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李仁芳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李汝宣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Li, Corona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李汝宣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i, Corona | en_US |
dc.date (日期) | 200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9-May-2016 16:23:0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9-May-2016 16:23:0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9-May-2016 16:23:08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G093932921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484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科技管理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93932921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電視產業80年經歷多次創新,從硬體,載體加上視聽播送內容,以及非市場因素的政府介入,交互影養,我們看到內容與平台的創新演變與轉折。如今,資訊科技以新技術破壞式創新,融合多媒體匯流服務,”閱聽眾”收視習慣因而變成了”用戶”。兩方互跨領域與內容,紛紛以「新媒體」之姿跑馬圈地。 『世界是平的』作者,佛克林David Verklin提到,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無止境的世界,代表創新抉擇亦將無止境。電視媒體過去從無線到有線以致數位,一直以持續性創新前進新戰場。如今,競爭對手不只是電視同業,資訊科技異業的攪局與破壞創新,定義出數位時代傳播服務的「新媒體」,將撼動電視媒體霸主地位。潮流所趨,電視媒體「轉型」已勢在必行,如何再次創新以加速就位,是一場嚴峻的挑戰。面對內部組織能力與外部新興科技的專業,都有創新的兩難。本文透過個案研究方式,應用古典與現代學派學者不同的創新論述,分析電視媒體轉型新媒體必備的創新元素與能力,彙整出創新抉擇的思考依循,提醒電視媒體企業經營者應有的創新習慣及演練,避免消失。 研究發現,電視媒體與資訊科技「新媒體」產業因”閱聽眾”與”用戶”概念,創新思維差異很大,以致採取不同價值主張。電視媒體認為資訊科技為輔助角色,直接平移新聞與節目即可。而由資訊科技業或電信網通業者所打造的「新媒體」,則定位在提供用戶最大「量」與「速度」的多媒體匯流服務,並轉載與其他平台一樣的資訊內容即可。事實上,兩者都已在同一個數位競技場,如果內容同質性過高,實難建立”閱聽眾”與”用戶”的忠誠度,更甭說獲利與否。結果顯示,新媒體服務必須滿足“閱聽眾”與“用戶”的概念,才能實踐創新,而創新的抉擇,必須回歸自身資源優勢與資訊科技業互補,共生共榮,才是「新媒體」正軌發展之道。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TV-Media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80 years with many transition。Not only technology、carrier but also regulation pushed TV Media heading to a new service。Apply those turnings to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showed how TV media deal with unexpected future and their innovation phase。In this comprehensive with all kinds of possibility internet world,the new tech of media convergence emerged the「New Media」service,TV towards IT service,IT towards TV content service, which changed viewer’s behavior of seeing and hearing behavior, they became a user,that makes both side wants to be a Player。 As the book of 「The world is flat」writer “Thomas Friedman” says:”We are living in a never-ending competition world which means that takes innovation action is a way to survive”. Via Wireless、Satellite,then deliver the seeing & hearing content through cable to users,TV-media’s competitors are beyond the same trade,and more competitors will be the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siness for it can converge all kinds of content and deliver it to TV/PC/Mobile,which defines itself as a「New Media」service。Transforming the way to see and hear with IT heavily involved,TV Media viewer has become a faithful user to the 「New Media」。Does it mean that 「New Media」might shake up TV-Media’s long lasting standing ? To a traditional TV-Media , tackling this innovation step is kind of a dilemma,for it’s current organization that seems not allow them to do so , and without IT-experts support hardly can make any step on what New Media needs。This research has applied Mr. Clayton Christensen’s point of innovation (Harvard Business Professor) to elaborate what were TV-Media’s innovation elements?how to empower those elements ? and some reminder has been figured out to help TV-Media to make the right innovation determination to avoid to be eliminated in media market 。 Accomplished this research , we discover that innovation orientation of TV-Media and IT-Based Media (New Media) are quite different.TV-Media took IT as a supplementary,thus,moving TV program as a New Media content. The IT-Base Media buy the same content to serve user as competitors do,focusing on quantity and speed。