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台灣演藝經紀產業人力資本投資模式之研究
The study of investment process of human capital for the entertainment agency industry in Taiwan
作者 葉以雯
貢獻者 李仁芳
葉以雯
關鍵詞 演藝經紀產業
經紀人
人力資本投資模式
仲介制度
代理理論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22:43 (UTC+8)
摘要   近年來,台灣娛樂產業逐漸走向制度化,產業上下游之間開始進行垂直或水平整合、購併、或是策略聯盟,整個娛樂產業的版圖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動與擴張,而整合型娛樂經紀公司蔚為一股風潮。
       本研究為一初探性研究,企圖藉由田野觀察、深度訪談的方式,歸納一些台灣演藝經紀產業的發展現況與未來發展,以及其上下游之價值鏈活動分工與整合。本研究參照相關文獻,探討仲介制度與契約關係、代理理論以及沿用創投投資決策模式,發展「藝術創作者/表演者」人力資本的投資決策模式。主要研究架構欲探討不同策略定位與能力、稟賦的演藝經紀公司,對於其投資決策程序與經營活動有何影響。
       本研究之研究個案包括:金懋傳播事業有限公司、仲傑傳播有限公司、齊石傳播有限公司、星之國際娛樂有限公司、以及大鵬傳播有限公司。
       本研究的問題主要分為三個主要取向:(1)台灣演藝經紀產業的發展現況以及與美國、大陸方面經紀產業經營的比較;(2)演藝經紀人對於藝術表演的投資決策過程;(3)成功演藝經紀人的特質。
       藉由多個案研究之深度訪談歸納整理以下研究發現:
       1. 台灣各演藝經紀公司的策略定位逐漸走向垂直或水平整合,並有國際化發展之趨勢。
       2. 當經紀公司垂直整合,業務項目包括經紀與製作之後,此時經紀人的角色將轉為製作人,經紀業務需逐漸轉由他人接手,無法身兼經紀人與製作人二職。
       3. 經紀人本身具有創業家的特質:富有創意與個人獨特想法、領導能力、願意承擔高風險事業等特質。
       4. 成功的經紀人具備創意、豐富的實戰經驗、獨到的市場眼光與準確的判斷力、以及良好的人際網絡關係等特質與條件。
       5. 演藝經紀產業對於藝術表演的人力資本投資模式與創業投資對於新創事業的投資模式對比,演藝經紀產業較不考量財務問題以及變現回收的問題。
       6. 演藝經紀產業與創業投資有其相同特質─助人興業、長期性、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活動。
       7. 規模愈大、策略走向愈國際化的經紀公司,人才來源逐漸由主動向外搜尋轉變成被動接受履歷;而接受第三者介紹也是經紀公司常用的人才獲取方式。
       8. 經紀公司的價值網絡愈趨向一體化其對旗下藝人之行動建議/投資後活動組合反而因此而受限於組織;而經紀人因在供需兩方的所有權實體下,其功能與價值也較無法彰顯。
       9. 為減少訊息不對稱情形下所制訂契約的履行問題,經紀公司與藝術表演者間採取「跨期契約」制訂方式。
       10. 經紀人與藝術表演者之間大多採取關係契約,其維繫力量來自彼此間的信任與長期合作關係。
       本研究對於演藝經紀產業發展的建議為:加強藝術文化經紀法規的制訂與落實、建立實習經紀人制度、以及對人力資本投資概念的加強,增加對新人的投資活動。
摘要-----I
     目錄-----III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3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仲介制度與契約關係-----4
         一、仲介制度-----4
         二、市場交易成本-----6
         三、代理理論/契約合同關係-----7
         四、小結-----12
       第二節 事業觀念創新-----12
         一、策略定位-----12
         二、能力與稟賦-----13
       第三節 人力資本投資模式-----14
         一、創業投資之定義與特質-----14
         二、創業投資之組織網絡效能-----16
         三、創業投資之決策程序與經營活動-----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24
       第二節 研究變數說明-----25
         一、策略定位-----25
         二、能力與稟賦-----26
         三、決策程序與經營活動-----28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資料蒐集-----30
         一、研究對象選取-----30
         二、資料蒐集方式-----30
       第四節 研究限制-----32
     第四章 各國演藝經紀產業現況-----33
       第一節 美國演藝經紀制度與發展-----33
       第二節 中國大陸演藝經紀制度與發展-----37
       第三節 台灣演藝經紀產業發展過程與現況-----40
     第五章 個案分析-----45
       第一節 台灣演藝經紀公司-----45
         一、金懋傳播事業有限公司-----45
         二、仲傑傳播有限公司-----54
         三、齊石傳播有限公司-----61
         四、星之國際娛樂有限公司-----70
         五、大鵬傳播有限公司-----82
       第二節 國外次級個案-----88
         一、Creative Artists Agency-----88
         二、傑尼斯事務所-----104
     第六章 研究發現-----110
       第一節 演藝經紀人在產業中的職能研究-----110
         一、台灣演藝經紀公司發展與策略定位-----110
         二、演藝經紀人特質與條件-----113
       第二節 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模式-----119
         一、演藝經紀產業人力資本vs. 創業投資金融資本-----119
         二、策略定位影響人力資本投資模式之關係-----125
       第三節 契約關係-----128
