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新移民運動對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法之影響
The impact of immigrants movement on immigration amendment act
作者 劉瑋楹
關鍵詞 新移民運動
社會運動理論
入出國及移民法
新移民女性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48:18 (UTC+8)
摘要 自1990年代起,台灣政府與社會在面對新移民女性與移工,大批進入台灣境內的現象開始感到焦慮,一方面由於當時政府與民間團體對於相關議題處於相當陌生的階段,另一方面也由於台灣的特殊的國家認同問題,造成台灣社會除了在不同種族、階級的外籍配偶與移工所產生歧視與壓迫的對待之外,對於為數眾多的大陸配偶抱持著敵對的態度,使得這些在台灣社會邊緣化的族群一直無法享有基本的人權保障。「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簡稱:移盟)於2003年11月正式成立並以爭取婚姻移民權益為其主要訴求,本研究側重於移盟發動入出國及移民法(簡稱:移民法)修法運動過程的觀察,並透過訪談當時參與修法運動過程的行政、立法部門人員與移盟成員,呈現出三方互動的動態過程。
      本研究以社會運動三大理論:動員結構論、政治機會結構與構框理論做為分析修法運動的觀察角度。入出國及移民法於2007年11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移盟所主張的家暴條款、反歧視條款、禁止婚姻媒合商業化、鬆綁外國人參加集會遊行、保護人口販運被害人等內容被納入移民法內容中。雖然目前移民法在永久居留權內容、正當法律程序的餞行與部分法律內容的規範上尚有改善的空間,但移盟在2003年起所發動的移民法修法運動仍可被視為是台灣新移民運動中的成功典範。因為移民法修法運動所代表的不僅是將台灣移民法推向一個相對保障移民/移工人權的法律之外,更是台灣社會中第一個充分展現外籍配偶主體性的社會運動,並為台灣後續的新移民運動奠定重要的運動基礎與拓展更寬闊的運動空間。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二章、 文獻回顧.................................................10
     第一節、 美國婚姻移民現況與政策...............................10
     一、 婚姻移民現況........................................10
     二、 婚姻移民政策........................................13
     三、 美國移民運動........................................17
     第二節、 韓國婚姻移民現況與政策...............................20
     一、 婚姻移民現況........................................20
     二、 婚姻移民政策........................................22
     三、 韓國移民運動.............. .........................29
     第三節、 我國新移民運動研究...................................31
     一、 我國的新移民運動....................................31
     二、 新移民女性團體之研究................................32
     三、 新移民人權與法律研究................................33
     四、 社會運動理論........................................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43
     第一節、 研究範圍............................................43
     第二節、 研究方法............................................43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9
     第四章、 台灣新移民運動分析.......................................50
     第一節、 新移民運動的動員結構................................50
     一、 移盟的組織與網絡...................................50
     二、 移盟的內部溝通與運作...............................57
     三、 移盟的行動策略.....................................63
     第二節、 新移民運動的政治機會結構............................68
     一、 政黨的消極迴避壓縮了兩岸條例修法空間...............69
     二、 行政部門的抵抗與棄守...............................71
     三、 立法院中的權力槓桿.................................75
     第三節、 新移民運動的意義創造................................81
     一、 新移民女性的培力與主體化過程.......................81
     二、 種族、階級與性別歧視的對抗.........................86
     三、 新移民運動的構框與策略性構框.......................88
     第五章、 修法運動對移民政策之影響................................99
     第一節、 移盟對入出國及移民法內容的影響.....................100
     一、 永久居留的限制鬆綁與不足..........................100
     二、 家暴條款的增列與漏洞..............................106
     三、 反歧視條款的空洞化................................108
     四、 「外國人與移民之權利保障」專章難以落實............111
     五、 跨國婚姻媒合非營利化..............................118
     六、 其他..............................................122
     第二節、 台灣與美、韓移民法規比較...........................123
     一、 永久居留權內容....................................123
     二、 家暴受害者保護規定................................125
     三、 反歧視條款........................................126
     四、 正當法律程序......................................127
     五、 跨國婚姻媒合......................................128
     第三節、 修法運動的意義.....................................129
     一、 帶動行政部門與社會整體氛圍的轉變..................130
     二、 降低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的對立......................131
     三、 為日後新移民運動提供參考例........................13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34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4
     一、 修法運動特色的內涵與形成原因......................134
     二、 忽略台灣國家認同的特殊性..........................136
     三、 移民法修法未竟全功之處............................137
     四、 移盟修法成功的關鍵因素............................140
     五、 修法運動在社會運動理論上所代表的意義..............14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3
