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電腦軟體公司未來發展策略之個案研究
作者 吳勝雄
貢獻者 陳隆麒<br>吳政穎
吳勝雄
關鍵詞 電腦軟體公司
經營策略
關鍵成功因素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6:17:51 (UTC+8)
摘要   本研究希望經由全面而深入的個案分析,尋找個案公司成功的經營策略,並擬定策略以應付未來快速變遷的環境。可達成以下三項目的:(1)剖析個案公司的經營策略,認定其外在分析與機會威脅,並探討其關鍵成功因素為何;(2)以策略規劃的方式,進行內在分析與優劣勢的評估,認定個案公司所面臨的主要與次要問題,並採要因分析;(3)為個案公司制定經營策略,據以確定可行的策略方向,從而提出策略的評估與選擇。
       本研究的架構係採用Aaker的理論架構來進行內外在分析與策略規劃。整個研究架構分為四個階段:(1)首先進行內外在分析,以界定外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以及該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並了解個案公司所擁有的優劣勢;(2)根據以上分析,歸納出該公司所面臨的問題;(3)提出可行的策略,在該策略下擬定競爭策略與營運策略。
       經過本研究分析後發現電腦軟體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為:人才、技術能力、無線通訊普及、垂直整合能力、充裕的資金及內部溝通協調能力等。本研究建議個案公司採產品擴張策略與集中式多角化作為競爭策略,以發揮個案公司的核心能力,並能繼續累積未來的競爭武器。
       本研究對政府的建議為:加強資訊家電(IA)產業宣導、加速第三代行動通信的發展、積極推動無線通訊發展、並結合研究機構與學術單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謝辭
     論文摘要
     目錄-----I
     表目次-----III
     圖目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三節 論文架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策略的概念-----7
       第二節 策略管理理論-----9
       第三節 電腦軟體公司經營策略之相關文獻-----23
       第四節 文獻探討對本研究的涵義-----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5
     第四章 外在分析與機會威脅認定-----38
       第一節 環境分析-----38
       第二節 產業分析-----63
       第三節 顧客分析-----74
       第四節 競爭對手分析-----77
       第五節 關鍵成功因素暨機會與威脅的認定-----87
     第五章 內在分析與優劣勢評估-----92
       第一節 個案公司簡介-----92
       第二節 現在策略分析-----102
       第三節 經營績效分析-----106
       第四節 組織及管理政策分析-----114
       第五節 策略困擾分析-----118
       第六節 優劣勢分析-----120
     第六章 問題認定與說明-----125
       第一節 問題認定-----125
       第二節 主要迫切問題-----126
       第三節 次要迫切問題-----127
       第四節 主要不迫切問題-----128
       第五節 次要不迫切問題-----130
       第六節 要因分析-----131
     第七章 策略建議與評估-----139
       第一節 使命與目標-----139
       第二節 根本策略-----141
       第三節 競爭策略-----147
       第四節 營運策略-----149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157
       第一節 結論-----157
       第二節 建議-----159
     參考文獻-----163
     
     表目次
     表2-1 學者對策略所下的定義整理-----7
     表2-2 決定產業獲利力五種競爭力-----17
     表2-3 策略類型歸類-----18
     表2-4 Miles & Snow的四種適應性策略-----19
     表2-5 電腦軟體公司經營策略之相關文獻-----23
     表3-1 訪談人數與時間-----36
     表4-1 Think Client全球市場規模預估-----46
     表4-2 美國掌上型裝置市場佔有率-----49
     表4-3 IA聯盟會員狀況-----59
     表4-4 我國資訊軟體業市場預估-----64
     表4-5 嵌入式與手提式產業規模-----66
     表4-6 全球嵌入式與手提式系統產值成長預估-----67
     表4-7 關鍵成功因素-----87
     表5-1 2001年產品各地區之銷售比重-----98
     表5-2 2001年嵌入式應用產品地區與配銷體系之銷售比重-----99
     表5-3 2001年嵌入式應用產品配銷體系之銷售比重-----99
     表5-4 微軟於嵌入式系統之產值與市場佔有率-----100
     表5-5 近年部份財務資料-----106
     表5-6 變現力比率分析-----107
     表5-7 資產管理能力分析-----107
     表5-8 負債管理能力分析-----108
     表5-9 利潤力比率分析-----109
     表5-10 市場價值比率分析-----109
     表5-11 微軟與產業及S&P 500比較分析-----112
     表6-1 微軟所面臨的問題-----125
     表7-1 公司的目標─成長性-----140
     
     圖目次
     圖2-1 Glueck策略規劃之架構-----10
     圖2-2 Steiner策略規劃的架構-----11
     圖2-3 Harvey企業策略規劃模式-----12
     圖2-4 策略市場管理的構成概要-----13
     圖2-5 策略型態分析法架構-----14
