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東周齊國文字研究
作者 黃聖松
貢獻者 蔡哲茂
黃聖松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37:46 (UTC+8)
摘要   齊國為有周一代東方的強國,在文字方面的影響力也擴及周邊的諸侯國。本文以東周為斷代,討論這個時期內齊國的金文、璽文、陶文、幣文,對齊國文字作較為完整的討論。本文所研究的重點可分為二個部份,一者為文字構形的分析,一者為文字資料內容的說明。從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別針對齊國金文、璽文、陶文、幣文作單別的構形研究,在第六章中則是總合各類別文字作比較。第七章、第八章分別針對齊國金文、璽文、陶文的內容作討論,探討材料本身所蘊藏的訊息。
  The state of Qi(齊)is a powerful state in the east in Zhou(周)Dynasty, and the influence of its characters spread throughout the surrounding states. Based on East Zhou(東周) Dynasty,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oroughly the characters of Qi(齊) state: the ancient inscriptions on bronze, the inscriptions on seal, the inscriptions on pottery, and the inscriptions on currency. The main points of the research are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characters. From Chapter Two to Chapter Five the research is aimed at the forms of inscriptions on bronze, the inscriptions on seal, the inscriptions on pottery, the inscriptions on currency, and in Chapter Six, the comparison of each inscriptions. In Chapter Seven and Chapter Eight the discussions are aimed at the content of the inscriptions on bronze, the inscriptions on seal, the inscriptions on pottery,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terial that conveys.
參考文獻 加「★」者為專書、學位論文,其餘為期刊論文。
     二 劃 丁
     丁 山 1933 〈由陳侯因銘論黃帝論五帝〉,《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1933年第3本第4分,頁517~536。
     丁佛言 ★1988 《說文古籀補補》,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2月,初版。
     丁福保 ★ 《古錢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2月,初版。 三 劃 于、山、上
     于省吾 ★1940 《殷契駢枝》,臺北:藝文出版社,1971年1月,再版。★1941 《殷契駢枝續編》。★1957 《商周金文錄遺》,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6月,初版。1961 〈陳喜壺銘文考釋〉,《文物》1961年10期,頁35。1979 〈釋〉,《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6月,初版),頁333~337。 1979 〈壽縣蔡侯墓銅器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初版),頁40~54。
     于豪亮 1981 〈古璽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月,初版。
     山東省錢幣學會 ★1996 《齊幣圖釋》,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8月,初版。
     山東臨沂地區文物組 劉心健 1979 〈介紹兩件帶銘文的戰國銅戈〉,《文物》1979年第4期,頁25。
     上海博物館 ★1959 《齊量》,上海:上海博物館,1959。
     四 劃 尤、方、王
     尤仁德 1990 〈館藏戰國六璽考釋〉,《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3期,頁61~。
     【清】方濬益 ★1894 《綴遺齋彞器考釋》,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6年9月,據原刊本影印。
     【清】王引之 ★《經義述聞》,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二月據清道光七年北京壽滕書屋重刊本影印再版。
     【清】王先謙 ★ 《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初版。
     【宋】王 俅 ★1176 《嘯堂集古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文淵閣四庫全書景印。
     王恩田 1996 〈齊國地名陶文考〉,《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4期,頁45~48。
     王 淮 ★1995 《老子探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0月,初版。
     王國維 ★ 《觀堂集林》,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6月,初版第7次印刷。1976 《王國維先生全集》(初集),臺北:大通書局,1976年7月,初版。
     五 劃 丘、石
     丘光明 ★1992 《中國歷代度量衡考》,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年8月,初 版。
     石志廉 1961 〈陳喜壺補正〉,《文物》1961年10期,頁38。1979 〈館藏戰國七璽考〉,《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79年第1期。1980 〈戰國古璽考釋十種〉,《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0年第2期,頁108~113。1989 〈戰國古文字考釋十一種〉,《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0年 第13、14期,頁235~239、249。
     六 劃 安、朱、江
     安志敏 1962 〈「陳喜壺」商榷〉,《文物》1962年6期,頁21~23。
     安金槐 ★1992 《中國考古》,臺北:南天書局,1996年1月,初版。
     朱德熙 1979 〈戰國陶文和璽印中的「者」字〉,《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初版),頁116~120。1985 〈釋桁〉,《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0月,初版),頁327~328。1988 〈戰國文字中所見有關廄的資料〉,《古文字學論集初編》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8年9月,初版),頁409~423。★1995 《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月,初版。
     朱德熙、裘錫圭 1972 〈關於侯馬盟書的幾點補充〉,《文物》1972年第8期,頁36~38、48。
     【清】朱駿聲 ★ 《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據臨嘯閣刻本影印。
     江淑惠 ★1990 《齊國彞銘彙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0年6月,初版。
     七 劃 何、吳、李、杜、汪
     何琳儀 1986 〈古璽雜識〉,《遼海文物》1986年第2期,頁138~143、10。★1989 《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4月,初版。1992 〈古陶雜識〉,《考古與文物》1992年第4期,頁76~81。1992 〈古璽雜識續〉,《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 局,1992年8月,初版,頁470~489。 1995 〈戰國官璽雜識〉,《印林》第16卷第2期,臺北:佳藝出版 社,1995年4月,初版,頁2~11。1996 〈古兵地名雜識〉,《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6期,頁68~73。★1998 《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初版。1999 〈戰國兵器銘文選釋〉,《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5期,頁83~96。
     何 寧 ★1998 《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初版。
     何樹環 ★2000 《西周對外經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12月。
     【清】吳大澂 ★1884 《說文古籀補》,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8月,據清光緒二十四年重刊本影印。★ 《齋集古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年。
     【清】吳式芬 ★1895 《古錄金文》,臺北:樂天出版社,1974年5月,據原刊本影印。
     吳 匡、蔡哲茂 ★ 〈釋〉,《故宮學術季刊》第11卷第3期,頁77~95。
