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讀者意見與報紙立場關聯性研究 : 以台獨問題為例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der``s Opinion and Newspaper``s Position about Taiwan Independence
作者 鄭植榮
Rong, Jeng Jyr
貢獻者 馬起華
Maa Chii Hwa
鄭植榮
Jeng Jyr Rong
關鍵詞 讀者投書
社論
台灣獨立
Letter To the Editor
Editorial
Taiwan Independence
日期 1993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49:09 (UTC+8)
摘要 《讀者投書:「接近使用權」的實踐》是「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於報禁開放後出版的一本書的書名,顯然是認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出版的一本書的書名《傳播權利》(The Right to Communcate)所意含的概念,即傳播是一項基本人權,而報禁開放後各報所增設的讀者投書版使讀者除了「接近」外並得以「使用」媒介。傳播權利強調的參與傳播過程的雙方要進行民主與平衡的對話。報紙的傳播過程中所涉及的雙方在報紙上進行對話場所是社論與讀者投書版,但是讀者意見必須要能符合報社內部的審稿標準才能被接受及刊登。事實上,報紙是以處理新聞的方式來處理讀者投書,因此這種對話是一種「結構性的對話」(Structural dialogue)。一般認為社論是在反映民意,但是讀者投書卻更像民意,特別是將它匯總起來看時,甚至有人以民意的溫度計(Thermometer )來形容它。假使說社論真的是反映民意,但更重要的目的可能是在於影響民意,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讀者投書版可能遠比社論更為有效。台灣地區在過去台獨的主張是被禁止的,因此傾向於支持台獨的報紙若想由社論來影響民意則必須擔負言責,但若由讀者投書版來表現,反而更具民意的影響性。就此觀點來看,讀者的傳播權利顯然是被報紙利用了。所以將讀者投書版的增闢視為公眾傳播權利的實踐,顯然是為其表面上的意義所迷惑了。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書籍
     王石番,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讀者投書:「接近使用權」的實踐,自行編印,民國七十七年。
     台灣獨立聯盟, 「 台灣獨立聯盟建國綱領草案??九八三年六月廿五日」,收錄於張燦鑒著,台灣獨立運動三十年,台北:台灣人權促進會, 1991 年。 頁一0一~四。
     李炳南,憲政改革與國是會議,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 年,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民國七十六年。
     李明水,各國新聞事業研究論集。台北:文豪出版社,再版,民國六十七年。
     李瞻,新聞學原理。 台北:政大新聞研究所,民國七十六年。
     呂秀蓮,重審美麗島,自行出版,民國八十年。
     林濁水,路是這樣走出來的,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1 年。
     馬起華, 「 我們為什麼要研討台獨? 」 ,馬起華編,台獨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民國七十七年。 頁一。
     馬起華, 「 台獨初步研究」 ,馬起華編,台獨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民國七十七年。 頁一~三。
     馬起華,剖析當前台獨策略與因應之道,台北:三軍大學,民國八十年。
     馬起華,台獨分析,台北: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民國八十年。
     馬起華編著,台獨誌,台北:中華會與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民國八十一年。
     施敏輝「 注視島內一場『台灣意識』的論戰」與「台灣向前走一一再論島內『台灣意識』的論戰」兩文,吳豆輝編,自決與獨
     立,高雄:新台論政雜誌社。 頁一一~四0。
     高立夫,台灣的探索一一海島中國,台北:洞察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翁秀琪「 傳播內容與社會價值變遷一一以報紙對勞工運動的報導為例」 收錄於翁秀琪著,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一年。 頁三四五~五0三。
     陳世敏「 新聞自由與接近使用媒介權」 ,翁秀琪與蔡明誠合編,大眾傳播手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八十一年。 頁二一九~四七。
     陳銘域,海外台獨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
     黃昆輝,國統綱領與兩岸關係,自行編印,民國八十一年。
     黃德福,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
     張炎意「 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的探討??以廖家兄弟為例」 ,二二八民問研究小組等編,二二八學街研討會論文集(1991) ,
     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1992 年。 頁二七九~三0四。
     張俊宏,台灣的危機與轉機,台北:自立晚報杜文化出版部,民國七十八年。
     潘家慶,新聞媒介,社會責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三年。
     鄭瑞城,傳播的獨白,久大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六年。
     鄭瑞城,透視傳播媒介。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六年。
     戴國輝與葉芸芸,愛憎二二八一一神話與史實:解閱歷史之謎,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Cohen, Marc J. and Emma Teng (ed.) ,台灣就是台灣(Let Taiwan Be Taiwan)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1 年。
     Krieghbaun1, Hillier Facts in Perspective N J.: Prentice-Hall,, 1956 0 台北:政工幹校譯印,社論撰寫與社論分析。 頁一~ 三。
     二、論文
     李瞻,我國中央、聯合與中國時報三大日報內容之統計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民國六十四年。
     呂傑華,我國報紙讀者投書版投書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
     吳豐山,台北市公學報紙與民營報紙言論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年。