       第四節 其他發現-----132
       第五節 綜合整理-----13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37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7
         一、演藝經紀人在產業中的職能研究-----137
         二、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模式-----137
         三、契約關係-----138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9
         一、對於經紀公司的建議-----139
         二、後續研究建議-----140
     參考文獻-----141
       一、中文部分-----141
       二、中文翻譯-----142
       三、英文部分-----143
     
     圖目錄
     圖2-1 有效率的治理-----10
     圖2-2 創業投資家投資活動模式-----19
     圖2-3 創業投資活動觀念架構圖-----20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24
     圖4-1 美國娛樂經紀產業價值鏈活動-----36
     圖4-2 娛樂圈及經紀人樞紐位置示意圖-----41
     圖4-3 娛樂產業的分工與整合-----42
     圖5-1 仲傑傳播組織架構圖-----56
     圖5-2 齊石傳播組織架構圖-----62
     圖5-3 星之國際組織架構-----72
     圖5-4 星之國際公司價值網絡與合作對象示意圖-----74
     
     表目錄
     表2-1 各種仲介收費制度的比較-----5
     表3-1 受訪者名單-----31
     表4-1 1995年前三大經紀公司客戶人數與年度收益比較表-----35
     表4-2 中國大陸「經紀人管理辦法」之經紀組織相關規定比較-----37
     表4-3 整合型娛樂公司的演變型態-----43
     表5-1 金懋傳播公司概況-----45
     表5-2 仲傑傳播公司概況-----54
     表5-3 齊石傳播公司概況-----61
     表5-4 星之國際公司概況-----70
     表5-5 大鵬傳播公司概況-----82
     表5-6 傑尼斯家族主要成員列表-----105
     表6-1 經紀公司策略定位比較表-----110
     表6-2 經紀人成功關鍵因素分析-----116
     表6-3 經紀產業人力資本投資決策程序與創投投資決策程序之比較-----119
     表6-4 各演藝經紀公司人力資本投資模式之比較-----121
     表6-5 各國演藝經紀制度比較-----132
     表6-6 研究發現與研究架構對照彙整表-----13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4. 王嘉男,民87,台灣創業投資事業投資策略與績效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白俊男,民79,投資學,三民書局
     6. 李仁芳,民91,內容產業與美學創新,數位時代三月號
     7. 李春長、張金鶚,民87,房屋仲介市場收費制度─代理與搜尋模型之應用,屏東商專學報,第六期,pp71~85
     8. 吳翊鳳,民91,明星製作人,匡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 孟嘉元,民90,台灣創投事業投資篩選評估準則─以網路產業為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邵子儀、錢欽昭,民90,行銷金城武,數位時代三月號
     11. 夏玉順口述,民87,我和我的夏家班,圓神出版社
     12. 洪懿妍,民91,觀眾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和朋友,天下雜誌249期三月號
     13. 韋端,民90,展望台灣娛樂產業前程,財金090-065號(四月號)
     14. 陳明莉,民88,作家經紀人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陳慧婷,民91,影視歌藝前進亞洲,天下雜誌二月號,pp62~65
     16. 郭憲昇,民85,台灣地區創業投資公司投資評估程序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黃俊傑,民91,我國創投公司與科技產業之知識互動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科技管理組碩士論文
     18. 楊澤泉、陳勇順,民90,仲介服務、銀行服務與房地產市場,中華管理評論,3月號,Vol.4,No.2,pp97~107
     19. 劉松瑜,民90,創業投資公司投資行為對被投資公司績效影響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劉維琪,民85,創業投資公司的中介價值,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中文翻譯
     1. Furubotn, Eric G. & Rudolf Richter(2000),顏愛靜主譯,(民90),制度與經濟理論:新制度經濟學之貢獻,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 Gupta, Udayan(2000),楊子江、王美音譯,(民91),創業投資這一行:35位頂尖創投家住人興業的成功故事,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 Hamel, Gary(2000),李田樹、李芳齡譯,(民89),啟動革命,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 Koyama, Norio(1996),林芸譯,(民87),小室哲哉的魔力:How to 創造成功的人生,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