     一、 加強多元文化教育以求社會發展與法律規範齊步........143
     二、 落實正當法律程序維護外國人人權....................143
     三、 政府應積極關注婚姻媒合非營利化的發展..............144
     四、 應針對大陸配偶議題進行理性對話....................144
     五、 拓展與人口移出國之間的交流........................14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之建議...........................145
     參考文獻..........................................................147
     
     
     
     
     
     表1: 韓國移民政策變遷趨勢........................................26
     表2: 移民法修正草案提案時間......................................43
     表3: 受訪者名單..................................................44
     表4:移盟團體/學者訪談大綱列表....................................44
     表5:行政官員訪談大綱列表.........................................46
     表6:立法委員助理訪談大綱列表.....................................47
     表7: 移盟事務分工表..............................................56
     表8: 移盟召開記者會與公聽會活動列表..............................66
     表9: 移盟媒體投書列表............................................67
     表10: 移盟發動連署與抗議行動列表.................................68
     表11:移盟八大突破與七項未竟之志內容..............................99
     表12: 移盟協商成果表.............................................122
     附錄一: 入出國及移民法............................................15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 台
      灣社會研究,第41期,頁99-127。
     丘延亮(2002)。導讀:希望的主體-杜漢的社會性運動(societal movements)論
      詰與台灣社會性蛻變,收於Alain Touraine <行動者的歸來>,頁7-46,
      舒詩偉等譯。台北:麥田。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
      季刊,第105期,頁66-89。
     补允哲(2003)。韓國社會運動的動員模式與政治社會性格:以新興社會運動為分
      析對象。亞太研究論壇,第21期,頁1-16。
     朱柔若(2008)。全球化與台灣社會-人權、法律與社會學的觀照。台北:三民。
     江明修、陳定銘(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的途徑與策略。公共行政學報,
      第4期,頁153-192。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雙月刊,
      第75期,頁2-10。
     何明修(2001)。社會運動的制度化:以台灣的環境運動為例(1993-1999)。中研院
      社會所,「組織、認同與運動者:台灣社會運動研究」小型研討會論文。
     何明修(2003)。自主與依賴:比較反核四運動與反美濃水庫運動中的政治交換模
      式。台灣社會學刊,第30期,頁1-49。
     何明修,(2004)。台灣兒童教育券的政治邏輯。教育與權力:一個批判的分析。
     南華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台北:三民。
     何明修(2006)。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台北:群學。
     李瑛(2004)。新移民婦女「賦權」教育之哲學省思。哲學論集,第37期,頁
     143-173。
     李震山(2007)。行政法導論(七版)。台北:三民。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101-108。
     李丁讚、林文源(2003)。社會力的轉化:臺灣環保抗爭的組織技術。台灣社會研究,第52期,頁57-119。
     李丁讚(2007)。社運與民主。思想7,頁85-118。
     李廣均(2005)。什麼是多元文化?-迷思、概念與爭議。「多元文化與教育學
      術研討會」研習手冊,頁1-9。
     李翠屏(2005)。我國社會福利政策執行與政策議題倡議網絡之分析。經社法制論
      叢,第35期,頁71-108。
     吳乃德 (1995) 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台灣族群政治理論初探。收錄
      張茂桂等 著 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頁27-51。
     吳明倫(2004)。異國夢的人權-從打破對入出國及移民署組織條例草案的沉默談起。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2003.1~2004.12。
     吳志光(2007)。行政法(修訂二版)。台北:新學林。
     吳紹文(2007)。差異與認同-移民運動在社區。(www.tasat.org.tw/modules/wfsection/download.php?fileid=155 - 333k - 2008/12/14)
     吳怡佩(2008)。婦女、培力與公民社會:以新移民女性中文班志工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凌云(2009)。聽證理論的本土化實踐。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程序法之實施經驗與存在問題/聽證制度之理論、制度與實務(頁295-321),台北:台灣行政法學會。
     林津如、王介言、吳紹文(2006)。新移民女性之組織工作:ㄧ個跨領域的實踐嘗試。2006年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第二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
     林如森(2006)。社會運動過程中的認同、共識動員與傳播策略。台灣社會研究,第64期,頁151-218。
     林秀蓮(2005)。行政程序法有關聽證制度之檢討。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頁263-296),台北:台灣行政法學會。
     林樹立(2005)。美國文化史 民主與平等。台北:五南。
     范雲(2003)。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婦女運動:以運動者以其生命傳記背景為核心的分析取向。台灣社會學,第5期,頁133-194。
     延光錫(2008)。移工運動形成與工運中的民族主義論述:韓國和台灣之比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淑雯(2003)。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時英。
     邱汝娜、林維言(2004)。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6-19。
     柯雨瑞(2004)。「2002加拿大移民急難民保護法」對我國移民法制之啟發。國境警察學報,第3期,頁125-150。
     胡文棟(2006)。我國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14期,頁111-137。
     耿曙(2005)。「認同的流動」抑或「流動的認同」﹖大上海地區台灣人「身份認
      同」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張松青(2009)。韓國婚姻移民的人權與法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26期,頁63-91。