Actually both TV and IT , they are toward each other’s territory and battle in the same arena shows that content will be a critical issue。No matter viewer or user,they will not take the same service with repeat content。 Changing to a New Media era ,user behavior will different from sitting in sofa’s watching TV viewers , the content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long duration content。As a PC or mobile phone user , they dominate what content to watch。If the content attract thems or make it as a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themelves,they must to satisfy user with an innovation determination to consolidate both TV and IT Media’s advantage is necessary to take。 Because innovation will be the only way to breakthrough barrier,and a right way to turn TV-Media itself as a 「New Media」to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目次 I 表目次 V 圖目次 VI 摘要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二章 文獻整理 7 2.1. 創新定義 7 2.1.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7 2.1.2 本小節總結 11 2.2 RPV 理論 11 2.2.1 創新能力評估 – RPV Theory 11 2.2.2 本小節總結 12 2.3 價值主張 12 2.3.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12 2.3.2. 本小節總結 14 2.4. 能耐與資源 15 2.4.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15 2.4.2. 本小節總結 16 2.5. 流程與常規 17 2.5.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17 2.5.2. 本小節總結 18 2.6. 創新抉擇 19 2.6.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19 2.6.2. 本小節總結 19 2.7. 產業背景介紹 20 2.7.1. 電視媒體產業背景 22 2.7.1.1 電視產業的背景 23 2.7.1.2 電視產業的轉折 23 2.7.1.3.電視產業的創新 24 2.7.2. 新媒體產業發展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32 3.1. 研究方法 32 3.2. 研究流程與步驟 34 3.3. 研究架構與構面 35 3.3.1. 研究架構 35 3.3.2. 研究構面 36 3.4. 資料彙集與分析 37 3.4.1. 研究個案的選擇 37 3.4.2. 資料彙集方式 40 第四章 個案與資料彙整 43 4.1. 個案一、美國CNN 45 4.1.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45 4.1.2. 資源與能耐 46 4.1.3. 流程與常規 49 4.1.4. 創新抉擇 50 4.2. 個案二、英國BBC 51 4.2.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51 4.2.2. 資源與能耐 52 4.2.3. 流程與常規 54 4.2.4. 創新抉擇 56 4.3. 個案三、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 57 4.3.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57 4.3.2. 資源與能耐 57 4.3.3. 流程與常規 60 4.3.4. 創新抉擇 61 4.4. 個案四、日本NHK 62 4.4.1. 個案公司簡介 62 4.4.2. 資源與能耐 62 4.4.3. 流程與常規 64 4.4.4. 創新抉擇 67 4.5. 個案五、中國央視網 69 4.5.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69 4.5.2. 資源與能耐 70 4.5.3. 流程與常規 72 4.5.4. 創新抉擇 74 4.6. 個案六、香港鳳凰網 75 4.6.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75 4.6.2. 資源與能耐 76 4.6.3. 流程與常規 78 4.6.4. 創新抉擇 80 第五章 個案分析討論 81 5.1. 「價值主張」的分析 82 5.1.1. 個案重點比較 82 5.1.2. RPV Theory 分析 83 5.1.3. 分析結果對於「創新抉擇」的啟發 83 5.2. 「能耐與資源」的分析 84 5.2.2. RPV Theory 分析 87 5.2.3. 分析結果對於「創新抉擇」的啟發 87 5.3. 「流程與常規」的分析 89 5.3.1. 個案重點比較 89 5.3.2. RPV Theory 分析 92 5.3.3. 分析結果對於「創新抉擇」的啟發 92 5.4. 「創新抉擇」的總論 93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建議 94 6.1.研究結論 95 6.1.1. 新媒體創造的新市場,給予電視媒體哪些發揮空間 95 6.1.2.電視媒體業者是否有機會成為新媒體的Player 97 6.1.3. 電視媒體轉型新媒體時,創新抉擇的思考準則有哪些 98 6.2.未來建議 101 6.2.1. 對電視媒體產業的後續研究建議 101 6.2.2. 對後續的學術研究建議 102" |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次 I 表目次 V 圖目次 VI 摘要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二章 文獻整理 7 2.1. 創新定義 7 2.1.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7 2.1.2 本小節總結 11 2.2 RPV 理論 11 2.2.1 創新能力評估 – RPV Theory 11 2.2.2 本小節總結 12 2.3 價值主張 12 2.3.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12 2.3.2. 本小節總結 14 2.4. 能耐與資源 15 2.4.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15 2.4.2. 本小節總結 16 2.5. 流程與常規 17 2.5.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17 2.5.2. 本小節總結 18 2.6. 創新抉擇 19 2.6.1. 主要理論整理與回顧 19 2.6.2. 本小節總結 19 2.7. 產業背景介紹 20 2.7.1. 