     5. Komuro, Tetsuya & Akihiro Nakatani(1998),許嘉祥譯,(民88),打造世紀末的流行:小室家族的經營之道,旗品文化出版社
     6. Slater, Robert(1997),沈若薇譯,(民87),歐維茲:好萊塢最有權勢的經紀人,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7. Stross, Randall E.(2000),章台生譯,(民90),創投聖經,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8. 異言堂,(2002,六月)顛覆好萊塢:勞勃瑞福訪談錄,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三、英文部分
     1. Afuah, Allan.1998, “Innova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and profi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52-65
     2. Akerlof, George. 1982, “Labor Contracts as Partial Gift Exchang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47, 4, pp.543~569
     3. Aldrich, Howard., Ben Rosen and William Woodward. 1987, “The Impact of Social Networks on Business Foundings and Profit: A Longitudinal Study,”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4. Aoki, Masahiko. 1999, “In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Silcon Valley Mode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5. Arrow, Kenneth J. 1985, “The Economics of Agency,” In: Principals and Agents: The Structure of Business, ed. J Pratt and R. Zeckhauser. Chanbridge,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6. Benbasat, I., D. K. Goldstein, and M. Mead, 1987,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September, 369-386
     7. Bilici, H. and Yavas, B.F. 1992, “Countertrade: A Reaction to Liquidity Shortage” In E. Kaynak & T.S. Chan (Ed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p.129-135). Conference held by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Halifax, Nova Scotia (April 9-12).
     8. Birley, S. and T. Ostgaard. 1994, “Personal networks and firm competitive strategy: a strategic or coincidental match?”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v.9, no.4, pp.271-350.
     9. Coase, Ronald H.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1-44.
     10. Coase, Ronald H. 1984,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140, March, 229-231.
     11. Coase, Ronald H. 1988,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2. Furubotn, Eric G. & Rudolf Richter. 2000,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3. Goldberg, Victor. 1980, “Relational Exchange: Economics and Complex Contract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3, No.3, pp.337~352
     14. Gould, Roger. And Roberto Fernandez. 1989, “The structures of Mediation: A Formal Approach to Broferage in Transaction Networks,”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Vol.19, pp89~126
     15. Gupta, Udayan. 2000, “Done Deals: Venture Capitalists Tell Their Stori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6. Hamel, Gary. 2000, “Leading the Revolu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7. Hanan, M. 1976, “Venturing Corporations - Think Small to Stay Stro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8. Jensen, C. Michael, and William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October, 305-360.