     張恆豪(2009)。提供服務作為倡議的手段?:從比較觀點分析臺灣障礙者權利運動
     的策略與限制。論文發表於2009「社會運動年代:學術研討會」。
     許東賢(2008)。跨越單一民族的神話。東北亞歷史財團新聞,四月號。
     莊文忠(2006)。倡議型非營利組織的政策網絡分析。載於余致力(主編),新世紀
      公共政策理論與實務:第五章,頁103-134。台北:世新大學。
     曾嬿芬(2006)。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7期,頁37-67。
     曾嬿芬(2007)。研究移住/居臺灣:社會學研究現況。台灣社會研究,第66期,頁75-103。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 「外籍新娘」 現象,台北:唐山。
     夏曉鵑(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第49期,頁1-47。
     夏曉鵑(2004)。面對新移民。中國時報,2月1日,第四版,名家專論。
     夏曉鵑主編(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遠足文化。
     夏曉鵑(2006)。新移民運動的形成-差異政治、主體化與社會性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一期,頁1-72。
     夏曉鵑(2009)。知識介入與移民/工運動的推進之(1)。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期,頁367-382。
     盛杏湲(2003)。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的比較。台灣政治學刊,第7卷,第2期,頁51-105。
     陳怡潔(2005)。新移民人權的倡導歷程-以「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為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冠蓉、卯靜儒(2007)。從外籍配偶的故事看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第74期,頁183-200。
     陳定銘(2008)。台灣非營利組織在新移民女性照顧政策之研究。非政府組織學刊,第四期,頁35-50。
     陳雪慧(2007)。看見台灣國族的新面貌-婚姻移民法令的歧視與排除。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雅翕(2006)。移民社會網絡及政治參與-以「南洋台灣姐妹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所碩士論文。
     馮瑞傑(2007)。民主轉型期臺灣市民社會與國家的互動:市民社會菁英的認知。國家與社會,第2期,頁127-170。
     楊婉瑩(2006)。台灣性別法案推法歷程的比較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29期,頁49-82。
     楊婉瑩、李品蓉(2009)。大陸配偶的公民權困境-國族與父權的共謀。台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3期,頁47-86。
     葉肅科(2006)。外籍與大陸欸偶家庭問題與政策:社會資本/融合觀點。台北:學富。
     趙彥寧(2003)。移民三法 考驗台灣文明。中國時報,12月30日,時論廣場,
     趙鼎新(2007)。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更新和中國經驗。台北:巨流。
     廖元豪(2004)。從「外籍新娘」到「新移民女性」-移民人權的法學研究亟待投入。台灣本土法學,第60期,頁1-3。
     廖元豪(2006a)。移民:民權的漏洞,還是民權的延伸?--評介Kevin R. Johnson的The "Huddled Masses" Myth: Immigration and Civil Rights。台灣社會研究,第61其,頁417-431。
     廖元豪(2006b)。濟弱扶傾還是為虎作倀?—律師與基進社會運動。全國律師,二月號。
     廖元豪(2006c)。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全球化、台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思與言,第44卷,第三期,頁81-192。
     廖元豪(2009)。知識介入與移民/工運動的推進(2)。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期,頁383-405。
     蔡庭榕(2006)。論主權與人權-以婚姻移民面談為例-。憲政時代,第32卷第一期,頁1-36。
     蔡震榮(2009)。台灣聽證制度執行狀況與效率評估。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程序法之實施經驗與存在問題/聽證制度之理論、制度與實務(頁205-259),台北:台灣行政法學會。
     監察院(2005)。我國移民政策與制度總體檢案調查報告。台北:監察院。
     潘淑滿(2004)。婚姻移民婦女、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8:1期,頁85-131。
     潘淑滿(2008)。婚姻移民、公民身份與社會福利權。社區發展季刊,第122期,頁136-158。
     蕭新煌(1989)。民間環保團體與政府的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期,頁73-76。
     蕭新煌(2004)。台灣非營利組織、民主轉型與民主治理。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頁65-84。
     戴鎮州(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問題與可能出路:社會人文觀點省思。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90-101。
     營志宏(2004)。美國移民法。台北:揚智文化。
     謝立功(2005)。大陸與外籍配偶移民政策與法治之探討/謝立功主持。台北市,中央警察大學。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顧燕翎、尤詒君(2004)。建立支持系統及倡導多元文化-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20-29。
     顧忠華(2008)。國會監督與公民社會。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1期,頁181-189。
     顧玉玲(2009)。移工運動的主體形塑-以「家事服務法」推動過程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期,頁343-365。
     Donatella della Porta & Mario Diana著;苗延威譯(2002)。社會運動概論。台北:巨流。
     Peter Stalker著;蔡繼光譯(2002) 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台北:書林。
     Stephen Castles, Mark J. Miller著;賴佳楓譯(2008)。移民流離的年代。台北:五南。
     二、 英文部分
     Allen Thomas O’Rourke. (2006). Recent Development, Good Samaritans Beware:
      The Sensenbrenner-King Bill and Assistance to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9
      HARV. LATINO L.REV.195.
     David Fisher. (2002) Indle King Found Guilty of Killing Mail-Order Bride, SEATTLE POST INTELLIGENCER, Feb. 22.
     Davin, D. (2007). Marriage Migration in China and East Asi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16(50), 83-95.
