 差 82
     表4-60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5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82
     表4-61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6-10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3
     表4-62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6-10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3
     
     表4-63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1年以上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3
     表4-64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1年以上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84
     表5-1 家長對不同性別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87
     表5-2 家長對不同學校規模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88
     表5-3 家長對不同任教年資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89
     表5-4 家長對不同教育背景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90
     表5-5不同性別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2
     表5-6不同職業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3
     表5-7不同年齡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4
     表5-8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95
     表5-9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96
     表5-10不同性別家長對不同性別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7
     表5-11不同年齡家長對不同年資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8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 34
     圖3-2 苗栗縣國民中學親師溝通家長問卷編製流程圖 4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泳貴(2002)。國小教師人際依附風格、人際溝通能力與人際溝通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秋絨(2001)。親師溝通的合夥魅力。學生輔導,72,4-9。
     王淑俐(1994)。為師最樂:現代師生倫理與溝通技巧。台北市:南宏。
     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三民書局。
     王連生(1997)。親師合作樂無窮-親師溝通的理念與技巧。班級經營,2(1),5-9。
     王泰茂(1999)。原住民學校的親師互動—以玫瑰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史英(2001)。敵友之間。學生輔導通訊,72,54-63。
     伍鴻麟(2002)。桃園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珊妮(2002)。一個幼稚園班級中親師溝通的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宗立(1998)。創造和諧雙贏的親師溝通。菁莪季刊,9(4),40-45。
     吳春助、林淑女(1992)。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溝通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畢業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瑾瑜(2003)。國小六年級學生對親師溝通的反應詮釋與期待。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武典、林繼盛(1982)。家庭與學校聯繫程度與兒童學業成就和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5,127-138。
     吳忠泰(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師生衝突來源知覺及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秀玉(2004)。淺談親師溝通的重要性。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刑,41。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李秀貞(2002)。親師溝通的藝術。師說,163,13-15。
     李鍚津(1997)。有溝不一定會通?親師溝通的理論與實務。班級經營,2(1),10-14。
     何淑禎(2004)。從渾沌理論的觀點看親師溝通。國教輔導,43(4),48-51。
     周崇儒(1999)。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3),1-8。
     周淑惠(1998)。親師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五年甲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金樹人(1989)。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技術。台北市:張老師。
     林東征(1998)。親師溝通理論與實務。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4),42-48。
     林建平(1996)。親師關係的溝通。國教月刊,43。1-6。
     林珍宇(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互動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東源(2006)。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硏究 : 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雅萍(2001)。親師合作快樂多。國教天地,143,81-85。
     洪明財(1997)。強化親師溝通增進合夥情誼。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4),35-40。
     徐綺穗(1996)。從人際溝通的互動模式探討親師溝通的障礙與對策。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9,207-227。
     張拉士(2002)。親師溝通的理念、反省與實踐-從教改趨勢和教育現場談起。師說,163,7-10。
     張德銳(1993)。淺談學校衝突管理。教師天地,64,49-53。
     張憲庭(2006)。親師溝通與學生管教。師說,195,37-39。
     曹常仁(1994)。親師關係之經營。國教之聲,27(3),8-17。
     阮惠華(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淑華(2006)。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親師關係與溝通之硏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怡雯(2006)。學校如何在親師衝突的夾縫中求生機-探究衝突的原因、功能及因應策略。學校行政,45,226-236。
     游福生(1998)。多元社會下的親師溝通。師友,370,75-77。
     曾端真、曾玲珉(譯)(1996)。R. F. Verderber, & K. S. Verderber 著。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揚智文化。
     曾端真(1996)。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師溝通。北縣教育,11,11-13。
     曾詩涵(2004)。親師溝通的省思以一位國民小學教師之個案研究為例。研習資訊,21(4),89-94。
     詹志禹(1996)。家庭與學校-推責、分工或合作。北縣教育,11,8-10。
     楊坤堂(1998)。親師溝通。學生輔導,55,78-93。
     楊家明(1995)。搭起一座心橋--談親子溝通與親師溝通。學生輔導月刊,40,32-35,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趙聖秋(1998)。國小家長與教師溝通及其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又惠(2008)。親師溝通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蔡瓊婷(2002)。國民小學親師衝突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曉玲(1999)。幼兒園中親師互動之探討研究─多元文化下的思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耀隆(1999)。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一個班級的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郭素文(2003)。運用班級通訊電子報促進親師溝通。國立台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陽誾、柯華葳、梁雲霞(1990)。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13,265-306。
     陳仕宗(1997)。溫馨的雙向互動。班級經營,2(1),15-20。
     陳素捷(2001)。台中市國民中小學親師衝突原因及教師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嘉芬(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與親師溝通相關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彥貝(2003)。國民小學施行親師合作之硏究 : 以一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二年級班級為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春梅、林淑珍(1998)。親師互動策略之探討-教師與家長的家庭功課。臺北市第7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高職組成果論文集。
     盧玉琴(2000)。親師攜手快樂行。國教之友,51(4),37-43。
     賴秀英(2001)。國民小學親師生互動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小班教學精神」班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戴清江(1984)。我國國民中學學校與家庭溝通聯繫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育琦(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的觀點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美英(2001)。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鴻隆(2002)。國民小學班級親師互動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藍瑞霓(2005)。親師溝通。國教天地,162,54-57。
     鄭淑文(2000)。國小一年級導師因應親師衝突方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鄭詩釧(1998)。國民小學班級經營氣氛、教室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悅琪(1998)。國民小學組織氣氛、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溝通恐懼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玉疊(2004)。親師溝通的實用技巧。國民教育,45,85-93。
     蘇福壽(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親師衝突因素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英文部分
     
