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國際物流業建立跨組織企業流程模型之個案研究
作者 潘明正
貢獻者 季延平
潘明正
關鍵詞 國際物流
海運業
企業流程
企業流程模型
資訊架構
Global Logistics
Business Process Model
IT Architecture
IDEFO
IDEF3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27:46 (UTC+8)
摘要   全球消費者需求快速改變,產品生命週期明顯縮短,不允許過多的存貨屯積,故產品的配送傾向於「少量、多樣、快速」的配送服務,企業希望擁有一個高效率的國際物流服務網路來提供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上更有效率的監督與管控。
       就國際物流(Global Logistics)來說,海運業者是否能共享正確即時(real time)的資訊,正是其關鍵成功因素。而海運產業中各角色資訊與資源的整合,有賴於企業建構其電子化企業的應用系統架構藍圖;因此,海運產業除了建構企業電子化之應用資訊系統外,更應著重於各系統間的整合與資料交換,發展或利用適當的資料整合與交換技術;對海運而言,系統整合不僅僅是應用系統間資料的交換,更應達到與流程緊密的搭配,才能真正完成進出口流程電子化、資訊與資源共享等目標。然而,各應用系統間資料模式的不一致性、資料交換的不即時性,也為資料交換帶入雪上加霜的困境。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式提出一個利用流程分析,建構海運跨組織企業流程模型。主要作法為從海運企業個案營運流程的分析,利用IDEF0與IDEF3方法定義海運產業企業流程模型,並且整合各不同企業流程。透過個案資訊架構分析,提出適合海運業跨組織資料交換之資訊架構,並以此資訊架構改善各企業流程,最後整合改善後流程模型,建置海運跨組織進出口流程模型。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王以南,1999。廠商在國內設置亞太物流中心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朱培宏,1994。集團企業的跨組織資訊系統推動的策略與困難,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何明峰,1996。定期航運公司再造工程應用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李雨蒼、陳叡智,1997。跨組織資訊系統對企業競爭策略與競爭優勢影響之研究─以EDI在國內產業的應用為例,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李海崧,2000。IDEF0整合分析模式應用於營造業品管作業之初步研究─以檢驗、量測與試驗設備管制程序為驗證範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6. 宋餘俠、黃思明、高孔廉,1994。跨組織資訊系統規劃範圍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博士論文。
     7. 林光,1993。海運學,台北:華泰書局。
     8. 林格立,2000。從顧客服務觀點來探討國際物流的作業模式─以聯邦快遞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 陳正泰,1999。作業基礎成本制資料架構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陳玗玎,1997。亞太物流中心資訊建設規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陳煌龍,1990。海運資訊系統發展之研究─以陽明海運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梁定澎,1997。資訊管理研究方法總論,資訊管理學報,第四卷第一期:1-7。
     13. 曾俊鵬,1998。國際貨櫃運輸實務,台北:華泰書局。
     14. 黃偉峰,1997。IDEF0方法簡介,台北:華泰書局。
     15. 張俊榮,2001。顧客關係管理參考模式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彭昱興,1995。跨組織資訊系統之資訊需求與管理,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鄭順德,1999。海運業跨組織資訊系統架構之研究─以客戶服務為導向,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蔡政龍,1996。IDEF3流程描述與斐氏圖模式轉換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謝琦彬,季延平,宋鎧與范錚強,1993。跨組織資訊系統企業角色之交互作用,第八屆全國管理信息系統學術年會論文集。
     20. 魏大洋,1999。以資訊流與作業流及資訊科技三面項探討企業流程─以A物流公司與RU電腦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1. A. W. Sheer, 1998.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second edition.
     2. Bakos, J.Y. and Treacy, M.E, 198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rporate Strategy: A Research Perspective, MIS Quarterly: 107-119.
     3. Barrett Stephanie and Konsynski Benn, 1982. Inter-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s, MIS Quarterly: 93-99.
     4. Barrett Stephanie S., 1987. Strategic Alternative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 Implementations: An Overview,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3(3): 5-16.