     圖2-6 Porter之五力分析圖-----16
     圖2-7 Porter之一般性策略-----20
     圖3-1 研究架構-----31
     圖3-2 研究程序-----37
     圖4-1 行動資訊的演進-----39
     圖4-2 Palm PDA-i705-----43
     圖4-3 HPC-----47
     圖4-4 PPC-----48
     圖4-5 Smart Phone-----50
     圖4-6 Tablet PC-----51
     圖4-7 Tablet PC-----51
     圖4-8 X-Box-----52
     圖4-9 電視遊樂器市場區域分布圖-----52
     圖4-10 全球電視遊樂器廠商市場佔有率-----53
     圖4-11 IA聯盟之組織架構-----57
     圖4-12 軟硬體產品產值比較-----64
     圖4-13 我國軟體業市場規模-----65
     圖4-14 全球產值分布比例-----67
     圖4-15 產業結構分析-----68
     圖4-16 嵌入式軟體產業之生態-----69
     圖4-17 全球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市場值-----71
     圖4-18 微軟公司員工分布-----72
     圖4-19 XDA-----84
     圖5-1 產品線─行動產品-----95
     圖5-2 產品線─嵌入式應用產品-----96
     圖5-3 產品線─其他Embedded-----97
     圖5-4 微軟嵌入式事業群組織架構圖-----101
     圖5-5 杜邦分析-----113
     圖5-6 微軟的經營願景-----115
     圖5-7 近五年每股盈餘-----117
     圖5-8 同時具深度與廣度的解決方案-----121
     圖6-1 要因分析圖-----132
     圖7-1 產品-市場矩陣-----142
     圖7-2 競爭策略-----147
     圖7-3 BCG模式-----148
     圖7-4 擴大目標市場範圍-----149
     圖7-5 Windows Embedded Logo-----15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論文
     丁竑愷(2001),「硬體/軟體共同設計:以下一代的單一晶片個人數位助理為例」,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立善(1999),「在全球運籌環境下,台灣資訊電子廠商購買ERP電腦軟體系統之決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俊崧(2002),「台灣網路服務供應商評選應用軟體服務供應商策略聯盟夥伴之研究:模糊理論運用」,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江宗佑(2001),「嵌入式系統軟體元件之智慧型整合」,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江秋燕(2001),「新進入者與軟體產業策略之分析」,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俊德(1997),「影響軟體企業的成功因素──論軟體企業的創新策略對其產生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榮隆(1994),「電腦軟體公司經營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許真民(2000),「應用軟體服務業經營模式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郭家林(1999),「我國軟體產業的公司特性、財務策略、及財務績效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紹航(2002),「從北美應用軟體供應商趨勢看台灣發展與機會」,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建傑(1999),「應用群組軟體提升企業競爭力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萬霓(1994),「台灣軟體產業經營管理之現況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瀚興(2001),「我國企業對應用軟體服務提供商(ASP)之使用與需求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程瓊慧(2000),「軟體產品特性與競爭策略之相關研究─以台灣軟體業為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劉孟儒(1998),「臺灣資訊軟體產業赴大陸營運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鄭錳新(2001),「軟體產品開發之專案特質、同步活動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應用軟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魏小蘭(1994),「台灣地區軟體業行銷策略、公司發展階段與績效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魏佩瑩(2001),「應用軟體服務供應商關鍵成功因素研究」,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魏順得(1993),「台灣中小企業創業行為之研究─台灣資訊軟體業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羅正豊(1995),「我國軟體公司成長階段與重要營運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二、書籍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研究報告,2000年12月。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月。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8),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優勢,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周旭華譯(1998),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策略,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台北:麥田文化出版社。
