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地區地方稅制度變遷之研究
作者 蘇怡如
貢獻者 朱澤民
蘇怡如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24:57 (UTC+8)
摘要   本文分析台灣地區四十餘年來地方稅制度之演變,由歷年相關地方稅制劃分與修正,探討其對地方財政所造成的影響及改善成效。觀察民國四十四年至八十八年之相關數據分析,我國地方財政不但面臨財源分配不均現象外,地方稅亦呈現稅目不足,租稅結構大致以稅基狹窄稅率又不高的財產稅為主軸,導致地方稅收未能隨所得的成長而增加。本文從理論面、制度面以及國外經驗與作法以比較研究的方式歸納並分析我國地方稅制之發展過程、現行面臨的問題,並尋求可能之解決途徑與另闢新法。
       茲將本文研究發現,摘要於下:
       於複式稅制之下,租稅的課徵標的範圍涵蓋所得、消費與財富三者並重。根據數據顯示,民國四十年代,我國地方租稅結構多以財產稅為主,民國五十年代,租稅結構漸以消費稅與財產稅為並重。至民國六十年代,由於土地增值稅的增長,所得稅比重逐年上升而消費稅、財產稅的比重相對逐年下滑;但至民國七十年代,由於景氣回升以及營業稅改制之影響,使消費稅與所得稅成為主要地方稅收,而財產稅地位不若從前。此時期的消費稅亦較所得稅穩定成長。至民國八十八年,營業稅改為國稅後,以相對比例觀之,地方稅收逐漸以所得稅取代消費稅和財產稅之地位,與OECD部分國家之聯邦國家特性較為相符。細分其中之組成,所得稅僅以土地增值稅為代表,消費稅僅剩娛樂稅而其他稅部分亦僅以印花稅為支應,以往為大宗之財產稅項目,於近年來稅收表現不如往昔,故以絕對比例觀之,地方稅目及稅收尚有提升的空間。
       其次,以地方稅收占總稅收比例觀之,民國四十年代,土地增值稅尚未全區開徵下,所得稅稍嫌不足,但因財產稅及消費稅部分皆呈上升趨勢,因此地方稅佔總稅收的比重仍於30%至35%之間。民國五十至七十年代,國民所得水準偏低,我國積極從事各項建設與改革,利用減稅政策以利從事投資生產,故此時期之地方稅佔總稅收比例為下跌趨勢。減稅效果展現於民國七十年代後,地方稅佔總稅收比例,除因筵席稅、屠宰稅相繼廢除以及田賦停徵略微影響外,皆具35%至45%的水準。另以台灣地方稅歷年來之租稅負擔率觀察,民國四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初期、七十年代初期以及八十年代之後皆為下降走勢,顯示這些時期中所主導之稅目結構彈性較為不足。而民國七十年代後期,大致為遞增現象。七十七年至八十四年,為經濟景氣達頂峰狀態,民國八十年度,由6.36%躍升至民國八十一年度之8.16%為歷年來最高峰後,便逐年下降至民國八十八年度之5.50%。稅負占國內生產毛額的幅度僅為約一半的比例,如何穩固舊有稅基,培養稅源,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此外,以各縣市稅課收入占歲出比例之演變,各縣市於民國六十二年的分配都明顯高出其他修正年度,其次是民國四十四年與民國七十年不等的比例居次。而民國八十八年修正後之分配,對於稅收占歲出比例助益不大,但以長期趨勢觀之,財政收支劃分確實使各縣市財源逐漸改善。惟民國八十年代後,因地方權限之擴張,由近年來我國地方財政收入觀之,稅課收入比重由八十六年之41.1%上升至八十九年之50.2%,而占GDP比例由2.9%亦上升至3.5%,顯示地方稅收在地方財政收入漸形重要下,若實質收入無法配合支出成長則便使原已不平衡之財政收支差距更形擴大。
       以理論及相關數據資料證實,現行台灣地區地方稅制確實未能將地方自治理想實現,有關地方權限之立法尚未完備,地方財政收入亦多賴以補助款彌補籌財不足,以致於原始立意之中央、地方分權主張不但無法改善,反收地方更仰賴中央政府的反效果。而地方稅目缺乏地方性之所得稅或消費稅為挹注,而使實現地方受益原則之租稅僅集中於目前稅率偏低之財產稅,根據前述問題,本文之研究建議要點歸納如下:
       一、建立地方租稅自主:依據地方稅建制原則之受益觀念以籌措地方財源。中央應充分授予地方立法權限,儘速通過地方稅法通則。
       二、改進現有地方稅目:如各項稅目之減免與優惠措施應衡量其適切性,避免租稅侵蝕現象不減反增。各課稅稅目方面,土地增值稅實際成交價之掌握,有效稅率之計算以及稅收結構之劃分問題;地價稅、房屋稅稅率偏低,應提高稅率,並改以比例稅以反映實際使用當地資源程度且亦符合享受服務需負相當成本之地方稅建制原則。簡化契稅稅率,減少流通稅之負擔;將使用牌照稅朝向以道路受益之課稅目的,並改善相關道路稅費制;印花稅可考慮其存廢之必要;娛樂稅之稅率可望提高,課稅項目應以更新。此外,將其餘分成稅項目改為統籌分配,以根本解決府際間垂直不均與水平不均現象。
       三、開徵可行之地方稅目:與他國相較,我國地方稅目確實不多,且地方稅收彈性小、稅基又狹,地方稅目仍應有拓展之空間。為來可朝向開徵指定用途稅、道路使用稅、地方所得稅、旅遊稅、保護區污染稅等地方籌財管道。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1. 王坤一(1996),「營業稅改制國稅問題平議」,稅務,第1614期,頁10-11。
     2. 朱澤民(1993),「當前地方財政制度改進之研究」,財稅研究,第1期卷25,頁13-33。
     3. 朱澤民(1994),「當前地方稅制之檢討與改進方向初探」,財稅研究,第3期卷26,頁28-51。
     4. 任廣福等(1963),台灣之地方租稅,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5. 吳政勛(1988),娛樂活動課稅問題之研究兼論我國娛樂稅制度,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瑞祥(1970),台灣財政之研究,台北 : 正中書局
