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政經結構,股市制度設計與投資人互動關係之研究
作者 鄭弘儀
貢獻者 林基煌
鄭弘儀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33:36 (UTC+8)
摘要   民國76年,台灣的上市公司才100家左右。到了民國90年,上市上櫃公司合計已經超過900家,但這期間,貨幣供給額增加的速度卻遠不及股票印製的速度,亦即是說,資金的成長跟不上股票籌碼的成長。這還不包括資金在這十年間快速外移中國大陸的部分,既然有限的鈔票要追求大量成長的股票,納股票哪容易漲?
       其次,台灣內線交易嚴重,證期會沒有調查權.移送給司法,司法又常懼於有權有勢者,或不諳股市炒作手法,因此很難將內線交易繩之以法,散戶總是吃虧。
       在法人的操縱主導下,不管是在資金規模,資訊來源,資訊取得速度,研究品質,專業素養散戶都遠不及法人的功力與實力,因此更容易被宰割。
       此外,交易成本也非常恐怖,每筆買賣的交易成本達千分之六,幾乎是世界最貴的。每交易一次,就被厚厚剝一層皮,而散戶猶不自知。而且台灣的股市週轉率是世界第一高,散戶也世界第一多,足見散戶被剝皮非常嚴重。
       股市炒作也是一大問題,不但主力,金主,作手充斥。投顧”老師”報名牌也非常囂張,散戶常聽信他們而受傷慘重。
       政治操控干預則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制度上常見不利於散戶的措施。平盤下不能放空,難以避險。漲跌幅不放寬,股市更易操控。另一方面當權大官不懂股市,卻常以股市漲跌當工具常加干預,致陷於不正常波動及反映非真正經濟基本面的股市,散戶投資人無所適從。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理財觀念的改變,加上外資的開放,致使證券市場流入豐沛的資金,當然除了一般所謂散戶之外,公司企業也積極欲透過證券市場,籌集資本,做為繼續投資,發展擴充事業之用。另外根據證券交易所統計,在1998年,台灣股市以資本額計算,規模只排名全世界第18名,但成交量卻居全球第三名,週轉率更高居世界首位。所以把股票市場當成金礦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大多數時間,台灣的股票似乎不是散戶能買的,能買的時候,只有重跌,超跌,跌到沒人要的時候,才是散戶進場的時機.因為這個股市的結構,是不利於散戶的,可是偏偏台灣股市散戶卻高達九成.所以在長年觀察分析下來,散戶賠錢的比例極可能超過90%,也可能只有5%的極少數賺錢,其他可能是處於不賺不賠的部分。而且通常賺錢的人敢對外誇耀,賠錢的人連吭都不敢吭一聲,為什麼?因為這是人性,賠了怕被人嘲笑,贏了總要炫耀一番,所以搞不好,散戶虧錢的可能比上述還嚴重.
       再者,對於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而言,資訊的取得,資訊的可信度,資訊的功能性及代表意義…等,乃為影響其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投資大眾決定是否買賣股票,全憑企業對外公開的資訊,故在證券市場中,資訊的流通為投資大眾所關注。因此,能夠獲得越多越正確越快速資訊的投資者,就越有機會在市場中,取得較高的投資報酬率.而資訊的來源主要是來自於公司的業務經營,財務,投資.‥等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事項.針對這點,一般散戶在這些資訊的取得上,是十分吃虧的,因為不論是公司董監事,經理人或大股東還是投信,券商,外資乃至於媒體,在這些資訊的取得上,都佔了極大的優勢,並且利用這些優勢來進行交易。對於其他投資人而言,在未能及時得知影響公司價值的資訊前提下,市場是處於資訊不對稱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對投資大眾而言並不公平,亦有違證券市場交易的正義。
       而且,影響台灣股市的因素,往往並不是一般正常的經濟因素,經常夾雜了政治問題,市場流言以及上市公司內部不當經營甚至媒體炒作新聞及股友社耳語等等的因素。加上取得資訊的管道處於劣勢,和台灣股市設計制度,大部分散戶在台灣證券市場中是屬於弱勢團體.而此種狀況不僅使一般投資人對證券市場喪失信心,也導致整個證券市場交易秩序的混亂。
       兩年前國內發生本土性金融危機,不論是爆發財務危機的企業,或是受到牽連而發生擠兌風潮的金融機構,其負責人或經營者多有民意代表或政黨要員的強力背景,已經暴露出”政治干預專業”的弊病。危機殷鑒不遠,而且在全球化及自由化之下,企業經營不只要面對國內對手,還需迎戰外來競爭者,主導企業經營的主事者及高階人員,對企業經營成敗具有關鍵影響力,如果政府為了酬庸或其它目的安插不適當人選至國營事業單位,輕微的話可能會影響到無法發揮監督事業經營的功能,嚴重的話則可能有濫用職權,利益輸送等弊端。公營事業或政府持有的公股都是全民所共有的,政府實應監督適當人選至公營企業.而且在現今國內外經濟不景氣之下,大型企業經營脈動更牽涉到國家整體經濟成長,像三商銀等重要金融機構也是上市公司,萬一出了什麼狀況,所影響到的層面可能是難以想像的。
       其實理論上,政黨完成交替,現政府擁有對國營事業的主導權是天經地義的事,就如同之前國民黨執政時,國營事業也是清一色的”藍”。如今民進黨執政,更換國營事業人事,也是瓦解國民黨長久政商勾結造成的龐大利益組織的一種做法。但政黨輪替後,民眾當然會對新政府有新希望,不希望再看到過去的政商掛勾.只要徹底杜絕政商不分,利益輸送等惡習,管他綠化還是藍化,只要不腐化就好。但萬一要是腐化,可能結果會比國民黨還淒慘。
       本文自第二章後,分成三大部分來敘述,一為”內線交易”,二為”政經體制”,三為”股市制度”,從這三部份來討論,以實際案例來加以佐證,輔以相關重點法律條文,進一步加以分析討論。或許能對看清台灣證券市場所謂的亂象,以及一般投資人對股票交易的認識不足,能有所幫助。
感謝一切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5-6
     第二章 內線交易 探討台灣股市內線交易情形
       第一節 內線交易之迷思-----7-10