     陳隆麒(1998),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與應用,台北:華泰出版社。
     湯淑君譯(1999),Janet C. Lowe著,比爾蓋茲開講:透視微軟領袖的經營風格與成長傳奇,台北:商業周刊出版。
     樂為良譯(1999),Bill Gates著,數位神經系統─與思考等快的明日世界,台北:商業周刊出版。
     蘇斐然編譯(1999),Jim McCarthy著,微軟團隊成功秘訣,台北:華彩軟體。
     三、期刊
     Simple Me(2001),「嵌入式作業系統最新發展」,台北:Micro Electronic,2001年3月。
     王子博(2000),「全球資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風雲再起之新PC時代」,台北:資訊工業透析,2000年2月。
     李宗榮(2000),「Palm用兩手策略壓制微軟的反攻」,台北:E Business Weekly,2000年10月。
     李建達(2001),「瞭解嵌入式Linux系統」,台北:資訊與電腦,2001年7月。
     林志勝、李書良(2000),「嵌入式系統與即時性Linux系統技術發展現況」,台北:電腦與通訊,2000年5月。
     許琇萍(2001),「20世紀末的明星產品:個人數位助理(PDA)」,台北:Micro Electronic,2001年3月。
     許瓊予(1999),「我國軟體產業競爭力分析」,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1999年7月。
     陳杏枝(2000),「Linux系統結合IA產業:軟體市場出現微軟最大勁敵」,台北:卓越雜誌。
     陳欣伶(2000),「微軟嵌入式作業平台提供資訊家電新選擇」,台北:網路通訊,2000年11月。
     郭長祐(2001),「數位工作生活新體驗:MS微軟Windows/Office XP體驗營」,台北:資訊與電腦,2001年6月。
     曾木群(1998),「嵌入式系統為軟體業展新機」,台北:資訊與電腦,1998年3月。
     楊中傑、江天池(1999),「3C整合發展對我國資通訊產業的影響」,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1999年7月。
     趙建宏(2000),「嵌入式作業系統的發展現況」,台北:Micro Electronic,2000年4月。
     虞金燕(2000),「我國網路服務發展現況與展望」,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2000年8月。
     賴伯杰(2002),「Microsoft的行動電子化願景」,台北:電子技術,2002年4月。
     英文部分
     Aaker, D. A.,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1984,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Ansoff, H.I., Corporate Strategy, 1965,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Chandler, A. D. Jr., Strategy and Structure, 1962, Cambridge, Mass: M. I. T. Press.
     Glueck, W.F., Business Policy: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1976,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Haner, F.T., Business Policy, Planning and Strategy, 1976, Cambridge.
     Harvey, Don, Strategic Management, 1982, Bell and Howell Company Press.
     Hofer, C.W., and D.E. Schendel, Strategic Management: A New View of Business Policy and Planning, 1979,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
     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s, 1976,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McNichols, T.J. Executive Policy and Planning, 1st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1977.
     Miles, R. E. and Snow, C. C.,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 Process, 1978, McGraw-Hills Press.
     Newman W.H. and J.P. Logan, Strategy, Policy and Central Management, 1981,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 1980, New York: Free Press.
     Steiner, G.A., Top Management Planning, 1969, New York: Macmillian Press.
