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清儒以<說文>釋<詩>之研究 : 以段玉裁、陳奐、馬瑞辰之著作為依據
作者 陳智賢
貢獻者 岑溢成
陳智賢
日期 1997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59:47 (UTC+8)
參考文獻 (一)清及清以前之著作
     孔穎達《毛詩正義》(南昌府學本) 藝文印書館
     王引之《經傳釋詞》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玉引之《經傳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
     王先謙《釋名疏證補》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王念孫著﹒陳雄根標點《廣雅疏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王筠《說文句讀》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江瀚《續修四庫全書提要》(詩經類) 商務印書館﹒民六十一年
     吳大徵《字說》藝文印書館,民六十四年三版
     吳玉擋《說文引經考》〈叢書集成新編第三六冊)新文豐出版社
     阮元《毛詩校勘記》〈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阮元《經籍饗詰》宏業書局﹒民七十五年再版
     俞樾《毛詩平議》〈續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世界書局﹒民五十九年五月二版
     段玉裁《段玉裁遺書》大化書局。七十五年再版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業﹒民七十四年十一版
     胡承王共《毛詩後氮》(續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晏炎吾等點校《清人詩說四種》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郝懿行《爾雅義疏》藝文印書館﹒民六十九年三版
     馬瑞辰《毛詩傳籤通釋》(續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馬瑞辰著﹒陳金生點校《毛詩傳變通釋》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
     許慎《說文解字》(四部善本叢刊本〉台灣商務印書館
     陳奐《詩毛氏傳疏》北京中國書店﹒一九八四年
     陳奐《詩毛氏傳疏》台灣學生書局﹒民五十六年
     陳奐《詩毛氏傳疏》(續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陳啟源《毛詩稽古篇》(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陳彭年重修﹒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黎明文化事業﹒民七十五年八版
     陳灃《東塾讀書記》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民六十四年
     陸德明《經典釋文》鼎文書局﹒民六十四年三月再版
     錢繹《方言箋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戴震《戴東原先生全集》大化書局七十六年再版
     顧野王《玉篇》中華書局﹒民七十一年台四版
     顧野王《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
     
     (二〉近人著作
     (1)《詩經》類著作
     于省吾《詩經楚辭新證》木鐸出版社﹒民七十一年
     向熹《詩經語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朱守亮《詩經評釋》學生書局﹒民七十三年
     朱熹《詩經集註》華正書局﹒民六十九年
     岑溢成《詩補傳與戴震解經方法》文津出版社﹒民八十一年
     李家樹《詩經的歷史公案》 大安出版社﹒一九九0年
     李雲光《毛詩重言通釋》(上、下)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六十七年
     季旭昇《詩經古義新證》文史哲出版社﹒民八十三年
     林祥征、韓明安《詩經宋議》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林義光《詩經通解》台灣中華書局﹒民七十五年台二版
     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學生書局﹒民八十二年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二) 學生書局﹒民七十六年
     河北大學編《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姜昆武《詩書成詞考釋》濟南﹒齊魯番社。一九八九年
     洪文婷《毛詩傳箋通釋析論》文津出版社﹒民八十二年
     胡樸安《詩經學》台灣商務印書館﹒民七十七年台五版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八十三年
     孫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六六年
     袁愈安譯、唐莫堯注釋《詩經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二版
     高本漠著﹒董間穌譯《高本溪詩經注釋》國立編譯館﹒民六十八年再版
     郭晉稀《詩經蠢測》甘肅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陳子展《詩經宜解》(上、下)復旦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陳應棠《毛詩訓話新銓》台灣中華書局﹒民五十八年
     曾運乾著、周秉鈞整理《毛詩說》湖南﹒岳麓害社﹒一九九0年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
     馮浩菲《毛詩訓話研究》(上、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黃典誠《詩經通譯新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黃焯《毛詩鄭箋平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黃焯《詩疏平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黃焯《詩說》長江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楊合鳴《詩經句法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趟沛霖《詩經研究反思》天津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趟沛霖《興的起源﹒歷史積波與詩歌藝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改編版四冊)三民警局﹒民八十年再版
     
