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地區製造業空間聚集之研究
作者 何祖睿
貢獻者 邊泰明
何祖睿
關鍵詞 空間分布
地方化經濟
地方化係數
EG指標
Hefindahl指標
外溢效果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0:37 (UTC+8)
摘要   有關聚集經濟的研究,過去主要著重在聚集經濟的型態與都市發展之關係,藉此擬定產業發展政策,從以往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台灣地區製造業是以地方化經濟為主導,傾向個別產業集中、專業發展。此外,並藉由「地方化係數」說明產業在空間的集中程度。然地方化係數受工廠員工規模及廠家數目影響,易產生高估的現象,且僅對中分類製造業集中程度進行測試,無法展現台灣地區製造業地理空間分布集散的全貌。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地方化經濟為基礎,藉由Ellison以及Glaeser兩位教授(1994,1997)提出之「鏢靶方法」,觀察單一產業之廠商於空間上是否有地理集中現象,衡量台灣地區中、小、細分類製造業地理集散情形,並與「地方化係數」測試結果進行比較。
       此外,相鄰廠商間往往因為「外溢效果」,使得其他廠商持續進駐在相同區域,形成產業聚集的現象。本研究也將藉由「鏢靶方式」的衍生推導,衡量台灣地區製造業廠商的外溢在行政地理空間之範圍,以及各中分類製造業的聚集,是由相同產業內廠商間,抑或為不同產業廠商間之外溢所形成。
       本研究可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聚集相關理論及文獻的回顧與探討;第二部分介紹本研究所使用之資料系統,以及產業地理集中之衡量指標;第三部分為台灣地區製造業地理空間變遷與集散之分析;第四部分外溢效果範圍之分析;第五部分為結論建議與後續研究。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
       一、台灣地區製造業從業人口空間分布逐漸由中心都市向外圍城市擴張集中。
       二、台灣地區多數製造業均有輕微的地方化現象,且產業集中程度變化不大。
       三、使用EG指標同時控制廠商規模分配與地區規模分配,較地方化係數精準。
       四、產業分類層級越細,地理集中值越高。
       五、台灣地區多數製造業產業外溢範圍超過市鄉鎮層級。
       六、台灣地區製造業產業間聚集力量逐漸向上提升。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丁力清(1992),臺灣地區製造業聚集經濟型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 王緝慈等(2001),創新的空間─產業群集與區域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 白仁德(2001),高速公路及工業區對台灣西部走廊製造業空間分布影響模型之建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4. 李文瑞、陳秋宏(1998),產業群集與競爭優勢─我國印刷電路板產業發展與競爭力之分析,經濟情勢暨評論,Vol.3,No.4,pp.209-229。
     5. 李穗玲(1988),台灣地區工業空間發展變遷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薰楓(1995),台灣地區製造業發展的地區性研究,台灣銀行季刊,Vol.46,No.2,pp.99-126。
     7. 林盛輝(2000),產業與都市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波特著(1990),李明軒、邱美如合譯,1996,國家競爭優勢﹙上﹚﹙下﹚,台北:天下遠見股份有限公司。
     9. 姜樹翰(1995),都市聚集經濟之研究:以臺灣製造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徐千雲(1998),台北都會區產業空間變遷與都會中心專業化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
     11. 徐旻穗(1995),聚集經濟與都市發展關係之檢證—台灣地區之實證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張郁旎(2001),都會區產業空間分佈變遷及區位選擇因素之研究 : 以台北都會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13. 張郁旎,劉小蘭(2000),台北都會區產業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第一屆(2000年)地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4. 張剛維(1980),台北都會區製造業成長與結構變遷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張璠(1991),台灣地區製造業結構變遷對製造業區位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16. 陳俐伶(2000),都會區製造業空間分布變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陳記章(1999),產業專業聚集化與地方都市成長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黃文櫻(2000),都市競爭力與製造業生產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楊勝評(1997),製造業廠商區位調整行為模式之研究-台灣資訊電子業區位行為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20. 歐俊龍(1994),台灣地區製造業空間分布與發展類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邊泰明(1993),台灣地區製造業都市化經濟及地方化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Vol.66,pp.233-248。
     英文部分
     1. Anderson, G..(1994) Industry Clustering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poment Review, Vol.12, Issue 2, pp.26-33。
     2. Anderson, N. B., and Bogart, W. T.(2001) The Structure of Sprawl─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Employment Centers in Polycentric Metropolitan Areas,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Vol.60, No1., pp.147-169.
     3. Begg, I.(1999)Cities and Competitiveness, Urban Studies, Vol.36, No.5-6, pp.445-458.
     4. Bhattacharya, M. and Bloch, H.(2000)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n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18, pp.1181-1119.
