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韓祭祀公業法制與土地產權問題之比較研究
作者 金根植
貢獻者 蘇志超
金根植
日期 1996
上傳時間 2016-05-11
摘要 中韓兩國幾千來向為兄弟之邦,歷史背景、民族感情、思想背景等甚為相似。尤其兩國民族皆重視祖先崇拜思想,而自然的形成設立祭祀公業的習慣。迨現代西洋文化之衝擊,固有傳統文化式微。社會形態逐漸由以農業為中心的國家,轉化為以工商產業為主的國家。因而,家庭制度、家族制度、宗族制度也轉變為以個人為中心的制度,千年來遺留下來的祖先崇拜思想遂日趨沒落。此外,中韓兩國均曾同時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者數十年之殖民統治。由此祭祀公業的傳統法律制度,受到殖民法律強制地改變,產生今日諸多錯綜複雜的問題,共成為司法實務上糾紛的來源。為尋找此些問題的根本解決途徑,本文乃側重研究中韓兩國祭祀公業法制與產權問題之比較,其章節大要如下:
參考文獻 中文
     (一)台灣文獻
     1. 王雲五主編,「宋朱子年譜」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
     2. 王夢鷗 著,「中國古代家族之形成及其流變」初版,台北;文津
     出版社,民國五十一年。
     3. 王澤鑑 著,「民法物權」初版,台北; 興豐印刷廠, 民國八十一年,四月。
     4 王澤鑑 著,「民法實例研習叢書」 (第二,冊民法總則) ,興豐印
     刷廠,民國七十二年。
     5. 史尚寬 著,「物權法論」 台北; 榮泰印書館, 民國七十六年。
     6. 甘懷真 著,「唐代家廟禮制研究.」 台北;商務印書館, 民國八十年。
     7. 朱筱新 著,「中國古代禮儀制度」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八十三年。
     8. 宋念慈譯,清水盛光著「 中國族產制度考」 台北;中國新聞出
     版公司印刷廠,民國四十五年。
     9. 李用兵 著「中國古代法制史話」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三年。
     10 . 李光濤 著, 「 中台韓民族與文化」 `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
     民國五十七生。
     11 沈恒春「 宗法制度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七十一年。
     1 2. 姉齒松平著「 祭祀公業與台灣特殊法律研究」 台北;眾文圖書
     公司, 民國八十年。
     1 3 . 來新夏、徐建華共 著「 中國的年譜與家譜」 台北; 台灣商務印
     書館,民國八十三年。
     1 4 . 林安弘 著「 儒家孝道思想研究」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
     一年。
     1 5. 法務部主編「 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 台北;法務通訊雜誌社
     印行,民國八十一年。
     16 姚瑞光 著「 民事訴訟法論」 台北; 海天印刷廠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
     17. 秦惠田「 五禮通考」 台北;新興書局,民國六十四年。
     18. 張壽安 著「 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初版,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民國八十三年。
     19. 張鶴泉 著「 局代祭l記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20. 陳大絡 著「 中華民族融合歷程考述」 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
     六十八年。
     2 1.陳井星 著「 台灣祭祀公業新論」 台北;自版,民七十六年。
     22 . 陳棋炎 著「 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 台北;瑞明印刷廠,民國
     七十九年。
     23. 陳榮捷 著「 朱學論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民國七十七年。
     24. 陳錫勇 著「 宗法天命與春秋思想初探」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
     25. 傅衣凌, 「 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論綱」初版,上海:上海人出版社,
     1992 年。
     26. 潘維和 著「 唐律上家族主義之研究」初版, 台北;中國文化學
     院出版部,民國五十四年。
     27. 程瑤田「 宗法小記」 (皇清經解正編) ,台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
     限公司,民國六十五年。
     28. 黃立著「長法總則」 台北;自版,民國八十三年。
     29. 黃金土主編「講義彙編」 台北;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民國八十年。
     30. 溫豐文 著現代社會與土地所有權理論之發展」初版, 台北;
     五南圖書出炭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3 1.萬斯大段玉裁「宗法論」 台北; 廣文書局有限公司,民國五十七年。
     32. 劉劍寒主編;-講義彙編」 台北;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民國七十五年。
