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黃武雄人本教育論述之研究
作者 蔡月裡
貢獻者 馮朝霖
蔡月裡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4:31 (UTC+8)
摘要   本論文「黃武雄人本教育論述之研究」探討台灣教育的個人層面、微觀層面、宏觀層面等。
       關於台灣教育中個人層面,研究者主要舉出的問題為學習主體的淪喪,升學至上知識學習的扭曲,以及自然能力、文明能力孰要?基於黃武雄「人的原始創造特質」觀點,他揭舉理想的人類圖像為「自然的子女」,自然的子女「披荊斬棘」地與環境主動互動,重拾自然能力,意味主體性的確立,在「自然」與「解放」的辯證之間,黃武雄主張透過知性教育來完成人格教育。
       關於台灣教育中微觀層面之問題,焦點為「人與他人」的互動,地點為學校,人物為老師與學生,主要問題與現象則為校園生態、師生倫理、由上而下的行政體制教師的專業自主性與專制威權文化。黃武雄的人本教育論述中,微觀層面的理想:學校教育與教師圖像。黃武雄對通識教育的理念為種子,而1998年起所倡導的「社區大學」,則為此一理念的發芽茁壯與具體實踐。
       關於台灣教育中宏觀層面之問題,重點為「人與世界」的互動關係,基於黃武雄論述之以升學主義與管理主義為兩大主軸的台灣教育結構性問題,闡釋其「寓社會重建於教育重建」。而黃武雄的人道理想建構在自然主義、存在主義與保留主義等基礎之上,而其人本的世界觀則深融於他所宣揚的人類愛之中。
"謝誌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黃武雄之生平與論述基礎
       第一節 黃武雄之生平-----16
       第二節 黃武雄的論述基礎-----27
     第三章 童年與解放的折衝
       第一節 個人層面的問題與原因
         (一)主體性的淪喪-----38
         (二)知識教育的扭曲-----42
         (三)自然能力與文明能力-----45
       第二節 自然的子女
       (一)人類圖像-----51
       (二)原始創造特質-----56
       (三)自然能力的表現--以語言學習為例-----63
       第三節 邁向解放之途
       (一)主體性教育-----67
       (二)知性教育與人格教育-----71
       (三)解放--免於恐懼的自由-----76
     第四章 微觀世界
       第一節 微觀層面的問題與原因
       (一)校園生態-----81
       (二)學校中的教師-----85
       (三)教育中的文化-----88
       第二節 老師,我們去哪裡?
       (一)人本知識論-----92
       (二)教師的圖像-----96
       (三)通識教育的理想-----100
       第三節 邁向理想之途
       (一)德智兼容的學校教育-----104
       (二)教師的專業自主性-----107
       (三)新文化藍圖--社區大學-----110
     第五章 宏觀世界
       第一節 台灣教育的結構性問題
       (一)集體主義與管理主義-----114
       (二)升學主義與文憑主義-----119
       (三)粗廉主義與主智主義-----122
       第二節 人本的辯證發展
       (一)世界圖像-----125
       (二)人本教育與人類愛-----130
       (三)人本與現代--黃武雄的教育改革觀點-----133
       第三節 台灣教育的重建
       (一)小班小校-----137
       (二)廣設高中大學-----139
       (三)中小學社區化-----142
     第六章 結 論
       第一節 總結-----146
       第二節 反省-----153
     參考文獻-----15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含黃武雄著作)
     于嘉雲、張恭啟譯,R. Keesing著(1986)。當代文化人類學(上)。台北市:巨流出版社。
     王作虹、成顯聰譯,Paul Tillich. 著(1990)。存在的勇氣。台北:遠流。
     王溢嘉編(1986)。生命與科學對話錄。野鵝文庫。
     四一0教育改造聯盟著(1996)。民間教育改造藍圖。台北市:時報文化。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1994)。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市:前衛。
     牟中原(1995)。教改,教師不能再當沈默的一群。台北:聯合報,19950710 第17版
     李永熾(1990)。市民社會與國家。載於當代,47期,3月號,頁29-38。
     李小兵(1991)。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與危機----當代人本主義思潮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李英明(1986)。哈伯馬斯。台北市:東大。
     李平漚譯,Rousseu, J. 著(1991)。愛彌兒。台北市:五南。
     余又蓀譯,桑木嚴翼著(1980)。康德與現代哲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余鴻榮譯,Rousseu, J. 著(1994)。懺悔錄。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吳根明譯,Rex Gibson著(1988)。批判理論與教育。台北市:施大書苑。
     吳璧純、詹志禹(1992)。從杭士基與皮亞傑的辯論談認知心理學的走向。載於教育研究,26期,8月號,頁50-64。
     林真美(1994)。什麼是兒童?,載於人本教育札記,68期,頁08-20。
     林真美(1999)。與孩子共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8期,頁55-57。