     Johnson, K., & Hing, B. (2007). The Immigrant Rights Marches of 2006 and the
      Prospects for a New Civil Rights Movement. Harvard Civil Rights-Civiliberties
      Law Review, 42(1), 99-138.
     Kerry Abrams.(2007). Immigration Law and the Regulation of Marriage. Minnesota Law Review 91 no1625-709.
     Kim, N. (2008). Korean Immigration Policy Changes and the Political Liberals’
      Dilemma.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42(3), 576-596.
     Michelle J. Anderson.(1993). A License to Abuse: The Impact of Conditional State on
      Female Immigrants.102 YALE L.J 1401,1406-07.
     Maina v.(2006). One court found that an apartment lease in both spouses` names, without other evidence, was not enough to demonstrate a bona fide marriage . United States, 179 F. App`x 577, 582.
     Perez, B. (2003). Woman Warrior Meets Mail-Order Bride: Finding an Asian
      American Voice in the Women`s Movement. Berkeley Women`s Law Journal,
      18211.
     Teresa Watanabe, (2006). Immigrant Crusade Enlists Few Blacks. L.A Times, Apr.10.
     Vanessa B.M. Vergara. (2000). Comment, Abusive Mail-Order-Bride Marriage and the Thirteenth Amendment. 94 NM,U.L.REV.1547,1556-57.
     Wol-san Liem (2008). Daring to Struggle: The Migrants Trade Union and
      Undocumented Migrant Worker Organizing in South Korea. Friends of Asia
      AALA. http://blog.roodo.com/haoran2008/archives/8342421.html
     三、 日文部分
     ヤン・ヘウ (2007)韓国における国際結婚移住者の現状と政策への提言
      http://www.hurights.or.jp/event/rpt08/e01b.html
     山脇啟造 (2007) イタリア、韓国における 外国人政策に関する調査報告書 
     2007年11月。
     申龍徹 (2007) 「多文化共生社会に向けた外国人住民政策の日韓動向:『在韓
      外国人基本法』の制定を素材に」自治総研通巻346号 2007年8月号(p9-42)。
     金範洙 (2007) 「韓国における結婚移民者の現状と支援事業」2007 年度ICSW
      北東アジア地域会議 報告書「北東アジア地域における文化的多様性につ
      いての問題と課題」(p19-32)。
     金賢美(キム・ヒョンミ)(2008) 「誰のための統合なのか?-韓国における結婚移民女性政策と家父長的想像」韓国の結婚移民の女性の現状について。「多文化家族と地域社会?日本・韓国・台湾における共生を考える」大阪國際研討會http://www.hurights.or.jp/newsletter/J_NL/t/084/02.html
     宣元錫 (2007) 「韓国の移住外国人と外国人政策の新展開」 情報化・サービ
      ス化と外国人労働者に関する研究Discussion Paper No.7.一橋大学大学院
      社会学研究科・総合政策研究室。
     四、 網路資料
     內政部出入國及移民署網站http://www.immigration.gov.tw/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移盟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migrants2006/
     移民工資料庫http://migrant.coolloud.org.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9425602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560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reator (作者) 劉瑋楹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48:18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48: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48:1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2560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66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25602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1990年代起,台灣政府與社會在面對新移民女性與移工,大批進入台灣境內的現象開始感到焦慮,一方面由於當時政府與民間團體對於相關議題處於相當陌生的階段,另一方面也由於台灣的特殊的國家認同問題,造成台灣社會除了在不同種族、階級的外籍配偶與移工所產生歧視與壓迫的對待之外,對於為數眾多的大陸配偶抱持著敵對的態度,使得這些在台灣社會邊緣化的族群一直無法享有基本的人權保障。「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簡稱:移盟)於2003年11月正式成立並以爭取婚姻移民權益為其主要訴求,本研究側重於移盟發動入出國及移民法(簡稱:移民法)修法運動過程的觀察,並透過訪談當時參與修法運動過程的行政、立法部門人員與移盟成員,呈現出三方互動的動態過程。
      本研究以社會運動三大理論:動員結構論、政治機會結構與構框理論做為分析修法運動的觀察角度。入出國及移民法於2007年11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移盟所主張的家暴條款、反歧視條款、禁止婚姻媒合商業化、鬆綁外國人參加集會遊行、保護人口販運被害人等內容被納入移民法內容中。雖然目前移民法在永久居留權內容、正當法律程序的餞行與部分法律內容的規範上尚有改善的空間,但移盟在2003年起所發動的移民法修法運動仍可被視為是台灣新移民運動中的成功典範。因為移民法修法運動所代表的不僅是將台灣移民法推向一個相對保障移民/移工人權的法律之外,更是台灣社會中第一個充分展現外籍配偶主體性的社會運動,並為台灣後續的新移民運動奠定重要的運動基礎與拓展更寬闊的運動空間。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二章、 文獻回顧.................................................10
     第一節、 美國婚姻移民現況與政策...............................10
     一、 婚姻移民現況........................................10
     二、 婚姻移民政策........................................13
     三、 美國移民運動........................................17
     第二節、 韓國婚姻移民現況與政策...............................20
     一、 婚姻移民現況........................................20
     二、 婚姻移民政策........................................22
     三、 韓國移民運動.............. .........................29
     第三節、 我國新移民運動研究...................................31
     一、 我國的新移民運動....................................31
     二、 新移民女性團體之研究................................32
     三、 新移民人權與法律研究................................33
     四、 社會運動理論........................................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43