       第二節 利益輸送與資訊不對稱-----10-20
       第三節 證期會之功能-----20-22
       第四節 董監事與大股東-----23-28
     第三章 股市制度
       第一節 交易成本與現金增資-----29-37
       第二節 會計師與財報-----37-45
       第三節 “老師”與新主力-----46-53
       第四節 上市公司與董監-----53-61
     第四章 政經結構 探討台灣政治與經濟結構對股市的影響
       第一節 政治干預股市的例子-----62-79
       第二節 經濟 產業 與股市相互之影響-----79-92
       第三節 經濟或政治 以核四對股市影響為例-----92-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0-101
     附錄 參考文獻-----102-104
參考文獻 賴英照著,證券交易法逐條釋意總則 p325
     余雪明,內部人交易管理的新發展,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四期 p33
     蘇松欽著,證券交易法修正詳論 p298
     呂東英,淺談內部人交易之規範,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四期 p45:證券投資管理,國立空中大學民89,謝明瑞,劉聰衡,陳溢茂
     投資理財,吳永猛,高凱聲,黃建森,柯勝揮編著,國立空中大學,民86p160
     投資理財,吳永猛,高凱聲,黃建森,柯勝揮編著,國立空中大學,民86p175
     投資理財,吳永猛,高凱聲,黃建森,柯勝揮編著,國立空中大學,民86p177
     證券投資法律須知,郭棋湧,永然文化,民79 p163.,p167
     借殼上市股,郭天賜著,民86,福爾摩沙出版 p57
     台灣股市穩定基金之績效評估,姚欣欣,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 p9-p12
     秋美娟,民85,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p1-p17
     股市與證券分析,魏萼,邊裕淵等邊著,國立空中大學78年2月再版p157
     股市與證券分析,魏萼,邊裕淵等邊著,國立空中大學78年2月再版p157-p163
     股市發展與經濟成長,賴龍興,國立政治大學國貿系碩士班 p8-p10
     內線交易之研究,郭賢傳,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班 p155-p175
     內部關係人持股變動對股價的影響,王慶鴻,國立政治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之問題研究,阮品嘉,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炭,『經濟因素、公司規模與股票報酬關係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林淑芬,『不同投資區間的規模效果-以台灣股市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林天中,『台灣股票市場三因子:系統風險、公司規模及淨值市價比實證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林建秀,『公司規模效果之涉險值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周新權,『規模效應及元月效應之探討-台灣股市實證研究』,私立長庚醫學暨工程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金傑敏,『公司規模、權益帳面價值對市值比、前期報酬及系統性風險對股票報酬之
     影響』,私立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Brady,N.F.,1988,”The Report of the Presidential Task Force on Market Mechanisms(U.S. Governmer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D.C.)
     貪婪時代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Edward Chancellor著,齊思賢譯,時報出版,1999
     工商時報,90年3月11日,第2版
     中國時報,90年2月19日
     數位時代雜誌,2000年五月號
     中國時報,90年3月10日,第三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基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弘儀zh_TW
dc.creator (作者) 鄭弘儀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33:36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33:3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33:3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4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57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民國76年,台灣的上市公司才100家左右。到了民國90年,上市上櫃公司合計已經超過900家,但這期間,貨幣供給額增加的速度卻遠不及股票印製的速度,亦即是說,資金的成長跟不上股票籌碼的成長。這還不包括資金在這十年間快速外移中國大陸的部分,既然有限的鈔票要追求大量成長的股票,納股票哪容易漲?