     33. 蔣義斌撰,「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演進」初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七年。
     34. 鄧克銘 著「宋代理概念之開展」 台北;文津出版社印行,民國八十二年。
     35 戴炎輝 著,「中國身分法史」初版,台北;司法行政部,民國四十八年。
     36 謝在全 著「分別共有內部關係之理論與實務」 初版,台北:文
     太印刷企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四年。
     37. 謝在全 著「民法物權論」 台北; 文太印刷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一年。
     38. 顏慶德、雷生春晨「台灣土地登記制度之由來與光復初期土地登
     記之回顧」 台北;內政部, 民國八十二年。
     (二)大陸文獻
     1. 徐揚杰 著「中國家族制度史」初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年。
     2. 葉孝信主編,「中國民法史」初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 楊學政 著「原始宗教論」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發行, 1991年。
     4. 孫署冰譯、浦魯東 著,「什麼是所有權」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2年。
     5. 楊布生、彭定蜀編著「中國書院與傳統文化」湖南;湖南省教
     育出版社,1992年。
     6. 徐遠和 著「儒學與東方文化」 北京:人民出版社發行, 1994年。
     7. 劉學林、馬重奇共著「中國古代風俗文化論」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8. 高其才 著「中國習慣法論」 長沙: 湖南出版社, 1995 年。
     日文
     ( 一) 著書
     1 中田薰 著,「法制史論文集」 (第一、二、三卷) 第一刷發行,東京,大正十五年(第一卷) 、昭和十三年(第二卷)、昭和十八年(第三卷)。
     2. 中尾英俊 著「入會權」 ( 1. 2 )初版, 東京;一粒社,昭和57年。
     3. 中村宗雄、高島平藏共 著「物權法」 東京; 敬文堂刊,昭和四十七年。
     4. 仁井田陞,「中國身分法史」復刊版,東京; 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年。
     5. 仁井田陞「 中國法制史研究(全四冊)」補訂版第三刷發行,東
     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1 年。
     6. 仁井田陞「 中國の法思想史」初版, 東京;日本評論社,昭和二六年。
     7. 仁井田陞,「中國の法と社會と歷史」初版, 東京;岩波書店, 1967年。
     8. 仁井田陞「 中國の社會の法と倫理」初版,東京;弘文堂, 1954年。
     9. 仁井田陞「 中國の農村家族」第二刷,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54 年。
     10 . 仁井田陞「葦宋法律文書の研究」復刊版,東京; 東京大學出版
     會,1983年。
     1 1. 水本浩「土地問題と所有權」再版,東京; 有斐閣, 昭和50 年。
     1 2. 世良晃志郎言,Max Weber著,「法社會學」`東京; 創文社,1988年。
     1 3 . 平木勘太郎「 韓國土地所有權/沿革ヲ論ス」 內閣不動產調查
     會, 昭和九年。
     1 4 . 多賀秋五郎著「 中國宗譜の研究(上、下) 」 `東京;日本學術振
     興會刊, 昭和5 6 年。
     1 5. 早川保次編「 朝鮮不動登記/沿革並查定ト證明, 登記記トノ關
     係」 大正三年制令16 號/研究」 京城: 大正10 年。
     16 . 米山隆譯, Karl Larenz 著「法學方法論」 東京;勁草書房,1990年。
     1 7. 我妻榮著, 「民法總則(民法講議I)」,東京;岩波書店刊行,一九九二年
     1 8. 我妻榮著、有泉亨補訂「物權法」(民法講議Ⅱ) ,東京;岩波
     書店刊行, 一九九二年。
     19 . 谷口知平 著「 民法論」 ` (總論‧物權の研究) ,東京;有斐閣,
     昭和六三年。
     2 0 . 和田一郎著「 朝鮮土地地租制度調查報告書」。
     2 1. 法典調查局信「 慣習調查報告書」 京城; 明治4 3 年。
     22. 姉齒松平著「 本島人ノミニ關スル親族法並ニ相續法ノ大要」
     台北; 台法月報發行所, 1938 年。
     2 3. 姉齒松平著,「祭祀公業並台灣ニ於ケル特殊法律/研究」改正版,
     台北: 東都書籍株式會社,昭和十二年。
     24. 神尾太治平著「朝鮮不動產登記令義解」京城,大正1 年。
     2 5. 馬場社編,「朝鮮親族相續及び慣習法綜覽」京城; 大正十五年。
     2 6. 高士聚著、花村美樹,中樞院調查課編「大明律直解及解說」京
     城, 昭和十一年。
     27 . 國書刊行會編, 高麗史,東京;明治四十一、四十二年。
     2 8. 淺井虎夫「 支那法制史」 東京; 博文館初版,明治三十七年。
     2 9. 清水盛光著「支那族研の構造」第二刷發行,東京; 岩波書店, 昭
     和十八年。
     3 0. 野村調寸郎編「 朝鮮民事令」改訂三版, 東京; 昭和十二年。
     3 1. 朝鮮總督府「 朝鮮森林山野所有權ニ關スル指針」 日韓印刷株
     式會社印刷,大正二年。
     3 2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民事慣習回答彙集」 京城; 昭和8 年。
