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美國、日本及台灣金融控股公司制度比較之研究
Study on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U.S, Japan, and Taiwan
作者 林洪澤
貢獻者 林基煌<br>林烱垚
林洪澤
關鍵詞 金融控股
控制性持股
金融機構
功能性監理
營業讓予
轉換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6:18:48 (UTC+8)
摘要   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與大型化潮流,使金融的傳統分工經營觀念逐漸被排除,政府為改善金融機構之經營績效,積極推動金融改革,引進金融控股公司制度,期促成金融機構大型化,以經濟規模改善金融機構之經營績效,鼓勵跨業經營,讓金融機構具業務多樣化,以達範疇經濟之利益。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傚法美、日兩國制度,共同的重點乃在朝股權集中化,組織大型化,經營多角化,監理透明化發展。但因各地有各自不同之金融體制,歷史背景及金融體系淵源,各國對金融控股公司規範及意義也各有不同內涵。美國金控公司源自銀行控股公司,而以銀行業等存款機構為必要條件。日本以鬆綁證券,銀行及保險之隔離及控股公司之解禁為主軸,因此並未規定銀行為設立金控之必要條件,但金融機構仍以銀行為重心,因其業務廣泛,對消費者影響大,因此實際運作上仍以銀行為主要核心。美、日兩國以修改既有法令配套因應社會需求,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制度。台灣則單獨立法,檢視美、日法令適合國情者,一次立法以因應申請者需求,因此在法令適用上沒有時差,例如日本引進會社分割法及租稅優惠法,於2001年及2002年才分別立法,法令適用即有時間落差。
       比較美、日、台三地相關金融控股公司,找出各自優缺點,作為他山之石,台灣金融機構特性為,規模小,家數多,競爭激烈,關係人交易,利益衝突盛行,產生高逾放。金控法規定之最低資本為200億元,因此金控法實施後申請者眾,造成金控公司林立。就個別金控公司之成立,提昇了其公司競爭力,與國外金融機構比較,台灣金融控股公司之競爭力,不論在資本額,可運用資產或產品設計,IT使用效率及交叉銷售的綜合效果,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因此,第二波金控公司的合併勢必進行,國內金控公司之跨業經營項目極需齊備,國外金控公司的架構大都具備保險、銀行、證券及資產管理等四項主要產品。國內金控公司的國際化,有迫切性需求,以應付國人理財及資產組合國際化趨勢。金控公司欲快速狀大規模,加強市場行銷,建立風險控管,取得良好信評,應尋求海外大型金控的合併或結盟,以提昇競爭力。
  Liber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expansion trend of the finance industry has gradually expelled tradi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business model. In order to enhanc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siness efficiency and advocate financial reform, th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ystem with an aim to enlarg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mprove business efficiency, encourage cross-industry business, and diversify oper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scale and scope economic benefits.
       Taiwanes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ct takes reference of American and Japanese systems. Although the common focus is on shareholding control, organizational enlargement, business diversification and crystal-clear compliance,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economy system, historical/financial background and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each country has different regulations and definitions fo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merica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re derived from bank holding companies with primary conditions on deposits institutions of banks whereas Japanese systems focus on liberating securities brokers, separation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lifting of holding companies,. As such, Japanes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system do not regulate that banks are the necessary component for forming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Neverthetless, banks are still the center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their broad business scope has immense impact on consumers and therefore banks are still the core of actual operation. U.S. and Japan`s systems are derived from revising existing regulations to meet the actual demand of the society. Taiwan examine the American and Japanese systems and take whatever suitable for the Taiwanese society and legislate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system at one time and therefore there is no time difference. in regulation implementation Japan introduced Companies Separation Act and Preferential Tariff Act and legislated these two acts separately in 2000 and 2001 and as such, there is time difference in regulation adoption.