     第一節、 研究範圍............................................43
     第二節、 研究方法............................................43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9
     第四章、 台灣新移民運動分析.......................................50
     第一節、 新移民運動的動員結構................................50
     一、 移盟的組織與網絡...................................50
     二、 移盟的內部溝通與運作...............................57
     三、 移盟的行動策略.....................................63
     第二節、 新移民運動的政治機會結構............................68
     一、 政黨的消極迴避壓縮了兩岸條例修法空間...............69
     二、 行政部門的抵抗與棄守...............................71
     三、 立法院中的權力槓桿.................................75
     第三節、 新移民運動的意義創造................................81
     一、 新移民女性的培力與主體化過程.......................81
     二、 種族、階級與性別歧視的對抗.........................86
     三、 新移民運動的構框與策略性構框.......................88
     第五章、 修法運動對移民政策之影響................................99
     第一節、 移盟對入出國及移民法內容的影響.....................100
     一、 永久居留的限制鬆綁與不足..........................100
     二、 家暴條款的增列與漏洞..............................106
     三、 反歧視條款的空洞化................................108
     四、 「外國人與移民之權利保障」專章難以落實............111
     五、 跨國婚姻媒合非營利化..............................118
     六、 其他..............................................122
     第二節、 台灣與美、韓移民法規比較...........................123
     一、 永久居留權內容....................................123
     二、 家暴受害者保護規定................................125
     三、 反歧視條款........................................126
     四、 正當法律程序......................................127
     五、 跨國婚姻媒合......................................128
     第三節、 修法運動的意義.....................................129
     一、 帶動行政部門與社會整體氛圍的轉變..................130
     二、 降低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的對立......................131
     三、 為日後新移民運動提供參考例........................13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34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4
     一、 修法運動特色的內涵與形成原因......................134
     二、 忽略台灣國家認同的特殊性..........................136
     三、 移民法修法未竟全功之處............................137
     四、 移盟修法成功的關鍵因素............................140
     五、 修法運動在社會運動理論上所代表的意義..............14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3
     一、 加強多元文化教育以求社會發展與法律規範齊步........143
     二、 落實正當法律程序維護外國人人權....................143
     三、 政府應積極關注婚姻媒合非營利化的發展..............144
     四、 應針對大陸配偶議題進行理性對話....................144
     五、 拓展與人口移出國之間的交流........................14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之建議...........................145
     參考文獻..........................................................147
     
     
     
     
     
     表1: 韓國移民政策變遷趨勢........................................26
     表2: 移民法修正草案提案時間......................................43
     表3: 受訪者名單..................................................44
     表4:移盟團體/學者訪談大綱列表....................................44
     表5:行政官員訪談大綱列表.........................................46
     表6:立法委員助理訪談大綱列表.....................................47
     表7: 移盟事務分工表..............................................56
     表8: 移盟召開記者會與公聽會活動列表..............................66
     表9: 移盟媒體投書列表............................................67
     表10: 移盟發動連署與抗議行動列表.................................68
     表11:移盟八大突破與七項未竟之志內容..............................99
     表12: 移盟協商成果表.............................................122
     附錄一: 入出國及移民法............................................155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二章、 文獻回顧.................................................10
     第一節、 美國婚姻移民現況與政策...............................10
     一、 婚姻移民現況........................................10
     二、 婚姻移民政策........................................13
     三、 美國移民運動........................................17
     第二節、 韓國婚姻移民現況與政策...............................20
     一、 婚姻移民現況........................................20
     二、 婚姻移民政策........................................22
     三、 韓國移民運動.............. .........................29
     第三節、 我國新移民運動研究...................................31
     一、 我國的新移民運動....................................31
     二、 新移民女性團體之研究................................32
     三、 新移民人權與法律研究................................33
     四、 社會運動理論........................................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43
     第一節、 研究範圍............................................43