     7. 李善馨等(1972),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彙編,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彙編秘書處編輯重印,中國財經資料彙編之23,台北市:學海出版社印行。
     8. 李金桐(1986),美國聯邦租稅政策,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9. 李惠懿(1994),我國營業稅稅收分配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李佩瑜(2000),台灣地區統籌分配稅制度演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李顯峰等(2001),中央統籌分配制度改進之研究期末報告,財政部國庫署。
     12. 李顯峰、陳儷文(2001),「臺灣地方財政不均與區域發展之研究」,財稅研究,第1期33卷,頁47-104。
     13. 汪錕(1993),隴右來的牧羊兒,行政院主計處。
     14. 林達聰等(1985),「我國與日本地方稅課稅客體之研究」,頁50-56,日本地方稅制之研究,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15. 林世銘(1988),我國地方稅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林靜瑜(1998),旅遊活動課稅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林全(1999),「健全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台灣經驗的評價,第七章,頁359-399,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18. 韋端(1999),「公元二千年社會環境趨勢及課題分析」,數字管理,頁131-187,台北市:商業周刊出版,城邦文化發行,初版。
     19. 翁之鏞(1952),民國財政檢論,台北 : 華國出版社,初版。
     20. 翁國賢(1998),「土地增值稅減免範圍之研究」,財稅研究,第30期6卷,頁49-81。
     21. 殷章甫等(1989),中外土地法制之比較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
     22. 徐偉初(1989),各國賦稅改革之比較分析,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編印。
     23. 夏心怡(1999),台灣地區土地稅收入變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陳津美(1988),我國財產稅稅制結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陳津美、曾巨威(1989),地價稅問題之研究,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
     26. 陳麗玫、曾巨威(1989),印花稅問題之研究,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
     27. 陳聽安(1993),「從公平與效率談土地增值稅何去何從」,財稅研究,第25期 1卷,頁1-5。
     28. 陳淑汾(1994),當前土地增值稅改進可行性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陳國智(2000),「土地稅與地方財政關係」,財稅研究,第2期32卷,頁88-99。
     30. 連玉君、劉宏恩(1992),「縣(市)財政自主性之探討」,法律學刊,第23期,頁23-47。
     31. 倪成彬譯,藤谷謙二著(1989),英國地方稅,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32. 曾巨威(1993),「道路建設財源籌措制度之研究」,公共建設財務研討會論文集,頁35-59。
     33. 張勝彥等(1999),台灣省政府財政廳志,台灣省政府財政廳編印。
     34. 黃世鑫(1989),我國各級政府經濟功能劃分協調及地方財政問題,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
     35. 黃朝琴(1994),我國財產稅評價制度公平性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黃淑惠(1997),「現階段我國土地增值稅制的問題與解決之道」,財稅研究,第29期3卷,頁140-166。
     37. 黃建興(2001),「地方財政努力之分析」,財稅研究,第5期卷33,頁47-55。
     38. 廖義明(1985),「日本地方稅制簡介」,頁7-15,日本地方稅制之研究,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39. 廖義明譯,矢野浩一郎著(1986),日本地方稅概要,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40. 鄭閔介(1998),台灣地區課徵地方所得稅可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劉寧添(1991),「日本地方稅制」,稅務,第1448期,頁15-17。
     42. 劉春堂等(1992),「韓日地方稅制考察研究報告」,財稅研究,第3期24卷,頁57-68。