       其次,台灣內線交易嚴重,證期會沒有調查權.移送給司法,司法又常懼於有權有勢者,或不諳股市炒作手法,因此很難將內線交易繩之以法,散戶總是吃虧。
       在法人的操縱主導下,不管是在資金規模,資訊來源,資訊取得速度,研究品質,專業素養散戶都遠不及法人的功力與實力,因此更容易被宰割。
       此外,交易成本也非常恐怖,每筆買賣的交易成本達千分之六,幾乎是世界最貴的。每交易一次,就被厚厚剝一層皮,而散戶猶不自知。而且台灣的股市週轉率是世界第一高,散戶也世界第一多,足見散戶被剝皮非常嚴重。
       股市炒作也是一大問題,不但主力,金主,作手充斥。投顧”老師”報名牌也非常囂張,散戶常聽信他們而受傷慘重。
       政治操控干預則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制度上常見不利於散戶的措施。平盤下不能放空,難以避險。漲跌幅不放寬,股市更易操控。另一方面當權大官不懂股市,卻常以股市漲跌當工具常加干預,致陷於不正常波動及反映非真正經濟基本面的股市,散戶投資人無所適從。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理財觀念的改變,加上外資的開放,致使證券市場流入豐沛的資金,當然除了一般所謂散戶之外,公司企業也積極欲透過證券市場,籌集資本,做為繼續投資,發展擴充事業之用。另外根據證券交易所統計,在1998年,台灣股市以資本額計算,規模只排名全世界第18名,但成交量卻居全球第三名,週轉率更高居世界首位。所以把股票市場當成金礦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大多數時間,台灣的股票似乎不是散戶能買的,能買的時候,只有重跌,超跌,跌到沒人要的時候,才是散戶進場的時機.因為這個股市的結構,是不利於散戶的,可是偏偏台灣股市散戶卻高達九成.所以在長年觀察分析下來,散戶賠錢的比例極可能超過90%,也可能只有5%的極少數賺錢,其他可能是處於不賺不賠的部分。而且通常賺錢的人敢對外誇耀,賠錢的人連吭都不敢吭一聲,為什麼?因為這是人性,賠了怕被人嘲笑,贏了總要炫耀一番,所以搞不好,散戶虧錢的可能比上述還嚴重.
       再者,對於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而言,資訊的取得,資訊的可信度,資訊的功能性及代表意義…等,乃為影響其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投資大眾決定是否買賣股票,全憑企業對外公開的資訊,故在證券市場中,資訊的流通為投資大眾所關注。因此,能夠獲得越多越正確越快速資訊的投資者,就越有機會在市場中,取得較高的投資報酬率.而資訊的來源主要是來自於公司的業務經營,財務,投資.‥等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事項.針對這點,一般散戶在這些資訊的取得上,是十分吃虧的,因為不論是公司董監事,經理人或大股東還是投信,券商,外資乃至於媒體,在這些資訊的取得上,都佔了極大的優勢,並且利用這些優勢來進行交易。對於其他投資人而言,在未能及時得知影響公司價值的資訊前提下,市場是處於資訊不對稱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對投資大眾而言並不公平,亦有違證券市場交易的正義。
       而且,影響台灣股市的因素,往往並不是一般正常的經濟因素,經常夾雜了政治問題,市場流言以及上市公司內部不當經營甚至媒體炒作新聞及股友社耳語等等的因素。加上取得資訊的管道處於劣勢,和台灣股市設計制度,大部分散戶在台灣證券市場中是屬於弱勢團體.而此種狀況不僅使一般投資人對證券市場喪失信心,也導致整個證券市場交易秩序的混亂。
       兩年前國內發生本土性金融危機,不論是爆發財務危機的企業,或是受到牽連而發生擠兌風潮的金融機構,其負責人或經營者多有民意代表或政黨要員的強力背景,已經暴露出”政治干預專業”的弊病。危機殷鑒不遠,而且在全球化及自由化之下,企業經營不只要面對國內對手,還需迎戰外來競爭者,主導企業經營的主事者及高階人員,對企業經營成敗具有關鍵影響力,如果政府為了酬庸或其它目的安插不適當人選至國營事業單位,輕微的話可能會影響到無法發揮監督事業經營的功能,嚴重的話則可能有濫用職權,利益輸送等弊端。公營事業或政府持有的公股都是全民所共有的,政府實應監督適當人選至公營企業.而且在現今國內外經濟不景氣之下,大型企業經營脈動更牽涉到國家整體經濟成長,像三商銀等重要金融機構也是上市公司,萬一出了什麼狀況,所影響到的層面可能是難以想像的。
       其實理論上,政黨完成交替,現政府擁有對國營事業的主導權是天經地義的事,就如同之前國民黨執政時,國營事業也是清一色的”藍”。如今民進黨執政,更換國營事業人事,也是瓦解國民黨長久政商勾結造成的龐大利益組織的一種做法。但政黨輪替後,民眾當然會對新政府有新希望,不希望再看到過去的政商掛勾.只要徹底杜絕政商不分,利益輸送等惡習,管他綠化還是藍化,只要不腐化就好。但萬一要是腐化,可能結果會比國民黨還淒慘。
       本文自第二章後,分成三大部分來敘述,一為”內線交易”,二為”政經體制”,三為”股市制度”,從這三部份來討論,以實際案例來加以佐證,輔以相關重點法律條文,進一步加以分析討論。或許能對看清台灣證券市場所謂的亂象,以及一般投資人對股票交易的認識不足,能有所幫助。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感謝一切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5-6
     第二章 內線交易 探討台灣股市內線交易情形
       第一節 內線交易之迷思-----7-10
       第二節 利益輸送與資訊不對稱-----10-20
       第三節 證期會之功能-----20-22
       第四節 董監事與大股東-----23-28
     第三章 股市制度
       第一節 交易成本與現金增資-----29-37
       第二節 會計師與財報-----37-45
       第三節 “老師”與新主力-----46-53
       第四節 上市公司與董監-----53-61
     第四章 政經結構 探討台灣政治與經濟結構對股市的影響
