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共意識型態發展中的後殖民意涵: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三個代表」
作者 賴皆興
貢獻者 李英明
賴皆興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5:58 (UTC+8)
摘要 
參考文獻 一、文件資料:
1.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2.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3.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4.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5.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6. 《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7.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8.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9. 《馬克思、恩格思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10. 《馬克思、恩格思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1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年。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4. 國際關係研究部與政大東亞所編,共產黨原始資料選輯第二集,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部與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輯印,民58年。
15.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評析專輯,民89年11月。
16. 景杉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
17.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引自中共黨史研究,2001年第4期。
二、中文參考書目:
1. 王列、楊雪冬,全球化與世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2. 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3. 王岳川編,後殖民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文論,山東,新華出版社,1999年。
4. 王寧、薛曉源,全球化與後殖民批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5. 王寧,後現代主義之後,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8年。
6. 王景倫,走進東方的夢-美國的中國觀,北京,時事出版社,1994年。
7.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台北,生智,1997年。
8. 王振輝,中國民族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興起:清末民初知識份子的困境與抉擇,台北,韋伯文化,1999年。
9. 王紹光,理性與瘋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眾,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
10. 王順生,楊風城等著,從八大到十五大:鄧小平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歷史進程,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 王樹人,歷史的哲學反思-關於精神現象學的研究,台北,淑馨,民78年。
12. 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上海時期,台北,漢京文化,民77年。
13.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民88年。
14. 石之瑜,政治學的知識脈絡,台北,五南,民90年。
15. 石元康,市民社會與民主,台北,桂冠,1998年。
16. 田弘茂、朱雲漢編,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2000年。
17.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18. 朱以青、張立華主編,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年。
19. 朱成甲編,中共黨史研究論文選上冊,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0. 朱剛,薩伊德,台北,生智,1999年。
21. 朱陽、郭永鈞,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22. 曲慶彪,超越烏托邦: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
23. 忻劍飛,世界的中國觀,台北,博遠出版社,民82年。
24. 李英明,文化意識型態的危機,台北,時報文化,民81年。
25.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民83年。
26. 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文化,民84年。
27. 李英明,中國:向鄧後的時代轉折,台北,生智,1999年。
28. 李英明,虛擬的極限,台北,中山文庫,民90年。
29.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台北,生智,2001年。
30. 李銳,毛澤東的功過與是非,台北,新銳出版,民83年。
31.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台北,三民,民85年。
32.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出版,1992年。
33. 林琳文,後社會主義中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台北,生智,1997年。
34. 俞可平主編,全球化時代的社會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35. 俞可平、黃衛平主編,全球化的悖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36. 吳安家,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84年。
37. 金觀濤、劉青峰,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超穩定結構,台北,風雲時代,民83年。
38. 金觀濤,在歷史的表象背後-對中國封建社會超穩定結構的探索,台北,谷風,民77年。