       We try to identify pros and cons of each individual system comparing U.S., Japanese and Taiwanese bank holding compan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small in size, large in numbers, tough in competition,, transaction of connection party,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which lead to high no-performance loan. The 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 for Taiwanes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s NT$20 billion at present. Ever since the opening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ct, numerous applications were submitted and several holding compan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each individual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the formation sharpens its competition. Nevertheless, in comparison with oversea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on capital amount, effective asset or product design, IT application and combined effect of cross selling.
       I therefore view that second merg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will be in place. Taiwanese holding companies are required to increase cross-industry products well in time. The structure of oversea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mostly consist of four major components, i.e. insurance companies, banks, securities brokers and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It is imperative for Taiwanes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to globaliz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meet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demand of local investors. In order to further increase its competitio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re required to enlarge its size quickly, strengthen marketing ability, establish risk management system, receive good credit rating and seek strategy alliance of large overseas holding companies.
"感謝詞
     Abstract
     摘要
     目錄
     圖次
     表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2
     第二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定義及其對台灣金融環境與制度之意義-----4
       第一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定義-----4
       第二節 金融控股公司對我國近代金融環境與制度之意義-----9
       第三節 金融控股公司法實施後的預期效果-----11
     第三章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之探討-----14
       第一節 概論-----14
       第二節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之歷史背景-----15
       第三節 美國金融現代化法案及金控公司的成立-----18
       第四節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之優缺點-----24
     第四章 日本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之探討-----26
       第一節 概論-----26
       第二節 日本金控公司模式成立之歷史背景-----27
       第三節 日本現行金控公司模式及案例-----32
       第四節 日本金控公司制度之優缺點-----44
     第五章 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制化之探討-----47
       第一節 概論-----47
       第二節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之架構立法要點及立法精神-----48
       第三節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成立模式及組織內合併方式之探討-----53
       第四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業務管理及監督-----58
       第五節 實施金控法對金融業之影響及實施成敗因素-----62
     第六章 美日台三國金控公司制度之比較-----67
       第一節 三國金控公司制度之比較-----67
       第二節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的競爭力及未來發展-----79
     第七章 結論及建議-----90
       第一節 結論-----90
       第二節 建議-----91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95
     附錄一 日本金融改革流程-----96
     附錄二 金融控股公司法-----98
     附錄三 金融控股公司內部稽核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116
     附錄四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121