     43. 簡錦川譯,五味雄治著(1984),日本之稅制,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44. 魏寶蓮(1991)改善我國地方財政之研究─台北縣政府實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台灣省政府財政廳(1952),台灣省地方財務法令輯要,台灣省政府財政廳編印。
     46. 台灣省政府主計處(1994),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1946,1994年由台灣省政府主計處重印)
     47. 財政部稅制委員會、中國租稅研究會(1969、1974、2001),中華民國稅務通鑑(二編、三編、上下冊),台北:財政部稅制委員會、中國租稅研究會。
     貳、外文部分
     1. Aronson J. R. and Hilley J. L.,(1986),“Development of the Federal System.”,Financing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Fourth Editio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 pp10-30.
     2. Bailey, S. J.,(1999),Local Government Economics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acmillan Press LTD.
     3. Bird, R. M. and Vaillancourt, F.,(2000),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Brunori D.,(1998)“Metropolitan Tax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National Tax Journal, Sep. Vol. 51, Iss. 3; pp. 541-551.
     5. Dilnot A. and Stears, G.,(1998),“The United Kingdom.”,The Tax System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dited by Messere, K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354-376.
     6. Finer, H.,(1946),English local government, Third Edition, London : Methuen & Co. LTD. London.
     7. Hicks,U.K.,(1958), British Public Finances : Their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1880-1952),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Hiromitsu, I.,(1998),“Japan.”,The Tax System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dited by Messere, K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14-258.
     9. Hiromitsu, I.,(2001), The Japanese Tax Sys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Kay, J. A. and King, M.A.,(1990), The British tax system, Fifth Edition,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 Maud, J. and Finer, S. E.,(1953),Local government in England and Wales,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 Moody S.J.,(2001),Facts & Figures On Government Finance,35th Edition,The Tax Foundation,Washington,D.C.Musgrave, R. A.,(1983),“Who Should Tax, Where, and What?”, Tax assignment in federal countries, Edited by McLure, Charles E., Canberra :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p2-19.
     13. National Tax Association(2001), Proceedings, 93rd Annual Conference on Taxation,Washington, D.C.
     14. OECD Tax Policy studies No.1(1999), Taxing Powers of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5. Owens, J. and Panella, G.,(1991),Local Governmen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orth-Holland.
