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日本與中共談判關係正常化與和平友好條約之研究
作者 陳韋延
貢獻者 邱坤玄
陳韋延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6:01 (UTC+8)
摘要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人民大學出版社編,中日關係史的新篇章。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72年。
人民大學出版社編,中日友好關係的新階段。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78年。
文厚(Whilhelm,Alfred D. Jr.)著。林添貴譯,談判桌上的中國人。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1995年。
中日關係研究會編,中日關係論文集,第一輯。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民國60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編,中華民國對日和約。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55年8月。
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編,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的關係。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55年8月。
山根幸夫等編,周啟乾監譯,近代日中關係史研究入門。台北:金禾發行,民國84年。
永野信利著,顧汝鈺譯,日中建交談判記實。北京:時事出版社,1989年6月。
王曉秋,東亞風雲-近代中日啟示錄。台北:宏觀文化公司,1995年4月。
北京大學日本研究研究中心編,日本學第5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
水木楊著,何黎莉譯,田中角榮。台北:文化造鎮出版,2000年。
古井喜實著,田家農、田紅譯,日中關係18年-古井喜實回憶錄。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9月。
李恩民,中日民間經濟外交(1945-197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正村公宏著,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日本經濟研究室譯,戰後日本經濟政治史。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10月。
司馬桑敦,中日關係二十五年。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7年2月。
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新中國外交風雲,第三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3月。
田桓主編,戰後中日關係史年表 1945-199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石川真澄,高泉益譯,漫談日本政治運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96年12月。
石原忠浩,中共與日本關係之間的台灣因素。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7月。
吳學文、林連德、徐之先,中日關係-1945-1994。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年8月。
伍夫倫(Karel van Wolferen)著,伍仁譯,日本國力之謎(The Enigma of Japanese Power)。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國81年4月。
佐藤誠三郎著,陳才崑編譯,日本的內政與外交。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民國78年3月。
季明、劉強著,周恩來的外交藝術。台北:新新聞文化:民國82年。
何思慎,擺盪兩岸之間:戰後日本對華政策(1945-1997)。台北:東大發行,民國88年。
伊藤昌哉著,自民黨戰國史-權力的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4年5月。
辛向陽編,百年恩仇。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年4月。
師杰,與彼為鄰。北京:崑崙出版社,1997年7月。
卓南生,大國夢與盟主論-總保守化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台北:聯經出版社, 民國84年3月。
卓南生,日本政治鬥爭:兼論外交動向。台北:故鄉出版社,民國77年。
林文程著,中共談判的理論與實務-間論台海兩岸談判。高雄:麗文文化,民國89年。
林代昭,戰後中日關係史1945-1992。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
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與國際法。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出版,民國76年10月。
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 。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出版,民國73年5月。
釣魚台檔案編寫組編,中日之間重大國事真相。北京:紅旗出版社,1998年9月。
信夫清三郎編,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問題研究所譯,日本外交史,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編,日本研究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1999年3月。
夏冰,日本如何面對中國。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5月。
孟捷慕(James H. Mann)著,林添貴譯,轉向-從尼課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馬樹禮,使日十二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9月。
許介鱗,戰後日本的政治過程。台北:黎明文化,民國80年12月。