     (2)小學類著作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駱駝出版社﹒民七十六年
     王力《同源字典》文史哲出版社﹒民七十二年
     王仁祿《段氏文字學》藝文印書館﹒民六十五年再版
     王彥坤《古籍異文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王鳳陽《漢字學》吉林文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吉常宏﹒王佩增編《中國古代語言學家評傳》山東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朱承平《文獻語言材料的鑑別與應用》江西高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何漢南《古文字探源》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吳孟復《訓詁通論》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呂景先《說文段註指例》正中書局﹒民八十一年
     李圃《甲骨文文字學》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汪耀楠《注釋學綱要》北京﹒語文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周大璞《訓話學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0年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林尹《文字學概說》正中書局﹒民七十三年初版第十次印刷
     林尹《訓詁學概要》正中書局﹒民七十五年初版第十二次印行
     林平和《禮記鄭注音讀與釋義之商榷》文史哲出版社﹒民七十年
     林祥楣編《漢語論叢》.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0年
     林雲《古文字研究簡論》吉林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金德建《金德建古文字學論文集》貫雅文化,事業﹒民八十年
     洪成玉《古漢語詞義分析》夫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0年
     約齋《字源》發文印書館﹒民八十一年再版
     胡奇光《中國小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胡楚生《訓話學大綱》華正書局﹒民七十七年初版
     胡樸安《中國訓話學史》台灣商務印書館﹒民七十四年台十版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一年
     高守綱《古代漢語詞義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高亨篡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一九八九年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商承祈《說文中之古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康殷《古文字形發微》北京出版社﹒一九九0年
     張之強 許嘉路編《古漢語論集》第二集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張永言《訓話學簡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許威漢《訓話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郭在貽《訓話學》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的》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陳初生編﹒曾憲通審校《金文常用字典》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八十一年
     陸宗達《訓話研究第一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陸宗達《訓詁簡論》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第二次印刷
     陸宗遠、王寧《訓話與訓話學》山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陸宗遠、王寧、朱永培合著《訓詁學的知識和應用》北京語文出版社﹒一九九0年
     程湘清主編《先秦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黃大榮《訓話學基礎》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黃永武《形聲多兼會考》文史哲出版社﹒民六十五年四版
     黃典誠《訓詁學概論》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黃季剛口述、黃焯筆記《文字、聲韻、訓詁筆記》木鐸出版社﹒民七十二年
     黃建中《訓詁學教程》荊楚書社﹒一九八八年版
     黃建中、胡培俊《漢字學通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0年
     楊瑞志《訓詁學》(上、下〉山東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二版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大遇害局﹒民六十年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九0年
     詹鄞鑫《漢字說略》遼寧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趟振鐸《訓詁學綱要》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趙誠《古代文字音韻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
     趙誠《甲骨文字學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三年
     輔仁大學編《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八十一年
