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清代吳派經學研究
作者 孫劍秋
Sun, Jian-Qiu
貢獻者 呂凱
Lu, Kai
孫劍秋
Sun, Jian-Qiu
關鍵詞 清代
吳派經學
研究
日期 1991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59:27 (UTC+8)
參考文獻 1. 《東華錄》 清王先謙 上海線裝石印本 光緒十七年。
     2. 《困知記》 明羅欽順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國二十七年。
     3. 《清代焚毀書目研究》 吳哲夫 政大中文碩士論文 嘉新水泥一六四號 民國五十八年。
     4. 《清代通史》 蕭一山 台北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一年。
     5. 《章實齋遺書》 清章學誠 漢聲書局 民國六十二年。
     6. 《經解入門》清江潘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
     7. 《?軒語》 清張之洞 書目類編之九十三 成文出版社 民國六十七年
     8. 《漢學商兌》清方東樹 台北商務人人文庫 民國六十七年。
     9. 《清代學術論集》羅炳綿 食貨出版社 民國六十七年。
     10. 《清代思想史》陸竇謙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
     11. 《清史論叢》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清史研究室編 北京中華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
     12. 《亭林文集》清顧炎武 四部備要本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3. 《戴震文集》 清戴震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4. 《述學內外篇》 清汪中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4. 《述學內外篇》 清汪中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5. 《定龕全集》 清龔自珍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6. 《曾文正公文集》清曾國籓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7. 《實證精神的尋求—明清考據學的發展》林師慶彰 收錄於《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聯經書局 民國七十年。
     18. 《漢學師承記》清江藩著 周予同選註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一年。
     1.《潛研堂文集》錢大昕《國學基本叢書》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
     2.《拜經堂叢書》臧庸《百部叢書集成續編》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六年。
     3.《讀經示要》熊十力 洪文出版社 民國六八年。
     4.《焦氏叢書》焦循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二年。
     5.《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 中華書局 民國七二年。
     6.《中國哲學原論》唐君毅 學生書局 民國七三年。
     7.《惠棟之經學研究》耿志宏 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三年。
     8.《吳派之經學述評》李師威熊《中華學苑》三十六期政大中文所民國七七年。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667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呂凱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u, Ka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孫劍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un, Jian-Qiuen_US
dc.creator (作者) 孫劍秋zh_TW
dc.creator (作者) Sun, Jian-Qiuen_US
dc.date (日期) 199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8:59:27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8:59: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59:2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91NCCV667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346-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清代漢學形成原因綜論
     第一節 前言..........一
     第二節 釋名..........二
     (一) 考證學(考據學.徵實學)..........二
     (二) 乾嘉之學..........二
     (三) 漢學..........三
     (四) 樸學..........四
     第三節 漢學形成原因綜論..........六
     (一) 前輩大儒的示範..........七
     (二) 崇古復古的傾向..........八
     (三) 通經致用的轉化..........九
     (四) 儒學發展之必然..........十
     (五) 明末王學之反動..........十一
     (六) 文字獄拑制思想..........十二
     (七) 統治者昌明學術..........十四
     (八) 政治上穩定統一..........十六
     (九) 經濟上繁榮發展..........十六