     5. Dumais, G., Ellison, G. and Glaeser, E. L.(1997)Geoeraphic Concentration as A Dynamic Process, Working Paper No.6270. Cambridge, MA02138.
     6. Ellison, G. and Glaeser, E. L.(1994)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Dartboard Approach, Working Paper No.4840. Cambridge, Mass.:NMER.
     7. Ellison, G. and Glaeser, E. L.(1997)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Dartboard Approac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pp.889-927.
     8. Feser, E. J., and Bergman, E. M.(2000)National Industry Cluster Templates:A Framework for Applies Regional Cluster Analysis, Regional Studies, Vol34.1, pp.1-19.
     9. Gordon, I. R., and McCann, P.(2000) Industrial Clusters:Complexes, Agglomeration, and /or Social Networks?, Urban Studies, Vol.37, No.3, pp.513-532.
     10. Karlsson, C.(1999)Spatial Industry Dynamics, Growth and Change, Growth and Change, pp.184-212.
     11. Kloosterman, R. C. , and Lambregts, B.(2001)Clustering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Polycentric Urban Regions:The Case of the Randstad, Urban Studies, Vol.38, No.4, pp.717-732.
     12. Krugman(1991)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9, pp.183-199.
     13. Leo van den Berg, E. B. , and Winden, W. V.(2001)Growth Clusters in European Cities:An Integral Approach, Urban Studies, Vol.38, No.1, pp.185-205.
     14. Maurel, F. and B. Sédillot, B.(1999)A Measure of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French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y, Vol.29, pp.575-604.
     15. Rosenthal, S. S. and Strange, W. C.(2001)The Determinants of Agglomeration,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pp.191-22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8925701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39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邊泰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何祖睿zh_TW
dc.creator (作者) 何祖睿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50:37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50:3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0:3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39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68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25701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有關聚集經濟的研究,過去主要著重在聚集經濟的型態與都市發展之關係,藉此擬定產業發展政策,從以往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台灣地區製造業是以地方化經濟為主導,傾向個別產業集中、專業發展。此外,並藉由「地方化係數」說明產業在空間的集中程度。然地方化係數受工廠員工規模及廠家數目影響,易產生高估的現象,且僅對中分類製造業集中程度進行測試,無法展現台灣地區製造業地理空間分布集散的全貌。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地方化經濟為基礎,藉由Ellison以及Glaeser兩位教授(1994,1997)提出之「鏢靶方法」,觀察單一產業之廠商於空間上是否有地理集中現象,衡量台灣地區中、小、細分類製造業地理集散情形,並與「地方化係數」測試結果進行比較。
       此外,相鄰廠商間往往因為「外溢效果」,使得其他廠商持續進駐在相同區域,形成產業聚集的現象。本研究也將藉由「鏢靶方式」的衍生推導,衡量台灣地區製造業廠商的外溢在行政地理空間之範圍,以及各中分類製造業的聚集,是由相同產業內廠商間,抑或為不同產業廠商間之外溢所形成。
       本研究可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聚集相關理論及文獻的回顧與探討;第二部分介紹本研究所使用之資料系統,以及產業地理集中之衡量指標;第三部分為台灣地區製造業地理空間變遷與集散之分析;第四部分外溢效果範圍之分析;第五部分為結論建議與後續研究。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
       一、台灣地區製造業從業人口空間分布逐漸由中心都市向外圍城市擴張集中。
       二、台灣地區多數製造業均有輕微的地方化現象,且產業集中程度變化不大。
       三、使用EG指標同時控制廠商規模分配與地區規模分配,較地方化係數精準。
       四、產業分類層級越細,地理集中值越高。
       五、台灣地區多數製造業產業外溢範圍超過市鄉鎮層級。
       六、台灣地區製造業產業間聚集力量逐漸向上提升。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誌
     摘要
     目錄-----i
     表目錄-----ii
     圖目錄-----i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1-6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相關理論探討-----2-1
       第二節 聚集相關文獻回顧-----2-4
     第三章 系統資料建立與地理集中衡量指標
       第一節 系統資料之建立-----3-1
       第二節 地理集中程度衡量指標-----3-5
     第四章 台灣地區製造業地理空間變遷與集散分析
       第一節 台灣地區製造業發展回顧-----4-1
       第二節 台灣地區製造業結構與空間分布變遷趨勢-----4-4
       第三節 台灣地區製造業產業集散現象分析-----4-17
     第五章 台灣地區製造業外溢效果範圍分析
       第一節 地理區域層級間之外溢分析-----5-1
       第二節 產業分類層級間之外溢分析-----5-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6-1
       第二節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6-4
     參考文獻
     
     表目錄
     表2-1 國外聚集經濟相關文獻整理-----2-6
     表2-2 聚集經濟類型與都市發展相關研究-----2-8
     表2-3 製造業結構與空間分布變遷相關研究-----2-10
     表2-4 產業空間分布變遷與廠商區位選擇相關研究-----2-12
     表3-1 各年度基礎資料系統分析表-----3-2
     表3-2 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之製造業分類-----3-3
     表4-1 中分類製造業登記廠商家數及成長率-----4-5
     表4-2 主要產業廠商家數占營運中工廠家數比率變動-----4-6
     表4-3 中分類製造業從業員工數及成長率-----4-8
     表4-4 主要產業從業員工人數占營運中廠商員工人數比率變動-----4-9
     表4-5 民國74年市鄉鎮區層級細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4-23
     表4-6 民國74年前1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176類細分類)-----4-24
     表4-7 民國74年後1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176類細分類)-----4-24