     吳良寶 1998 〈戰國陶文字零釋〉,《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51~156。
     吳振武 1983 〈戰國貨幣銘文中的「刀」〉,《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 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初版),頁305~326。1983 〈《古璽匯編》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083年,初版)。 1983 〈戰國「(廩)」字考察〉,《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4期,頁80~87。 ★1984 《古璽文編校訂》,長春:吉林大學中國古文字學專業博士論文,1984年10月。 1991 〈試說齊國陶文中的「鍾」和「溢」〉,《考古與文物》1991年第1期,頁67~75。1992 〈釋戰國文字中的「」「朕」之字〉,《古文字研究》 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490~499。1993 〈古璽辨偽二例〉,《文物》1993年第11期,頁77~78。1996 〈齊官「」考〉,《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慶壽論文 集」(北京:1997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月,初 版),頁153~161。1999 〈戰國璽印中所見的監官〉,《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17~121。
     李孝定 ★ 《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年3月,影印五版。
     李 勉 ★1988 《管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7月,初版。
     李珍華、周長楫 ★1999 《漢字古今音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初版。
     李家浩 1980 〈戰國布考〉,《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1月,初版),頁160~165 1992 〈齊國文字中的「遂」〉,《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年第3期,頁30~37。
     李裕民 1983 〈古字新考〉,《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3年7月,初版),頁109~121。
     李 零 ★1998 《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再版。
     李 劍、張龍海 1984 〈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出土高子戈〉,《考古》1984年第9期,頁815。
     李學勤 1959 〈戰國題銘概述〉(上),《文物》1959年第7期,頁50~54。 1959 〈戰國題銘概述〉(中),《文物》1959年第8期,頁60~63。 1959 〈戰國題銘概述〉(下),《文物》1959年第9期,頁58~61。 1982 〈山東陶文的發現與著錄〉,《齊魯學刊》1982年第5期,頁 35~37。 ★1983 《東周與秦代文明》,臺北縣:駱駝出版社,1983年,初版。1983 〈試論山東新出青銅器的意義〉,《文物》1983年第12期,頁18~22。1986 〈〈齊語〉與〈小匡〉〉,《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6年第1卷第2期,頁49~53。1992 〈燕齊陶文叢論〉,《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六期,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1993 《古文字學初階》,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4月,初版。1994 〈陳固陶區〉,《中國文物報》1994年5月29日;又見李學勤:《綴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頁148~151。1996 〈有逢伯陵與齊國〉,《古文獻叢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頁103~110。1996 〈山東陶文的發現和著錄〉,《中國文物報》1996年12月1日;又見李學勤:《綴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頁143~147。2001 〈秦封泥與齊陶文中的「巷」字〉,《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 第8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頁24~26。
     杜正勝 ★1990 《編戶齊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3月,初版。
     杜迺松 1995 〈東周時代齊、魯青銅器探索〉,《南方文物》1995年第2期,頁81~87。
     汪啟明 ★1998 《先秦兩漢齊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4月,初版。
     八 劃 周、林、武、金
     周法高主編 ★1981 《金文詁林》,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1982 《金文詁林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年6月,景印初版。
     周 緯 ★1981 《中國兵器史稿》,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2月,三版。
     周曉陸 1988 〈盱貽所出重金絡‧陳璋圓壺讀考〉,《考古》1988年第3期,頁258~263。
     林素清 ★1984 《戰國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6月。1986 〈談戰國文字的簡化現象〉,《大陸雜誌》第72卷第5期,1986年5月,頁217~228。1990 〈論戰國文字的增繁現象〉,《中國文字》新13期,1990年2月,頁21~45。1991 〈春秋戰國美術字體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1本第1分,1991年7月,頁29~75。
     林 澐 1999 〈說「貊」〉,《史學集刊》,1999年第4期。
     武 健 1992 〈山東濟寧揀選出一批古代青銅兵器〉,《文物》1992年第11期,頁87~92。
     金祥恆 ★1964 《匋文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4年9月,初版。
     九 劃 故、施、洪、姚、胡
     故宮博物院編輯 ★ 1981 《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1981 《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施謝捷 1999 〈古璽雙名雜考〉,《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22~132。
     洪燕梅 ★1998 《秦金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6月。
     姚孝遂、肖丁 ★1985 《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初版。
     胡厚宣 〈再論殷代農作施肥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1期,頁102~106。
     十 劃 孫、容、徐、馬、高、韋、班、桂、袁
     孫昌盛、馬 勇、蹇麗麗 1998 〈山東蒙陰發現兩件銘文銅戈〉,《文物》1998年第11期,頁94~95。
     孫敬明 1986 〈齊陶新探〉(附:益都藏陶),《古文字研就》第十四輯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初版),頁221~246。1992 〈齊國陶文分期芻議〉,《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322~349。1993 〈齊國陶文史料研究例說〉,《齊文化縱論》(北京:華齡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頁505~512。
     孫敬明、何琳儀、黃錫全1983 〈山東臨朐新出銅器銘文考釋及有關問題〉,《文物》1983年第12期,頁13~17。
     孫敬明、李 劍、張龍海1988 〈臨淄齊故城內外新發現的陶文〉,《文物》1988年第2期,頁81~88。
     孫敬明、高關和、王學良1986 〈山東五蓮盤古城發現戰國齊兵器與璽印〉,《文物》1986年第3期,頁31~34。
     孫敬明、蘇兆慶 1990 〈十年洱陽令戈考〉,《文物》1990年第7期,頁39~42。
     孫新生 1999 〈山東青州發現二方先秦古璽〉,《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5期,頁55。
     容 庚 ★1941 《商周彞器通考及圖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1月。★ 《善齋彞器圖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1985 《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初版。
     徐中舒 1933 〈陳侯四器考釋〉,〈由陳侯因銘論黃帝論五帝〉,《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1933年第3本第4分,頁479~506。又見《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初版。
     徐在國 1999 〈戰國成語璽考釋四則〉,《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47~150。