電視媒體產業背景 22 2.7.1.1 電視產業的背景 23 2.7.1.2 電視產業的轉折 23 2.7.1.3.電視產業的創新 24 2.7.2. 新媒體產業發展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32 3.1. 研究方法 32 3.2. 研究流程與步驟 34 3.3. 研究架構與構面 35 3.3.1. 研究架構 35 3.3.2. 研究構面 36 3.4. 資料彙集與分析 37 3.4.1. 研究個案的選擇 37 3.4.2. 資料彙集方式 40 第四章 個案與資料彙整 43 4.1. 個案一、美國CNN 45 4.1.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45 4.1.2. 資源與能耐 46 4.1.3. 流程與常規 49 4.1.4. 創新抉擇 50 4.2. 個案二、英國BBC 51 4.2.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51 4.2.2. 資源與能耐 52 4.2.3. 流程與常規 54 4.2.4. 創新抉擇 56 4.3. 個案三、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 57 4.3.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57 4.3.2. 資源與能耐 57 4.3.3. 流程與常規 60 4.3.4. 創新抉擇 61 4.4. 個案四、日本NHK 62 4.4.1. 個案公司簡介 62 4.4.2. 資源與能耐 62 4.4.3. 流程與常規 64 4.4.4. 創新抉擇 67 4.5. 個案五、中國央視網 69 4.5.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69 4.5.2. 資源與能耐 70 4.5.3. 流程與常規 72 4.5.4. 創新抉擇 74 4.6. 個案六、香港鳳凰網 75 4.6.1. 個案公司簡介與價值主張 75 4.6.2. 資源與能耐 76 4.6.3. 流程與常規 78 4.6.4. 創新抉擇 80 第五章 個案分析討論 81 5.1. 「價值主張」的分析 82 5.1.1. 個案重點比較 82 5.1.2. RPV Theory 分析 83 5.1.3. 分析結果對於「創新抉擇」的啟發 83 5.2. 「能耐與資源」的分析 84 5.2.2. RPV Theory 分析 87 5.2.3. 分析結果對於「創新抉擇」的啟發 87 5.3. 「流程與常規」的分析 89 5.3.1. 個案重點比較 89 5.3.2. RPV Theory 分析 92 5.3.3. 分析結果對於「創新抉擇」的啟發 92 5.4. 「創新抉擇」的總論 93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建議 94 6.1.研究結論 95 6.1.1. 新媒體創造的新市場,給予電視媒體哪些發揮空間 95 6.1.2.電視媒體業者是否有機會成為新媒體的Player 97 6.1.3. 電視媒體轉型新媒體時,創新抉擇的思考準則有哪些 98 6.2.未來建議 101 6.2.1. 對電視媒體產業的後續研究建議 101 6.2.2. 對後續的學術研究建議 102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9329211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電視媒體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新媒體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創新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閱聽眾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用戶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數位匯流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三網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傳媒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TV Media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New Media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onvergenc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nova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tegra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Digital Media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Mass communication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web TV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Multimedia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Web Plateform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電視媒體轉型新媒體的創新抉擇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he innovated determination for TV-Media’s transformation to New Media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中文部分 Anderson, Chris(2006),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的新經濟學(李明等譯),天下文化出版。 Christensen&Raynor(2003),創新者的解答(李芳齡、李田樹等譯);天下出版 Clayton M. Christensen、Erik A. Roth、Scott D. Anthony (2007),創新的兩難,商周出版 Clayton M. Christensen、Erik A. Roth、Scott D. Anthony (2009),創新者的修煉(李芳齡譯),天下文化雜誌出版 David Verklin、Bernice Kanner(2007),新媒體消費革命,商周出版 Langdon Morris(2009),持久創新(林均燁、洪伯毅、楊文廣、劉素娟等譯),財信出版 Leah A. Lievrouw(2008),新媒介科技手冊(黃守義譯);韋伯文化出版 Tony Davila、Marc J. Epstein、Robert Shelton(2006),創新地圖(李瑞芬譯),培生出版 于起翔(2009),以全新理念發展新媒體;新聞寫作期刊,第2009卷10期 大前研一(2009),再起動(陳光棻 、王俞惠等譯),天下文化雜誌出版 公視研究季刊(2005-2008)研究報告 王同英(2007),第十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綜述,中華新聞報人民網 王叔汾(2005),有線電視系統因應中華電信MOD服務之策略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王易見(2009),”三屏合一”引發媒體融合趨勢,中國王易見IT點將台 王炎龙、蒋亚隆(2009),傳媒經濟時代的產業融資和經營模式分析;今傳媒期刊, 王复亮(2007),創新思維的基本類型與思維為模式,山東濰坊學院學報 