     第二節、 研究方法............................................43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9
     第四章、 台灣新移民運動分析.......................................50
     第一節、 新移民運動的動員結構................................50
     一、 移盟的組織與網絡...................................50
     二、 移盟的內部溝通與運作...............................57
     三、 移盟的行動策略.....................................63
     第二節、 新移民運動的政治機會結構............................68
     一、 政黨的消極迴避壓縮了兩岸條例修法空間...............69
     二、 行政部門的抵抗與棄守...............................71
     三、 立法院中的權力槓桿.................................75
     第三節、 新移民運動的意義創造................................81
     一、 新移民女性的培力與主體化過程.......................81
     二、 種族、階級與性別歧視的對抗.........................86
     三、 新移民運動的構框與策略性構框.......................88
     第五章、 修法運動對移民政策之影響................................99
     第一節、 移盟對入出國及移民法內容的影響.....................100
     一、 永久居留的限制鬆綁與不足..........................100
     二、 家暴條款的增列與漏洞..............................106
     三、 反歧視條款的空洞化................................108
     四、 「外國人與移民之權利保障」專章難以落實............111
     五、 跨國婚姻媒合非營利化..............................118
     六、 其他..............................................122
     第二節、 台灣與美、韓移民法規比較...........................123
     一、 永久居留權內容....................................123
     二、 家暴受害者保護規定................................125
     三、 反歧視條款........................................126
     四、 正當法律程序......................................127
     五、 跨國婚姻媒合......................................128
     第三節、 修法運動的意義.....................................129
     一、 帶動行政部門與社會整體氛圍的轉變..................130
     二、 降低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的對立......................131
     三、 為日後新移民運動提供參考例........................13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34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4
     一、 修法運動特色的內涵與形成原因......................134
     二、 忽略台灣國家認同的特殊性..........................136
     三、 移民法修法未竟全功之處............................137
     四、 移盟修法成功的關鍵因素............................140
     五、 修法運動在社會運動理論上所代表的意義..............14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3
     一、 加強多元文化教育以求社會發展與法律規範齊步........143
     二、 落實正當法律程序維護外國人人權....................143
     三、 政府應積極關注婚姻媒合非營利化的發展..............144
     四、 應針對大陸配偶議題進行理性對話....................144
     五、 拓展與人口移出國之間的交流........................14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之建議...........................145
     參考文獻..........................................................147
     
     
     
     
     
     表1: 韓國移民政策變遷趨勢........................................26
     表2: 移民法修正草案提案時間......................................43
     表3: 受訪者名單..................................................44
     表4:移盟團體/學者訪談大綱列表....................................44
     表5:行政官員訪談大綱列表.........................................46
     表6:立法委員助理訪談大綱列表.....................................47
     表7: 移盟事務分工表..............................................56
     表8: 移盟召開記者會與公聽會活動列表..............................66
     表9: 移盟媒體投書列表............................................67
     表10: 移盟發動連署與抗議行動列表.................................68
     表11:移盟八大突破與七項未竟之志內容..............................99
     表12: 移盟協商成果表.............................................122
     附錄一: 入出國及移民法............................................155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560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新移民運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運動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入出國及移民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移民女性zh_TW
dc.title (題名) 新移民運動對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法之影響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impact of immigrants movement on immigration amendment act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 台
      灣社會研究,第41期,頁99-127。
     丘延亮(2002)。導讀:希望的主體-杜漢的社會性運動(societal movements)論
      詰與台灣社會性蛻變,收於Alain Touraine <行動者的歸來>,頁7-46,
      舒詩偉等譯。台北:麥田。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討。社區發展
      季刊,第105期,頁66-89。
     补允哲(2003)。韓國社會運動的動員模式與政治社會性格:以新興社會運動為分
      析對象。亞太研究論壇,第21期,頁1-16。
     朱柔若(2008)。全球化與台灣社會-人權、法律與社會學的觀照。台北:三民。
     江明修、陳定銘(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的途徑與策略。公共行政學報,
      第4期,頁153-192。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雙月刊,