     【南唐】徐 鍇撰 ★1987 《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影印道光十九年景宋鈔本重雕本影印。
     徐穀甫、王延林 ★1994 《古陶字彙》,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4月,初版。
     徐寶貴 1994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七篇〉,《考古與文物》1994年第3期,頁103~105。
     馬良民、林仙庭 1996 〈海陽嘴子前春秋墓試析〉,《考古》1996年第9期,頁11~13。
     馬良民、張守林 1997 〈山東泗水尹家城出土封泥考略〉,《考古》1997年第3期,頁77~79。
     馬承源 1961 〈陳喜壺〉,《文物》1961年2期,頁45、46。★1987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9月,初版。★1988 《中國青銅器》,臺北:南天書局,1991年10月,初版。★1988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4月,初版。★1990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
     馬國權 1979 〈兩周銅器銘文數詞量詞初探〉,《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1979年8月,初版。
     馬璽倫 1983 〈山東沂水縣發現戰國銅器〉,《考古》1983年第9期,頁849。
     馬璽倫、李玉亭、王元平 1991 〈山東沂水縣出土一件「平左」銅戈〉,《文物》1991年第10期,頁32。
     高 亨 ★1989 《古文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初版。
     高 明 1980 〈古文字的形旁及其形體演變〉,《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初版。★1990 《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3月,初版。★1993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12月,初版。
     高 明、葛英會 ★1991 《古陶文字徵》,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2月,初版。【三國】韋 昭注 ★ 《國語》,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3月,初版。【東漢】班 固撰、【唐】顏師古注★ 《漢書》,臺北:宏業書局,1996年3月,再版。【清】桂 馥 ★ 《禮樸》,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
     袁 珂 ★1980 《山海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十一劃 崔、常、張、強、曹、許、郭、陳、陸
     崔恆昇 ★1998 《安徽出土金文訂補》,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11月,初版。
     常興照、寧蔭堂 1989 〈山東章丘出土青銅器述要兼談相關問題〉,《文物》1989年第6期,頁66~72。
     張光裕 1968 〈拜首釋義〉,《中國文字》冊二十八(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1968年6月,初版),頁1~8。★1974 《偽作先秦彞器銘文疏要》,香港:香港書局,1974年10月,初版。 1989 〈《說文》古文中所見言字及從心從言偏旁互用例札迻〉,《雪齋學術論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9月,初版),頁259~262。1990 〈先秦泉幣文字的特色及其在文自學史上的價值〉,《雪齋學術論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9月,初版),頁259~262。
     張光遠 〈戰國初齊桓公諸器續考〉,《故宮季刊》第12卷第2期,頁。
     張亞初 ★2001 《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7月,初版。
     張政烺 1985 〈庚壺釋文〉,《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126~133。〈平陵陳得立事歲陶考證〉
     張振林 1981 〈試論銅器銘文形式上的時代標記〉,《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月,初版),頁49~88。
     張漢之 1984 〈古文字瑣記〉,《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6期,頁83~84。
     張 劍 1977 〈齊侯鑑銘文的新發現〉,《文物》1977年第3期,頁75、圖版參。1981 〈齊侯寶盂鑑小考〉,《中原文物》1981年特刊,頁103~。
     張德光 1989 〈陳 戈小考〉,《考古與文物》1989年第2期,頁84、56。
     張 頷 1964 〈陳喜壺辨〉,《文物》1964年第9期,頁。又見《張頷學術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3月,初版),頁28~33。
     張龍海 1990 〈山東臨淄出土一件有銘銅豆〉,《考古》1990年第11期,頁1045。
     強運開 ★1933 《說文古籀三補》,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初版。
     曹錦炎 1984 〈釋戰國陶文中的「」〉,《考古》1984年第1期,頁83~85。 1985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4期,頁81~83。1993 〈戰國古璽考釋三篇〉,《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10月,初版),頁397~403。★1995 《古璽通論》,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許進雄 ★2000 《簡明中國文字學》,臺北:學海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東漢】許 慎撰、【清】段玉裁注 ★1963 《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11月,影印經韻樓本。
     郭沫若 ★1932 《金文叢攷》。 ★1932 《金文餘醳之餘》。 ★1956 《兩周金文辭大系攷釋》,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1956 《周代金文圖錄及釋文》,臺北:大通書局,1956。1959 〈由周初四德器的考釋談到殷代已在進行文字簡化〉,《文物》1959年第7期,。1982 《石鼓文研究‧詛楚文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10月,初版。
     郭錫良 ★1986 《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初版。
     陳邦懷 1961 〈對「陳喜壺」一文的補充〉,《文物》1961年10期,頁36。
     陳奇猷 ★1988 《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8月,初版。
     陳根遠、陳 洪 1995 〈新出齊「陳棱」釜陶文考〉,《考古與文物》1995年第3期,頁90~91。
     陳漢平 1982 〈釋古璽文「堂」字〉,《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2期,頁52。 1986 〈古文字釋叢〉,《考古與文物》1986年第4期,頁72~76。
     【唐】陸德明 ★ 《經典釋文》,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3月,據通志堂本影印。
     十二劃 曾、棗、湯、馮、黃
     曾憲通 1982 〈說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初版),頁23~36。1995 〈論齊國「之璽」及其相關問題〉,《華學》1995年第1期,頁72~81。棗莊市博物館1985 〈魯南出土兩件銘文銅器〉,《考古》1985年第5期,頁476~477。
     湯餘惠 1983 〈戰國古字考釋五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初版),頁281~291。1986 〈略論戰國文字形體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初版),頁9~100。1989 〈關於百字的再探討〉,《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初版),頁218~222。★1993 《戰國銘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1993 〈古璽文字七釋〉,《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10月,初版),頁393~396。
     馮 時 1997 〈春秋齊侯盂與鎛銘文對讀〉,《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10月,初版),頁133~136。
     黃盛璋 1961 〈關於「陳喜壺」的幾個問題〉,《文物》1961年10期,頁36~38。1985 〈關於魯南新出趙得工劍與齊工師銅泡〉,《考古》1985年第5期,頁460~465。1988 〈戰國“冶”字結構類型與分國研究〉,《古文字學論集初編》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8年9月,初版),頁425~439。1992 〈燕、齊兵器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1~65。2000 〈齊璽「左桁廩木」、「左(右)桁正木」與「桁」即秦文「衡」字對應,決疑解難――秦統一後,六國被罷廢文字與對應的秦文字研究,為試解戰國失傳、難認文字提出一條新途徑〉,《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初版),頁166~175。