     林宇玲,由霸權理論觀點解讀報紙對選舉的報導??以78年台北縣、縣長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
     馬起華,台獨與中共「 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國立中央圖書館國際會議處,民國八十一年十月廿五日至廿六日。
     胡光夏,中共「人民日報」、「南方日報」讀者來信之內容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七年。
     陳世敏, 「 接近使用媒介權」與台灣經驗「 華人社會傳播權之認知與實正是研討會」論文,香港中文大學祖堯堂,一九九二年六
     月。
     陳珍明,圍內報紙報導「國安法」之內容分析??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自立晚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七年。
     陳雪雲,我國新聞媒體建構社會現實之研究??以社會運動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專士論文,民國八十年。
     陳聖士,近代中國報紙社論之演近,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四十七年。
     陳蔓蒂,報禁開放後,我國主要報紙「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請者投書的內容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
     陳麗卿,我國報紙報導省議會新聞型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郭明琪,報紙中經濟性社論與經濟建設計畫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郭陽道, 「 六十六年桃園縣長選舉期間主要報紙對兩位候選人新聞報導之分析」 ,人與社會,第六卷第四期,民國六十七年十月。 頁四九~五七。
     黃徙,台獨問題報導之趨勢分析??以民國六十八年至七十九年「中國時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
     游素甜,台灣地區政治歸因現象之研究??以民國七十七年「五二。 事件」為分析對象,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
     趙登美,我國報紙讀者投書版守門過程及內容之分析??-報紙符號真實與客觀真實的比較,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
     鄭瑞城與陳雪雲,政治性街頭運動新聞之消息來源分析??以解嚴前後之聯合報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國八十年。
     
     三、期刊
     丁庭字與莊碩漢「 台獨相關問題民意調查時間序列分析」 ,民意雜誌,民國八十一年九月。頁一~三九。
     王洪鈞, 「 我國新聞傳播事業何去何從」 遠見雜誌,民國七十六年元月。 頁二九~三0。
     李筱峰, 「 時代變遷與政治訴求之轉變??三個階段的「獨」不該同日而語」 現代論壇叢刊, 民國八十年。頁三~五。
     李瞻「 我國報業的檢討」 ,新聞學研究,第八集。民國六十年十一月。頁三九~七六。
     李瞻, 「 當前三大日報內容分析」 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六集,民國七十五年三月。頁一七七~二00。
     吳驥「 日本報紙的讀者投書」 ,新聞學研究,第四集,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 頁二六九~七七。
     徐佳士, 「 大眾媒介不可做放羊的孩子」 人與社會,第三卷第一期,民國六十四年四月。 頁一九~二0。
     媒介論壇「 守門人的話」 ,媒介論壇,第二期,民國七十七年五月。 頁四。
     媒介論壇, 「 我國報紙能容納異見嗎? 」 ,媒介論壇,第二期,民國七十七年五月。 頁四。
     張錦華, 「 我國請者投書內容研究」 ,報學,第六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 頁三四~九。
     海家慶「 我對新聞媒介發展的一些看法」 人與社會,第三卷第一期,民國六十四年四月。頁一三~八。
     羅文輝, 「 解嚴前後報紙社論之分析」 ,新聞學研究,第四十一集,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頁九~二四。
     四、報紙
     中央日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八日。 三版。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一版。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二版。
     民眾日報「 歡迎李潔明訪台帶來的『新主權觀』 」 民國八十年七月二十四日。 二版。
     民眾日報「 台獨主張問題再思考??談112位立委嚴懲台獨主張連署提案」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八年十月九日。 二版。
     民眾日報「急統派的亂流應予偈止」 民眾日報,民國八十一年元月二十三日。二版。
     自立早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七日。二版。
     自立晚報,民國八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二版。
     林尤超, 「 打壓台獨易造成反效果」 ,中國時報,民國八十年九月三日。 二十版。
     陳世敏、朱雲漠、黃德福、張茂桂「 悲情統獨!選舉夢?! 」 聯合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三十日。 六版。
     陳水扁, 「 超越避談獨立的情結」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十二版。
     莊勝榮「 是非功過論統獨」 ,自立晚報,民國八十年十月二十六日。 十七版。
     黃主文, 「 釐清統獨意涵,尋求國家地位」 民眾日報,民國八十年十月二十八日。 二版。
     聯合報,民國七十八年九月五日。二版。
     趙振貳「 明日的新台灣一一紀念蔡、許入獄兩週年」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八年十月十六日。三版。
     鄭瑞城「 符號真實與客觀事實的契合」 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特刊。
     五、其他
     全民反政治運動聯盟, 1991 年5 月20 日,傳單。
     李永得,本研究訪問內容,民國八十二年元月六日。
     胡立台,本研究訪問內容,民國八十二年元月九日。
     顏文?,銘傳管理學院H201教室演講,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九日。
     英文部份
     一、Books
     Berelson, Bernard Content Analysis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Y.: The Free Press, 1952.
