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臺北縣國中新住民子女母親管教方式、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
作者 范筱蓉
貢獻者 秦夢群
范筱蓉
關鍵詞 新住民子女
母親管教方式
自我概念
學習適應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May-2016 15:47:18 (UTC+8)
摘要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係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臺北縣就讀國中之新住民子女其母親之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學習適應的差異及關係,並了解就讀國中之新住民子女母親管教方式、新住民子女自我概念和學習適應的情形及其關係。
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國中新住民學生自我概念之現況分析
對於自我概念的構面知覺以「學校我」構面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家庭我」、「生理我」、「心理我」、「社會我」之構面。
二、母親管教方式之現況分析
對於母親管教方式的構面知覺以「母親回應」構面得分最高,其次為「母親要求」。新住民男學生顯著高於女學生,9年級的學生感受母親管教上的要求顯著高於7年級的學生。
三、國中新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現況分析
對於學習適應的構面知覺以「學習環境」構面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師生關係」、「學習方法」之構面。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克先(1996)。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振宇(2000)。國中學生學習適應統整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鍾和(1995)。家庭結構,母親管教方式,子女滿意度與青少年行為表現。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劃84年度專案研究論文摘要集,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49頁。
余化人(1999)。臺北市國中技藝班學生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學校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及技能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北市。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限阱談起),《成人教育雙月刊》,第75期,頁2-10。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3,6-12。
吳清山、林天佑(2005)。文化資本。教育研究月刊,140,160。
吳淑玲(1999)。臺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淑珠(1998)。國小學生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的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裕益、侯雅齡(2000)。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坤崇(1990)。我國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3,133-159。
李麗花(2002)。高中僑生子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邦傑(1980)。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正昇教育科學社。
林忠仁、賴金河(2004)。臺北縣外籍配偶子女語文程度之研究。發表於臺北縣九十三年外籍配偶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縣政府。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臺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武曉霞、徐文濤(2004)。臺北縣外籍配偶基本教育學習需求評估之研究。發表於臺北縣九十三年新移民女性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縣政府。
武曉霞、陳烘玉(2004)。臺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發表於臺北縣九十三年新移民女性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縣政府。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習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豐盛、鄭秀琴(2005)。正視「新移民之子」的學習及教養問題。教師天地,137,67-72。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雅齡(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奈良(2005)。異文化交融的危機?基隆市外籍配偶婚生子女國民學校適應之研究。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柯乃文(2005)。臺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夏曉鵑(2000)。資本主義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8,11-58。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
夏曉鵑(2005)。解開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季刊,第97期,頁6-27。
翁毓秀(2004)。外籍配偶家庭服務。社區發展季刊,105,111-112。
張芳全(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政策規劃。國民教育,45(4),32-37。
張芳全(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政策規劃。國民教育,45(4),32-37。
張秋慧(2004)。跨文化家庭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景媛(1988)。教學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維中(2005)。外籍配偶國小高年級兒童父母教養態度、同儕關係及自我效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統計處(2006)。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2007年10月9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USTUCS/ EDU72220001/publish/foreign_parent_student_in_basic/report.pdf
教育部統計處(2007a)。九十六學年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2007年10月13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DU7220001/ data/serial/fomas.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7b)。各級學校縣市別學生數統計。2007年10月24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DU7220001/ data/serial/student.xls
內政部統計處(2007b)。各級學校縣市別新住民人數統計。2007年12月21日,取自 http://www.immigration.gov.tw/OUTWEB/CH9/FQB.HTML/ data/serial/student.xls
許雅惠(2004)。臺灣爸爸的父職經驗─分析臺越跨文化家庭之親職互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怡華(1990)。國小學生加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為藩(1987)。自我態度問卷指導手冊。臺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96)。學習適應量表學習手冊(增訂一版)。臺北市:心理。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源湖(2002)。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評析。成人教育,68,25-34。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臺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聰陽(1995)。整合模式的團體輔導對國小文化不利兒同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學習適應之效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芳銘(2004)。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臺北市:五南。
黃琬玲(2005)。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咏梅(2002)。臺灣印尼籍跨國婚姻婦女之健康專注。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591101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1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秦夢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范筱蓉zh_TW
dc.creator (作者) 范筱蓉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5:47:18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5:47: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5:47:1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911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38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1101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係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臺北縣就讀國中之新住民子女其母親之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學習適應的差異及關係,並了解就讀國中之新住民子女母親管教方式、新住民子女自我概念和學習適應的情形及其關係。