     33.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李朝の財產相續法」 京城; 昭和十一年。
     3 4.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朝鮮田制考」 京城; 鮮光印刷株式會社,
     昭和十五年。
     35.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朝鮮舊慣制度調查事業概要」 京城; 近澤
     商店印刷部,昭和十三年。
     36.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 朝鮮/姓名氏族ニ關スル研究調查」 ` 京城;
     朝鮮印刷株式會社, 昭和九年。
     37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漏「 朝鮮の祭紀相續法」 京城; 朝鮮印刷株
     式社, 昭和十四年。
     38.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譯「 大典會通」 京城;大正十年。
     3 9. 朝鮮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局, 「 朝鮮の姓」 ` 國勢調查局發行,
     昭和九年。
     4 0. 朝鮮總督府法務局編「朝鮮戶籍法令集及附錄」五版,京城;昭和十一年。
     4 1. 朝鮮總督府法務局編箏「改訂朝鮮司法例規」 朝鮮司法協會發
     行, 昭和三年。
     42 朝鮮總督府編「 契ニ關スル調查」 京城; 大正1 2 年。
     43. 朝鮮總督府臨時土地調查局編「 朝鮮土地調查事業概覽、大正四
     年度」 京城; 大正五年。
     44. 滋賀秀三,「中國家族の原理」初版,東京;創文社,昭和五六年。
     45. 滋賀秀三「清代中國の法之裁判」初版,東京;創文社,昭和五九年十二月。
     46. 稻葉君山「 朝鮮の姓の由來」 京城;巖松堂京城店發行,大正十二年。
     47 . 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 支那法制史論」初版,東京;大正四年。
     48. 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二卷上、下。
     49. 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三卷上、下。
     50. 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
     書, 台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一卷上、中、下,第二卷上、中,台灣
     私法第三卷附錄參考書上、下。
     5 1.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一卷上、下。
     52 . 韓國、度支部編「 土地調查綱要」 京城;隆熙三年( 1909 )。
     53. 韓國不動產法調查會, 「 韓國ニ於ケル土地ニ關スル權利ノ一班」 `
     京城; 光武十一年( 1907 )六月。
     54. 韓國不動產法調查會編, 「 韓國不動產ニ關スル調查記錄」 `京城,
     光武十年( 1906 )年。
     55. 藤田勇「 近代の所有觀と現代の所有問題」初版,東京;日本評
     論社, 1989 年。
     56. 議政府不動產法調查會編「 韓國不動產ニ關スル價例」 京城;
     光武十一年( 1907 )。
     (二)期刊專論
     1. 中田薰著「 唐宋時代の家共產制」 (一) 、( 二) ,國家學會雜
     誌,第四十卷第七號,大正十五年。
     2. 由井輝雄(戴炎輝)著「 台灣の家族制度左祖先祭祀團體」 台灣
     文化論叢第一輯,台北:清水書店,1945 年。
     3. 伴野喜三郎「公業廢止論」 台法月報,第十五卷九號,一九二一年。
     4. 後藤和佐二等「 祭祀公業論一一現行の法制より觀たる祭祀公
     業一一」 台法月報,第廿二卷一號,一九三八年。
     5. 彬木榮次著「 祭祀公業在廢止すぺし」台法月報,第十五卷一
     號,一九二一年。
     6. 戴炎輝著「 近世支那及び台灣の家族共產制」 (一)、(二) ,
     國家學會雜誌,第五十二卷第十號、第十一號,昭和九年。
     7. 戴炎輝著「 祭田又は祭祀公業」 法學協會雜誌,第五十四卷第十、第十一號,昭和十一年。
     韓文
     1.成俱撰「 傭齋叢話」 初版,台北,東方文化書局,民國六十年。
     2.朴秉濠著「傳統的法體系外法意識」初版,漢城; 大學出版部,1985年。
     3.朴秉淒著,「韓國法制史特殊研究」初版,漢城;韓國研究園書館,1960年。
     4.李光奎著「韓國 家族 宗族」 漢城: 民音社, 1990 。
     5.李能和撰「朝鮮巫俗考」 初版,台北;東方文化書局, 民國六十年。
     6.李範稷著,「韓國中世禮思想研究」 漢城;一潮閣,1991 年。
     7.金在恩著,「韓國家族 心理」 漢城; 乙酉文化社,1974 年。
     8.洪錫謀撰「秉國歲時記」初版,(朝鮮王朝,純祖時代) ,台北,
     東方文化書居,民國六十年。
     9.崔吉城編譯,「韓國社會宗教」 漢城;亞細亞文化社, 1982年。
     10.崔在錫著,「韓國古代社會史研究」 漢城;一志社, 198 7 年。
     11.崔在錫著,「韓國家族制度史研究」 漢城;一志社, 1983 年。
     12.許興撞著,「高麗社會史研究」 漢城;亞細亞文化史, 1981 年。
     13.郭潤直著,「民法總則」九版,漢城;經文社, 1983 。
     14.郭潤直著「物權法」 (民法講義Ⅱ) ,漢城;博英社, 1983 年。
     15.魚叔權撰「拜官雜記」初肢,台北;東方文化書局,民國六十年。