     附錄五 富邦金控之風險管理-----127
     附錄六 組織圖-----128
     參考文獻-----130
     註解-----133
     
     圖次
     圖2-1:金控公司組織圖-----6
     圖2-2:金融控股公司組織架構圖-----7
     圖3-1:成立控股公司之方式圖-----21
     圖3-2:美國功能性監理之原則示意圖-----22
     圖4-1:業別子公司相互參與模式示意圖-----29
     圖4-2:三角合併法示意圖-----34
     圖4-3:股票交換移轉方式示意圖-----36
     圖4-4:三家銀行統合過程圖-----38
     圖4-5:三家銀行統合最終架構圖-----39
     圖4-6:櫻花銀行與住友銀行合併示意圖-----41
     圖4-7:旭日、東海第一階段統合圖-----42
     圖4-8:旭日、東海統合第二階段圖-----42
     圖4-9:旭日、東海統合未來架構圖-----43
     圖4-10:東京三菱銀行、三菱信託銀行合併流程圖-----43
     圖5-1:金融控股公司法之架構圖-----49
     圖5-2:營業讓與流程圖-----54
     圖5-3:股份轉換流程圖-----55
     圖5-4:金融控股公司簡易合併流程圖-----56
     圖5-5:公司分割示意圖-----57
     圖5-6:金融監督管理機關之組織-----61
     圖6-1:我國金融監督管理體系-----71
     圖6-2: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之金融監理體制-----74
     圖6-3:台灣金融機構資產資料圖(90年底)-----84
     圖6-4:國外金融機構合併降低成本產生之利益-----87
     
     表次
     表5-1:營業讓與及股份轉換比較-----53
     表5-2:銀行及金控公司投資規範之比較-----58
     表6-1:三國監理機構之比較-----75
     表6-2:國內銀行規模及市占率比較-----79
     表6-3:本國銀行近年來報酬率-----80
     表6-4:本國銀行逾放比率-----80
     表6-5:國內存放款金融機構家數表-----81
     表6-6:銀行業利息收入及手續費收入比較表(90年度)-----82
     表6-7:國外金融機構跨業經營擴展比較表-----82
     表6-8:國內人壽保險公司業主權益表-----83
     表6-9:13家金控公司結盟行業表-----85
     表6-10:國外金融服務業全球合併交易金額-----86
     表6-11:新港臺三地銀行總數與服務人口之比較-----88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1. 公司治理,薩門等著 林宜賢、蔡慧菁譯,2001年
     2. 財政部金融局,5月1999年,銀行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計算方法說明
     3. 沈臨龍,我國銀行國際化之發展與政策之研究,財政部金融局出版,77年10月
     4. 陳本在、張秀蓮,我國金融制度與政策,財政部金融局出版,81年3月
     5. 賴英照,台灣金融版圖之回顧與前瞻,聯經出版社,1997年
     6. 林桐垚,企業購併,投資銀行實務,智勝書局,88年
     7. 台灣綜合研究院,利用金融控股公司推動綜合銀行相關政策法規之研究,89/08/28
     8. 曾國烈,跨國性銀行與綜合之監督管理與倒閉之處理,中央存保公司編印,84/5
     9. 鄭素卿,美國金融制度及其監督與管理,財政部金融局編印,78年8月
     10. 許紋瑛,金融控股公司之法制建構─以美日比較法觀點評析我國相關立法,中原大學,90年1月
     11. 台灣綜合研究院趙莊敏博士,8/28/2000,利用金融控股公司推動綜合銀行相關政策法規之研究。
     12. 詹方冠,5/14/2001,金融控股公司法的探討。
     中文期刊
     1. 邱德彰 彰銀資料,日本金融世紀大變革。
     2. 卓越雜誌杜念魯,12月2000年,金融控股公司為銀行「目前」的最愛。
     3. 卓越雜誌鄭素卿,5月1989年,美國金融制度的改格與發展。
     4. 王文宇,我國公司併購法制之檢討與建議-兼論金融機構合併法,月旦法學雜誌68期,91年1月。
     5. 王文宇,金融控股公司基本架構之法律分析,金融控股公司與跨業法制學術研討會,90年2月
     6. 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與監理機制,金融控股公司與跨業合併法制學術研討會,90年2月
     7. 施敏雄,日本金融控股公司法之立法背景與運用,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90年6月
     8. 李桐豪,由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看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90年6月
     9. 王文宇,建構我國金融控股公法制相關問題之研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90年6月
     10. 林基煌,我國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之探討,金融財務第二期
     11. 金融統計月報,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編印,民國91年元月
     12.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制與控股公司之創設,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90年1月
     13. 陳裴紋,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之內容及其影響,中央銀行季刊,89年22卷第一期
     14. 吳顯宗,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制度之研究,財稅研究,29券第4期,86年7月
     15. 林炳滄,內部稽核與經營管理,華信金融季刊,第一期,87年3月
     16. 劉紹樑,金融法制,企業併購與典範遷移─以合併法與控制法為中心,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90年6月
     研討會資料
     1. 張果軍,7/30/2001,全球證券金融機構合併趨勢分析。
     2. 台灣綜合研究院中華開發工業銀行,11/22/2001,「強化台灣金融業競爭優勢」研討會。
     3. 財政部證期會,7/30/2001,證券商、投信、金融業、投顧業合併政策研討會。
     4. 財政部金融局,9/4/2001,金融控股公司法相關實務座談會資料。
     5. 中華經濟研究院,12/27-28,2001,金融控股公司之策略與實務研討會。
     6. 政治大學,3/29-30,2002,創造股東價值的公司治理機制研討會。
     7. 中華經濟研究院,4/26/2002,金融監理制度之強化與金融業之因應策略與實務研討會。
     8. 呂東英,金融控股公司的組織特性及治理問題,「創造股東財富的公司治理機制」研討會,2002/01/29
     9. 葉銀華,董事會,公司治理與股東財富,「創造股東財富的公司治理機制」研討會,2002/01/29
     10. 陳錦村,如何建立提昇金融控股公司價值之治理機制,「創造股東財富的公司治理機制」研討會,2002/01/29
