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臺灣地區股票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等及其資訊價值之研究-範例學習法之應用
作者 陳英琪
貢獻者 楊建民<br>劉立倫
陳英琪
關鍵詞 經營績效
財務比率
股價報酬
專家系統
範例學習
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57:21 (UTC+8)
摘要   股票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對公司管理階層、銀行及債權人、以及廣大的股市投資者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資訊,若能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加以評量及預估,公司管理階層就能提早發現問題,或可藉以訂定未來發展及投資計畫,使公司營運更上層樓;銀行及債權人可依此決定授信的額度及期限;投資大眾也可藉以謀求更多的報酬。
       公司經營績效的評量方法有很多種,經文獻探討,本研究決採用範例學習法,透過財務比率,對公司自身前後期每股盈餘相較(成長或衰退)及公司與其他公司每股盈餘相較(領先或落後)之結果,建構盈餘轉機與盈餘排序模式,並以此預測公司的經營績效,再結合二模式之預測結果,形成盈餘轉機排序模式,產生領先且成長及落後且衰退的公司類別。為增加預測結果之可信度,本研究針對每個模式,產生由區別能力較強之決策法則所得之強態組測試結果,由此共可將樣本公司區分為十二類。
       本研究進一步依各模式之預測結果模擬股市投資,並以所得之累積超常報酬驗證資訊價值。最後再以單因子多變量分析法找出各模式預測結果不同類公司間,具顯著性差異的財務比率,並以此財務比率之均值對各類公司做二具體特徵描述,以尋求改善公司經營績效途徑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點結論:
       一、盈餘轉機模式預測結果
       盈餘轉機模式的區別能力與預測能力均相當穩定,無論是整體組或是強態組的區別率均達八成,預測率達六成,且強態高於整體,但民國七十八年測試組受到結構性變化的影響而產生較不穩定的狀況。賣出強態盈餘衰退公司的股票且持續二個月,可得最高累積超常報酬26.36%。而因無法由買入策略得到正累積超常報酬,故不建議買入預測為次期盈餘成長的公司。
       盈餘成長公司與盈餘衰退公司之間有十四個財務比率具顯著性差異,此十四個比率大多為獲利性指標,但盈餘成長公司之財務比率均值皆低於盈餘衰退公司,可能是因績效表現差之公司較有盈餘成長空間,較易獲得轉機。
       二、盈餘排序模式預測結果
       盈餘排序模式在區別預測能力上的表現盈餘轉機模式類似,但較未受到資料結構性變化的影響。盈餘排序模式的最佳投資決策為同時買入強態盈餘領先賣出強態盈餘落後二類公司的股票,且持續二個月,可獲得累積超常報酬42.30%。若欲從事低風險之長期投資,則可買入盈餘領先公司的股票,所獲之累積超常報酬雖較少,但可延續超過十一個月。
       盈餘領先與盈餘落後二類公司之間可由七個財務比率觀察差異,且此七個比率多為衡量公司獲利能力之用,此外,因盈餘領先公司之比率均值皆較高,故可知盈餘領先公司在獲利能力方面優於盈餘落後公司。
       三、盈餘轉機排序模式預測結果
       由盈餘轉機排序模式-強態組可得的累積超常報酬為六組之中最多者,若採取避險策略,同時買入盈餘領先成長及賣出盈餘落後衰退公司類的股票,並持續五個月,可得最高累積超常報酬57.19%。而由此結果也可知,僅以單一構面預測公司的經營績效確有不足之處,結合多個構面的預測結果,可增加產出之資訊價值。
       盈餘領先成長公司和盈餘落後公司之間可由五個獲利性指標觀察特徵差異,且盈餘領先成長公司之比率均值較高,此結果與盈餘排序模式類似。
       綜合上述結論可知,企業之經營績效是可以範例學習法用財務比率資料來預測的,且採用強態法則之預測結果確能增強模式的區別預測能力及增加預測結果之資訊價值。而由範例學習法所區別出之「好」、「壞」二群體在獲利性財務比率上確有差異存在,故管理者若欲公司之經營績效成長且取得領先之地位,則首要需改善公司的獲利能力。同時也可推知,獲利性指標較具預測盈餘未來變動狀況之能力。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2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建民<br>劉立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英琪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英琪zh_TW
dc.date (日期) 199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8:57:21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8:57:2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57:2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02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32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資訊管理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股票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對公司管理階層、銀行及債權人、以及廣大的股市投資者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資訊,若能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加以評量及預估,公司管理階層就能提早發現問題,或可藉以訂定未來發展及投資計畫,使公司營運更上層樓;銀行及債權人可依此決定授信的額度及期限;投資大眾也可藉以謀求更多的報酬。
       公司經營績效的評量方法有很多種,經文獻探討,本研究決採用範例學習法,透過財務比率,對公司自身前後期每股盈餘相較(成長或衰退)及公司與其他公司每股盈餘相較(領先或落後)之結果,建構盈餘轉機與盈餘排序模式,並以此預測公司的經營績效,再結合二模式之預測結果,形成盈餘轉機排序模式,產生領先且成長及落後且衰退的公司類別。為增加預測結果之可信度,本研究針對每個模式,產生由區別能力較強之決策法則所得之強態組測試結果,由此共可將樣本公司區分為十二類。
       本研究進一步依各模式之預測結果模擬股市投資,並以所得之累積超常報酬驗證資訊價值。最後再以單因子多變量分析法找出各模式預測結果不同類公司間,具顯著性差異的財務比率,並以此財務比率之均值對各類公司做二具體特徵描述,以尋求改善公司經營績效途徑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點結論:
       一、盈餘轉機模式預測結果
       盈餘轉機模式的區別能力與預測能力均相當穩定,無論是整體組或是強態組的區別率均達八成,預測率達六成,且強態高於整體,但民國七十八年測試組受到結構性變化的影響而產生較不穩定的狀況。賣出強態盈餘衰退公司的股票且持續二個月,可得最高累積超常報酬26.36%。而因無法由買入策略得到正累積超常報酬,故不建議買入預測為次期盈餘成長的公司。
       盈餘成長公司與盈餘衰退公司之間有十四個財務比率具顯著性差異,此十四個比率大多為獲利性指標,但盈餘成長公司之財務比率均值皆低於盈餘衰退公司,可能是因績效表現差之公司較有盈餘成長空間,較易獲得轉機。
       二、盈餘排序模式預測結果
       盈餘排序模式在區別預測能力上的表現盈餘轉機模式類似,但較未受到資料結構性變化的影響。盈餘排序模式的最佳投資決策為同時買入強態盈餘領先賣出強態盈餘落後二類公司的股票,且持續二個月,可獲得累積超常報酬42.30%。若欲從事低風險之長期投資,則可買入盈餘領先公司的股票,所獲之累積超常報酬雖較少,但可延續超過十一個月。
       盈餘領先與盈餘落後二類公司之間可由七個財務比率觀察差異,且此七個比率多為衡量公司獲利能力之用,此外,因盈餘領先公司之比率均值皆較高,故可知盈餘領先公司在獲利能力方面優於盈餘落後公司。
       三、盈餘轉機排序模式預測結果
       由盈餘轉機排序模式-強態組可得的累積超常報酬為六組之中最多者,若採取避險策略,同時買入盈餘領先成長及賣出盈餘落後衰退公司類的股票,並持續五個月,可得最高累積超常報酬57.19%。而由此結果也可知,僅以單一構面預測公司的經營績效確有不足之處,結合多個構面的預測結果,可增加產出之資訊價值。
       盈餘領先成長公司和盈餘落後公司之間可由五個獲利性指標觀察特徵差異,且盈餘領先成長公司之比率均值較高,此結果與盈餘排序模式類似。
       綜合上述結論可知,企業之經營績效是可以範例學習法用財務比率資料來預測的,且採用強態法則之預測結果確能增強模式的區別預測能力及增加預測結果之資訊價值。而由範例學習法所區別出之「好」、「壞」二群體在獲利性財務比率上確有差異存在,故管理者若欲公司之經營績效成長且取得領先之地位,則首要需改善公司的獲利能力。同時也可推知,獲利性指標較具預測盈餘未來變動狀況之能力。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誌謝
     論文提要-----I
     目錄-----III
     圖目錄-----IV
     表目錄-----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3
       第三節 本研究架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經營績效之定義及財務比率-----5
       第二節 經營績效評估方法的探討-----12
       第三節 評估模式資訊價值的探討-----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24
       第一節 觀念性架構-----24
       第二節 研究樣本描述及選取過程-----27
       第三節 範例學習法-----34
       第四節 預測模式資訊價值之驗證方法-----39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43
       第一節 盈餘轉機模式測試結果及其資訊價值-----43
       第二節 盈餘排序模式測試結果及其資訊價值-----50
       第三節 盈餘轉機排序模式測試結果及其資訊價值-----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3
       第一節 研究發現及結果-----63
       第二節 後續研究方向-----66
     參考文獻-----67
     
     圖目錄
     圖3-1-1 本研究之觀念性架構圖-----24
     圖4-1-1 盈餘轉機模式-整體組累積超常報酬-----46
     圖4-1-2 盈餘轉機模式-強態組累積超常報酬-----46
     圖4-2-1 盈餘排序模式-整體組累積超常報酬-----53
     圖4-2-2 盈餘排序模式-強態組累積超常報酬-----53
     圖4-3-1 盈餘轉機排序模式-整體組累積超常報酬-----58
     圖4-3-2 盈餘轉機排序模式-強態組累積超常報酬-----58
     
     表目錄
     表2-1-1 經營績效評估準則文獻整理表-----9
     表2-2-1 評估方法比較表-----19
     表2-3-1 盈餘與股價關連之文獻整理表-----21
     表3-1-1 本研究預測模式之預測分類-----26
     表3-2-1 盈餘轉機模式目標值之計算方法及代表意義-----28
     表3-2-2 盈餘排序模式目標值之計算方法及代表意義-----28
     表3-2-3 本研究所使用之財務比率彙總表-----29
     表3-2-4 財務比率之操作型定義-----30
     表4-1-1 盈餘轉機模式測試結果-----44
     表4-1-2 五期盈餘轉機模式之前五層線索-----48
     表4-1-3 盈餘轉機模式整體組特徵-----49
     表4-1-4 盈餘轉機模式強態組特徵-----50
     表4-2-1 盈餘排序模式測試結果-----51
     表4-2-2 五期盈餘排序模式之前五層線索-----55
     表4-2-3 盈餘排序模式整體組特徵-----56
     表4-2-4 盈餘排序模式強態組特徵-----56
     表4-3-1 盈餘轉機排序模式整體組特徵-----60
     表4-3-2 盈餘轉機排序模式強態組特徵-----61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02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經營績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財務比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股價報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專家系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範例學習zh_TW
dc.title (題名) 臺灣地區股票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等及其資訊價值之研究-範例學習法之應用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