     ______ and John B. Miner, 1977,Management Policy and Strategy: Text, Reading and Cases, New York: Macmillan Press.
     Tiller, S. “How to Evaluate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6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8993207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隆麒<br>吳政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勝雄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勝雄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6:17:51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6:17:5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6:17:5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4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00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93207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希望經由全面而深入的個案分析,尋找個案公司成功的經營策略,並擬定策略以應付未來快速變遷的環境。可達成以下三項目的:(1)剖析個案公司的經營策略,認定其外在分析與機會威脅,並探討其關鍵成功因素為何;(2)以策略規劃的方式,進行內在分析與優劣勢的評估,認定個案公司所面臨的主要與次要問題,並採要因分析;(3)為個案公司制定經營策略,據以確定可行的策略方向,從而提出策略的評估與選擇。
       本研究的架構係採用Aaker的理論架構來進行內外在分析與策略規劃。整個研究架構分為四個階段:(1)首先進行內外在分析,以界定外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以及該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並了解個案公司所擁有的優劣勢;(2)根據以上分析,歸納出該公司所面臨的問題;(3)提出可行的策略,在該策略下擬定競爭策略與營運策略。
       經過本研究分析後發現電腦軟體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為:人才、技術能力、無線通訊普及、垂直整合能力、充裕的資金及內部溝通協調能力等。本研究建議個案公司採產品擴張策略與集中式多角化作為競爭策略,以發揮個案公司的核心能力,並能繼續累積未來的競爭武器。
       本研究對政府的建議為:加強資訊家電(IA)產業宣導、加速第三代行動通信的發展、積極推動無線通訊發展、並結合研究機構與學術單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謝辭
     論文摘要
     目錄-----I
     表目次-----III
     圖目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三節 論文架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策略的概念-----7
       第二節 策略管理理論-----9
       第三節 電腦軟體公司經營策略之相關文獻-----23
       第四節 文獻探討對本研究的涵義-----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5
     第四章 外在分析與機會威脅認定-----38
       第一節 環境分析-----38
       第二節 產業分析-----63
       第三節 顧客分析-----74
       第四節 競爭對手分析-----77
       第五節 關鍵成功因素暨機會與威脅的認定-----87
     第五章 內在分析與優劣勢評估-----92
       第一節 個案公司簡介-----92
       第二節 現在策略分析-----102
       第三節 經營績效分析-----106
       第四節 組織及管理政策分析-----114
       第五節 策略困擾分析-----118
       第六節 優劣勢分析-----120
     第六章 問題認定與說明-----125
       第一節 問題認定-----125
       第二節 主要迫切問題-----126
       第三節 次要迫切問題-----127
       第四節 主要不迫切問題-----128
       第五節 次要不迫切問題-----130
       第六節 要因分析-----131
     第七章 策略建議與評估-----139
       第一節 使命與目標-----139
       第二節 根本策略-----141
       第三節 競爭策略-----147
       第四節 營運策略-----149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157
       第一節 結論-----157
       第二節 建議-----159
     參考文獻-----163
     
     表目次
     表2-1 學者對策略所下的定義整理-----7
     表2-2 決定產業獲利力五種競爭力-----17
     表2-3 策略類型歸類-----18
     表2-4 Miles & Snow的四種適應性策略-----19
     表2-5 電腦軟體公司經營策略之相關文獻-----23
     表3-1 訪談人數與時間-----36
     表4-1 Think Client全球市場規模預估-----46
     表4-2 美國掌上型裝置市場佔有率-----49
     表4-3 IA聯盟會員狀況-----59
     表4-4 我國資訊軟體業市場預估-----64
     表4-5 嵌入式與手提式產業規模-----66
     表4-6 全球嵌入式與手提式系統產值成長預估-----67
     表4-7 關鍵成功因素-----87
     表5-1 2001年產品各地區之銷售比重-----98
     表5-2 2001年嵌入式應用產品地區與配銷體系之銷售比重-----99
     表5-3 2001年嵌入式應用產品配銷體系之銷售比重-----99
     表5-4 微軟於嵌入式系統之產值與市場佔有率-----100
     表5-5 近年部份財務資料-----106
     表5-6 變現力比率分析-----107
     表5-7 資產管理能力分析-----107