     表4-8 民國79年市鄉鎮區層級細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4-25
     表4-9 民國79年前1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176類細分類)-----4-26
     表4-10 民國79年後1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176類細分類)-----4-26
     表4-11 民國84年市鄉鎮區層級細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4-27
     表4-12 民國84年前1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276類細分類)-----4-28
     表4-13 民國84年後1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276類細分類)-----4-29
     表4-14 民國89年市鄉鎮區層級細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4-30
     表4-15 民國89年前1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289類細分類)-----4-31
     表4-16 民國89年後4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289類細分類)-----4-31
     表4-17 民國89年不同地理集中指標測試結果-----4-35
     表5-1 產業分類定義及地理集中程度-----5-6
     表5-2 民國74年市鄉鎮區層級細分類產業外溢效果表-----5-8
     表5-3 民國79年市鄉鎮區層級細分類產業外溢效果表-----5-9
     表5-4 民國84年市鄉鎮區層級細分類產業外溢效果表-----5-10
     表5-5 民國89年市鄉鎮區層級細分類產業外溢效果表-----5-11
     
     附表
     附表1 各次修訂製造業中分類行業標準分類代碼對照表-----附表-1
     附表2 各次製造業小分類行業標準分類修訂代碼對照表-----附表-2
     附表3 市鄉鎮區層級中分類地理集中值-----附表-6
     附表4 市鄉鎮區層級小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附表-7
     附表5 各年度前2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小分類產業-----附表-8
     附表6 各年度後2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小分類產業-----附表-9
     附表7 民國74年前4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176類細分類)-----附表-10
     附表8 民國74年後4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176類細分類)-----附表-11
     附表9 民國79年前4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176類細分類)-----附表-12
     附表10 民國79年後4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176類細分類)-----附表-13
     附表11 民國84年前4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276類細分類)-----附表-14
     附表12 民國84年後4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276類細分類)-----附表-15
     附表13 民國89年前4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289類細分類)-----附表-16
     附表14 民國89年後40名市鄉鎮區層級地方化細分類產業(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289類細分類)-----附表-I7
     附表15 各年度縣市層級中分類地理集中值-----附表-18
     附表16 縣市層級小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附表-19
     附表17a 民國74年縣市層級細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附表-20
     附表17b 民國79年縣市層級細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附表-20
     附表17c 民國84年縣市層級細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附表-21
     附表17d 民國89年縣市層級細分類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附表-21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1-7
     圖4-1 台灣地區製造業從業員工空間分布圖-----4-16
     圖4-2 中分類產業集中度次數百分比變動堆疊圖-----4-19
     圖4-3 小分類產業中分類百分比堆疊圖-----4-22
     圖4-4 民國74年細分類產業中分類堆疊圖-----4-23
     圖4-5 民國79年細分類產業申分類堆疊圖-----4-25
     圖4-6 民國84年細分類產業中分類堆疊圖-----4-28
     圖4-7 民國89年細分類產業中分類堆疊圖-----4-30
     圖4-8 細分類產業中分類次數比重變化-----4-32
     圖4-9 細分類產業依綜開計畫分類次數比重變化-----4-33
     圖5-1 74年細分類產業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圖-----5-1
     圖5-2 79年細分類產業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圖-----5-3
     圖5-3 84年細分類產業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圖-----5-4
     圖5-4 89年細分類產業地理集中值次數分配圖-----5-4
     
     附圖
     附圖1 食品裂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1
     附圖2 煙草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2
     附圖3 紡織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3
     附圖4 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4
     附圖5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5
     附圖6 木竹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6
     附圖7 家具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7
     附圖8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8
     附圖9 印刷及有關事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9
     附圖10 化學材料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10
     附圖11 化學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11
     附圖12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12
     附圖13 橡膠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I3
     附圖14 塑膠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14
     附圖15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15
     附圖16 金屬基本工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16
     附圖17 金屬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17
     附圖18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I8
     附圖19 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修配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19
     附圖20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20
     附圖21 精密器械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21