     Bittner, John R. Mass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renton, N J. : Prentice Hall Inc., 3rd ed., 1983.
     Breed, Warren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oculture Integration " in L. Dexter & D. White (eds.), People, Society, and Mass Communication. N.Y. : The Free Press, 1964.
     D`Acry, Jean The Right to Communicate. Paris : UNESCO, 1979. Ericson, Richard. V. et al., Negotiating Control : A Strdy of News Sources. 1989. Milton Keynes : Open University Press.
     Hall Stuart C. et al. Policing the Crisis, London : MacMillian, 1978.
     Hirsch, Paul M.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Models in Mass Media Research: Toward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in P. M. Hirsch et al. (eds.), Strategies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Beverly Hill, CA. : Sage, 1977.
     Lippmann, WaIter Public Opinion, N.Y. : MacMillan. 1922.
     Mott, George F. et al. New Survey of Journalism., Branes and Noble rnc., 1968.
     Rosenan, James N. Public Opinion and Foreign Policy. N.Y. : Random House, 1961.
     Waldrop, Gayle, Editor and Editorial Writer. N.Y. : Rinehart & Commpany Inc., 2nd ed., 1955.
     二、Articles
     Davis, Maj. H. and Galen Rarick "Functions of Editorials and Letters to the Editor`" , Journalism Quarterly, Vol.41, No.1, 1964. pp .108~9.
     Dimmick, John "The Gatekeeper: Media Organization as Political Coalition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Vo1.6, 1979. pp203,..,22.
     Forsythe, Sidney A.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Letters to the Editor and their Contributor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14, N 0.1, 1950. pp.143~4.
     Foster, H. Schuyler Jr. and Carl J. Friedrich "Letters to-the-Editor as a Means of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aganda`"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31, 1937. pp.71~9.
     Gerbner, G. and G. Marvanyi "The Many Worlds of The World`s Press`"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27, No.1, 1977. pp.173~99.
     Grey, David L. & Trevor R. Brown "Letter to the Editor : Hazy Reflections of Public Opinion`" , Journalism Quarterly. VoIA7, No.4, 1970. pp.450~6.
     Lewin, Kurt "Channels of Group Life`" , Human Relation, Vol.1, 1947. pp.143~53.
     Mandel, Siegfried Modern Journalism, N.Y. : Pitm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2.
     Menon, Vijay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cation as Basic Necessiti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of Asian Societies.`" Media Asia. Vol.13, No.2, 1986. pp.86~90.
     Noelle-Neumann, Elizabath, "The Spiral of Silence : A Theory of Public Opinion`"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1.24, 1974. pp.43~51.
     Snijers, Max L. "The Right to Communicate : The Latest Effort to put the Media under Cintrol.`" Gazette. 31, 1983. pp3~7.
     White David, "The Gate Keeper : A Case 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 , Journalism Quarterly. Vo1.27, 1950. Pp383~90.