     11. 施哲雄,金融控股公司法架構下,金融業之因應策略,強化台灣金融業競爭優勢研討會,90/11/22
     12. 胡定吾,金融體系重整與不良資產之解決,強化台灣金融業競爭優勢研討會,90/11/22
     英文書籍
     1. Benston.G.J, The Separation of commercial and Investment Banking, New York, oxfords univ. pre 1990
     2. Michael A, hitt, Strategic management, 4th edition, South-western, 2001
     3.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1980
     4.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5. Paul R, Krugman 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y Fifth edition,2000
     6. Jeff madura,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6th edition 2000
     英文期刊
     1. Asia money, June 2001,volume X11,Taiwan Banking Sector on Brink of overhaul
     2. Euromoney, July 2001,(awards for excellence 2001)The world’s best Bank- Citigroups
     網址
     1. WWW.BONA.GOV.TW
     2. WWW.CITIGROUP.COM
     3. WWW.FUBONGROUP.COM.TW
     4. WWW.SENATE.GOV/~BANKING/CONF/GRMLEACH.HTM
     報紙
     1. 經濟日報,90/10/5,陳沖─新制度、限制少、彈性大
     2. 經濟日報,90/10/5,龔天行─金融業人才需求,不減反增
     3. 經濟日報,91/3/5,產業領航─金控可能面臨另波整合
     4. 經濟日報,91/4/4,劉紹樑,強化董事會與獨立董事功能
     5. 經濟日報,91/5/22,莫爾,集中於母公司執行、對症下藥
     6. 工商時報,90/4/17,張果軍,併購的挑戰
     7. 工商時報,90/4/17,杜英宗,擴大市值、控管風險
     8. 經濟日報,90/6/28,金控法「牛肉」在那裡?
     9. 工商時報,90/6/26,成立金融控股公司開啟金融業新契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8836001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55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基煌<br>林烱垚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洪澤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洪澤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6:18:48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6:18: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6:18:4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55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02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36001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與大型化潮流,使金融的傳統分工經營觀念逐漸被排除,政府為改善金融機構之經營績效,積極推動金融改革,引進金融控股公司制度,期促成金融機構大型化,以經濟規模改善金融機構之經營績效,鼓勵跨業經營,讓金融機構具業務多樣化,以達範疇經濟之利益。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傚法美、日兩國制度,共同的重點乃在朝股權集中化,組織大型化,經營多角化,監理透明化發展。但因各地有各自不同之金融體制,歷史背景及金融體系淵源,各國對金融控股公司規範及意義也各有不同內涵。美國金控公司源自銀行控股公司,而以銀行業等存款機構為必要條件。日本以鬆綁證券,銀行及保險之隔離及控股公司之解禁為主軸,因此並未規定銀行為設立金控之必要條件,但金融機構仍以銀行為重心,因其業務廣泛,對消費者影響大,因此實際運作上仍以銀行為主要核心。美、日兩國以修改既有法令配套因應社會需求,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制度。台灣則單獨立法,檢視美、日法令適合國情者,一次立法以因應申請者需求,因此在法令適用上沒有時差,例如日本引進會社分割法及租稅優惠法,於2001年及2002年才分別立法,法令適用即有時間落差。
       比較美、日、台三地相關金融控股公司,找出各自優缺點,作為他山之石,台灣金融機構特性為,規模小,家數多,競爭激烈,關係人交易,利益衝突盛行,產生高逾放。金控法規定之最低資本為200億元,因此金控法實施後申請者眾,造成金控公司林立。就個別金控公司之成立,提昇了其公司競爭力,與國外金融機構比較,台灣金融控股公司之競爭力,不論在資本額,可運用資產或產品設計,IT使用效率及交叉銷售的綜合效果,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因此,第二波金控公司的合併勢必進行,國內金控公司之跨業經營項目極需齊備,國外金控公司的架構大都具備保險、銀行、證券及資產管理等四項主要產品。國內金控公司的國際化,有迫切性需求,以應付國人理財及資產組合國際化趨勢。金控公司欲快速狀大規模,加強市場行銷,建立風險控管,取得良好信評,應尋求海外大型金控的合併或結盟,以提昇競爭力。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Liber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expansion trend of the finance industry has gradually expelled tradi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business model. In order to enhanc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siness efficiency and advocate financial reform, th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ystem with an aim to enlarg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mprove business efficiency, encourage cross-industry business, and diversify oper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scale and scope economic benefits.