     林美珍編著(1996)。兒童認知發展。台北市:心理。
     易杰雄(1991)。康德。台北市:書泉。
     周志宏(1997)。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市:稻鄉。
     孟祥森譯,考夫曼編著(1989)。存在主義哲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高宣揚(1990)。哲學人類學。台北市:遠流。
     高宣揚(1991)。哈伯馬斯論。台北市:遠流。
     高宣揚(1993)。存在主義。台北市:遠流。
     徐宗林、周愚文編著(1997)。教育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殷海光譯,F. A. Hayek著(1990)。到奴役之路。台北市:桂冠。(殷海光全集,林正弘主編)
     郭為藩(1984)。人文主義的教育信念。台北:五南。
     陸琪譯,Rolland, R. 著,(1977)。盧騷傳。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陳光中等譯,Neil J. Smelser著(1995)。社會學。台北:桂冠。
     陳俊輝譯,Kierkegaard, Soren A. 著(1993)。齊克果語錄I----人性。台北:揚智。
     張文軍(1998)。後現代教育。台北:揚智。
     張南星譯,Krishnamurti著(1995)。人生、教育、學習。台北:方智。
     張如慧(1995)。民間團體國民中小學教育改革主要訴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賀瑞麟(1993)。國家概念的外在對比----黑格爾對柏拉圖和盧梭的繼承與批判。載於哲學雜誌季刊,第四期,188-195頁,台北市:業強出版社。
     傅麗英(1995)。公民參與之理論與實踐--民間教育改革團體的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契主編(1991)。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馮朝霖(1993)。德國教育哲史科目教學與研究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16期,145-174。
     馮朝霖(1995)。教科書開放與教育主體性重建,邁向廿一世紀我國中小學課程革新與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
     馮朝霖(1997)。公民社會與社區學院,北縣成教輔導,6期,18-21。
     馮朝霖(2000)。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台北市:元照出版社。
     黃武雄(1977)。如何教高中數學:改進中的數學教學。台北市:正中。
     黃武雄編(1980)。中西數學簡史。臺北市:人間出版。
     黃武雄(1986a)。通識教育的前景(上)。台北:中國時報,19861114,第8版。
     黃武雄(1986b)。通識教育的前景(中)。台北:中國時報,19861115,第8版。
     黃武雄(1986c)。通識教育的前景(下)。台北:中國時報,19861116,第8版。
     黃武雄(1987)。木匠的兒子。台北市:民生報出版。
     黃武雄(1989a)。為大學法絡釋於途。台北:自立早報,19890605,第11版。
     黃武雄(1989b)。從教育的角度看僑生政策。台北:中國時報,19890708,第4版。
     黃武雄(1989c)。電話調查不可靠。台北:自立晚報,19891223,第5版。
     黃武雄(1990)。果真要停辦森林小學?台北:中國時報,19900416,第6版。
     黃武雄(1991a)。是落日條款還是日出條款?台北:自立晚報,19910420,第3版。
     黃武雄(1991b)。再見體罰。台北:民眾日報,19910914,第6版。
     黃武雄(1991c)。同選民交換幾點看法。台北:自立晚報,19911219,第6版。
     黃武雄(1992a)。台灣人的街民意識。台北:自立早報,19920821,第5版。
     黃武雄(1992b)。民進黨與國民黨有什麼區別?台北:自立早報,19920925,第5版。
     黃武雄(1992c)。通識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理性的叛逆與解放,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4期,頁8-15。
     黃武雄(1992d)。通識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理性的叛逆與解放,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5期,頁4-11。
     黃武雄(1992e)。通識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理性的叛逆與解放(三),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6期,頁10-16。
     黃武雄(1993a)。大學法修正後若干問題。台北:自立晚報,19931207,第02版。
     黃武雄腳本(1993b)。笑罷童年(一),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9期,頁4-13。
     黃武雄腳本(1993c)。笑罷童年(二),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0期,頁15-21。
     黃武雄腳本(1993d)。笑罷童年(三),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1期,頁4-7。
