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地方稅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台灣地區之實證分析
作者 郭文娟
貢獻者 曾巨威
郭文娟
日期 1993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56:40 (UTC+8)
摘要   台灣地區總體經濟成長,已有輝煌的成績。但是,區域內各地方經濟發展,不論從所得面或財政面觀之,均有差異懸殊的嚴重失衡現象。在現行制度下,依據「財政收支劃分法」的規定,縣市政府對其本身的收入來源與支出項目無法有較大彈性運作,非但造成中央與地方財政呈現垂直的不均,各縣市間亦呈現水平不均的問題。對此現象,本文試以實證方法,分析台灣地區各縣市政府以其收入來支應其公共支出,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依據Helms (1985)及Modifi & Stone (1990)的研究指出,以課徵地方稅支應其地方的公共支出,則課稅的負面衝擊可經由政府支出的有利影響所抵銷,促進地方經濟成長。並認為在以前的研究中,地方稅對經濟成長的效果不顯著,可能是由於排除公共支出的關係。因此若分別探討地方租稅或支出變動的影響,將不具意義,必須同時考慮州與地方政府其資金的來源與運用;因此在其估計式中,將政府預算限制式、財政變動與赤字(或盈餘)相結合,並考慮工資、工會組織及人口密度等變數。本文參據Helms (1985)的理論模型,建立台灣地區在現行制度下,地方稅對經濟成長之實證模型,並利用民國七十五年至八十年間台灣地區二十一個縣市之時間數列與橫斷部門資料,合併(pooling)進行實證分析。
       實證結果發現,在台灣地區課徵地方稅(土地稅除外)對經濟成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而地方政府支出,對經濟成長則不具影響力,其結果或許可從目前財政制度缺乏自主性與僵化現象來解釋一部分。惟其各項支出效果,亦能抵銷部分課稅後帶來的不利影響:而經由估計係數,亦可推估各項政策效果之間的抵換關係。本文藉此實證結果對當前的地方財政問題提出建議,謹詳述於正文中。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76651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3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曾巨威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郭文娟zh_TW
dc.creator (作者) 郭文娟zh_TW
dc.date (日期) 199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8:56:40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8:56: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56: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03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30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財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76651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灣地區總體經濟成長,已有輝煌的成績。但是,區域內各地方經濟發展,不論從所得面或財政面觀之,均有差異懸殊的嚴重失衡現象。在現行制度下,依據「財政收支劃分法」的規定,縣市政府對其本身的收入來源與支出項目無法有較大彈性運作,非但造成中央與地方財政呈現垂直的不均,各縣市間亦呈現水平不均的問題。對此現象,本文試以實證方法,分析台灣地區各縣市政府以其收入來支應其公共支出,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依據Helms (1985)及Modifi & Stone (1990)的研究指出,以課徵地方稅支應其地方的公共支出,則課稅的負面衝擊可經由政府支出的有利影響所抵銷,促進地方經濟成長。並認為在以前的研究中,地方稅對經濟成長的效果不顯著,可能是由於排除公共支出的關係。因此若分別探討地方租稅或支出變動的影響,將不具意義,必須同時考慮州與地方政府其資金的來源與運用;因此在其估計式中,將政府預算限制式、財政變動與赤字(或盈餘)相結合,並考慮工資、工會組織及人口密度等變數。本文參據Helms (1985)的理論模型,建立台灣地區在現行制度下,地方稅對經濟成長之實證模型,並利用民國七十五年至八十年間台灣地區二十一個縣市之時間數列與橫斷部門資料,合併(pooling)進行實證分析。
       實證結果發現,在台灣地區課徵地方稅(土地稅除外)對經濟成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而地方政府支出,對經濟成長則不具影響力,其結果或許可從目前財政制度缺乏自主性與僵化現象來解釋一部分。惟其各項支出效果,亦能抵銷部分課稅後帶來的不利影響:而經由估計係數,亦可推估各項政策效果之間的抵換關係。本文藉此實證結果對當前的地方財政問題提出建議,謹詳述於正文中。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一
     論文摘要-----二
     目錄-----三
     圖表目次-----四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1
       第三節 本文架構-----2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3
       第一節 影響地方經濟發展之相關文獻-----3
       第二節 地方稅對地方經濟發展影響之相關文獻-----8
       第三節 本章結語-----16
     第三章 台灣地區經濟發展與地方財政現況-----26
       第一節 中央與地方之財政制度-----26
       第二節 地方經濟發展概況-----28
       第三節 地方財政收入概況-----35
       第四節 地方財政支出概況-----41
       第五節 本章結語-----44
     第四章 台灣地區地方稅對經濟發展之影響-----46
       第一節 理論模型簡介-----46
       第二節 實證模型的設定-----49
       第三節 資料來源-----51
       第四節 實證結果-----54
       第五節 本章結語-----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5
     參考文獻-----67
     附錄一-----72
     附錄二-----73
     圖表目次
     表2-1 影響地方經濟發展之相關文獻摘要表-----17
     表2-2 地方稅對經濟發展影響之相關文獻摘要表-----19
     表3-1 各縣市平均每人已分配要素所得及指數-----29
     表3-2 台灣地區各區域生產毛額實質年平均成長率-民國六十五年至七十八年-----30
     表3-3 台灣地區各區域各業別經濟地位的變遷-----31
     表3-4 台灣地區各區域產業結構-----32
     表3-5 台灣地區就業人口行業分配比較表-按區域及縣市別分-----34
     表3-6 各級政府稅課收入劃分比率表-----36
     表3-7 歷年各項賦稅收入按稅目別比較-----37
     表3-8 各級政府財政收入結構分析表-----38
     表3-9 台灣省各縣市財政收入結構分析表(決算數)-----40
     表3-10 台灣省各縣市財政支出結構分析表(決算數)-----43
     表4-1 台灣地區各縣市財政收、支與個人已分配要素所得之迴歸結果-----60
     附錄一 台灣地區各縣市財政收入與個人已分配要素所得之迴歸結果-----72
     附錄二 台灣地區各縣市財政支出與個人已分配要素所得之迴歸結果-----7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33en_US
dc.title (題名) 地方稅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台灣地區之實證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