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報紙如何報導總統選舉新聞:聯合報、自由時報、及中央日報的比較分析
作者 黃惠鈴
貢獻者 羅文輝
黃惠鈴
日期 1997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48:26 (UTC+8)
摘要   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以聯合報、自由時報、及中央日報為分析對象,探討這三份不同所有權的報紙在第一屆總統選舉期間,對各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報導情形。
       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在第一屆總統選舉期間,三報對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的報導量,遠多於對其他各組候選人的報導量;三報也較常引用國民黨籍人士為主要消息來源,而較少以其他黨派的人士為消息來源。
       另外,三報在這次選舉期間,絕大多數的報導是以有利或中立的方式來呈現,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各組候選人也大致有利。但聯合報和自由時報對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的報導,給人的整體印象呈現不利的比例,遠高過這兩報對其他各組候選人的不利報導比例。
       而就各報的表現單獨來看,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由於所有權的型態不同,各報對各組候選人的報導也因而呈現極大的差異。
       結果顯示,黨營的中央日報在各項測量指標上,都明顯偏袒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而對其他三組非國民黨籍候選人較為不利。至於聯合報與自由時報這兩家民營報紙,在涉及各組候選人的新聞則數、涉及各組候選人的照片張數、新聞主要消息來源的黨派、以及照片主角的黨派等涉及數量的指標上,這兩報對各組候選人的報導大致相當,並未呈現顯著的差異。
       而聯合報和自由時報雖然在新聞總面積和照片面積這兩個指標上有顯著差異,但是若從面積比的角度來看,其實各組候選人在這兩報所佔的面積比非常相似。所以,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聯合報和自由時報提供給選舉新聞的版數或篇幅不同,而使得這兩報對各組候選人的報導面積有所不同。
       另外,這兩報在其他指標,包括新聞內容涉及各組候選人的有利報導比例、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各組候選人的有利報導比例等指標的新聞處理策略上,則呈現顯著差異。
       大致看來,就對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的報導而言,自由時報在兩項有利報導的指標上,和聯合報相比,都較偏向支持李、連。另外,就民進黨候選人彭明敏、謝長廷而言,不論是新聞內容的有利報導比例、或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自由時報的有利報導比例也遠超過聯合報。
       而聯合報對國民黨主流派李、連的報導量雖然相當多,在主要涉及李、連的新聞中,也以有利的報導方式居多,但和其他兩報相比,聯合報在新聞內容的有利報導比例,與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給予國民黨候選人李、連有利報導的比例最低;同時,聯合報對李連的有利報導比例,也遠低於聯合報對其他三組候選人的有利報導比例。尤其在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這個指標上,聯合報約有高達半數的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李、連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聯合報在引用的新聞消息來源的黨派、照片主角的黨派、以及新聞內容的有利報導比例等指標上,都以無黨籍林洋港、郝柏村陣營的人佔較多的比例。上述發現顯示,聯合報反國民黨主流、支持非主流的色彩,顯現在該報的總統選舉新聞報導上。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所有權型態的差異,確實與媒體所產製的新聞內容有所關連。在第一屆總統選舉中,國民黨經營的中央日報強力支持該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自由時報雖比聯合報傾向支持李、連,但給彭、謝相當高比例的正面報導,顯示該報較支持民進黨候選人;至於聯合報,約有半數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李、連不利;同時,在新聞消息來源的黨派、照片主角的黨派、以及新聞內容的有利報導比例等指標上,對林、郝較為有利,顯示該報反主流的色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報的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陳履安、王清峰的有利報導比例,並未因所有權型態的不同而有差異。這或許是因為陳、王的政見主張比較沒有爭議性,大部分的政見都是在勾勒台灣未來美好的遠景,而民調也顯示,陳、王當選的機會不大,所以三報對這組候選人的報導,也較一致呈現有利與中立的情形。
       最後,本研究建議中央日報在未來的選舉報導中,能逐步拋開為黨宣傳的包袱,提供選民更完整、更客觀的新聞;也期盼自由時報與聯合報能更堅持客觀報導的立場,不偏愛任何政黨與候選人,而以服務大眾知的權利為優先。同時,為了減少所有權人對選舉新聞的影響,台灣的新聞工作者應該積極爭取新聞人員的專業自主權,並且要求組織重視新聞工作者的報導自由與專業價值判斷。
       本研究也建議,未來的選舉研究若仍以所有權為研究焦點,則可以考慮就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等方面再加以努力。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83451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3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羅文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惠鈴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惠鈴zh_TW
dc.date (日期) 199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8:48:26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8:48:2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48:2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03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20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345100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以聯合報、自由時報、及中央日報為分析對象,探討這三份不同所有權的報紙在第一屆總統選舉期間,對各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報導情形。
       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在第一屆總統選舉期間,三報對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的報導量,遠多於對其他各組候選人的報導量;三報也較常引用國民黨籍人士為主要消息來源,而較少以其他黨派的人士為消息來源。
       另外,三報在這次選舉期間,絕大多數的報導是以有利或中立的方式來呈現,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各組候選人也大致有利。但聯合報和自由時報對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的報導,給人的整體印象呈現不利的比例,遠高過這兩報對其他各組候選人的不利報導比例。
