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楊日青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李文正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李文正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98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0-May-2016 16:25:4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0-May-2016 16:25:4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0-May-2016 16:25:48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A2010000627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088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公共行政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4256014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文探討的主題為美國眾議院常設委員會結構與立法之過程,並論述常設委員會在1970年代後之重要變革、變革之原因、結構上之缺失與解決之方法。茲將本文結構上分為五章,分述如下: (一)緒論 緒論將說明研究美國眾院常設委員會的重要性、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途徑、方法與限制。本文之研究途徑採制度(Instituion)與過程(Process)為主,行為(Behavior)與比較(Comparative)為輔的研究途徑,研究方法則採文獻蒐集法。藉由多種研究途徑之探究,及廣泛蒐集較新的資訊,希望能更清晰地描述眾院常設委員會的真實運作與現況。 (二)常設委員會的組成與結構 本章探討常設委員會委員的甄選方法及其結構,茲分為四節。第一節簡述常設委員會在美國政治的發展歷程,並對常設委員會加以分類,以顯現不同類型委員會有不同的運作與發展。第二節探討的是組成委員會的第一步,即議員如何加入委員會,本節將探討與委員甄選的相關因素及自我選任(self-selection)現象。第三節探討委員會主席與小組委員會,討論的重點在於其職權與運作的限制。第四節探討與委員會權力具有密切相關的委員會幕僚,除論述其組織職權外,並討論與委員會幕僚相關的問題。 (三)常設委員會在立法過程中之地位 本章探討常設委員會在立法過程中擁有的權力與探演的角色,茲分為五節。第一節探討管轄權與議案交付,探討的重點在論述管轄權對議案交付的重要性,及議案交付的方式與影響。第二節探討委員會的審查,重點集中於聽證會、逐條審查、審查報告與立法議案的擱置上。第三節討論的重點為程序委員會,由於程序委員會的特殊規則對法案能否在院會順利通過,具有重要之影響,因此本文作一節討論。第四節探討在院會程序中,與委員會權力行使相關之部分,包括法案經理人的角色、修正的程序與法案的重付審查。第五章探討委員會之立法監督,重點在其監督之方法、限制與改革之道。 (四)常設委員會的變革 本章探討常設委員會權力與角色的變革、變革的歷史、相關的因素、委員會體系的缺失與學者的改革意見,茲將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委員會正向與負向的權力,及其扮演的三個角色藉由對權力與角色的分析,將有助於瞭解委員會在不同變革時期的權力與角色。第二節探討委員會在70年代的變革,本節將論述委員會在結構與立法過程上的改變,致使其自主權受到影響。第三節探討眾院常設委員會於90年代的變革,特別是第103屆(1993-94)與104屆(1995-96),眾院採取一些變革的措施,使委員會權力受到影響,也造成委員會趨向由政黨控制的形態。第四節則為探討委員會權力受影響的其他因素,包括預算程序、協商程序、工作小組的設立及規範的沒落。除了這些因素外,眾院常設委員會體系亦有自身的缺陷,使其雖能達成專業分工的目標,但卻缺乏協調統合的機制,難以有效地完成立法的工作。茲引述雷塞巴克(Rieselbach,1994)多數民主(Majoritaian Democracy)的模型,提出能符合專業且兼顧效率的解決方案。 (五)結論 本章主要是針對本文的研究心得加以說明,茲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發現,說明本文在各章所獲心得,包括委員會的結構、立法過程申領導者的介入、委員會自主權的縮減及多數民主模型下的眾院常設委員會。第二節為研究建議,本節重點說明眾院常設委員會在結構上的優缺點,希冀能對我國常設委員會的發展,有所助益。第三節為展望,本節說明後續研究之建議,期望能有更多人投入立法研究的工作。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謝誌 論文摘要 目錄 圖與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壹. 前言-----1 貳. 研究動機與目的-----4 參. 文獻探討-----5 肆. 研究途徑、方法與限制-----7 第二章 常設委員會的組成與結構 第一節 常設委員會的發展與類型-----12 第二節 委員的甄選過程-----19 第三節 委員會主席與小組委員會-----27 第四節 委員會幕僚-----38 第三章 常設委員會在立法過程中之地位 第一節 管轄權與議案交付-----48 第二節 委員會的審查-----57 第三節 程序委員會的角色-----69 第四節 院會程序-----78 第五節 常設委員會的立法監督-----83 第四章 常設委員會的變革 第一節 委員會的權力與角色-----91 第二節 70年代的委員會變革-----96 第三節 90年代的委員會變革-----105 第四節 變革的評估與檢討-----113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7 第三節 展望-----130 圖與表 圖2-1 眾議院常設委員會數目增減圖(1789-1990)-----14 圖2-2 委員會幕僚成長圖(I981-1993)-----39 圖2-3 美國國會委員會助理的組織型態-----41 圖3-1 美國眾議院多重交付類型圖-----54 圖4-1 委員會角色類型圖-----95 表1-1 立法研究類型表-----8 表2-1 國會委員會的類型-----15 表2-2 眾議院共和、民主兩黨排他性委員會人數之比率表-----21 表3-1 眾院常設委員會及其管轄權-----50 表3-2 眾議院(第91-101屆)提案數目、報告與通過比較表-----68 表3-3 可直接提於院會的委員會的立法案-----72 表4-1 眾院(H Res. 988)號決議案重要修改前之比較-----101 表4-2 每位眾議員平均能獲得之席位表(第84-104屆)-----108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627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常設委員會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結構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立法過程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眾議院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美國眾議院常設委員會結構與立法過程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