     齊沖天《訓話學教程》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齊珮瑢《訓話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版
     劉又辛《文字訓話論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
     劉又辛《通假概說》四川﹒巴蜀書社﹒一九八八年版
     劉翔等編﹒李學勤審訂《商周古文字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蔣紹愚《古漢諮詢隘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蔣善國《漢字形體學》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一九五九年
     蔡信發《說文答問》自印本﹒民八十四年二版
     魯實先《假借糊地原》文史哲出版社﹒民六十二年初版
     蕭璋《文字訓詁論集》語文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3)經學、史學、論文集、雜著
     中山大學中文系編《第一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八十二年十一月
     文哲所編《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研院文哲所﹒民八十三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四冊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
     皮錫瑞《經學通論》商務印書館﹒民七十八年十月五版
     吳雁南等編《清代經學史通論》雲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沈兼士 《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
     周祖謨《問學集》知仁出版社﹒民六十五年
     周祖謨《語言文史論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八十一年
     林慶彰編《中國經學史論文集》〈下)文史哲出版社﹒民八十二年
     姜亮夫?定﹒陶秋英校《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文史哲出版社﹒民七十四年再版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台灣學生書局﹒民七十七年
     胡樸安《古書校領法》西南書局﹒民六十八年
     徐復觀《兩漠思想史卷三》學生書局﹒民六十八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灣中華書局﹒民七十六年台十一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灣商務印書館﹒民七十四年台二版
     黃永武《許慎之經學》台灣中華書局﹒民六十一年
     黃焯《黃焯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楊伯峻《楊伯峻學術論文集》長沙﹒岳麓害社﹒一九八四年
     趙航《揚州學派新論》江蘇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顧頡剛編《古史辨》第三冊下(民國叢書第四編第六六冊)
     
     (三)學位論文
     岑溢成《訓詁學與清儒訓話方法》新亞研究所﹒民七十三年博士論文
     李建誠《爾雅釋訓研究》中央大學中文所﹒民八十二年碩士論文
     周浩治《清代詩經學》政治大學中文所﹒民五十九年碩士論文
     林慶勳《段玉裁之生平及其學術成就》文化大學中文所﹒民一九七九年博士論文
     施炳華《毛傳釋例》政治大學中文所﹒民六十三年碩士論文
     郭明華《毛詩稽古篇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民八十一年碩士論文
     黃章明《詩經疊字研究》文化大學中文所﹒民六十八年碩士論文
     賴炎元《毛詩鄭氏箋釋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所﹒民四十七年碩士論文
     
     (四)期刊
     王英明〈對「聲符兼義」問題的再認識〉《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三月
     白兆麟〈右文說是對早期聲訓的反動〉《語言文字學》﹒一九八八年十月
     吳平〈試論說文段注明假借的方法〉《語言文字學》﹒一九八八年三月
     李先華〈說文兼用三家詩凡例說略〉《安徽師大學報》哲社版﹒一九九0年四期
     李運富〈從毛詩平議看訓話中的邏輯問題〉(論據部分) 《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四月
     李運富〈從毛詩平議看訓話中的邏輯問題〉(證明部分) 《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二月
     周復綱〈論訓話引據法〉《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一九九一年一期
     林慶勳〈段玉裁年表〉《孔孟學報》四十期﹒民七十九年九月
     馬玉山〈古音通假商兌〉《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一月
     黃六平〈段玉裁詩經小學補說〉《東方文化》七卷二期﹒一九六九年七月
     黃忠慎〈馬瑞炭詩經學中考證之研究〉《孔孟學報》六十二期、民八十年九月
     黃得時〈儀禮古今文疏義與毛詩後箋〉《孔孟學報》十五期﹒民五十七年四月
     楊向奎〈論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四月
     楊合鳴〈說文引詩略考〉《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一九九一年一期
     虞萬里〈段玉裁詩經小學研究〉上、下 《辭書研究》五﹒六期﹒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一月
     蔡永貴、李岩〈右文說新探〉《語言文字學》﹒一九八八年五月
     賴明德〈詩經考釋敘例〉師大《國文學報》二期﹒一九七三年四月
     戴璉璋〈詩經虛詞釋例〉淡江學報(文學)十一期﹒一九七三年三月
     戴璉璋〈詩經疑義考辨〉師大《國文學報》二期﹒一九七三年四月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712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岑溢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智賢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智賢zh_TW