     Berger, E. H. (1987). Parent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 — The School and Home Working Together. Columbus, OH: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Becker, H. J. & Epstein, J. L. (1982). Influences on teachers`` use of parent involvement at hom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9364)
     Becker, H.J.&Epstein, J.L. (1982). Parent involvement: Survey of teacher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85-113.
     Crable, R. E. (1979). Using communicatio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Dipaola,Michael F.(1991).Bureaucratic and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s of teachers:Militancy and conflict in public schools.(Dorctoral dissertation,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Y.-New Brunswick 1990).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A 52(04),1144.
     Epstein, J. L.(1987). Parent involvement: what research says to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ty, 19(2), 119-135.
     Epstein, J. L.(1993). Make parents your partners. Instructors, 102(8),52-53.
     Epstein, J. L., & Sanders, M. G. (1998). What we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572312)
     Gary, K. P. (1991). Enhanc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through interactive inservice training. ED342763.
     Gestwicki,C(1992)原著。邱書璇譯(1995)。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的關係。台北:揚智出版社。
     Habermas, J. (1979). Commun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ciety. Boston: Beacon Press.
     Hornby, G. (2000). Improv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New York: Cassel.
     Holahan,M.E.F.(1992).An analysi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
     Katz(1980).Mothering and teaching─some significant distinction .In Katz,L(ed.),Current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Vo1,3.Norwood,NT:Ablex Publishing Corp.
     Katz, L. G(1996).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Parent-Teacher Differences.(ERIC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igest November 1996.)
     Lightfoot,S.(1978).Worlds apart:Relationships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New York:Basic Books.
     Lambana,J.H.(1983)Home school partnerships : Guideliness and Strategies for Educators .N.Y. : Grune &Stratton.
     Larson, C.E.(1993).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as perceived by parent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Simon Fraser University,Canada.
     Nord,C.W.(1998b).Father involvement in schools. ERIC Diges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19 632)
     Power, T. J., & Bartholomew, K. L. (1987).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 patterns: Anecological ssessment.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6 (4), 498-512.
     Purnell, R. F., & Gotts, E. E. (1985). Preparation and role of school personal for effective school-family rel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ation, Chicago.
     Rohwer, K. A. (1991). A stud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01), 64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92-17464)
     Ribas, W. B.(1992). A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on that occurs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suburban elementary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2(12),422.
     Schultz, B. G. (1989). Communicating in the small group: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
     Swick, K. J. (1992). Teacher-parent partnerships. ERIC Diges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1149)
     Swap, S. M. (1993). Develop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s: From concepts topractice. New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95152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2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鍾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佳詩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佳詩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5:45:17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5:45:1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5:45:1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152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34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152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為了解苗栗縣國民中學家長與教師間的親師溝通品質,與家長背景變項、教師背景變項間的關係,乃以苗栗縣國民中學學生家長584人為研究對象,採用國民中學親師溝通量表為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單純主要效果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1.苗栗縣國民中學的家長,與教師間的親師溝通品質,積極溝通呈中間偏上程度,而消極溝通呈中間偏下的程度。
     2.家長對女性教師採用的積極溝通較多於男性教師;而對男性教師採用的消極溝通則較多於女性教師。
     3.家長對學校規模13-24班教師採用的消極溝通,較多於對12班以下及25班以上的兩組教師。
     4.家長對任教11年以上的教師,採用之消極溝通較多於任教6-10年的教師。
     5.家長對教育背景為師範大學教師採用的消極溝通,較多於教育背景為研究所以上的教師。
     6.不同性別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積極溝通與消極溝通方式,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7.職業類別不同的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積極溝通方式,有顯著的差異存在;而採用之消極溝通方式則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8.年齡不同的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親師溝通方式,無論是積極溝通抑或消極溝通,均未見顯著差異存在。
     9.教育程度不同的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親師溝通方式,無論是積極溝通抑或消極溝通,均未見顯著差異存在。
     10.家庭結構不同的家長與教師溝通時,採用之親師溝通方式,無論是積極溝通抑或消極溝通,均未見顯著差異存在。
     11.性別不同的家長與性別不同的教師進行溝通時,家長採用之親師溝通方式,無論是積極溝通抑或消極溝通,均未見顯著差異存在。
     12.年齡40歲以下家長對任教年資「1-5年」及「11年以上」的教師間,有較多的消極溝通;至於年齡41歲以上的家長,較不會因教師任教年資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消極溝通。
     13.家長年齡「40歲以下」及「41歲以上」對年資11年以上教師採用較多的消極溝通;至於對年資「1-5年」及「6-10年」的教師,則較不會因家長本身年齡的差異,而採用明顯不同的消極溝通。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qualit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respectively.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584 par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iaoli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d The Communication Sca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arents and Teachers as the main research tool. And the data were futher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two-way ANOVA, and simple main effect.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Concerning the qualit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in Miaoli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score of positive communication is 3.88 out of 5, and the score of negative communication is 2.54 out of 5.
     2.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posi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female teachers and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male teachers.
     3.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teachers in schools with 13-24 classes than toward teachers in schools with under 12 or over 25 classes.
     4.Parents are likely to adopt more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teachers with over 11-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than toward teachers with 6-10 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5.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teachers from normal schools than teachers with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in graduates or above.
     6.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opting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7.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careers, there exi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ositive communication; there exit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negative communication.
     8.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ag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9.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10.Among parents of different family structur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11.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opposite gend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ay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
     12.Parents under age 40 are more likely to adpot negative communication toward teachers with 1-5 year and over 11-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however, parents over age 41 are less likely to adopt different ways of negative communication with teachers of different teaching experiences.
     13.Parents under age 40 and over age 41 are more likely to adopt negative communiction toward teachers with over 11-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as toward teachers with 1-5 year and 6-10 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there is no significnt difference shown in these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ages.
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親師溝通的特質 13
     第二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20
     第三節 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6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4
     第四章 結 果
     第一節 苗栗縣國民中學的親師溝通品質 49
     第二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58
     第三節 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68
     第四節 背景變項不同之教師與家長的親師溝通品質 78
     第五章 討 論
     第一節 苗栗縣國民中學的親師溝通品質 85
     第二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87
     第三節 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92
     第四節 背景變項不同之教師與家長的親師溝通品質 9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08
     英文文獻 113
     