     19. Johanson, J. and Mattson, L.-G. 1985, “Marketing investments and market investments in industrial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Vol. 2 (3), pp.185-195
     20. Johanson J and Mattson LG. 1987, “Interorganisational Relations in Industrial Systems: A Network Approach Compared with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Organisation, 17(1): 34-48
     21. Klein, Benjamin 1980, “Transactions Cost Determinants of ‘Unfair’ Contractual Arrange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 May, 356-362.
     22. Klein, Benjamin, and Keith B. Leffler 1981,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ess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9, August, 615-641.
     23. Klein, Benjamin. 1992, “Contracts and Incentives: the Role of Contract Terms in Assuring Performance,” in L. Werin and H. Wijkandere (eds.), Contract Economics (Cambridge, MA: Blackwell): 149-72.
     24. Macneil, Ian R. 1974, “The Many Futures of Contracts,” Southern California Law Review, 47, 691-816.
     25. Nartlett, Joseph W. 1999, “Fundamentals of Venture Capital,” Madison Books
     26. Okun, A. 1981, “Prices and Quantities: A Macroeconomic Analysis,” Washington, D. 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7. Schwartz, Alan. 1998, “Incomplete Contract,” New York: Stockton Press,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8. Sawyerr, Olukemi O. & Jeffrey E. McGee. 1999, “The impact of personal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n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 examination of owners/ managers of new high technology firms.” Frontiers for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29. Shavell, S. 1984, “The design of contracts and remedies for breac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9, pp.121~148
     30. Spier, Kathryn E. 1990, “Incomplete contracts in a model with adverse selection and exogenous costs of enforcement,” Mimeo
     31. Tyebjee, Tyzoon T. & Albert V. Bruno. 1984,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 Activity,” Management Science, Vol.30, No 9, September, pp.1053
     32. Williamson, Oliver E.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
     33. Williamson, Oliver E. 1990,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Broolfield, Vt., USA: E. Elgar Publishers.
     34. Williamson, Oliver E. 1996, “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9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仁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葉以雯zh_TW
dc.creator (作者) 葉以雯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22:43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22: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22:4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29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47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科技管理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年來,台灣娛樂產業逐漸走向制度化,產業上下游之間開始進行垂直或水平整合、購併、或是策略聯盟,整個娛樂產業的版圖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動與擴張,而整合型娛樂經紀公司蔚為一股風潮。
       本研究為一初探性研究,企圖藉由田野觀察、深度訪談的方式,歸納一些台灣演藝經紀產業的發展現況與未來發展,以及其上下游之價值鏈活動分工與整合。本研究參照相關文獻,探討仲介制度與契約關係、代理理論以及沿用創投投資決策模式,發展「藝術創作者/表演者」人力資本的投資決策模式。主要研究架構欲探討不同策略定位與能力、稟賦的演藝經紀公司,對於其投資決策程序與經營活動有何影響。
       本研究之研究個案包括:金懋傳播事業有限公司、仲傑傳播有限公司、齊石傳播有限公司、星之國際娛樂有限公司、以及大鵬傳播有限公司。
       本研究的問題主要分為三個主要取向:(1)台灣演藝經紀產業的發展現況以及與美國、大陸方面經紀產業經營的比較;(2)演藝經紀人對於藝術表演的投資決策過程;(3)成功演藝經紀人的特質。