     表5-8 負債管理能力分析-----108
     表5-9 利潤力比率分析-----109
     表5-10 市場價值比率分析-----109
     表5-11 微軟與產業及S&P 500比較分析-----112
     表6-1 微軟所面臨的問題-----125
     表7-1 公司的目標─成長性-----140
     
     圖目次
     圖2-1 Glueck策略規劃之架構-----10
     圖2-2 Steiner策略規劃的架構-----11
     圖2-3 Harvey企業策略規劃模式-----12
     圖2-4 策略市場管理的構成概要-----13
     圖2-5 策略型態分析法架構-----14
     圖2-6 Porter之五力分析圖-----16
     圖2-7 Porter之一般性策略-----20
     圖3-1 研究架構-----31
     圖3-2 研究程序-----37
     圖4-1 行動資訊的演進-----39
     圖4-2 Palm PDA-i705-----43
     圖4-3 HPC-----47
     圖4-4 PPC-----48
     圖4-5 Smart Phone-----50
     圖4-6 Tablet PC-----51
     圖4-7 Tablet PC-----51
     圖4-8 X-Box-----52
     圖4-9 電視遊樂器市場區域分布圖-----52
     圖4-10 全球電視遊樂器廠商市場佔有率-----53
     圖4-11 IA聯盟之組織架構-----57
     圖4-12 軟硬體產品產值比較-----64
     圖4-13 我國軟體業市場規模-----65
     圖4-14 全球產值分布比例-----67
     圖4-15 產業結構分析-----68
     圖4-16 嵌入式軟體產業之生態-----69
     圖4-17 全球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市場值-----71
     圖4-18 微軟公司員工分布-----72
     圖4-19 XDA-----84
     圖5-1 產品線─行動產品-----95
     圖5-2 產品線─嵌入式應用產品-----96
     圖5-3 產品線─其他Embedded-----97
     圖5-4 微軟嵌入式事業群組織架構圖-----101
     圖5-5 杜邦分析-----113
     圖5-6 微軟的經營願景-----115
     圖5-7 近五年每股盈餘-----117
     圖5-8 同時具深度與廣度的解決方案-----121
     圖6-1 要因分析圖-----132
     圖7-1 產品-市場矩陣-----142
     圖7-2 競爭策略-----147
     圖7-3 BCG模式-----148
     圖7-4 擴大目標市場範圍-----149
     圖7-5 Windows Embedded Logo-----153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論文摘要
     目錄-----I
     表目次-----III
     圖目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三節 論文架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策略的概念-----7
       第二節 策略管理理論-----9
       第三節 電腦軟體公司經營策略之相關文獻-----23
       第四節 文獻探討對本研究的涵義-----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5
     第四章 外在分析與機會威脅認定-----38
       第一節 環境分析-----38
       第二節 產業分析-----63
       第三節 顧客分析-----74
       第四節 競爭對手分析-----77
       第五節 關鍵成功因素暨機會與威脅的認定-----87
     第五章 內在分析與優劣勢評估-----92
       第一節 個案公司簡介-----92
       第二節 現在策略分析-----102
       第三節 經營績效分析-----106
       第四節 組織及管理政策分析-----114
       第五節 策略困擾分析-----118
       第六節 優劣勢分析-----120
     第六章 問題認定與說明-----125
       第一節 問題認定-----125
       第二節 主要迫切問題-----126
       第三節 次要迫切問題-----127
       第四節 主要不迫切問題-----128
       第五節 次要不迫切問題-----130
       第六節 要因分析-----131
     第七章 策略建議與評估-----139
       第一節 使命與目標-----139
       第二節 根本策略-----141
       第三節 競爭策略-----147
       第四節 營運策略-----149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157
       第一節 結論-----157
       第二節 建議-----159
     參考文獻-----163
     
     表目次
     表2-1 學者對策略所下的定義整理-----7
     表2-2 決定產業獲利力五種競爭力-----17
     表2-3 策略類型歸類-----18
     表2-4 Miles & Snow的四種適應性策略-----19
     表2-5 電腦軟體公司經營策略之相關文獻-----23
     表3-1 訪談人數與時間-----36
     表4-1 Think Client全球市場規模預估-----46
     表4-2 美國掌上型裝置市場佔有率-----49
     表4-3 IA聯盟會員狀況-----59
     表4-4 我國資訊軟體業市場預估-----64
     表4-5 嵌入式與手提式產業規模-----66
     表4-6 全球嵌入式與手提式系統產值成長預估-----67
     表4-7 關鍵成功因素-----87
     表5-1 2001年產品各地區之銷售比重-----98
     表5-2 2001年嵌入式應用產品地區與配銷體系之銷售比重-----99
     表5-3 2001年嵌入式應用產品配銷體系之銷售比重-----99
     表5-4 微軟於嵌入式系統之產值與市場佔有率-----100
     表5-5 近年部份財務資料-----106
     表5-6 變現力比率分析-----107
     表5-7 資產管理能力分析-----107
     表5-8 負債管理能力分析-----108
     表5-9 利潤力比率分析-----109
     表5-10 市場價值比率分析-----109
     表5-11 微軟與產業及S&P 500比較分析-----112
     表6-1 微軟所面臨的問題-----125