     附錄
     附錄一 國民中學親師溝通開放問卷 116
     附錄二 國民中學親師溝通預試問卷 118
     附錄三 國民中學親師溝通家長問卷 122
     
     表 次
     表2-1 親師溝通的意義 13
     表2-2 親師溝通的內涵摘要 14
     表2-3 教師性別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0
     表2-4 學校規模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2
     表2-5 教師任教年資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3
     表2-6 教師教育背景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4
     表2-7 家長性別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6
     表2-8 家長職業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7
     表2-9 家長年齡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9
     表2-10家長教育程度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9
     表3-1 親師溝通家長問卷積極溝通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39
     表3-2 親師溝通家長問卷消極溝通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40
     表3-3 本研究研究假設與統計分析方法一覽表 45
     表4-1 國中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敘述統計表 50
     表4-2 家長與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1
     表4-3 家長與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2
     表4-4 家長與不同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2
     表4-5 家長與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3
     表4-6 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4
     表4-7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4
     表4-8 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5
     表4-9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6
     表4-10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7
     表4-11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58
     表4-12 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 t考驗摘要表 58
     表4-13 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59
     表4-14 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 t考驗摘要表 59
     表4-15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0
     表4-16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0
     表4-17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1
     表4-18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1
     表4-19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事後比較表 61
     表4-20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2
     表4-21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2
     表4-22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3
     表4-23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3
     表4-24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事後比較表 64
     表4-25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4
     表4-26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5
     表4-27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5
     表4-28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6
     表4-29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事後比較表 66
     表4-30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66
     表4-31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68
     表4-32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69
     表4-33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69
     表4-34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0
     表4-35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0
     表4-36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1
     表4-37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1
     表4-38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72
     表4-39 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72
     表4-40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73
     表4-41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73
     表4-42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3
     表4-43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4
     表4-44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4
     表4-45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5
     表4-46 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5
     表4-47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6
     表4-48 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6
     