dc.date (日期) 199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May-2016 18:59:47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y-2016 18:59:4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y-2016 18:59:4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91NCCV712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355-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第一節 訓詁之特質與清人經學之成就.......... ○○一
     (一)《毛傳》、《鄭箋》為訓詁之典範著作.......... ○○一
     (二)清人經學之成就在訓詁.......... ○○三
     第二節 研究方向、對象與方法.......... ○○六
     (一)《說文解字》與清人訓詁之關係.......... ○○六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九
     第三節 清儒以《說文》釋《詩》之問題.......... ○一一
     第二章 段玉裁《施小學》、《小箋》、《說文注》、《詩》學.......... ○一七
     第一節 《詩經小學》成書時間及刪節本與足本之差異.......... ○一七
     (一)成書時間的蠡測.......... ○一七
     (二)足本與節本之優劣.......... ○一九
     第二節《詩經小學》引《說文》之作用.......... ○二二
     (一)引《說文》證義.......... ○二二
     (二)以《說文》校勘.......... ○二四
     (三)以《說文》明字形同異.......... ○二五
     第三節《詩經小學》引《說文》資料之缺失.......... ○二六
     (一)引資料未說明,難以了解.......... ○二七
     (二)引用資料形式相同,造成誤解.......... ○三○
     第四節《詩經小學》與段式其它著作之歧異.......... ○三三
     (一)對《說文》引文認定之差異.......... ○三三
     (二)釋義之修正.......... ○三五
     第五節《定本小箋》在段氏《詩》學之地位.......... ○三九
     第六節《說文注》與段氏《詩》學著作.......... ○四四
     第三章 段玉裁《說文注》釋《詩》之研究.......... ○五三
     第一節 字義之區分與段玉裁之解經.......... ○五五
     (一)製字之本義與說經之義.......... ○五五
     (二)本義與引申義、假借義.......... ○五八
     (三)古義與今義.......... ○六一
     第二節 本義、引申義與假借義及段氏之解《詩》.......... ○六三
     第三節 段氏由本義、擴及引申義與假借義之缺失.......... ○七四
     (一)引申義與本意不相因.......... ○七五
     (二)假借之本字限於《說文》.......... ○七七
     (三)引申與假借相混.......... ○八一
     第四節 聲義同源與《說文》、《毛傳》同異之認定.......... ○八八
     第五節 結語.......... ○九四
     第四章 陳奐《傳疏》以《說文》解《詩》之研究(上)..........一○一
     第一節 《傳疏》成書始末與「義類」之原貌..........一○一
     第二節《傳疏》之特色..........一○五
     (一)依從《傳》說,寧受墨守之譏..........一○六
     (二)闡發《傳》例,依例釋《傳》..........一一○
     第三節 陳奐以《說文》證義之方式..........一一三
     (一)由《說文》字義找釋義之根據..........一一三
     (二)由《說文》釋聲為線索,證明詞義..........一二一
     (三)由《說文》釋形為線索,說明詞義..........一二三
     第五章 陳奐《傳疏》以《說文》解《詩》之研究(下)..........一三一
     第一節 陳奐對段玉裁釋《詩》《傳》詞義的取捨..........一三一
     (一)陳奐與段玉裁校勘之異同..........一三一
     (二)陳奐抉擇、綜合段氏歧異含混之說..........一三五
     (三)陳奐反對段氏之說..........一五九
     第二節《傳疏》承襲《說文注》觀念所衍生之問題..........一四三
     (一)說文之意與說經之意不同及《說文》本《傳》訊..........一四四
     (二)引申假借觀念之承襲與論證、判定之差異..........一四八
     (三)《說文》未收字與古今義區別之歧異..........一五二
     第三節 結語..........一五六
     第六章 馬瑞辰以《說文》解《詩》之研究(上)..........一六一
     第一節《通釋》之成書與定名..........一六一
     第二節《通釋》釋《詩》之特色與缺失..........一六四
     (一)《通釋》釋《詩》之特色..........一六四
     (二)《通釋》釋義之缺失..........一七一
     第三節《通釋》之假借觀..........一七五
     (一)假借與《說文》未收字..........一七六
     (二)假借與異文..........一八二
     (三)多層的假借..........一八六
     (四)假借與本字..........一八九
     第七章 馬瑞辰以《說文》解《詩》之研究(下)..........二○三
     第一節 變其通借,讀以《說文》本字..........二○三
     (一)配合句例,讀以本字..........二○三
     (二)因《說文》本字衍生訛誤..........二○五
     第二節《通釋》以《說文》釋《詩》之其它方式..........二一三
     (一)以《說文》字義釋《詩》..........二一三
     (二)由《說文》釋聲尋證義之據..........二一七
     (三)由《說文》提供的字形為證義之據..........二一八
     第三節《通釋》以《說文》釋《詩》之缺失..........二二三
     (一)以《說文》誤釋知本形、本義及聲符為據..........二二四
     (二)附會《說文》古文字形..........二二八
     (三)展轉牽合《說文》之義..........二三一
     (四)引《說文》卻無助釋義..........二三三
     第四節 結語..........二三六
     第八章 清儒以《說文》釋《詩》之問題綜述(上)..........二四五
     第一節 清儒以《說文》釋《詩》之基本方式與問題..........二四五
     第二節 形義、字義與因形證義..........二四七
     第三節 本義與訓詁之相關問題..........二五七
     (一)形聲字難因形說本義..........二五八
     (二)造意與實義;具體義與抽象義..........二六○