白啟昌(2007),IPTV產業經營模式的探討,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刘激扬(2009),新媒體挑戰下廣播的優勢再認識;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期刊,第2009卷5期 江芳儀(2007),網路內容由使用者提供的Web2.0網站之價值共創與創新事業模式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論文 行政院新聞局(2007),台灣當前影視產業的格局與困境研究報告第二章 吳信訊、王建磊(2009),中外視頻網站上電視新聞傳播現狀與創新策略探析,中國萬方數據期刊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臉譜出版社 吳思華(2005),高科技事業經營策略-電視產業研究報告;張煦華 鍾慶彥 陳貽中 蕭滋引 蔣嘉俊 郭育成 黃志傑 鄭增加、張輔中 綦振工 李汝宣、徐潔如、洪淑娟、陳致福、莊弘鈺、陳慧玲、黃碧玲 呂寶麟(2007),未來媒體大趨勢-窺探數位影音大商機;高寶出版社 李仁芳(2000),多媒體軟體廠商的產品創新:平台與文化,創新與創造力-技術創造力之涵義與開發;科技管理研究所會議論文 李仁芳(2000),研發組織動態能耐發展之研究,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李仁芳(2007),創意心靈,先覺出版社 李仁芳、詹子瑩(2003),使用者網路協作創新社群組織平台之理論建構;產業創新管理與知識經營研討會 李廷芳,李仁芳(2008),youtube的創業傳奇,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研究所 李昆昇(2003),電視台企業文化與知識管理認知之研究,銘傳大學傳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政忠(2003)。以連結觀點思考媒體業者在全球化趨勢中的經營策略;新聞學研究第75期 李美華(2006),台灣電視媒體之組織文化與永續發展策略之探討,淡江大學傳播與管理研究,第5卷第2期 周虢竫(2003),迎接寬頻數位化時代,有線電視系統業將掀起另一波購併大戰,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洪賢智(2005),電視新論;亞太圖書出版 唐俊(2008),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對應政策,江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研究報告 唐朝緯(2005),從產業價值鏈的角度探討我國IPTV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國立政治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孫文秀(2004),由雜誌轉換成電子報形式之使用與滿足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琍琍(2001),公共電視企業文化、管理運作與組織溝通之關聯性研究,廣播與電視期刊第17期 馬小勇(2002),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高標定位,中國科學院軟科學研究報告 崔青青、朱麗斌(2001),網絡媒體的衝擊與傳統媒體的變革,中國嘉興學院學報告 張惠雯(2001),網路寬頻影音網站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張登凱(2003),從單向到互動、從節目收視到加值服務-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理想 張銳(2008),新視聽媒體商務模式創新研究,中國第八屆全國互聯網與音視頻廣播發展研討會(NCW2008) 張寶芳(2005),建構一個以基模為本的新聞專業知識支援系統;新聞學研究期刊 張寶芳、羅文輝、鄧麗萍(2006),新聞人員的電腦採用與使用行為研究;廣播電視期刊第27期 陳明輝(2003),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陳萬達(2000),e世代的新聞編輯何去何從;目擊者雙周刊 陳慶立(2008),中華電信MOD的HD策略應用;策略研發部 黄升民、谷虹(2009),數字媒體時代的平台建構與競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期刊,第2009卷5期 黄建华、张春燕(2009),三網產業融合與產業價值鍊效應分析;商場現代化期刊第566期 程宗明(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馮建三(2003),重訪資訊社會:傳播權概念的提出、建構與擴散,兼以台灣為例;國科會研究報告 黃曉薇(2006),部落格影音混搭著作權問題及因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研究所 黃齡逸(2004),探討影響使用者採納中華電信MOD的關鍵因素;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東典(2000),「網路媒體經營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媛(2003),有線電視垂直整合之影響,逢甲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廖榛(2009),下一代廣播電視或將成為播電視網融合加速器;IT時代週刊,第2009卷16期 熊澄宇(2005),新媒體與文化產業,中國清華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劉幼琍(2001),有線電視經營管理與頻道規劃策略;正中書局出版 劉幼琍主編(2004),電訊傳播;雙葉書廊出版 劉德林(2005),電視媒體競爭力核心探討,浙江電視台研究報告 蔡志鴻(2002),數位內容整合廠商之經營管理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坤哲(2007),台灣寬頻影音匯聚網站之核心資源與競爭態勢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論文 蔡念中(2003),數位寬頻傳播產業研究;揚智出版 盧非易(1998),台灣傳媒及其政策變遷20年:遠流出版 戴國良(2006),電視媒體經營管理實務─策略管理與本土化實例;鼎茂圖書出 謝震武(2007),台灣電視媒體發展之解析與未來,台大商研所碩士論文 譚天嘯(2009),新媒體環境與報業經營創新,亞太經濟時報2379期報導 譚玲(2004),電視文化多元化與建構和諧社會,中華傳媒網 邬建中(2009),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人才的培養模式;新聞愛好者期刊第2009 陈力丹(2009),新中國60年,關於傳媒性質的認識及新聞報導方式的變化;新聞寫作期刊,第 2009卷10期 英文部分 Altmeppen, Klaus-Dieter,Lantzsch, Katja,Will, Andreas(2007),Flowing Networks in the Entertainment Business: Organizing International TV Format Trad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Andrew Keen(2007), 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blogs, MySpace, YouTube, and the rest of today`s user-generated media are destroying our economy, our culture, and our values, Currency Press。 