       Taiwanes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ct takes reference of American and Japanese systems. Although the common focus is on shareholding control, organizational enlargement, business diversification and crystal-clear compliance,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economy system, historical/financial background and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each country has different regulations and definitions fo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merica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re derived from bank holding companies with primary conditions on deposits institutions of banks whereas Japanese systems focus on liberating securities brokers, separation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lifting of holding companies,. As such, Japanes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system do not regulate that banks are the necessary component for forming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Neverthetless, banks are still the center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their broad business scope has immense impact on consumers and therefore banks are still the core of actual operation. U.S. and Japan`s systems are derived from revising existing regulations to meet the actual demand of the society. Taiwan examine the American and Japanese systems and take whatever suitable for the Taiwanese society and legislate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system at one time and therefore there is no time difference. in regulation implementation Japan introduced Companies Separation Act and Preferential Tariff Act and legislated these two acts separately in 2000 and 2001 and as such, there is time difference in regulation adoption.
       We try to identify pros and cons of each individual system comparing U.S., Japanese and Taiwanese bank holding compan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small in size, large in numbers, tough in competition,, transaction of connection party,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which lead to high no-performance loan. The 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 for Taiwanes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s NT$20 billion at present. Ever since the opening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ct, numerous applications were submitted and several holding compan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each individual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the formation sharpens its competition. Nevertheless, in comparison with oversea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on capital amount, effective asset or product design, IT application and combined effect of cross selling.
       I therefore view that second merg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will be in place. Taiwanese holding companies are required to increase cross-industry products well in time. The structure of oversea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mostly consist of four major components, i.e. insurance companies, banks, securities brokers and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It is imperative for Taiwanes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to globaliz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meet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demand of local investors. In order to further increase its competitio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re required to enlarge its size quickly, strengthen marketing ability, establish risk management system, receive good credit rating and seek strategy alliance of large overseas holding companies.