     表7-1 公司的目標─成長性-----140
     
     圖目次
     圖2-1 Glueck策略規劃之架構-----10
     圖2-2 Steiner策略規劃的架構-----11
     圖2-3 Harvey企業策略規劃模式-----12
     圖2-4 策略市場管理的構成概要-----13
     圖2-5 策略型態分析法架構-----14
     圖2-6 Porter之五力分析圖-----16
     圖2-7 Porter之一般性策略-----20
     圖3-1 研究架構-----31
     圖3-2 研究程序-----37
     圖4-1 行動資訊的演進-----39
     圖4-2 Palm PDA-i705-----43
     圖4-3 HPC-----47
     圖4-4 PPC-----48
     圖4-5 Smart Phone-----50
     圖4-6 Tablet PC-----51
     圖4-7 Tablet PC-----51
     圖4-8 X-Box-----52
     圖4-9 電視遊樂器市場區域分布圖-----52
     圖4-10 全球電視遊樂器廠商市場佔有率-----53
     圖4-11 IA聯盟之組織架構-----57
     圖4-12 軟硬體產品產值比較-----64
     圖4-13 我國軟體業市場規模-----65
     圖4-14 全球產值分布比例-----67
     圖4-15 產業結構分析-----68
     圖4-16 嵌入式軟體產業之生態-----69
     圖4-17 全球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市場值-----71
     圖4-18 微軟公司員工分布-----72
     圖4-19 XDA-----84
     圖5-1 產品線─行動產品-----95
     圖5-2 產品線─嵌入式應用產品-----96
     圖5-3 產品線─其他Embedded-----97
     圖5-4 微軟嵌入式事業群組織架構圖-----101
     圖5-5 杜邦分析-----113
     圖5-6 微軟的經營願景-----115
     圖5-7 近五年每股盈餘-----117
     圖5-8 同時具深度與廣度的解決方案-----121
     圖6-1 要因分析圖-----132
     圖7-1 產品-市場矩陣-----142
     圖7-2 競爭策略-----147
     圖7-3 BCG模式-----148
     圖7-4 擴大目標市場範圍-----149
     圖7-5 Windows Embedded Logo-----15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電腦軟體公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營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關鍵成功因素zh_TW
dc.title (題名) 電腦軟體公司未來發展策略之個案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論文
     丁竑愷(2001),「硬體/軟體共同設計:以下一代的單一晶片個人數位助理為例」,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立善(1999),「在全球運籌環境下,台灣資訊電子廠商購買ERP電腦軟體系統之決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俊崧(2002),「台灣網路服務供應商評選應用軟體服務供應商策略聯盟夥伴之研究:模糊理論運用」,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江宗佑(2001),「嵌入式系統軟體元件之智慧型整合」,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江秋燕(2001),「新進入者與軟體產業策略之分析」,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俊德(1997),「影響軟體企業的成功因素──論軟體企業的創新策略對其產生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榮隆(1994),「電腦軟體公司經營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許真民(2000),「應用軟體服務業經營模式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郭家林(1999),「我國軟體產業的公司特性、財務策略、及財務績效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紹航(2002),「從北美應用軟體供應商趨勢看台灣發展與機會」,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建傑(1999),「應用群組軟體提升企業競爭力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萬霓(1994),「台灣軟體產業經營管理之現況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瀚興(2001),「我國企業對應用軟體服務提供商(ASP)之使用與需求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程瓊慧(2000),「軟體產品特性與競爭策略之相關研究─以台灣軟體業為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劉孟儒(1998),「臺灣資訊軟體產業赴大陸營運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鄭錳新(2001),「軟體產品開發之專案特質、同步活動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應用軟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魏小蘭(1994),「台灣地區軟體業行銷策略、公司發展階段與績效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魏佩瑩(2001),「應用軟體服務供應商關鍵成功因素研究」,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魏順得(1993),「台灣中小企業創業行為之研究─台灣資訊軟體業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羅正豊(1995),「我國軟體公司成長階段與重要營運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二、書籍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研究報告,2000年12月。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月。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8),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優勢,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周旭華譯(1998),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策略,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台北:麥田文化出版社。
