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企業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之改善成效
作者 許丁旺
貢獻者 黃思明<br>季延平
許丁旺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5:48:40 (UTC+8)
摘要   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將企業內部各部門以資訊科技連結在一起,所有的資訊能在線上即時揭露,由於資訊的透明化、即時化,使企業能達成立即反應整體規劃的目標,並將所有的營運資訊納為決策資訊。
  建構一個ERP系統必須付出相當多的成本,在財務成本上,企業將會付出一筆為數不小的軟硬體費用和顧問諮詢費用,在人力成本上,採行新系統將會使企業內部員工產生抗拒心理或適應不良,這些成本都是管理者必須考量的,既然導入ERP的成本很高,管理者更應該深思:「ERP系統究竟可以為企業帶來什麼改善成效,如何讓企業在付出這麼多成本之後仍能生存,而且經營的更好」。
  本研究主要針對企業導入ERP系統後,在作業面與管理面之改善成效與導入ERP相關因素進行實證研究,同時採用問卷分析與個案訪談的方式來進行研究,以問卷分析為主、個案訪談為輔,探討樣本特徵之不同是否造成改善成效之差異。
  研究獲得如下結論:
  一、改善成效萃取為三種改善成效因素。
    1.「生產交貨」成效因素,
    2.「決策控制」成效因素,
    3.「預測規劃」成效因素。
  二、目前改善成效最佳的ERP系統應具備下列三個條件。
    1.ERP定位為「轉換型」系統,
    2.軟體選擇採「委外建構」或「套裝軟體」,
    3.導入速度採「全面導入」。
    這樣的ERP可達到較佳的「生產交貨」成效和「決策控制」成效。
  三、所有研究構面在「預測規劃」成效上皆沒有顯著差異。
    針對此種分析結果,有二種可能的推論:
    推論1.可能是本研究之研究構面無法解釋企業在「預測規劃」成效的差異。
    推論2.可能是企業根本不重視「預測規劃」的功能,所以導入ERP時沒有考慮此一成效因素,分析結果自然無法看到有改善差異。
  四、導入ERP系統的過程中,「人」還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
    個案訪談三家公司,發現三家公司雖然導入不同的ERP系統,但都會有員工對新系統產生抗拒或抱怨的問題,因此「人」的問題,還是導入ERP系統最重要的影響因子。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永正(2002),企業導入ERP系統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製藥業為個案實證對象,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道凱譯(1999),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台北:城邦文化,譯自 Kaplan & Norton(1996)。
季延平(1999),ERP的成功因素,0& BYTE,6月,pp.228-230。
季延平(2000),如何促進ERP系統開發成功,0& BYTE,1月,pp.173-176。
吳仁和、林信惠(2000),系統分析與設計,台北:智勝。
吳安妮(1996),績效評估新趨勢,會計研究月刊,第133期。
林漢威(1998),何謂ERP,能力雜誌,12月,pp.30-31。
周文賢(2001),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之應用,台北:智勝。
邱炳廷(2000),資訊科技促進半導體產業流程再造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許文科(2000),企業導入ERP的成功關鍵因素探討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曉蘋(1999),企業導入ERP成效之探討與其影響因素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陳勝一(1999),高科技業ERP應用及案例,資訊與電腦,第228期,pp.56-58。
黃俊英、林震岩(1994),SAS精析與實例,台北:華泰。
廖志德(1998),導入ERP─實踐世界級的管理,能力雜誌,pp.20-25。
蔡坤佑(2000),限制理論下建置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之關鍵成功因素與導入架構,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玟昌(2001),企業導入ERP系統之績效評估,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樊孝薇(2000),大眾運輸系統的績效評估─從平衡計分卡的觀點作探討,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
謝方彥(2001),以平衡計分卡觀點設計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績效評估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蕭健宇(2000),企業導入資源整合系統對組織學習循環之影響─以導入ERP之本土廠商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BCG(2000),”Getting Value from Enterprise Initiatives: A Survey of Executives”,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arch.
Booth, R. (1996), Accountants Do It by Proxy,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y, p. 48.
Cardarelli, D. P., Agarwal, R. & Tanniru, M. (1998), Organizational Pitfalls of Re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Spring.
Davenport, T. H. (1993), “Process Innovation: Reengineering Work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Davenport, T. H. (1998),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6, No. 4, pp.121-131.
Eccles, R. G. and Pyburn, P. J. (1992), Creating A prehensive System To Measur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ccounting, October.
Eisenhardt, K. 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Longitudinal Field Research Methods.
Ernst & Young (1995),The Ernst & Young Guide t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ichard D. Irwin, Inc., p.9.