     16.朝鮮王朝「朝鮮王朝實錄」(48冊),漢城;國史編纂委員會,一九七二年。
     17.朝鮮王朝春秋館撰「高麗史節要」 (35冊) , 1452 年。
     18.慎鏽廈著「朝鮮土地調查事業研究」初版,漢城;知識產業社,1991 年。
     19.鄭麟趾等「高麗史」,1451 年。
     20. 韓永愚著「朝鮮前期社會經濟研究」 漢城;乙酉文化社, 1991年。
     2 1.韓國法司研究院編著,大法院判決例「民事訴訟法」 (1) ,初版,
     漢城;法典出版社, 1992 年。
     22. 韓國社會史研究會「 韓國社會身分階級社會變動」 漢城;
     文學知性社, 1990
     英文
     1. Kulp, Daniel Harrison , (1925)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 Sociology of Familism, Volume I . Phoenix Village,
     Kwantung, China ,New York :Bureau of Publications,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2. Olga Lang, (1968), Chinese Family And Society , by Yale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a
     3. Eugen Ehrlich, (1975)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New York: Arnopress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951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蘇志超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金根植zh_TW
dc.creator (作者) 金根植zh_TW
dc.date (日期) 199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016-05-11-
dc.date.available 2016-05-11-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016-05-11-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91NCCV951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6422-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地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韓兩國幾千來向為兄弟之邦,歷史背景、民族感情、思想背景等甚為相似。尤其兩國民族皆重視祖先崇拜思想,而自然的形成設立祭祀公業的習慣。迨現代西洋文化之衝擊,固有傳統文化式微。社會形態逐漸由以農業為中心的國家,轉化為以工商產業為主的國家。因而,家庭制度、家族制度、宗族制度也轉變為以個人為中心的制度,千年來遺留下來的祖先崇拜思想遂日趨沒落。此外,中韓兩國均曾同時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者數十年之殖民統治。由此祭祀公業的傳統法律制度,受到殖民法律強制地改變,產生今日諸多錯綜複雜的問題,共成為司法實務上糾紛的來源。為尋找此些問題的根本解決途徑,本文乃側重研究中韓兩國祭祀公業法制與產權問題之比較,其章節大要如下: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目的與範圍..........4
     第二節研究方法..........7
     第二章中國祭田之歷史的探討..........11
     第一節中國祭田之起源與發展..........11
     一、北宋時代之墓田制..........11
     二、南宋時代之祭田制..........13
     三、義田與祭田之關係..........14
     第二節朱子置祭田說與程伊川之祭始祖說及其發展..........20
     一、朱子之祭四代說..........20
     二、朱子祭四代說之變遷..........23
     三、程伊川之始祖概念..........26
     四、明清以後程伊川祭始祖說之影響..........28
     第三節祭田之處分處理..........34
     一、祭田之處分..........34
     (一)祀產保護之立法..........34
     (二)處分之慣例..........37
     二、祭田之管理..........40
     第三節台灣祭祀公業問題之探討..........44
     一、祭祀之意義..........44
     二、祭祀公業之沿革..........50
     三、祭祀公業設立之原因..........53
     第二節祭祀公業之性質..........61
     一、祭祀公業設立之方法..........61
     二、祭祀公業之目的..........66
     三、祭祀公業之機關..........67
     四、祭祀公業之權利能力及當事人能..........73
     第三節祭祀公業團體與派下之關係及其繼承..........89
     第四章韓國祭祀公業問題之探討..........100
     第一節宗中之起源..........100
     一、宗中之意義及起源..........100
     二、宗法與宗中之構成..........101
     三、宗中發生與消滅以及宗中員之變動..........104
     (一)宗中之發生與消滅..........104
     (二)宗中員之變動及其繼承..........104
     (三)宗孫之地位與權限..........105