     黃武雄(1994a)。童年與解放。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黃武雄(1994b)。四一0教育改造與推動教育現代化。台北:自立晚報,19940129,第03版。
     黃武雄(1994c)。觀音不要走。台北:自立晚報,19940321,第03版。
     黃武雄(1994d)。從綠觿龜到珊瑚礁─挽救台灣海洋生態資源。台北:自立晚報,19940321,第03版。
     黃武雄(1994e)。專制民族的烙記----體罰事件初探,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8期,頁4-13。
     黃武雄(1994f)。從教育改革談自學方案,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6期,頁12-21。
     黃武雄(1994g)。通識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理性的叛逆與解放,載於通識教育,第1卷,第1期,頁1-20。
     黃武雄(1994h)。台大通識教育怎麼做?載於通識教育,第1卷,第2期,頁81-92。
     黃武雄(1995a)。別再讓孩子到國外「避秦」。台北:中國時報,19950408,第11版。
     黃武雄(1995b)。小班小校的具體方案與進大學的機會。台北:聯合報,19950408,第06版。
     黃武雄(1995c)。創造教育自由選擇的機會。台北:中國時報,19950712,第11版。
     黃武雄(1995d)。廣設高中大學,讓社會分工自然形成。台北:聯合報,19950725,第17版。
     黃武雄(1995e)。以更寬廣的空間進行教改─回應呂俊甫教授對四一0教改方向的質疑。台北:中國時報,19950815,第11版。
     黃武雄(1995f)。陳履安「眼界」落在四年之後?台北:自由時報,19950907,第7版。
     黃武雄(1995g)。從教育的理想談現實,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3期,頁4-13。
     黃武雄(1995h)。教育重建的圖景----寓教育重建於社會重建,載於教改通訊,10期,頁2-4。
     黃武雄(1995i)。廣設高中大學的教育意涵,載於教改通訊,10期,頁40-44。
     黃武雄(1995j)。台灣教育的現代化與人性化,載於人本教育札記,57期,頁8-11。
     黃武雄(1996a)。廿年後舉行公投解決台灣主權歸屬。台北:中國時報,19960330,第11版。
     黃武雄(1996b)。推動教改,應做結構性變革。台北:中國時報,19961110,第2版。
     黃武雄(1996c)。兒童數理能力的發展(一),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0期,頁9-15。
     黃武雄(1996d)。兒童數理能力的發展(二),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1期,頁68-77。
     黃武雄(1996e)。兒童數理能力的發展(三),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4期,頁90-103。
     黃武雄(1996f)。兒童數理能力的發展(四),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5期,頁34-45。
     黃武雄主談,劉玉燕整理(1996g)。關於「兒童與數學」的一次對話,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6期,頁104-110。
     黃武雄、吳介民(1996h)。林間對話----關於《童年與解放》,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7期,頁54-59。
     黃武雄(1996i)。我們希望孩子長大成什麼樣子?載於人本教育札記,82期,頁69-76。
     黃武雄(1997a)。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遠流。
     黃武雄(1997b)。黑眼珠的困惑。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黃武雄(1997c)。數學教室。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黃武雄編著(1997d)。老師 我們去那裡?----談中學數學。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黃武雄(1997e)。不增設公立大學如何紓解升學重壓。台北:中國時報,19970315 第11版
     黃武雄(1997f)。先有社會重建 才有心靈改造。台北:中國時報,19970505 第11版
     黃武雄(1997g)。九二七是社會對國家發展總路線的大反省─擴張主義或保留主義?台北:台灣日報,19970927,第3版。
     黃武雄(1997h)。927開步走 檢討國家發展總路線 攻府醉心擴張主義。台北:中國時報,19970927 第11版
     黃武雄(1997i)。大度山記事之X1,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2期,頁31-33。
     黃武雄(1997j)。再半個世紀,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3期,頁74-。
     黃武雄(1997k)。不增設公立大學, 如何紓解升學壓力? ,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4期,頁72-74。
     黃武雄(1997l)。台灣會變成最惡質的資本主義國家--兼論吳京部長的教育改革,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5期,頁26-33。
     黃武雄(1997m)。先有社會重建 才有心靈改革。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6期,頁84-85。