      第75期,頁2-10。
     何明修(2001)。社會運動的制度化:以台灣的環境運動為例(1993-1999)。中研院
      社會所,「組織、認同與運動者:台灣社會運動研究」小型研討會論文。
     何明修(2003)。自主與依賴:比較反核四運動與反美濃水庫運動中的政治交換模
      式。台灣社會學刊,第30期,頁1-49。
     何明修,(2004)。台灣兒童教育券的政治邏輯。教育與權力:一個批判的分析。
     南華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台北:三民。
     何明修(2006)。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台北:群學。
     李瑛(2004)。新移民婦女「賦權」教育之哲學省思。哲學論集,第37期,頁
     143-173。
     李震山(2007)。行政法導論(七版)。台北:三民。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101-108。
     李丁讚、林文源(2003)。社會力的轉化:臺灣環保抗爭的組織技術。台灣社會研究,第52期,頁57-119。
     李丁讚(2007)。社運與民主。思想7,頁85-118。
     李廣均(2005)。什麼是多元文化?-迷思、概念與爭議。「多元文化與教育學
      術研討會」研習手冊,頁1-9。
     李翠屏(2005)。我國社會福利政策執行與政策議題倡議網絡之分析。經社法制論
      叢,第35期,頁71-108。
     吳乃德 (1995) 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台灣族群政治理論初探。收錄
      張茂桂等 著 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頁27-51。
     吳明倫(2004)。異國夢的人權-從打破對入出國及移民署組織條例草案的沉默談起。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2003.1~2004.12。
     吳志光(2007)。行政法(修訂二版)。台北:新學林。
     吳紹文(2007)。差異與認同-移民運動在社區。(www.tasat.org.tw/modules/wfsection/download.php?fileid=155 - 333k - 2008/12/14)
     吳怡佩(2008)。婦女、培力與公民社會:以新移民女性中文班志工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凌云(2009)。聽證理論的本土化實踐。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程序法之實施經驗與存在問題/聽證制度之理論、制度與實務(頁295-321),台北:台灣行政法學會。
     林津如、王介言、吳紹文(2006)。新移民女性之組織工作:ㄧ個跨領域的實踐嘗試。2006年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第二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
     林如森(2006)。社會運動過程中的認同、共識動員與傳播策略。台灣社會研究,第64期,頁151-218。
     林秀蓮(2005)。行政程序法有關聽證制度之檢討。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頁263-296),台北:台灣行政法學會。
     林樹立(2005)。美國文化史 民主與平等。台北:五南。
     范雲(2003)。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婦女運動:以運動者以其生命傳記背景為核心的分析取向。台灣社會學,第5期,頁133-194。
     延光錫(2008)。移工運動形成與工運中的民族主義論述:韓國和台灣之比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淑雯(2003)。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時英。
     邱汝娜、林維言(2004)。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6-19。
     柯雨瑞(2004)。「2002加拿大移民急難民保護法」對我國移民法制之啟發。國境警察學報,第3期,頁125-150。
     胡文棟(2006)。我國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14期,頁111-137。
     耿曙(2005)。「認同的流動」抑或「流動的認同」﹖大上海地區台灣人「身份認
      同」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張松青(2009)。韓國婚姻移民的人權與法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26期,頁63-91。
     張恆豪(2009)。提供服務作為倡議的手段?:從比較觀點分析臺灣障礙者權利運動
     的策略與限制。論文發表於2009「社會運動年代:學術研討會」。
     許東賢(2008)。跨越單一民族的神話。東北亞歷史財團新聞,四月號。
     莊文忠(2006)。倡議型非營利組織的政策網絡分析。載於余致力(主編),新世紀
      公共政策理論與實務:第五章,頁103-134。台北:世新大學。
     曾嬿芬(2006)。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7期,頁37-67。
     曾嬿芬(2007)。研究移住/居臺灣:社會學研究現況。台灣社會研究,第66期,頁75-103。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 「外籍新娘」 現象,台北:唐山。
     夏曉鵑(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第49期,頁1-47。
     夏曉鵑(2004)。面對新移民。中國時報,2月1日,第四版,名家專論。
     夏曉鵑主編(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遠足文化。
     夏曉鵑(2006)。新移民運動的形成-差異政治、主體化與社會性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一期,頁1-72。
     夏曉鵑(2009)。知識介入與移民/工運動的推進之(1)。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期,頁367-382。
     盛杏湲(2003)。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的比較。台灣政治學刊,第7卷,第2期,頁51-105。
     陳怡潔(2005)。新移民人權的倡導歷程-以「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為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冠蓉、卯靜儒(2007)。從外籍配偶的故事看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第74期,頁183-200。
     陳定銘(2008)。台灣非營利組織在新移民女性照顧政策之研究。非政府組織學刊,第四期,頁35-50。
     陳雪慧(2007)。看見台灣國族的新面貌-婚姻移民法令的歧視與排除。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雅翕(2006)。移民社會網絡及政治參與-以「南洋台灣姐妹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所碩士論文。
     馮瑞傑(2007)。民主轉型期臺灣市民社會與國家的互動:市民社會菁英的認知。國家與社會,第2期,頁127-170。
     楊婉瑩(2006)。台灣性別法案推法歷程的比較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29期,頁49-82。
     楊婉瑩、李品蓉(2009)。大陸配偶的公民權困境-國族與父權的共謀。台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3期,頁47-86。
     葉肅科(2006)。外籍與大陸欸偶家庭問題與政策:社會資本/融合觀點。台北:學富。
     趙彥寧(2003)。移民三法 考驗台灣文明。中國時報,12月30日,時論廣場,
     趙鼎新(2007)。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更新和中國經驗。台北:巨流。
     廖元豪(2004)。從「外籍新娘」到「新移民女性」-移民人權的法學研究亟待投入。台灣本土法學,第60期,頁1-3。
     廖元豪(2006a)。移民:民權的漏洞,還是民權的延伸?--評介Kevin R. Johnson的The "Huddled Masses" Myth: Immigration and Civil Rights。台灣社會研究,第61其,頁417-431。
     廖元豪(2006b)。濟弱扶傾還是為虎作倀?—律師與基進社會運動。全國律師,二月號。
