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考慮經濟結構變遷下,台灣製造業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實證研究
作者 許碧峰
貢獻者 林祖嘉
許碧峰
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6:35:32 (UTC+8)
摘要   研究發展的投資,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創新是提高生產力的主要助力之一。在1986年以前,製造業R&D支出平均年增率只有2.67%,而在1987年以後,平均年增率上升為11.83%。這些研究發展的努力其對生產力之貢獻為何?將是本文探討之重點。本文將以製造業1981-1992年各分業資料為實證分析對象。
       本文如同Griliches,Mansfield等之分析方法,假設一生產函數,將R&D資本存主視為一要素投入,首於生產函數中。經過轉換,使得R&D資本存量變動率對總要素生產力之貢獻為其產出彈性。因此在模型中,對R&D資本存圭之產出彈性進行估計。但是R&D投入為一資本存量的概念,再加上研究發展投資具有外溢性、時間落差以及或因過時而作廢等特性,使得在估計時很難得知當期究竟投入多少R&D投資。所以,本文首先在不考慮外溢效果下,對R&D資本存量之折舊率與時間落差做不同之假設,檢視在不同的假設下估計結果之差異。更進一步的,本文探討研究發展與生產力之關係是否因經濟結構之變遷以及研發支出之多寡而有顯著之影響。
       實證研究之結果,重要結論可歸納如下:一、在落差0期之R&D資本存量之假設,得到較高之解釋能力,而且得到正的產出彈性,或許意味著在不考慮時間落差之迴歸模型較適合。二、比較1981-1986年以及I987-1992年之估計結果。大致說來,在1987年以後研究發展對生產力之貢獻或與生產力之關係均較1986年前有更好之績效。三、在高、中研究發展產業,其R&D資本存量之產出彈性都有良好之表現,而且其勞動產出彈性亦較高。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濟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2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祖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碧峰zh_TW
dc.creator (作者) 許碧峰zh_TW
dc.date (日期) 199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6:35:32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6:35:3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6:35:3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02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14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濟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研究發展的投資,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創新是提高生產力的主要助力之一。在1986年以前,製造業R&D支出平均年增率只有2.67%,而在1987年以後,平均年增率上升為11.83%。這些研究發展的努力其對生產力之貢獻為何?將是本文探討之重點。本文將以製造業1981-1992年各分業資料為實證分析對象。
       本文如同Griliches,Mansfield等之分析方法,假設一生產函數,將R&D資本存主視為一要素投入,首於生產函數中。經過轉換,使得R&D資本存量變動率對總要素生產力之貢獻為其產出彈性。因此在模型中,對R&D資本存圭之產出彈性進行估計。但是R&D投入為一資本存量的概念,再加上研究發展投資具有外溢性、時間落差以及或因過時而作廢等特性,使得在估計時很難得知當期究竟投入多少R&D投資。所以,本文首先在不考慮外溢效果下,對R&D資本存量之折舊率與時間落差做不同之假設,檢視在不同的假設下估計結果之差異。更進一步的,本文探討研究發展與生產力之關係是否因經濟結構之變遷以及研發支出之多寡而有顯著之影響。
       實證研究之結果,重要結論可歸納如下:一、在落差0期之R&D資本存量之假設,得到較高之解釋能力,而且得到正的產出彈性,或許意味著在不考慮時間落差之迴歸模型較適合。二、比較1981-1986年以及I987-1992年之估計結果。大致說來,在1987年以後研究發展對生產力之貢獻或與生產力之關係均較1986年前有更好之績效。三、在高、中研究發展產業,其R&D資本存量之產出彈性都有良好之表現,而且其勞動產出彈性亦較高。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摘要
     目錄-----i
     表格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目的-----1
       1.2 研究方法及論文架構-----3
     第二章 文獻回顧-----5
       2.1 前言-----5
       2.2 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文獻回顧-----8
     第三章 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實證方法與資料說明-----14
       3.1 前言-----14
       3.2 總要素生產力之衡量-----15
       3.3 研究發展對技術進步貢獻之實證方法-----17
         3.3.1 Cobb-Douglas生產函數-----17
         3.3.2 Translog生產函數-----19
       3.4 模型設定與資料來源說明-----21
         3.4.1 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模型設定-----21
         3.4.2 資料來源與變數說明-----23
     第四章 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實證分析結果-----27
       4.1 前言-----27
       4.2 在不同生產函數假設下,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實證分析結果-----28
       4.3 在經濟結構變遷下,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實證分析結果-----36
       4.4 在不同研究發展支出產業下,研究發展對生產力之貢獻-----40
     第五章 結論-----42
     附錄A-----52
     
     表格目錄
     2.1 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文獻回顧(一)-----10
     2.2 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文獻回顧(二)-----11
     4.1 製造業各分業之基本資料:1981-1992年-----30
     4.2 製造業各分業之基本資料:1981-1986年-----31
     4.3 製造業各分業之基本資料:1986-1992年-----32
     4.4 以Cobb-Douglas生產函數在不同折舊率與時間落差假設下,產出彈性估計值-----33
     4.5 以Translog生產函數在不同折舊率與時間落差假設下產出彈性估計值-----34
     4.6 製造業歷年研究發展投資-----37
     4.7 1981-1992年、1981-1986年、1987-1992年,以Cobb-Douglas與Translog生產函數估計結果-----38
     4.8 依R&D佔營業額高、中、低在Cobb-Douglas與Translog生產函數之估計結果-----41
     A.1 表4-5中Translog生產函數個別參數估計值-----53
     A.2 表4-7中Translog生產函數個別參數估計值-----54
     A.3 表4-8中Translog生產函數個別參數估計值-----55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20en_US
dc.title (題名) 考慮經濟結構變遷下,台灣製造業研究發展對生產力貢獻之實證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