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施能傑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陳玉山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陳玉山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97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0-May-2016 16:26:09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0-May-2016 16:26:09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0-May-2016 16:26:09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A201000070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095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公共行政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4256028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能力基礎途徑為一全新的管理典範,以協助組織完成「定義卓越與複製卓越」的管理意圖。此一途徑在於替代逐漸失去發展依據的工作分析途徑,和抽象難以評量的特質分析途徑,而是從組織現場,察覺出區別一般能力的卓越能力成分,以作為發展人力資源的依據。簡言之,此一卓越能力模型,即是個人學習的標竿和組織變遷的樞紐。 能力概念為社會科學新增的專有名詞,它涵蓋了全人觀點、系絡限制、結果導向及行為組合等四項特質,強調必須在組織現場系絡中,做出工作成果,才算是具備能力。不同於傳統獨尊知識和技巧測驗成績的迷思,而是致力於撮合「個人、工作及環境」的制度性思考途徑,亦即同時強調知識的擁有和應用。 能力基礎途徑在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上的應用,可分從策略、技術及應用三個層面,來加以說明。 一、從策略言 為能支持和累積組織的核心能力,作者建構了一個「個人能力-核心能力-競爭優勢」的策略路徑,以同時發展個人能力和組織競爭優勢。 二、從技術言 作者結合Hay/McBer公司所發展的工作能力評鑑方法,以及多元評估回饋(或稱360度回饋)等二項技術,以嚴謹地發現卓越能力成分,和評鑑個人能力圖像。如此一來,即可幫助組織成員察覺自我能力的差距,及最適發展的路徑。 三、從實務應用言 當策略、卓越能力模型、個人能力差距被明確地描述後,此些資訊即可作為人才招募、績效管理、薪資制度及升遷繼承等人力資源管理實務的基礎,以取代漸不符策略變遷需求的工作評價式人力資源管理。 綜言之,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更精緻地描述卓越工作績效的要素,並將其作為策略和人力資源管理的依據,從而能垂直建構以「人力」為基礎的競爭優勢,及水平整合以「能力」為導向的各項人力資源活動。而從員工的觀點言,此一管理途徑即是為其建構一個生涯夢想和路徑,並且幫助他們圓夢。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謝辭 論文摘要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4 第二章 能力基礎的新管理途徑-----9 第一節 能力基礎概念-----9 第二節 個人能力與組織能力-----22 第三節 能力基礎概念的應用-----26 第四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新途徑-----32 第三章 人力資源基礎的策略觀-----41 第一節 資源基礎理論-----41 第二節 資源競爭優勢的要件與建構-----51 第三節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之發展-----57 第四節 人力資源為基礎的競爭優勢-----64 第四章 能力模型的發現與評鑑-----73 第一節 能力模式的發現途徑-----73 第二節 全方位的個人能力評鑑-----84 第三節 能力模型的應用-----98 第四節 能力基礎途徑的啓示-----109 第五章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109 第一節 人才甄選-----110 第二節 績效管理-----115 第三節 薪資待遇-----124 第四節 訓練發展-----136 第五節 任用與繼承-----14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49 第一節 研究結果-----150 第二節 能力基礎途徑的適用性-----156 第三節 對公共人事管理的啟示-----159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163 參考書目-----165 圖目錄 圖1-1 本文研究流程-----7 圖2-1 影響工作績效的三要素-----17 圖2-2 能力與工作績效的關係-----18 圖2-3 能力概念的轉變-----18 圖2-4 基本的行為特性-----18 圖2-5 能力的演化-----22 圖2-6 個人能力與組織能力的關係-----23 圖2-7 策略與績效的連結-----23 圖2-8 個人能力圖像範例-----24 圖2-9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概念-----26 圖2-10 能力本位的學習活動流程-----27 圖2-11 NVQs驗證流程-----31 圖2-12 NVQ之評估模式-----32 圖2-13 人事管理部門之能力矩陣-----36 圖2-14 能力發展需求的評估-----38 圖2-15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功能整合-----39 圖3-1 產業結構因素分析-----43 圖3-2 傳統SWOT分析、資源基礎模式與產業吸引力模式間之關係-----45 圖3-3 組織資源與競爭優勢的相關性-----47 圖3-4 資源為利潤的基礎-----47 圖3-5 