     表4-49 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7
     表4-50不同性別家長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78
     表4-51不同性別家長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78
     表4-52 不同年齡家長與不同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79
     表4-53不同年齡家長與不同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表4-54 40歲以下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0
     表4-55 40歲以下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0
     表4-56 40歲以下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
     事後比較表 81
     表4-57 41歲以上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1
     表4-58 41歲以上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2
     表4-59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5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標準 差 82
     表4-60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5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82
     表4-61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6-10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3
     表4-62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6-10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3
     
     表4-63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1年以上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3
     表4-64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1年以上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84
     表5-1 家長對不同性別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87
     表5-2 家長對不同學校規模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88
     表5-3 家長對不同任教年資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89
     表5-4 家長對不同教育背景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90
     表5-5不同性別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2
     表5-6不同職業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3
     表5-7不同年齡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4
     表5-8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95
     表5-9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96
     表5-10不同性別家長對不同性別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7
     表5-11不同年齡家長對不同年資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8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 34
     圖3-2 苗栗縣國民中學親師溝通家長問卷編製流程圖 41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親師溝通的特質 13
      第二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20
      第三節 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6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4
     第四章 結 果
     第一節 苗栗縣國民中學的親師溝通品質 49
     第二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58
     第三節 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68
     第四節 背景變項不同之教師與家長的親師溝通品質 78
     第五章 討 論
     第一節 苗栗縣國民中學的親師溝通品質 85
     第二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87
     第三節 家長背景變項與親師溝通品質 92
     第四節 背景變項不同之教師與家長的親師溝通品質 9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08
      英文文獻 113
     
     附錄
      附錄一 國民中學親師溝通開放問卷 116
      附錄二 國民中學親師溝通預試問卷 118
      附錄三 國民中學親師溝通家長問卷 122
     
     表 次
     表2-1 親師溝通的意義 13
     表2-2 親師溝通的內涵摘要 14
     表2-3 教師性別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0
     表2-4 學校規模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2
     表2-5 教師任教年資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3
     表2-6 教師教育背景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4
     表2-7 家長性別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6
     表2-8 家長職業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7
     表2-9 家長年齡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9
     表2-10家長教育程度與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結果彙整表 29
     表3-1 親師溝通家長問卷積極溝通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39
     表3-2 親師溝通家長問卷消極溝通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40
     表3-3 本研究研究假設與統計分析方法一覽表 45
     表4-1 國中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敘述統計表 50
     表4-2 家長與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1
     表4-3 家長與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2
     表4-4 家長與不同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2
     表4-5 家長與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3
     表4-6 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4
     表4-7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4
     表4-8 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5
     表4-9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6
     表4-10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得分之統計表 57
     表4-11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58
     表4-12 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 t考驗摘要表 58
     表4-13 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59
     表4-14 不同性別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 t考驗摘要表 59
     表4-15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0
     表4-16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0
     表4-17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1
     表4-18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1
     表4-19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事後比較表 61
     表4-20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2
     表4-21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2
     表4-22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3
     表4-23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3
     表4-24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事後比較表 64
     表4-25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4
     表4-26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5
     表4-27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65
     表4-28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6
     表4-29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事後比較表 66
     表4-30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66
     表4-31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68
     表4-32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69
     表4-33不同性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69
     表4-34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0
     表4-35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0
     表4-36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1
     表4-37 不同職業類別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1
     表4-38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72
     表4-39 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72
     表4-40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差 73
     表4-41不同年齡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t考驗摘要表 73
     表4-42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3
     表4-43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4
     表4-44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4
     表4-45 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5
     表4-46 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5
     表4-47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6
     表4-48 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平均數、標準
     差 76
     