       藉由多個案研究之深度訪談歸納整理以下研究發現:
       1. 台灣各演藝經紀公司的策略定位逐漸走向垂直或水平整合,並有國際化發展之趨勢。
       2. 當經紀公司垂直整合,業務項目包括經紀與製作之後,此時經紀人的角色將轉為製作人,經紀業務需逐漸轉由他人接手,無法身兼經紀人與製作人二職。
       3. 經紀人本身具有創業家的特質:富有創意與個人獨特想法、領導能力、願意承擔高風險事業等特質。
       4. 成功的經紀人具備創意、豐富的實戰經驗、獨到的市場眼光與準確的判斷力、以及良好的人際網絡關係等特質與條件。
       5. 演藝經紀產業對於藝術表演的人力資本投資模式與創業投資對於新創事業的投資模式對比,演藝經紀產業較不考量財務問題以及變現回收的問題。
       6. 演藝經紀產業與創業投資有其相同特質─助人興業、長期性、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活動。
       7. 規模愈大、策略走向愈國際化的經紀公司,人才來源逐漸由主動向外搜尋轉變成被動接受履歷;而接受第三者介紹也是經紀公司常用的人才獲取方式。
       8. 經紀公司的價值網絡愈趨向一體化其對旗下藝人之行動建議/投資後活動組合反而因此而受限於組織;而經紀人因在供需兩方的所有權實體下,其功能與價值也較無法彰顯。
       9. 為減少訊息不對稱情形下所制訂契約的履行問題,經紀公司與藝術表演者間採取「跨期契約」制訂方式。
       10. 經紀人與藝術表演者之間大多採取關係契約,其維繫力量來自彼此間的信任與長期合作關係。
       本研究對於演藝經紀產業發展的建議為:加強藝術文化經紀法規的制訂與落實、建立實習經紀人制度、以及對人力資本投資概念的加強,增加對新人的投資活動。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摘要-----I
     目錄-----III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3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仲介制度與契約關係-----4
         一、仲介制度-----4
         二、市場交易成本-----6
         三、代理理論/契約合同關係-----7
         四、小結-----12
       第二節 事業觀念創新-----12
         一、策略定位-----12
         二、能力與稟賦-----13
       第三節 人力資本投資模式-----14
         一、創業投資之定義與特質-----14
         二、創業投資之組織網絡效能-----16
         三、創業投資之決策程序與經營活動-----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24
       第二節 研究變數說明-----25
         一、策略定位-----25
         二、能力與稟賦-----26
         三、決策程序與經營活動-----28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資料蒐集-----30
         一、研究對象選取-----30
         二、資料蒐集方式-----30
       第四節 研究限制-----32
     第四章 各國演藝經紀產業現況-----33
       第一節 美國演藝經紀制度與發展-----33
       第二節 中國大陸演藝經紀制度與發展-----37
       第三節 台灣演藝經紀產業發展過程與現況-----40
     第五章 個案分析-----45
       第一節 台灣演藝經紀公司-----45
         一、金懋傳播事業有限公司-----45
         二、仲傑傳播有限公司-----54
         三、齊石傳播有限公司-----61
         四、星之國際娛樂有限公司-----70
         五、大鵬傳播有限公司-----82
       第二節 國外次級個案-----88
         一、Creative Artists Agency-----88
         二、傑尼斯事務所-----104
     第六章 研究發現-----110
       第一節 演藝經紀人在產業中的職能研究-----110
         一、台灣演藝經紀公司發展與策略定位-----110
         二、演藝經紀人特質與條件-----113
       第二節 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模式-----119
         一、演藝經紀產業人力資本vs. 創業投資金融資本-----119
         二、策略定位影響人力資本投資模式之關係-----125
       第三節 契約關係-----128
       第四節 其他發現-----132
       第五節 綜合整理-----13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37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7
         一、演藝經紀人在產業中的職能研究-----137
         二、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模式-----137
         三、契約關係-----138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9
         一、對於經紀公司的建議-----139
         二、後續研究建議-----140
     參考文獻-----141
       一、中文部分-----141
       二、中文翻譯-----142
       三、英文部分-----143
     
     圖目錄
     圖2-1 有效率的治理-----10
     圖2-2 創業投資家投資活動模式-----19
     圖2-3 創業投資活動觀念架構圖-----20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24
     圖4-1 美國娛樂經紀產業價值鏈活動-----36
     圖4-2 娛樂圈及經紀人樞紐位置示意圖-----41
     圖4-3 娛樂產業的分工與整合-----42
     圖5-1 仲傑傳播組織架構圖-----56
     圖5-2 齊石傳播組織架構圖-----62
     圖5-3 星之國際組織架構-----72
     圖5-4 星之國際公司價值網絡與合作對象示意圖-----74
     
     表目錄
     表2-1 各種仲介收費制度的比較-----5
     表3-1 受訪者名單-----31
     表4-1 1995年前三大經紀公司客戶人數與年度收益比較表-----35
     表4-2 中國大陸「經紀人管理辦法」之經紀組織相關規定比較-----37
     表4-3 整合型娛樂公司的演變型態-----43
     表5-1 金懋傳播公司概況-----45
     表5-2 仲傑傳播公司概況-----54
     表5-3 齊石傳播公司概況-----61
     表5-4 星之國際公司概況-----70