     (十) 藏刻書風氣大盛..........十八
     (十一) 大型類書的編纂..........十九
     (十二) 西方科學的導入..........二十
     第四節 結語..........二十二
     第二章 清代學派流衍及其地理分布
     第一節 漢學的定義..........二十九
     第二節 清代學術分期..........三十一
     第三節 人文地理與清代學風的關係..........三十七
     第三章 吳派經學家及其經學著作
     第一節 吳派經學家..........五十一
     第二節 清代吳派的時間起訖..........五十九
     第三節 吳派學者及其經學著作..........六十二
     (一) 惠周惕..........六十三
     (二) 惠士奇..........六十三
     (三) 惠棟..........六十四
     (四) 江聲..........六十四
     (五) 余蕭客..........六十五
     (六) 朱敬輿..........六十五
     (七) 江鏐..........六十六
     (八) 徐頲..........六十六
     (九) 鈕樹玉..........六十六
     (十) 江藩..........六十六
     (十一) 鍾懷..........六十七
     (十二) 顧廣圻..........六十七
     (十三) 江沅..........六十八
     (十四) 徐復..........六十八
     (十五) 李鍾泗..........六十九
     (十六) 江懋鈞..........六十九
     (十七) 黃奭..........六十九
     (十八) 阮福..........七十
     (十九) 雷浚..........七十
     第四章 吳派的經學家的輯佚與校勘工作
     第一節 吳派的輯佚工作..........七十八
     (一) 輯佚的方式與內容..........七十八
     (二) 清代以前的輯佚工作..........八十
     (三) 吳派的輯佚工作..........八十
     1. 惠棟的輯佚書..........八十一
     (1) 易漢學..........八十一
     甲 援引不全..........八十三
     乙 引後出之說..........八十三
     丙 考證不確..........八十三
     丁 字句衍羨..........八十四
     戊 誤字..........八十四
     (2) 易例..........八十五
     甲 應合併之例..........八十六
     乙 應分別之例..........八十六
     丙 應補充之例..........八十六
     丁 應增加之例..........八十七
     (3) 九經古義..........八十七
     (4) 鄭氏周易..........八十九
     2. 余蕭客的輯佚書:古經解鉤沈..........九十一
     (1) 所集不拘於漢人傳注..........九十三
     (2) 以注疏為底本庶免改經之嫌..........九十三
     3. 黃奭的輯佚書..........九十六
     (1) 爾雅古義..........九十六
     甲 爾雅非周公作..........九十七
     乙 爾雅訓詁與毛傳不合卻與鄭箋多同..........九十七
     丙 爾雅的取材非全從經書而來..........九十八
     (2) 漢學堂輯佚書..........九十八
     甲 子夏易傳..........九十九
     乙 盧植禮記解詁..........一○○
     丙 劉炫春秋左氏傳述義..........一○○
     第二節 吳派的校勘工作..........一○一
     (一) 校勘的意義與方法..........一○一
     (二) 清代以前的校勘工作..........一○三
     (三) 吳派的校勘工作..........一○五
     1. 惠棟的校勘..........一○五
     (1) 禮記注疏..........一○五
     (2) 春秋公羊傳注疏..........一○五
     (3) 春秋穀梁傳注疏..........一○六
     (4) 漢書..........一○六
     (5) 呂氏春秋..........一○六
     (6) 淮南鴻烈解..........一○六
     (7) 論衡..........一○六
     (8) 典洧舊聞..........一○六
     2. 顧廣圻的校勘.......... 一○六
     第三節 吳派在輯佚與校勘上的得失.......... 一○八
     第五章 吳派之易學成就
     第一節 清代以前易學流變概說..........一一八
     第二節 吳派易學著作..........一二三
     (一) 惠士奇:易說..........一二四
     甲 附會..........一二六
     乙 誤釋..........一二七
     丙 牽混..........一二七
     (二) 惠棟:周易述.周易本義辯證..........一二七
     1. 周易述..........一二八
     體式上:
     甲 述而不作..........一三○
     乙 雜煣家法..........一三○
     丙 改易經文..........一三○
     內容上:
     甲 釋易以取象、卦氣為主..........一三一
     乙 以易為通天人之學..........一三二
     丙 援道術以入易..........一三三
     2. 周易本義辯證..........一三四
     甲 改易篇章次第..........一三四
     乙 補音訊之未備..........一三四
     丙 釐正篇章字句..........一三五
     (三)江藩:周易述補..........一三五
     第六章 吳派之尚書學成就
     第一節 清代以前尚書學流變概說..........一四○
     第二節 吳派的尚書學著作..........一四五
     (一) 惠棟:古文尚書考.尚書古義..........一四五
     1. 古文尚書考..........一四五
     甲 辯鄭注疏序所述二十四篇為真..........一四六
     乙 以漢太誓為真晉秦誓為偽..........一四七
     丙 辯偽孔傳多出二十五篇不合漢志所載..........一四八
     丁 明偽古文偽作字句由來..........一四九
     戊 辨偽古文分篇之謬..........一四九
     己 認偽古文尚書作者為王肅..........一五○
     2. 尚書古義..........一五一
     (二)江聲:尚書集注音疏.尚書經師系表..........一五二
     第七章 吳派其他經學著作