39. 胡元梓、薛曉源,全球化與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40. 胡繩,中國共產黨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41. 姜新立,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理論,台北,結構群,民80年。
42. 姜慶華,理性缺位的啟蒙,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
43. 韋祖松,高愛紅,環球同此涼熱: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44. 徐賁,走向後殖民與後現代,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1996年。
45. 袁恩楨,世紀之交的十二大關係,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
46. 馬立誠,凌志軍,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台北,天下文化,民85年。
47. 祖治國,90年代中國大陸的新保守主義,台北,致良出版社,民87年。
48. 翁杰明等編,與總書記談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49.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北京,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1996年。
50. 陶東風,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2000年。
51. 陶東風,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份子,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52. 曹莉,史碧娃克,台北,生智,1999年。
53. 陳力生,台灣海峽的和平與戰爭,台北,時英,2002年。
54. 陳葆華主編,國外毛澤東思想研究評述,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55. 陳永發,中國共產黨七十年,台北,聯經,1998年。
56. 張玉法,中國近代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81年。
57.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1995年。
58. 張新,毛澤東的實踐觀,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59. 張慶雄,自我,主體際性與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60. 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民80年。
61. 張隆義主編,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印行,民81年。
62. 郭華倫,中共史論,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71年。
63. 楊大春,傅柯,台北,生智,民84年。
64. 楊中美,朱鎔基傳,台北,時報文化,1997年。
65. 楊奎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66. 楊逢泰、邵宗海等編,民族主義論文集,台北,黎明出版社,民82年。
67. 楊繼繩,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紀實,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
68. 鄒讜,二十世紀的中國:從宏觀歷史與圍觀行動角度來看,香港,牛津大學出 版社,1994年。
69. 廖蓋隆,毛澤東思想史,台北,洪葉文化,民83年。
70. 廖炳惠,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1994年。
71. 閻學通、王在邦、李忠誠、侯若石等編,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72.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民84年。
73. 劉小楓,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現代性與現代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
74. 劉俐娜,中國民國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75. 劉青峰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4年。
76. 樊瑞平、王立勝、張文桂,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當代社會,山東,石油大學出版社,1993年。
77. 鄭祥福,後現代主義,台北,揚智,1999年。
78. 齊欣編譯,世界著名政治家學者論鄧小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79. 潘兆民,中共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台北,結構群,民85年。
80. 韓作,毛澤東評傳,台北,天元出版社,1987年。
81. 韓文甫,鄧小平傳:革命篇,台北,時報文化,民82年。
82. 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台北,時報文化,民82年。
83. 簡瑛瑛編,認同、主體、差異性,台北,立緒,1995年。
84. 蘇紹智,馬克思主義新論,台北,時報文化,民81年。
85. 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再認識,台北,風雲論壇,民84年
86. 羅鋼、劉象愚,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
87. 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三、中文譯著:
1. 黎安友(Andrew Nathan)著,柯洛漪譯,蛻變中的中國,台北,麥田,2000年。
2. 阿里夫•德裡克著(Arif Dirlik),王寧等譯,後革命氛圍,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
3. 班那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台北,時報文化,民88年。
4. Emest Gellner著,李金梅、黃俊龍譯,國族與國族主義,台北,聯經,2001年。
5. 薩伊德(Edward W. Said),王志弘、王淑燕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1995年。
6. 薩伊德(Edward W. Said),鄉關何處,台北,立緒,民89年。
7. 薩伊德(Edward W. Said),文化與帝國主義,台北,立緒,民90年。
8.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n)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1997年。
9. 章家敦(Gordon G. Chang)著,侯思嘉、閻紀宇譯,中國即將崩潰,台北,雅言,2002年。
10. 黑格爾(G.W.F.Hegel),精神現象學,台北,仰哲,民78年。
11. 黑格爾(G.W.F.Hegel),歷史哲學,王造時譯,台北,里仁書局,民73年。
12. Immanuel Wallersteun著,彭淮棟譯,自由主義之後,台北,聯經,民90年。