     表5-5 大鵬傳播公司概況-----82
     表5-6 傑尼斯家族主要成員列表-----105
     表6-1 經紀公司策略定位比較表-----110
     表6-2 經紀人成功關鍵因素分析-----116
     表6-3 經紀產業人力資本投資決策程序與創投投資決策程序之比較-----119
     表6-4 各演藝經紀公司人力資本投資模式之比較-----121
     表6-5 各國演藝經紀制度比較-----132
     表6-6 研究發現與研究架構對照彙整表-----135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I
     目錄-----III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3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仲介制度與契約關係-----4
         一、仲介制度-----4
         二、市場交易成本-----6
         三、代理理論/契約合同關係-----7
         四、小結-----12
       第二節 事業觀念創新-----12
         一、策略定位-----12
         二、能力與稟賦-----13
       第三節 人力資本投資模式-----14
         一、創業投資之定義與特質-----14
         二、創業投資之組織網絡效能-----16
         三、創業投資之決策程序與經營活動-----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24
       第二節 研究變數說明-----25
         一、策略定位-----25
         二、能力與稟賦-----26
         三、決策程序與經營活動-----28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資料蒐集-----30
         一、研究對象選取-----30
         二、資料蒐集方式-----30
       第四節 研究限制-----32
     第四章 各國演藝經紀產業現況-----33
       第一節 美國演藝經紀制度與發展-----33
       第二節 中國大陸演藝經紀制度與發展-----37
       第三節 台灣演藝經紀產業發展過程與現況-----40
     第五章 個案分析-----45
       第一節 台灣演藝經紀公司-----45
         一、金懋傳播事業有限公司-----45
         二、仲傑傳播有限公司-----54
         三、齊石傳播有限公司-----61
         四、星之國際娛樂有限公司-----70
         五、大鵬傳播有限公司-----82
       第二節 國外次級個案-----88
         一、Creative Artists Agency-----88
         二、傑尼斯事務所-----104
     第六章 研究發現-----110
       第一節 演藝經紀人在產業中的職能研究-----110
         一、台灣演藝經紀公司發展與策略定位-----110
         二、演藝經紀人特質與條件-----113
       第二節 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模式-----119
         一、演藝經紀產業人力資本vs. 創業投資金融資本-----119
         二、策略定位影響人力資本投資模式之關係-----125
       第三節 契約關係-----128
       第四節 其他發現-----132
       第五節 綜合整理-----13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37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7
         一、演藝經紀人在產業中的職能研究-----137
         二、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模式-----137
         三、契約關係-----138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9
         一、對於經紀公司的建議-----139
         二、後續研究建議-----140
     參考文獻-----141
       一、中文部分-----141
       二、中文翻譯-----142
       三、英文部分-----143
     
     圖目錄
     圖2-1 有效率的治理-----10
     圖2-2 創業投資家投資活動模式-----19
     圖2-3 創業投資活動觀念架構圖-----20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24
     圖4-1 美國娛樂經紀產業價值鏈活動-----36
     圖4-2 娛樂圈及經紀人樞紐位置示意圖-----41
     圖4-3 娛樂產業的分工與整合-----42
     圖5-1 仲傑傳播組織架構圖-----56
     圖5-2 齊石傳播組織架構圖-----62
     圖5-3 星之國際組織架構-----72
     圖5-4 星之國際公司價值網絡與合作對象示意圖-----74
     
     表目錄
     表2-1 各種仲介收費制度的比較-----5
     表3-1 受訪者名單-----31
     表4-1 1995年前三大經紀公司客戶人數與年度收益比較表-----35
     表4-2 中國大陸「經紀人管理辦法」之經紀組織相關規定比較-----37
     表4-3 整合型娛樂公司的演變型態-----43
     表5-1 金懋傳播公司概況-----45
     表5-2 仲傑傳播公司概況-----54
     表5-3 齊石傳播公司概況-----61
     表5-4 星之國際公司概況-----70
     表5-5 大鵬傳播公司概況-----82
     表5-6 傑尼斯家族主要成員列表-----105
     表6-1 經紀公司策略定位比較表-----110
     表6-2 經紀人成功關鍵因素分析-----116
     表6-3 經紀產業人力資本投資決策程序與創投投資決策程序之比較-----119
     表6-4 各演藝經紀公司人力資本投資模式之比較-----121
     表6-5 各國演藝經紀制度比較-----132