       第一節 政治干預股市的例子-----62-79
       第二節 經濟 產業 與股市相互之影響-----79-92
       第三節 經濟或政治 以核四對股市影響為例-----92-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0-101
     附錄 參考文獻-----102-104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感謝一切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5-6
     第二章 內線交易 探討台灣股市內線交易情形
       第一節 內線交易之迷思-----7-10
       第二節 利益輸送與資訊不對稱-----10-20
       第三節 證期會之功能-----20-22
       第四節 董監事與大股東-----23-28
     第三章 股市制度
       第一節 交易成本與現金增資-----29-37
       第二節 會計師與財報-----37-45
       第三節 “老師”與新主力-----46-53
       第四節 上市公司與董監-----53-61
     第四章 政經結構 探討台灣政治與經濟結構對股市的影響
       第一節 政治干預股市的例子-----62-79
       第二節 經濟 產業 與股市相互之影響-----79-92
       第三節 經濟或政治 以核四對股市影響為例-----92-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0-101
     附錄 參考文獻-----102-104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11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政經結構,股市制度設計與投資人互動關係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英照著,證券交易法逐條釋意總則 p325
     余雪明,內部人交易管理的新發展,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四期 p33
     蘇松欽著,證券交易法修正詳論 p298
     呂東英,淺談內部人交易之規範,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四期 p45:證券投資管理,國立空中大學民89,謝明瑞,劉聰衡,陳溢茂
     投資理財,吳永猛,高凱聲,黃建森,柯勝揮編著,國立空中大學,民86p160
     投資理財,吳永猛,高凱聲,黃建森,柯勝揮編著,國立空中大學,民86p175
     投資理財,吳永猛,高凱聲,黃建森,柯勝揮編著,國立空中大學,民86p177
     證券投資法律須知,郭棋湧,永然文化,民79 p163.,p167
     借殼上市股,郭天賜著,民86,福爾摩沙出版 p57
     台灣股市穩定基金之績效評估,姚欣欣,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 p9-p12
     秋美娟,民85,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p1-p17
     股市與證券分析,魏萼,邊裕淵等邊著,國立空中大學78年2月再版p157
     股市與證券分析,魏萼,邊裕淵等邊著,國立空中大學78年2月再版p157-p163
     股市發展與經濟成長,賴龍興,國立政治大學國貿系碩士班 p8-p10
     內線交易之研究,郭賢傳,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班 p155-p175
     內部關係人持股變動對股價的影響,王慶鴻,國立政治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之問題研究,阮品嘉,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炭,『經濟因素、公司規模與股票報酬關係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林淑芬,『不同投資區間的規模效果-以台灣股市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林天中,『台灣股票市場三因子:系統風險、公司規模及淨值市價比實證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林建秀,『公司規模效果之涉險值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周新權,『規模效應及元月效應之探討-台灣股市實證研究』,私立長庚醫學暨工程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金傑敏,『公司規模、權益帳面價值對市值比、前期報酬及系統性風險對股票報酬之
     影響』,私立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Brady,N.F.,1988,”The Report of the Presidential Task Force on Market Mechanisms(U.S. Governmer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D.C.)
     貪婪時代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Edward Chancellor著,齊思賢譯,時報出版,1999
     工商時報,90年3月11日,第2版
     中國時報,90年2月19日
     數位時代雜誌,2000年五月號
     中國時報,90年3月10日,第三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