     (三)雙重本義..........二六三
     第九章 清儒以《說文》釋《詩》之問題綜述(下)..........二七五
     第一節 《說文》與訓詁假借之本字..........二七五
     (一)高郵王氏父子論訓詁假借與本字..........二七六
     (二)《說文》與訓詁假借本字之分合..........二八○
     第二節《說文》引《詩》與清儒釋《詩》..........二八八
     第三節 聲義同源之運用與效用..........二九六
     第十章 結論..........三○九
     參考書目..........三一三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7122012en_US
dc.title (題名) 清儒以<說文>釋<詩>之研究 : 以段玉裁、陳奐、馬瑞辰之著作為依據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清及清以前之著作
     孔穎達《毛詩正義》(南昌府學本) 藝文印書館
     王引之《經傳釋詞》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玉引之《經傳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
     王先謙《釋名疏證補》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王念孫著﹒陳雄根標點《廣雅疏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王筠《說文句讀》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江瀚《續修四庫全書提要》(詩經類) 商務印書館﹒民六十一年
     吳大徵《字說》藝文印書館,民六十四年三版
     吳玉擋《說文引經考》〈叢書集成新編第三六冊)新文豐出版社
     阮元《毛詩校勘記》〈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阮元《經籍饗詰》宏業書局﹒民七十五年再版
     俞樾《毛詩平議》〈續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世界書局﹒民五十九年五月二版
     段玉裁《段玉裁遺書》大化書局。七十五年再版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業﹒民七十四年十一版
     胡承王共《毛詩後氮》(續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晏炎吾等點校《清人詩說四種》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郝懿行《爾雅義疏》藝文印書館﹒民六十九年三版
     馬瑞辰《毛詩傳籤通釋》(續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馬瑞辰著﹒陳金生點校《毛詩傳變通釋》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
     許慎《說文解字》(四部善本叢刊本〉台灣商務印書館
     陳奐《詩毛氏傳疏》北京中國書店﹒一九八四年
     陳奐《詩毛氏傳疏》台灣學生書局﹒民五十六年
     陳奐《詩毛氏傳疏》(續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陳啟源《毛詩稽古篇》(皇清經解本〉藝文印書館
     陳彭年重修﹒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黎明文化事業﹒民七十五年八版
     陳灃《東塾讀書記》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民六十四年
     陸德明《經典釋文》鼎文書局﹒民六十四年三月再版
     錢繹《方言箋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戴震《戴東原先生全集》大化書局七十六年再版
     顧野王《玉篇》中華書局﹒民七十一年台四版
     顧野王《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
     
     (二〉近人著作
     (1)《詩經》類著作
     于省吾《詩經楚辭新證》木鐸出版社﹒民七十一年
     向熹《詩經語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朱守亮《詩經評釋》學生書局﹒民七十三年
     朱熹《詩經集註》華正書局﹒民六十九年
     岑溢成《詩補傳與戴震解經方法》文津出版社﹒民八十一年
     李家樹《詩經的歷史公案》 大安出版社﹒一九九0年
     李雲光《毛詩重言通釋》(上、下)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六十七年
     季旭昇《詩經古義新證》文史哲出版社﹒民八十三年
     林祥征、韓明安《詩經宋議》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林義光《詩經通解》台灣中華書局﹒民七十五年台二版
     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學生書局﹒民八十二年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二) 學生書局﹒民七十六年
     河北大學編《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姜昆武《詩書成詞考釋》濟南﹒齊魯番社。一九八九年
     洪文婷《毛詩傳箋通釋析論》文津出版社﹒民八十二年
     胡樸安《詩經學》台灣商務印書館﹒民七十七年台五版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八十三年
     孫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六六年
     袁愈安譯、唐莫堯注釋《詩經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二版
     高本漠著﹒董間穌譯《高本溪詩經注釋》國立編譯館﹒民六十八年再版
     郭晉稀《詩經蠢測》甘肅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陳子展《詩經宜解》(上、下)復旦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陳應棠《毛詩訓話新銓》台灣中華書局﹒民五十八年
     曾運乾著、周秉鈞整理《毛詩說》湖南﹒岳麓害社﹒一九九0年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