     附圖22 雜項工業製品製造業從業員工分布圖-----附圖-2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39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空間分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方化經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方化係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EG指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Hefindahl指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外溢效果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地區製造業空間聚集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丁力清(1992),臺灣地區製造業聚集經濟型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 王緝慈等(2001),創新的空間─產業群集與區域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 白仁德(2001),高速公路及工業區對台灣西部走廊製造業空間分布影響模型之建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4. 李文瑞、陳秋宏(1998),產業群集與競爭優勢─我國印刷電路板產業發展與競爭力之分析,經濟情勢暨評論,Vol.3,No.4,pp.209-229。
     5. 李穗玲(1988),台灣地區工業空間發展變遷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薰楓(1995),台灣地區製造業發展的地區性研究,台灣銀行季刊,Vol.46,No.2,pp.99-126。
     7. 林盛輝(2000),產業與都市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波特著(1990),李明軒、邱美如合譯,1996,國家競爭優勢﹙上﹚﹙下﹚,台北:天下遠見股份有限公司。
     9. 姜樹翰(1995),都市聚集經濟之研究:以臺灣製造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徐千雲(1998),台北都會區產業空間變遷與都會中心專業化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
     11. 徐旻穗(1995),聚集經濟與都市發展關係之檢證—台灣地區之實證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張郁旎(2001),都會區產業空間分佈變遷及區位選擇因素之研究 : 以台北都會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13. 張郁旎,劉小蘭(2000),台北都會區產業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第一屆(2000年)地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4. 張剛維(1980),台北都會區製造業成長與結構變遷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張璠(1991),台灣地區製造業結構變遷對製造業區位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16. 陳俐伶(2000),都會區製造業空間分布變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陳記章(1999),產業專業聚集化與地方都市成長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黃文櫻(2000),都市競爭力與製造業生產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楊勝評(1997),製造業廠商區位調整行為模式之研究-台灣資訊電子業區位行為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20. 歐俊龍(1994),台灣地區製造業空間分布與發展類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邊泰明(1993),台灣地區製造業都市化經濟及地方化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Vol.66,pp.233-248。
     英文部分
     1. Anderson, G..(1994) Industry Clustering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poment Review, Vol.12, Issue 2, pp.26-33。
     2. Anderson, N. B., and Bogart, W. T.(2001) The Structure of Sprawl─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Employment Centers in Polycentric Metropolitan Areas,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Vol.60, No1., pp.147-169.
     3. Begg, I.(1999)Cities and Competitiveness, Urban Studies, Vol.36, No.5-6, pp.445-458.
     4. Bhattacharya, M. and Bloch, H.(2000)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n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18, pp.1181-1119.
     5. Dumais, G., Ellison, G. and Glaeser, E. L.(1997)Geoeraphic Concentration as A Dynamic Process, Working Paper No.6270. Cambridge, MA02138.
     6. Ellison, G. and Glaeser, E. L.(1994)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Dartboard Approach, Working Paper No.4840. Cambridge, Mass.:NMER.
     7. Ellison, G. and Glaeser, E. L.(1997)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Dartboard Approac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pp.889-927.
     8. Feser, E. J., and Bergman, E. M.(2000)National Industry Cluster Templates:A Framework for Applies Regional Cluster Analysis, Regional Studies, Vol34.1, pp.1-19.
     9. Gordon, I. R., and McCann, P.(2000) Industrial Clusters:Complexes, Agglomeration, and /or Social Networks?, Urban Studies, Vol.37, No.3, pp.513-532.
     10. Karlsson, C.(1999)Spatial Industry Dynamics, Growth and Change, Growth and Change, pp.184-212.
     11. Kloosterman, R. C. , and Lambregts, B.(2001)Clustering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Polycentric Urban Regions:The Case of the Randstad, Urban Studies, Vol.38, No.4, pp.717-732.
     12. Krugman(1991)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9, pp.183-199.
     13. Leo van den Berg, E. B. , and Winden, W. V.(2001)Growth Clusters in European Cities:An Integral Approach, Urban Studies, Vol.38, No.1, pp.185-205.
     14. Maurel, F. and B. Sédillot, B.(1999)A Measure of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French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y, Vol.29, pp.575-604.
     15. Rosenthal, S. S. and Strange, W. C.(2001)The Determinants of Agglomeration,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pp.191-229.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