     黃武雄(1997n)。深化民主與發展新文化,台北:中國時報,19971226,第4版。
     黃武雄(1998a)。陳進興事件社會觀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02期,頁83-85。
     黃武雄(1998b)。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草案,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05期,頁68-79。
     黃武雄(1998c)。教育部長該做些什麼事,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05期,頁82-86。
     黃武雄(1998d)。深化民主與發展新文化,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05期,頁105-109。
     黃武雄(1998e)。社區大學為什麼要發四年制大學文憑?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4期,頁93-。
     黃武雄(1998f)。引論史英所談的思考方法─兼序從森林小徑到椰林大道一書,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2期,頁99-。
     黃武雄(1998g)。從幾本小說談生命斷裂,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2期,頁32-。
     黃武雄(1998h)。民間版社區大學計畫書,載於教育資料文摘,42卷3期,頁13-。
     黃武雄(1998i)。通識教育、科學教育與數學教育(上)(下),載於數學傳播季刊,22卷2期,頁20-。
     黃武雄(1998j)。新竹市舊社國小 社區造校開路先鋒。台北:中國時報,19981108,第15版
     黃武雄(1999a)。從人民權談當前的政治,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5期,頁46-。
     黃武雄(1999b)。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台北縣五所社區大學設置企劃,載於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7卷3期,頁59-。
     黃武雄(1999c)。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通案,載於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5期,頁28-。
     黃武雄(1999d)。知識革命的盛會,載於張老師月刊,262期,頁14-。
     黃武雄(1999e)。搶救北縣四所社區大學。台北:中央日報,19990729,第7版
     黃武雄(1999f)。學校維持政治中立 政客黑手請放過社區大學。台北:中國時報,19990810,第15版
     黃武雄(1999g)。落實教改 走出菁英主義、擴張主義糾葛。台北:中國時報,19991216,第15版
     黃武雄(2000)。普設社區大學 發展民間力量。台北:中國時報,20000612,第15版
     黃武雄(2001)。基本學測定位 是門檻而非甄別。台北:中國時報,20010418,第15版
     葉學志主編(1994)。教育概論。台北市:正中。
     詹志禹(1996)。認識與知識:建構論VS.接受觀。載於教育研究,49期,6月號,頁25-37。
     詹棟樑(1997)。德育原理。台北市:五南。
     楊俐容譯,Boden, M. A. 著(1991)。皮亞傑。台北市:桂冠。
     廖仁義譯,Michael Pusey著(1989)。哈伯馬斯。台北:桂冠。
     廖世德譯,Krishnamurti著(1990)。論自由。台北:方智。
     廖世德譯,Ferguson, M. 著(1993)。寶瓶同謀。台北:方智。
     劉玉燕譯,黃武雄校訂,Bringuier, Jean Claude 著(1996)。皮亞傑訪談錄。台北市:書泉。
     劉焜輝譯,稻富榮次郎著(1972)。盧梭的教育思想。台北市:台灣商務出版社。
     劉玉燕(1996)。零歲教育的迷思----訪《童年與解放》作者黃武雄,載於人本教育札記,69期,頁76-80。
     薛曉華(1995)。八0年代中期後台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薛華譯,Hegel著(1988)。黑格爾政治著作選。台北縣:谷風出版社。
     謝小芩(1995)。重新思考教師角色,載於通識教育,第2卷,第4期,頁89-104。
     蕭昭君譯,Neil Postman著(1994)。童年的消逝。台北市:遠流。
     簡瑞容(1997)。對話、生活世界與覺醒----Maxine Greene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若蘋譯,Krishnamurti著(1990)。學習與知識。台北:方智。
     
     英文:
     Bringuier, Jean Claude (1980).Conversations libres avec Jean Piaget. Conversations with Jean Piage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abermas, J. (1989).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Great Britain: Polity Press. p.194.
     Held, D. (1980).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eory, Horkheimer to Habermas. p.260-296.