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國中新住民學生自我概念之現況分析
對於自我概念的構面知覺以「學校我」構面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家庭我」、「生理我」、「心理我」、「社會我」之構面。
二、母親管教方式之現況分析
對於母親管教方式的構面知覺以「母親回應」構面得分最高,其次為「母親要求」。新住民男學生顯著高於女學生,9年級的學生感受母親管教上的要求顯著高於7年級的學生。
三、國中新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現況分析
對於學習適應的構面知覺以「學習環境」構面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師生關係」、「學習方法」之構面。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探討新住民子女的現況 11
第二節 母親管教方式涵義與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自我概念的涵義與相關研究 31
第四節 學習適應的涵義與相關研究 48
第五節 母親管教、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 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1
第三節 研究假設 6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5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國民中學新住民自我概念、母親管教方式與學習適應之現況 7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國中新住民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分析 7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新住民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之差異分析 82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新住民學生在學習適應之差異分析 86
第五節 國中新住民學生自我概念、母親管教對學習適應之預測力分析 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4

附錄一 正式問卷 11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1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新住民子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母親管教方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我概念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習適應zh_TW
dc.title (題名) 臺北縣國中新住民子女母親管教方式、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克先(1996)。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振宇(2000)。國中學生學習適應統整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鍾和(1995)。家庭結構,母親管教方式,子女滿意度與青少年行為表現。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劃84年度專案研究論文摘要集,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49頁。
余化人(1999)。臺北市國中技藝班學生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學校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及技能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北市。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限阱談起),《成人教育雙月刊》,第75期,頁2-10。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3,6-12。
吳清山、林天佑(2005)。文化資本。教育研究月刊,140,160。
吳淑玲(1999)。臺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淑珠(1998)。國小學生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的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裕益、侯雅齡(2000)。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坤崇(1990)。我國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3,133-159。
李麗花(2002)。高中僑生子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邦傑(1980)。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市:正昇教育科學社。
林忠仁、賴金河(2004)。臺北縣外籍配偶子女語文程度之研究。發表於臺北縣九十三年外籍配偶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縣政府。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臺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武曉霞、徐文濤(2004)。臺北縣外籍配偶基本教育學習需求評估之研究。發表於臺北縣九十三年新移民女性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縣政府。
武曉霞、陳烘玉(2004)。臺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發表於臺北縣九十三年新移民女性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會,臺北縣政府。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習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豐盛、鄭秀琴(2005)。正視「新移民之子」的學習及教養問題。教師天地,137,67-72。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雅齡(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奈良(2005)。異文化交融的危機?基隆市外籍配偶婚生子女國民學校適應之研究。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柯乃文(2005)。臺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夏曉鵑(2000)。資本主義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8,11-58。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
夏曉鵑(2005)。解開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季刊,第97期,頁6-27。
翁毓秀(2004)。外籍配偶家庭服務。社區發展季刊,105,111-112。
張芳全(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政策規劃。國民教育,45(4),32-37。
張芳全(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政策規劃。國民教育,45(4),32-37。
張秋慧(2004)。跨文化家庭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景媛(1988)。教學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維中(2005)。外籍配偶國小高年級兒童父母教養態度、同儕關係及自我效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統計處(2006)。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2007年10月9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USTUCS/ EDU72220001/publish/foreign_parent_student_in_basic/report.pdf
教育部統計處(2007a)。九十六學年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2007年10月13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DU7220001/ data/serial/fomas.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7b)。各級學校縣市別學生數統計。2007年10月24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DU7220001/ data/serial/student.xls
內政部統計處(2007b)。各級學校縣市別新住民人數統計。2007年12月21日,取自 http://www.immigration.gov.tw/OUTWEB/CH9/FQB.HTML/ data/serial/student.xls
許雅惠(2004)。臺灣爸爸的父職經驗─分析臺越跨文化家庭之親職互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陳怡華(1990)。國小學生加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為藩(1987)。自我態度問卷指導手冊。臺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96)。學習適應量表學習手冊(增訂一版)。臺北市:心理。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源湖(2002)。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評析。成人教育,68,25-34。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臺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聰陽(1995)。整合模式的團體輔導對國小文化不利兒同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學習適應之效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芳銘(2004)。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臺北市:五南。
黃琬玲(2005)。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咏梅(2002)。臺灣印尼籍跨國婚姻婦女之健康專注。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