Best, Kirsty(2009),When Mobiles Go Media: Relational Affordances and Present-to-Hand Digital Devices;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Broadcasting & Cable Periodical report (2004),Making the triple play real Broadcasting & Cable Periodical Report (2007),What Networks Want To Buy.. Burt Helm(2004).Why TV Will Never Be the Same;Businessweek Communication Booknotes Quarterly(2009),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Review Cooper, Jim(2006),Turning the Triple Play;MediaWeek Periodical report Dailey, Larry,Demo, Lori,Spillman, Mary(2005),Most TV/Newspapers Partners At Cross Promotion Stage;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KENNEDY, JIM(2008),No Time Left for Reluctant Transformers; Nieman Periodical Reports KRAMER, JOEL(2009),The New Front Page : The Digital Revolution;Nieman Periodical Reports. Lin ,Trisha Tsui-Chuan(2009),Implementing Digital Television Newsrooms: Strategies;Conference Paper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Lowrey, Wilson(2005),Staying the course or thinking it through? Explaining news managers` attitudes about newspaper-TV partnerships;Conference Paper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Report Ludtke, Melissa(2009),Long-Form Multimedia Journalism: Quality Is the Key Ingredient;Nieman Periodical Reports. Patel, Kunur(2009),Media Morph: Immersive Video;Advertising Age Periodical Reber, Bryan H.,Kim, Jun Kyo(2006),How Activist Groups Use Websites in Media Relations: Evaluating Online Press Rooms,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REICH, BRIAN(2009),Digital Media`s Key to Success: Must-Read Content; Sangho Seo(2007),Triple-Play Competition in the U.S.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Exploring Cable Operators` Adoption Pattern of Triple-Bundled Service;JM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Valle, Carlos A(2009),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power;Media Development Wayne Fu, W.,Wildman, Steven S(2008),Economic research on Asian media markets and industries: a critical reflection;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Yaros, Ronald A(2009),Mastering Multimedi;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 Yung Kyun Choi,Juran Kim,McMillan, Sally J(2009),Motivators for the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TV;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Zhao, Xuan(2009),Organization-Based Self-Esteem, Media Preferences, and Informal Communication;Conference Paper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reports. 網站部分 BBC網站 http://www.bbc.co.uk/ C21Media http://www.c21media.net CNN網站 http://www.cnn.com/ DWTV網站 http://www.dw-world.de/ Elance Media Coverage http://www.elance.com/p/corporate/news/index.html Media Matters http://mediamatters.org/research/200804180013 Media post http://www.mediapost.com/ New Media Knowledge http://www.nmk.co.uk/ NHK網站 http://www.nhk.or.jp/ Now news http://www.nownews.com/ Television and New Media http://tvn.sagepub.com/ True/Slant Enterpreneurial Journalists http://trueslant.com/ Wikipedia http:// www.wikipedia.org/ Yam天空 http://www.yam.com/ ZEDNET http://www.zdnet.com.tw/ 中央電視台網站 http://www.cctv.com/default.shtml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index.htm 中華電信MOD網站,http://mod.cht.com.tw/ 公共電視網站 http://www.pts.org.tw/ 台視網站http://www.ttv.com.tw 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CBIT,http://www.webezgo.com.tw/ 民視網站,http://www.ftv.com.tw/ 流媒體網 http://www.lmtw.com/ 財團法人台灣數位電視協會,http://www.dtvc.org.tw/ 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 http://www.cnm.gov.cn 壹傳媒網 http://tw.nextmedia.com/ 媒體公民行動網http://www.nccwatch.org.tw/taxonomy/term/235 經濟部數位內容產業推動服務網,http://www.digitalcontent.org.tw/T 資策會FIND網http://www.find.org.tw 鳳凰衛視網站 http://phtv.ifeng.com/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