     5. Benbasat, I., Goldstein, D. K., and Mead, M., 1987.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11(3): 369-386.
     6. Cash James I. and Konsynksi Benn R, 1985. IS Redraws Competitive Boundari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34-142.
     7. Cash, J.I., McFarlan, F.W. and Mckenney J. L, 1992. Corporate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Homewood, Illinois.
     8. Davenport, Thomas H. and James E. Short, 1990. The new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1-27.
     9. Davenport, Thomas H, 1993. Process Innovation: Reengineering Work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0. Ellram, L. M, 1996. The Use of the Case Study Method in Logistics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7(2):93-138.
     11. Hammer, Michael and Champy, James, 1993.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12. Knowledge Based Systems, Inc, 1992. Intelligent Support for Simulation Model Design from IDEF3 Descriptions.
     13. K. T. K. TOH, 1999. The realization of reference enterprise modeling architectures, INT. J.COMPUTER, 12(5): 403-417.
     14. Mark S. Fox and Michael Gruninger, 1998. Enterprise Modeling,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09-121.
     15. Portor, M. E. and Millar, V.E, 1985. How Information Gives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3(4): 149-160.
     16. Robey D. and Sales, C.A. 1994, Designing Organizations, Richard Irwin.
     17. Richard J. Mayer, and P.S. Dewitte, 1994. IDEF Family of Method for Concurrent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Re-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xas: Knowledge Base System Inc.
     18. Suomi Reima, 1998.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as Company Resource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105-112.
     19. Wenhong Luo & Y. Alex Tung, 1999. A framework for selecting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methods,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312-319.
     網站部份
     1. http://fjt.infoscape.com.cn
     2. http://www.moea.gov.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89356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39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季延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潘明正zh_TW
dc.creator (作者) 潘明正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27:46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27:4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27:4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39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53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資訊管理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35600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全球消費者需求快速改變,產品生命週期明顯縮短,不允許過多的存貨屯積,故產品的配送傾向於「少量、多樣、快速」的配送服務,企業希望擁有一個高效率的國際物流服務網路來提供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上更有效率的監督與管控。
       就國際物流(Global Logistics)來說,海運業者是否能共享正確即時(real time)的資訊,正是其關鍵成功因素。而海運產業中各角色資訊與資源的整合,有賴於企業建構其電子化企業的應用系統架構藍圖;因此,海運產業除了建構企業電子化之應用資訊系統外,更應著重於各系統間的整合與資料交換,發展或利用適當的資料整合與交換技術;對海運而言,系統整合不僅僅是應用系統間資料的交換,更應達到與流程緊密的搭配,才能真正完成進出口流程電子化、資訊與資源共享等目標。然而,各應用系統間資料模式的不一致性、資料交換的不即時性,也為資料交換帶入雪上加霜的困境。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式提出一個利用流程分析,建構海運跨組織企業流程模型。主要作法為從海運企業個案營運流程的分析,利用IDEF0與IDEF3方法定義海運產業企業流程模型,並且整合各不同企業流程。透過個案資訊架構分析,提出適合海運業跨組織資料交換之資訊架構,並以此資訊架構改善各企業流程,最後整合改善後流程模型,建置海運跨組織進出口流程模型。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感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壹章 緒論-----6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6
       第二節 研究目的-----8
       第三節 研究範圍-----10
       第四節 研究程序-----12
       第五節 預期成果與貢獻-----14
     第貳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國際物流(Global Logistics)介紹-----11