     Piaget. J.(1971)。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 trans : Warden. New York: The Humanities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515202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8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馮朝霖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月裡zh_TW
dc.creator (作者) 蔡月裡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54:31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54:3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4:3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08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2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515202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黃武雄人本教育論述之研究」探討台灣教育的個人層面、微觀層面、宏觀層面等。
       關於台灣教育中個人層面,研究者主要舉出的問題為學習主體的淪喪,升學至上知識學習的扭曲,以及自然能力、文明能力孰要?基於黃武雄「人的原始創造特質」觀點,他揭舉理想的人類圖像為「自然的子女」,自然的子女「披荊斬棘」地與環境主動互動,重拾自然能力,意味主體性的確立,在「自然」與「解放」的辯證之間,黃武雄主張透過知性教育來完成人格教育。
       關於台灣教育中微觀層面之問題,焦點為「人與他人」的互動,地點為學校,人物為老師與學生,主要問題與現象則為校園生態、師生倫理、由上而下的行政體制教師的專業自主性與專制威權文化。黃武雄的人本教育論述中,微觀層面的理想:學校教育與教師圖像。黃武雄對通識教育的理念為種子,而1998年起所倡導的「社區大學」,則為此一理念的發芽茁壯與具體實踐。
       關於台灣教育中宏觀層面之問題,重點為「人與世界」的互動關係,基於黃武雄論述之以升學主義與管理主義為兩大主軸的台灣教育結構性問題,闡釋其「寓社會重建於教育重建」。而黃武雄的人道理想建構在自然主義、存在主義與保留主義等基礎之上,而其人本的世界觀則深融於他所宣揚的人類愛之中。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謝誌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黃武雄之生平與論述基礎
       第一節 黃武雄之生平-----16
       第二節 黃武雄的論述基礎-----27
     第三章 童年與解放的折衝
       第一節 個人層面的問題與原因
         (一)主體性的淪喪-----38
         (二)知識教育的扭曲-----42
         (三)自然能力與文明能力-----45
       第二節 自然的子女
       (一)人類圖像-----51
       (二)原始創造特質-----56
       (三)自然能力的表現--以語言學習為例-----63
       第三節 邁向解放之途
       (一)主體性教育-----67
       (二)知性教育與人格教育-----71
       (三)解放--免於恐懼的自由-----76
     第四章 微觀世界
       第一節 微觀層面的問題與原因
       (一)校園生態-----81
       (二)學校中的教師-----85
       (三)教育中的文化-----88
       第二節 老師,我們去哪裡?
       (一)人本知識論-----92
       (二)教師的圖像-----96
       (三)通識教育的理想-----100
       第三節 邁向理想之途
       (一)德智兼容的學校教育-----104
       (二)教師的專業自主性-----107
       (三)新文化藍圖--社區大學-----110
     第五章 宏觀世界
       第一節 台灣教育的結構性問題
       (一)集體主義與管理主義-----114
       (二)升學主義與文憑主義-----119
       (三)粗廉主義與主智主義-----122
       第二節 人本的辯證發展
       (一)世界圖像-----125
       (二)人本教育與人類愛-----130
       (三)人本與現代--黃武雄的教育改革觀點-----133
       第三節 台灣教育的重建
       (一)小班小校-----137
       (二)廣設高中大學-----139
       (三)中小學社區化-----142
     第六章 結 論
       第一節 總結-----146
       第二節 反省-----153
     參考文獻-----157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誌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黃武雄之生平與論述基礎
       第一節 黃武雄之生平-----16
       第二節 黃武雄的論述基礎-----27
     第三章 童年與解放的折衝
       第一節 個人層面的問題與原因
         (一)主體性的淪喪-----38
         (二)知識教育的扭曲-----42
         (三)自然能力與文明能力-----45
       第二節 自然的子女
       (一)人類圖像-----51
       (二)原始創造特質-----56
       (三)自然能力的表現--以語言學習為例-----63
       第三節 邁向解放之途
       (一)主體性教育-----67
       (二)知性教育與人格教育-----71
       (三)解放--免於恐懼的自由-----76
     第四章 微觀世界
       第一節 微觀層面的問題與原因
       (一)校園生態-----81
       (二)學校中的教師-----85
       (三)教育中的文化-----88
       第二節 老師,我們去哪裡?