Galliers, R. D. (1993), “IT strategies: beyo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Grady, M. W. (1991), Performance Measurement:Implementing Strategy, Management Accounting, June.
Henderson, J. C. & Venkatraman, N. (1994), “Strategic Alignment : A Model for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v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ffecker, J. and Goldenberg, C. (1994),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Develop Company-wide Performance Measures, Cost Management, Fall.
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1996),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1996), The Balanced Scorecard: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cFarlan, E. W., Mckenney, J. L. & Pyburn, P. (1983), “The information archipelago - plotting a cours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Rowland, K. M., Ferris, G. R., & Sherman, J. L. (1983), Current Issue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 2nd ed., Boston: Allyn & Bacon, pp.109-112.
Venkatraman, N. (1994), IT-enabled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Sloan Management, Vol.35, No.2, Winter.
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Applied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series, 5, London: Sage Pub.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8835503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9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思明<br>季延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丁旺zh_TW
dc.creator (作者) 許丁旺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5:48:40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5:48: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5:48: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49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87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企業管理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35503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將企業內部各部門以資訊科技連結在一起,所有的資訊能在線上即時揭露,由於資訊的透明化、即時化,使企業能達成立即反應整體規劃的目標,並將所有的營運資訊納為決策資訊。
  建構一個ERP系統必須付出相當多的成本,在財務成本上,企業將會付出一筆為數不小的軟硬體費用和顧問諮詢費用,在人力成本上,採行新系統將會使企業內部員工產生抗拒心理或適應不良,這些成本都是管理者必須考量的,既然導入ERP的成本很高,管理者更應該深思:「ERP系統究竟可以為企業帶來什麼改善成效,如何讓企業在付出這麼多成本之後仍能生存,而且經營的更好」。
  本研究主要針對企業導入ERP系統後,在作業面與管理面之改善成效與導入ERP相關因素進行實證研究,同時採用問卷分析與個案訪談的方式來進行研究,以問卷分析為主、個案訪談為輔,探討樣本特徵之不同是否造成改善成效之差異。
  研究獲得如下結論:
  一、改善成效萃取為三種改善成效因素。
    1.「生產交貨」成效因素,
    2.「決策控制」成效因素,
    3.「預測規劃」成效因素。
  二、目前改善成效最佳的ERP系統應具備下列三個條件。
    1.ERP定位為「轉換型」系統,
    2.軟體選擇採「委外建構」或「套裝軟體」,
    3.導入速度採「全面導入」。
    這樣的ERP可達到較佳的「生產交貨」成效和「決策控制」成效。
  三、所有研究構面在「預測規劃」成效上皆沒有顯著差異。
    針對此種分析結果,有二種可能的推論:
    推論1.可能是本研究之研究構面無法解釋企業在「預測規劃」成效的差異。
    推論2.可能是企業根本不重視「預測規劃」的功能,所以導入ERP時沒有考慮此一成效因素,分析結果自然無法看到有改善差異。
  四、導入ERP系統的過程中,「人」還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
    個案訪談三家公司,發現三家公司雖然導入不同的ERP系統,但都會有員工對新系統產生抗拒或抱怨的問題,因此「人」的問題,還是導入ERP系統最重要的影響因子。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論文摘要-----i
目錄-----i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3
  第四節 章節結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5
  第二節 企業資訊策略-----12
  第三節 ERP導入策略-----16
  第四節 企業流程-----23
  第五節 績效評估系統-----29
  第六節 ERP改善成效-----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46
  第一節 研究架構-----46
  第二節 研究變數-----48
  第三節 研究假說-----52
  第四節 個案研究-----54
  第五節 問卷設計-----58
第四章 個案訪談-----63
  第一節 X公司-----64
  第二節 Y公司-----72
  第三節 Z公司-----81
  第四節 訪談比較-----90
第五章 問卷分析-----93
  第一節 抽樣及回收-----93
  第二節 問卷信度及效度-----94
  第三節 敘述統計量分析-----95
  第四節 因素分析-----104
  第五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07
  第六節 分析結果-----118
第六章 結論-----124
  第一節 研究結論-----124
  第二節 研究限制-----129
  第三節 研究建議-----130
參考文獻-----131
附錄─訪談稿-----134
問卷-----136

表目錄
表2-1 資訊系統之種類及其特性-----5
表2-2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的演進-----9
表2-3 基本ERP應具備之功能模組-----11
表2-4 資訊科技對流程創新的衝擊-----24
表2-5 企業導入ERP程度分類表-----28
表2-6 傳統與未來績效評估制度之特性比較表-----34
表2-7 ERP的效益-----44
表3-1 研究方法之劃分-----54
表3-2 個案研究設計品質極大化之方法-----55
表3-3 個案研究方法之步驟-----56
表3-4 問卷三大部份之研究主題-----59
表4-1 個案公司背景比較-----63
表4-2 個案公司ERP系統比較-----90
表4-3 個案公司訪談內容比較-----91
表5-1 問卷之Cronbach α係數-----94
表5-2 問卷樣本之產業分佈-----96
表5-3 作業面改善成效次數表-----102
表5-4 管理面改善成效次數表-----103
表5-5 因素分析之三個萃取因素-----104
表5-6 作業面之因素特徵值-----105
表5-7 作業面之因素負荷量-----105
表5-8 管理面之因素特徵值-----106