     黃錫全 1999 〈山東臨朐新出銅器銘文考釋及有關問題〉,《古文字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10月,初版),頁117~130。原載 《文物》1983年第12期,與孫敬明、何琳儀合著。
     十三劃 楊、葉、葛、董、裘、鄒
     楊伯峻 ★ 《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9月,再版。
     楊深富 1983 〈山東日照崮河崖出土一批青銅器〉,《考古》1984年第7期,頁594~597、
     楊 寬 ★1964 《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初版。★1998 《戰國史》(1997增訂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0月,初版。
     楊樹達 ★1951 《積微居金文說》(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初版。
     葉其峰 1981 〈戰國官璽的國別及有關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頁86~92。1983 〈戰國成語璽西析義〉,《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1期,頁75~78。
     葛英會 1991 〈戰國齊「徙甿」璽與「爰土易居」〉,《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1年第15、16期,頁43~46。
     董同龢 ★1944 《上古音韻表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1991年8月,景印臺四版。
     董 姍 1998 〈新見戰國成語璽印一一七方〉,《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37~146。
     裘錫圭 1972 〈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1972年第5期,頁43~45。1978 〈戰國貨幣考〉(十二篇),《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第2期,頁69~83。1981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第10輯,頁78~100。1992 〈史盤銘解釋〉,《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371~385。1992 〈戰國文字中的「市」〉,《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454~468。1992 〈「司馬聞」、「聞司馬」考〉,《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484~485。★1993 《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11月,初版。裘錫圭、李家浩1992 〈談曾侯以墓鐘磬銘文中的幾個字〉,《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418~428。
     鄒 安 ★1916 《周金文存》,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8年1月,據原刊本景印。
     十四劃 趙、齊、銀
     趙 超 1987 〈讀金文札記三則〉,《考古與文物》1987年第4期,頁74~76。
     齊文濤 1972 〈概述近年來山東出土的商周青銅器〉,《文物》1972年第5期,頁3~18。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1975 《銀雀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2月,初版★1975 《孫臏兵法》,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2月,初版。
     十五劃 劉、鄭、蔡
     劉心健、王 亮 1984 〈山東臨沭出土的銅器〉,《考古》1984年第4期,頁351。
     【西漢】劉 向集錄 ★1990 《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1990年9月,初版。
     劉 釗 1990 〈璽印文字釋叢〉(一),《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2期,頁44~49。★1991 《古文字構形研究》,長春:吉林大學中國古文字學專業博士論文,1991年。1998 〈璽印文字釋叢〉(二),《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3期,頁76~81。
     劉樂賢 1999 〈古璽漢印複姓合證三則〉,《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33~136。
     【清】鄭 珍、【清】鄭知同 ★1889 《汗簡箋正》,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1月,據清光緒十五年廣雅書局刻本影印。
     鄭建芳 1998 〈山東鄒城市發現四枚古代銅印〉,《考古》1998年第12期,頁87。
     鄭 超 1986 〈戰國秦漢陶文研究概述〉,《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0月,初版),頁247~260。
     蔡哲茂 1986 〈平山三器銘文集釋(上)〉,《書目季刊》第20卷第3期,頁53~84。〈說金文「陸」、「睦」二字──兼論六、入、、為一字〉,《故宮學術季刊》第6卷第1期,頁107~108。
     十六劃 賴
     賴 非 1998 《山東新出土古璽印》,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2月,初版。
     十七劃 濰、繆、薛
     濰坊市博物館 1986 〈濰坊市博物館徵集的部份青銅兵器〉,《文物》1986年第3期,頁35~41。
     繆文遠 ★1997 《戰國史繫年輯證》,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1月,初版。★1998 《戰國制度通考》,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9月,初版。
     【宋】薛尚功 ★1144 《歷代鐘鼎彞器款識法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文淵閣四庫全書景印。
     十八劃 臨、魏、闕
     臨朐縣文化館、濰坊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 1983 〈山東臨朐發現齊、鄩、曾諸國銅器〉,《文物》1983年第12期,頁1~6。
     魏 國 1994 〈山東新泰出土一件戰國「柴內右」銅戈〉,《文物》1994年第3期,頁52。1991 〈山東新泰發現一件齊國銅戈〉,《考古與文物》1991年第2期,頁109。
     闕曉瑩 ★2000 《古璽彙編考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十九劃 羅、瀧
     羅振玉 ★1936 《三代吉金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7月,據原刊本影印。 ★ 《貞松堂集古遺文》,香港:崇基書店,1968年,初版。★ 《增定殷墟書契考釋》(中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3月,四版。
     羅福頤主編 ★1930 《漢印文字徵》,香港:中華書局,1979年8月,香港初版。1980 〈近百年來對古璽文字之認識和發展〉,《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月,初版),頁243~254。【日本】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7月,初版。
     二十劃 嚴
     嚴一萍 ★1983 《金文總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12月,初版。
     二十一劃 顧
     顧棟高 ★ 《春秋大事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6月,初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哲茂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聖松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聖松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37:46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37:4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37:4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2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59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齊國為有周一代東方的強國,在文字方面的影響力也擴及周邊的諸侯國。本文以東周為斷代,討論這個時期內齊國的金文、璽文、陶文、幣文,對齊國文字作較為完整的討論。本文所研究的重點可分為二個部份,一者為文字構形的分析,一者為文字資料內容的說明。從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別針對齊國金文、璽文、陶文、幣文作單別的構形研究,在第六章中則是總合各類別文字作比較。第七章、第八章分別針對齊國金文、璽文、陶文的內容作討論,探討材料本身所蘊藏的訊息。