     表4-49 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7
     表4-50不同性別家長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78
     表4-51不同性別家長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78
     表4-52 不同年齡家長與不同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積極溝通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79
     表4-53不同年齡家長與不同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表4-54 40歲以下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0
     表4-55 40歲以下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0
     表4-56 40歲以下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消極溝通之
      事後比較表 81
     表4-57 41歲以上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1
     表4-58 41歲以上家長與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2
     表4-59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5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標準 差 82
     表4-60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5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82
     表4-61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6-10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3
     表4-62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6-10年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83
     
     表4-63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1年以上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平均數
      、標準差 83
     表4-64 不同年齡家長與年資11年以上教師在親師溝通量表上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84
     表5-1 家長對不同性別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87
     表5-2 家長對不同學校規模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88
     表5-3 家長對不同任教年資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89
     表5-4 家長對不同教育背景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90
     表5-5不同性別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2
     表5-6不同職業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3
     表5-7不同年齡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4
     表5-8不同教育程度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95
     表5-9不同家庭結構家長對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
      表 96
     表5-10不同性別家長對不同性別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7
     表5-11不同年齡家長對不同年資教師採用的親師溝通方式統計考驗結果摘要表 98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 34
     圖3-2 苗栗縣國民中學親師溝通家長問卷編製流程圖 41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2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積極溝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消極溝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親師溝通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教師背景變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家長背景變項zh_TW
dc.title (題名) 親師溝通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中學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泳貴(2002)。國小教師人際依附風格、人際溝通能力與人際溝通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秋絨(2001)。親師溝通的合夥魅力。學生輔導,72,4-9。
     王淑俐(1994)。為師最樂:現代師生倫理與溝通技巧。台北市:南宏。
     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三民書局。
     王連生(1997)。親師合作樂無窮-親師溝通的理念與技巧。班級經營,2(1),5-9。
     王泰茂(1999)。原住民學校的親師互動—以玫瑰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史英(2001)。敵友之間。學生輔導通訊,72,54-63。
     伍鴻麟(2002)。桃園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珊妮(2002)。一個幼稚園班級中親師溝通的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宗立(1998)。創造和諧雙贏的親師溝通。菁莪季刊,9(4),40-45。
     吳春助、林淑女(1992)。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溝通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畢業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瑾瑜(2003)。國小六年級學生對親師溝通的反應詮釋與期待。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武典、林繼盛(1982)。家庭與學校聯繫程度與兒童學業成就和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5,127-138。
     吳忠泰(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師生衝突來源知覺及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秀玉(2004)。淺談親師溝通的重要性。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刑,41。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李秀貞(2002)。親師溝通的藝術。師說,163,13-15。
     李鍚津(1997)。有溝不一定會通?親師溝通的理論與實務。班級經營,2(1),10-14。
     何淑禎(2004)。從渾沌理論的觀點看親師溝通。國教輔導,43(4),48-51。
     周崇儒(1999)。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3),1-8。
     周淑惠(1998)。親師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五年甲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金樹人(1989)。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技術。台北市:張老師。
     林東征(1998)。親師溝通理論與實務。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4),42-48。
     林建平(1996)。親師關係的溝通。國教月刊,43。1-6。
     林珍宇(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互動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東源(2006)。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硏究 : 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雅萍(2001)。親師合作快樂多。國教天地,143,81-85。
     洪明財(1997)。強化親師溝通增進合夥情誼。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4),35-40。
     徐綺穗(1996)。從人際溝通的互動模式探討親師溝通的障礙與對策。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9,207-227。
     張拉士(2002)。親師溝通的理念、反省與實踐-從教改趨勢和教育現場談起。師說,163,7-10。
     張德銳(1993)。淺談學校衝突管理。教師天地,64,49-53。
     張憲庭(2006)。親師溝通與學生管教。師說,195,37-39。
     曹常仁(1994)。親師關係之經營。國教之聲,27(3),8-17。
     阮惠華(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淑華(2006)。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親師關係與溝通之硏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怡雯(2006)。學校如何在親師衝突的夾縫中求生機-探究衝突的原因、功能及因應策略。學校行政,45,226-236。
     游福生(1998)。多元社會下的親師溝通。師友,370,75-77。
     曾端真、曾玲珉(譯)(1996)。R. F. Verderber, & K. S. Verderber 著。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揚智文化。
     曾端真(1996)。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師溝通。北縣教育,11,11-13。
     曾詩涵(2004)。親師溝通的省思以一位國民小學教師之個案研究為例。研習資訊,21(4),89-94。
     詹志禹(1996)。家庭與學校-推責、分工或合作。北縣教育,11,8-10。
     楊坤堂(1998)。親師溝通。學生輔導,55,78-93。
     楊家明(1995)。搭起一座心橋--談親子溝通與親師溝通。學生輔導月刊,40,32-35,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趙聖秋(1998)。國小家長與教師溝通及其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又惠(2008)。親師溝通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蔡瓊婷(2002)。國民小學親師衝突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曉玲(1999)。幼兒園中親師互動之探討研究─多元文化下的思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耀隆(1999)。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一個班級的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郭素文(2003)。運用班級通訊電子報促進親師溝通。國立台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陽誾、柯華葳、梁雲霞(1990)。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13,265-306。
     陳仕宗(1997)。溫馨的雙向互動。班級經營,2(1),15-20。
     陳素捷(2001)。台中市國民中小學親師衝突原因及教師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嘉芬(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與親師溝通相關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彥貝(2003)。國民小學施行親師合作之硏究 : 以一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二年級班級為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春梅、林淑珍(1998)。親師互動策略之探討-教師與家長的家庭功課。臺北市第7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高職組成果論文集。
     盧玉琴(2000)。親師攜手快樂行。國教之友,51(4),37-43。
     賴秀英(2001)。國民小學親師生互動之個案研究-以一個「小班教學精神」班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戴清江(1984)。我國國民中學學校與家庭溝通聯繫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育琦(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親師衝突」的觀點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美英(2001)。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鴻隆(2002)。國民小學班級親師互動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藍瑞霓(2005)。親師溝通。國教天地,162,54-57。
     鄭淑文(2000)。國小一年級導師因應親師衝突方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鄭詩釧(1998)。國民小學班級經營氣氛、教室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悅琪(1998)。國民小學組織氣氛、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溝通恐懼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玉疊(2004)。親師溝通的實用技巧。國民教育,45,85-93。
     蘇福壽(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親師衝突因素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英文部分
     