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感謝詞
     Abstract
     摘要
     目錄
     圖次
     表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2
     第二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定義及其對台灣金融環境與制度之意義-----4
       第一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定義-----4
       第二節 金融控股公司對我國近代金融環境與制度之意義-----9
       第三節 金融控股公司法實施後的預期效果-----11
     第三章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之探討-----14
       第一節 概論-----14
       第二節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之歷史背景-----15
       第三節 美國金融現代化法案及金控公司的成立-----18
       第四節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之優缺點-----24
     第四章 日本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之探討-----26
       第一節 概論-----26
       第二節 日本金控公司模式成立之歷史背景-----27
       第三節 日本現行金控公司模式及案例-----32
       第四節 日本金控公司制度之優缺點-----44
     第五章 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制化之探討-----47
       第一節 概論-----47
       第二節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之架構立法要點及立法精神-----48
       第三節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成立模式及組織內合併方式之探討-----53
       第四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業務管理及監督-----58
       第五節 實施金控法對金融業之影響及實施成敗因素-----62
     第六章 美日台三國金控公司制度之比較-----67
       第一節 三國金控公司制度之比較-----67
       第二節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的競爭力及未來發展-----79
     第七章 結論及建議-----90
       第一節 結論-----90
       第二節 建議-----91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95
     附錄一 日本金融改革流程-----96
     附錄二 金融控股公司法-----98
     附錄三 金融控股公司內部稽核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116
     附錄四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121
     附錄五 富邦金控之風險管理-----127
     附錄六 組織圖-----128
     參考文獻-----130
     註解-----133
     
     圖次
     圖2-1:金控公司組織圖-----6
     圖2-2:金融控股公司組織架構圖-----7
     圖3-1:成立控股公司之方式圖-----21
     圖3-2:美國功能性監理之原則示意圖-----22
     圖4-1:業別子公司相互參與模式示意圖-----29
     圖4-2:三角合併法示意圖-----34
     圖4-3:股票交換移轉方式示意圖-----36
     圖4-4:三家銀行統合過程圖-----38
     圖4-5:三家銀行統合最終架構圖-----39
     圖4-6:櫻花銀行與住友銀行合併示意圖-----41
     圖4-7:旭日、東海第一階段統合圖-----42
     圖4-8:旭日、東海統合第二階段圖-----42
     圖4-9:旭日、東海統合未來架構圖-----43
     圖4-10:東京三菱銀行、三菱信託銀行合併流程圖-----43
     圖5-1:金融控股公司法之架構圖-----49
     圖5-2:營業讓與流程圖-----54
     圖5-3:股份轉換流程圖-----55
     圖5-4:金融控股公司簡易合併流程圖-----56
     圖5-5:公司分割示意圖-----57
     圖5-6:金融監督管理機關之組織-----61
     圖6-1:我國金融監督管理體系-----71
     圖6-2: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之金融監理體制-----74
     圖6-3:台灣金融機構資產資料圖(90年底)-----84
     圖6-4:國外金融機構合併降低成本產生之利益-----87
     
     表次
     表5-1:營業讓與及股份轉換比較-----53
     表5-2:銀行及金控公司投資規範之比較-----58
     表6-1:三國監理機構之比較-----75
     表6-2:國內銀行規模及市占率比較-----79
     表6-3:本國銀行近年來報酬率-----80
     表6-4:本國銀行逾放比率-----80
     表6-5:國內存放款金融機構家數表-----81
     表6-6:銀行業利息收入及手續費收入比較表(90年度)-----82
     表6-7:國外金融機構跨業經營擴展比較表-----82
     表6-8:國內人壽保險公司業主權益表-----83
     表6-9:13家金控公司結盟行業表-----85
     表6-10:國外金融服務業全球合併交易金額-----86
     表6-11:新港臺三地銀行總數與服務人口之比較-----88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感謝詞
     Abstract
     摘要
     目錄
     圖次
     表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2
     第二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定義及其對台灣金融環境與制度之意義-----4