     1、宗孫之地位..........105
     2、宗孫與門長之關係..........106
     3、門長或宗長之權限..........107
     第二節宗中之範圍與宗中會議..........113
     一、門中與宗中..........113
     二、門中之特質..........113
     三、宗中會議..........114
     (一)議題及招集者..........114
     (二)會員..........114
     (三)決議..........114
     第三節位土之設定..........119
     一、背景說明..........119
     二、宗中財產之意義..........121
     三、宗中財產之設定方法..........122
     第四節宗中財產之權利主體..........124
     一、祭田之權利主體..........127
     二、墓田之權利主體..........127
     三、宗中財產之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129
     (一)祭田之管理..........129
     (二)墓田之管理..........130
     (三)墓田之耕作..........131
     四、位土之分給、處分..........131
     第五章當今中韓祭祀公業有關不動產產權法制問題之比較探討..........140
     第一節祭祀公業之法律地位及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140
     一、台灣祭祀公業之法的性質..........140
     二、公業團體與派下之關係..........143
     三、公業財產之權利歸屬..........144
     第二節韓國宗中之法的地位與權限..........147
     一、宗中之權利主體..........147
     二、宗中楔與門中組織的發展..........149
     三、宗中財產的權利歸屬..........151
     第三節台灣與韓國現行法規之探討..........156
     一、台灣之問題..........156
     (一)祭祀公業團體之社團性與當事人能力..........157
     (二)祭祀公業團體之登記能力..........159
     二、韓國之問題..........161
     (一)現行實務上之見解----非法人團體說..........161
     1、法律適用問題..........162
     2、非法人體團的要件..........163
     3、內部關係..........163
     4、外部關係..........164
     5、財產歸屬關係..........164
     6、財產歸屬公示方法..........164
     (二)宗中團體的登記能力..........165
     (三)宗中團體的當事人能力..........168
     第六章祭祀公業之地權特性與土地使用管理..........177
     第一節祭祀公業之特別設目的及土地特別與目的..........177
     一、祭田及祭祀公業設置之社會背景..........177
     二、祭田及祭祀公業設置之文化背景..........177
     三、由家族、宗族及團體產業為基礎,建立社會、文化及民族國家之安定..........178
     四、祭田及祭祀公業實際是為宗族祭祀等公益目的而設置之宗族共有不動產管理方式..........179
     第二節祭祀公業所有目的之地權特性及特別使用管理..........179
     一、祭田及祭祀公業之傳統的產業管理習慣與近代地權法制互相融合..........179
     二、祭田及祭祀公業之傳統的土地管理方法,融合家族及宗族之親族倫理觀念及社會互助合作..........180
     三、傳統的祭祀公業之不動產管理方法,自然形成近代地權法制之公同共有特性..........180
     四、韓國祭祀公業(即宗中)問題及其解決之道..........181
     五、祭祀公業,公同共有不動產之管理與利用,應符合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之基本要求..........182
     六、祭祀公業之不動產的使用與管理..........183
     第三節祭祀公業土地使用管理效率之可能改進途徑..........187
     一、祭田制度之弊害..........187
     (一)清朝時期..........187
     (二)民國以後..........190
     二、問題之改進方法..........191
     (一)祭祀公業清理要點草案及施行..........191
     (二)處理途徑之探討..........193
     三、改進方法之建議..........194
     第七章結論..........197
     參考書目..........208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9512012en_US
dc.title (題名) 中韓祭祀公業法制與土地產權問題之比較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
     (一)台灣文獻
     1. 王雲五主編,「宋朱子年譜」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
     2. 王夢鷗 著,「中國古代家族之形成及其流變」初版,台北;文津
     出版社,民國五十一年。
     3. 王澤鑑 著,「民法物權」初版,台北; 興豐印刷廠, 民國八十一年,四月。
     4 王澤鑑 著,「民法實例研習叢書」 (第二,冊民法總則) ,興豐印
     刷廠,民國七十二年。
     5. 史尚寬 著,「物權法論」 台北; 榮泰印書館, 民國七十六年。
     6. 甘懷真 著,「唐代家廟禮制研究.」 台北;商務印書館, 民國八十年。