     Vacin, Gary L. "A Study of Letter Writers`" . Journalism Quarterly. Vol.42, No1, 1965. pp.464~5.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839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馬起華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Maa Chii Hwa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植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Jeng Jyr Ro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鄭植榮zh_TW
dc.creator (作者) Rong, Jeng Jyren_US
dc.date (日期) 199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8:49:09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8:49:0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49:0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91NCCV839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218-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讀者投書:「接近使用權」的實踐》是「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於報禁開放後出版的一本書的書名,顯然是認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出版的一本書的書名《傳播權利》(The Right to Communcate)所意含的概念,即傳播是一項基本人權,而報禁開放後各報所增設的讀者投書版使讀者除了「接近」外並得以「使用」媒介。傳播權利強調的參與傳播過程的雙方要進行民主與平衡的對話。報紙的傳播過程中所涉及的雙方在報紙上進行對話場所是社論與讀者投書版,但是讀者意見必須要能符合報社內部的審稿標準才能被接受及刊登。事實上,報紙是以處理新聞的方式來處理讀者投書,因此這種對話是一種「結構性的對話」(Structural dialogue)。一般認為社論是在反映民意,但是讀者投書卻更像民意,特別是將它匯總起來看時,甚至有人以民意的溫度計(Thermometer )來形容它。假使說社論真的是反映民意,但更重要的目的可能是在於影響民意,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讀者投書版可能遠比社論更為有效。台灣地區在過去台獨的主張是被禁止的,因此傾向於支持台獨的報紙若想由社論來影響民意則必須擔負言責,但若由讀者投書版來表現,反而更具民意的影響性。就此觀點來看,讀者的傳播權利顯然是被報紙利用了。所以將讀者投書版的增闢視為公眾傳播權利的實踐,顯然是為其表面上的意義所迷惑了。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
     目錄
     第一章 諸論
     第二章 讀者意見與報紙立場
     第一節 讀者投書的研究
     第二節 社論的研究
     第三節 讀者意見與報社立場的關係探討
     第三章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
     第一節 台獨運動的緣起
     第二節 台灣地區台獨運動的發展
     第三節 台灣地區台獨運動的特色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樣本
     第二節 研究變項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第四節 研究假設
     第五節 信度檢驗
     第五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問題與立場
     第二節 統獨立場
     第三節 傳播策略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  編碼表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8392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讀者投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獨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Letter To the Edito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ditori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aiwan Independenceen_US
dc.title (題名) 讀者意見與報紙立場關聯性研究 : 以台獨問題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der``s Opinion and Newspaper``s Position about Taiwan Independenc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書籍
     王石番,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讀者投書:「接近使用權」的實踐,自行編印,民國七十七年。
     台灣獨立聯盟, 「 台灣獨立聯盟建國綱領草案??九八三年六月廿五日」,收錄於張燦鑒著,台灣獨立運動三十年,台北:台灣人權促進會, 1991 年。 頁一0一~四。
     李炳南,憲政改革與國是會議,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 年,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民國七十六年。
     李明水,各國新聞事業研究論集。台北:文豪出版社,再版,民國六十七年。
     李瞻,新聞學原理。 台北:政大新聞研究所,民國七十六年。
     呂秀蓮,重審美麗島,自行出版,民國八十年。
     林濁水,路是這樣走出來的,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1 年。
     馬起華, 「 我們為什麼要研討台獨? 」 ,馬起華編,台獨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民國七十七年。 頁一。
     馬起華, 「 台獨初步研究」 ,馬起華編,台獨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民國七十七年。 頁一~三。
     馬起華,剖析當前台獨策略與因應之道,台北:三軍大學,民國八十年。
     馬起華,台獨分析,台北: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民國八十年。
     馬起華編著,台獨誌,台北:中華會與中華民國公共秩序研究會,民國八十一年。
     施敏輝「 注視島內一場『台灣意識』的論戰」與「台灣向前走一一再論島內『台灣意識』的論戰」兩文,吳豆輝編,自決與獨
     立,高雄:新台論政雜誌社。 頁一一~四0。
     高立夫,台灣的探索一一海島中國,台北:洞察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翁秀琪「 傳播內容與社會價值變遷一一以報紙對勞工運動的報導為例」 收錄於翁秀琪著,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一年。 頁三四五~五0三。
     陳世敏「 新聞自由與接近使用媒介權」 ,翁秀琪與蔡明誠合編,大眾傳播手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八十一年。 頁二一九~四七。