     馮浩菲《毛詩訓話研究》(上、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黃典誠《詩經通譯新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黃焯《毛詩鄭箋平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黃焯《詩疏平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黃焯《詩說》長江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楊合鳴《詩經句法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趟沛霖《詩經研究反思》天津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趟沛霖《興的起源﹒歷史積波與詩歌藝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改編版四冊)三民警局﹒民八十年再版
     
     (2)小學類著作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駱駝出版社﹒民七十六年
     王力《同源字典》文史哲出版社﹒民七十二年
     王仁祿《段氏文字學》藝文印書館﹒民六十五年再版
     王彥坤《古籍異文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王鳳陽《漢字學》吉林文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吉常宏﹒王佩增編《中國古代語言學家評傳》山東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朱承平《文獻語言材料的鑑別與應用》江西高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何漢南《古文字探源》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吳孟復《訓詁通論》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呂景先《說文段註指例》正中書局﹒民八十一年
     李圃《甲骨文文字學》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汪耀楠《注釋學綱要》北京﹒語文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周大璞《訓話學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0年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林尹《文字學概說》正中書局﹒民七十三年初版第十次印刷
     林尹《訓詁學概要》正中書局﹒民七十五年初版第十二次印行
     林平和《禮記鄭注音讀與釋義之商榷》文史哲出版社﹒民七十年
     林祥楣編《漢語論叢》.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0年
     林雲《古文字研究簡論》吉林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金德建《金德建古文字學論文集》貫雅文化,事業﹒民八十年
     洪成玉《古漢語詞義分析》夫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0年
     約齋《字源》發文印書館﹒民八十一年再版
     胡奇光《中國小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胡楚生《訓話學大綱》華正書局﹒民七十七年初版
     胡樸安《中國訓話學史》台灣商務印書館﹒民七十四年台十版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一年
     高守綱《古代漢語詞義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高亨篡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一九八九年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商承祈《說文中之古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康殷《古文字形發微》北京出版社﹒一九九0年
     張之強 許嘉路編《古漢語論集》第二集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張永言《訓話學簡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許威漢《訓話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郭在貽《訓話學》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的》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陳初生編﹒曾憲通審校《金文常用字典》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八十一年
     陸宗達《訓話研究第一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陸宗達《訓詁簡論》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第二次印刷
     陸宗遠、王寧《訓話與訓話學》山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陸宗遠、王寧、朱永培合著《訓詁學的知識和應用》北京語文出版社﹒一九九0年
     程湘清主編《先秦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黃大榮《訓話學基礎》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黃永武《形聲多兼會考》文史哲出版社﹒民六十五年四版
     黃典誠《訓詁學概論》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黃季剛口述、黃焯筆記《文字、聲韻、訓詁筆記》木鐸出版社﹒民七十二年
     黃建中《訓詁學教程》荊楚書社﹒一九八八年版
     黃建中、胡培俊《漢字學通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0年
     楊瑞志《訓詁學》(上、下〉山東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二版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大遇害局﹒民六十年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九0年
     詹鄞鑫《漢字說略》遼寧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趟振鐸《訓詁學綱要》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趙誠《古代文字音韻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