       而就各報的表現單獨來看,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由於所有權的型態不同,各報對各組候選人的報導也因而呈現極大的差異。
       結果顯示,黨營的中央日報在各項測量指標上,都明顯偏袒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而對其他三組非國民黨籍候選人較為不利。至於聯合報與自由時報這兩家民營報紙,在涉及各組候選人的新聞則數、涉及各組候選人的照片張數、新聞主要消息來源的黨派、以及照片主角的黨派等涉及數量的指標上,這兩報對各組候選人的報導大致相當,並未呈現顯著的差異。
       而聯合報和自由時報雖然在新聞總面積和照片面積這兩個指標上有顯著差異,但是若從面積比的角度來看,其實各組候選人在這兩報所佔的面積比非常相似。所以,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聯合報和自由時報提供給選舉新聞的版數或篇幅不同,而使得這兩報對各組候選人的報導面積有所不同。
       另外,這兩報在其他指標,包括新聞內容涉及各組候選人的有利報導比例、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各組候選人的有利報導比例等指標的新聞處理策略上,則呈現顯著差異。
       大致看來,就對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的報導而言,自由時報在兩項有利報導的指標上,和聯合報相比,都較偏向支持李、連。另外,就民進黨候選人彭明敏、謝長廷而言,不論是新聞內容的有利報導比例、或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自由時報的有利報導比例也遠超過聯合報。
       而聯合報對國民黨主流派李、連的報導量雖然相當多,在主要涉及李、連的新聞中,也以有利的報導方式居多,但和其他兩報相比,聯合報在新聞內容的有利報導比例,與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給予國民黨候選人李、連有利報導的比例最低;同時,聯合報對李連的有利報導比例,也遠低於聯合報對其他三組候選人的有利報導比例。尤其在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這個指標上,聯合報約有高達半數的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李、連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聯合報在引用的新聞消息來源的黨派、照片主角的黨派、以及新聞內容的有利報導比例等指標上,都以無黨籍林洋港、郝柏村陣營的人佔較多的比例。上述發現顯示,聯合報反國民黨主流、支持非主流的色彩,顯現在該報的總統選舉新聞報導上。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所有權型態的差異,確實與媒體所產製的新聞內容有所關連。在第一屆總統選舉中,國民黨經營的中央日報強力支持該黨候選人李登輝、連戰;自由時報雖比聯合報傾向支持李、連,但給彭、謝相當高比例的正面報導,顯示該報較支持民進黨候選人;至於聯合報,約有半數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李、連不利;同時,在新聞消息來源的黨派、照片主角的黨派、以及新聞內容的有利報導比例等指標上,對林、郝較為有利,顯示該報反主流的色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報的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陳履安、王清峰的有利報導比例,並未因所有權型態的不同而有差異。這或許是因為陳、王的政見主張比較沒有爭議性,大部分的政見都是在勾勒台灣未來美好的遠景,而民調也顯示,陳、王當選的機會不大,所以三報對這組候選人的報導,也較一致呈現有利與中立的情形。
       最後,本研究建議中央日報在未來的選舉報導中,能逐步拋開為黨宣傳的包袱,提供選民更完整、更客觀的新聞;也期盼自由時報與聯合報能更堅持客觀報導的立場,不偏愛任何政黨與候選人,而以服務大眾知的權利為優先。同時,為了減少所有權人對選舉新聞的影響,台灣的新聞工作者應該積極爭取新聞人員的專業自主權,並且要求組織重視新聞工作者的報導自由與專業價值判斷。
       本研究也建議,未來的選舉研究若仍以所有權為研究焦點,則可以考慮就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等方面再加以努力。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感言
     論文提要
     目錄
     表格目次
     附錄目次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客觀新聞報導-----5
       第二節 選舉新聞的相關研究-----11
       第三節 媒介所有權對新聞的影響-----18
       第四節 聯合報、自由時報與中央日報的所有權型態分析-----23
       第五節 研究假設-----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樣本-----31
       第二節 分析單位-----31
       第三節 報紙內容分析類目說明-----33
       第四節 編碼者與信度檢測-----37
     第四章 研究發現-----38
       第一節 整體分析-----38
       第二節 三報的比較與假設驗證-----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6
       第一節 重要研究發現-----76
       第二節 討論與建議-----86
     參考書目-----95
     附錄一:報紙總統選舉新聞編碼表-----102
     附錄二:報紙總統選舉新聞編碼須知-----104
     
     表格目次
     表4-1 報紙選舉新聞中各類新聞之比例-----38
     表4-2 各報選舉新聞的則數與面積-----39
     表4-3 主要消息來源的黨派-----40
     表4-4 新聞內容涉及各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則數比例-----41
     表4-5 新聞內容對涉及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是否有利-----41
     表4-6 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對涉及各組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是否有利-----43
     表4-7 報紙選舉新聞中各類照片之比例-----44
     表4-8 照片主角的黨派-----45
     表4-9 照片是否涉及總統/副總統候選人-----46
     表4-10 各報選舉新聞則數與百分比-----48
     表4-11 各組候選人所佔的標題總面積-----50
     表4-12 各組候選人所佔的內容總面積-----51
     表4-13 各組候選人所佔的新聞總面積-----53
     表4-14 新聞內容是否涉及總統/副總統候選人-----55
     表4-15 新聞中主要消息來源的黨派-----57
     表4-16 各報對選舉新聞的報導方式-----59
     表4-17 新聞內容對主要涉及的各組候選人是否有利-----62
     表4-18 新聞內容給人的整體印象對各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是否有利-----67
     表4-19 三報各類照片之比例-----69
     表4-20 各組候選人所得的照片總面積-----71
     表4-21 照片是否涉及總統/副總統候選人-----73
     表4-22 照片主角的黨派-----75
     
     附錄目次
     附錄一 報紙總統選舉新聞編碼表-----102
     附錄二 報紙總統選舉新聞編碼須知-----104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35en_US
dc.title (題名) 報紙如何報導總統選舉新聞:聯合報、自由時報、及中央日報的比較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