13.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吳家恆譯,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台北,時報出版,2002年。
14.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台北,時報文化,2001年。
15.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革命與戰爭,台北,時報文化,2001年。
16.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台北,時報文化,2001年。
17. 莫理斯˙梅斯那(Maurice Meisner),毛澤東的中國及其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
18. 米歇˙傅柯(Michel Fouc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民82年。
19. 保羅•科文(Paul A. Cohen)著,林同奇譯,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
20. Richard Rosecrance 著,李振昌譯,虛擬國家,台北,聯經,2000年。
21.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文明衝突與社會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
22. 斯圖爾特.施拉姆(Stuart R. Schram),毛澤東,北京,紅旗出版社,1995年。
23. 尼爾‧史美舍著,陳光中等譯,社會學,台北,桂冠文化,1991年。
24. 巴特˙穆爾-吉爾伯特著,陳仲丹譯,後殖民理論-語境、實踐、政治,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25. 弗雷德里克˙C˙泰韋斯著,王紅續、宮力、喻曉譯,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1。
四、參考期刊:
1. 文山、梁由之,「中國共產黨的兩種馬克思主義觀─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的決定》,中共黨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 王信賢,「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大陸國家角色分析」,東亞季刊,第30卷第4期,台北,民88年10月。
3. 尹慶耀,「百年論定毛澤東」,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12期,1993年。
4. 田麗虹,「中共『三個代表』理論的提出背景與其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2期,91年2月。
5. 石之瑜,「回應中國:反國家論述對「東方主義」的欲拒還迎-以周恩來為例」,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台北,民89年12月。
6. 石仲泉,「『三個代表』思想與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中共黨史研究,2001年第3期。
7. 朱益宜,「民族主義與1949年後中國對外關係」,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18期,2000年冬季號。
8. 朱耀偉,「誰的『中國性』?九十年代兩岸三地的後殖民研究」,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19期,2001年春季號。
9.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民88年7月。
10.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31卷第3期,民89年7月。
11. 克思明,「由『解放思想』到『思想解放』:中共改革思想的緣起與發展(一九七八~一九八七)」,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3期,台北,民86年3月。
12. 宋國誠,「後殖民理論在中國-理論旅行及其中國化」,中國大陸研究,43卷10期,台北,民89年10月。
13. 李英明,「發揚以『民族文化』為本位的民族主義---兼評中共所標榜的『愛國主義』」,共黨問題研究,第12卷第5期,75年5月。
14. 林琳文「後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中國大陸研究,(第38卷第8期,民84年。
15. 施維,「論江澤民對中共思想意識型態及宣傳輿論控制的方法、特點及新走向」,中共研究,(台北,33卷9期,1999年9月。
16. 姜新立,「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在後共產主義中的角色意義」,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高雄),第1卷第2期,台北,民86年夏。
17. 姜新立,「後社會主義中國發展轉型論」,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台北,民88年4月。
18. 姜新立,「中共意識型態的演變與發展(上)」,中共研究,34卷4期,台北,2000年4月。
19. 姜新立,「中共意識型態的演變與發展(下)」,中共研究,34卷5期,台北,2000年5月。
20. 姚人多,「論傅科的《主體與權力》」,當代,第150期,台北,2000年2月。
21. 吳安家,「中共統治五十年的理論與實際:黨的領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9期,台北,民88年9月。
22. 吳仁傑,「對中共開展「三講」教育有關情況之述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8期,台北,民88年8月。
23. 祖光,「論江澤民政權的合法性」,東亞季刊,第28卷第3期,台北,民86年6月。
24. 殷書良、王曉方,「『三個代表』:中國共產黨自我完善的時代選擇」,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濟南,2000年3月號。
25. 陳墇津,「中共的權力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5期,台北,民86年5月。
26. 陳泓達:「對馬克斯主義中國化的理解」,東亞季刊,第三十卷第四期,台北,民88年12月。
27. 陳儒修,「殖民論述的三重奏:殖民、後殖民、去殖民」,電影資料館,第八十二期,1996/7.8月。
28. 張國聖,「鄧小平理論與中共官方意識型態的重建」,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2期,台北,民86年12月。
29. 張國聖,「中共意識型態研究文獻的初步分析」,東亞季刊,第29卷第2期,台北,民87年4月。
30. 張鎮邦,「評鄧小平南巡講話中有關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中國大陸研究,38卷4期,台北,民84年4月。
31. 董立文,「論中共的愛國主義」,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8期,84年8月。
32. 羅曉南,「九0年代『反西化思潮』理論探源,從『後學』的爭論談起」,東亞季刊,第31卷第4期,民89年10月。
33. 藍正雄,「從《中國可以說不》看中共意識型態的演變」,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0期,86年10月。