     趙誠《甲骨文字學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三年
     輔仁大學編《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八十一年
     齊沖天《訓話學教程》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齊珮瑢《訓話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版
     劉又辛《文字訓話論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
     劉又辛《通假概說》四川﹒巴蜀書社﹒一九八八年版
     劉翔等編﹒李學勤審訂《商周古文字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蔣紹愚《古漢諮詢隘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蔣善國《漢字形體學》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一九五九年
     蔡信發《說文答問》自印本﹒民八十四年二版
     魯實先《假借糊地原》文史哲出版社﹒民六十二年初版
     蕭璋《文字訓詁論集》語文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3)經學、史學、論文集、雜著
     中山大學中文系編《第一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八十二年十一月
     文哲所編《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研院文哲所﹒民八十三年
     王國維《觀堂集林》四冊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
     皮錫瑞《經學通論》商務印書館﹒民七十八年十月五版
     吳雁南等編《清代經學史通論》雲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沈兼士 《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
     周祖謨《問學集》知仁出版社﹒民六十五年
     周祖謨《語言文史論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八十一年
     林慶彰編《中國經學史論文集》〈下)文史哲出版社﹒民八十二年
     姜亮夫?定﹒陶秋英校《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文史哲出版社﹒民七十四年再版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台灣學生書局﹒民七十七年
     胡樸安《古書校領法》西南書局﹒民六十八年
     徐復觀《兩漠思想史卷三》學生書局﹒民六十八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灣中華書局﹒民七十六年台十一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灣商務印書館﹒民七十四年台二版
     黃永武《許慎之經學》台灣中華書局﹒民六十一年
     黃焯《黃焯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楊伯峻《楊伯峻學術論文集》長沙﹒岳麓害社﹒一九八四年
     趙航《揚州學派新論》江蘇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顧頡剛編《古史辨》第三冊下(民國叢書第四編第六六冊)
     
     (三)學位論文
     岑溢成《訓詁學與清儒訓話方法》新亞研究所﹒民七十三年博士論文
     李建誠《爾雅釋訓研究》中央大學中文所﹒民八十二年碩士論文
     周浩治《清代詩經學》政治大學中文所﹒民五十九年碩士論文
     林慶勳《段玉裁之生平及其學術成就》文化大學中文所﹒民一九七九年博士論文
     施炳華《毛傳釋例》政治大學中文所﹒民六十三年碩士論文
     郭明華《毛詩稽古篇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民八十一年碩士論文
     黃章明《詩經疊字研究》文化大學中文所﹒民六十八年碩士論文
     賴炎元《毛詩鄭氏箋釋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所﹒民四十七年碩士論文
     
     (四)期刊
     王英明〈對「聲符兼義」問題的再認識〉《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三月
     白兆麟〈右文說是對早期聲訓的反動〉《語言文字學》﹒一九八八年十月
     吳平〈試論說文段注明假借的方法〉《語言文字學》﹒一九八八年三月
     李先華〈說文兼用三家詩凡例說略〉《安徽師大學報》哲社版﹒一九九0年四期
     李運富〈從毛詩平議看訓話中的邏輯問題〉(論據部分) 《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四月
     李運富〈從毛詩平議看訓話中的邏輯問題〉(證明部分) 《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二月
     周復綱〈論訓話引據法〉《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一九九一年一期
     林慶勳〈段玉裁年表〉《孔孟學報》四十期﹒民七十九年九月
     馬玉山〈古音通假商兌〉《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一月
     黃六平〈段玉裁詩經小學補說〉《東方文化》七卷二期﹒一九六九年七月
     黃忠慎〈馬瑞炭詩經學中考證之研究〉《孔孟學報》六十二期、民八十年九月
     黃得時〈儀禮古今文疏義與毛詩後箋〉《孔孟學報》十五期﹒民五十七年四月
     楊向奎〈論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語言文字學》一九九0年四月
     楊合鳴〈說文引詩略考〉《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一九九一年一期
     虞萬里〈段玉裁詩經小學研究〉上、下 《辭書研究》五﹒六期﹒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一月
     蔡永貴、李岩〈右文說新探〉《語言文字學》﹒一九八八年五月
     賴明德〈詩經考釋敘例〉師大《國文學報》二期﹒一九七三年四月
     戴璉璋〈詩經虛詞釋例〉淡江學報(文學)十一期﹒一九七三年三月
     戴璉璋〈詩經疑義考辨〉師大《國文學報》二期﹒一九七三年四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