     陳銘域,海外台獨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
     黃昆輝,國統綱領與兩岸關係,自行編印,民國八十一年。
     黃德福,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
     張炎意「 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的探討??以廖家兄弟為例」 ,二二八民問研究小組等編,二二八學街研討會論文集(1991) ,
     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1992 年。 頁二七九~三0四。
     張俊宏,台灣的危機與轉機,台北:自立晚報杜文化出版部,民國七十八年。
     潘家慶,新聞媒介,社會責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三年。
     鄭瑞城,傳播的獨白,久大文化公司,民國七十六年。
     鄭瑞城,透視傳播媒介。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六年。
     戴國輝與葉芸芸,愛憎二二八一一神話與史實:解閱歷史之謎,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Cohen, Marc J. and Emma Teng (ed.) ,台灣就是台灣(Let Taiwan Be Taiwan)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1 年。
     Krieghbaun1, Hillier Facts in Perspective N J.: Prentice-Hall,, 1956 0 台北:政工幹校譯印,社論撰寫與社論分析。 頁一~ 三。
     二、論文
     李瞻,我國中央、聯合與中國時報三大日報內容之統計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民國六十四年。
     呂傑華,我國報紙讀者投書版投書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
     吳豐山,台北市公學報紙與民營報紙言論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年。
     林宇玲,由霸權理論觀點解讀報紙對選舉的報導??以78年台北縣、縣長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
     馬起華,台獨與中共「 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國立中央圖書館國際會議處,民國八十一年十月廿五日至廿六日。
     胡光夏,中共「人民日報」、「南方日報」讀者來信之內容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七年。
     陳世敏, 「 接近使用媒介權」與台灣經驗「 華人社會傳播權之認知與實正是研討會」論文,香港中文大學祖堯堂,一九九二年六
     月。
     陳珍明,圍內報紙報導「國安法」之內容分析??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自立晚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七年。
     陳雪雲,我國新聞媒體建構社會現實之研究??以社會運動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專士論文,民國八十年。
     陳聖士,近代中國報紙社論之演近,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四十七年。
     陳蔓蒂,報禁開放後,我國主要報紙「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請者投書的內容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
     陳麗卿,我國報紙報導省議會新聞型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郭明琪,報紙中經濟性社論與經濟建設計畫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郭陽道, 「 六十六年桃園縣長選舉期間主要報紙對兩位候選人新聞報導之分析」 ,人與社會,第六卷第四期,民國六十七年十月。 頁四九~五七。
     黃徙,台獨問題報導之趨勢分析??以民國六十八年至七十九年「中國時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
     游素甜,台灣地區政治歸因現象之研究??以民國七十七年「五二。 事件」為分析對象,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
     趙登美,我國報紙讀者投書版守門過程及內容之分析??-報紙符號真實與客觀真實的比較,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
     鄭瑞城與陳雪雲,政治性街頭運動新聞之消息來源分析??以解嚴前後之聯合報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國八十年。
     
     三、期刊
     丁庭字與莊碩漢「 台獨相關問題民意調查時間序列分析」 ,民意雜誌,民國八十一年九月。頁一~三九。
     王洪鈞, 「 我國新聞傳播事業何去何從」 遠見雜誌,民國七十六年元月。 頁二九~三0。
     李筱峰, 「 時代變遷與政治訴求之轉變??三個階段的「獨」不該同日而語」 現代論壇叢刊, 民國八十年。頁三~五。
     李瞻「 我國報業的檢討」 ,新聞學研究,第八集。民國六十年十一月。頁三九~七六。
     李瞻, 「 當前三大日報內容分析」 新聞學研究,第三十六集,民國七十五年三月。頁一七七~二00。
     吳驥「 日本報紙的讀者投書」 ,新聞學研究,第四集,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 頁二六九~七七。
     徐佳士, 「 大眾媒介不可做放羊的孩子」 人與社會,第三卷第一期,民國六十四年四月。 頁一九~二0。
     媒介論壇「 守門人的話」 ,媒介論壇,第二期,民國七十七年五月。 頁四。
     媒介論壇, 「 我國報紙能容納異見嗎? 」 ,媒介論壇,第二期,民國七十七年五月。 頁四。
     張錦華, 「 我國請者投書內容研究」 ,報學,第六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 頁三四~九。
     海家慶「 我對新聞媒介發展的一些看法」 人與社會,第三卷第一期,民國六十四年四月。頁一三~八。
     羅文輝, 「 解嚴前後報紙社論之分析」 ,新聞學研究,第四十一集,民國七十八年七月。 頁九~二四。
     四、報紙
     中央日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八日。 三版。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一版。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二版。
     民眾日報「 歡迎李潔明訪台帶來的『新主權觀』 」 民國八十年七月二十四日。 二版。
     民眾日報「 台獨主張問題再思考??談112位立委嚴懲台獨主張連署提案」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八年十月九日。 二版。
     民眾日報「急統派的亂流應予偈止」 民眾日報,民國八十一年元月二十三日。二版。
     自立早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七日。二版。
     自立晚報,民國八十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二版。
     林尤超, 「 打壓台獨易造成反效果」 ,中國時報,民國八十年九月三日。 二十版。
     陳世敏、朱雲漠、黃德福、張茂桂「 悲情統獨!選舉夢?! 」 聯合報,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三十日。 六版。