       (一)人本知識論-----92
       (二)教師的圖像-----96
       (三)通識教育的理想-----100
       第三節 邁向理想之途
       (一)德智兼容的學校教育-----104
       (二)教師的專業自主性-----107
       (三)新文化藍圖--社區大學-----110
     第五章 宏觀世界
       第一節 台灣教育的結構性問題
       (一)集體主義與管理主義-----114
       (二)升學主義與文憑主義-----119
       (三)粗廉主義與主智主義-----122
       第二節 人本的辯證發展
       (一)世界圖像-----125
       (二)人本教育與人類愛-----130
       (三)人本與現代--黃武雄的教育改革觀點-----133
       第三節 台灣教育的重建
       (一)小班小校-----137
       (二)廣設高中大學-----139
       (三)中小學社區化-----142
     第六章 結 論
       第一節 總結-----146
       第二節 反省-----153
     參考文獻-----15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80en_US
dc.title (題名) 黃武雄人本教育論述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含黃武雄著作)
     于嘉雲、張恭啟譯,R. Keesing著(1986)。當代文化人類學(上)。台北市:巨流出版社。
     王作虹、成顯聰譯,Paul Tillich. 著(1990)。存在的勇氣。台北:遠流。
     王溢嘉編(1986)。生命與科學對話錄。野鵝文庫。
     四一0教育改造聯盟著(1996)。民間教育改造藍圖。台北市:時報文化。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1994)。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市:前衛。
     牟中原(1995)。教改,教師不能再當沈默的一群。台北:聯合報,19950710 第17版
     李永熾(1990)。市民社會與國家。載於當代,47期,3月號,頁29-38。
     李小兵(1991)。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與危機----當代人本主義思潮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李英明(1986)。哈伯馬斯。台北市:東大。
     李平漚譯,Rousseu, J. 著(1991)。愛彌兒。台北市:五南。
     余又蓀譯,桑木嚴翼著(1980)。康德與現代哲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余鴻榮譯,Rousseu, J. 著(1994)。懺悔錄。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吳根明譯,Rex Gibson著(1988)。批判理論與教育。台北市:施大書苑。
     吳璧純、詹志禹(1992)。從杭士基與皮亞傑的辯論談認知心理學的走向。載於教育研究,26期,8月號,頁50-64。
     林真美(1994)。什麼是兒童?,載於人本教育札記,68期,頁08-20。
     林真美(1999)。與孩子共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8期,頁55-57。
     林美珍編著(1996)。兒童認知發展。台北市:心理。
     易杰雄(1991)。康德。台北市:書泉。
     周志宏(1997)。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市:稻鄉。
     孟祥森譯,考夫曼編著(1989)。存在主義哲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高宣揚(1990)。哲學人類學。台北市:遠流。
     高宣揚(1991)。哈伯馬斯論。台北市:遠流。
     高宣揚(1993)。存在主義。台北市:遠流。
     徐宗林、周愚文編著(1997)。教育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殷海光譯,F. A. Hayek著(1990)。到奴役之路。台北市:桂冠。(殷海光全集,林正弘主編)
     郭為藩(1984)。人文主義的教育信念。台北:五南。
     陸琪譯,Rolland, R. 著,(1977)。盧騷傳。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陳光中等譯,Neil J. Smelser著(1995)。社會學。台北:桂冠。
     陳俊輝譯,Kierkegaard, Soren A. 著(1993)。齊克果語錄I----人性。台北:揚智。
     張文軍(1998)。後現代教育。台北:揚智。
     張南星譯,Krishnamurti著(1995)。人生、教育、學習。台北:方智。
     張如慧(1995)。民間團體國民中小學教育改革主要訴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賀瑞麟(1993)。國家概念的外在對比----黑格爾對柏拉圖和盧梭的繼承與批判。載於哲學雜誌季刊,第四期,188-195頁,台北市:業強出版社。
     傅麗英(1995)。公民參與之理論與實踐--民間教育改革團體的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契主編(1991)。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馮朝霖(1993)。德國教育哲史科目教學與研究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16期,145-174。
     馮朝霖(1995)。教科書開放與教育主體性重建,邁向廿一世紀我國中小學課程革新與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
     馮朝霖(1997)。公民社會與社區學院,北縣成教輔導,6期,18-21。
     馮朝霖(2000)。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台北市:元照出版社。
     黃武雄(1977)。如何教高中數學:改進中的數學教學。台北市:正中。
     黃武雄編(1980)。中西數學簡史。臺北市:人間出版。
     黃武雄(1986a)。通識教育的前景(上)。台北:中國時報,19861114,第8版。
     黃武雄(1986b)。通識教育的前景(中)。台北:中國時報,19861115,第8版。
     黃武雄(1986c)。通識教育的前景(下)。台北:中國時報,19861116,第8版。
     黃武雄(1987)。木匠的兒子。台北市:民生報出版。
     黃武雄(1989a)。為大學法絡釋於途。台北:自立早報,19890605,第11版。
     黃武雄(1989b)。從教育的角度看僑生政策。台北:中國時報,19890708,第4版。