     第一節 惠周惕:詩說..........一五九
     (一) 風雅頌以音別不以政別..........一五九
     (二) 正雅變雅美次錯陳..........一六一
     第二節 惠士奇..........一六四
     (一) 禮說..........一六四
     (二) 春秋說..........一六六
     (三) 大學說..........一六七
     第三節 惠棟..........一六八
     (一) 名堂大道錄..........一六八
     1. 論明堂之法本於易..........一六九
     2. 論五帝為天神名非人君名..........一六九
     3. 論褅祖宗郊皆可名褅.......... .一七○
     (二) 褅說..........一七一
     (三) 春秋左傳補注..........一七二
     第四節 江聲:論語挨質..........一七三
     第五節 江藩..........一七四
     (一) 經師經義目錄..........一七四
     (二) 經解入門..........一七五
     (三) 正續隸經文..........一七五
     第六節 阮福:孝經義疏補..........一七六
     第八章 吳派經學在經學史上之評價
     第一節 吳派之優點..........一八○
     (一) 推尊漢儒.學有本源..........一八○
     (二) 長於輯佚.精於校勘..........一八一
     第二節 吳派之缺點..........一八二
     (一) 拘泥古說.不論是非..........一八二
     (二) 流於瑣碎.忽視大體..........一八三
     〔附錄〕:吳派之小學著作簡述
     一、惠氏讀說文記十五卷..........一八六
     二、江聲六書說一卷..........一八八
     三、鈕樹玉說文解字敘錄十五卷..........一八九
     四、鈕氏說文新附考六卷續考一卷..........一九○
     五、鈕氏段氏說文注訂八卷..........一九一
     六、江藩爾雅小箋三卷..........一九一
     七、顧廣圻說文辨疑一卷..........一九二
     八、江沅說文釋例二卷..........一九三
     九、江氏說文解字音均表十七卷..........一九四
     十、雷浚說文引經例辨三卷..........一九四
     十一、雷氏說文外篇十六卷..........一九五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6672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清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吳派經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清代吳派經學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東華錄》 清王先謙 上海線裝石印本 光緒十七年。
     2. 《困知記》 明羅欽順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國二十七年。
     3. 《清代焚毀書目研究》 吳哲夫 政大中文碩士論文 嘉新水泥一六四號 民國五十八年。
     4. 《清代通史》 蕭一山 台北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一年。
     5. 《章實齋遺書》 清章學誠 漢聲書局 民國六十二年。
     6. 《經解入門》清江潘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
     7. 《?軒語》 清張之洞 書目類編之九十三 成文出版社 民國六十七年
     8. 《漢學商兌》清方東樹 台北商務人人文庫 民國六十七年。
     9. 《清代學術論集》羅炳綿 食貨出版社 民國六十七年。
     10. 《清代思想史》陸竇謙 廣文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
     11. 《清史論叢》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清史研究室編 北京中華書局 民國六十八年。
     12. 《亭林文集》清顧炎武 四部備要本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3. 《戴震文集》 清戴震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4. 《述學內外篇》 清汪中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4. 《述學內外篇》 清汪中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5. 《定龕全集》 清龔自珍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6. 《曾文正公文集》清曾國籓 四部備要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
     17. 《實證精神的尋求—明清考據學的發展》林師慶彰 收錄於《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聯經書局 民國七十年。
     18. 《漢學師承記》清江藩著 周予同選註 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一年。
     1.《潛研堂文集》錢大昕《國學基本叢書》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
     2.《拜經堂叢書》臧庸《百部叢書集成續編》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六年。
     3.《讀經示要》熊十力 洪文出版社 民國六八年。
     4.《焦氏叢書》焦循 藝文印書館 民國七二年。
     5.《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 中華書局 民國七二年。
     6.《中國哲學原論》唐君毅 學生書局 民國七三年。
     7.《惠棟之經學研究》耿志宏 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三年。
     8.《吳派之經學述評》李師威熊《中華學苑》三十六期政大中文所民國七七年。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