表5-9 管理面之因素負荷量-----106
表5-10 萃取因素之包含因子-----118
表5-11 研究假說總檢定結果-----119

圖目錄
圖2-1 McFarlan-McKenney策略方格-----12
圖2-2 資訊科技策略的轉換焦點-----14
圖2-3 資訊科技-流程-生產力關係圖-----23
圖2-4 資訊科技與企業變革的五個階段-----26
圖2-5 有效的企業流程再造-----27
圖3-1 研究架構圖-----46
圖3-2 研究變數圖-----48
圖3-3 問卷設計流程-----58
圖3-4 1-way ANOVA檢定流程-----62
圖4-1 Z公司組織圖-----81
圖5-1 問卷樣本之產業分佈圖-----96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90en_US
dc.title (題名) 企業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之改善成效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永正(2002),企業導入ERP系統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製藥業為個案實證對象,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道凱譯(1999),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台北:城邦文化,譯自 Kaplan & Norton(1996)。
季延平(1999),ERP的成功因素,0& BYTE,6月,pp.228-230。
季延平(2000),如何促進ERP系統開發成功,0& BYTE,1月,pp.173-176。
吳仁和、林信惠(2000),系統分析與設計,台北:智勝。
吳安妮(1996),績效評估新趨勢,會計研究月刊,第133期。
林漢威(1998),何謂ERP,能力雜誌,12月,pp.30-31。
周文賢(2001),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之應用,台北:智勝。
邱炳廷(2000),資訊科技促進半導體產業流程再造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許文科(2000),企業導入ERP的成功關鍵因素探討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曉蘋(1999),企業導入ERP成效之探討與其影響因素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陳勝一(1999),高科技業ERP應用及案例,資訊與電腦,第228期,pp.56-58。
黃俊英、林震岩(1994),SAS精析與實例,台北:華泰。
廖志德(1998),導入ERP─實踐世界級的管理,能力雜誌,pp.20-25。
蔡坤佑(2000),限制理論下建置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之關鍵成功因素與導入架構,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玟昌(2001),企業導入ERP系統之績效評估,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樊孝薇(2000),大眾運輸系統的績效評估─從平衡計分卡的觀點作探討,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
謝方彥(2001),以平衡計分卡觀點設計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績效評估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蕭健宇(2000),企業導入資源整合系統對組織學習循環之影響─以導入ERP之本土廠商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BCG(2000),”Getting Value from Enterprise Initiatives: A Survey of Executives”,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arch.
Booth, R. (1996), Accountants Do It by Proxy,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y, p. 48.
Cardarelli, D. P., Agarwal, R. & Tanniru, M. (1998), Organizational Pitfalls of Re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Spring.
Davenport, T. H. (1993), “Process Innovation: Reengineering Work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Davenport, T. H. (1998),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6, No. 4, pp.121-131.
Eccles, R. G. and Pyburn, P. J. (1992), Creating A prehensive System To Measur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ccounting, October.
Eisenhardt, K. 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Longitudinal Field Research Methods.
Ernst & Young (1995),The Ernst & Young Guide t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ichard D. Irwin, Inc., p.9.
Galliers, R. D. (1993), “IT strategies: beyo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Grady, M. W. (1991), Performance Measurement:Implementing Strategy, Management Accounting, June.
Henderson, J. C. & Venkatraman, N. (1994), “Strategic Alignment : A Model for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v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ffecker, J. and Goldenberg, C. (1994),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Develop Company-wide Performance Measures, Cost Management, Fall.
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1996),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Kaplan, R. S. and Norton, D. P. (1996), The Balanced Scorecard: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cFarlan, E. W., Mckenney, J. L. & Pyburn, P. (1983), “The information archipelago - plotting a cours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Rowland, K. M., Ferris, G. R., & Sherman, J. L. (1983), Current Issue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 2nd ed., Boston: Allyn & Bacon, pp.109-112.
Venkatraman, N. (1994), IT-enabled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Sloan Management, Vol.35, No.2, Winter.
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Applied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series, 5, London: Sage Pub.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