     16. Owens, J.,(1992),“Financing Local Government: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Local Taxation.”, Local Government Economic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Edited by David, King, 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 pp. 55-86.
     17. Pechman, J. A.,(1987),“State and Local Taxes.”,Federal Tax Policy, Fifth Editio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pp257-298.
     18. Sandford, C.,(2000), Why Tax Systems Differ: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xation,Bath:Fiscal publications.
     19. Sunley, E. M. and Stotsky, J. G.,(1998),“The United States.”,The Tax System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dited by Messere, K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377-430.
     20. Tax Bureau of Ministry of Finance, Japan,(1999), An Outline of Japanese Taxes.
     21. U.S. Census Bureau(1999)“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Finances and Employment.”,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al Organizaion, pp. 307-344.
     22. Wilson D. and Game C.,(1998),“Finance:The Recent Story.”,Local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Second Edi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LONDON., pp177-194.
     23. Yuji, G.,(2000),Guide to Japanese taxes,Tokyo,Japan.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34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澤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蘇怡如zh_TW
dc.creator (作者) 蘇怡如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24:57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24: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24: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34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51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財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分析台灣地區四十餘年來地方稅制度之演變,由歷年相關地方稅制劃分與修正,探討其對地方財政所造成的影響及改善成效。觀察民國四十四年至八十八年之相關數據分析,我國地方財政不但面臨財源分配不均現象外,地方稅亦呈現稅目不足,租稅結構大致以稅基狹窄稅率又不高的財產稅為主軸,導致地方稅收未能隨所得的成長而增加。本文從理論面、制度面以及國外經驗與作法以比較研究的方式歸納並分析我國地方稅制之發展過程、現行面臨的問題,並尋求可能之解決途徑與另闢新法。
       茲將本文研究發現,摘要於下:
       於複式稅制之下,租稅的課徵標的範圍涵蓋所得、消費與財富三者並重。根據數據顯示,民國四十年代,我國地方租稅結構多以財產稅為主,民國五十年代,租稅結構漸以消費稅與財產稅為並重。至民國六十年代,由於土地增值稅的增長,所得稅比重逐年上升而消費稅、財產稅的比重相對逐年下滑;但至民國七十年代,由於景氣回升以及營業稅改制之影響,使消費稅與所得稅成為主要地方稅收,而財產稅地位不若從前。此時期的消費稅亦較所得稅穩定成長。至民國八十八年,營業稅改為國稅後,以相對比例觀之,地方稅收逐漸以所得稅取代消費稅和財產稅之地位,與OECD部分國家之聯邦國家特性較為相符。細分其中之組成,所得稅僅以土地增值稅為代表,消費稅僅剩娛樂稅而其他稅部分亦僅以印花稅為支應,以往為大宗之財產稅項目,於近年來稅收表現不如往昔,故以絕對比例觀之,地方稅目及稅收尚有提升的空間。
       其次,以地方稅收占總稅收比例觀之,民國四十年代,土地增值稅尚未全區開徵下,所得稅稍嫌不足,但因財產稅及消費稅部分皆呈上升趨勢,因此地方稅佔總稅收的比重仍於30%至35%之間。民國五十至七十年代,國民所得水準偏低,我國積極從事各項建設與改革,利用減稅政策以利從事投資生產,故此時期之地方稅佔總稅收比例為下跌趨勢。減稅效果展現於民國七十年代後,地方稅佔總稅收比例,除因筵席稅、屠宰稅相繼廢除以及田賦停徵略微影響外,皆具35%至45%的水準。另以台灣地方稅歷年來之租稅負擔率觀察,民國四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初期、七十年代初期以及八十年代之後皆為下降走勢,顯示這些時期中所主導之稅目結構彈性較為不足。而民國七十年代後期,大致為遞增現象。七十七年至八十四年,為經濟景氣達頂峰狀態,民國八十年度,由6.36%躍升至民國八十一年度之8.16%為歷年來最高峰後,便逐年下降至民國八十八年度之5.50%。稅負占國內生產毛額的幅度僅為約一半的比例,如何穩固舊有稅基,培養稅源,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此外,以各縣市稅課收入占歲出比例之演變,各縣市於民國六十二年的分配都明顯高出其他修正年度,其次是民國四十四年與民國七十年不等的比例居次。而民國八十八年修正後之分配,對於稅收占歲出比例助益不大,但以長期趨勢觀之,財政收支劃分確實使各縣市財源逐漸改善。惟民國八十年代後,因地方權限之擴張,由近年來我國地方財政收入觀之,稅課收入比重由八十六年之41.1%上升至八十九年之50.2%,而占GDP比例由2.9%亦上升至3.5%,顯示地方稅收在地方財政收入漸形重要下,若實質收入無法配合支出成長則便使原已不平衡之財政收支差距更形擴大。