       第二節 海運貨櫃運輸介紹-----18
       第三節 跨組織資訊系統-----22
       第四節 企業流程、流程模型與建模方式探討-----29
     第參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方法-----42
       第三節 個案研究調查方法-----44
       第四節 研究步驟-----47
     第肆章 個案集團介紹-----48
       第一節 個案集團簡介-----48
       第二節 個案集團子公司簡介-----49
       第三節 個案集團企業文化-----51
       第四節 個案集團未來展望-----51
       第五節 小結-----53
     第伍章 企業流程模型研究-----54
       第一節 個案集團企業流程模型建立-----54
       第二節 個案集團資訊應用現況-----74
       第三節 個案集團改善後企業流程模型說明-----86
       第四節 以提單製作流程說明跨組織企業流程模型-----99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108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8
       第二節 研究限制-----112
       第三節 對個案集團建議-----114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115
     參考文獻-----I
     中文部份-----I
     英文部份-----II
     網站部份-----III
     
     圖目錄
     第壹章 緒論
     圖1-1 第壹章緒論架構圖-----1
     圖1-2 研究流程圖-----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圖2-1 文獻探討架構圖-----11
     圖2-2 國際物流與傳統物流的差別-----14
     圖2-3 國際物流角色圖-----21
     圖2-4 跨組織合作與跨組織資訊系統圖-----33
     圖2-5 IDEFO圖形結構-----37
     圖2-6 IDEFO階層分解圖-----38
     圖2-7 IDEFO第0層範例圖-----39
     圖2-8 IDEF3模型範例-----39
     圖2-9 IDEF3的JUNCTION TYPES及LINK TYPES-----39
     圖2-10 行為單位UOB的詳細說明文件範例-----40
     第參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圖3-1 第參章架構圖-----41
     圖3-2 研究架構圖-----42
     圖3-3 不同研究方法的定位圖-----43
     圖3-4 個案研究進行階段圖-----45
     圖3-5 研究步驟圖-----47
     第肆章 個案集團介紹
     圖4-1 第肆章架構圖-----48
     圖4-2 個案集團子公司關係圖-----50
     第伍章 企業流程模型研究
     圖5-1 整合企業流程模型建立過程-----54
     圖5-2 個案集團出口IDEF3模型-----58
     圖5-3 個案集團進口IDEF3模型圖-----63
     圖5-4 各產業領先者資訊科技應用之定位-----75
     圖5-5 S系統範圍圖-----76
     圖5-6 個案集團資訊系統關係圖-----79
     圖5-7 各公司資訊應用層次圖-----83
     圖5-8 整合性資料庫資訊架構圖-----90
     圖5-9 跨組織企業流程模型A-O層-----95
     圖5-10 跨組織企業流程模型AO層-----96
     圖5-11 個案集團企業流程模型NODE TREE-----96
     圖5-12 提單資料產生來源圖-----101
     圖5-13 個案集團提單製作IDEF3流程圖-----102
     圖5-14 個案集團提單流程改善後IDEF3圖-----104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圖6-1 第陸章架構圖-----108
     
     表目錄
     第貳章 文獻探討
     表2-1 國內物流與國際物流比較表-----14
     表2-2 國內物流與國際物流三種流動比較表-----14
     表2-3 「跨組織資訊系統」定義整理表-----24
     表2-4 跨組織資訊系統分類表-----26
     表2-5 IDEF家族群表-----34
     表2-6 ICOM說明表-----37
     第肆章 個案集團介紹
     表4-1 個案集團子公司業務說明表-----49
     第伍章 企業流程模型研究
     表5-1 個案集團各子公司企業流程模型清單-----55
     表5-2 出口IDEF3模型與IDEFO模型對照表-----66
     表5-3 進口IDEF3模型與IDEFO模型對照表-----68
     表5-4 F貨櫃場INPUT資料清單範例-----70
     表5-5 F貨櫃場OUTPUT資料清單範例-----71
     表5-6 個案集團資料方式比例表-----73
     表5-7 各公司使用資訊系統現況表-----81
     表5-8 跨組織資訊系統之相互依賴性、結構性及潛在衝突-----88
     表5-9 「整合資料庫」關鍵資料清單-----92
     表5-10 提單資料細目表-----100
     表5-11 提單資料應用改變對照表-----105
     表5-12 提單資料應用權改變匯總表-----10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39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物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海運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流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流程模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架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Global Logistic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usiness Process Mode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T Architectur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DEFO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DEF3en_US
dc.title (題名) 國際物流業建立跨組織企業流程模型之個案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王以南,1999。廠商在國內設置亞太物流中心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朱培宏,1994。集團企業的跨組織資訊系統推動的策略與困難,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何明峰,1996。定期航運公司再造工程應用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李雨蒼、陳叡智,1997。跨組織資訊系統對企業競爭策略與競爭優勢影響之研究─以EDI在國內產業的應用為例,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李海崧,2000。IDEF0整合分析模式應用於營造業品管作業之初步研究─以檢驗、量測與試驗設備管制程序為驗證範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6. 宋餘俠、黃思明、高孔廉,1994。跨組織資訊系統規劃範圍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博士論文。