     7. 朱筱新 著,「中國古代禮儀制度」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八十三年。
     8. 宋念慈譯,清水盛光著「 中國族產制度考」 台北;中國新聞出
     版公司印刷廠,民國四十五年。
     9. 李用兵 著「中國古代法制史話」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三年。
     10 . 李光濤 著, 「 中台韓民族與文化」 `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
     民國五十七生。
     11 沈恒春「 宗法制度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七十一年。
     1 2. 姉齒松平著「 祭祀公業與台灣特殊法律研究」 台北;眾文圖書
     公司, 民國八十年。
     1 3 . 來新夏、徐建華共 著「 中國的年譜與家譜」 台北; 台灣商務印
     書館,民國八十三年。
     1 4 . 林安弘 著「 儒家孝道思想研究」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
     一年。
     1 5. 法務部主編「 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 台北;法務通訊雜誌社
     印行,民國八十一年。
     16 姚瑞光 著「 民事訴訟法論」 台北; 海天印刷廠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
     17. 秦惠田「 五禮通考」 台北;新興書局,民國六十四年。
     18. 張壽安 著「 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初版,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民國八十三年。
     19. 張鶴泉 著「 局代祭l記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
     20. 陳大絡 著「 中華民族融合歷程考述」 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
     六十八年。
     2 1.陳井星 著「 台灣祭祀公業新論」 台北;自版,民七十六年。
     22 . 陳棋炎 著「 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 台北;瑞明印刷廠,民國
     七十九年。
     23. 陳榮捷 著「 朱學論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民國七十七年。
     24. 陳錫勇 著「 宗法天命與春秋思想初探」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
     25. 傅衣凌, 「 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論綱」初版,上海:上海人出版社,
     1992 年。
     26. 潘維和 著「 唐律上家族主義之研究」初版, 台北;中國文化學
     院出版部,民國五十四年。
     27. 程瑤田「 宗法小記」 (皇清經解正編) ,台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
     限公司,民國六十五年。
     28. 黃立著「長法總則」 台北;自版,民國八十三年。
     29. 黃金土主編「講義彙編」 台北;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民國八十年。
     30. 溫豐文 著現代社會與土地所有權理論之發展」初版, 台北;
     五南圖書出炭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3 1.萬斯大段玉裁「宗法論」 台北; 廣文書局有限公司,民國五十七年。
     32. 劉劍寒主編;-講義彙編」 台北;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民國七十五年。
     33. 蔣義斌撰,「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演進」初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七年。
     34. 鄧克銘 著「宋代理概念之開展」 台北;文津出版社印行,民國八十二年。
     35 戴炎輝 著,「中國身分法史」初版,台北;司法行政部,民國四十八年。
     36 謝在全 著「分別共有內部關係之理論與實務」 初版,台北:文
     太印刷企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四年。
     37. 謝在全 著「民法物權論」 台北; 文太印刷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一年。
     38. 顏慶德、雷生春晨「台灣土地登記制度之由來與光復初期土地登
     記之回顧」 台北;內政部, 民國八十二年。
     (二)大陸文獻
     1. 徐揚杰 著「中國家族制度史」初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年。
     2. 葉孝信主編,「中國民法史」初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 楊學政 著「原始宗教論」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發行, 1991年。
     4. 孫署冰譯、浦魯東 著,「什麼是所有權」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2年。