       以理論及相關數據資料證實,現行台灣地區地方稅制確實未能將地方自治理想實現,有關地方權限之立法尚未完備,地方財政收入亦多賴以補助款彌補籌財不足,以致於原始立意之中央、地方分權主張不但無法改善,反收地方更仰賴中央政府的反效果。而地方稅目缺乏地方性之所得稅或消費稅為挹注,而使實現地方受益原則之租稅僅集中於目前稅率偏低之財產稅,根據前述問題,本文之研究建議要點歸納如下:
       一、建立地方租稅自主:依據地方稅建制原則之受益觀念以籌措地方財源。中央應充分授予地方立法權限,儘速通過地方稅法通則。
       二、改進現有地方稅目:如各項稅目之減免與優惠措施應衡量其適切性,避免租稅侵蝕現象不減反增。各課稅稅目方面,土地增值稅實際成交價之掌握,有效稅率之計算以及稅收結構之劃分問題;地價稅、房屋稅稅率偏低,應提高稅率,並改以比例稅以反映實際使用當地資源程度且亦符合享受服務需負相當成本之地方稅建制原則。簡化契稅稅率,減少流通稅之負擔;將使用牌照稅朝向以道路受益之課稅目的,並改善相關道路稅費制;印花稅可考慮其存廢之必要;娛樂稅之稅率可望提高,課稅項目應以更新。此外,將其餘分成稅項目改為統籌分配,以根本解決府際間垂直不均與水平不均現象。
       三、開徵可行之地方稅目:與他國相較,我國地方稅目確實不多,且地方稅收彈性小、稅基又狹,地方稅目仍應有拓展之空間。為來可朝向開徵指定用途稅、道路使用稅、地方所得稅、旅遊稅、保護區污染稅等地方籌財管道。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論文摘要-----I
     目錄
     表次
     圖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
       第三節 研究方法-----2
       第四節 研究架構-----3
     第二章 地方稅理論基礎-----5
       第一節 地方租稅自主意義及課徵原則-----6
       第二節 中央稅與地方稅劃分-----12
     第三章 各國地方稅制演變分析-----17
       第一節 沿革及比較-----18
       第二節 變動趨勢分析-----49
     第四章 台灣地區歷年地方稅制沿革及趨勢分析-----58
       第一節 歷年各地方稅沿革-----58
       第二節 歷年地方稅稅收結構分析-----82
       第三節 小結-----99
     第五章 台灣地區現行地方稅制之檢討與改進-----102
       第一節 地方稅制問題檢討-----102
       第二節 地方稅制改進方向-----11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25
       第一節 結論-----125
       第二節 建議-----128
     參考文獻-----133
     附錄圖表-----139
     
     表次
     表3-1 日本地方政府收入結構表-----20
     表3-2 我國與日本稅目比較表-----25
     表3-3 美國地方政府行政區數目演變(西元1962年-1997年)-----43
     表3-4 美國各州租稅變動次數表(西元1988年-1998年)-----47
     表3-5 OECD部分國家地方政府租稅自主程度分類表-----49
     表3-6 OECD選樣國家地價稅占地方稅收及GDP比例表-----52
     表3-7 部分單一國家土地稅課稅制度比較表-----53
     表3-8 美國州及地方政府稅收結構趨勢表(西元1970年-1997年)-----57
     表4-1 歷年國稅、地方稅劃分表-----59
     表4-2 國稅、地方稅分成表-----80
     表4-3 我國歷年各地方稅收劃分之演變-----81
     表4-4 我國地方稅收結構趨勢表(民國80年-89年)-----101
     附錄表3-1 選樣國家地方稅租稅結構分佈表-----139
     附錄表3-2 選樣國家地方稅收各占地方財政收入及GDP比例表-----143
     附錄表4-1 歷年台灣省國稅、地方稅收劃分表-----161
     附錄表4-2 44-88年度土地稅收及地方稅收結構表-----163
     附錄表4-3 我國歷年各地方稅收之增加率-----164
     附錄表4-4 各期間營業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65
     附錄表4-5 各期間印花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66
     附錄表4-6 各期間使用牌照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67
     附錄表4-7 各期間田賦所得彈性變化表-----168
     附錄表4-8 各期間地價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69
     附錄表4-9 各期間土地增值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70
     附錄表4-10 各期間房屋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71
     附錄表4-11 各期間契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72
     附錄表4-12 各期間屠宰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73
     附錄表4-13 各期間筵席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74
     附錄表4-14 各期間娛樂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75
     附錄表4-15 各期間地方稅所得彈性變化表-----176