       第一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定義-----4
       第二節 金融控股公司對我國近代金融環境與制度之意義-----9
       第三節 金融控股公司法實施後的預期效果-----11
     第三章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之探討-----14
       第一節 概論-----14
       第二節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之歷史背景-----15
       第三節 美國金融現代化法案及金控公司的成立-----18
       第四節 美國金融控股公司之優缺點-----24
     第四章 日本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之探討-----26
       第一節 概論-----26
       第二節 日本金控公司模式成立之歷史背景-----27
       第三節 日本現行金控公司模式及案例-----32
       第四節 日本金控公司制度之優缺點-----44
     第五章 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制化之探討-----47
       第一節 概論-----47
       第二節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之架構立法要點及立法精神-----48
       第三節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成立模式及組織內合併方式之探討-----53
       第四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業務管理及監督-----58
       第五節 實施金控法對金融業之影響及實施成敗因素-----62
     第六章 美日台三國金控公司制度之比較-----67
       第一節 三國金控公司制度之比較-----67
       第二節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的競爭力及未來發展-----79
     第七章 結論及建議-----90
       第一節 結論-----90
       第二節 建議-----91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95
     附錄一 日本金融改革流程-----96
     附錄二 金融控股公司法-----98
     附錄三 金融控股公司內部稽核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116
     附錄四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121
     附錄五 富邦金控之風險管理-----127
     附錄六 組織圖-----128
     參考文獻-----130
     註解-----133
     
     圖次
     圖2-1:金控公司組織圖-----6
     圖2-2:金融控股公司組織架構圖-----7
     圖3-1:成立控股公司之方式圖-----21
     圖3-2:美國功能性監理之原則示意圖-----22
     圖4-1:業別子公司相互參與模式示意圖-----29
     圖4-2:三角合併法示意圖-----34
     圖4-3:股票交換移轉方式示意圖-----36
     圖4-4:三家銀行統合過程圖-----38
     圖4-5:三家銀行統合最終架構圖-----39
     圖4-6:櫻花銀行與住友銀行合併示意圖-----41
     圖4-7:旭日、東海第一階段統合圖-----42
     圖4-8:旭日、東海統合第二階段圖-----42
     圖4-9:旭日、東海統合未來架構圖-----43
     圖4-10:東京三菱銀行、三菱信託銀行合併流程圖-----43
     圖5-1:金融控股公司法之架構圖-----49
     圖5-2:營業讓與流程圖-----54
     圖5-3:股份轉換流程圖-----55
     圖5-4:金融控股公司簡易合併流程圖-----56
     圖5-5:公司分割示意圖-----57
     圖5-6:金融監督管理機關之組織-----61
     圖6-1:我國金融監督管理體系-----71
     圖6-2: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之金融監理體制-----74
     圖6-3:台灣金融機構資產資料圖(90年底)-----84
     圖6-4:國外金融機構合併降低成本產生之利益-----87
     
     表次
     表5-1:營業讓與及股份轉換比較-----53
     表5-2:銀行及金控公司投資規範之比較-----58
     表6-1:三國監理機構之比較-----75
     表6-2:國內銀行規模及市占率比較-----79
     表6-3:本國銀行近年來報酬率-----80
     表6-4:本國銀行逾放比率-----80
     表6-5:國內存放款金融機構家數表-----81
     表6-6:銀行業利息收入及手續費收入比較表(90年度)-----82
     表6-7:國外金融機構跨業經營擴展比較表-----82
     表6-8:國內人壽保險公司業主權益表-----83
     表6-9:13家金控公司結盟行業表-----85
     表6-10:國外金融服務業全球合併交易金額-----86
     表6-11:新港臺三地銀行總數與服務人口之比較-----88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55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金融控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控制性持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金融機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功能性監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營業讓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轉換zh_TW
dc.title (題名) 美國、日本及台灣金融控股公司制度比較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Study on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U.S, Japan, and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1. 公司治理,薩門等著 林宜賢、蔡慧菁譯,2001年
     2. 財政部金融局,5月1999年,銀行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計算方法說明
     3. 沈臨龍,我國銀行國際化之發展與政策之研究,財政部金融局出版,77年10月