     5. 楊布生、彭定蜀編著「中國書院與傳統文化」湖南;湖南省教
     育出版社,1992年。
     6. 徐遠和 著「儒學與東方文化」 北京:人民出版社發行, 1994年。
     7. 劉學林、馬重奇共著「中國古代風俗文化論」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8. 高其才 著「中國習慣法論」 長沙: 湖南出版社, 1995 年。
     日文
     ( 一) 著書
     1 中田薰 著,「法制史論文集」 (第一、二、三卷) 第一刷發行,東京,大正十五年(第一卷) 、昭和十三年(第二卷)、昭和十八年(第三卷)。
     2. 中尾英俊 著「入會權」 ( 1. 2 )初版, 東京;一粒社,昭和57年。
     3. 中村宗雄、高島平藏共 著「物權法」 東京; 敬文堂刊,昭和四十七年。
     4. 仁井田陞,「中國身分法史」復刊版,東京; 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年。
     5. 仁井田陞「 中國法制史研究(全四冊)」補訂版第三刷發行,東
     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1 年。
     6. 仁井田陞「 中國の法思想史」初版, 東京;日本評論社,昭和二六年。
     7. 仁井田陞,「中國の法と社會と歷史」初版, 東京;岩波書店, 1967年。
     8. 仁井田陞「 中國の社會の法と倫理」初版,東京;弘文堂, 1954年。
     9. 仁井田陞「 中國の農村家族」第二刷,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54 年。
     10 . 仁井田陞「葦宋法律文書の研究」復刊版,東京; 東京大學出版
     會,1983年。
     1 1. 水本浩「土地問題と所有權」再版,東京; 有斐閣, 昭和50 年。
     1 2. 世良晃志郎言,Max Weber著,「法社會學」`東京; 創文社,1988年。
     1 3 . 平木勘太郎「 韓國土地所有權/沿革ヲ論ス」 內閣不動產調查
     會, 昭和九年。
     1 4 . 多賀秋五郎著「 中國宗譜の研究(上、下) 」 `東京;日本學術振
     興會刊, 昭和5 6 年。
     1 5. 早川保次編「 朝鮮不動登記/沿革並查定ト證明, 登記記トノ關
     係」 大正三年制令16 號/研究」 京城: 大正10 年。
     16 . 米山隆譯, Karl Larenz 著「法學方法論」 東京;勁草書房,1990年。
     1 7. 我妻榮著, 「民法總則(民法講議I)」,東京;岩波書店刊行,一九九二年
     1 8. 我妻榮著、有泉亨補訂「物權法」(民法講議Ⅱ) ,東京;岩波
     書店刊行, 一九九二年。
     19 . 谷口知平 著「 民法論」 ` (總論‧物權の研究) ,東京;有斐閣,
     昭和六三年。
     2 0 . 和田一郎著「 朝鮮土地地租制度調查報告書」。
     2 1. 法典調查局信「 慣習調查報告書」 京城; 明治4 3 年。
     22. 姉齒松平著「 本島人ノミニ關スル親族法並ニ相續法ノ大要」
     台北; 台法月報發行所, 1938 年。
     2 3. 姉齒松平著,「祭祀公業並台灣ニ於ケル特殊法律/研究」改正版,
     台北: 東都書籍株式會社,昭和十二年。
     24. 神尾太治平著「朝鮮不動產登記令義解」京城,大正1 年。
     2 5. 馬場社編,「朝鮮親族相續及び慣習法綜覽」京城; 大正十五年。
     2 6. 高士聚著、花村美樹,中樞院調查課編「大明律直解及解說」京
     城, 昭和十一年。
     27 . 國書刊行會編, 高麗史,東京;明治四十一、四十二年。
     2 8. 淺井虎夫「 支那法制史」 東京; 博文館初版,明治三十七年。
     2 9. 清水盛光著「支那族研の構造」第二刷發行,東京; 岩波書店, 昭
     和十八年。
     3 0. 野村調寸郎編「 朝鮮民事令」改訂三版, 東京; 昭和十二年。
     3 1. 朝鮮總督府「 朝鮮森林山野所有權ニ關スル指針」 日韓印刷株
     式會社印刷,大正二年。
     3 2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民事慣習回答彙集」 京城; 昭和8 年。
     33.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李朝の財產相續法」 京城; 昭和十一年。
     3 4.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朝鮮田制考」 京城; 鮮光印刷株式會社,
     昭和十五年。
     35.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朝鮮舊慣制度調查事業概要」 京城; 近澤
     商店印刷部,昭和十三年。
     36.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 「 朝鮮/姓名氏族ニ關スル研究調查」 ` 京城;
     朝鮮印刷株式會社, 昭和九年。
     37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漏「 朝鮮の祭紀相續法」 京城; 朝鮮印刷株
     式社, 昭和十四年。
     38. 朝鮮總督府中樞院譯「 大典會通」 京城;大正十年。
     3 9. 朝鮮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局, 「 朝鮮の姓」 ` 國勢調查局發行,
     昭和九年。
     4 0. 朝鮮總督府法務局編「朝鮮戶籍法令集及附錄」五版,京城;昭和十一年。
     4 1. 朝鮮總督府法務局編箏「改訂朝鮮司法例規」 朝鮮司法協會發
     行, 昭和三年。
     42 朝鮮總督府編「 契ニ關スル調查」 京城; 大正1 2 年。
     43. 朝鮮總督府臨時土地調查局編「 朝鮮土地調查事業概覽、大正四