     陳隆麒(1998),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與應用,台北:華泰出版社。
     湯淑君譯(1999),Janet C. Lowe著,比爾蓋茲開講:透視微軟領袖的經營風格與成長傳奇,台北:商業周刊出版。
     樂為良譯(1999),Bill Gates著,數位神經系統─與思考等快的明日世界,台北:商業周刊出版。
     蘇斐然編譯(1999),Jim McCarthy著,微軟團隊成功秘訣,台北:華彩軟體。
     三、期刊
     Simple Me(2001),「嵌入式作業系統最新發展」,台北:Micro Electronic,2001年3月。
     王子博(2000),「全球資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風雲再起之新PC時代」,台北:資訊工業透析,2000年2月。
     李宗榮(2000),「Palm用兩手策略壓制微軟的反攻」,台北:E Business Weekly,2000年10月。
     李建達(2001),「瞭解嵌入式Linux系統」,台北:資訊與電腦,2001年7月。
     林志勝、李書良(2000),「嵌入式系統與即時性Linux系統技術發展現況」,台北:電腦與通訊,2000年5月。
     許琇萍(2001),「20世紀末的明星產品:個人數位助理(PDA)」,台北:Micro Electronic,2001年3月。
     許瓊予(1999),「我國軟體產業競爭力分析」,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1999年7月。
     陳杏枝(2000),「Linux系統結合IA產業:軟體市場出現微軟最大勁敵」,台北:卓越雜誌。
     陳欣伶(2000),「微軟嵌入式作業平台提供資訊家電新選擇」,台北:網路通訊,2000年11月。
     郭長祐(2001),「數位工作生活新體驗:MS微軟Windows/Office XP體驗營」,台北:資訊與電腦,2001年6月。
     曾木群(1998),「嵌入式系統為軟體業展新機」,台北:資訊與電腦,1998年3月。
     楊中傑、江天池(1999),「3C整合發展對我國資通訊產業的影響」,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1999年7月。
     趙建宏(2000),「嵌入式作業系統的發展現況」,台北:Micro Electronic,2000年4月。
     虞金燕(2000),「我國網路服務發展現況與展望」,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2000年8月。
     賴伯杰(2002),「Microsoft的行動電子化願景」,台北:電子技術,2002年4月。
     英文部分
     Aaker, D. A.,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1984,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Ansoff, H.I., Corporate Strategy, 1965,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Chandler, A. D. Jr., Strategy and Structure, 1962, Cambridge, Mass: M. I. T. Press.
     Glueck, W.F., Business Policy: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1976,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Haner, F.T., Business Policy, Planning and Strategy, 1976, Cambridge.
     Harvey, Don, Strategic Management, 1982, Bell and Howell Company Press.
     Hofer, C.W., and D.E. Schendel, Strategic Management: A New View of Business Policy and Planning, 1979,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
     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s, 1976,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McNichols, T.J. Executive Policy and Planning, 1st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1977.
     Miles, R. E. and Snow, C. C.,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 Process, 1978, McGraw-Hills Press.
     Newman W.H. and J.P. Logan, Strategy, Policy and Central Management, 1981,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 1980, New York: Free Press.
     Steiner, G.A., Top Management Planning, 1969, New York: Macmillian Press.
     ______ and John B. Miner, 1977,Management Policy and Strategy: Text, Reading and Cases, New York: Macmillan Press.
     Tiller, S. “How to Evaluate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6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