     陳水扁, 「 超越避談獨立的情結」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十二版。
     莊勝榮「 是非功過論統獨」 ,自立晚報,民國八十年十月二十六日。 十七版。
     黃主文, 「 釐清統獨意涵,尋求國家地位」 民眾日報,民國八十年十月二十八日。 二版。
     聯合報,民國七十八年九月五日。二版。
     趙振貳「 明日的新台灣一一紀念蔡、許入獄兩週年」 ,民眾日報,民國七十八年十月十六日。三版。
     鄭瑞城「 符號真實與客觀事實的契合」 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特刊。
     五、其他
     全民反政治運動聯盟, 1991 年5 月20 日,傳單。
     李永得,本研究訪問內容,民國八十二年元月六日。
     胡立台,本研究訪問內容,民國八十二年元月九日。
     顏文?,銘傳管理學院H201教室演講,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九日。
     英文部份
     一、Books
     Berelson, Bernard Content Analysis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Y.: The Free Press, 1952.
     Bittner, John R. Mass Communi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renton, N J. : Prentice Hall Inc., 3rd ed., 1983.
     Breed, Warren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oculture Integration " in L. Dexter & D. White (eds.), People, Society, and Mass Communication. N.Y. : The Free Press, 1964.
     D`Acry, Jean The Right to Communicate. Paris : UNESCO, 1979. Ericson, Richard. V. et al., Negotiating Control : A Strdy of News Sources. 1989. Milton Keynes : Open University Press.
     Hall Stuart C. et al. Policing the Crisis, London : MacMillian, 1978.
     Hirsch, Paul M.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Models in Mass Media Research: Toward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in P. M. Hirsch et al. (eds.), Strategies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Beverly Hill, CA. : Sage, 1977.
     Lippmann, WaIter Public Opinion, N.Y. : MacMillan. 1922.
     Mott, George F. et al. New Survey of Journalism., Branes and Noble rnc., 1968.
     Rosenan, James N. Public Opinion and Foreign Policy. N.Y. : Random House, 1961.
     Waldrop, Gayle, Editor and Editorial Writer. N.Y. : Rinehart & Commpany Inc., 2nd ed., 1955.
     二、Articles
     Davis, Maj. H. and Galen Rarick "Functions of Editorials and Letters to the Editor`" , Journalism Quarterly, Vol.41, No.1, 1964. pp .108~9.
     Dimmick, John "The Gatekeeper: Media Organization as Political Coalition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Vo1.6, 1979. pp203,..,22.
     Forsythe, Sidney A.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Letters to the Editor and their Contributor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14, N 0.1, 1950. pp.143~4.
     Foster, H. Schuyler Jr. and Carl J. Friedrich "Letters to-the-Editor as a Means of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aganda`"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31, 1937. pp.71~9.
     Gerbner, G. and G. Marvanyi "The Many Worlds of The World`s Press`"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27, No.1, 1977. pp.173~99.
     Grey, David L. & Trevor R. Brown "Letter to the Editor : Hazy Reflections of Public Opinion`" , Journalism Quarterly. VoIA7, No.4, 1970. pp.450~6.
     Lewin, Kurt "Channels of Group Life`" , Human Relation, Vol.1, 1947. pp.143~53.
     Mandel, Siegfried Modern Journalism, N.Y. : Pitm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62.
     Menon, Vijay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cation as Basic Necessiti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of Asian Societies.`" Media Asia. Vol.13, No.2, 1986. pp.86~90.
     Noelle-Neumann, Elizabath, "The Spiral of Silence : A Theory of Public Opinion`" ,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1.24, 1974. pp.43~51.
     Snijers, Max L. "The Right to Communicate : The Latest Effort to put the Media under Cintrol.`" Gazette. 31, 1983. pp3~7.
     White David, "The Gate Keeper : A Case 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 , Journalism Quarterly. Vo1.27, 1950. Pp383~90.
     Vacin, Gary L. "A Study of Letter Writers`" . Journalism Quarterly. Vol.42, No1, 1965. pp.464~5.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