     表6-6 研究發現與研究架構對照彙整表-----135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9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演藝經紀產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紀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力資本投資模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仲介制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代理理論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演藝經紀產業人力資本投資模式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f investment process of human capital for the entertainment agency industry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4. 王嘉男,民87,台灣創業投資事業投資策略與績效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白俊男,民79,投資學,三民書局
     6. 李仁芳,民91,內容產業與美學創新,數位時代三月號
     7. 李春長、張金鶚,民87,房屋仲介市場收費制度─代理與搜尋模型之應用,屏東商專學報,第六期,pp71~85
     8. 吳翊鳳,民91,明星製作人,匡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 孟嘉元,民90,台灣創投事業投資篩選評估準則─以網路產業為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邵子儀、錢欽昭,民90,行銷金城武,數位時代三月號
     11. 夏玉順口述,民87,我和我的夏家班,圓神出版社
     12. 洪懿妍,民91,觀眾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和朋友,天下雜誌249期三月號
     13. 韋端,民90,展望台灣娛樂產業前程,財金090-065號(四月號)
     14. 陳明莉,民88,作家經紀人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陳慧婷,民91,影視歌藝前進亞洲,天下雜誌二月號,pp62~65
     16. 郭憲昇,民85,台灣地區創業投資公司投資評估程序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黃俊傑,民91,我國創投公司與科技產業之知識互動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科技管理組碩士論文
     18. 楊澤泉、陳勇順,民90,仲介服務、銀行服務與房地產市場,中華管理評論,3月號,Vol.4,No.2,pp97~107
     19. 劉松瑜,民90,創業投資公司投資行為對被投資公司績效影響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劉維琪,民85,創業投資公司的中介價值,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中文翻譯
     1. Furubotn, Eric G. & Rudolf Richter(2000),顏愛靜主譯,(民90),制度與經濟理論:新制度經濟學之貢獻,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 Gupta, Udayan(2000),楊子江、王美音譯,(民91),創業投資這一行:35位頂尖創投家住人興業的成功故事,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 Hamel, Gary(2000),李田樹、李芳齡譯,(民89),啟動革命,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 Koyama, Norio(1996),林芸譯,(民87),小室哲哉的魔力:How to 創造成功的人生,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
     5. Komuro, Tetsuya & Akihiro Nakatani(1998),許嘉祥譯,(民88),打造世紀末的流行:小室家族的經營之道,旗品文化出版社
     6. Slater, Robert(1997),沈若薇譯,(民87),歐維茲:好萊塢最有權勢的經紀人,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7. Stross, Randall E.(2000),章台生譯,(民90),創投聖經,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8. 異言堂,(2002,六月)顛覆好萊塢:勞勃瑞福訪談錄,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三、英文部分
     1. Afuah, Allan.1998, “Innova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and profi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52-65
     2. Akerlof, George. 1982, “Labor Contracts as Partial Gift Exchang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47, 4, pp.543~569
     3. Aldrich, Howard., Ben Rosen and William Woodward. 1987, “The Impact of Social Networks on Business Foundings and Profit: A Longitudinal Study,”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4. Aoki, Masahiko. 1999, “In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Silcon Valley Mode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5. Arrow, Kenneth J. 1985, “The Economics of Agency,” In: Principals and Agents: The Structure of Business, ed. J Pratt and R. Zeckhauser. Chanbridge,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6. Benbasat, I., D. K. Goldstein, and M. Mead, 1987,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September, 369-386
     7. Bilici, H. and Yavas, B.F. 1992, “Countertrade: A Reaction to Liquidity Shortage” In E. Kaynak & T.S. Chan (Ed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p.129-135). Conference held by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Halifax, Nova Scotia (April 9-12).