     4. 陳本在、張秀蓮,我國金融制度與政策,財政部金融局出版,81年3月
     5. 賴英照,台灣金融版圖之回顧與前瞻,聯經出版社,1997年
     6. 林桐垚,企業購併,投資銀行實務,智勝書局,88年
     7. 台灣綜合研究院,利用金融控股公司推動綜合銀行相關政策法規之研究,89/08/28
     8. 曾國烈,跨國性銀行與綜合之監督管理與倒閉之處理,中央存保公司編印,84/5
     9. 鄭素卿,美國金融制度及其監督與管理,財政部金融局編印,78年8月
     10. 許紋瑛,金融控股公司之法制建構─以美日比較法觀點評析我國相關立法,中原大學,90年1月
     11. 台灣綜合研究院趙莊敏博士,8/28/2000,利用金融控股公司推動綜合銀行相關政策法規之研究。
     12. 詹方冠,5/14/2001,金融控股公司法的探討。
     中文期刊
     1. 邱德彰 彰銀資料,日本金融世紀大變革。
     2. 卓越雜誌杜念魯,12月2000年,金融控股公司為銀行「目前」的最愛。
     3. 卓越雜誌鄭素卿,5月1989年,美國金融制度的改格與發展。
     4. 王文宇,我國公司併購法制之檢討與建議-兼論金融機構合併法,月旦法學雜誌68期,91年1月。
     5. 王文宇,金融控股公司基本架構之法律分析,金融控股公司與跨業法制學術研討會,90年2月
     6. 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與監理機制,金融控股公司與跨業合併法制學術研討會,90年2月
     7. 施敏雄,日本金融控股公司法之立法背景與運用,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90年6月
     8. 李桐豪,由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看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90年6月
     9. 王文宇,建構我國金融控股公法制相關問題之研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90年6月
     10. 林基煌,我國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之探討,金融財務第二期
     11. 金融統計月報,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編印,民國91年元月
     12.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制與控股公司之創設,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90年1月
     13. 陳裴紋,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之內容及其影響,中央銀行季刊,89年22卷第一期
     14. 吳顯宗,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制度之研究,財稅研究,29券第4期,86年7月
     15. 林炳滄,內部稽核與經營管理,華信金融季刊,第一期,87年3月
     16. 劉紹樑,金融法制,企業併購與典範遷移─以合併法與控制法為中心,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90年6月
     研討會資料
     1. 張果軍,7/30/2001,全球證券金融機構合併趨勢分析。
     2. 台灣綜合研究院中華開發工業銀行,11/22/2001,「強化台灣金融業競爭優勢」研討會。
     3. 財政部證期會,7/30/2001,證券商、投信、金融業、投顧業合併政策研討會。
     4. 財政部金融局,9/4/2001,金融控股公司法相關實務座談會資料。
     5. 中華經濟研究院,12/27-28,2001,金融控股公司之策略與實務研討會。
     6. 政治大學,3/29-30,2002,創造股東價值的公司治理機制研討會。
     7. 中華經濟研究院,4/26/2002,金融監理制度之強化與金融業之因應策略與實務研討會。
     8. 呂東英,金融控股公司的組織特性及治理問題,「創造股東財富的公司治理機制」研討會,2002/01/29
     9. 葉銀華,董事會,公司治理與股東財富,「創造股東財富的公司治理機制」研討會,2002/01/29
     10. 陳錦村,如何建立提昇金融控股公司價值之治理機制,「創造股東財富的公司治理機制」研討會,2002/01/29
     11. 施哲雄,金融控股公司法架構下,金融業之因應策略,強化台灣金融業競爭優勢研討會,90/11/22
     12. 胡定吾,金融體系重整與不良資產之解決,強化台灣金融業競爭優勢研討會,90/11/22
     英文書籍
     1. Benston.G.J, The Separation of commercial and Investment Banking, New York, oxfords univ. pre 1990
     2. Michael A, hitt, Strategic management, 4th edition, South-western, 2001
     3.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1980
     4.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5. Paul R, Krugman 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y Fifth edition,2000
     6. Jeff madura,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6th edition 2000
     英文期刊
     1. Asia money, June 2001,volume X11,Taiwan Banking Sector on Brink of overhaul
     2. Euromoney, July 2001,(awards for excellence 2001)The world’s best Bank- Citigroups
     網址
     1. WWW.BONA.GOV.TW
     2. WWW.CITIGROUP.COM
     3. WWW.FUBONGROUP.COM.TW
     4. WWW.SENATE.GOV/~BANKING/CONF/GRMLEACH.HTM
     報紙
     1. 經濟日報,90/10/5,陳沖─新制度、限制少、彈性大
     2. 經濟日報,90/10/5,龔天行─金融業人才需求,不減反增
     3. 經濟日報,91/3/5,產業領航─金控可能面臨另波整合
     4. 經濟日報,91/4/4,劉紹樑,強化董事會與獨立董事功能
     5. 經濟日報,91/5/22,莫爾,集中於母公司執行、對症下藥
     6. 工商時報,90/4/17,張果軍,併購的挑戰
     7. 工商時報,90/4/17,杜英宗,擴大市值、控管風險
     8. 經濟日報,90/6/28,金控法「牛肉」在那裡?
     9. 工商時報,90/6/26,成立金融控股公司開啟金融業新契機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