許秋煌,田中角榮內閣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民國70年5月。
索樂文(Richard H. Solomon)著,梁文傑、黃致達譯,索樂文報告-中國談判行為大剖析。台北:先覺出版社,2000年。
馮昭奎,對話:北京與東京。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8月。
高振普,「周恩來衛士回憶錄」。上海:上海上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黃天才,中日外交的人與事-黃天才東京採訪實錄。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4年8月。
曾哲南,日本田中內閣與中共關係正常化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4年6月。
傅高義(Ezra F.Vogel)原著,季孝悌譯,日本第一。台北: 長河出版社,民國69年12月。
張香山,中日關係管窺與見證。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8月。
張隆義主編,日本。台北:國立政大國關中心,民國85年1月。
程長志,中共如何談判。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楊正光,當代中日關係40年-一九四九-一九八九。北京:時事出版社,1993年8月。
楊松平,戰後日本之東北亞外交政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12月。
潘乃德(Ruth Benedict),黃道琳譯,菊花與劍。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79年5月。
劉必榮,談判。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1月。
劉崇稜,日本政情彙編。台北:宇田出版社,民國81年11月。
樊勇明、談春蘭著,日本的大國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2年6月。
鄭宇碩、石志夫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稿。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謝益顯主編,中國外交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1979。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
韓念龍,當代中國外交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蘇進添,日本保守政治剖析。台北:致良出版社,民國81年11月。
(二)、中文期刊與專論
尹慶耀,「中日建交密話」,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5期,民國89年5月,頁43-56。
朱少先,「日本謀與共匪關係正常化的探測」,問題與研究,第11卷第11期,民國61年8月,頁895-900。
朱少先,「日本與中共締約的得失與影響」,問題與研究,第17卷第12期,民國67年9月,頁1320-1328。
吳學文,「重溫周總理關於中日關係的決策」,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1992年,頁3-6。
徐之先,「中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週年」,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1992年,頁7-14。
高富,「日本:語言與文化的曖昧」,日本學論壇,第160期,2001年,頁53。
許慶雄,「日中建交談判之探討」,淡江學報,第33卷,民國83年3月,頁639-655。
張香山,「中日復交談判回顧」,日本學刊,第1期,1998年,頁32-49。
趙階琦,「中日復交談判述說」,日本研究,第3期,1998年,頁26-35。
趙全勝,「日本政策制訂與中日關係」,二十一世紀,第36卷,民國85年8月,頁145-159。
蔡政修,「中共與日、美關係常化之談判策略與戰術」,問題與研究,第38卷7期,民國88年7月,頁63-90。
劉先軍,「田中角榮(一九一八至一九九三)」,中外雜誌,第60卷3期,民國85年9月,頁86-88。
劉冠效,「從李前總統訪日看日本外交決策過程」,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5期,2001年9、10月,頁1-20。
(三)、中文報紙
中國時報
中央日報
人民日報
(四)、網址
「海峽之橋-釣魚台事件大事記」,網址:http://www.strait-bridge.net/Big5/Zyt/zt2_99060904.htm。
二、外文部分
(一)、檔案
外務省アジア局中国課監修,日中関係基本資料集(1949-1997)。東京:財団法人霞山会,1997年。
(二)、日文專書
Baerwald, Hans H.著,橋本彰訳,日本人と政治文化。東京: 人間の科学社,1974年5月。
Graham, John R.著,窪田耕一訳,アメリカ人の交渉術: 日本式とどこが違うか。東京 : 東洋経済新報社,昭和62年4月。
Pye, Lucian著,園田茂人訳,中国人の交渉スタイル。東京:大修館書店,1993年3月。
March, R. M.著,川口智子訳,日本人と交渉すろ法:欧米の論理はなぜ通用しなのか。東京 : PHP研究所,1988年11月。
日中関係-平和条約国際関係。東京:教育社,1978年。
入江通雅,ニクソン訪中後の日中。東京:原書房,1971年9月。
木村汎編,国際交渉学。東京:勁草書房,19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韋延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韋延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56:01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56:0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56:0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2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4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感言
目錄-----I
圖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四節 相關研究文獻回顧-----7
第二章 日本的談判模式
  第一節 環境結構與外交決策的影響-----22
  第二節 文化特性與談判行為-----34
  第三節 談判行為的表現-----42
  第四節 不可碰觸的談判議題-----56
第三章 日本與中共關係正常化的談判
  第一節 1949年至1970年的日「中」關係-----59