34. 溫洽溢,「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東亞季刊,第28卷第2期,台北,民86年4月。
35. 潘峰,「論三個代表的理論基礎」,理論前沿,南京,2000年9月。
36. 龍飛,「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的意涵」,中共研究,三十四卷第七期,2000年7月。
37. 趙建民,「中共的政治運動,以『反和平演變』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6期,民86年6月。
38. 趙春山,「論中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共黨角色-蘇東劇變的反思」,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台北,民88年7月。
39. 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台北,政治科學論叢,第十四期,民90年6月。
40. 謝昌生,「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3卷11期。
41. 戴舟,「論三個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中國政治,北京,2000年第8期。
42. 劉昀獻,「新世紀黨的行動指南:學習江澤民同志關於『三個代表』論述的體會」,河南大學學報,開封,社科版,2000年4月號。
43. 關向光,「論『毛澤東晚期思想』:概念與爭議」,東亞季刊,第32卷第1期,民90年1月。
44. 龔育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地位和主要矛盾」,紅旗雜誌,第22期,台北,1987年。
五、碩博士參考論文:
1. 王占璽,九0年代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與社會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9年。
2. 宋國誠,中共意識型態之危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3年。
3. 申宇均,中共黨的建設理論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7年。
4. 李氣虹,後冷戰時期中共的民族認同,(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7年。
5. 林奎燮,六四後中共意識型態變遷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大陸所碩士論文,86年。
6. 林琳文,馬克思「意識型態」概念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7. 吳安家,中共延安時期整風運動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2年。
8. 吳福寶,中共對外建立「夥伴關係」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
9. 莊耀隆,六四事件前後中共高層的路線與權力之爭,(台北,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年。
10. 高成彬,中國大陸知識份子對馬克思再認識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11. 馬浩然,「有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理論之變遷過程-中國大陸國家權力的重建,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年。
12. 韋玉莉,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關於「文革」起因的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9年。
13. 陳泓達,中共意識型態的後殖民意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批判性詮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
14. 許光武,毛澤東與鄧小平時代意識型態結構內容的比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年。
15. 董立文,論九零年代中共的民族主義,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6年。
16. 魏澤民,馬克斯主義中國化之研究:以中共在延安時期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
17. 劉柏登,中共建立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5年。
18. 劉祖光,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毛澤東思想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1994。
19. 羅曉南,論毛澤東崇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8年。
六、研討會論文:
1、 張佩珍,「兩岸經貿互動之新思維架構─全球化與大陸化」,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全球化時代下的兩岸關係與中國大陸研討會,民90年12月。
2、 魏艾,「經濟全球化下兩岸三地的經濟合作與融合」,發表於國力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全球化時代下的兩岸關係與中國大陸研討會,民90年12月。
七、英文參考書目:
1. Arif Dirlik , The Postcolonial Aura :Third World Criticism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Westview press,1997
2. Ato Quayson Postcolonialism:theory, Practice or Process, Polity Press,2000
3.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Verso,1991),p7.
4. Edward Said,Orientalism,New York:Vintage, 1979.
5.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 New York:Alfred A.Knopf,Inc,1993.
6. Franz Schurmann,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7. Homi Bhabha, 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
8. Spivak,Gayatri Ghakrovorty, The Spivak Reader: Selected Works of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1995.
9. Stephen D.Krasner, Sovereignty:Organized Hypocris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10. Stuart R.Schram,Ideology & Policy in China Since the Third Plenum,1978-1984,University of London, 1984.