     年度」 京城; 大正五年。
     44. 滋賀秀三,「中國家族の原理」初版,東京;創文社,昭和五六年。
     45. 滋賀秀三「清代中國の法之裁判」初版,東京;創文社,昭和五九年十二月。
     46. 稻葉君山「 朝鮮の姓の由來」 京城;巖松堂京城店發行,大正十二年。
     47 . 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 支那法制史論」初版,東京;大正四年。
     48. 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二卷上、下。
     49. 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三卷上、下。
     50. 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臨時台灣舊債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
     書, 台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一卷上、中、下,第二卷上、中,台灣
     私法第三卷附錄參考書上、下。
     5 1.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一卷上、下。
     52 . 韓國、度支部編「 土地調查綱要」 京城;隆熙三年( 1909 )。
     53. 韓國不動產法調查會, 「 韓國ニ於ケル土地ニ關スル權利ノ一班」 `
     京城; 光武十一年( 1907 )六月。
     54. 韓國不動產法調查會編, 「 韓國不動產ニ關スル調查記錄」 `京城,
     光武十年( 1906 )年。
     55. 藤田勇「 近代の所有觀と現代の所有問題」初版,東京;日本評
     論社, 1989 年。
     56. 議政府不動產法調查會編「 韓國不動產ニ關スル價例」 京城;
     光武十一年( 1907 )。
     (二)期刊專論
     1. 中田薰著「 唐宋時代の家共產制」 (一) 、( 二) ,國家學會雜
     誌,第四十卷第七號,大正十五年。
     2. 由井輝雄(戴炎輝)著「 台灣の家族制度左祖先祭祀團體」 台灣
     文化論叢第一輯,台北:清水書店,1945 年。
     3. 伴野喜三郎「公業廢止論」 台法月報,第十五卷九號,一九二一年。
     4. 後藤和佐二等「 祭祀公業論一一現行の法制より觀たる祭祀公
     業一一」 台法月報,第廿二卷一號,一九三八年。
     5. 彬木榮次著「 祭祀公業在廢止すぺし」台法月報,第十五卷一
     號,一九二一年。
     6. 戴炎輝著「 近世支那及び台灣の家族共產制」 (一)、(二) ,
     國家學會雜誌,第五十二卷第十號、第十一號,昭和九年。
     7. 戴炎輝著「 祭田又は祭祀公業」 法學協會雜誌,第五十四卷第十、第十一號,昭和十一年。
     韓文
     1.成俱撰「 傭齋叢話」 初版,台北,東方文化書局,民國六十年。
     2.朴秉濠著「傳統的法體系外法意識」初版,漢城; 大學出版部,1985年。
     3.朴秉淒著,「韓國法制史特殊研究」初版,漢城;韓國研究園書館,1960年。
     4.李光奎著「韓國 家族 宗族」 漢城: 民音社, 1990 。
     5.李能和撰「朝鮮巫俗考」 初版,台北;東方文化書局, 民國六十年。
     6.李範稷著,「韓國中世禮思想研究」 漢城;一潮閣,1991 年。
     7.金在恩著,「韓國家族 心理」 漢城; 乙酉文化社,1974 年。
     8.洪錫謀撰「秉國歲時記」初版,(朝鮮王朝,純祖時代) ,台北,
     東方文化書居,民國六十年。
     9.崔吉城編譯,「韓國社會宗教」 漢城;亞細亞文化社, 1982年。
     10.崔在錫著,「韓國古代社會史研究」 漢城;一志社, 198 7 年。
     11.崔在錫著,「韓國家族制度史研究」 漢城;一志社, 1983 年。
     12.許興撞著,「高麗社會史研究」 漢城;亞細亞文化史, 1981 年。
     13.郭潤直著,「民法總則」九版,漢城;經文社, 1983 。
     14.郭潤直著「物權法」 (民法講義Ⅱ) ,漢城;博英社, 1983 年。
     15.魚叔權撰「拜官雜記」初肢,台北;東方文化書局,民國六十年。
     16.朝鮮王朝「朝鮮王朝實錄」(48冊),漢城;國史編纂委員會,一九七二年。
     17.朝鮮王朝春秋館撰「高麗史節要」 (35冊) , 1452 年。
     18.慎鏽廈著「朝鮮土地調查事業研究」初版,漢城;知識產業社,1991 年。
     19.鄭麟趾等「高麗史」,1451 年。
     20. 韓永愚著「朝鮮前期社會經濟研究」 漢城;乙酉文化社, 1991年。
     2 1.韓國法司研究院編著,大法院判決例「民事訴訟法」 (1) ,初版,
     漢城;法典出版社, 1992 年。
     22. 韓國社會史研究會「 韓國社會身分階級社會變動」 漢城;
     文學知性社, 1990
     英文
     1. Kulp, Daniel Harrison , (1925)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 Sociology of Familism, Volume I . Phoenix Village,
     Kwantung, China ,New York :Bureau of Publications,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2. Olga Lang, (1968), Chinese Family And Society , by Yale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a
     3. Eugen Ehrlich, (1975)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New York: Arnopress
zh_TW