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溪蘭(1998~1999)-文化現象、情蘊和時間性
作者 李宗正
貢獻者 潘英海
李宗正
關鍵詞 溪蘭
詮釋現象學
民族誌
文化的詮釋和評論
文化書寫
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1:23 (UTC+8)
摘要   溪蘭是目前經學者証實的嘻瑪蘭人舊社,這個聚落自1813年出現於文獻記載中,至二十世紀末仍保存其地理與人文風貌上的特殊性,現人口僅約三十位,乃今日宜蘭平原上尚具清一色平埔族裔意識者聚居的地方。本論文,以一年的田野工作期,進入溪蘭人地方生活世界,以詮譯現象學的認識論觀點,撰寫一個溪蘭人的民族誌文本,此為本論文的第一個部份。其次,以擷自此一文本的詮釋和隱喻論點,在論文第二部份中進行文化的詮釋和評論。最後筆者冀望透過田野工作的實踐和論文撰寫,為既有的人類學書寫方式,增加實證研究方法外的視角──即一種更具人文氛圍的研究與書寫方式。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86259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2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潘英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宗正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宗正zh_TW
dc.date (日期) 200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51:23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51:2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1:2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12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69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2590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溪蘭是目前經學者証實的嘻瑪蘭人舊社,這個聚落自1813年出現於文獻記載中,至二十世紀末仍保存其地理與人文風貌上的特殊性,現人口僅約三十位,乃今日宜蘭平原上尚具清一色平埔族裔意識者聚居的地方。本論文,以一年的田野工作期,進入溪蘭人地方生活世界,以詮譯現象學的認識論觀點,撰寫一個溪蘭人的民族誌文本,此為本論文的第一個部份。其次,以擷自此一文本的詮釋和隱喻論點,在論文第二部份中進行文化的詮釋和評論。最後筆者冀望透過田野工作的實踐和論文撰寫,為既有的人類學書寫方式,增加實證研究方法外的視角──即一種更具人文氛圍的研究與書寫方式。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論文提要
     目次
     關於溪蘭;民族誌書寫的先設哲學,以及本文論述的母題-----5
     1. 關於溪蘭-----5
     2. 噶瑪蘭歷史與文化論述-----7
     3. 情蘊與溪蘭書寫:在時間之河裡漂流中的文化現象-----10
     4. 文化?/文化現象?-----15
     5. 書寫的先設哲學:詮釋現象學;兩個先驅概念:牽掛和時間性-----21
     6. 論述母題:詩學民族誌;對「文化」的詮釋現象學釋義-----28
     第一部份:溪蘭(1998-1999)-----31
     第1章 生境:港仔、沙崙、人家-----28
       1. 初旅-----32
       2. 思古-----35
       3. 水岸-----41
       4. 親緣-----49
       5. 非田野:探戈、人文、後現代-----51
     第2章 生存與情蘊-----55
       1. 母親-----55
       2. 生計-----60
       3. 男女-----60
       4. 牆-----71
       5. 非田野:關於理解──民族誌寫作的三種隱喻-----74
     第3章 素民生活的詩學與神學-----76
       1. 風物-----80
       2. 教會-----85
       3. 「信」與「仰」:四個夢及其它-----86
       4. 禱:與神對話-----96
       5. 非田野:公路七月-----100
     第4章 小地方與大社會-----102
       1. 平埔-----102
       2. 噶瑪蘭象徵激盪-----105
       3. 地方話語-----107
       4. 預言者-----109
       5. 非田野:夏雨、雷鳴、狗-----111
     第二部份文化現象:詮釋及瞭解-----112
     第5章 溪蘭:緘默的詮釋及詮釋途徑-----113
       1. 哲學詮釋學:詩學民族誌的先設-----113
       2. 器:單數的「人」-----116
       3. 意義:反思的反思-----120
       4. 情蘊:溪蘭人家的現象學-----125
       5. 牽掛與時間性:母親索隱-----128
       6. 詮釋的終點:身體性、遊戲概念和情蘊的「在之中」/「在之外」-----130
     第6章 瞭解:文化與文化現象──在現象學與人類學之間-----132
       1. 漂:文化遊戲-----134
       2. 情蘊:後臺學術、知識/認識、文士論/素民論-----137
       3. 戀物:從「文化焦慮」到「文化崇拜」-----139
       4. 多與一:「權力-文化-人」抑或「身體-文化-人」-----141
       5. 到詮釋之路:有限中的無窮意向性和生命時間性-----143
       6. 散戲-----146
     結語
     詩學人類學;詮釋現象學的文化釋義-----148
     參考書目-----15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2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溪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詮釋現象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族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的詮釋和評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書寫zh_TW
dc.title (題名) 溪蘭(1998~1999)-文化現象、情蘊和時間性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