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state of Qi(齊)is a powerful state in the east in Zhou(周)Dynasty, and the influence of its characters spread throughout the surrounding states. Based on East Zhou(東周) Dynasty,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oroughly the characters of Qi(齊) state: the ancient inscriptions on bronze, the inscriptions on seal, the inscriptions on pottery, and the inscriptions on currency. The main points of the research are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characters. From Chapter Two to Chapter Five the research is aimed at the forms of inscriptions on bronze, the inscriptions on seal, the inscriptions on pottery, the inscriptions on currency, and in Chapter Six, the comparison of each inscriptions. In Chapter Seven and Chapter Eight the discussions are aimed at the content of the inscriptions on bronze, the inscriptions on seal, the inscriptions on pottery,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terial that conveys.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凡例
     提要
     Abstract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及文獻討論-----3
       第三節 齊國文字資料概述-----7
     第二章 齊國金文構形研究-----48
       第一節 簡 化-----50
       第二節 繁 化-----57
       第三節 類 化-----72
       第四節 訛 變-----84
       第五節 裝 飾-----121
       第六節 聲符的代換與疊加-----148
     第三章 齊國璽文構形研究-----153
       第一節 簡 化-----153
       第二節 繁 化-----159
       第三節 類 化-----166
       第四節 訛 變-----167
       第五節 裝 飾-----182
       第六節 聲符的代換與疊加-----195
     第四章 齊國陶文構形研究-----196
       第一節 簡 化-----196
       第二節 繁 化-----199
       第三節 類 化-----203
       第四節 訛 變-----204
       第五節 裝 飾-----215
       第六節 聲符的代換與疊加-----223
     第五章 齊國幣文構形研究-----224
       第一節 繁 化-----224
       第二節 訛 變-----226
       第三節 裝 飾-----229
       第四節 聲符的代換與疊加-----230
     第六章 齊國各類文字的比較研究-----231
       第一節 姜齊與塦齊所屬金文之比較-----231
       第二節 齊國金文與璽文、陶文、幣文之比較-----255
       第三節 齊國璽文及陶文之比較-----286
     第七章 齊國金文資料研究-----302
       第一節 姜齊金文資料研究-----303
       第二節 齊金文資料研究-----379
     第八章 齊國璽文及陶文資料研究-----417
       第一節 齊國璽文及陶文所見職官制度-----417
       第二節 齊國立事歲陶文分析-----436
     第九章 結 論
     附錄一 引用拓本、摹本索引-----445
     附錄二 引用書籍繁簡稱索引-----457
     附錄三 文字索引-----460
     附錄四 參考書目-----47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15en_US
dc.title (題名) 東周齊國文字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加「★」者為專書、學位論文,其餘為期刊論文。
     二 劃 丁
     丁 山 1933 〈由陳侯因銘論黃帝論五帝〉,《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1933年第3本第4分,頁517~536。
     丁佛言 ★1988 《說文古籀補補》,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2月,初版。
     丁福保 ★ 《古錢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2月,初版。 三 劃 于、山、上
     于省吾 ★1940 《殷契駢枝》,臺北:藝文出版社,1971年1月,再版。★1941 《殷契駢枝續編》。★1957 《商周金文錄遺》,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6月,初版。1961 〈陳喜壺銘文考釋〉,《文物》1961年10期,頁35。1979 〈釋〉,《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6月,初版),頁333~337。 1979 〈壽縣蔡侯墓銅器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初版),頁40~54。
     于豪亮 1981 〈古璽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月,初版。
     山東省錢幣學會 ★1996 《齊幣圖釋》,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8月,初版。
     山東臨沂地區文物組 劉心健 1979 〈介紹兩件帶銘文的戰國銅戈〉,《文物》1979年第4期,頁25。
     上海博物館 ★1959 《齊量》,上海:上海博物館,1959。
     四 劃 尤、方、王
     尤仁德 1990 〈館藏戰國六璽考釋〉,《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3期,頁61~。
     【清】方濬益 ★1894 《綴遺齋彞器考釋》,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6年9月,據原刊本影印。
     【清】王引之 ★《經義述聞》,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二月據清道光七年北京壽滕書屋重刊本影印再版。
     【清】王先謙 ★ 《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初版。
     【宋】王 俅 ★1176 《嘯堂集古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文淵閣四庫全書景印。
     王恩田 1996 〈齊國地名陶文考〉,《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4期,頁45~48。
     王 淮 ★1995 《老子探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0月,初版。
     王國維 ★ 《觀堂集林》,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6月,初版第7次印刷。1976 《王國維先生全集》(初集),臺北:大通書局,1976年7月,初版。
     五 劃 丘、石
     丘光明 ★1992 《中國歷代度量衡考》,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年8月,初 版。
     石志廉 1961 〈陳喜壺補正〉,《文物》1961年10期,頁38。1979 〈館藏戰國七璽考〉,《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79年第1期。1980 〈戰國古璽考釋十種〉,《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0年第2期,頁108~113。1989 〈戰國古文字考釋十一種〉,《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0年 第13、14期,頁235~239、249。
     六 劃 安、朱、江
     安志敏 1962 〈「陳喜壺」商榷〉,《文物》1962年6期,頁21~23。
     安金槐 ★1992 《中國考古》,臺北:南天書局,1996年1月,初版。
     朱德熙 1979 〈戰國陶文和璽印中的「者」字〉,《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初版),頁116~120。1985 〈釋桁〉,《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0月,初版),頁327~328。1988 〈戰國文字中所見有關廄的資料〉,《古文字學論集初編》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8年9月,初版),頁409~423。★1995 《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月,初版。
     朱德熙、裘錫圭 1972 〈關於侯馬盟書的幾點補充〉,《文物》1972年第8期,頁36~38、48。
     【清】朱駿聲 ★ 《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據臨嘯閣刻本影印。
     江淑惠 ★1990 《齊國彞銘彙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0年6月,初版。
     七 劃 何、吳、李、杜、汪