  第二節 日「中」關係正常化的談判背景-----66
  第三節 日「中」關係正常化的談判過程-----77
  第四節 日「中」關係正常化的檢討-----95
第四章 日「中」和平友好條約談判
  第一節 日「中」和平友好條的談判背景-----99
  第二節 三木內閣時期的和平友好條約談判程-----101
  第三節 福田內閣時期的和平友好條約談判程-----112
  第四節 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的締結評估-----128
第五章 結論-----132
附錄
附錄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日本政府聯合聲明-----137
附錄二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40
附錄三 田中角榮與周恩來會談記錄-----142
附錄四 大平正芳與姬鵬飛會談要錄-----155
參考書目-----171

圖目錄
圖1-1:日「中」談判流程架構圖-----5
圖1-2:日本的談判風格-----14
圖2-1:1970年代日本外務省組織機構圖-----32
圖2-2:共同通訊社調查日本民眾對日「中」關係正常化的看法-----33
圖2-3:人民日報對日本負面文字使用的頻率-----33
圖3-1:1960-1972年日「中」民間交流人數-----70
圖3-2:1972年的日「中」關係正常化談判流程圖-----94
圖4-1:1975年與1979年的美、蘇、日、中的相互關係-----130
圖4-2:日本對反霸條款、第三國條款的談判經過-----131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51en_US
dc.title (題名) 日本與中共談判關係正常化與和平友好條約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人民大學出版社編,中日關係史的新篇章。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72年。
人民大學出版社編,中日友好關係的新階段。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78年。
文厚(Whilhelm,Alfred D. Jr.)著。林添貴譯,談判桌上的中國人。台北:新新聞文化出版,1995年。
中日關係研究會編,中日關係論文集,第一輯。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民國60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編,中華民國對日和約。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55年8月。
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編,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的關係。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55年8月。
山根幸夫等編,周啟乾監譯,近代日中關係史研究入門。台北:金禾發行,民國84年。
永野信利著,顧汝鈺譯,日中建交談判記實。北京:時事出版社,1989年6月。
王曉秋,東亞風雲-近代中日啟示錄。台北:宏觀文化公司,1995年4月。
北京大學日本研究研究中心編,日本學第5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
水木楊著,何黎莉譯,田中角榮。台北:文化造鎮出版,2000年。
古井喜實著,田家農、田紅譯,日中關係18年-古井喜實回憶錄。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9月。
李恩民,中日民間經濟外交(1945-197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正村公宏著,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日本經濟研究室譯,戰後日本經濟政治史。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10月。
司馬桑敦,中日關係二十五年。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7年2月。
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新中國外交風雲,第三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3月。
田桓主編,戰後中日關係史年表 1945-199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石川真澄,高泉益譯,漫談日本政治運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96年12月。
石原忠浩,中共與日本關係之間的台灣因素。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7月。
吳學文、林連德、徐之先,中日關係-1945-1994。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年8月。
伍夫倫(Karel van Wolferen)著,伍仁譯,日本國力之謎(The Enigma of Japanese Power)。台北:五南出版公司,民國81年4月。
佐藤誠三郎著,陳才崑編譯,日本的內政與外交。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民國78年3月。
季明、劉強著,周恩來的外交藝術。台北:新新聞文化:民國82年。
何思慎,擺盪兩岸之間:戰後日本對華政策(1945-1997)。台北:東大發行,民國88年。
伊藤昌哉著,自民黨戰國史-權力的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4年5月。
辛向陽編,百年恩仇。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7年4月。
師杰,與彼為鄰。北京:崑崙出版社,1997年7月。
卓南生,大國夢與盟主論-總保守化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台北:聯經出版社, 民國84年3月。
卓南生,日本政治鬥爭:兼論外交動向。台北:故鄉出版社,民國77年。
林文程著,中共談判的理論與實務-間論台海兩岸談判。高雄:麗文文化,民國89年。
林代昭,戰後中日關係史1945-1992。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
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與國際法。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出版,民國76年10月。