競爭優勢的基石-----52 圖3-6 策略性資產的特質-----52 圖3-7 資源基礎取向的策略分析架構-----55 圖3-8 動態核心能力的發展與產出-----56 圖3-9 人力資源與策略管理的整合-----61 圖3-10 Marriott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67 圖3-11 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策略的互依觀點-----67 圖3-12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典範變遷-----68 圖3-13 人力資源基礎的競爭優勢-----71 圖4-1 工作能力評鑑的過程-----76 圖4-2 專家會議模式-----83 圖4-3 360度回饋:資料來源和評估面向-----88 圖4-4 個人能力清單範例-----93 圖4-5 360度回饋的類型-----95 圖4-6 360度回饋對員工行為的影響-----96 圖4-7 高績效卓越能力模型-----99 圖4-8 人力資源公關主管之能力模型-----103 圖4-9 能力基礎系統的過程-----104 圖5-1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循環-----109 圖5-2 能力基礎選才漏斗-----112 圖5-3 個人-工作配合清單-----114 圖5-4 能力基礎的績效管理循環-----119 圖5-5 工作、能力、績效薪的組合-----134 圖5-6 策略性系統模型-能力基礎的訓練流程-----137 圖5-7 NCR生涯發展流程-----142 圖6-1 能力基礎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階段-----151 表目錄 表1-1 本研究之理論基礎-----5 表2-1 顧客滿意能力-----13 表2-2 能力定義彙總表-----15 表2-3 傳統教育方案與能力本位教育的比較-----29 表2-4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個案-----34 表2-5 人力資源管理的新途徑-----35 表3-1 兩種策略分析途徑的比較-----46 表3-2 不同的「組織能力」用詞-----48 表3-3 策略性資源的內涵-----49 表3-4 成為具競爭資源的要件-----53 表3-5 人力資源功能的變革-----58 表3-6 人力資源發展的階段-----59 表3-7 人事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之比較-----60 表3-8 低成本與差異化策略之人力資源管理-----63 表3-9 Eastman Kodak的人力資源規劃-----64 表3-10 人力資源系統與組織能力間的關係-----66 表3-11 能力管理的傳統與替代觀點-----70 表4-1 各種能力模型的建構方法-----74 表4-2 工作能力評鑑的步驟-----75 表4-3 JCAM與工作分析技術、專家小組的差異點-----80 表4-4 專家會議法下各種資料收集方法的優缺點-----82 表4-5 獲取能力的六個階段-----85 表4-6 兩種考評制度的比較-----87 表4-7 部屬評估選用的評估面向-----89 表4-8 360度回饋評估過程:一個實務模式-----91 表4-9 能力評估表範例-----92 表4-10 自我、監督者和同僚評估結果的後設分析-----94 表4-11 Jaguar能力檢視問卷-----100 表4-12 階段基礎的能力模型範例-----101 表4-13 360度回饋的能力分析-----102 表5-1 各種人才甄選方法的效度-----111 表5-2 權重絕對值的個人-工作配合分析-----114 表5-3 績效評估與績效管理的比較-----118 表5-4 績效管理系統模式-----119 表5-5 能力基礎績效管理的特色-----122 表5-6 績效薪計畫的意見調查-----125 表5-7 兩種薪資策略的比較-----126 表5-8 三種薪資設計特色與限制-----129 表5-9 技巧薪與能力薪的爭論-----130 表5-10 能力調新矩陣-----133 表5-11 四種學習變遷理論-----136 表5-12 四種一般能力模型範例-----139 表5-13 能力訓練的建議方法-----140 表5-14 從繼承計畫到繼承管理-----145 表5-15 繼承管理的發展步驟-----145 表5-16 未來組織能力的需求-----146 表6-1 業務經理能力模型範例-----151 表6-2 從行政定義看行政人才培養教育的內涵和方向-----159 |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謝辭 論文摘要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4 第二章 能力基礎的新管理途徑-----9 第一節 能力基礎概念-----9 第二節 個人能力與組織能力-----22 第三節 能力基礎概念的應用-----26 第四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新途徑-----32 第三章 人力資源基礎的策略觀-----41 第一節 資源基礎理論-----41 第二節 資源競爭優勢的要件與建構-----51 第三節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之發展-----57 第四節 人力資源為基礎的競爭優勢-----64 第四章 能力模型的發現與評鑑-----73 第一節 能力模式的發現途徑-----73 第二節 全方位的個人能力評鑑-----84 第三節 能力模型的應用-----98 第四節 能力基礎途徑的啓示-----109 第五章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109 第一節 人才甄選-----110 第二節 績效管理-----115 第三節 薪資待遇-----124 第四節 訓練發展-----136 第五節 任用與繼承-----14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49 第一節 研究結果-----150 第二節 能力基礎途徑的適用性-----156 第三節 對公共人事管理的啟示-----159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163 