     8. Birley, S. and T. Ostgaard. 1994, “Personal networks and firm competitive strategy: a strategic or coincidental match?”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v.9, no.4, pp.271-350.
     9. Coase, Ronald H.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1-44.
     10. Coase, Ronald H. 1984,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140, March, 229-231.
     11. Coase, Ronald H. 1988,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2. Furubotn, Eric G. & Rudolf Richter. 2000,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3. Goldberg, Victor. 1980, “Relational Exchange: Economics and Complex Contract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3, No.3, pp.337~352
     14. Gould, Roger. And Roberto Fernandez. 1989, “The structures of Mediation: A Formal Approach to Broferage in Transaction Networks,”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Vol.19, pp89~126
     15. Gupta, Udayan. 2000, “Done Deals: Venture Capitalists Tell Their Stori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6. Hamel, Gary. 2000, “Leading the Revolu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7. Hanan, M. 1976, “Venturing Corporations - Think Small to Stay Stro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8. Jensen, C. Michael, and William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October, 305-360.
     19. Johanson, J. and Mattson, L.-G. 1985, “Marketing investments and market investments in industrial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Vol. 2 (3), pp.185-195
     20. Johanson J and Mattson LG. 1987, “Interorganisational Relations in Industrial Systems: A Network Approach Compared with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Organisation, 17(1): 34-48
     21. Klein, Benjamin 1980, “Transactions Cost Determinants of ‘Unfair’ Contractual Arrange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 May, 356-362.
     22. Klein, Benjamin, and Keith B. Leffler 1981,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ess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9, August, 615-641.
     23. Klein, Benjamin. 1992, “Contracts and Incentives: the Role of Contract Terms in Assuring Performance,” in L. Werin and H. Wijkandere (eds.), Contract Economics (Cambridge, MA: Blackwell): 149-72.
     24. Macneil, Ian R. 1974, “The Many Futures of Contracts,” Southern California Law Review, 47, 691-816.
     25. Nartlett, Joseph W. 1999, “Fundamentals of Venture Capital,” Madison Books
     26. Okun, A. 1981, “Prices and Quantities: A Macroeconomic Analysis,” Washington, D. 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7. Schwartz, Alan. 1998, “Incomplete Contract,” New York: Stockton Press,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8. Sawyerr, Olukemi O. & Jeffrey E. McGee. 1999, “The impact of personal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n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 examination of owners/ managers of new high technology firms.” Frontiers for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29. Shavell, S. 1984, “The design of contracts and remedies for breac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9, pp.121~148
     30. Spier, Kathryn E. 1990, “Incomplete contracts in a model with adverse selection and exogenous costs of enforcement,” Mimeo
     31. Tyebjee, Tyzoon T. & Albert V. Bruno. 1984,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 Activity,” Management Science, Vol.30, No 9, September, pp.1053
     32. Williamson, Oliver E.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
     33. Williamson, Oliver E. 1990,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Broolfield, Vt., USA: E. Elgar Publishers.
     34. Williamson, Oliver E. 1996, “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