11. Xiaomei Chen,Occidentalism:Theory of Counter-Discourse in Post-Mao 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2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英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賴皆興zh_TW
dc.creator (作者) 賴皆興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55:58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55: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5: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22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4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詞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5
  第三節 研究限制-----23
第二章 後殖民氛圍的起點:民國初年的思想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25
  第一節 民初時的中國認同建構與迷失-----27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的傳入與中國共產黨的初期實踐-----32
  第三節 毛澤東的崛起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37
第三章、後殖民氛圍下的中國:毛澤東時代意識型態中的後殖民意涵-----50
  第一節 後殖民意涵的潛隱期:建政初期到「八大」-----51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的激化:八大後的改變-----57
  第三節 後殖民狀態的極化作用:文化大革命-----64
第四章、後殖民狀態的反思與批判:鄧小平時代意識型態中的後殖民意涵-----74
  第一節 後毛時期的思想解放:從後殖民氛圍到後殖民狀態-----75
  第二節 鄧小平時代意識型態建構中的「中國特色」表現-----83
  第三節 鄧小平意識型態建構的後殖民意涵探討-----94
第五章、解殖與受殖的辯證:江澤民時代意識型態中的後殖民意涵-----99
  第一節 江澤民時代意識型態的建構-----101
  第二節 思想多元化與中國主體的覺醒-----113
  第三節 國際地位的提升與中國崛起的意義-----117
  第四節 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操作-----122
第六章 代結論:中國的解殖路-----129
參考書目-----140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29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共意識型態發展中的後殖民意涵: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三個代表」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文件資料:
1.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2.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3.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4.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5.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6. 《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7.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8.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9. 《馬克思、恩格思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10. 《馬克思、恩格思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1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年。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4. 國際關係研究部與政大東亞所編,共產黨原始資料選輯第二集,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部與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輯印,民58年。
15.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評析專輯,民89年11月。
16. 景杉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
17.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引自中共黨史研究,2001年第4期。
二、中文參考書目:
1. 王列、楊雪冬,全球化與世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2. 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3. 王岳川編,後殖民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文論,山東,新華出版社,1999年。
4. 王寧、薛曉源,全球化與後殖民批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5. 王寧,後現代主義之後,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8年。
6. 王景倫,走進東方的夢-美國的中國觀,北京,時事出版社,1994年。
7.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台北,生智,1997年。
8. 王振輝,中國民族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興起:清末民初知識份子的困境與抉擇,台北,韋伯文化,1999年。
9. 王紹光,理性與瘋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眾,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
10. 王順生,楊風城等著,從八大到十五大:鄧小平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歷史進程,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 王樹人,歷史的哲學反思-關於精神現象學的研究,台北,淑馨,民78年。
12. 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稿:上海時期,台北,漢京文化,民77年。
13.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民88年。
14. 石之瑜,政治學的知識脈絡,台北,五南,民90年。
15. 石元康,市民社會與民主,台北,桂冠,1998年。
16. 田弘茂、朱雲漢編,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2000年。
17.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18. 朱以青、張立華主編,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年。
19. 朱成甲編,中共黨史研究論文選上冊,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0. 朱剛,薩伊德,台北,生智,1999年。
21. 朱陽、郭永鈞,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22. 曲慶彪,超越烏托邦: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