參考書目-----165 圖目錄 圖1-1 本文研究流程-----7 圖2-1 影響工作績效的三要素-----17 圖2-2 能力與工作績效的關係-----18 圖2-3 能力概念的轉變-----18 圖2-4 基本的行為特性-----18 圖2-5 能力的演化-----22 圖2-6 個人能力與組織能力的關係-----23 圖2-7 策略與績效的連結-----23 圖2-8 個人能力圖像範例-----24 圖2-9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概念-----26 圖2-10 能力本位的學習活動流程-----27 圖2-11 NVQs驗證流程-----31 圖2-12 NVQ之評估模式-----32 圖2-13 人事管理部門之能力矩陣-----36 圖2-14 能力發展需求的評估-----38 圖2-15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功能整合-----39 圖3-1 產業結構因素分析-----43 圖3-2 傳統SWOT分析、資源基礎模式與產業吸引力模式間之關係-----45 圖3-3 組織資源與競爭優勢的相關性-----47 圖3-4 資源為利潤的基礎-----47 圖3-5 競爭優勢的基石-----52 圖3-6 策略性資產的特質-----52 圖3-7 資源基礎取向的策略分析架構-----55 圖3-8 動態核心能力的發展與產出-----56 圖3-9 人力資源與策略管理的整合-----61 圖3-10 Marriott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67 圖3-11 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策略的互依觀點-----67 圖3-12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典範變遷-----68 圖3-13 人力資源基礎的競爭優勢-----71 圖4-1 工作能力評鑑的過程-----76 圖4-2 專家會議模式-----83 圖4-3 360度回饋:資料來源和評估面向-----88 圖4-4 個人能力清單範例-----93 圖4-5 360度回饋的類型-----95 圖4-6 360度回饋對員工行為的影響-----96 圖4-7 高績效卓越能力模型-----99 圖4-8 人力資源公關主管之能力模型-----103 圖4-9 能力基礎系統的過程-----104 圖5-1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循環-----109 圖5-2 能力基礎選才漏斗-----112 圖5-3 個人-工作配合清單-----114 圖5-4 能力基礎的績效管理循環-----119 圖5-5 工作、能力、績效薪的組合-----134 圖5-6 策略性系統模型-能力基礎的訓練流程-----137 圖5-7 NCR生涯發展流程-----142 圖6-1 能力基礎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階段-----151 表目錄 表1-1 本研究之理論基礎-----5 表2-1 顧客滿意能力-----13 表2-2 能力定義彙總表-----15 表2-3 傳統教育方案與能力本位教育的比較-----29 表2-4 能力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個案-----34 表2-5 人力資源管理的新途徑-----35 表3-1 兩種策略分析途徑的比較-----46 表3-2 不同的「組織能力」用詞-----48 表3-3 策略性資源的內涵-----49 表3-4 成為具競爭資源的要件-----53 表3-5 人力資源功能的變革-----58 表3-6 人力資源發展的階段-----59 表3-7 人事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之比較-----60 表3-8 低成本與差異化策略之人力資源管理-----63 表3-9 Eastman Kodak的人力資源規劃-----64 表3-10 人力資源系統與組織能力間的關係-----66 表3-11 能力管理的傳統與替代觀點-----70 表4-1 各種能力模型的建構方法-----74 表4-2 工作能力評鑑的步驟-----75 表4-3 JCAM與工作分析技術、專家小組的差異點-----80 表4-4 專家會議法下各種資料收集方法的優缺點-----82 表4-5 獲取能力的六個階段-----85 表4-6 兩種考評制度的比較-----87 表4-7 部屬評估選用的評估面向-----89 表4-8 360度回饋評估過程:一個實務模式-----91 表4-9 能力評估表範例-----92 表4-10 自我、監督者和同僚評估結果的後設分析-----94 表4-11 Jaguar能力檢視問卷-----100 表4-12 階段基礎的能力模型範例-----101 表4-13 360度回饋的能力分析-----102 表5-1 各種人才甄選方法的效度-----111 表5-2 權重絕對值的個人-工作配合分析-----114 表5-3 績效評估與績效管理的比較-----118 表5-4 績效管理系統模式-----119 表5-5 能力基礎績效管理的特色-----122 表5-6 績效薪計畫的意見調查-----125 表5-7 兩種薪資策略的比較-----126 表5-8 三種薪資設計特色與限制-----129 表5-9 技巧薪與能力薪的爭論-----130 表5-10 能力調新矩陣-----133 表5-11 四種學習變遷理論-----136 表5-12 四種一般能力模型範例-----139 表5-13 能力訓練的建議方法-----140 表5-14 從繼承計畫到繼承管理-----145 表5-15 繼承管理的發展步驟-----145 表5-16 未來組織能力的需求-----146 表6-1 業務經理能力模型範例-----151 表6-2 從行政定義看行政人才培養教育的內涵和方向-----159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701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能力基礎途徑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個人、工作及環境之整合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