     何琳儀 1986 〈古璽雜識〉,《遼海文物》1986年第2期,頁138~143、10。★1989 《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4月,初版。1992 〈古陶雜識〉,《考古與文物》1992年第4期,頁76~81。1992 〈古璽雜識續〉,《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 局,1992年8月,初版,頁470~489。 1995 〈戰國官璽雜識〉,《印林》第16卷第2期,臺北:佳藝出版 社,1995年4月,初版,頁2~11。1996 〈古兵地名雜識〉,《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6期,頁68~73。★1998 《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初版。1999 〈戰國兵器銘文選釋〉,《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5期,頁83~96。
     何 寧 ★1998 《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初版。
     何樹環 ★2000 《西周對外經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12月。
     【清】吳大澂 ★1884 《說文古籀補》,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8月,據清光緒二十四年重刊本影印。★ 《齋集古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年。
     【清】吳式芬 ★1895 《古錄金文》,臺北:樂天出版社,1974年5月,據原刊本影印。
     吳 匡、蔡哲茂 ★ 〈釋〉,《故宮學術季刊》第11卷第3期,頁77~95。
     吳良寶 1998 〈戰國陶文字零釋〉,《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51~156。
     吳振武 1983 〈戰國貨幣銘文中的「刀」〉,《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 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初版),頁305~326。1983 〈《古璽匯編》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083年,初版)。 1983 〈戰國「(廩)」字考察〉,《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4期,頁80~87。 ★1984 《古璽文編校訂》,長春:吉林大學中國古文字學專業博士論文,1984年10月。 1991 〈試說齊國陶文中的「鍾」和「溢」〉,《考古與文物》1991年第1期,頁67~75。1992 〈釋戰國文字中的「」「朕」之字〉,《古文字研究》 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490~499。1993 〈古璽辨偽二例〉,《文物》1993年第11期,頁77~78。1996 〈齊官「」考〉,《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慶壽論文 集」(北京:1997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1月,初 版),頁153~161。1999 〈戰國璽印中所見的監官〉,《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17~121。
     李孝定 ★ 《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年3月,影印五版。
     李 勉 ★1988 《管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7月,初版。
     李珍華、周長楫 ★1999 《漢字古今音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初版。
     李家浩 1980 〈戰國布考〉,《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1月,初版),頁160~165 1992 〈齊國文字中的「遂」〉,《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年第3期,頁30~37。
     李裕民 1983 〈古字新考〉,《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3年7月,初版),頁109~121。
     李 零 ★1998 《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再版。
     李 劍、張龍海 1984 〈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出土高子戈〉,《考古》1984年第9期,頁815。
     李學勤 1959 〈戰國題銘概述〉(上),《文物》1959年第7期,頁50~54。 1959 〈戰國題銘概述〉(中),《文物》1959年第8期,頁60~63。 1959 〈戰國題銘概述〉(下),《文物》1959年第9期,頁58~61。 1982 〈山東陶文的發現與著錄〉,《齊魯學刊》1982年第5期,頁 35~37。 ★1983 《東周與秦代文明》,臺北縣:駱駝出版社,1983年,初版。1983 〈試論山東新出青銅器的意義〉,《文物》1983年第12期,頁18~22。1986 〈〈齊語〉與〈小匡〉〉,《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6年第1卷第2期,頁49~53。1992 〈燕齊陶文叢論〉,《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六期,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1993 《古文字學初階》,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4月,初版。1994 〈陳固陶區〉,《中國文物報》1994年5月29日;又見李學勤:《綴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頁148~151。1996 〈有逢伯陵與齊國〉,《古文獻叢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頁103~110。1996 〈山東陶文的發現和著錄〉,《中國文物報》1996年12月1日;又見李學勤:《綴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頁143~147。2001 〈秦封泥與齊陶文中的「巷」字〉,《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 第8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頁24~26。
     杜正勝 ★1990 《編戶齊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3月,初版。
     杜迺松 1995 〈東周時代齊、魯青銅器探索〉,《南方文物》1995年第2期,頁81~87。
     汪啟明 ★1998 《先秦兩漢齊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4月,初版。
     八 劃 周、林、武、金
     周法高主編 ★1981 《金文詁林》,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1982 《金文詁林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年6月,景印初版。
     周 緯 ★1981 《中國兵器史稿》,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2月,三版。
     周曉陸 1988 〈盱貽所出重金絡‧陳璋圓壺讀考〉,《考古》1988年第3期,頁258~263。
     林素清 ★1984 《戰國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6月。1986 〈談戰國文字的簡化現象〉,《大陸雜誌》第72卷第5期,1986年5月,頁217~228。1990 〈論戰國文字的增繁現象〉,《中國文字》新13期,1990年2月,頁21~45。1991 〈春秋戰國美術字體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1本第1分,1991年7月,頁29~75。
     林 澐 1999 〈說「貊」〉,《史學集刊》,1999年第4期。
     武 健 1992 〈山東濟寧揀選出一批古代青銅兵器〉,《文物》1992年第11期,頁87~92。
     金祥恆 ★1964 《匋文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4年9月,初版。
     九 劃 故、施、洪、姚、胡
     故宮博物院編輯 ★ 1981 《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1981 《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施謝捷 1999 〈古璽雙名雜考〉,《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22~132。
     洪燕梅 ★1998 《秦金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6月。
     姚孝遂、肖丁 ★1985 《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初版。
     胡厚宣 〈再論殷代農作施肥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1期,頁102~106。
     十 劃 孫、容、徐、馬、高、韋、班、桂、袁
     孫昌盛、馬 勇、蹇麗麗 1998 〈山東蒙陰發現兩件銘文銅戈〉,《文物》1998年第11期,頁94~95。
     孫敬明 1986 〈齊陶新探〉(附:益都藏陶),《古文字研就》第十四輯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初版),頁221~246。1992 〈齊國陶文分期芻議〉,《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322~349。1993 〈齊國陶文史料研究例說〉,《齊文化縱論》(北京:華齡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頁505~512。