     附錄表4-16 我國歷年地方稅各稅賦稅收入表-----177
     
     圖次
     圖1-1 本文架構流程圖-----4
     圖2-1 地方稅制度之原則與功能分析圖-----15
     圖3-1 日本地方稅收結構趨勢圖-----23
     圖3-2 英國地方稅收結構趨勢圖-----33
     圖3-3 美國州政府稅收結構趨勢圖-----44
     圖3-4 美國地方政府稅收結構趨勢圖-----44
     圖3-5 美國州及地方政府稅收結構歷年趨勢圖-----57
     圖4-1 歷年各級政府稅收占總稅收比例圖-----82
     圖4-2 地方稅收總額占總稅收百分比趨勢圖-----83
     圖4-3 我國歷年地方稅收結構趨勢圖-----84
     圖4-4 歷年各級政府稅收占歲出比例圖-----84
     圖4-5 歷年地方政府稅收占總稅收比例圖-----84
     圖4-6 各縣市間稅收占歲出歷年比較圖-----89
     圖4-7 地方稅收總額占總支出百分比趨勢圖-----91
     圖4-8 地方稅收總額占GDP百分比趨勢圖-----92
     圖4-9 我國地方稅收結構趨勢圖(民國80年-89年)-----101
     附錄圖4-1 營業稅歷年稅收趨勢-----144
     附錄圖4-2 印花稅歷年稅收趨勢-----145
     附錄圖4-3 使用牌照稅歷年稅收趨勢-----146
     附錄圖4-4 田賦歷年稅收趨勢-----147
     附錄圖4-5 地價稅歷年稅收趨勢-----148
     附錄圖4-6 土地增值稅歷年稅收趨勢-----149
     附錄圖4-7 房屋稅歷年稅收趨勢-----150
     附錄圖4-8 契稅歷年稅收趨勢-----151
     附錄圖4-9 屠宰稅歷年稅收趨勢-----152
     附錄圖4-10 筵席稅歷年稅收趨勢-----153
     附錄圖4-11 娛樂稅歷年稅收趨勢-----154
     附錄圖4-12 歷年各項地方稅稅收占總稅收之百分比趨勢-----155
     附錄圖4-13 歷年各項地方稅稅收占總支出之百分比趨勢-----156
     附錄圖4-14 歷年各項地方稅稅收占GDP之百分比趨勢-----157
     附錄圖4-15 各項地方稅稅收歷年增減率-----158
     附錄圖4-16 歷年各項地方稅稅收占總地方稅收比例-----159
     附錄圖4-17 歷年各縣市間稅收占歲出比例圖-----160
     附錄圖4-18 我國營業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65
     附錄圖4-19 我國印花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66
     附錄圖4-20 我國使用牌照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67
     附錄圖4-21 我國田賦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68
     附錄圖4-22 我國地價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69
     附錄圖4-23 我國土地增值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70
     附錄圖4-24 我國房屋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71
     附錄圖4-25 我國契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72
     附錄圖4-26 我國屠宰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73
     附錄圖4-27 我國筵席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74
     附錄圖4-28 我國娛樂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75
     附錄圖4-29 我國地方稅稅收與GDP之線性趨勢-----176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342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地區地方稅制度變遷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1. 王坤一(1996),「營業稅改制國稅問題平議」,稅務,第1614期,頁10-11。
     2. 朱澤民(1993),「當前地方財政制度改進之研究」,財稅研究,第1期卷25,頁13-33。
     3. 朱澤民(1994),「當前地方稅制之檢討與改進方向初探」,財稅研究,第3期卷26,頁28-51。
     4. 任廣福等(1963),台灣之地方租稅,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5. 吳政勛(1988),娛樂活動課稅問題之研究兼論我國娛樂稅制度,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瑞祥(1970),台灣財政之研究,台北 : 正中書局
     7. 李善馨等(1972),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彙編,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彙編秘書處編輯重印,中國財經資料彙編之23,台北市:學海出版社印行。
     8. 李金桐(1986),美國聯邦租稅政策,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9. 李惠懿(1994),我國營業稅稅收分配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李佩瑜(2000),台灣地區統籌分配稅制度演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李顯峰等(2001),中央統籌分配制度改進之研究期末報告,財政部國庫署。
     12. 李顯峰、陳儷文(2001),「臺灣地方財政不均與區域發展之研究」,財稅研究,第1期33卷,頁47-104。
     13. 汪錕(1993),隴右來的牧羊兒,行政院主計處。