23. 忻劍飛,世界的中國觀,台北,博遠出版社,民82年。
24. 李英明,文化意識型態的危機,台北,時報文化,民81年。
25.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民83年。
26. 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文化,民84年。
27. 李英明,中國:向鄧後的時代轉折,台北,生智,1999年。
28. 李英明,虛擬的極限,台北,中山文庫,民90年。
29.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台北,生智,2001年。
30. 李銳,毛澤東的功過與是非,台北,新銳出版,民83年。
31.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台北,三民,民85年。
32.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出版,1992年。
33. 林琳文,後社會主義中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台北,生智,1997年。
34. 俞可平主編,全球化時代的社會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35. 俞可平、黃衛平主編,全球化的悖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36. 吳安家,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84年。
37. 金觀濤、劉青峰,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超穩定結構,台北,風雲時代,民83年。
38. 金觀濤,在歷史的表象背後-對中國封建社會超穩定結構的探索,台北,谷風,民77年。
39. 胡元梓、薛曉源,全球化與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40. 胡繩,中國共產黨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41. 姜新立,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理論,台北,結構群,民80年。
42. 姜慶華,理性缺位的啟蒙,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
43. 韋祖松,高愛紅,環球同此涼熱: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44. 徐賁,走向後殖民與後現代,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1996年。
45. 袁恩楨,世紀之交的十二大關係,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
46. 馬立誠,凌志軍,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台北,天下文化,民85年。
47. 祖治國,90年代中國大陸的新保守主義,台北,致良出版社,民87年。
48. 翁杰明等編,與總書記談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49.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北京,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1996年。
50. 陶東風,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2000年。
51. 陶東風,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份子,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52. 曹莉,史碧娃克,台北,生智,1999年。
53. 陳力生,台灣海峽的和平與戰爭,台北,時英,2002年。
54. 陳葆華主編,國外毛澤東思想研究評述,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55. 陳永發,中國共產黨七十年,台北,聯經,1998年。
56. 張玉法,中國近代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民81年。
57.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1995年。
58. 張新,毛澤東的實踐觀,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59. 張慶雄,自我,主體際性與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60. 張煥卿、段家鋒、周玉山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民80年。
61. 張隆義主編,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印行,民81年。
62. 郭華倫,中共史論,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71年。
63. 楊大春,傅柯,台北,生智,民84年。
64. 楊中美,朱鎔基傳,台北,時報文化,1997年。
65. 楊奎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66. 楊逢泰、邵宗海等編,民族主義論文集,台北,黎明出版社,民82年。
67. 楊繼繩,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紀實,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
68. 鄒讜,二十世紀的中國:從宏觀歷史與圍觀行動角度來看,香港,牛津大學出 版社,1994年。
69. 廖蓋隆,毛澤東思想史,台北,洪葉文化,民83年。
70. 廖炳惠,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1994年。
71. 閻學通、王在邦、李忠誠、侯若石等編,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72.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民84年。
73. 劉小楓,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現代性與現代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
74. 劉俐娜,中國民國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75. 劉青峰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4年。
76. 樊瑞平、王立勝、張文桂,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當代社會,山東,石油大學出版社,1993年。
77. 鄭祥福,後現代主義,台北,揚智,1999年。
78. 齊欣編譯,世界著名政治家學者論鄧小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79. 潘兆民,中共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台北,結構群,民85年。
80. 韓作,毛澤東評傳,台北,天元出版社,1987年。
81. 韓文甫,鄧小平傳:革命篇,台北,時報文化,民82年。
82. 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台北,時報文化,民82年。
83. 簡瑛瑛編,認同、主體、差異性,台北,立緒,1995年。
84. 蘇紹智,馬克思主義新論,台北,時報文化,民81年。
85. 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再認識,台北,風雲論壇,民84年
86. 羅鋼、劉象愚,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
87. 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三、中文譯著:
1. 黎安友(Andrew Nathan)著,柯洛漪譯,蛻變中的中國,台北,麥田,2000年。