     Berger, E. H. (1987). Parent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 — The School and Home Working Together. Columbus, OH: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Becker, H. J. & Epstein, J. L. (1982). Influences on teachers`` use of parent involvement at hom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9364)
     Becker, H.J.&Epstein, J.L. (1982). Parent involvement: Survey of teacher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85-113.
     Crable, R. E. (1979). Using communicatio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Dipaola,Michael F.(1991).Bureaucratic and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s of teachers:Militancy and conflict in public schools.(Dorctoral dissertation,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Y.-New Brunswick 1990).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A 52(04),1144.
     Epstein, J. L.(1987). Parent involvement: what research says to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ty, 19(2), 119-135.
     Epstein, J. L.(1993). Make parents your partners. Instructors, 102(8),52-53.
     Epstein, J. L., & Sanders, M. G. (1998). What we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572312)
     Gary, K. P. (1991). Enhanc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through interactive inservice training. ED342763.
     Gestwicki,C(1992)原著。邱書璇譯(1995)。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的關係。台北:揚智出版社。
     Habermas, J. (1979). Commun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ciety. Boston: Beacon Press.
     Hornby, G. (2000). Improv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New York: Cassel.
     Holahan,M.E.F.(1992).An analysi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
     Katz(1980).Mothering and teaching─some significant distinction .In Katz,L(ed.),Current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Vo1,3.Norwood,NT:Ablex Publishing Corp.
     Katz, L. G(1996).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Parent-Teacher Differences.(ERIC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igest November 1996.)
     Lightfoot,S.(1978).Worlds apart:Relationships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New York:Basic Books.
     Lambana,J.H.(1983)Home school partnerships : Guideliness and Strategies for Educators .N.Y. : Grune &Stratton.
     Larson, C.E.(1993).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as perceived by parent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Simon Fraser University,Canada.
     Nord,C.W.(1998b).Father involvement in schools. ERIC Diges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19 632)
     Power, T. J., & Bartholomew, K. L. (1987).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 patterns: Anecological ssessment.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6 (4), 498-512.
     Purnell, R. F., & Gotts, E. E. (1985). Preparation and role of school personal for effective school-family rel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ation, Chicago.
     Rohwer, K. A. (1991). A stud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01), 64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92-17464)
     Ribas, W. B.(1992). A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on that occurs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suburban elementary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2(12),422.
     Schultz, B. G. (1989). Communicating in the small group: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
     Swick, K. J. (1992). Teacher-parent partnerships. ERIC Diges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1149)
     Swap, S. M. (1993). Develop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s: From concepts topractice. New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