     14. 林達聰等(1985),「我國與日本地方稅課稅客體之研究」,頁50-56,日本地方稅制之研究,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15. 林世銘(1988),我國地方稅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林靜瑜(1998),旅遊活動課稅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林全(1999),「健全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台灣經驗的評價,第七章,頁359-399,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18. 韋端(1999),「公元二千年社會環境趨勢及課題分析」,數字管理,頁131-187,台北市:商業周刊出版,城邦文化發行,初版。
     19. 翁之鏞(1952),民國財政檢論,台北 : 華國出版社,初版。
     20. 翁國賢(1998),「土地增值稅減免範圍之研究」,財稅研究,第30期6卷,頁49-81。
     21. 殷章甫等(1989),中外土地法制之比較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
     22. 徐偉初(1989),各國賦稅改革之比較分析,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編印。
     23. 夏心怡(1999),台灣地區土地稅收入變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陳津美(1988),我國財產稅稅制結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陳津美、曾巨威(1989),地價稅問題之研究,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
     26. 陳麗玫、曾巨威(1989),印花稅問題之研究,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
     27. 陳聽安(1993),「從公平與效率談土地增值稅何去何從」,財稅研究,第25期 1卷,頁1-5。
     28. 陳淑汾(1994),當前土地增值稅改進可行性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陳國智(2000),「土地稅與地方財政關係」,財稅研究,第2期32卷,頁88-99。
     30. 連玉君、劉宏恩(1992),「縣(市)財政自主性之探討」,法律學刊,第23期,頁23-47。
     31. 倪成彬譯,藤谷謙二著(1989),英國地方稅,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32. 曾巨威(1993),「道路建設財源籌措制度之研究」,公共建設財務研討會論文集,頁35-59。
     33. 張勝彥等(1999),台灣省政府財政廳志,台灣省政府財政廳編印。
     34. 黃世鑫(1989),我國各級政府經濟功能劃分協調及地方財政問題,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
     35. 黃朝琴(1994),我國財產稅評價制度公平性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黃淑惠(1997),「現階段我國土地增值稅制的問題與解決之道」,財稅研究,第29期3卷,頁140-166。
     37. 黃建興(2001),「地方財政努力之分析」,財稅研究,第5期卷33,頁47-55。
     38. 廖義明(1985),「日本地方稅制簡介」,頁7-15,日本地方稅制之研究,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39. 廖義明譯,矢野浩一郎著(1986),日本地方稅概要,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40. 鄭閔介(1998),台灣地區課徵地方所得稅可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劉寧添(1991),「日本地方稅制」,稅務,第1448期,頁15-17。
     42. 劉春堂等(1992),「韓日地方稅制考察研究報告」,財稅研究,第3期24卷,頁57-68。
     43. 簡錦川譯,五味雄治著(1984),日本之稅制,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44. 魏寶蓮(1991)改善我國地方財政之研究─台北縣政府實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台灣省政府財政廳(1952),台灣省地方財務法令輯要,台灣省政府財政廳編印。
     46. 台灣省政府主計處(1994),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1946,1994年由台灣省政府主計處重印)
     47. 財政部稅制委員會、中國租稅研究會(1969、1974、2001),中華民國稅務通鑑(二編、三編、上下冊),台北:財政部稅制委員會、中國租稅研究會。
     貳、外文部分
     1. Aronson J. R. and Hilley J. L.,(1986),“Development of the Federal System.”,Financing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Fourth Editio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 pp10-30.
     2. Bailey, S. J.,(1999),Local Government Economics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acmillan Press LTD.
     3. Bird, R. M. and Vaillancourt, F.,(2000),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Brunori D.,(1998)“Metropolitan Tax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National Tax Journal, Sep. Vol. 51, Iss. 3; pp. 541-551.