2. 阿里夫•德裡克著(Arif Dirlik),王寧等譯,後革命氛圍,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
3. 班那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台北,時報文化,民88年。
4. Emest Gellner著,李金梅、黃俊龍譯,國族與國族主義,台北,聯經,2001年。
5. 薩伊德(Edward W. Said),王志弘、王淑燕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1995年。
6. 薩伊德(Edward W. Said),鄉關何處,台北,立緒,民89年。
7. 薩伊德(Edward W. Said),文化與帝國主義,台北,立緒,民90年。
8.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n)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1997年。
9. 章家敦(Gordon G. Chang)著,侯思嘉、閻紀宇譯,中國即將崩潰,台北,雅言,2002年。
10. 黑格爾(G.W.F.Hegel),精神現象學,台北,仰哲,民78年。
11. 黑格爾(G.W.F.Hegel),歷史哲學,王造時譯,台北,里仁書局,民73年。
12. Immanuel Wallersteun著,彭淮棟譯,自由主義之後,台北,聯經,民90年。
13.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吳家恆譯,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台北,時報出版,2002年。
14.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台北,時報文化,2001年。
15.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革命與戰爭,台北,時報文化,2001年。
16.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台北,時報文化,2001年。
17. 莫理斯˙梅斯那(Maurice Meisner),毛澤東的中國及其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
18. 米歇˙傅柯(Michel Fouc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民82年。
19. 保羅•科文(Paul A. Cohen)著,林同奇譯,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
20. Richard Rosecrance 著,李振昌譯,虛擬國家,台北,聯經,2000年。
21.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文明衝突與社會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
22. 斯圖爾特.施拉姆(Stuart R. Schram),毛澤東,北京,紅旗出版社,1995年。
23. 尼爾‧史美舍著,陳光中等譯,社會學,台北,桂冠文化,1991年。
24. 巴特˙穆爾-吉爾伯特著,陳仲丹譯,後殖民理論-語境、實踐、政治,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25. 弗雷德里克˙C˙泰韋斯著,王紅續、宮力、喻曉譯,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1。
四、參考期刊:
1. 文山、梁由之,「中國共產黨的兩種馬克思主義觀─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的決定》,中共黨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 王信賢,「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大陸國家角色分析」,東亞季刊,第30卷第4期,台北,民88年10月。
3. 尹慶耀,「百年論定毛澤東」,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12期,1993年。
4. 田麗虹,「中共『三個代表』理論的提出背景與其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2期,91年2月。
5. 石之瑜,「回應中國:反國家論述對「東方主義」的欲拒還迎-以周恩來為例」,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台北,民89年12月。
6. 石仲泉,「『三個代表』思想與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中共黨史研究,2001年第3期。
7. 朱益宜,「民族主義與1949年後中國對外關係」,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18期,2000年冬季號。
8. 朱耀偉,「誰的『中國性』?九十年代兩岸三地的後殖民研究」,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19期,2001年春季號。
9.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民88年7月。
10.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31卷第3期,民89年7月。
11. 克思明,「由『解放思想』到『思想解放』:中共改革思想的緣起與發展(一九七八~一九八七)」,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3期,台北,民86年3月。
12. 宋國誠,「後殖民理論在中國-理論旅行及其中國化」,中國大陸研究,43卷10期,台北,民89年10月。
13. 李英明,「發揚以『民族文化』為本位的民族主義---兼評中共所標榜的『愛國主義』」,共黨問題研究,第12卷第5期,75年5月。
14. 林琳文「後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中國大陸研究,(第38卷第8期,民84年。
15. 施維,「論江澤民對中共思想意識型態及宣傳輿論控制的方法、特點及新走向」,中共研究,(台北,33卷9期,1999年9月。
16. 姜新立,「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在後共產主義中的角色意義」,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高雄),第1卷第2期,台北,民86年夏。
17. 姜新立,「後社會主義中國發展轉型論」,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台北,民88年4月。
18. 姜新立,「中共意識型態的演變與發展(上)」,中共研究,34卷4期,台北,2000年4月。
19. 姜新立,「中共意識型態的演變與發展(下)」,中共研究,34卷5期,台北,2000年5月。
20. 姚人多,「論傅科的《主體與權力》」,當代,第150期,台北,2000年2月。
21. 吳安家,「中共統治五十年的理論與實際:黨的領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9期,台北,民88年9月。
22. 吳仁傑,「對中共開展「三講」教育有關情況之述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8期,台北,民88年8月。
23. 祖光,「論江澤民政權的合法性」,東亞季刊,第28卷第3期,台北,民86年6月。
24. 殷書良、王曉方,「『三個代表』:中國共產黨自我完善的時代選擇」,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濟南,2000年3月號。
25. 陳墇津,「中共的權力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5期,台北,民86年5月。
26. 陳泓達:「對馬克斯主義中國化的理解」,東亞季刊,第三十卷第四期,台北,民88年12月。
27. 陳儒修,「殖民論述的三重奏:殖民、後殖民、去殖民」,電影資料館,第八十二期,1996/7.8月。
28. 張國聖,「鄧小平理論與中共官方意識型態的重建」,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2期,台北,民86年12月。
29. 張國聖,「中共意識型態研究文獻的初步分析」,東亞季刊,第29卷第2期,台北,民87年4月。
30. 張鎮邦,「評鄧小平南巡講話中有關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中國大陸研究,38卷4期,台北,民84年4月。