     7. 林光,1993。海運學,台北:華泰書局。
     8. 林格立,2000。從顧客服務觀點來探討國際物流的作業模式─以聯邦快遞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 陳正泰,1999。作業基礎成本制資料架構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陳玗玎,1997。亞太物流中心資訊建設規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陳煌龍,1990。海運資訊系統發展之研究─以陽明海運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梁定澎,1997。資訊管理研究方法總論,資訊管理學報,第四卷第一期:1-7。
     13. 曾俊鵬,1998。國際貨櫃運輸實務,台北:華泰書局。
     14. 黃偉峰,1997。IDEF0方法簡介,台北:華泰書局。
     15. 張俊榮,2001。顧客關係管理參考模式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彭昱興,1995。跨組織資訊系統之資訊需求與管理,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鄭順德,1999。海運業跨組織資訊系統架構之研究─以客戶服務為導向,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蔡政龍,1996。IDEF3流程描述與斐氏圖模式轉換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謝琦彬,季延平,宋鎧與范錚強,1993。跨組織資訊系統企業角色之交互作用,第八屆全國管理信息系統學術年會論文集。
     20. 魏大洋,1999。以資訊流與作業流及資訊科技三面項探討企業流程─以A物流公司與RU電腦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1. A. W. Sheer, 1998.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second edition.
     2. Bakos, J.Y. and Treacy, M.E, 198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rporate Strategy: A Research Perspective, MIS Quarterly: 107-119.
     3. Barrett Stephanie and Konsynski Benn, 1982. Inter-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s, MIS Quarterly: 93-99.
     4. Barrett Stephanie S., 1987. Strategic Alternative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 Implementations: An Overview,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3(3): 5-16.
     5. Benbasat, I., Goldstein, D. K., and Mead, M., 1987.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11(3): 369-386.
     6. Cash James I. and Konsynksi Benn R, 1985. IS Redraws Competitive Boundari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34-142.
     7. Cash, J.I., McFarlan, F.W. and Mckenney J. L, 1992. Corporate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Homewood, Illinois.
     8. Davenport, Thomas H. and James E. Short, 1990. The new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1-27.
     9. Davenport, Thomas H, 1993. Process Innovation: Reengineering Work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0. Ellram, L. M, 1996. The Use of the Case Study Method in Logistics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7(2):93-138.
     11. Hammer, Michael and Champy, James, 1993.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12. Knowledge Based Systems, Inc, 1992. Intelligent Support for Simulation Model Design from IDEF3 Descriptions.
     13. K. T. K. TOH, 1999. The realization of reference enterprise modeling architectures, INT. J.COMPUTER, 12(5): 403-417.
     14. Mark S. Fox and Michael Gruninger, 1998. Enterprise Modeling,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09-121.
     15. Portor, M. E. and Millar, V.E, 1985. How Information Gives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3(4): 149-160.
     16. Robey D. and Sales, C.A. 1994, Designing Organizations, Richard Irwin.
     17. Richard J. Mayer, and P.S. Dewitte, 1994. IDEF Family of Method for Concurrent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Re-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xas: Knowledge Base System Inc.
     18. Suomi Reima, 1998.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as Company Resource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105-112.
     19. Wenhong Luo & Y. Alex Tung, 1999. A framework for selecting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methods,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312-319.
     網站部份
     1. http://fjt.infoscape.com.cn
     2. http://www.moea.gov.tw/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