     黃武雄(1989c)。電話調查不可靠。台北:自立晚報,19891223,第5版。
     黃武雄(1990)。果真要停辦森林小學?台北:中國時報,19900416,第6版。
     黃武雄(1991a)。是落日條款還是日出條款?台北:自立晚報,19910420,第3版。
     黃武雄(1991b)。再見體罰。台北:民眾日報,19910914,第6版。
     黃武雄(1991c)。同選民交換幾點看法。台北:自立晚報,19911219,第6版。
     黃武雄(1992a)。台灣人的街民意識。台北:自立早報,19920821,第5版。
     黃武雄(1992b)。民進黨與國民黨有什麼區別?台北:自立早報,19920925,第5版。
     黃武雄(1992c)。通識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理性的叛逆與解放,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4期,頁8-15。
     黃武雄(1992d)。通識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理性的叛逆與解放,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5期,頁4-11。
     黃武雄(1992e)。通識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理性的叛逆與解放(三),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6期,頁10-16。
     黃武雄(1993a)。大學法修正後若干問題。台北:自立晚報,19931207,第02版。
     黃武雄腳本(1993b)。笑罷童年(一),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9期,頁4-13。
     黃武雄腳本(1993c)。笑罷童年(二),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0期,頁15-21。
     黃武雄腳本(1993d)。笑罷童年(三),載於人本教育札記,41期,頁4-7。
     黃武雄(1994a)。童年與解放。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黃武雄(1994b)。四一0教育改造與推動教育現代化。台北:自立晚報,19940129,第03版。
     黃武雄(1994c)。觀音不要走。台北:自立晚報,19940321,第03版。
     黃武雄(1994d)。從綠觿龜到珊瑚礁─挽救台灣海洋生態資源。台北:自立晚報,19940321,第03版。
     黃武雄(1994e)。專制民族的烙記----體罰事件初探,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8期,頁4-13。
     黃武雄(1994f)。從教育改革談自學方案,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6期,頁12-21。
     黃武雄(1994g)。通識教育中的科學教育----理性的叛逆與解放,載於通識教育,第1卷,第1期,頁1-20。
     黃武雄(1994h)。台大通識教育怎麼做?載於通識教育,第1卷,第2期,頁81-92。
     黃武雄(1995a)。別再讓孩子到國外「避秦」。台北:中國時報,19950408,第11版。
     黃武雄(1995b)。小班小校的具體方案與進大學的機會。台北:聯合報,19950408,第06版。
     黃武雄(1995c)。創造教育自由選擇的機會。台北:中國時報,19950712,第11版。
     黃武雄(1995d)。廣設高中大學,讓社會分工自然形成。台北:聯合報,19950725,第17版。
     黃武雄(1995e)。以更寬廣的空間進行教改─回應呂俊甫教授對四一0教改方向的質疑。台北:中國時報,19950815,第11版。
     黃武雄(1995f)。陳履安「眼界」落在四年之後?台北:自由時報,19950907,第7版。
     黃武雄(1995g)。從教育的理想談現實,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3期,頁4-13。
     黃武雄(1995h)。教育重建的圖景----寓教育重建於社會重建,載於教改通訊,10期,頁2-4。
     黃武雄(1995i)。廣設高中大學的教育意涵,載於教改通訊,10期,頁40-44。
     黃武雄(1995j)。台灣教育的現代化與人性化,載於人本教育札記,57期,頁8-11。
     黃武雄(1996a)。廿年後舉行公投解決台灣主權歸屬。台北:中國時報,19960330,第11版。
     黃武雄(1996b)。推動教改,應做結構性變革。台北:中國時報,19961110,第2版。
     黃武雄(1996c)。兒童數理能力的發展(一),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0期,頁9-15。
     黃武雄(1996d)。兒童數理能力的發展(二),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1期,頁68-77。
     黃武雄(1996e)。兒童數理能力的發展(三),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4期,頁90-103。
     黃武雄(1996f)。兒童數理能力的發展(四),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5期,頁34-45。
     黃武雄主談,劉玉燕整理(1996g)。關於「兒童與數學」的一次對話,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6期,頁104-110。
     黃武雄、吳介民(1996h)。林間對話----關於《童年與解放》,載於人本教育札記,77期,頁54-59。
     黃武雄(1996i)。我們希望孩子長大成什麼樣子?載於人本教育札記,82期,頁69-76。
     黃武雄(1997a)。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遠流。
     黃武雄(1997b)。黑眼珠的困惑。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黃武雄(1997c)。數學教室。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黃武雄編著(1997d)。老師 我們去那裡?----談中學數學。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
     黃武雄(1997e)。不增設公立大學如何紓解升學重壓。台北:中國時報,19970315 第11版
     黃武雄(1997f)。先有社會重建 才有心靈改造。台北:中國時報,19970505 第11版
     黃武雄(1997g)。九二七是社會對國家發展總路線的大反省─擴張主義或保留主義?台北:台灣日報,19970927,第3版。
     黃武雄(1997h)。927開步走 檢討國家發展總路線 攻府醉心擴張主義。台北:中國時報,19970927 第11版