     孫敬明、何琳儀、黃錫全1983 〈山東臨朐新出銅器銘文考釋及有關問題〉,《文物》1983年第12期,頁13~17。
     孫敬明、李 劍、張龍海1988 〈臨淄齊故城內外新發現的陶文〉,《文物》1988年第2期,頁81~88。
     孫敬明、高關和、王學良1986 〈山東五蓮盤古城發現戰國齊兵器與璽印〉,《文物》1986年第3期,頁31~34。
     孫敬明、蘇兆慶 1990 〈十年洱陽令戈考〉,《文物》1990年第7期,頁39~42。
     孫新生 1999 〈山東青州發現二方先秦古璽〉,《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5期,頁55。
     容 庚 ★1941 《商周彞器通考及圖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1月。★ 《善齋彞器圖錄》,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6年10月,初版。★1985 《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初版。
     徐中舒 1933 〈陳侯四器考釋〉,〈由陳侯因銘論黃帝論五帝〉,《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1933年第3本第4分,頁479~506。又見《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初版。
     徐在國 1999 〈戰國成語璽考釋四則〉,《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47~150。
     【南唐】徐 鍇撰 ★1987 《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影印道光十九年景宋鈔本重雕本影印。
     徐穀甫、王延林 ★1994 《古陶字彙》,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4月,初版。
     徐寶貴 1994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七篇〉,《考古與文物》1994年第3期,頁103~105。
     馬良民、林仙庭 1996 〈海陽嘴子前春秋墓試析〉,《考古》1996年第9期,頁11~13。
     馬良民、張守林 1997 〈山東泗水尹家城出土封泥考略〉,《考古》1997年第3期,頁77~79。
     馬承源 1961 〈陳喜壺〉,《文物》1961年2期,頁45、46。★1987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9月,初版。★1988 《中國青銅器》,臺北:南天書局,1991年10月,初版。★1988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4月,初版。★1990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
     馬國權 1979 〈兩周銅器銘文數詞量詞初探〉,《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1979年8月,初版。
     馬璽倫 1983 〈山東沂水縣發現戰國銅器〉,《考古》1983年第9期,頁849。
     馬璽倫、李玉亭、王元平 1991 〈山東沂水縣出土一件「平左」銅戈〉,《文物》1991年第10期,頁32。
     高 亨 ★1989 《古文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初版。
     高 明 1980 〈古文字的形旁及其形體演變〉,《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初版。★1990 《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3月,初版。★1993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12月,初版。
     高 明、葛英會 ★1991 《古陶文字徵》,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2月,初版。【三國】韋 昭注 ★ 《國語》,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3月,初版。【東漢】班 固撰、【唐】顏師古注★ 《漢書》,臺北:宏業書局,1996年3月,再版。【清】桂 馥 ★ 《禮樸》,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
     袁 珂 ★1980 《山海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十一劃 崔、常、張、強、曹、許、郭、陳、陸
     崔恆昇 ★1998 《安徽出土金文訂補》,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11月,初版。
     常興照、寧蔭堂 1989 〈山東章丘出土青銅器述要兼談相關問題〉,《文物》1989年第6期,頁66~72。
     張光裕 1968 〈拜首釋義〉,《中國文字》冊二十八(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1968年6月,初版),頁1~8。★1974 《偽作先秦彞器銘文疏要》,香港:香港書局,1974年10月,初版。 1989 〈《說文》古文中所見言字及從心從言偏旁互用例札迻〉,《雪齋學術論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9月,初版),頁259~262。1990 〈先秦泉幣文字的特色及其在文自學史上的價值〉,《雪齋學術論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9月,初版),頁259~262。
     張光遠 〈戰國初齊桓公諸器續考〉,《故宮季刊》第12卷第2期,頁。
     張亞初 ★2001 《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7月,初版。
     張政烺 1985 〈庚壺釋文〉,《出土文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126~133。〈平陵陳得立事歲陶考證〉
     張振林 1981 〈試論銅器銘文形式上的時代標記〉,《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月,初版),頁49~88。
     張漢之 1984 〈古文字瑣記〉,《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6期,頁83~84。
     張 劍 1977 〈齊侯鑑銘文的新發現〉,《文物》1977年第3期,頁75、圖版參。1981 〈齊侯寶盂鑑小考〉,《中原文物》1981年特刊,頁103~。
     張德光 1989 〈陳 戈小考〉,《考古與文物》1989年第2期,頁84、56。
     張 頷 1964 〈陳喜壺辨〉,《文物》1964年第9期,頁。又見《張頷學術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3月,初版),頁28~33。
     張龍海 1990 〈山東臨淄出土一件有銘銅豆〉,《考古》1990年第11期,頁1045。
     強運開 ★1933 《說文古籀三補》,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初版。
     曹錦炎 1984 〈釋戰國陶文中的「」〉,《考古》1984年第1期,頁83~85。 1985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4期,頁81~83。1993 〈戰國古璽考釋三篇〉,《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10月,初版),頁397~403。★1995 《古璽通論》,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許進雄 ★2000 《簡明中國文字學》,臺北:學海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東漢】許 慎撰、【清】段玉裁注 ★1963 《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11月,影印經韻樓本。
     郭沫若 ★1932 《金文叢攷》。 ★1932 《金文餘醳之餘》。 ★1956 《兩周金文辭大系攷釋》,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1956 《周代金文圖錄及釋文》,臺北:大通書局,1956。1959 〈由周初四德器的考釋談到殷代已在進行文字簡化〉,《文物》1959年第7期,。1982 《石鼓文研究‧詛楚文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10月,初版。
     郭錫良 ★1986 《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初版。
     陳邦懷 1961 〈對「陳喜壺」一文的補充〉,《文物》1961年10期,頁36。
     陳奇猷 ★1988 《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8月,初版。
     陳根遠、陳 洪 1995 〈新出齊「陳棱」釜陶文考〉,《考古與文物》1995年第3期,頁90~91。
     陳漢平 1982 〈釋古璽文「堂」字〉,《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2期,頁52。 1986 〈古文字釋叢〉,《考古與文物》1986年第4期,頁72~76。
     【唐】陸德明 ★ 《經典釋文》,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3月,據通志堂本影印。
     十二劃 曾、棗、湯、馮、黃
     曾憲通 1982 〈說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初版),頁23~36。1995 〈論齊國「之璽」及其相關問題〉,《華學》1995年第1期,頁72~81。棗莊市博物館1985 〈魯南出土兩件銘文銅器〉,《考古》1985年第5期,頁476~477。