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 。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出版,民國73年5月。
釣魚台檔案編寫組編,中日之間重大國事真相。北京:紅旗出版社,1998年9月。
信夫清三郎編,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問題研究所譯,日本外交史,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編,日本研究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1999年3月。
夏冰,日本如何面對中國。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5月。
孟捷慕(James H. Mann)著,林添貴譯,轉向-從尼課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馬樹禮,使日十二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9月。
許介鱗,戰後日本的政治過程。台北:黎明文化,民國80年12月。
許秋煌,田中角榮內閣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民國70年5月。
索樂文(Richard H. Solomon)著,梁文傑、黃致達譯,索樂文報告-中國談判行為大剖析。台北:先覺出版社,2000年。
馮昭奎,對話:北京與東京。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8月。
高振普,「周恩來衛士回憶錄」。上海:上海上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黃天才,中日外交的人與事-黃天才東京採訪實錄。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4年8月。
曾哲南,日本田中內閣與中共關係正常化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4年6月。
傅高義(Ezra F.Vogel)原著,季孝悌譯,日本第一。台北: 長河出版社,民國69年12月。
張香山,中日關係管窺與見證。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8月。
張隆義主編,日本。台北:國立政大國關中心,民國85年1月。
程長志,中共如何談判。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楊正光,當代中日關係40年-一九四九-一九八九。北京:時事出版社,1993年8月。
楊松平,戰後日本之東北亞外交政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12月。
潘乃德(Ruth Benedict),黃道琳譯,菊花與劍。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79年5月。
劉必榮,談判。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1月。
劉崇稜,日本政情彙編。台北:宇田出版社,民國81年11月。
樊勇明、談春蘭著,日本的大國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2年6月。
鄭宇碩、石志夫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稿。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謝益顯主編,中國外交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1979。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
韓念龍,當代中國外交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蘇進添,日本保守政治剖析。台北:致良出版社,民國81年11月。
(二)、中文期刊與專論
尹慶耀,「中日建交密話」,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5期,民國89年5月,頁43-56。
朱少先,「日本謀與共匪關係正常化的探測」,問題與研究,第11卷第11期,民國61年8月,頁895-900。
朱少先,「日本與中共締約的得失與影響」,問題與研究,第17卷第12期,民國67年9月,頁1320-1328。
吳學文,「重溫周總理關於中日關係的決策」,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1992年,頁3-6。
徐之先,「中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週年」,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1992年,頁7-14。
高富,「日本:語言與文化的曖昧」,日本學論壇,第160期,2001年,頁53。
許慶雄,「日中建交談判之探討」,淡江學報,第33卷,民國83年3月,頁639-655。
張香山,「中日復交談判回顧」,日本學刊,第1期,1998年,頁32-49。
趙階琦,「中日復交談判述說」,日本研究,第3期,1998年,頁26-35。
趙全勝,「日本政策制訂與中日關係」,二十一世紀,第36卷,民國85年8月,頁145-159。
蔡政修,「中共與日、美關係常化之談判策略與戰術」,問題與研究,第38卷7期,民國88年7月,頁63-90。
劉先軍,「田中角榮(一九一八至一九九三)」,中外雜誌,第60卷3期,民國85年9月,頁86-88。
劉冠效,「從李前總統訪日看日本外交決策過程」,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5期,2001年9、10月,頁1-20。
(三)、中文報紙
中國時報
中央日報
人民日報
(四)、網址
「海峽之橋-釣魚台事件大事記」,網址:http://www.strait-bridge.net/Big5/Zyt/zt2_99060904.htm。
二、外文部分
(一)、檔案
外務省アジア局中国課監修,日中関係基本資料集(1949-1997)。東京:財団法人霞山会,1997年。
(二)、日文專書
Baerwald, Hans H.著,橋本彰訳,日本人と政治文化。東京: 人間の科学社,1974年5月。
Graham, John R.著,窪田耕一訳,アメリカ人の交渉術: 日本式とどこが違うか。東京 : 東洋経済新報社,昭和62年4月。
Pye, Lucian著,園田茂人訳,中国人の交渉スタイル。東京:大修館書店,1993年3月。
March, R. M.著,川口智子訳,日本人と交渉すろ法:欧米の論理はなぜ通用しなのか。東京 : PHP研究所,1988年11月。
日中関係-平和条約国際関係。東京:教育社,1978年。
入江通雅,ニクソン訪中後の日中。東京:原書房,1971年9月。
木村汎編,国際交渉学。東京:勁草書房,199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