31. 董立文,「論中共的愛國主義」,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8期,84年8月。
32. 羅曉南,「九0年代『反西化思潮』理論探源,從『後學』的爭論談起」,東亞季刊,第31卷第4期,民89年10月。
33. 藍正雄,「從《中國可以說不》看中共意識型態的演變」,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0期,86年10月。
34. 溫洽溢,「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東亞季刊,第28卷第2期,台北,民86年4月。
35. 潘峰,「論三個代表的理論基礎」,理論前沿,南京,2000年9月。
36. 龍飛,「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的意涵」,中共研究,三十四卷第七期,2000年7月。
37. 趙建民,「中共的政治運動,以『反和平演變』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6期,民86年6月。
38. 趙春山,「論中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共黨角色-蘇東劇變的反思」,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台北,民88年7月。
39. 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台北,政治科學論叢,第十四期,民90年6月。
40. 謝昌生,「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3卷11期。
41. 戴舟,「論三個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中國政治,北京,2000年第8期。
42. 劉昀獻,「新世紀黨的行動指南:學習江澤民同志關於『三個代表』論述的體會」,河南大學學報,開封,社科版,2000年4月號。
43. 關向光,「論『毛澤東晚期思想』:概念與爭議」,東亞季刊,第32卷第1期,民90年1月。
44. 龔育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地位和主要矛盾」,紅旗雜誌,第22期,台北,1987年。
五、碩博士參考論文:
1. 王占璽,九0年代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與社會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9年。
2. 宋國誠,中共意識型態之危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3年。
3. 申宇均,中共黨的建設理論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7年。
4. 李氣虹,後冷戰時期中共的民族認同,(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民87年。
5. 林奎燮,六四後中共意識型態變遷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大陸所碩士論文,86年。
6. 林琳文,馬克思「意識型態」概念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7. 吳安家,中共延安時期整風運動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2年。
8. 吳福寶,中共對外建立「夥伴關係」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
9. 莊耀隆,六四事件前後中共高層的路線與權力之爭,(台北,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年。
10. 高成彬,中國大陸知識份子對馬克思再認識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11. 馬浩然,「有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理論之變遷過程-中國大陸國家權力的重建,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年。
12. 韋玉莉,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關於「文革」起因的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9年。
13. 陳泓達,中共意識型態的後殖民意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批判性詮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
14. 許光武,毛澤東與鄧小平時代意識型態結構內容的比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年。
15. 董立文,論九零年代中共的民族主義,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6年。
16. 魏澤民,馬克斯主義中國化之研究:以中共在延安時期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
17. 劉柏登,中共建立的社會與文化背景,(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5年。
18. 劉祖光,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毛澤東思想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1994。
19. 羅曉南,論毛澤東崇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8年。
六、研討會論文:
1、 張佩珍,「兩岸經貿互動之新思維架構─全球化與大陸化」,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全球化時代下的兩岸關係與中國大陸研討會,民90年12月。
2、 魏艾,「經濟全球化下兩岸三地的經濟合作與融合」,發表於國力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全球化時代下的兩岸關係與中國大陸研討會,民90年12月。
七、英文參考書目:
1. Arif Dirlik , The Postcolonial Aura :Third World Criticism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Westview press,1997
2. Ato Quayson Postcolonialism:theory, Practice or Process, Polity Press,2000
3.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Verso,1991),p7.
4. Edward Said,Orientalism,New York:Vintage, 1979.
5.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 New York:Alfred A.Knopf,Inc,1993.
6. Franz Schurmann,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7. Homi Bhabha, 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
8. Spivak,Gayatri Ghakrovorty, The Spivak Reader: Selected Works of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1995.
9. Stephen D.Krasner, Sovereignty:Organized Hypocris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10. Stuart R.Schram,Ideology & Policy in China Since the Third Plenum,1978-1984,University of London, 1984.
11. Xiaomei Chen,Occidentalism:Theory of Counter-Discourse in Post-Mao 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