     湯餘惠 1983 〈戰國古字考釋五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7月,初版),頁281~291。1986 〈略論戰國文字形體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初版),頁9~100。1989 〈關於百字的再探討〉,《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6月,初版),頁218~222。★1993 《戰國銘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1993 〈古璽文字七釋〉,《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10月,初版),頁393~396。
     馮 時 1997 〈春秋齊侯盂與鎛銘文對讀〉,《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10月,初版),頁133~136。
     黃盛璋 1961 〈關於「陳喜壺」的幾個問題〉,《文物》1961年10期,頁36~38。1985 〈關於魯南新出趙得工劍與齊工師銅泡〉,《考古》1985年第5期,頁460~465。1988 〈戰國“冶”字結構類型與分國研究〉,《古文字學論集初編》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8年9月,初版),頁425~439。1992 〈燕、齊兵器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1~65。2000 〈齊璽「左桁廩木」、「左(右)桁正木」與「桁」即秦文「衡」字對應,決疑解難――秦統一後,六國被罷廢文字與對應的秦文字研究,為試解戰國失傳、難認文字提出一條新途徑〉,《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初版),頁166~175。
     黃錫全 1999 〈山東臨朐新出銅器銘文考釋及有關問題〉,《古文字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10月,初版),頁117~130。原載 《文物》1983年第12期,與孫敬明、何琳儀合著。
     十三劃 楊、葉、葛、董、裘、鄒
     楊伯峻 ★ 《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9月,再版。
     楊深富 1983 〈山東日照崮河崖出土一批青銅器〉,《考古》1984年第7期,頁594~597、
     楊 寬 ★1964 《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初版。★1998 《戰國史》(1997增訂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0月,初版。
     楊樹達 ★1951 《積微居金文說》(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初版。
     葉其峰 1981 〈戰國官璽的國別及有關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頁86~92。1983 〈戰國成語璽西析義〉,《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1期,頁75~78。
     葛英會 1991 〈戰國齊「徙甿」璽與「爰土易居」〉,《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1年第15、16期,頁43~46。
     董同龢 ★1944 《上古音韻表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1991年8月,景印臺四版。
     董 姍 1998 〈新見戰國成語璽印一一七方〉,《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37~146。
     裘錫圭 1972 〈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1972年第5期,頁43~45。1978 〈戰國貨幣考〉(十二篇),《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第2期,頁69~83。1981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第10輯,頁78~100。1992 〈史盤銘解釋〉,《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371~385。1992 〈戰國文字中的「市」〉,《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454~468。1992 〈「司馬聞」、「聞司馬」考〉,《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484~485。★1993 《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11月,初版。裘錫圭、李家浩1992 〈談曾侯以墓鐘磬銘文中的幾個字〉,《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初版),頁418~428。
     鄒 安 ★1916 《周金文存》,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8年1月,據原刊本景印。
     十四劃 趙、齊、銀
     趙 超 1987 〈讀金文札記三則〉,《考古與文物》1987年第4期,頁74~76。
     齊文濤 1972 〈概述近年來山東出土的商周青銅器〉,《文物》1972年第5期,頁3~18。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1975 《銀雀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2月,初版★1975 《孫臏兵法》,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2月,初版。
     十五劃 劉、鄭、蔡
     劉心健、王 亮 1984 〈山東臨沭出土的銅器〉,《考古》1984年第4期,頁351。
     【西漢】劉 向集錄 ★1990 《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1990年9月,初版。
     劉 釗 1990 〈璽印文字釋叢〉(一),《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2期,頁44~49。★1991 《古文字構形研究》,長春:吉林大學中國古文字學專業博士論文,1991年。1998 〈璽印文字釋叢〉(二),《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3期,頁76~81。
     劉樂賢 1999 〈古璽漢印複姓合證三則〉,《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頁133~136。
     【清】鄭 珍、【清】鄭知同 ★1889 《汗簡箋正》,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1月,據清光緒十五年廣雅書局刻本影印。
     鄭建芳 1998 〈山東鄒城市發現四枚古代銅印〉,《考古》1998年第12期,頁87。
     鄭 超 1986 〈戰國秦漢陶文研究概述〉,《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0月,初版),頁247~260。
     蔡哲茂 1986 〈平山三器銘文集釋(上)〉,《書目季刊》第20卷第3期,頁53~84。〈說金文「陸」、「睦」二字──兼論六、入、、為一字〉,《故宮學術季刊》第6卷第1期,頁107~108。
     十六劃 賴
     賴 非 1998 《山東新出土古璽印》,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2月,初版。
     十七劃 濰、繆、薛
     濰坊市博物館 1986 〈濰坊市博物館徵集的部份青銅兵器〉,《文物》1986年第3期,頁35~41。
     繆文遠 ★1997 《戰國史繫年輯證》,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1月,初版。★1998 《戰國制度通考》,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9月,初版。
     【宋】薛尚功 ★1144 《歷代鐘鼎彞器款識法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文淵閣四庫全書景印。
     十八劃 臨、魏、闕
     臨朐縣文化館、濰坊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 1983 〈山東臨朐發現齊、鄩、曾諸國銅器〉,《文物》1983年第12期,頁1~6。
     魏 國 1994 〈山東新泰出土一件戰國「柴內右」銅戈〉,《文物》1994年第3期,頁52。1991 〈山東新泰發現一件齊國銅戈〉,《考古與文物》1991年第2期,頁109。
     闕曉瑩 ★2000 《古璽彙編考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十九劃 羅、瀧
     羅振玉 ★1936 《三代吉金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7月,據原刊本影印。 ★ 《貞松堂集古遺文》,香港:崇基書店,1968年,初版。★ 《增定殷墟書契考釋》(中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3月,四版。
     羅福頤主編 ★1930 《漢印文字徵》,香港:中華書局,1979年8月,香港初版。1980 〈近百年來對古璽文字之認識和發展〉,《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月,初版),頁243~254。【日本】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7月,初版。
     二十劃 嚴
     嚴一萍 ★1983 《金文總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12月,初版。
     二十一劃 顧
     顧棟高 ★ 《春秋大事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6月,初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