     黃武雄(1997i)。大度山記事之X1,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2期,頁31-33。
     黃武雄(1997j)。再半個世紀,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3期,頁74-。
     黃武雄(1997k)。不增設公立大學, 如何紓解升學壓力? ,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4期,頁72-74。
     黃武雄(1997l)。台灣會變成最惡質的資本主義國家--兼論吳京部長的教育改革,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5期,頁26-33。
     黃武雄(1997m)。先有社會重建 才有心靈改革。載於人本教育札記,96期,頁84-85。
     黃武雄(1997n)。深化民主與發展新文化,台北:中國時報,19971226,第4版。
     黃武雄(1998a)。陳進興事件社會觀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02期,頁83-85。
     黃武雄(1998b)。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草案,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05期,頁68-79。
     黃武雄(1998c)。教育部長該做些什麼事,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05期,頁82-86。
     黃武雄(1998d)。深化民主與發展新文化,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05期,頁105-109。
     黃武雄(1998e)。社區大學為什麼要發四年制大學文憑?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4期,頁93-。
     黃武雄(1998f)。引論史英所談的思考方法─兼序從森林小徑到椰林大道一書,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2期,頁99-。
     黃武雄(1998g)。從幾本小說談生命斷裂,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2期,頁32-。
     黃武雄(1998h)。民間版社區大學計畫書,載於教育資料文摘,42卷3期,頁13-。
     黃武雄(1998i)。通識教育、科學教育與數學教育(上)(下),載於數學傳播季刊,22卷2期,頁20-。
     黃武雄(1998j)。新竹市舊社國小 社區造校開路先鋒。台北:中國時報,19981108,第15版
     黃武雄(1999a)。從人民權談當前的政治,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15期,頁46-。
     黃武雄(1999b)。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台北縣五所社區大學設置企劃,載於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7卷3期,頁59-。
     黃武雄(1999c)。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通案,載於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5期,頁28-。
     黃武雄(1999d)。知識革命的盛會,載於張老師月刊,262期,頁14-。
     黃武雄(1999e)。搶救北縣四所社區大學。台北:中央日報,19990729,第7版
     黃武雄(1999f)。學校維持政治中立 政客黑手請放過社區大學。台北:中國時報,19990810,第15版
     黃武雄(1999g)。落實教改 走出菁英主義、擴張主義糾葛。台北:中國時報,19991216,第15版
     黃武雄(2000)。普設社區大學 發展民間力量。台北:中國時報,20000612,第15版
     黃武雄(2001)。基本學測定位 是門檻而非甄別。台北:中國時報,20010418,第15版
     葉學志主編(1994)。教育概論。台北市:正中。
     詹志禹(1996)。認識與知識:建構論VS.接受觀。載於教育研究,49期,6月號,頁25-37。
     詹棟樑(1997)。德育原理。台北市:五南。
     楊俐容譯,Boden, M. A. 著(1991)。皮亞傑。台北市:桂冠。
     廖仁義譯,Michael Pusey著(1989)。哈伯馬斯。台北:桂冠。
     廖世德譯,Krishnamurti著(1990)。論自由。台北:方智。
     廖世德譯,Ferguson, M. 著(1993)。寶瓶同謀。台北:方智。
     劉玉燕譯,黃武雄校訂,Bringuier, Jean Claude 著(1996)。皮亞傑訪談錄。台北市:書泉。
     劉焜輝譯,稻富榮次郎著(1972)。盧梭的教育思想。台北市:台灣商務出版社。
     劉玉燕(1996)。零歲教育的迷思----訪《童年與解放》作者黃武雄,載於人本教育札記,69期,頁76-80。
     薛曉華(1995)。八0年代中期後台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薛華譯,Hegel著(1988)。黑格爾政治著作選。台北縣:谷風出版社。
     謝小芩(1995)。重新思考教師角色,載於通識教育,第2卷,第4期,頁89-104。
     蕭昭君譯,Neil Postman著(1994)。童年的消逝。台北市:遠流。
     簡瑞容(1997)。對話、生活世界與覺醒----Maxine Greene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若蘋譯,Krishnamurti著(1990)。學習與知識。台北:方智。
     
     英文:
     Bringuier, Jean Claude (1980).Conversations libres avec Jean Piaget. Conversations with Jean Piage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abermas, J. (1989).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Great Britain: Polity Press. p.194.
     Held, D. (1980).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eory, Horkheimer to Habermas. p.260-296.
     Piaget. J.(1971)。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 trans : Warden. New York: The Humanities Pres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