     5. Dilnot A. and Stears, G.,(1998),“The United Kingdom.”,The Tax System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dited by Messere, K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354-376.
     6. Finer, H.,(1946),English local government, Third Edition, London : Methuen & Co. LTD. London.
     7. Hicks,U.K.,(1958), British Public Finances : Their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1880-1952),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Hiromitsu, I.,(1998),“Japan.”,The Tax System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dited by Messere, K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14-258.
     9. Hiromitsu, I.,(2001), The Japanese Tax Sys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Kay, J. A. and King, M.A.,(1990), The British tax system, Fifth Edition,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 Maud, J. and Finer, S. E.,(1953),Local government in England and Wales,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 Moody S.J.,(2001),Facts & Figures On Government Finance,35th Edition,The Tax Foundation,Washington,D.C.Musgrave, R. A.,(1983),“Who Should Tax, Where, and What?”, Tax assignment in federal countries, Edited by McLure, Charles E., Canberra :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p2-19.
     13. National Tax Association(2001), Proceedings, 93rd Annual Conference on Taxation,Washington, D.C.
     14. OECD Tax Policy studies No.1(1999), Taxing Powers of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5. Owens, J. and Panella, G.,(1991),Local Governmen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orth-Holland.
     16. Owens, J.,(1992),“Financing Local Government: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Local Taxation.”, Local Government Economic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Edited by David, King, 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 pp. 55-86.
     17. Pechman, J. A.,(1987),“State and Local Taxes.”,Federal Tax Policy, Fifth Editio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pp257-298.
     18. Sandford, C.,(2000), Why Tax Systems Differ: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xation,Bath:Fiscal publications.
     19. Sunley, E. M. and Stotsky, J. G.,(1998),“The United States.”,The Tax System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dited by Messere, K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377-430.
     20. Tax Bureau of Ministry of Finance, Japan,(1999), An Outline of Japanese Taxes.
     21. U.S. Census Bureau(1999)“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Finances and Employment.”,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al Organizaion, pp. 307-344.
     22. Wilson D. and Game C.,(1998),“Finance:The Recent Story.”,Local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Second Edi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LONDON., pp177-194.
     23. Yuji, G.,(2000),Guide to Japanese taxes,Tokyo,Japan.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