     廖元豪(2006c)。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全球化、台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思與言,第44卷,第三期,頁81-192。
     廖元豪(2009)。知識介入與移民/工運動的推進(2)。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期,頁383-405。
     蔡庭榕(2006)。論主權與人權-以婚姻移民面談為例-。憲政時代,第32卷第一期,頁1-36。
     蔡震榮(2009)。台灣聽證制度執行狀況與效率評估。載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程序法之實施經驗與存在問題/聽證制度之理論、制度與實務(頁205-259),台北:台灣行政法學會。
     監察院(2005)。我國移民政策與制度總體檢案調查報告。台北:監察院。
     潘淑滿(2004)。婚姻移民婦女、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8:1期,頁85-131。
     潘淑滿(2008)。婚姻移民、公民身份與社會福利權。社區發展季刊,第122期,頁136-158。
     蕭新煌(1989)。民間環保團體與政府的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期,頁73-76。
     蕭新煌(2004)。台灣非營利組織、民主轉型與民主治理。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頁65-84。
     戴鎮州(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問題與可能出路:社會人文觀點省思。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90-101。
     營志宏(2004)。美國移民法。台北:揚智文化。
     謝立功(2005)。大陸與外籍配偶移民政策與法治之探討/謝立功主持。台北市,中央警察大學。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
     顧燕翎、尤詒君(2004)。建立支持系統及倡導多元文化-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20-29。
     顧忠華(2008)。國會監督與公民社會。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1期,頁181-189。
     顧玉玲(2009)。移工運動的主體形塑-以「家事服務法」推動過程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4期,頁343-365。
     Donatella della Porta & Mario Diana著;苗延威譯(2002)。社會運動概論。台北:巨流。
     Peter Stalker著;蔡繼光譯(2002) 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台北:書林。
     Stephen Castles, Mark J. Miller著;賴佳楓譯(2008)。移民流離的年代。台北:五南。
     二、 英文部分
     Allen Thomas O’Rourke. (2006). Recent Development, Good Samaritans Beware:
      The Sensenbrenner-King Bill and Assistance to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9
      HARV. LATINO L.REV.195.
     David Fisher. (2002) Indle King Found Guilty of Killing Mail-Order Bride, SEATTLE POST INTELLIGENCER, Feb. 22.
     Davin, D. (2007). Marriage Migration in China and East Asi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16(50), 83-95.
     Johnson, K., & Hing, B. (2007). The Immigrant Rights Marches of 2006 and the
      Prospects for a New Civil Rights Movement. Harvard Civil Rights-Civiliberties
      Law Review, 42(1), 99-138.
     Kerry Abrams.(2007). Immigration Law and the Regulation of Marriage. Minnesota Law Review 91 no1625-709.
     Kim, N. (2008). Korean Immigration Policy Changes and the Political Liberals’
      Dilemma.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42(3), 576-596.
     Michelle J. Anderson.(1993). A License to Abuse: The Impact of Conditional State on
      Female Immigrants.102 YALE L.J 1401,1406-07.
     Maina v.(2006). One court found that an apartment lease in both spouses` names, without other evidence, was not enough to demonstrate a bona fide marriage . United States, 179 F. App`x 577, 582.
     Perez, B. (2003). Woman Warrior Meets Mail-Order Bride: Finding an Asian
      American Voice in the Women`s Movement. Berkeley Women`s Law Journal,
      18211.
     Teresa Watanabe, (2006). Immigrant Crusade Enlists Few Blacks. L.A Times, Apr.10.
     Vanessa B.M. Vergara. (2000). Comment, Abusive Mail-Order-Bride Marriage and the Thirteenth Amendment. 94 NM,U.L.REV.1547,1556-57.
     Wol-san Liem (2008). Daring to Struggle: The Migrants Trade Union and
      Undocumented Migrant Worker Organizing in South Korea. Friends of Asia
      AALA. http://blog.roodo.com/haoran2008/archives/8342421.html
     三、 日文部分
     ヤン・ヘウ (2007)韓国における国際結婚移住者の現状と政策への提言
      http://www.hurights.or.jp/event/rpt08/e01b.html
     山脇啟造 (2007) イタリア、韓国における 外国人政策に関する調査報告書 
     2007年11月。
     申龍徹 (2007) 「多文化共生社会に向けた外国人住民政策の日韓動向:『在韓
      外国人基本法』の制定を素材に」自治総研通巻346号 2007年8月号(p9-42)。
     金範洙 (2007) 「韓国における結婚移民者の現状と支援事業」2007 年度ICSW
      北東アジア地域会議 報告書「北東アジア地域における文化的多様性につ
      いての問題と課題」(p19-32)。
     金賢美(キム・ヒョンミ)(2008) 「誰のための統合なのか?-韓国における結婚移民女性政策と家父長的想像」韓国の結婚移民の女性の現状について。「多文化家族と地域社会?日本・韓国・台湾における共生を考える」大阪國際研討會http://www.hurights.or.jp/newsletter/J_NL/t/084/02.html
     宣元錫 (2007) 「韓国の移住外国人と外国人政策の新展開」 情報化・サービ
      ス化と外国人労働者に関する研究Discussion Paper No.7.一橋大学大学院
      社会学研究科・総合政策研究室。
     四、 網路資料
     內政部出入國及移民署網站http://www.immigration.gov.tw/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移盟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migrants2006/
     移民工資料庫http://migrant.coolloud.org.tw/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